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初中(精选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飞雪苏东坡传读后感初中(精选8篇)

梦想是一个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向往,是驱使我们努力前行的原动力。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以下是一些与梦想实现相关的书籍、电影和音乐作品,或许能给你提供一些灵感和动力。

苏东坡传读后感初中篇一

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老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苏轼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我敬仰苏轼,因为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轼,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轼,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轼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

我敬仰苏轼,因为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轼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轼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轼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轼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苏东坡传读后感初中篇二

自长江逆流而上,经汉口,过名满天下的三峡,再沿江上行,过重庆,直到水源,峨眉翳下,乐山之北,便是眉山镇――苏轼的故乡。

我前几年曾随着他的踪迹,访眉山,游黄州,过惠州,走在长长的苏堤上,欣赏他留给西湖的“浓妆淡抹总相宜”。彼时,河山大好之地,处处是游人如织。而今年冬天,全国人民都度过了一个空前沉闷压抑的春节。在闭门不出的日子里,我翻开了林语堂撰写的《苏东坡传》,感受“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千古境界之人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

苏轼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二十一岁初次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便名动京师,文坛领袖欧阳修说:“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盛赞“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他交际广泛朋友众多,每日里来往的不是高官公卿就是名人雅士,苏轼光彩四射意气风发,文坛官场对他来说都是阳关大道。

然后忽然间发生了“乌台诗案”,险些丧命,最后死里逃生,被贬到了黄州。这时候的苏轼四十三岁。

人到中年掉入低谷,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困顿的连饭都快吃不上了。换了别人早该一蹶不振自怨自艾长吁短叹了吧!

苏轼没有。他深入骨髓的乐观旷达挽救了他。他是个到哪里都能够安然享受生活的人。在黄州这个穷苦肮脏的小地方,他开始了另一段传奇人生。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棵。今年v草盖学堂,日炙风吹面如墨。”怀着对城东山坡上五十亩荒地的感恩之心,他给自己起名叫东坡居士。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苏东坡煞费苦心,开发了新的做法“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鱼、东坡汤、东坡肘子等菜肴传世。有个厨艺节目说,把山珍海味做成美味佳肴不算本事,能把平庸食材做得好吃,才算真正的好厨师。从这个角度来说,苏轼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等厨师,而且他最擅长烹调的不是蔬菜鱼肉,而是人生百味。

在去年水利部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中,苏轼的名字赫然榜上。从北到南一路贬谪而下,但他每到一地,都是尽心尽责,力求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当时的杭州连连遭受水灾、旱灾、瘟疫,苏轼上书朝廷,请求减免了杭州的税收。在瘟疫之时,大量购买药材,带领懂医术的僧人研制药剂。

苏轼每到一任上,都把兴修水利放在公共管理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主要是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兴修水利保证生产和民众的生活之需尤为艰巨。

初到杭州时,西湖荒废,唐代时形成的供应市民饮水的六井也荒废了,既造成民众生活和生产的艰难,也导致了自然灾害屡屡侵害杭州当地民众。对此,苏轼主持疏浚茅山、盐桥两条河流,以防暴雨水涝时水淹杭州;第二在西湖边修建一座堰闸,以控制湖水的储积和放出;第三是开挖西湖葑田,彻底治理西湖水患,又用挖出的泥土在湖中筑起一道长堤,南起南屏山北至栖霞岭,上建六桥,沟通里湖和外湖。

如此,既让西湖成为真正有巨大容积的湖,又方便了杭州市民的出行,市民的南北往来再也不必绕湖而行,“苏堤春晓”也名列今天的西湖十景。

今年二月底,在所有人“闭关抗疫”时期,“杭州西湖有序开放”成了一个令人安心的消息: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可以出门,毕竟春天到了。当天有两个景区冲上微博热搜:一是安徽黄山景区仅迎来一名游客,二是杭州西湖景区千人涌至。

真正热爱脚下的土地,到一个地方就造福一方水土。十里苏堤,是苏轼在祖国大江南北留下的真实印记之一,直至今日我仿佛仍能看到他走在这长堤上,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无论好的坏的,他都能变成生命里的风景,这跌宕起伏、四海飘零的一生,却被他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这份乐观的精神,也鼓舞着在逆境中前行的每一个人。

林语堂先生写道: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这个冬天,国人经历了太多伤痛的阴霾,也看到了无数闪耀的光辉。“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场逆旅,愿我们每个行人与浩然之气同在,横扫阴翳,奋勇向前。

苏东坡传读后感初中篇三

之所以《读苏东坡传》,是源于高中语文老师。她极力推崇这本书来看。当时的我,心里正沉醉于李白奇特浪漫的想象中,而对于苏东坡的了解知之甚少,所知道也只不过是学习参考书上介绍的那样: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至于他的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几经贬谪,更觉得不值一提。中国古代历史上凡是稍有名气的诗人,哪一个不是官场失意。上有屈原开诗人之先河,末有龚自珍秉诗人之意志(虽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所以,对于苏东坡,也只不过觉得他又是一个“不得志的诗人”,并未太多关注。

虽然对于苏东坡不太感冒,但却极喜欢他写的诗词散文。从他的诗词之中透露出的豪气与洒脱,旷达与乐观,是不同于李白的潇洒不羁甚至于是狂妄自负。现如今有了时间,就想进一步了解这个人。而其中,首推便是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

一个人的传记,自然从他的少年甚至于是幼年开始。幼年的苏轼,聪明伶俐,从小便显露出正直勇敢的心性。在他母亲教他《后汉书》时,正讲到一个忠贞廉洁之士范滂,小东坡就问母亲若是将来做范滂这样的人,她会高兴吗,母亲说,你若能做范滂,我就不能做他的母亲吗。除此之外,苏富有多方面的兴趣,大自然也不例外。后来在赤壁赋中,亦发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如此通透的哲学思想,我想,与他小时候就对多方面事物的兴趣密不可分。

青年的苏东坡,意气风发,年轻有为。二十岁时成为进士。在丁忧之后,正式踏入官场。几经沉浮,多遭贬谪。人生起起落落,除却正常人该有的苦闷失意、惆怅难抒,他亦有着苦中作乐、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惠州,儋州……留下大量篇章诗词的同时,也留下了不俗的政绩,这对于一个经常处于贬谪的仕途之人来说,该是多么的不容易!

也许,林老对于苏东坡的描写有些夸大。对于经常被贬谪之人,当时的世人对他的评价真如书中所写的那样吗?推崇、仰慕,禁令之下仍旧读其诗篇。我却不这样认为,除了那些有识之士以及苏的至交好友之外,世人恐怕躲避为多。世人没有那么开明,苏东坡也没有名气大到那种程度,更何况,当时的信息流通如此不便,冤屈与否,世人又从何处所知呢?书中如此描写,可见林老对于苏东坡的喜爱。

我喜欢苏东坡,是因为他的处世态度。没有世人的圆滑投机、趋名逐利,身处人生低谷,却又不失洒脱,乐观旷达。安于享受人生,遵于内心坚守。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我仰慕于他的一颗赤忱的“赤子之心”,心灵像天真的小孩,永远不失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国家的'奉献。至始至终,都一如既往,可爱可亲。尽管他的政敌一直在陷害他的道路上乐此不彼,待他身登高位,一时风头无两时,他也没有睚眦必报。那时的苏东坡,早已看透官场,更是知道了内心想要追求的东西,多次请求辞官。但他的政敌却不想放过他,弹劾他,陷害他。皇太后死后,苏东坡失去了庇护,遭遇贬谪,后遇赦北归,最终殒于常州。

苏东坡让人津津乐道,还有他与挚友,弟澈的书信往来,交往中的点点滴滴。与佛印,与黄庭坚,与文与可……一些啼笑皆非的轶事,一些令人沉重却不失乐观的话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旷达豪迈,热爱生活,遵于内心的美好心性。

苏东坡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贬到哪吃到哪,喜欢喝酒,自己也会钻研做菜和酿酒,有关于吃方面的诗词也是不少。

儒、释、道三家学说都有精通了悟之处,这构成了他这个人完整的思想体系。入仕之心,向禅之心,自由之心,这些苏东坡都拥有过。苏东坡同样热衷于养生。在弟澈的引导下,练习瑜伽术,同样也对炼丹术特别有兴味。是不是觉得惊讶,但是这就是苏东坡,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伟人和凡人。

羡慕苏东坡,是因为自己没有办法成为他那样的人吧。他的思想,他的处世态度,他的学富五车,他的聪慧明智。没有一样是我可以去拥有的。生活在世上,有太多的羁绊,不可能放纵自己,随心所欲。而我要做的,是修炼自己,使自己达到一个心中理想的状态。

我想,最恰当来概括苏东坡一生的莫过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生多遭苦难,却又不肯低头,向着理想之处,勇往直前,最后甘于平淡,始终忠于内心。

苏东坡传读后感初中篇四

我原以为,苏东坡,只是一个文学家,是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我不懂,我不懂这个名扬宇宙的文学家,还有着别样传奇的人生轨迹,有着无数顶让他光照日月的“帽子”,有着乐观旷达的胸襟情怀……。我更不知道,这个名叫苏东坡的人会让我如此痴迷,并会如此撞击我的内心进而滋养着我的灵魂。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在这篇文章里,我无需再讲述苏东坡,我也不敢也无能再讲述苏东坡。既然是《苏东坡传读后感》,那就选一个关于“生命”的视点,用我的拙劣文字写一写我读后的感受吧。我想,小而精要的感受总比大而无当的空谈来得实在吧。

(一)一言胜惊雷,铸就人格魂――生命的命格

读《苏东坡传》,往往会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一句小小的话,总会蕴含着生命的力量,闪耀着人格的魅力,带给人无尽的思索与深深的回味。

在第三章《童年与青年》部分,苏轼与母亲读《范滂传》的故事深深地感召着我,令我为这个世界上有着这样一对母子而惊叹、欣慰、震撼!

面对范滂的主动赴祸、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大义凛然,面对范滂母亲的“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的舍身取义,当时只有六岁的苏轼没有说:“范滂真傻,干嘛主动赴死?蝼蚁尚且贪生呢?”他竟然问其母亲:“妈,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这真是一个惊心动魄、壮怀激烈的提问。这个问题隐隐地流淌着少年苏轼的情怀与高义,隐隐地向世人昭示着其光耀宇宙的人格与魅力。这不得不令我等折服与汗颜。更令我们钦佩的是他的母亲!面对少年苏轼如此要命的提问,他母亲不是说:“儿子,你能这样说妈妈很开心,但是你不能死啊,你死了妈妈怎么办?”而是做了一个举世皆惊的回答:“你若能作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范母的回答真可谓是一个生命的教育。她让我们明白了何为道德教育,何为思想工作,何为潜移默化,何为以身作则。好的教育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在无声无色间不自觉地注入人的灵魂,让生命贮满了鲜嫩的汁水,增添了盎然的生意,涂抹了青春的诗意,只待有朝一日,绽放花蕾,吐露芬芳。东坡这一生,光明磊落、爱憎分明,不论顺境还是逆境,总能活出自我,活出生命的高贵,我想这与他母亲在他儿时的灵魂中贮藏的铮铮铁骨、从容淡定是难舍难分的吧。

这是《苏东坡传》带给我们的生命启迪――人活着,要有命格!

(二)小小枝头鸟,大大百姓情――生命的平等

《苏东坡传》里还记载了一个关于苏轼母亲“严格告诫东坡与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鸟雀”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东坡杂记》中的《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d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

他带给我深深地思索:当日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见一妇人对着亲人坟墓哭泣。夫子细探究竟,皆因苛政横行,难以聊生,妇人一家只得避于山中,以避苛政之害,以致公公、丈夫、儿子相继被老虎咬死。但即便如此,妇人还是不愿离开此地,只因此地无苛政。“苛政猛于虎”震撼人心。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生命对立。对这种生命状态的思考,文学的描写并不少,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而苏轼母亲爱鸟的故事却引发我们去思考人与动物的生命关系。我们可曾想过鸟儿筑巢高枝,它那幼小的子女会遭遇蛇鼠的威害?可鸟儿为何依然筑巢高枝?那是因为它想躲避人类之伤害。如此说来,人对鸟类而言,又何尝不猛于蛇鼠?可又有几人思索过这样的问题?文中“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不正说明人类对动物生命的漠视吗?时至今日,人类虐杀动物的行径又何曾熄灭?在这种情境下,苏轼母亲对鸟类生命的爱护就显得极为罕见极为崇高了!生命平等,哪怕卑微如蚁,我们亦当爱之。而母亲的这种行为又深深地影响着苏轼一生对生命的态度――尤其是他身为官员时对百姓的态度。

身为朝廷官员的他,同百姓们生活在一起,是快活自在的。他时常触景生情地抒发内心感怀。虽任命为太守,却丝毫不摆架子,站在百姓的`立场,一心为民。只要百姓有难,他定会出手相救,关怀备致。不仅没有以权谋私,反而全身心为民谋福。元v四年,他在杭州出任太守。拥有50万人口的杭州城,竟然没有一家公立医院。于是,他就自己捐出五十两黄金,在众安桥建了一家公立医院,三年医治了一千个病人。他还十分关心百姓的用水问题,特邀专家,测量运河高度,建水闸,在余杭门外开运河,修理淡水输水管,彻底改善了百姓用水。他还为西湖修建了苏堤、三潭印月,让杭州变得繁荣。

他是真正的百姓之友,他是真正的百姓之舟。他用他的为民之情给世代为官者树立了一座丰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是《苏东坡传》带给我们的生命启迪――生命与生命之间,是平等,是呵护,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生命的领悟

他明白,贬谪之路,似是磨难之路,实乃飞升之路。

于是,他欣然地拿起笔,写下了“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十个响彻云霄,与天地日月同寿的大字。

读《苏东坡传》,我了解了苏轼,我走进了苏轼的心灵。我知道了:

苏东坡,是一个享受生活的人。

苏东坡,既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更是保民抗暴的勇士。

苏东坡,是一个用一颗积极向上、乐观、平常的心,去面对生活,去享受生活,享受帮助别人的幸福的人。

苏东坡,是一个悟彻了生命真谛的人。

苏东坡,具有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心灵的伟人。

《苏东坡传》的启发实在太多,太多。我只能用我的笔,从这个微小的通道进入,一抒己见。

苏东坡传读后感初中篇五

苏轼和林语堂,这两个闪耀文坛的名字放在一起,想不熠熠生辉都难。恰巧这两位文学家又都是我钟爱的大家,所以读《苏东坡传》就有了“读一本书,晓两大家”这样绝对划算的感觉。看苏轼的生平,和林语堂对话,在时空隧道中来来回回。

读完这本书,从对苏诗的喜爱到对苏轼的了解,再读苏诗,就有了更深的感受。断断续续下来,边读边忘,用了半年多才读完。掩卷之余,一个相对完整的苏轼的形象模糊且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在我眼里,苏轼既是凡人亦非凡人。他有普通人都有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更有常人没有的文学造诣,居高望远。。

苏轼的艺术成就广泛,令人称叹。我们熟知的诗词歌赋自不必说,书法绘画方面他也颇有造诣。“崇尚自然”这种创作或审美的趋向,是苏轼一贯的艺术追求的一种表现。他为文,不饰雕琢,纯自天然,任情资性,洋洋大观。有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貌。苏轼曾言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在他的辞章,诗句中,我们所阅读和体察到的恰恰是他的这种浑然天成的'特质。苏轼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最早提出“文人画”,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他主张,画不应着意于形似,而应注重寓意,表意,用意传情。其笔底的盘绕扭曲的奇石怪树就是他内心复杂情感,抑郁感慨的真实写照。他是把他内心的情感意象化了,那磐郁屈曲的笔线构筑起的石头与树木,其实已不是客观现实中的顽石与树木,而是被苏轼人格化了的,给予了其自身命历与精神象征的树木与顽石。所以,那形象距离客观物像虽越来越远,但离内心却越来越近了。在书法上,他的态度与诗画是一脉相承的。他在《评草书》中道:“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若是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吾书曾不佳,然自出新意,不贱古人,是一快也。”除此之外,他还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最让我敬佩的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期间,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在杭州发生了旱灾和饥疫的时候,就请求朝廷减去杭州上供物品的1/3,用以救济灾民。他自己也拿出一些钱供救济灾民之用。杭州经历旱涝灾害之后,苏轼深感兴修水利的重要性。当时,西湖已经严重淤塞.苏轼招募民工,共用了20万工,全面疏浚了西湖,并用西湖里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的长堤,在堤上建造六座石拱桥。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诗词上的成就展示了他文学的才华,政绩的英明彰显了他人格的高大。而苏东坡的伟大却不仅仅体现在这两方面。他最吸引人的是他人格的完整,性格的本真。苏东坡的一生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因为他可以驾驭自己心灵。他钦慕屈原、诸葛亮、曹操、周瑜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提倡“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要做一个风节凛然、敢作敢为的儒者;在他身遭贬谪,处境危艰时,又能以佛、老思想作为其处世哲学的主导思想和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自我解脱的精神支柱,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乐观的情怀,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有言道,一味地执着经不起挫折,“至刚则易折”,“至皎则易污”。然而苏轼在他屡遭贬谪、备受打击之后,并没有陷入悲观的泥潭.苏轼的超脱不是与世无争的归隐,也不是放弃报国大志的出世的消沉,而恰恰是建立在对祖国、对江山、对人民更深沉更浓厚的爱之心灵。这是他几经洗炼之后的苏东坡的英雄本色!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人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这就是苏东坡。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这就是苏东坡。这位旷古奇才,留给我太多的遐想和深思。而林语堂的笔力也让人意犹未尽。读完全书,有读完《红楼梦》的感觉,竟迫不及待地想再读一遍,相信,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苏东坡传读后感初中篇六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是苏东坡,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他这一生得意太少,失意太多。

苏东坡入朝为官之时,正逢王安石变法,因在新法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上书反对,不容于朝廷,自求外放。之后,因作诗讪谤朝廷,被人构陷入狱,称为“乌台诗案”。在他的仕途中,有多少小人因为内心的嫉妒与政治上的愚昧,不惜一切手段打压他,一次次贬谪,一次次远离,他离政治、离中原越来越远,有多少人为他伤心苦闷,但他却不以为意地对弟弟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是这般洒脱自然,仿佛世间一切都无足挂齿。所以,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由。

苏东坡这一生亲历五朝,为官44年,3次被贬,分别被贬至黄州、潮州、澹州。他没有因贬官而否定自己,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依旧牵挂百姓,心系人民。这些功名利禄、迫害算得了什么呢?他的眼中只有天下苍生,那贬谪又怎能影响苏东坡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他过去的生活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人的一生就像一幅心电图,有起有落,这代表着你的成功与失败。如果是一条直线,那么你已经死了。同样,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应向苏东坡一样,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以正当的方式去调整心态。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果每个人在遇到挫折时,就一蹶不振,自怨自艾,这种人将一事无成。与其郁郁寡欢,不如乐观豁达。同时,我们也应充分利用好拥有的学习条件,不断充实自己。当我们的才华还撑不起我们的野心时,我们就应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苏东坡传读后感初中篇七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精华。就如同一壶好茶,需要我们坐下来好好的去品尝,才能读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纯美,让人留连忘返。一直都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写的诗一样的豪迈、大气凛然。当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欢他。

苏东坡传读后感初中篇八

记得林语堂对苏轼的作品有一句评价:“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虽需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大异其趣指的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他备受喜欢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诚恳,对待自己很诚恳,所以作品写得也很真实,尽管受了“乌台诗案”的影响,避讳一些,不过他还是很能直接面对自己,所以遒健朴茂。

读完这本书,对于苏东坡的人生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时间轴,感觉只是一堆耳熟能详的事件串在一起,看起来热闹,所组成的。虽然陈词泛滥,也有几句话能够牵住我的心,在“瑜伽与炼丹”这一章的最后一句,说到:“蚂蚁爬上了一个磨盘,以为这块巨大的石头是稳如泰山的,哪知道又开始转动了。”很巧妙的表述了命运对苏轼的嘲弄,好不容易归到红尘世俗作文,快要修炼成仙,又被卷进命运的漩涡。还是不得不称赞林老的智慧与才气。

所以他的文章才会更加有意味,作者赋予它们的意义在于背景,更在于作者的内心,文人写东西说是给自己看,那是日记,可文章就是给外人看,要证明自己,自己的报复也好,还是清白。所以就会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有“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过,江海寄余生”的洒脱超凡,有“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

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的自持己见,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悲凉,有“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拣尽寒枝不可栖,寂寞沙洲冷。”的清高卓绝。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培训计划汇编(汇总8篇)

    制定读书计划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碎片时间,让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规划计划的案例分析和评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培训计划汇编篇一(一)公司

    2023年读者读后感(通用11篇)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经常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但一分钟的利用率能否高效却是关键。在一分钟内如何调整状态和心情?小编精选的一分钟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带来灵感和思考。

    最新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教案及反思(优质8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如果您对高一教案的编写有一些困惑,不妨参考以下这些范例,或许能给您一些帮助。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教

    淘气包埃米尔阅读笔记(精选8篇)

    团队精神,无坚不摧。提升团队凝聚力的秘诀:团队标语。经典团队标语示范,为你的团队树立典范!淘气包埃米尔阅读笔记篇一看完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觉得这是一本很有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结与反思(通用20篇)

    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和学者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给你启发。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结与反思篇一暑假

    学会骑电动车 骑电动车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4篇)

    提纲是写作的助手,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跑题和冗余。制作提纲时要注意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避免内容跳跃或过于宏观或微观。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文章的提纲

    最新会议通知单表格(精选7篇)

    经典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它们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世界;与他人讨论经典作品,可以开拓视野、交流思想,增加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经典范文的分享能够启示我们

    建筑方面的自荐信 建筑工程个人求职自荐信(模板18篇)

    编辑是对作品进行整体布局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和传达作者意图的目的。编辑时要保持清晰和简洁的语言风格,避免使用复杂或过于专业化的词汇,以免造成读

    最新我先行倡议书 垃圾分类我先行倡议书(优秀8篇)

    竞聘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的选拔方式,通过比拼实力来确定最合适的人选。在写竞聘材料时,我们应该注重结构的逻辑性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性。看看以下优秀竞聘者的范例,或许能

    最新新郎婚宴致谢致辞(优质11篇)

    爱国标语通过简短有力的语言,传递出浓厚的国家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写爱国标语要讲究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简明扼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精选的爱国标语范文,感受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