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纸韵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

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下面是一些教学反思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一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能力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学习。这样,我们要明确学生学习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有一定的迁移。这一点在数学方面尤其突出,数学学习通常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只有学习者明确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那么如何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呢?就可以通过练习和书面总结,这样就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通过这样的练习和书面总结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案例:出示题目:三角形有5个,圆有8个,圆比三角形多多少个?

(学生独立做题,反馈交流。)。

生1:我画了5个三角形,然后又画了8个圆,接着把它们一一对应,剩下来3个,所以圆比三角形多3个。

生2:我用算式来解决,8-5=3(个)只有从圆里去掉三角形的个数就可以了。

……。

进一步讨论:用画图好还是列算式好?

师一边读题,就听到学生在一旁发出怪声,而有的学生则想都不想说当然用减法。

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反馈,我就了解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交流。只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太好,怎么办?我给他的“脚手架”就是,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圆5个,正方形7个,圆比正方形少几个?

在这样的练习中,让学生在自主的动笔中充分感知什么是两数相比,什么是一一对应,可以用什么的方法来解决。以此让他掌握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做一个书面总结,为什么要用减法算,这样对知识是一个升华,将学生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不仅仅知道是用减法做,而且知道为什么使用减法做。

学习了新的知识,一定要做相应的练习,然后在通过交流和反馈,最后写一个书面总结,这样就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经学会的知识。同时也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方面的成就感,让他乐于学习,享受学习。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二

1、走进情境,获取信息。

新教材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资源,创设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供了较真实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案例1:教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解决问题:“说一说,算一算”时,可将课本上的主题图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注意画面中只给出信息,问题删掉),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有了前面解决一步计算问题的经验,已经具备了搜集信息的能力,他们会很快说出自己发现的信息:原来有8只小鸟在唱歌,走了2只,又走了3只。看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并为将来找中间问题打下基础。

2、处理信息,启动问题。

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这一环节,教师不应过多地引导,而应让学生在思维的互相碰撞中完成。如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现的信息,并随时进行评价。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评价,学生自己就能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由于新的数学问题学生第一次接触,有的学生可能提出原来学习过的数学问题(例如学习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时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这种情况,教师不要轻易给予否定,可以让学生马上解决,对提出的正确问题,以板书的形式出现,以突出重点,最后选择例题进行研究。

案例:教学“人民币的计算”。结合教材创设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买一个铅笔盒和一个练习本一共要多少钱?”“小明带了10元钱,买一盒彩笔应找回多少钱?”“小军有5元钱,买一个铅笔盒还差多少钱?”“小亮有10元钱,他买了两种不同的东西,他可能买了哪两样东西?”。以上问题,不仅包含可以用加减法计算的各种情况,还具有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

3、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的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将教学放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三

大半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面对几种现实反思如下:

小学低年级数学,最挠头的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里的原因是多样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特殊性之外,教师授课方式、水平、内容安排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学期在设计一些课时,我抛开了书中的例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处理的好处不仅解决了课的重点而且节约了教学时间。大家又一次进入了学习的高潮之中。这些让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围绕书本讲书本,围绕例题解例题,所以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长此以往,学生感到厌烦在所难免。

新课改的理念中倡导突出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而学生的实际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以所在任教的三年级为例,数学的各项成绩在历次抽测和考核中均在前列,但从口算到应用题,每一项都有几个待及的学生。我就想,为什么待及的学生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大多数同学热火朝天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的只是鸭子叫雷的角色,不仅提不出问题,甚至记不住常见的计算公式,而对于这部分学生,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忽略不计的,日积月累,错过的东西越来越多,与大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淡。所以我觉得,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

总之,我觉得,教学活动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有趣操作,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和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在教学中教我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

4、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受尊重。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我在课堂中经常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学期将过,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为了下一学期更好地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强转劣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四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笔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引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五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同学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实际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同学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同学生活实际,在同学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同学知识经验,符合同学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沛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让同学充沛地摸手背、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的外表的大小;利用同学描出的各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同学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让同学用1平方分米丈量课桌面的面积,引导同学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引导同学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同学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充沛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同学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需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学中,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同学在操作中充沛体验统一丈量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得同学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同学主动、积极学习铺平了道路。例如让同学用不同大小的方格去丈量面积,容易发生误会,并通过发明矛盾抵触,使同学明确要丈量面积的大小必需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然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面积单位的活动之中。面积有哪些呢?教师不直接告诉,让同学充沛地表示自我,进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新课标重视同学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同学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同学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构建属于自身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同学自身的教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同学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同学在估一估、摸、摸、量一量、说一说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例如;1平方分米有多大,先让同学量一量,摸一摸有多大,让同学初步感知1平方分米的大小,再让同学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同学动手剪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六

本文所谈的不是教学流程上的问题,而是通过倒数这个概念,谈一谈对概念教学的理解,从拆句的角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拆为: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针对倒数这个概念,我认为:内涵是指向正例的,外延是指向反例的。比如:书上出示乘积是1的正例,我们需要出示商、和、差是1的反例;书上说的是两个数互为倒数,没有出示3个数的反例。这两个反例是针对倒数概念本身的。

学生在倒数的答案呈现上,习惯于用等号表示“的倒数是”这样的错误,比如2=1/2,从数学表达式上说这是非常明显的错误,学生确实犯了,而且每届都有这样的情况,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已经强调并且纠正了这样的错误,这说明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学生是不一样的,学生本身的理解和态度的端正与否也是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本节课需要重视的第二个问题就是1和0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牵涉到其他的概念:假分数、整数、自然数。假分数分为1和大于1的假分数;整数和自然数里都有0,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处理好,学生的理解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

单独的概念教学,或者说倒数概念本身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关倒数的知识主要包括两点:一点是倒数的意义,另一点是求倒数的方法。学生建立倒数的概念以后,求一个数的倒数就容易了。因此,例7十分重视概念的形成以及对概念的准确把握。

相同的教学内容,几年的教学实践下来,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知识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需要关注概念结构出现的次序,比如:整数的概念是复习、假分数的概念是辨析。

皮亚杰理论中认知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同化、顺应、平衡,对于倒数概念来说,学生之前毫无经验,是属于顺应,其实顺应更类似一个质变的过程,有对于知识结构的扩展和修正,会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图式。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大,原因是这个知识点本身是不难的,从形式到本质,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就是0,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特别关注了数字0的问题,然后在书本上39页第19题的处理上特别强调了数字1的问题。

从整个概念系统来说,同化和顺应是相互依存的,如:本节课中倒数的概念是顺应,而用到的外围概念是整数、自然数、假分数,我在学习的时候注重对概念本身的解读,数包括自然数和整数,倒数的形式是分数,但不是分数的整数和小数需要先转化为最简分数之后再处理。

在概念的形式实现之后的环节就是对倒数概念的辨析,如:题目a都有倒数,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关注的点应该是a这个数的取值范围,是取正整数?负整数?0?非正整数?非负整数?自然数?这里都是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有没有倒数的核心概念就是:0没有倒数,但是对于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我们需要花时间去思量的问题。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七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是在学习商不变规律以及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奠定基础。

成功之处:

1.重视知识的衔接,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在新知教学之前,我通过出示两道除法商不变规律的问题,让学生发现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由此引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这样设计学生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就会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样通过类比,由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在语言叙述上具有很多的相似性,这样也就能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加强直观操作,经历新知的探究过程。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折纸、涂色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具体、真切的感知,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1/2、2/4、4/8的涂色部分的大小相同,也就是这几个分数具有相等的关系,由此让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观察,在这个相等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也就是从左往右看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分数的大小不变;从右往左看,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分数的大小不变。进而让学生举例进行加以验证,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整个过程中,既渗透了不完全归纳的思想,也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不足之处:

学生在练习中在数轴上表示相同的分数时,个别学生会出现没有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导致出现错误。

改进措施:

要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八

1、以逛商场为整节课的主线,脉络清晰,不会给学生和听课者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例题的设计,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2、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率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3、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近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以及优惠与折扣的区别20xx年折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还应在讲授新课前,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九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的意义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本节课主要通过情景激发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动脑思考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被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试商

1、我们一起来到浦口小商品市场来看一下人们在谈论些什么

买3个篮球花了177元

买2个足球花了184元

买6个排球花了210元

2、学生列式计算,并利用投影集体校对,重点说说177除以3你是怎样算的

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买了4个乒乓球用了四块四?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

4、真不错,你能从人们简单的话语当中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

2、我们需要解决

每个铅笔盒的批发价是多少?

每个铅笔盒的卖价定为多少比较合适?

a)、估计一下43.2除以8大概会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b)、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去解决这道题,能用一种方法解决了还要去探究一下还有没有跟简捷的方法。完成的同学可以小组交流一下。

c)、反馈:教师板书强调

4、想想,每个铅笔盒的卖价定为多少比较合适?

1、竖式计算

25.2÷6 34.5÷15 44.8÷2

2、出示一板牙刷25个,进价是32.5元。如果你是小老板,需要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十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一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在抽象过程中理解知识。周长这个概念是个抽象的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让学生解释这个概念,他们会感到无从谈起也很难表述清楚。但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物体,他们对物体的周长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结合这些特点,我设计了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通过学生指一指,说一说理解周长概念的过程,。事实证明:教学中有效运用直观性原则,寻找直观操作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连接点并通过迁移原则,有效疏导学生思维障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现代教育学也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因此在教学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我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教学中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找到不同的计算方法。此时,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里,每个学生,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再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推荐,展开辩论等多种形式,找到最好的计算方法,从而归纳出长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的思路是活跃的,有时可以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放手让他们去研究去探索,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练习设计的开放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让练习内容开放,具有选择性;让练习时空开放,具有广阔性。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激发起学生探索兴趣。在练习时,我只设计了几道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的选择研究的课题,既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分层教学。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十一

听到这位学生的这个问题,我真是从内心中觉得非常失败,因为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把“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当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

所谓简洁性,就是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洁、概括的特性。我们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因为用字母表示数具有其他方式不具有的优越性———简洁。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都揭示了这个用字母表示数的用用。如人教版教材《用字母表示数》中摆小棒的例题:摆1个三角形要用1×3=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要用2×3=6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要用3×3=9根小棒……这样无限地摆下去,用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一个办法,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上述摆小棒的根数呢?用字母表示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难题,即表示为a×3。

京版教材《用字母表示数》中的例题:数青蛙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无论怎么表达都无法穷尽世界上所有青蛙、嘴、眼睛及腿的数量,但通过一个简单的字母就可以用一句话解决上面的难题:a只青蛙就有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这就是用字母表示的优势,能简单明了概括所有与此相关的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魅力,相信他一定会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可惜,在课程实践中我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仅仅把它当作一项教学任务来完成,教师自己体会不到其中的奥妙,更谈不上引领学生体验其中学习的快乐。

看来通过我这节课《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也就是说我在制定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问题。

(黑板上出现了左右两列数,通过猜数游戏翻出左右相对应的每组数,在通过左边的数和与它相对应的右边的数的关系,让学生举例子说一说还有哪组数也具有这样的关系,生举了很多例子)。

师:你能想个办法表示出任意左边的数和与其相对应的右边的数吗?

(生独立思考)。

生:左边的数是a,右边的数是a+10。

师:你能说一说a可以表示哪些数吗?a+10又表示哪些数?

生:a可以表示23a+10表示33。

生:4555.......

师:我们刚才举得例子都是整数的,还有其他的数吗?

生:23.633.6。

生:105.7106.7....

师:这些都是小数的例子。还有不同的例子吗?

生:1/41/4+10。

师:这些都是分数,那你们能说一说用字母都可以表示哪些数吗?

生:整数、分数、小数,任意一个数。

师:为什么要用字母来表示左右两边的数而不用刚才我们举例子说的哪些数来表示呢?

生:因为用字母来表示可以表示很多的数。

师:没错,用字母来表示数既简洁又具有概括性。

最近也听了几位老师将的《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我特意认真倾听和分析到别的老师在讲这个环节时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其中有一位老师的教学环节特别让我佩服。

师:(出示a+b=b+a)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呢?

生:加法交换律、

师: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

生:加法交换律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出示定义:加法交换律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谁能举例子说说?

生:3+4=4+3(学生举了很多例子)。

师:这个加法交换律为什么不写成3+4=4+3,而非要用字母表示呢?

生:3+4=4+3只能表示其中的一种情况,而用字母表示可以有很多情况。

师:你能再举例子说一说a+b=b+a能表示哪些情况吗?

生:5+7=7+51000+20=20+1000.......

生:3.4+7.2=7.2+3.5.....

师:那你们能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比用具体的数来表示有什么好处?

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可以表示很多种情况,而用具体的数来表示只能表示其中的一种情况。

师:你说的意思老师用一次词语来表示就是“概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概括很多种情况。

出示:加法交换律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师:请你比较这两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二种用字母表示的方法,如果用文字写很长的话就不好写了,而用字母来表示就好写了,很简洁,很容易记住。

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上面两个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感悟与体验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让课堂成为学生“做数学”的天地。很明显,片段2的教学是真正在让学生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就是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

1.深入研究教材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准确把握教学活动的目标,这是展开教学活动过程的前提。我们知道,教材内容的编排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础,从最初的意义上说,“表示数”就是“代表数”的意思。本段教学内容中,教材通过对已经学过的运算定律的不同表示方式(用语言和用字母表示)的比较,使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比用语言表示更具有概括性,也便于记忆,便于应用。而上述课例中的教学活动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虽然也有字母表示的形式,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所蕴含的“简明易记”。

2.课程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应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的“再创造”的过程。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必须克服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以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以数学的思维去探索、以数学的方式去应用。要像片断二中的教师那样,踏踏实实地耕耘数学课堂,给学生一双明亮的数学眼睛,让学生会举一反三,学会思考。

通过对这两节课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搞好课堂教学应做好以下几点:

a)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以及应用过程。

b)教师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活动。

c)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十二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基于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国内数学教育改革的优秀成果,提出了涉及数学课程价值、数学学习目标、数学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的许多新理念。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3、重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

4、分学段规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标准;

5、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6、提出了数学活动应注意的策略;

7、改革了评价的方式和应达到的目的;

8、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作用。

1、教师要在上每次实践活动课前,就要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求。

《标准》提出了数学活动应注意的策略。指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每个年级的活动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低年级(1—2年级)选择的是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中年级(3—4年级)选择的是与小学生周围的事物;高年级(5—6年级)选择的是小学生所接触的社会情况。

选择的内容不同,必然决定了其目的也不尽相同。1—3年级的侧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4—6年级的侧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年级(3—4年级)侧重点的转移与衡接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把握各年级组织活动目的的侧重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明确每节活动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才能结合教材去有目的地促进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两方面,使这两方面均能平衡、交替地、互补地得到提高。所以,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每次具体活动的目标的选择,而且确定的目标不能要求过高,只要切合实际,达到目标就行。

2、在学生活动前,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活动的目的要求。

例如,四年级数学第8页的实践活动,是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些有关大数的信息。我们首先要向学生交代这次活动的目的,然后才是布置学生去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最后是教师把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全班,要求学生再从中找出那些大数,读出来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1、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要做好。

这是上好实践活动课的前提条件,要想在活动课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教师课前就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运筹帷幄,做到心中有数。

(1)课前的的思想准备。每次的实践活动都是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设计的。要想活动能正常的开展,教师就必须要理清教材的要求与知识的前后联系,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例如学生知识水平如何?操作能力如何?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的还需要教师先实践,了解整个过程才行。只有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活动时才可以有条理。

(2)教师课前的学识准备。我们知道:作为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就必须让自己有一桶水。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做好实践课的知识的积累和操作技巧的掌握。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课前对于有关知识必须要十分熟悉,在实践活动前、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做好学生学识上的储备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例如上四年级教材的《国家体育场》的小组活动课,教师必须对国家体育场的相关资料要了解,还必须让学生知道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测量方法。又例如四年级上册中的《种蒜苗》,教师必须在上这个课前,先自己种,并且做好蒜苗的生长记录。还有六年级的利率调查、计算利息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对储蓄、国债、利息、利率等相关知识以及计算利息的方法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有效地达到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理念。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十三

在《合数与质数》的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缚,体现以“以人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2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讨论、观察,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把几个数(如2、3、4、5、6、7、8、9、10、11、12等)进行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分在一类,把含有2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放在一起。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合数与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本节课的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个学习任务既是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也是给学生在课外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去探究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十四

在这繁忙而充实的一学期中,我感触较多,现将本学期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得失作一个反思。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许多使用过这套教材的教师都普遍认为:教材较难,不好把握。但这对于我来说,刚好是一个不错的挑战。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也非常繁重,其中知识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旋转与平移、方向与位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年、月、日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以及统计初步与不确定现象。其中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是本册的重点,年、月、日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又是本期的又一难点。

教学之前,我充分的备好课,同时我深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而备好课重要的一点是要备学生,由于接手本班了解到学生的整体成绩较差,而且不平衡,因此,我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为优秀的学生作好“能量”的储备。

教学之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折,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待优生,我充分让他们吸饱、吃够;对待中等生,我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是对待差生学习积极性不较高,我更加的重视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教学之后,我基本做到每课后立即反思,每单元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优点,克服不足,同时,积极学习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的优秀经验,听他们的课,有什么教学中的困惑去请教他们。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有所加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基本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由于经验的缺乏,在教学工作中仍会有许多不足,感觉时间“少”、任务重,对待差生的辅导仍有待加深,课堂40分钟的效率不够高,小组合作仍有待加强,没有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别差生缺乏与他人的合作的意识等。

在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克服我的不足,关心每一位学生,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集体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数学,感受成功的喜悦。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十五

在和学生共同探讨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后”,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开始了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开始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很投入。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接连不断的举起来了。我让小组选代表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

“8+4+8+4=24(厘米)!”

“8+4+8+4=24(厘米)!”……。

师:“谁有更好的方法?

师:“汇报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我测量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两条长加两条宽。就得到了它的周长。”几乎每个同学都如是说。

那么能不能利用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用其他算式来表示。有些同学反映很快。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提问:谁知道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就是什么?

逆向思维较好的同学或看看观察说出是周长的一半。

老师在对照图来解释。同时告诉孩子长加宽就是一组邻边。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比较以上几个算式,你认为哪个最简单。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四条边相加的和,但最后一种比较简单。

反思:以往的教学,都是先告诉学生公式,再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讨知识,如果硬让他们死记公式是背离新课改要求的。也许让学生先记公式再学计算周长,就学习成绩而言可能会高点,可是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他们的思维永远被禁锢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对这些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难道学生自己得出的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不是更直观、更明白的公式吗?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牢固掌握,既然学生心里没有公式,教师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数学知识强加于他们,只要他们的算法有道理,教师就要鼓励,今天他们自己总结出最好记、最好用的计算方法,正方形周长公式就顺其自然了。

最热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反思范文(16篇)篇十六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如何为开放式教学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何处理好开放式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这些都是开放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然而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较大的帮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年度税收工作总结(汇总16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思路,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月工作总结参考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各位领导:在过去的一年里,伴

    优质英语海报万能句大全(19篇)

    英语学习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让我们一起动笔写一篇英语总结吧。如果你正在写一篇英语总结,以下是一些写作范文,或许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思路和素材。关于a的话题,早已引起

    最新国家安全课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犯错。小编希望通过收集这些范文,能够引发大家对于心得体会的重视和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实用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报告(通用17篇)

    报告范文是对某一事件、现象、问题等进行描述、分析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希望这些报告范文可以激发您的写作灵感,帮助您提升报告写作的水平。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将在总结

    最新燃气爆炸的心得体会(模板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在下列心得体会范文中,你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如何写好心得体会的宝贵经验和技巧。近日,我看到了关于太原市一起

    2023年从服务员升领班的心得范文(20篇)

    服务月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别人,更在于让自己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成长和提升。下面是一些志愿者们参与服务月活动的真实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在我刚刚开始从事服务员这份工作

    热门二年级实验研究报告(通用20篇)

    报告是一种对所调查或观察或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陈述和阐述的一种书面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

    2023年物理的听课记录(汇总22篇)

    通过借鉴范文范本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写作任务,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最热安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大全(16篇)

    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我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这是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作者通过真实的经历和深入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感悟。

    优质春游沙家浜心得体会范文(1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有助于我们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示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春天是一年中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