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灵魂曲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应对学生的学习差异。范文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的有力武器,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一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一、铺垫孕伏:

1.正比例关。

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4.引入新课。

如果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出示例2某运输公司要运一批300吨的货物。让学生计算并完成填表任务。

每天运的数量(吨)1020304050。

所需的天数。

在本上填表,并观察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按学习正比例的方法观察表里内容,相互之间讨论,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得出:

(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着每天运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总是一定的。(板书: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都是240。提问:这里的24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书补充成:运的总吨数一定时,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

2.教学例1。

出示例1。

(1)综合例1、例2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1和例2,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例1、例2里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什么关系的量呢?请同学们看第101页1~3自然段。说明:像例1、例2里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迫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那么上面这种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板书:xy=k(一定))指出:这个式子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乘积k是一定的。这时就说x和y成反比例关系。所以,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我们就用xy=k(一定)来表示。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提问:看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3)判断。

现在回过来看开始写的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指出:根据上面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时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

5.教学例3。

三、巩固练习。

用刚才我们说的判断方法来做几道题。

1.做练一练。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看一看)。

2.下题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一根铁丝,剪成每段2米,可以剪成5段;如果剪成4段,平均每段x米。

3.做练习十二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2~4题。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二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启发引导法。

自主探究法。

课件。

一、定向导学(5分)。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4、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5、出示学习目标。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自主学习(8分)。

自学内容:书上45页例1。

自学时间:8分钟。

自学方法:读书法、自学法。

自学思考:

1、举例说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备几个条件?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例如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y/x=k(一定)。

(4)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175立方米?225立方厘米的水有9厘米。

2、归类提升。

引导学生小结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和关系式。

三、合作交流(5分)。

第46页正比例图像。

1、正比例图像是什么样子的?

2、完成46页做一做。

3、各组的b1同学上台讲解。

四、质疑探究(5分)。

1、第49页第1题。

2、第49页第2题。

3、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小结检测(8分)。

1、什么是正比例关系?如何判断是不是正比例关系?

2、检测。

1、49页第3题。

六、堂清作业(9分)。

练习九页第4、5题。

板书设计: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

y/x=k。

(一定)。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三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重点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新授(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拓展应用下面哪些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能,在()打对号。

10:2和35:42()0、6:0、2和):4和3:():和12:8()。

作业布置做一做。

2、4:1、6=60:40=。

2、4:1、6=60:40。

(或)=。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四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

请同学口述三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2)单价、总价、数量;(3)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口述关系式、老师板书。)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问题。

幻灯出示:

生:60千米、120干米、180千米……

师:根据刚才口答的问题,整理一个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师:(看着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有几种量?是什么?

生:表中有两种量,时间和路程。

师: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

师: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就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表中谁和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生: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我们看一看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生:时间由1小时变2小时,路程由60千米变为120千米……时间扩大了,路程也随着扩大,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生:路程由480千米变为420千米、360千米……

师:从上面变化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同桌进行讨论。)

生:时间从小到大,路程也随着从小到大变化;时间从大到小,路程也随着从大到小变化。

师:我们对比一下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互相讨论一下,这两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

师:请同学发表意见。

生:第一题时间扩大了,行的路程也随着扩大;第二题时间缩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随着缩短了。

师:根据时间和路程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速度。

师:这个速度是谁与谁的比?它们的结果又叫什么?

生:这个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它们的结果是比值。

师:这个60实际是什么?变化了吗?

生:这个60是火车的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时间的商,速度不变。

驶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这个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变的量,我们简称为定量。

师:谁是定量时,两种相关联的量同扩同缩?

生:速度一定时,时间和路程同扩同缩。

师:对。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时,它们同扩同缩。我们看着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与时间相对应的商是不是一定。

(学生口算验证。)

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变,符合变化的规律,同扩同缩。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扩大和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样的。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叙述一遍?

(看黑板引导学生口述。)

师:我们再看一题,研究一下它的变化规律。

出示例2。(小黑板)

例2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如下表:

(板书)

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幻灯)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谁和谁是相关联的量?关系式是什么?

(3)总价是怎样随着米数变化的?

(4)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

(5)谁是定量?

(6)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生:(答略)

师:比较一下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师:对。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师:你能按照老师说的叙述一下例1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吗?

生: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

师:想一想例2,你能叙述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两人互相试说。)

师:很好。请打开书,看书上是怎样总结的?

(生看书,并画出重点,读一遍意义。)

师: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例子吗?

生:(答略)

师: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是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关系。所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要抓住相对应的两个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时,才能成正比例关系。

1.课本上的“做一做”。

2.幻灯出示题,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

(2)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

(3)小明的年龄和体重( )。

师:今天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自己总结,举手发言。)

师:打开书,并说出正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复习三量关系,为本节内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课从创设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分析、概括,紧紧围绕判断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两个量、商一定展开思路,结合例题中的数据整理知识,发现规律,由讨论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识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由此验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方法。最后指导学生看书,抓住本节重点,突破难点。安排适当的练习题,在反复的练习中,加强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断的方法。合理安排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力争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使学生认识结构不断发展,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做到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五

教科书第52页例1,第55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二1,2,3题。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2)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用课件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表。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

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

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板书: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第52页下面的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

教师: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例1的方法,自己分析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如下:

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扩大若干倍,路程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时间缩小若干倍,路程缩小相同的倍数。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速度是每时80 km,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教学议一议

教师:我们研究了上面生活中的两个问题,谁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个问题中都有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比值始终是一定的。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4.教学课堂活动

教师: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三、夯实基础,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下,下面表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六

教科书第40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两张照片。

一、复习导入。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3、化简比:

10:1225:302:89:27。

4、求下面比的比值:

0.9:31/5:1/151/4:1/81/8:1/16。

师:请你说说求比的比值的方法。

1、教学例3。

(1)观察、分析:

呈现放大前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图2是图1放大后得到的。

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

(2)比较、发现:

比较写出的两个比,提问:这两个比相等吗?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3)明确概念:

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6.4:4=9.6:66.4/4=9.6/6。

问:这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5)学生读一读。

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或化简后的最简整数比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或化简后的最简整数比相等。

2、学以致用。

(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

(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

3、活学活用。

你能根据以上的理解,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说出为什么能组成比例。

(可以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看是不是相同的比)。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

2、做练习九第3题。

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

3、做练习九第4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

4、做练习九第7题。

(1)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如240米是4分钟走的路程,所以240米与4分钟是相对应的两个量。

(2)分组完成,同时四人板书,再讲评。

四:补充练习:

从12的因数中任意选出4个数,再组成两个比例式:

()︰()=()︰()。

()︰()=()︰()。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的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6.4:4=1.69.6:6=1.6。

6.4:4=8:59.6:6=8:5。

6.4:4=9.6:66.4/4=9.6/6。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七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

(2)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3)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4)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教师板书:商不变。

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工效(个)。

10。

20。

30。

40。

50。

60。

……时间(时)。

60。

30。

20。

15。

12。

10。

……。

2.教师提问。

(1)计算工效和时间的乘积.。

(2)这一组题中涉及了几种量?谁与谁是相关联的量?

(3)请你举例说明谁与谁是相对应的两个数?

(4)在这一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举例说明)。

3.小结:有什么规律?(板书:积不变)。

(三)不成比例的量。

1.出示表格。

运走的吨数。

10。

20。

30。

40。

剩下的吨数。

90。

80。

70。

60。

总吨数(和不变)。

100。

100。

100。

100。

2.教师提问。

(1)总吨数是怎样得到的?

(2)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运走的吨数少,剩下的吨数多;运走的吨数多,剩下的吨数少;总和不变。

(四)结合三组题观察、讨论、总结变化规律.。

讨论题:

1.这三组题每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第一组商不变,第二组积不变,第三组和不变.。

总结: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八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

用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计算游戏得分,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

用多媒体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在教学的始终,我一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正比例的意义,加上课件的辅助教学和课堂练习,学生在理解掌握并且运用新知上,一定会轻松自如。所以,我预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九

(1)综合例4、例5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4和例5,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例4、例5里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什么关系的量呢?请同学们看第43页倒数第二节。说明:像例4、例5里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迫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那么上面这种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板书:x×y=k(一定)】指出:这个式子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乘积k是一定的。这时就说x和y成反比例关系。所以,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我们就用x×y=k(一定)来表示。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4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5里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提问:看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3)做练习八第4题。

(4)判断。

现在回过来看开始写的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指出:根据上面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时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

5.教学例6。

三、巩固练习。

用刚才我们说的判断方法来做几道题。

1.做“练一练”第l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看一看)。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口答,说说理由。思考时可以引导看数量关系式。

3.做练习八第5题。

让学生先在书上判断。指名口答,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式判断。

4.下题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一根铁丝,剪成每段2米,可以剪成5段;如果剪成4段,平均每段x米。

5.做练习八第6题。

各人先在书上写各成什么比例。指名口答,要求说明理由。

6.做练习八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八第7题。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十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重点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新授(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拓展应用下面哪些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能,在()打对号。

10:2和35:42()0.6:0.2和):4和3:():和12:8()

作业布置做一做。

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

2.4:1.6=60:40=

2.4:1.6=60:40

(或)=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十一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

四、汇报学习收获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十二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1、什么叫比?

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

12:161/4:1/3和9:124.5:2.710:6。

(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4)完成第45页“做一做”

(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

(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

(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创意作业:

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

x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8:6=4:3。

内项。

外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

12。

2

()。

=

(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

3、出示【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

(1)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你发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4、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

5、练习8:12=x: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何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

(三)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

1

12:24和18:36。

0.4:和0.4:0.15。

14:8和7:4。

5

2

2、根据18x2=9x4写出比例。【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规律美】。

3、从1、8、0.6、3、7五个数中。

(1)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

(2)任意选出3个数,再配上另一个数,组成比例。

(3)用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四、实际应用。

不久前,汪骏强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汪骏强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强强哥哥,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

同学们,如果你是汪骏强,你准备怎么办?

执教者方艳。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十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两张照片。

一、复习导入。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3、化简比:

10:12  25:30  2:8  9:27。

4、求下面比的比值:

0.9:3  1/5:1/15  1/4:1/8  1/8:1/16。

师:请你说说求比的比值的方法。

1、教学例3。

(1)观察、分析:

呈现放大前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图2是图1放大后得到的。

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

(2)比较、发现:

比较写出的两个比,提问:这两个比相等吗?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3)明确概念:

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6.4:4=9.6:6          6.4/4=9.6/6。

问:这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5)学生读一读。

2、学以致用。

(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

(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

3、活学活用。

(可以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看是不是相同的比)。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

2、做练习九第3题。

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

3、做练习九第4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

4、做练习九第7题。

(2)分组完成,同时四人板书,再讲评。

四:补充练习:

从12的因数中任意选出4个数,再组成两个比例式:

(  )︰(  )=(  )︰(  )。

(  )︰(  )=(  )︰(  ) 。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的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6.4:4=1.6      9.6:6=1.6。

6.4:4=8:5     9.6:6=8:5。

6.4:4=9.6:6    6.4/4=9.6/6。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十四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一、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 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 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 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 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 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 8 : 6 = 4 : 3

内 项

外 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 )

12

2

( )

=

(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

3、 出示 【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

(1) 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 你发现了什么?

(4) 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4、 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

5、练习 8 : 12 = x : 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何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

(三) 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 巩固练习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

1

12 : 24 和18 : 36

0.4 : 和0.4 : 0.15

14 : 8 和7 : 4

5

2

2、根据18 x 2 = 9 x 4 写出比例。【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规律美】

3、从1 、8、0.6、3、7五个数中

(1) 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

(2) 任意选出3个数,再配上另一个数,组成比例。

(3) 用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四、 实际应用

不久前,汪骏强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汪骏强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强强哥哥,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

同学们,如果你是汪骏强,你准备怎么办?

执教者 方 艳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十五

教材第99~102页例1~例3。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一、铺垫孕伏:

1.正比例关

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4.引入新课。

如果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出示例2某运输公司要运一批300吨的货物。让学生计算并完成填表任务。

每天运的数量(吨)1020304050

所需的天数

在本上填表,并观察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按学习正比例的方法观察表里内容,相互之间讨论,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得出:

(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着每天运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总是一定的。(板书: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都是240。提问:这里的24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书补充成:运的总吨数一定时,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

2.教学例1

出示例1。

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综合例1、例2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1和例2,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义。

例1、例2里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什么关系的量呢?请同学们看第101页1~3自然段。说明:像例1、例2里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迫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那么上面这种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板书:xy=k(一定))指出:这个式子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乘积k是一定的。这时就说x和y成反比例关系。所以,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我们就用xy=k(一定)来表示。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提问:看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3)判断。

现在回过来看开始写的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指出:根据上面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时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

5.教学例3。

三、巩固练习

用刚才我们说的判断方法来做几道题。

1.做练一练。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看一看)

2.下题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一根铁丝,剪成每段2米,可以剪成5段;如果剪成4段,平均每段x米。

3.做练习十二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2~4题。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十六

1.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意义的变化规律。

2.学会判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

请同学口述三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2)单价、总价、数量;(3)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口述关系式、老师板书。)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问题。

幻灯出示:

生:60千米、120干米、180千米……

师:根据刚才口答的问题,整理一个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师:(看着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有几种量?是什么?

生:表中有两种量,时间和路程。

师: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

师: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就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表中谁和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生: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我们看一看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生:时间由1小时变2小时,路程由60千米变为120千米……时间扩大了,路程也随着扩大,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生:路程由480千米变为420千米、360千米……

师:从上面变化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同桌进行讨论。)

生:时间从小到大,路程也随着从小到大变化;时间从大到小,路程也随着从大到小变化。

师:我们对比一下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互相讨论一下,这两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

师:请同学发表意见。

生:第一题时间扩大了,行的路程也随着扩大;第二题时间缩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随着缩短了。

师:根据时间和路程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速度。

师:这个速度是谁与谁的比?它们的结果又叫什么?

生:这个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它们的结果是比值。

师:这个60实际是什么?变化了吗?

生:这个60是火车的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时间的商,速度不变。

驶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这个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变的量,我们简称为定量。

师:谁是定量时,两种相关联的量同扩同缩?

生:速度一定时,时间和路程同扩同缩。

师:对。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时,它们同扩同缩。我们看着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与时间相对应的商是不是一定。

(学生口算验证。)

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变,符合变化的规律,同扩同缩。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扩大和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样的。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叙述一遍?

(看黑板引导学生口述。)

师:我们再看一题,研究一下它的变化规律。

出示例2。(小黑板)

例2 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如下表:

(板书)

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幻灯)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谁和谁是相关联的量?关系式是什么?

(3)总价是怎样随着米数变化的?

(4)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

(5)谁是定量?

(6)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生:(答略)

师:比较一下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师:对。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师:你能按照老师说的叙述一下例1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吗?

生: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

师:想一想例2,你能叙述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两人互相试说。)

师:很好。请打开书,看书上是怎样总结的?

(生看书,并画出重点,读一遍意义。)

师: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例子吗?

生:(答略)

师: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是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关系。所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要抓住相对应的两个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时,才能成正比例关系。

1.课本上的“做一做”。

2.幻灯出示题,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

(2)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

(3)小明的年龄和体重( )。

师:今天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自己总结,举手发言。)

师:打开书,并说出正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复习三量关系,为本节内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课从创设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分析、概括,紧紧围绕判断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两个量、商一定展开思路,结合例题中的数据整理知识,发现规律,由讨论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识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由此验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方法。最后指导学生看书,抓住本节重点,突破难点。安排适当的练习题,在反复的练习中,加强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断的方法。合理安排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力争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使学生认识结构不断发展,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做到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十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两张照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3、化简比:

12:48:18。

4、求下面比的比值:

说说求比的比值、化简比的方法。

1、教学例3。

(1)观察、分析:呈现放大前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图2是图1放大后得到的。

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

(2)比较、发现: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3)明确概念: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6.4:4=9.6:66.4/4=9.6/6。

问:这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2、学以致用。

(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

(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

3、活学活用。

你能根据以上的理解,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说出为什么能组成比例。

(可以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看是不是相同的比)。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

2、做练习九第3题。

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

3、做练习九第4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

4、做练习九第7题。

(1)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如240米是4分钟走的路程,所以240米与4分钟是相对应的两个量。

(2)分组完成,同时四人板书,再讲评。

四:补充练习:从12的因数中任意选出4个数,再组成两个比例式:

()︰()=()︰()。

()︰()=()︰()。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的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6.4:4=1.69.6:6=1.6。

6.4:4=9.6:66.4/4=9.6/6。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0:12和25:30。

因为10:12=5/625:30=5/6。

所以10:12和25:30能组成比例:10:12=25:30。

课前思考:

教材借助例题3中两张不同尺寸的照片的长与宽,来组织学生先思考放大前照片的长和宽的比,接着写出放大后的照片的长和宽的笔,然后探究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最后揭示比例的概念。这一环节处理结束后,教材又提供了这样一个问题的探讨: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面对这些问题可能很多学生被搞得有点头晕了。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后,我想能否在这里做一些改动,让课堂适当开放些,如出示了例题3的两张照片后,提问:同学们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比吗?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看看这些比有什么特点,能否有所发现。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引出比例的意义。

课前思考:

比例的意义是传统内容,教材上还是承接第一课时中的放大与缩小来得到两组比例。在教学方法上我还是比较倾向于采用潘老师的方法。分两次提问,每次提问后可让学生说说要我们写什么与什么的比?等学生弄明白要求后再写。如果放开,写比估计学生是可以得到的,但对这4个比的处理要复杂了。

第二,在比例的导入中,潘老师的设计是:

(2)比较、发现: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第三:为了节省时间,是否可以将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数据换用练一练中的题目,这样学生可直接根据复习中的结果进行判断。

比例的意义课教案(专业18篇)篇十八

1.使学生理解,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一、导入  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 。

(2)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3) 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4) 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教师板书:商不变。

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工效(个)。

10。

20。

30。

40。

50。

60……时间(时)。

60。

30。

20。

15。

12。

10。

……。

2.教师提问。

(1)计算工效和时间的乘积.

(2)这一组题中涉及了几种量?谁与谁是相关联的量?

(3)请你举例说明谁与谁是相对应的两个数?

(4)在这一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举例说明)。

3.小结:有什么规律?(板书:积不变)。

1.出示表格。

运走的吨数。

10。

20。

30。

40。

剩下的吨数。

90。

80。

70。

60。

总吨数(和不变)。

100。

100。

100。

100。

2.教师提问。

(1)总吨数是怎样得到的?

(2)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运走的吨数少,剩下的吨数多;运走的吨数多,剩下的吨数少;总和不变。

(四)结合三组题观察、讨论、总结变化规律.

讨论题:

1.这三组题每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第一组商不变,第二组积不变,第三组和不变.

总结:

3.分别概括。

4.强调第三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叫做不成比例。

5.教师提问。

(1)两种量成正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两种量成反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字母关系式。

三、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一种圆珠笔。

总价(元)。

1.2。

2.4。

3.6。

4.8。

6

7.2。

支数。

1

2

3

4

5

6

单价(元)。

1

2

4

5

10。

支数。

100。

50。

25。

20。

10。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3)每组等式说明了什么?

(4)两种相关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当速度一定,时间路程成什么比例?

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长方形的面一定,长和宽。

4.修一条路,已修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的关系,要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是本质.

五、课后作业 。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4.华容做12道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六、

相关范文推荐

    农行新员工转正自我鉴定(专业23篇)

    转正自我鉴定是我们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这样一份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在公司的角色和定位。转正自我鉴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下面是一些值得借鉴的

    学校领导班子剖析材料(热门21篇)

    在学校里,我们除了学习知识,还能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度过难忘的校园生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总结范文,希望能对你写总结有所帮助。我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

    医院护士个人总结及自评(热门16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成长点和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些个人总结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自去年7月进入本院参加工作以来,

    大学拓展训练心得体会(实用19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于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记录和证明,可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随后,我们将浏览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借鉴。

    教师的责任演讲稿题目(优质22篇)

    作为教师,撰写演讲稿也是一种提升自己才华和修养的机会,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教师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的教师演讲稿

    我家养了一只小狗(通用14篇)

    优秀作文具有扎实的文采和准确的表达,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这些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华部分,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一天我在我家门口的大街上看

    化学教学计划指导思想(实用14篇)

    教学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能够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下面是一些优秀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实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根据全日制聋校语文教学的有

    人力行政部的工作规划(热门17篇)

    行政是管理机构内部各项事务的组织、领导和处理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行政工作的变革和创新经验,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全新的思路和启示。(1)在上级领导下负责公

    农户三相电申请书范文(15篇)

    那么是否有一种通用的申请书写作模板能够指导我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取得成功呢?申请书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下面是一些优秀案例供大家参考。融水县水利电业有限

    员工考核奖励方案(优秀19篇)

    制定计划书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学习和改进。7.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分享的计划书范文,可以从中了解一些制定计划书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