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

时间:2023-12-23 作者:薇儿

范文范本的选择应该注重多样性和典型性,涵盖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来看看下面这些总结范文,它们总结得很到位,言之有物,对于写作指导很有帮助。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一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

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二

一、填空。

1.图是()体,它的6个面是形。

2.长方体有()个顶点,()条棱,个面,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3.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叫做()。

4.某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则这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________厘米。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60厘米,则它的一条棱长是()厘米。

二、判断。

1.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2.长方体三条棱相交于一点叫做它的顶点。()。

4、决定长方体的大小的是它的长、宽和高。()。

5.一根长方体木料,横截成3段,增加了6个面。()。

6.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7.在一个长方体中,如果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那么另外四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

8.因为正方体有6个相等的面,所以正方体有24条相等的棱。()。

9.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所以有6个面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三

最近教研组正在进行全员参与的公开课展示活动,今天有幸聆听了陈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对长方体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秉着学习借鉴的精神,走进了陈老师的课堂,听后也有一丝感慨和不成熟的想法。

陈老师从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在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让学生在头脑中检索生活的长方体形状,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由“关于长方体你都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一问,有效的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并以此展开教学。为了让学生建构起长方体的特征,陈老师在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了面、棱、顶点的概念之后,又通过让学生动手去摸这些部位,亲身去感受。接着是从数量上来认识,数数看有几个面?有几条棱?有几个顶点?进而更深入地认识面、和棱还有哪些特征。这样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议一议、数一数、想一想,使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在学生亲自感受的基础上建构起长方体的印象更加深刻,不但记得牢,而且用得上,不易忘。

《新课程标准》修订版明确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从教学方法上来看,陈老师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

由于长方体的面和棱都比较多,特别是棱,学生在数的时候,很容易漏掉或重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老师提出了“谁能有顺序地指出长方体有哪些面和棱?”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谈论中有序的数出面和棱。特别是在有顺序地数长方体的棱时,有意地指出按照棱的方向不同来数的方法,及时、有效的指导也为接下来得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埋下了伏笔。

1、课堂节奏上有些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巩固练习的处理上有些赶。

2、在自主探究这个环节,老师引导的过多,留给学生观察谈论交流的时间有些少,小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1、如何有效、高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提高到什么程度?

2、如何处理好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课堂实际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教学是一门艺术,把课上好是每一位老师的应该做又必须做到了,不管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展示课都应该关注学生,而不应该把学生当作是训练自己教学艺术的试验品,因为孩子们伤不起,教学不足可以后续弥补,但谁又能为孩子所受到的影响买单。上好常态课,把每一节当作一件艺术品去雕琢,我想:孩子们的数学素养一定能有所提高。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四

都是通过活动来感受认识长方体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实物,其中不少形体是长方体的。本课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把形体是长方体的实物从诸多实物中辨认出来,作为研究的对象。

因为研究的不是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而是它们共同的几何属性,因此,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即舍去这些实物的颜色、质料、用途等特征,而把它们共同的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抽取出来。

接着,学生边观察边双手抚摸、观察长方体的模型,闭眼想这个模型,感受到长方体的空间存在形式,这就为进一步对长方体作科学的认识打好基础。

都是以模型为依托,对长方体做几何学分析,发展逻辑思维。所谓对长方体作几何分析,是指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研究面与面、面与棱的关系,棱与棱、棱与顶点的关系,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等。每个学生手中都模型,两位老师教学时,学生随着他们的指点,仔细观察模型,用手指点数面、棱、顶点的数目,观察什么是相对的面,棱又怎样分成长度相等的3组,长方体的三条棱怎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等等。这些分析如果没有模型作依托,是很难完成的;如果只有教师手中有模型,那么学生也只能作“观众”和“听众”,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也必然要大打折扣。

在观察和计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时,两位老师都强调了必须根据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观察和讨论前、后的面、左、右的面,上、下的面,面积分别相等,从而概括出“三组相对的面面积分别相等”,以及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等教学过程中,有了形象思维支持,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

结果综合为整体。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五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习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习惯。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六

由于要上六数教研组的公开课,又要与区级的“几何直观教学”研究专题相对应,所以我选择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在“小学数学教学网”找到了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吴冬冬执教的这一课的教学视频,趁着双休日在家好好地揣摩了一下,现对这节课谈几点体会:

面、棱和顶点,这三个概念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课堂上,如果仅仅是让学生面对现成的教具或学具,学生得到的经验是肤浅的、模糊的。吴老师通过切土豆,让学生感悟到了面、棱、顶点不是三个孤零零的元素,而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第一刀切下去,学生感受到面是平平的,而切之前土豆的面是凹凸不平的,数学上的“面”有别于生活中的“面”;第二刀切下去,增加了一个面,两个面相交形成了棱,立体图形中的棱不同于平面图形中的边;第三刀切下去,还多了一个“角”。一个普普通通的土豆,在吴老师的引导下,面、棱、顶点被一个个神奇地创造出来。

长方体特征的认知难点在于棱的特征的认识。吴老师独具匠心引导学生探究“棱”的特征。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搭框架,发现颜色相同的棱长度就相等;再通过直觉判断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明白从一个角度看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9条棱,从而认识直观图;最后通过逐次擦去棱,在想象长方体的过程中感知长方体的大小是由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决定的,长、宽、高的认识水到渠成。

吴老师没有让学生根据现成的长方体物体总结棱的特征,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直觉判断、变式呈现中发现棱的特征,认识长、宽、高,然后由棱及面,发现面的特征,体现了由“线——面——体”螺旋上升的认识。

在练习时,吴老师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冰箱长、宽、高的数据,说一说知道了冰箱的哪些信息的练习,让学生寻求脑中冰箱的表象与三个数据之间的联系。再通过看到一些长、宽、高的数据猜猜是什么物体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根据长宽高的数据构建出一个整体的长方体模型,然后与选项比对,从而确定答案;也有学生先在脑海里再现出三个选项的简约表象,再与长宽高的数据比对。

吴老师这样的练习设计,看似简约,但我相信长方体最终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一定是一个既清晰又简约的形象。

所以,在参考了众多教学设计的前提下,我对吴老师的这节课是大为叹服,教学视频我是看了n次,最后,我觉得这节课我完全可以模仿着在我们班“仿上”一遍!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七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八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学生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或实物,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长方体的哪一部分?然后打开书20页,看看你摸到的部分在长方体中叫什么?看谁最先找到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面、棱、顶点)

师:请同学们放下书,看老师的演示,边看边用手摸摸长方体学具,感觉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师: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这几部分各有什么特征?(出示学习提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图形?相对的面面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组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由选择方法合作学习21页内容。看看你用了哪些方法,都学会了什么?(研讨)

师:谁能把你们的学习结果汇报一下。

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有,出示)哪是相对的面?有几组?(指实物回答)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剪子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师电脑演示“相对面相等”)

师:说说棱的特点。

生:长方体有12条棱。

师:可以分成几组?

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1:用尺子量的。

生2:(出示:长方体棱的框架)如果相对棱不相等,这个长方体就会变形了。

师:噢,你用的是反证法来说明。

生:老师我把长方体的棱分成了4组,每组有3条,就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

师:这种分法也是正确的,而且很独特。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演示“顶点”)

1、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这也就是说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什么?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

2、认识长方体直观图

生:(1个、2个、3个)都是长方形的。

生:不对,从我这里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电脑演示直观图)我们在作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师边说边作图,并强调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3、自学正方体

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出示自学提纲):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自学22页。(汇报、板书)

4、比较二者的异同

师:同学们观察学具看板书,谁能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叙述,师用两种色笔分别圈画。)通过以上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有,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不一定全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师演示集合图)

三、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与图形,归纳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分析了二者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做做练习,检验自己是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明确的认识。

四、巩固应用(电脑出示)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九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例1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学习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第二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观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索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十

都是通过活动来感受认识长方体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实物,其中不少形体是长方体的。本课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把形体是长方体的实物从诸多实物中辨认出来,作为研究的对象。

因为研究的不是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而是它们共同的几何属性,因此,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即舍去这些实物的颜色、质料、用途等特征,而把它们共同的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抽取出来。

接着,学生边观察边双手抚摸、观察长方体的模型,闭眼想这个模型,感受到长方体的空间存在形式,这就为进一步对长方体作科学的认识打好基础。

都是以模型为依托,对长方体做几何学分析,发展逻辑思维。所谓对长方体作几何分析,是指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研究面与面、面与棱的关系,棱与棱、棱与顶点的关系,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等。每个学生手中都模型,两位老师教学时,学生随着他们的指点,仔细观察模型,用手指点数面、棱、顶点的数目,观察什么是相对的面,棱又怎样分成长度相等的3组,长方体的三条棱怎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等等。这些分析如果没有模型作依托,是很难完成的;如果只有教师手中有模型,那么学生也只能作“观众”和“听众”,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也必然要大打折扣。

在观察和计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时,两位老师都强调了必须根据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观察和讨论前、后的面、左、右的面,上、下的面,面积分别相等,从而概括出“三组相对的面面积分别相等”,以及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等教学过程中,有了形象思维支持,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通过想象,构想特定的长方体的空间存在形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分析之后,两位老师都把分析的结果综合为整体。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十一

首先感谢县教研室为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能和这么多优秀老师们一起交流、学习,我感到很高兴。下面我就陈秀梅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指正。

陈老师能够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总体呈现四大特点: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陈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给出学生要探究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比较、思考、讨论、整合,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小组代表回报,最后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有效地合作学习,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关系。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归纳总结”的数学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3个教学目标。彰显了“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称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

数学本身是枯燥的,陈老师呢,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形美,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喜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陈老师是按照:整体感知---初步认识——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的顺序进行教学的。

1,整体感知: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认识,在让每个学生从学具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举起来让大家互相看一看,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一个外观上的认识。

2、初步认识,通过触摸、观察,交流达到认识其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3、深入理解:让学生同桌共同探讨正方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探究正方体的方法自主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并及时利用多媒体演示进行点拨,帮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棱按长、宽、高可分为三组,每组的四条棱相等。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

4、熟练掌握: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归纳出这两个立体图形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使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整个教学环节紧凑,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过渡自然。后两个环节看书质疑和全课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整合、归纳。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尤为突出。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课堂教学的热点之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否则它就是一个花架子。多如: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陈老师用多媒体演示,通过大屏幕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的去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12条棱按长宽高分为三组,每组的4条棱完全相等,同时向学生传递了“比一比”这样一种探究方式。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时,陈老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把一个具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慢慢变成正方体,让学生通过演示发现当长方体的长、宽、高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体,使学生体会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作为学生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对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陈老师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首先让学生通过判断对错,使学生更科学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填空巩固并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第二题既让学生,又为以后求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基础。第三题,较第二题难一些,让学生通过部分数据想出与之有关的数据,抽象出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整个练习设计由易到难,体现了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起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一点点延伸,一步步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整体感知这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但再好的课在细节上也有需要改进的细节:

1、在教学中,本来估计学生对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12条棱分为3组,每组的4条棱完全相等认识不到,老师再发挥多媒体优势,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但是,课上学生偏偏完全说出来了,这时老师再用多媒体演示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老师这时要进一步让学生说出是怎样知道这些特征的,充分发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研究问题的片面性。适时地告诉学生只凭猜测或者看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下结论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结论都是要通过反复验证的,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让学生利用直尺或三角板量一量方法去验证,老师再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知道验证一个结论还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更直观的,准确地认识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12条棱按长、宽、高分为3组,每组的4条棱完全相等。再给长方体的特征下结论就比较严密了。

2、对集合圈的处理上,如果能让学生说出长方体包含正方体,用一个大集合圈表示长方体时,就可以在这个大集合圈内,画一个小集合圈表示正方体。就更能体现关注学生探究过程教育理念。

3、在处理“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这一判断题的处理上,学生无从考虑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当三个面是相邻的面时其他三个面就是和他们相对的面也是正方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正方体。如果有一组是相对的面,另一个面相对的面也是正方形,剩下的一组对面一定正方形,既帮学生认识到三个面是正方形的本质,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关注学生不是只停留在关注他们学习知识上,更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性格、品质的培养。在小组汇报这一环节上,有一女生作为小组代表对正方体特征的汇报时,孩子因为紧张说错答案,而另一组有一男生又急于纠错,造成这个女生更紧张。老师要对男生说咱们一起听完同学的汇报好吗,向学生传递学会倾听是对发言者最起码的尊重。同时鼓励那个女生大胆发言。这样就可同时保护两个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今后形成一种充满自信,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具有积极意义。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十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有一定难度。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小学生形象思维空间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概念。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辅导教学。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除了让学生通过,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做一做来学习新知,同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物体(有礼品盒、烟盒等)。

同学们,你们看,屏幕上都展示了哪些物体,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

教师肯定:对,它们都是长方体。

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图形。

这些物体的大小不同,可它们都是长方体。今天咱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物体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教会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请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闭上眼睛摸一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摸。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边摸边说明:同学们们的发现可真不少,长方体上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两个不同平面相交的一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这个尖尖的点也就是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

(在这里让学生闭上眼睛动手摸长方体,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那么,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都有什么特征呢?

下面我们首先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出示学习提纲,请学生根据提示来研究长方体的面。

1、长方体有几个面?

2、这些面是什么图形?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研究完了,可以和同桌交流。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总结。

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正方形。相对的面相等。

同学们刚才合作的非常认真,下面自己拿出自己的长方体研究一下棱有什么特征?

出示学习提纲:

1、长方体有几条棱?

2、哪些棱长度相等?

学生研究。

挑学生反馈: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那么,这些同学研究的对不对呢?

动画演示,教师总结;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我们研究完了长方体的面和棱,那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呢?

出示学习提纲,学生研究、反馈。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总结。

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那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什么呢?

同学给三条棱起名字。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拿出长方体学具,将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观察: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学生反馈(1个面、2个面、3个面。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电脑演示直观图)我们在作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教给学生识图的方法。)。

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

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能不能用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去观察思考?

出示自学提纲:

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

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学生反馈。

教师总结。

(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一定认识后,运用迁移规律,自学归纳正方体特征。)。

学生先同桌互说、然后挑学生反馈。

教师总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多媒体演示。

(三)、反馈练习。

3、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四)、整理回顾。

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研究了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说。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清晰地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十三

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依据《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和经验。”

依据《新课标》理念,义务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针对“空间与图形”,学生需要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依据课标和教材的教学建议,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也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以观察发现,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十四

1、教学例1。

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并说一说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能同时看到的是哪几个面,看不到的是哪几个面。

提问: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说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谈话:依据同学们的观察结果,我们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标出“面”)。

谈话:直观图中线和点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学生看书,理解棱和顶点的含义。

指名说一说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顶点?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提问:直观图是用实线和虚线两种线画成,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

说明:直观图中的实线表示从某个角度能看到的棱,而虚线则表示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棱。

提问: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自己数一数。

指名演示数一数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个数。集体交流数法。(适当进行指导,让学生能体会到面可以一对一对地数,棱可以一组一组地数,顶点可以4个4个或2个2个地数。)。

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提问:长方体的面和棱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长方体,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和判断。

谈话:同学们观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下面我们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长方体模型进行操作活动,并在小组中交流。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学生1: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

学生3: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可以让学生演示操作,证明得到的结论。

谈话: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完全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学生或教师说出(相对的面)。

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是指的哪两个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指的哪四条棱。

提问:这是长方体吗?这个长方体和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个长方体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4个面是长方形的。前面观察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有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6个面中,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演示闪动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提问: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你知道这三条棱分别叫做什么?(长、宽、高)。

说明: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中,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2、练一练。

说明操作要求:同座两人一组,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先指出它的面、棱和顶点,再量出它的长、宽、高。

学生操作活动,互相说一说。

二、探索与发现,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出示正方体的直观图。

谈话:我们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想一想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正方体的面和棱有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小组中交流。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

学生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学生2: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学生3: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演示操作,验证得到的结论。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出示比较的表格,让学生填一填,再在小组中交流。

名称。

长方体。

正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结果。

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不同的是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或其中有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正方体都叫为棱长。

2、练一练。

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学生在小组中操作,在班级中汇报测量结果。

三、巩固与拓展,感受变化,加深理解。

1、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看题,和同座同学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集体交流。

提问:这三个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发现第2个和第3个长方体的长比宽要短,第三个长方体的长和高一样长,说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2、练习三第2题。

第2题中的4个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图中标注出数据,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想法。说明各个面是什么图形及相应的长和宽的长度是多少。

(第4个问题,教师可以换一种提问:还有哪些面和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几个面完全相同?)。

3、练习三第3题。

出示图。

提问:观察这两个直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看图,并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

学生: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和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

谈话:继续观察,它们的面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可以发现长方体前后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4、练习三第4题。

说明题意,并指名说一说摆成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学生独立标出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在小组中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和长度。

5、练习三第5题。

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做一做,做好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想法,集体交流做法。

提问:怎样算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正方体呢?

(学生可以发现,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长乘宽,正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棱长乘棱长。)。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十五

概念课的教学,老师往往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此种概念。这是一种静态呈现知识的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但本节课中,方老师紧扣体验式学习主题,创建情境,通过两次小组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引导学生在动态的学习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并积极思考。整节课中,老师没有强加给学生知识,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白板的使用是方老师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在教学时,教师利用拖拽、蒙层、克隆、旋转等功能,展示了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

方老师创设了制作长方体框架的活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通过选择方案,动手操作,再次加深了对长方体基本特征的理解,也得出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结论。对正方体的.学习也就变得简单起来,加深了知识间的联系。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汇总16篇)篇十六

开学初,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学能手大赛,李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课。听完课,有以下三点感触颇深,与大家共同探讨。

新课程的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门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纵观本课,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展开的。我们可喜的发现,学生对这种课堂向课前开放的预习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如引入新课部分,媒体出示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壳等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王花八门,但是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再如,在学习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非常大,其原因就是有长方体特征的探索过程为基础。

本课中,教师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所谓探究,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也是本堂课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李老师曾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相关范文推荐

    廉洁警察服务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反思,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警察是为民服务的特殊职

    2023年木材作业心得体会(优秀18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经验的总结和感悟,通过总结心得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改进自己的表现和取得更好的成果。总结心得是对自己经验的梳理和

    建团百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读书心得(汇总18篇)

    读书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思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读书心得的范文,看看别人的写作经验。经由风雨浸礼的人生

    青马工程培训心得体会和总结范文(19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在参加培训活动后,对所学知识、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书面表达。小编整理了一些培训心得体会的实用写作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闹钟六年级(优秀17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新颖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有丰富的事实例证和引人深思的总结。如果你正在追求卓越的作文水平,以下的优秀作文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和指导。这又是一个周末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锦集(汇总21篇)

    德育工作计划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安排和规划,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德育工作计划的编写可以参考以下总结的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

    植树节国旗下经典演讲稿汇编范文(20篇)

    演讲稿的结尾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用总结观点、提出建议、表达祝福等方式收尾。我们来看看以下这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它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吸引了很多听众的关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优秀20篇)

    小学教案的编写应当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以下小学教案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资源的应用。1、自由朗读,不会

    中学语文教学的个人工作总结(专业18篇)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教学定位和目标,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范文六:通过对学生评价和教学成果的分析,我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心得(热门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让你了解别人的思考和感悟,帮助你更好地展开自己的写作。午后手捧一本书,静静地品读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