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

时间:2023-11-05 作者:MJ笔神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努力和付出的一种总结,是对自己成长的肯定和认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一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史之英青”。杜甫的诗歌笔触广阔,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悲苦和民生疾苦。然而,他的诗歌更是充满着对国家的忧虑和爱国情怀。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刻思考。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分析杜甫国心得体会。

首先,杜甫的诗歌常常展现出对乱世的哀叹和疾呼。在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等动荡时期,他的诗作中满是对国家沉浸在苦难和血雨腥风中的悲痛。例如,在《八月十五夜湓江怀古》中,杜甫写道:“大江猛烈镇三河,一派星华不夜波。独钓寒滩江寺上,满船晓雪残乡过。”通过这样的描写,杜甫表达出对国家混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感叹,痛惜国家的多灾多难。

其次,杜甫的诗歌还表现了他的关怀和自责。他常常责怪自己对子民苦难的无能和无力,感叹自己的无能对国家的悲剧无能为力。例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杜甫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以诗歌形式表达了对自己无法改变国家状况的自责,想要上一层楼以寻求更大的改变。

第三,杜甫对国家的忧虑从他笔下的官吏形象中得到体现。在他的诗歌中,杜甫描绘了许多忠诚、勇敢的官吏形象,同时也揭示了贪污、奢侈的官吏形象。通过这些官吏的形象,杜甫想要表达对国家腐败和官吏无能的担忧。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写道:“荣华死别后,骨肉寄他乡。如何也枉此行计,留得乱山行处藏。”通过描述官吏背离正道和丧失公正的形象,杜甫告诫后世不要沦为贪婪和腐败的官僚。

此外,杜甫还通过描绘辛勤耕作的农民形象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思考和痛惜。在诗歌中,杜甫描写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丰收的喜悦,同时也揭示了农民所承受的困苦和不公。例如,在《过香积寺》中,杜甫写道:“但见波心荡漾,应念岭上人归后。”通过这样的描写,杜甫表达了对农民劳动所获的微薄回报的思考和对他们生活质量的关注。

最后,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苦难的深情关怀。他展现了对当时社会的不公不义和腐败现象的深刻触动,并通过悲剧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高度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厚意。正因为如此,在杜甫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坚定的爱国情操和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盼。

总之,杜甫的诗歌是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刻思考和痛感的体现。他通过对乱世哀叹和疾呼、关怀和自责、官吏和农民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国家的心系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爱国情怀。杜甫的诗歌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使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也使我们更加思考和关心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二

杜甫是唐代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经历了政治动荡、乱世苦痛,但始终保持了积极的人格,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世道变迁的感慨和对人性善恶的思索,这些心得体会对读者依然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首先,杜甫深刻认识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在他的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对光阴易逝的感慨和对岁月不饶人的嘆息。正如他在《戏为六绝句·秋词》中所写:“从来幽怨诗人少,不爲堂前多绿草。风似渡江如断丝,月如从罢琴后照。”杜甫借助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一年四季变迁的观察和心情的体验,同时也警醒后人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对人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取向。

其次,杜甫对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批判精神,他经常拿起诗笔,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统治者的批评。在他的作品中,饥荒、战乱、天灾人祸都有涉及。比如在《贼退示官吏石壕村八韵》中,他写到“贼候寇临十九边,愁杀君王从白日。士民嬖庶不得安,常惊孔甲生大旗。”杜甫通过形象地描绘那个乱世的局面,抒发了自己对历史沉浮和社会动荡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杜甫对人性善恶的思考也是他作品的一大特点。他既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也赞美了人性的美好。在《前过都门无投者韵》中,他写到:“辞九宫以感天地,礼九州以明山川。”杜甫通过对人类活动的思考,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人性的升华和文化的繁荣。

然而,杜甫对无奈命运和崇高理想的追求也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题。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理想背离的批判。比如在《曝书感怀》中,他写到:“推阴步荐观,官百何足重。自诚寄中好,千古数庸僮。”杜甫通过对人生的自省,表达了自己一腔热血和对高尚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警示了世人要保持理智和清醒,不被名利权势所迷惑,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综上所述,杜甫作为一位卓越的诗人,通过自己在矛盾与痛苦中的求索和思考,用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社会、人性的深刻认识,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每个读者的思辨力和价值观提出了重要的挑战。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将来,杜甫的心得体会对人们仍然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三

杜甫,唐代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他的诗歌文章从文学、历史、社会等多个角度展现了唐代士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而阅读传记《杜甫》后,我对杜甫的诗歌、思想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段:了解杜甫的背景及其诗歌特点。

在阅读《杜甫》时,我们可以了解到杜甫出身豪门,却因家族经历了财政危机,自身不断实践才学也因为人生经历的不顺遭遇而一度失意。这种生活经历造就了杜甫对现实的关注和深思。杜甫的诗歌作品呈现出译意宏大、写实自然、别具才情等特点,他的绝妙语言和形象处理,使诗歌更加真实自然并且含蕴深刻。

第二段:品味“三吏”等佳作品味。

在《杜甫》的书中,我们可以品味到杜甫的诗歌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例如《三吏》中表现的爱国忧民情怀,关切赋税政策,呼吁国家领导阶级重视庶民生活和命运;《登高》中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追求和自由的向往。这些作品不仅展现出唐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特征,而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段:思考杜甫作品中反映的社会与人性行为。

杜甫的作品中,不仅有对社会的关注和探索,也有对人性行为深处的思考。例如《赤壁怀古》中,杜甫通过赤壁之战,反映了人性的爱恨情仇,景物的变换亦将宏大史诗和温馨家庭感融为一体;《石壕吏》则反映出社会公正性的缺失,彰显人类的自我修正和自我改变。

第四段:思考诗歌文化传承对文化多样性的启示。

杜甫虽然是唐朝的诗人,但他的作品在历史文化中占有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位置。他的写作风格与世俗现实结合,对于诗歌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他的作品对于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也具有启示意义。从全球文化的角度来看,当代世界正追求文化多样性,而杜甫作品的多元经验则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五段:总结。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创作成就和人生历程令人钦佩。从杜甫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文学的风格变异和文化多元的生动展示。杜甫的诗歌承载了为世俗现实而进行的出色的探索,也开创了新的自然现实主义与文学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必要对杜甫的作品和诗歌文化进一步学习和发散,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发现更多的文化价值和文学美学精髓。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四

第一段:引言(背景介绍)。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被誉为“诗史之绝唱”,他的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在BBC录制的纪录片《听杜甫诗》中,我跟随导演的镜头一起走进了杜甫的诗歌世界,在感受着他的诗意和人生思考的同时,也对他所表达的情感和对人性的关怀有了更深的体会。

第二段:无奈与隐忧。

杜甫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无奈和隐忧的情感。他的诗歌常常以具体的形象和场景入手,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比如在《月夜忆舍弟》中,杜甫描绘了夜晚明月的美景,但却让人联想到遥远的故乡和亲人,引发了他对流亡和离散的思考。通过这些描写,我深刻感受到杜甫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困境和命运的无奈,同时也表露出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第三段:社会关怀和人性思考。

杜甫的作品中经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性的思考。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揭示出人们在社会中所遭受的苦难和痛苦,他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劳、士人的困顿以及战乱中的苦难等等,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同时,他对人性的思考也体现在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和对自然的敬畏中。杜甫的诗歌往往在表达社会关怀的同时,也寓意着对人性和人生命运的自省。

第四段:艺术力量和审美追求。

在观看BBC纪录片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杜甫的诗歌中蕴含的艺术力量和审美追求。他通过对诗歌形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将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融合在一起,使其在诗歌中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比如在《月夜忆舍弟》中,他通过对明月和故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远离家园的思念之情。他的诗作不仅在内容上感人,同时也在形式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纪录片中,我看到导演通过对镜头的运用和音乐的配合,将杜甫的诗作以一种有声有色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第五段:情感与思考的共鸣。

通过观看BBC纪录片《听杜甫诗》,我感受到了与杜甫情感和思考的共鸣。他的诗歌中所描绘的无奈、隐忧、社会关怀和人性思考,都让我深感共鸣。他的诗歌让我更加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困苦,也让我更加明白人性的伟大和对艺术的追求的重要性。通过观看纪录片,我对杜甫的诗歌及其表达的情感和思考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对人间疾苦的关怀。

结论部分:

通过观看BBC纪录片《听杜甫诗》,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杜甫的作品和思想,也对他所表达的情感和对人性的关怀有了更深的体会。杜甫的诗歌中所包含的无奈、隐忧、社会关怀和人性思考,让我深感共鸣,并激发了我对生活真谛和人性追求的思考。通过欣赏和思考杜甫的诗歌,我深刻认识到艺术的力量和审美的追求,并对人类命运的思索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我相信,杜甫的诗歌将继续影响着后人,并让我们思索和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和人生境界。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五

杜甫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被誉为“诗史巨擘”。作为一个热爱文学和历史的人,我特地去参观了杜甫祠。通过这次参观,我深深感受到了杜甫的伟大和他在历史中的地位。我也深入思考了他的诗词对于人类的意义,并对他的创作灵感以及时代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首先,参观杜甫祠让我对杜甫的诗词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在祠堂内,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杜甫的书法作品、手稿、法器等。这些物品让我更加亲近了杜甫,感受到了他对于文学的痴迷和执着。他的诗词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怀,通过他的笔触能够感受到他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时局变迁的反思。杜甫的诗词跳出了狭隘的个人情感,而是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画卷。他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诗歌的力量。

其次,在参观过程中,我对杜甫的创作灵感和他的时代背景有了更多的理解。杜甫的作品充满着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社会变迁的观察为创作源泉,从而表达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困苦的关注。他的作品不仅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境遇,更是反映了整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通过参观杜甫祠,我对这一切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我深深地理解了杜甫作品中所表达的对苦难的同情和对人民的关怀,以及他将自己的创作和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的创作方式。

第三,参观杜甫祠也让我对杜甫本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杜甫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他在生活中一直坚持着自己对文学的追求。然而,他的人生却充满了坎坷和失意。他多次被贬谪,遭受了无尽的压抑和折磨。然而,他从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和热爱。他在苦难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并通过诗词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变迁的反思。通过参观祠堂和了解他的一生,我深深感受到了杜甫作品中对苦难与坚持的真实写照。

最后,参观杜甫祠对我个人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对于诗歌的认识和审美提高。在参观杜甫祠的过程中,我读到了许多杜甫的名篇,并深深被他的才华和表达方式所折服。他的作品打动了我的内心,让我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美感。杜甫的诗歌语言简练而有力,主题丰富多样,能够直击人心。通过参观杜甫祠,我对于诗歌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对于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总之,参观杜甫祠是一次极为难得的经历。通过参观,我对于杜甫的诗词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于他的创作灵感和时代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杜甫的人格和坚持有了更多的认识。参观杜甫祠对于我个人的影响也非常深刻,我对于诗歌的认识和审美提高了。杜甫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的诗歌将继续陪伴着我,启迪着我的人生。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六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篇广泛而真挚,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敬仰。读完《杜甫传》这本书后,让人彻底了解了这位文学巨匠的生平和贡献。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名人传记,更是一个启示和感悟,下面就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简述杜甫传的主题以及人物形象的描写。《杜甫传》主要讲述的是杜甫的一生,从他的出生到逝世,以及他的写作经历、社会观念、思想、性格等。整本书除了在杜甫的生平记述之外,许多人物的描写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甫的温文尔雅、自由不羁,夫人的恩爱和贤慧,友人的忠诚和敦厚,这些人物形象,一个个栩栩如生,使我产生了一种亲切感。

第二段,探讨杜甫生活和写作与时代的关系。书中描写的唐代大时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天灾人祸,令人心痛。而杜甫恰好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从一位官员身份的文人走向了诗人,并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尤其是他写“春望”一首诗,表现了对时代深深的失望和痛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失去他对人民的信念,相反,他的言辞鞭辟入里,引起了社会的共鸣和关注,给广大人民以精神寄托。

第三段,讨论杜甫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以及诗歌风格特点。杜甫是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是反映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伟大代表。他的诗歌多以反映社会历史、描写时代风景、抒发人生哀愁、道出家国忧患为主题,关于杂感即时的细腻描写需要尤其瞩目。他的诗歌表现出来的泱泱大趣、悲壮美好,在后世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第四段,谈杜甫传对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借鉴。杜甫传告诉了我们杜甫在一个时期内取得了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他的人生经历和家国忧患给后人提供了借鉴。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个人发展上,都需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艰苦的人生历程及其所经历的事件对于我们呼之欲出的那些灵感来说是有道德意义的。正如杜甫的诗歌,我们的创作也应该以时代为背景,关注现实的社会,描绘人民的生活与困境。

第五段,总结并表达观点。读《杜甫传》不仅能了解唐代这个大时代,更让我感受到了诗人杜甫的精神。通过杜甫传中的历史背景、杜甫的人生经历和他的诗歌创作,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他的作品。杜甫的诗歌格调大方,往往流露他的社会思想和人生哲理。在创作中需要把握时代和社会的脉搏,发表专业意见,表达人民的意愿和情感,这是我们每个文学创作者的追求。阅读这本书,让我细细品味杜甫的文字和他的爱国之心,更加坚定我在文学路上不断追求的信念。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七

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深受后世人们喜爱和推崇。近日,我读了《杜甫传》这本书,对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我更加钦佩和敬仰他。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杜甫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高义的精神影响,对他的人生和作品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评价。

第一段:杜甫的背景与成长环境。

杜甫出生于一个士族家庭,他的祖辈都是历任官员,有着优良的家世。然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却经历了很多不幸和困苦。他亲历了安史之乱的战乱,目睹了无数百姓的疾苦和流亡,这些深刻的经历使他对时代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正是这些灾难和苦难,培养了杜甫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成为他后来作品的灵感源泉。

第二段:杜甫的追求高义的精神。

《杜甫传》中描述了杜甫的一生对高尚道德和公平正义的追求,他在作品中展现出了对世风日下的不满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愤慨。从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时事进行剖析,对功利主义和权贵统治进行批判。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月夜忆舍弟》中的那句“将疑世界犹存否?应怜即物是人非。”表达了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感慨和抒发情感,更是希望通过文学的方式唤醒人们对社会道德和伦理的思考。

第三段:杜甫的艺术追求与风格特点。

杜甫在艺术追求上非常高远,他崇尚诗歌的高雅和自由,追求音韵的和谐和意境的深远。他的诗作以丰富的意象和艳丽的描写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他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形象描写和音韵的和谐使人们感受到了他独特的诗意和深邃的思考。他还多次运用典故和历史事件,与自己的时代经历相互映照,使诗作更加寓意深远,引人遐想。

第四段:杜甫的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

杜甫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然而他却始终保持了乐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但从不沉溺于痛苦中。他的《咏怀古迹五首》中写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表达了他对历史和人类精神的坚定信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五段:杜甫的影响与价值。

杜甫的诗歌虽然诞生于唐代,但却具有永恒的价值。他的作品既展示了个人的情感和人生哲思,又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时事问题的关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他的诗歌影响了后世的许多诗人,被誉为“诗史之巨星”。他的作品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读完《杜甫传》之后,我对杜甫的人生和诗歌创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他的价值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杜甫传》,我更加欣赏和钦佩这位伟大的诗人。他在诗歌中追求高义和艺术,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的不公。他的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让我深受启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加坚定和积极。我相信,杜甫的诗歌会继续影响着后世的人们,成为我们心中的一抹永恒的光芒。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八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件珍宝。他的诗歌主要描写社会现实和个人内心感受,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杜甫诗歌的语言深刻、精练,意境深邃,情感真挚,给人以思想和精神上的启示。

第二段:心灵独白的高度。

杜甫的诗中,最深的感受是心灵独白。他用感性的笔触,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诸如《登高》、《春望》等名篇,都展现出了杜甫对自然的想象和对时局的感受。他的作品语言深刻、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如同一座座大山,扑面而来,让人感到他的诗歌充满了绵长的人文情感。

第三段:反哺文化,启迪心灵。

杜甫在诗中更多的是对时局的反应和对人性的关怀。他深刻地剖析了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强调个人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因此他的作品可以视为对于人性和文化的一种反思和探索,人们可以从中查找到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探索,获得启迪和思想的引导。

第四段:杜甫的诗对于我们的启示。

杜甫的诗,展现了一个诗人的心灵世界,让我们在细节中寻找到真善美的追求。在他笔下的人物和事件中,我们看到了爱国情怀和良知精神的彰显。这种精神领袖,可以启迪人们的内心,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在个人成长和对社会的关心中,杜甫的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真挚、美好的生命态度。

第五段:结论。

总之,杜甫的诗歌文化价值非常高,他的作品展现了爱国和抗争的精神,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现实和人性,对于我们的启示也十分深刻,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体会和品味。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九

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之情。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集中地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十

《杜甫传》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学家、诗人杜甫的传记作品,它不仅对杜甫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还展现了他作为文化名人对当时国家政治、社会风俗的关注和批判。通过阅读《杜甫传》,我深受启发,从中领悟到了一些重要的道理。下面,我将从作者对杜甫艰难的生活环境的刻画、杜甫在政治上的坚持、杜甫的爱国情怀以及他对诗歌的热爱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杜甫的生活环境艰苦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据记载,杜甫一生多次遭受家庭变故和政治动荡的困扰,生活举步维艰。尽管处境悲惨,但他从未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一直坚持写作。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即使周围环境再艰难,我们也不能丧失对未来的希望和努力奋斗的信心。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这是我从杜甫的思想与行动中获得的深刻启示。

其次,杜甫在政治上的坚持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他不仅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还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当时政府的不当行为。他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战争、贪污腐败等社会问题的不满和忧虑。这让我深感到文学家的责任和力量,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文字引导社会意识的觉醒,并推动社会进步。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要敢于发声、坚持正义,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杜甫的爱国情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深切关怀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疾苦。在经历了安史之乱这一国家灾难后,他以他独特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写下了千古名篇《登高》,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希望。他以自己的诗歌歌颂祖国,并提醒人们要珍爱和守护国家。在当前,我们也应当保持对国家的热爱,为国家建设出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最后,杜甫对诗歌的热爱使我深受震撼。在他的笔下,诗歌成为了一种人生的抒发和追求,是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的凝结。他将诗歌看作是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将自己的血肉之躯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这让我意识到,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形式,更是一种精神食粮和生命的力量。在经历人生的坎坷和困惑时,诗歌能给我们带来宣泄和鼓舞,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和放松。

通过阅读《杜甫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杜甫的伟大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的创作精神、爱国情怀以及对诗歌的执着追求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秉持杜甫的精神,珍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坚持自己的理想,热爱生活,追求卓越。这将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我从《杜甫传》中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十一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社会和时代的关注,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政治风云的忧虑。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和人生阅历的增长,杜甫的诗风也发生了转变。他从对社会的关注转向了对自身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杜甫在个人生活中遭遇的沧桑和变故,也展示了他对命运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下是对杜甫转心所得的一些体会。

首先,杜甫的转心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认知和思考。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被误解,屡遭官场的排挤,这对他产生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增长,他逐渐明白了命运是无法预料和控制的,人生充满了无常和变化。他表示:“青青又何处,驱马总西东。”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无常的思考。

其次,杜甫的转心也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思考。他脱离了对社会和时代的盲目关注,投入了对人性的思考。他意识到,人性是复杂而多变的,既有丑陋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他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社会道德的失望和对人性的思考。他明白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困境,这使得他对人性的反思更加深刻。

此外,杜甫的转心也让他更加专注于内心的琢磨和心境的抒发。他将诗歌作为一种表达和救赎的方式,通过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他写道:“闲中思君不见君,恍恍惚惚到君边。”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心灵寄托和对内心的思考。他通过写作来反思自己的命运和人生,以此来获得一份宁静与快乐。

最后,杜甫的转心也展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的关注。虽然他的诗作中转向了个人情感和心境的抒发,但他依然对社会和人民的命运充满了关切和思考。他反对压迫和不公正,他关心贫苦百姓的疾苦。他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句诗表达了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悲痛。他通过自己的诗作来呼吁社会正义和关注弱者,从而为人民发声。

总之,杜甫的转心反映了他对命运和人性的思考,对个人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抒发。他通过对命运和人性的反思,对内心的磨砺和宁静的追求,展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的关注。这种转变既是杜甫个人经历的反映,也是他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洞察。他的诗歌深深触动人心,至今仍然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十二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深邃的思想和才华横溢的才情而著称。然而,就像任何一个人一样,杜甫也曾经历过低谷和迷茫的时刻。在这种转折点上,他发生了心灵的转变,并从中得到了深刻的体会。本文将探讨杜甫的转心得体会,从他的创作历程、灵感源泉、人生观念、和诗歌主题等方面入手。

首先,杜甫的转心得体会与他的创作历程是密不可分的。在他早年,杜甫曾经历过苦难与挫折,面对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困境,他的诗歌创作也充满了愤懑和哀伤。然而,随着不断的反思和摸索,他开始转变自己的心态和观念。他意识到,诗歌是一种疗伤的方式,可以让他寻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于是,他开始更加关注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平等,通过诗歌表达他的思考和呼吁。

其次,杜甫的转心得体会也源于他对灵感的追求。在他的创作中,杜甫深受大自然和人民的启发。他经常与贫民和农民交往,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困境。这些真实的经历不仅给予了他深刻的体验,也成为他诗歌的灵感源泉。他通过与自然融为一体,静心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哲理。这种与自然的亲近和审美,使他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体会。

第三,杜甫的转心得体会还体现在他的人生观念上。在陷入迷茫和困惑时,杜甫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深知,人生短暂而又脆弱,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虚幻的,唯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财富才是最重要的。他开始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志在报效国家和造福天下。这种崇高的追求和价值观使他的诗作充满了真诚和力量。

最后,杜甫的转心得体会体现在他的诗歌主题上。在他的后期诗作中,杜甫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他的笔触变得更加慷慨激昂,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他的诗中经常出现的“民”、“国”这些字眼,表明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和对国家兴衰的担忧。他的作品中也有许多援引了历史典故和哲学思考的诗句,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和智慧的尊重和崇拜。

总结起来,杜甫的转心得体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他的创作历程、灵感源泉、人生观念和诗歌主题等方面可以看出。他通过反思和摸索,逐渐从个人的痛苦和困境中走出来,将自己的创作与社会的现实联系在一起,展现出了一种深邃而真诚的文学风格。他的诗作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对人们的思想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十三

《江汉》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该诗描写了诗人漂泊在江汉一带的所见所感,以及自己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集中地表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全诗虽委婉含蓄地表意,但十分感人。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十四

杜甫被誉为唐代“诗圣”,他的诗作以其悲愤、豪放的写作风格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然而,在他一生中也发生过一个重要的事件,那就是他的“转心”。转心是指他对政治的失望,从追求功名利禄转而寻找内心的安宁与宁静。这一事件对杜甫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他的人生经历、诗歌主题、写作风格、艺术意境和社会影响五个方面,探讨杜甫转心的得体会。

首先,杜甫的转心是由他的人生经历所决定的。杜甫生活在唐朝的乱世之中,他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痛苦。他曾经历过战乱时期的流亡生涯,目睹许多无辜百姓被军阀欺压。这些经历让他对政治失望,对权力和利益产生了深深的鄙视。正因为如此,他转变了自己的写作主题,不再关注权力和利益的追逐,而是通过情感真实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思考。

其次,转心给杜甫的诗歌主题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在转心之前,杜甫的诗作主要以刻画历史人物、政治事件和社会现象为主。转心之后,他的诗歌主题被赋予了更加广阔的内涵,他开始关注人生的悲欢离合、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比如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通过描绘夜空中的明月和读书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内心转变带给他的诗歌以更加真实和深刻的感情体验。

第三,转心给杜甫的写作风格带来了新的飞跃。在转心之前,杜甫的诗作写作风格较为雄健有力,富有豪情壮志。而转心之后,他的写作风格更加清丽秀丽,富有内敛的诗意。他通过用意象丰富、比喻巧妙的表达手法,展现出深刻的思考和内心的独白。例如他的《秋夜将晓天无云》一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寂静和无云的天空,寓意着他对政治的失望和对人间苦难的思考。这种写作风格的转变不仅使他的诗作更加丰富多样,还使他的诗歌更加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第四,转心给杜甫的艺术意境带来了全新的呈现。在转心之前,杜甫的诗作艺术意境主要是表现力量和豪放的气势。而转心之后,他的诗作艺术意境更加细腻和内敛。他以自然之景为背景,以人间之情为纽带,营造出了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艺术美感。例如他的《登高》一诗,通过描绘登山的艰苦和秋天的美景,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索。这种艺术意境的创造使他的诗作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最后,转心对杜甫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在他的诗作中,他对社会的不公和人间的苦难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对人们的思想和道德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他通过真挚的情感和富有力量的语言,使人们对自己的处境和生活状态进行了反思和思考。他的诗作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关注,对当时的社会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杜甫的转心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他的创作主题、写作风格和艺术意境,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禄和政治权力,而是转而关注内心的宁静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他的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冷静和对现实的反思,也能够体味到他对人间百态的深深的思索和关怀。杜甫的转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十五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落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窘艰。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暗示流离漂泊。尽管如此,诗人匡世济国之心未已,忠君爱国之心不改。

“江汉”句,叙写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沉郁。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一样孤远。

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止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

“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流落江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但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曰:“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孤月此心明”

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十六

这是杜甫飘泊到江汉时写的一首表达人虽老志向仍在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杜甫阅读答案: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五言?押的韵是?

答:律诗,押u韵。

2,苏轼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由这首诗中的两句化用而成的。请你找出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

3,尾联运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尾联用典,自比“老马”,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存,仍能有所作为,抒发了老当益壮、报国思忧的情怀。

江汉杜甫翻译: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江汉杜甫字词解释:

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心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苏活。

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

江汉杜甫背景: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杜甫中心大意: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精神。

江汉杜甫赏析: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像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以上这篇江汉杜甫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十七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既有纵情慷慨、奋发向上的积极向往,又有忧愤、悲凉、黯淡的哀叹,展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深刻的思考。在阅读杜甫的诗歌中,我深深感受到他的人生思考和情感疏导。下面,我将就我的体验,以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杜甫的诗歌的体会。

首先,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忧虑。在他的《北征》中,他描绘了北地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诗中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他不仅抨击了当时的腐败现象,还关注了百姓的生活状况。他的观点在当时是很前卫的,他不仅仅是一个文人,而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有社会良知的文人。

其次,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在《登高》中,他描写了他爬山的经历,表达出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向往。他的诗句中,常常出现了热爱食物、热爱自然的情感,让我感觉到他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也让我发现生命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美好之处。

第三,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在《三吏》中,他描绘了三位朝廷官员面对腐败之风时的不同心路历程。这首诗深入探讨了历史上的治乱得失,展现了他对历史政治的思考。他还在《丽人行》中描写了一个女子的命运,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问题。他的这些诗歌,展现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和理解,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历史和人文的重要性。

第四,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性和情感的揭示。在《登高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他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往事的眷恋和乐天的人生态度。在《赤壁》中,他通过描写刘禅的表现,反映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阴暗面。这些诗歌让我更加的接近自己的内心和世界的本质,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其他人的情感和人性。

最后,杜甫的诗歌传达了一种反思和思考人生的意识。在《春望》中,他反思了自己的人生,表达了他对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的思考。在《登柳州城楼望都江南》中,他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这些诗歌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沉思和反思,让我看到了人生的无常和肺腑。

总之,杜甫的诗歌富含丰厚的思想和人文情感,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和人类文化的精华。他的诗歌深深地触动了我的情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种种情感,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对人文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专业18篇)篇十八

原文: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

1、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2、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3、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苏活。

4、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

翻译: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

思念故土却不能归,

在茫茫天地之间,

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

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

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

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

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

因此,我虽年老多病,

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赏析: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相关范文推荐

    办理税务心得体会总结(优秀21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过程,并找到进步的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些

    学党史抗疫情讲廉洁心得体会(模板22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促进,可以提升我们的自信和认知能力。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党史教育是对党员干部进行

    共青团团建心得体会(汇总21篇)

    心得体会的总结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在同类问题上更加得心应手。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电商文案课程(模板15篇)

    范文范本是指一类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样本,可以作为学习参考和借鉴的标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选取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进行参考和学习。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越来

    企业年终总结金句(精选21篇)

    年终总结是一个对自己进行自我激励和调整的时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年终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参考和

    水利水电施工实训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考和反思的结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2011年6月至今的几个个

    小区清洁管理制度内容(通用23篇)

    规章制度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组织的长远发展。规章制度的范文可以帮助你了解其他组织的管理经验和做法。现代清洁不但注重一般业务的扫',更为注重专业的保',

    续签劳动合同小结(模板14篇)

    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劳动合同的样板文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厚德培训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9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培训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在下方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中,你会看到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感悟,或许能够迸发你的思维火花。20xx年4月我有

    组织效能心得体会版(模板21篇)

    我通过反思和总结,提炼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分享。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晓组织是一个致力于培养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