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

时间:2023-11-01 作者:HT书生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这份初二教案范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很明确,教学步骤的安排科学合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一

1、了解什么是比例,能够正确地表示比例关系。

2、掌握比例的性质,能够灵活地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解题。

3、通过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比例的性质。

3、比例的应用。

1、比例的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引入(5分钟)。

1、教师出示一张比例图,让学生猜测比例的'含义。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比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二、讲解(15分钟)。

1、教师讲解比例的性质。

2、教师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

三、练习(30分钟)。

1、教师出示一些比例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解答案及解题方法。

四、巩固(10分钟)。

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决。

2、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解答案及解题方法。

五、作业(5分钟)。

1、教师布置相关作业。

2、学生完成后,交给教师批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比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比例的性质,并通过练习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比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因此,下一节课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和练习。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二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

菱形判定方法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三

1.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常用判别条件。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索的习惯。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说理。

1.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教材通过创设“钉制平行四边形框架”这一情境,便于学生发现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常用判别方法。如有条件可要求学生自己准备,由学生自我操作。也可由教师演示。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进行正确的说理。

初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能力正在形成,抽象思维还不够,学习几何知识处于现象描述和说理的过渡时期。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说理,理清楚四边形在什么条件下用判定定理,在什么条件下用性质定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木条,帮助小明的爸爸钉制平行四边形的框架。

学生活动:学生按小组进行探索。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四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并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关系,指出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理解会徽图案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重视引言教学,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说起,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2、探究勾股定理。

观看洋葱数学中关于勾股定理引入的视频,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

追问:由这三个正方形的边长构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之间又有怎么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归纳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计意图:从最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便于学生观察得到结论。

问题3:数学研究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既然我们得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这种特殊的数量关系,那我们不妨大胆猜测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在下图的方格纸中,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中,这种特殊的数量关系也同样成立。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难点是如何证明求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可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可以通过割、补两种方法,求出其面积。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五

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

一、复习旧知。

(一)口算。

0.21×0.43×0.62.5×40.17-0.08。

0.2×0.31.2×0.050.43×200.5÷10。

(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2.859(保留两位小数)。

3.4(保留整数)7.996(保留两位小数)。

二、导入新课。

(学生试做)。

教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

三、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5。

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讨论: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

3.教师介绍“四舍五入法”

4.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关于求近似值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看资料,看谁找的多,找的'全.

五、巩固练习。

(一)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二)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三)出示图片:发票,由学生完成.

六、课后作业。

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9.5米,宽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得数保留整数.)。

(二)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5.70,这个数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七、板书设计。

————“四舍五入法”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帮助营业员阿姨开发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的探究活动。

1.班内开展一次“用自己零花钱,募捐希望工程”的活动,把每人捐款情况记录在黑板上(钱数用小数表示),请同学帮助算出总钱数(得数保留整数)。

提示:如果有捐款数目相同的,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计算。

2.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计算器完成一次为家里买菜的任务(去自由市场),计算出所共费的总钱数。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六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逆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是证明某点在某条直线上及一条直线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依据.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垂直平分线定理和其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容易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

2、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总结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具体说明如下:

(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前面,学习过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这样由复习概念入手,顺其自然提出问题:在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它到线段两端的距离有何关系?学生会很容易得出“相等”.然后学生完成证明,找一名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投影总结.最后,由学生将上述问题,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归纳,即得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激发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逆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证明都比较简单,学生学习一般没有什么困难,这一节的难点仍然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为了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采用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对照,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3)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七

1、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等概念,并且已初步了解四边形可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求内角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而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便会很容易想到“拼”和“量”和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等方法。另外,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训练,本节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2、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定义。

(2)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类比归纳、转化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实际情景的引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及依据内角和确定多边形边数。

教学难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

四、方法和手段:

方法: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解决及研究式学习等方法。

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和,以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直观性及趣味性,有利于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提高。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一)创设情境。

1、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几何图形。

2、观察图片找学过的几何图形?

(二)多边形的概念。

1、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怎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呢?

3、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多边形的对角线、边、顶点、内角、内角和等。

教师边画图边说明。

4、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的概念。

(三)探究活动:公式的推导。

1、提出问题。

(1)、我们学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2)、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得到的?

(3)、那么五边形、常见的六边形。

的螺帽的内角和有没有计算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实践,自己探索。

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过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连对角线,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方法2、过四边形内任意一点与四边形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

方法3、在四边形的任一边上取一点,与不相邻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

方法4、在四边形外任取一点,把这点与各顶点连结。

3、观察、寻找规律。

五、六、七边形内角和之间有何规律?

3、猜想。

那么对于n边形猜想一下内角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4、验证。

就我们已求出的特殊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公式再求一次是否相符?

5、小结归纳。

(四)课堂练习。

1、求12边形的内角和度数。

2、如果n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3、从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7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__边形,它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正多边形的概念。

1、正多边形的概念:

(1)、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它的边一定相等吗?

(2)、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它的内角一定相等吗?

(3)正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内角都相等,边也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巩固练习。

(1)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2)正多边形在自然界中也常见,如蜜蜂的蜂房就是一个正六边形的形状,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六)课外作业:

教科书第110页习题1、2、3。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学生口述得到四边形内角和为360°的方法。

1、正方形、矩形的内角和为4×90°。

一般的四边形呢?

学生思考、讨论得到解法。

完成表格。

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所找到的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度数的方法,分别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并归纳得出:

n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公式:。

(n-2)·180°。

让学生独立完成。

不一定,如矩形。

不一定,如菱形。

等边三角形、正方形。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方法。

从现实生活中引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学生利用三角形、四边形的定义进行知识的迁移,获得多边形的概念。

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有助于帮助理解概念。

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寻找多种方法求得五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利用在课件中设置触发器的方法,可以灵活的演示学生的分割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发现。

通过类比、归纳,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体现数学认识的一般过程。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对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掌握:。

让学生理解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但角并不一定相等;。

角相等,但边也并不。

一定相等。

巩固学生对n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巩固推导公式的方法和多边形公式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入手,在引课时出示了多幅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的图片,加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离自己很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注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比有限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先把五边形转化成三角形.进而求出内角和,这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利用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领会数学思想方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技能,增强空间观念及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恰当的使用课件扩大了课堂容量,使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课件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学生的探索讨论赢得了时间。同时也加大了练习量,有助于学生知识可巩固和提高。

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成功的利用四种方法探索出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八

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 500,

所以 x=50 000、

答:原来有 50 000千克面粉、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 2x=10,

所以 x=5、

其苹果数为 3× 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 35%,男工比女工多 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2、用76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教具,要使宽是16厘米,那么长是多少厘米?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九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第一组28人。

第二组34人。

第三组22人。

二、新课学习。

1.教师: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学生:28+34+23。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

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

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

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

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并抽其中的两个同学投影展示。

主要引导学生列出右面的竖式:

286228。

+34+22+34。

628462。

+22。

84。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投影展示。

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

学生:连减算式。

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

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

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三、结论总结。

1.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3.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十

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例解方程:

(1)2x+xx+3=1;(2)15x=2×15x+12;。

(3)2(1x+1x+3)+x-2x+3=1.

解(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

2(x+3)+x2=x2+3x,即2x-3x=-6。

所以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

15(x+12)=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12.

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

2x+2x+3+x-2x+3=1,即2x+2+x-2x+3=1,。

即2x+xx+3=1.

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

2(x+3)+x2=x(x+3),。

即2x+6+x2=x2+3x,。

亦即2x-3x=-6.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二、新课。

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答:骑车行进路程=队伍行进路程=15(千米);。

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2倍;。

骑车所用的时间=步行的时间-0.5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设这名学生骑车追上队伍需x小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2×15x+12.

方法2设步行速度为x千米/时,骑车速度为2x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152x=12.

解由方法1所列出的方程,已在复习中解出,下面解由方法2所列出的方程.

方程两边都乘以2x,去分母,得。

所以x=15.

检验:当x=15时,2x=2×15≠0,所以x=15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并且符合题意.

所以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15千米30千米/时=12小时.

答: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

指出:在例1中我们运用了两个关系式,即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

如果设速度为未知量,那么按时间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如果设时间为未知量,那么按。

速度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所列出的方程都是分式方程.

s=mt,或t=sm,或m=st.

请同学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2(1x+1x3)+x2-xx+3=1.

指出:工作效率的意义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2x+xx+3=1.

1-2x=2x+3+x-2x+3.

用方法1~方法3所列出的方程,我们已在新课之前解出,这里就不再解分式方程了.重点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课堂练习。

1.甲加工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乙可以加工240个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加工5个零件,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的零件个数.

2.a,b两地相距135千米,有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大、小汽车速度的比为2:5,求两辆汽车的速度.

答案:

1.甲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20个零件.

2.大,小汽车的速度分别为18千米/时和45千米/时.

四、小结。

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一方面要看原方程是否有增根,另一方面还要看解出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原方程的增根和不符合题意的根都应舍去.

135x+5-12:135x=2:5.

解这个分式方程,运算较繁琐.如果设间接未知数,即设速度为未知数,先求出大、小两辆汽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它们从a地到b地的时间,运算就简便多了.

五、作业。

1.填空:

(3)把a千克的盐溶在b千克的水中,那么在m千克这种盐水中的含盐量为______千克.

2.列方程解应用题.

(4)a,b两地相距135千米,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2,求两辆汽车各自的速度.

答案:

1.(1)mnm+n;(2)ma-b-ma;(3)maa+b.

2.(1)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125个零件.

(2)步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404=10(时).答步行40千米用了10小时.

(3)江水的流速为4千米/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设计中,对于例1,引导学生依据题意,找到三个等量关系,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对于例2,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这种安排,意在启发学生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这就为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充分发挥例题的模式作用.例1是行程问题,其中距离是已知量,求速度(或时间);例2是工程问题,其中工作总量为已知量,求完成工作量的时间(或工作效率).这些都是运用列分式方程求解的典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和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以及列方程求解的思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模式的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识另?别,让学生弄清哪些类型的问题可借助于分式方程解答,求解的思路是什么.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则是识别问题类型,能把面对的问题和已掌握的模式在头脑中建立联系,探求解题思路.

3.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数学,渗透了方程的思想方法,从中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锐利武器.方程的思想方法可以用“以假当真”和“弄假成真”两句话形容.如何通过设直接未知数或间接未知数的方法,假设所求的量为x,这时就把它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量.通过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此时是把已知量与假设的未知量平等看待,这就是“以假当真”.通过解方程求得问题的解,原先假设的未知量x就变成了确定的量,这就是“弄假成真”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十一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10~11页;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教法: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1)、用哥德-猜想引出课题。

(2)、结合自然数1—20的因数具体说说。(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件很快找出1~20各数的因数,铺垫探底。然后讨论怎样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按偶数、奇数分的,有按2、3、5的倍数分的、也有按10以内、10以外的数分的等等,对于学生的分法,教师给于了鼓励,引导学生看书上怎么分的,观察因数的个数,以“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学生很快以“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三类。教师及时出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因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个因数的数是谁?书上是怎么给它下定义的?然后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1、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制作100以内质数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组交流方法。

(3)动手制作。

(4)汇报展示。

4、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熟记。(便于今后的应用。)。

5、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十二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3:8=9:()0.5:()=5:17。

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

师:某某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

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

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

(注意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

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2分钟。

4、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

回到板书例题验证:两个外项的积是:3×24=72。

两个内项的积是:8×9=72。

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个比例,验证是否存在相同的特点。(请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的5个比例,并说明外项和内项的积情况)2明,如果出现不相等的,要观察反例,说明两个比组不成比例。

6、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呢,以板书的例子,写成分数的形式,引入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三)基本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1)6:3和8:5。

(2)1∶5和0.8∶4。

(3)1/3:1/4和12∶9。

(4)1.2:3/和4/5:5。

(注意学生语言叙述的规范性:如1)两个外项的积是6×3=18,两个内项的积是3×8=24,18≠24,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2:3=():5。

(2)():1/3=1/4:1/6。

(3)0.2:0.6=6:()。

(4)4:3=80:()。

3、用5、3、4、8这四个数组比例,看看你能组几个?为什么?

4、把5、3、4、8这四个数换掉其中的一个,组成比例。

5、在例一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互为倒数,其中的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6、回顾矛盾冲突题目:9解决因为两个外项乘积是1,所以两个外项乘积是1,另一个数就是那个已知数据的倒数。

(四)全课总结:

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质疑,并完成课题总结),提出预习任务,(那么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呢,请自觉预习课本35页的例题2和3)。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十三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多媒体课件。

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旧知铺垫导入。

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

(三)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投影出示)。

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重点突出分数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投影出示几组比例,让学生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同学很快会发现这几组比例数字相同,但是书写位置不同。然后老师在质疑,为什么这些比例里的四个数书写位置不同却能组成比例呢?请小组合作找个这个秘密。

(2)学生找出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并指出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3)继续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4)比例写出分数形式后,也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乘得的积也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用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总结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五)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投影出示练习)。

2、应用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用展示台展示)。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投影出示)。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

(七)拓展练习: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3×40=8×15。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

2、教师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

板书课题:找质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

2、学生汇报,教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个数(n)拼成的长方形种数n的因数。

(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教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2、完成课件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五、作业。

优化作业。

优质鼎尖教案初二数学范文(16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要敬畏汉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由文章题目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为什么作者会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一种“敬重又畏惧”?带着疑问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解决生字障碍。

2、利用生字词卡片,了解学生认字的情况。

3、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告诫:警告劝戒。

积淀:积累、沉淀。

杳无人影:空旷辽远得不见人影。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三、深入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的对“字”的敬畏之情的。

第一部分(1)由疑问开始,引起下文的追溯。

第二部分:第(1-3)自然段,写小时候大人的影响——“敬惜字纸”。

第三部分(5-9):自然段,写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感受中国文字的神奇的生命力的。

(5)回忆小时候读《聊斋志异》的情景,初步感受方块字的神奇。

(6-8)回忆自己读古诗的经历,感受方块字创造出的奇迹。

(10)写自己对中国文字的认识。

第四部分(11):总结全篇,写出自己对方块字地深刻感悟:汉字,在我的眼力是有生命的。

2、抓住重点语句,逐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a:第二、三、四自然段中,对于“敬惜字纸”的意思适当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中国民间一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过去在私塾的房前有一个砖砌的池子,里面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敬惜字纸”四个字。“字纸”就是有字的纸,不管是手写的,还是印刷的,都不能随手乱扔。因为纸上有了字,就具有了神秘的力量,“凡人”须尊敬这种“神秘”的力量。这种态度现在看来当然是不完全可取的,但它也反映了先人对文字的一种敬重:汉字是文化的载体,对汉字的敬重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敬重。“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等诗句也反映出古人对于汉字的敬畏。)。

b:学习第五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一谈:读书时你有没有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读什么书时,你曾随着作者一起哭过?笑过?恐惧过或轻松过……然后再来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慨:“方块字啊,你不是神仙,用得好,你也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啊。”

c:联系全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实际理解为什么作者说:“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四、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重点指导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别。

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懂词语,为下一步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进一步进行锻炼,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层次的思考。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词。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产生共鸣。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热爱新疆心得体会报告(通用21篇)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经典的心得体会文章,感受作者的思考和反思之道。新疆,这座拥有悠

    实用教师直播课培训心得体会大全(20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中提供一些

    2023年家庭婚姻协议书范文(19篇)

    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商业双方可以明确合作的内容,避免合作中出现纠纷和误解。以下是一些优秀企业在合同协议方面的典型案例,值得学习和借鉴。甲方:乙方:经双方协商自愿订

    精选okr工作法心得体会(模板13篇)

    通过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亮点,从而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第一段:介绍O

    优秀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表(汇总19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参考。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1、每天朗诵课文、预习课文、复习课文。2

    2023年注销税务申请书丢了(汇总19篇)

    税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税务风险评估工具,希望对大家识别税务风险有所帮助。我司自20xx年6月30日成立至今,

    专业高速春运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成果,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借鉴。

    专业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模板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激励自己、改进自己。在学习和理解心得体会写作的过程中,参考一些范文是非常有益的。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的飞速发展,游戏已经成为

    最优电影观影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加以发扬和利用,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人不同角度的心得体会,对比分析可以拓宽视野。

    最新红色经典故事的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重要内容。在下面,我为大家推荐一些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20__年_月11日至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