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琴心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分享的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一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

5、76页的例。

1、例2。【教学过程】。

一、交流欣赏,引入新课。

学生交流。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播放)。师:看到三角形可以用手比划比划,运动运动。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与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师: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生交流。

师:看得出,同学们对三角形都有自己的思考。我们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1.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2.如何给三角形下一个定义?什么样的图形叫作三角形呢?

3.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

师:我们先来研究前两个问题。请看学习要求:

二、操作思辨,学练新知。

(一)三角形的特点1.我会学。

师(出示)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画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同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2.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都画了三角形,如果都放在一起比一比,你们画的都一样吗?再看老师画的这些,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了?(形状、大小)(最多3人)。

师:尽管这些三角形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你们能看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出示)。

(二)定义1.说一说。

师:带着对三角形的认识,你能给三角形下个定义,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让有代表性的同学到前面来)。

师:还有谁想说?

师:梳理一下,有几种意见:

(1)有三个顶点、三条边连在一起的;(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师:我们逐一来评判一下。

师:那按你们的想法,老师举个例子,一起来看:第一不是线段的,只关注边。第二是射线的。生:没有围起来。

师:三条边应该怎样?同学们用动作表示一下。(强化一下动作)第三三角旗子,强调要首尾相连围成的。

3.用字母表示。

师:同学们,为了表达方便,通常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黑板上的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板书)。

师:现在,我们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对三角形的认识是不是更进一步了。

(三)三角形的高。

1.初步体验高(1)初步感知。

师:请看,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

师:哪三个点不能?

师:那看来三角形是有高度的,那这个三角形的高,你们认为是指哪一段的距离?(生指)。

师:原来这个三角形的高呢?请在方格纸上用尺子快速地画下来。(2)第一次认高。

师:这个三角形的高在哪?谁来指一指,你是怎么画的?

师:把他所指的画下来,就是这样的一条线段是三角形的高,是吗?都这样吗?

师:(倾斜)那这条线段是吗?怎么就不是了?(垂直线段)。

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量一量,从顶点a出发,向它的对边画的这条线段确实是和对边bc垂直。你们的判断是对的,像这样的垂直线段,我们就说它是三角形bc这条边上的高。

师:那这条线段不是垂直线段,把它去掉。

师:结合刚才的操作,谁能试着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生:交流。

师:同学们,再次友情提醒,我们在给一个概念下定义的时候,语言表述要严谨,尽可能简洁。(如果不行)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自学学习单下面的内容:重点地点可以用笔画一画。

师:书上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高、底)(3)变式认高。

师:下面,我们变换三角形的位置,再来感受一下,这条垂直线段还是三角形bc这条边上的高吗?(如有争辩:不统一,就要看书上怎么说的?我们学了知识就要会用啊!)。

生交流。师肯定。

师:再看,这条垂直线段还是bc边上的高吗?bc边就是和它对应的底。师:现在,还是吗?(显示)我们,高和它对应的底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师:再变换位置,还是吗?(显示)。

师:我们看,三角形的高和底,和生活中常说的高和底一样吗?(交流)师:(演示揭示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为了和边区别,以后画高时一律用虚线。

2.画高。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课件出示题目:我会画)(在黑板上标出底)(巡视)。

师:画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画法,有错的及时订正。师:谁做小老师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说一说。(切换:展示)师:这位同学表达得非常好!

师:(在黑板上演示画法)画高时,只要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先和这条底边重合,使另一条直角边过这条底边所对的顶点,这样画出的垂直线段就是这条底边上的高。(标出高)。

师:刚才,有画错的吗?学习中难免会出错,找到原因,及时纠正,就好了。师:从a点出发,能向它的对边画出一条高。

师:如果从b点出发,怎样向它的对边画高?(指名)这条垂直线段是哪条边上的高?

师:如果把ab边作为底,应该从哪个顶点来画它的高?(演示:另外两种画法)。

师:我们看,从三角形任意一个顶点出发都可以向对边画高,任意一条边也都可以作为底,来画出它的高。

师:三角形有几条高?(三条高)。

三、

总结。

回顾,拓展延伸。

师:(课播放)请看:这是被践踏的草坪。小草依依,踏之何忍?我们可不能这样。不过,让我们深思一下,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从草坪上穿过呢?(课件动态呈现)。

被踩踏的草坪。

生:比较近。

师: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思考一下。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二

通常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按角分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并会正确地作三角形的高。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2、画一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几个三角形。

3、议一议: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重点理解:三条线段、围成、封闭这些词的意义。

看一看: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和()个角。

出示:

(1)用力拉一拉,你发现什么?(三角形不会变形)。

(2)说明: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3)请你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和高。

出示一些三角形:

(1)你能不能给上面的三角形分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如果学生分不出,可做适当的引导。)。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

1、6一类:三个角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

2、4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叫钝角三角形;

3、5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叫直角三角形。

(3)可用下面的图来表示这三种三角形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说明: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注意:(1)高要用虚线表示,并且标上垂直符号;

(2)底边的延长线也要用虚线表示。

讨论:(1)一个三角形可以作几条高?

(2)请找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

(3)作哪类三角形的高时,需要延长底边?

三、练习。

1、p75第1、2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三

人教实验版第七册课本第41页例2例3及相应的练习。

使学生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课件、三角板、量角器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

(1)什么叫做角?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分辨不同类型的的角,研究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角和周角。

师:我们已经知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能形成不同的角。(同时演示),同学们用活动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动角旋转,看看形成的角。(1)认识平角(学生分组讨论)。

电脑展示,全班同学观察讨论:这种情况是角吗?为什么?它有多少度?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平角)它的边有什么特点?找一找身边的'平角。

(2)认识周角(教法同上)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

(设计意图: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特殊角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把这几种角进行分类课件展示:

问:看着这么多的角,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三)认识五种角的内在联系。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根据度数,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五类角排列顺序。

三、应用拓展,发展思维。

1、随堂练习(略)。

2、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角的分类》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有了度量角的简单基础。直角、锐角、钝角是学生经常见到的角,关于它们的定义应通过学生在分类后进行比较、想象、推理后正确的叙述出来。在学生对角已经认识的基础上,呈现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等图形。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第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第三、适时组织小组讨论。

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

文档为doc格式。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类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能够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关知道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渗透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迁移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欣赏的意识,感受生活中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课件演示)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仔细观察:看看这些事物中都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欣赏两遍)。

(三角形、圆形、梯形……)。

这节课我们来重点研究三角形。

(2)(准备小棒)现在想想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听要求:请用手中的小棒快速地摆一个三角形。(生动手摆三角形,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性。

(1)师拿出准备好的插接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

师拉动长方形,问: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变化了,说明它不稳定)。

(2)拉一拉刚才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没有变化,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板书:稳定性。

刚才我们动手摆了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你认识三角形了吗?

出示:

根据刚才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什么是三角形?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围成”)。

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猜测: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什么?(边)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3条边)。

每两条边线段的交点叫什么?(顶点)三角形一共有几个顶点?(3个顶点)。

仔细观察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之外,还有什么?(3个角)。

谁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生回答师板书。

三、三角形的分类。

1.分类。

看要求:(课件演示)给这些三角形分类:

要求:

(1)给每类三角形取个名字。

(2)小组说说为什么这样取名?

生运用学具小组合作,老师巡回指导。

生汇报,师总结板书:

锐角三角形1个?3个?

直角三角形1个。

钝角三角形1个。

3、小游戏:

猜角游戏师只露出一个角,生猜这是什么三角形?

说说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四、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考考你:

选择:

(1)由三条()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a直线b射线c线段。

(2)()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a有一个角是锐角b有两个角是锐角c有三个角是锐角。

判断:

(1)有三条线段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2)任何三角形里都有两个锐角。

(3)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直角。

(4)有位同学看到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就说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五

一、教学分析:

(一)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及其地位与作用。

基本内容:本节课有两个知识点:一是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通过生活实物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性质的发现和归纳过程,并通过练习和应用,巩固知识。二是三角形按角分类,采用直观呈现的方式,分析讨论方法,让学生理解三种分类。

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三角形有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它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其它性质的基础。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是平面几何最基本的性质之一,它在研究其他几何图形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论证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和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以及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有关知识,三角形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几何图形,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对学生的评价。

第一,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二,采用发展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能利用性质准确地进行角度的计算,并通过独立思考,认知合作,对性质的应用有更深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猜测、推理、探索发现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想象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突破难点的关键: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演示,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讨论——归纳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参与探究性学习。

四、教学媒体的应用。

本节课我采用实验操作,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等方法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物演示,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特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用拓展——反思归纳”的教学模式,侧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多向思维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三角形是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个图形,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三角板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引导学生计算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并提出疑问:是否所有三角形都具备这个性质?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探究讨论,发现新知。

在研究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时,设置了折纸法和撕纸法两个活动,让学生动手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观察特点,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归纳”的探索过程。在参与中,激发了兴趣;在实验中,积累了对数学的感知;在思考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探究中,形成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交流中,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猜想,敢于发现的精神。

3.变式练习,熟悉新知。

为让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习题:用心填一填,灵活用一用和开动脑筋想一想,及时给出练习,便于学生理解概念,有利于新知识的内化。本环节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思考,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应用拓展,继续探索。

为了进一步探究新的知识,我设计了猜一猜游戏,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体会反证法的思想,从而概括出三角形按角分类的三种情况,同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三角形形状,并通过动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辨别三角形形状的能力。然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得出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结论,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利用练习“比一比看谁能过关”巩固所学知识。

5.学习小结,自主评价。

本环节我采用学生自主回忆并叙述的方式,让其梳理知识,既是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训练了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知识体系。

6.课外探究。

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出课堂,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

六、教学反思。

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不易理解。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这种探究归纳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得出特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基础上,提出一般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理解这种归纳的方法。本节课要特别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性质的探究与归纳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知识体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想法与设计,谢谢大家。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直到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难点:

不同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

ppt、三角板。

学具准备:

小棒、白纸、铁丝、三角形、稳定性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三角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

2、在哪看到过这种图形?(生举例)。

1、师: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做一个三角形。(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的作品:

生1:用小棒摆的一个三角形。

师:你们对他摆的三角形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他摆的三角形小棒与小棒处没有粘牢。

师:你愿意上来让这个三角形变得更完美些吗?

生2:用白纸折了后剪出来的一个三角形。

生3:用铁丝折的一个三角形。

师刚展示,就有学生在下面提意见:那不是三角形?

生:它没有封口。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师动手捏住铁丝的两头问:这样是一个三角形了吗?

2、师:现在我们说也说了,做也做了,那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式三角形呢?同桌交流。

3、学生回答,教师不断完善。得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断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提问:什么叫围成?学生齐读三角形的定义。

5、师:接下来让我们当一回小法官,判断一下上面的图形式不是三角形。(ppt出示)。

5、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教师也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反思: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关于三角形的定义作业本中也曾以判断的形式出现过,因此备这节课的时候,一直在犹豫,是直接以提问形式出现:“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还是先建立表象,再得出定义。最终还是采用了第二种方法。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也都掉进了自己预设的陷阱中:如用小棒摆的三角形连接点超出了,用铁丝围的三角形连接点没围住,教师抓住了学生的这些生成进行及时的反馈,一步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围成”,突破了教学中的第一难点。)。

三、教学三角形个部分的名称、(承接上面的环节)刚才有人提到了三角形的边,谁来指指这三角形的边在哪儿?(学生上来指)。

师手指三角形的顶点问:“这叫三角形的什么”?手指角问:“这又叫三角形的什么?”

教师边说边板书:咦,原来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

2、在刚才自己画的三角形中标出各部分名称,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3、小游戏:师:每一个顶点都有它对应的边,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指定点,你们来指出它对应的边。

师:给你的三角形也起个名字吧!

师:让我们认识一下你画的三角形。

(反思:上学期教学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时,发现学生顶点和对应的边很会搞错,因此这儿设计了了一个小游戏,本意就是为学生在下面一个环节画高做准备,但就像云外天所说,如果把这个环节与后面的画高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课堂就更精彩。)。

2、师:为什么设计师都到用三角形而不用别的图形呢?(引出三角形的稳定性)。

3、师:真的是这样吗?想不想动手来验证一下(学生拿出学具进行操作)。

(反思: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本是个很好的教学设计。但是学生在进行学具操作时,教师过于心急,对学生的操作有太多的指导,导致这个环节失去了原有的功效)。

五、画高。

1、老师这儿有一个三角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向对边画了好几条线段(ppt出示)哪一条最短?为什么?引出高。

2、那什么叫高呢?教师边在ppt上演示,边介绍:从一个顶点出发,到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三角形的底。

3、看书,书中是怎样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的。

4、锐角三角形:教师演示画高,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画高。

师:刚才我们是从一个顶点出发向它的对边画了一条高,如果从另外的顶点出发,你会画高吗?想想三角形的高有几条?为什么?(学生画高,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5、直角三角形:出示学生自己画的直角三角形:刚才有同学遇到了困难。像这样的三角形怎样画高?(学生回答并在练习纸上画出以最长的那条边为底边的三角形的高)。

6、钝角三角形:教师出示:像这样的三角形也有三条高,今天我们只画斜边上的高。学生动手画高,展示作品。

六、应用。

1、师:今天我们又重新认识了三角形,你能说说你又了解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2、出示: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已经摇摇晃晃,你能帮他修好吗?

反思:

这个环节教师稍微进行了一下拓展,因为例题中只出现画锐角三角形的高,而且关于角的分类是安排在例4。但从学生的掌握程度来看,学生还是掌握的较好。画锐角三角形的高的过程中教师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画的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没有相交于一点,因时间关系,教师只是点了一下,在画高的细节上教师还应强调。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八

教学目标:

通常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按角分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并会正确地作三角形的高。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教学难点:

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和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三角形的概念和特性。

2、画一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几个三角形。

3、议一议: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重点理解:三条线段、围成、封闭这些词的意义。

看一看: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和()个角。

出示:

(1)用力拉一拉,你发现什么?(三角形不会变形)。

(2)说明: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3)请你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和高。

出示一些三角形:

(1)你能不能给上面的三角形分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如果学生分不出,可做适当的`引导。)。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

1、6一类:三个角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

2、4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叫钝角三角形;

3、5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叫直角三角形。

(3)可用下面的图来表示这三种三角形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画三角形的高。

说明: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注意:(1)高要用虚线表示,并且标上垂直符号;

(2)底边的延长线也要用虚线表示。

讨论:(1)一个三角形可以作几条高?

(2)请找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

(3)作哪类三角形的高时,需要延长底边?

三、练习。

1、p75第1、2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九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十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应用,让学生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量算、撕拼、折拼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概括、反思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转化迁移思想,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气和严谨科学的精神,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从实验中得到的现象,经过简单的推理证明以后可以成为我们的一般公理,初步感受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且能应用。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画三角形。

2、画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60°+30°+90°=180°。

45°+45°+90°=180°。

1、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

第一种:通过度量完成。

第二种:通过撕拼或者折拼完成。

第三类:通过长方形推算得出。

其他类。

3、小结:

(课件演示)刚才同学们用量、折、剪、拼、计算、推理等这么多巧妙的方法得出,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你们真不错,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大声地读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知识升华:

三、实践检验。

2、老师不小心把墨水倒在了三角形上,你知道它的度数吗?

3、数学日记。

四、评价树。

你对自己的评价。

结束语:

数学是一棵大树,三角形只是它的一片叶子;

生活是一棵大树,数学只是它的一片叶子,

让我们欣赏着、享受着三角形为生活添得美!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十一

1.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不同方法的写生画,感受多种写生的美。

2.通过自由写生,激发幼儿对写生画的兴趣和愿望。

不同方法的.写生画作品若干、夹好画纸的写生板每人一块、彩色笔。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这些画吗?”在哪里看见过?

二、向幼儿介绍写生画,进一步欣赏不同风格的写生画作品。

1.师:你喜欢哪幅画?它是用什么画的?

2.师:她是在什么地方画的?怎么看出来的?

三、幼儿自由选择地点写生,教师个别指导。

1.师:“你们看,今天老师这里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这么多的做好工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笔去尝试一下吧!

2.师:我们和哥哥姐姐一样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画出来。

四、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你最喜欢那幅画?为什么?它什么地方画的好?

文档为doc格式。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十二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1、活动要求:

(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

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简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六年制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三角形有了直观地认识,已经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学书本、观看视频讲解,逐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固定,形状大小就确定的稳定性的本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教学难点:高的画法和意义。

教学预设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三角形,你认识了吗?(认识了)。

相信大家已经进行了自学,认真看过学习视频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二、汇报自主学习导学单。

1、画三角形、揭示概念。

(1)请小老师上台画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师板书: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围成”二字的理解呢?

强调出: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2、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的方便,现在可以给这个三角形取个名字了吧!

引导说出:三角形abc,师标出字母abc。

说一说角a角b角c,各条线段的名称。

3、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1)汇报导学单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认识”学习视频回顾。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组顶点与对边。揭示板书:3条高。

(4)同桌交流导学单上画高的过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

(1)交流导学单上第5小题。师板书:稳定性。

(2)拿出学具,拼摆三角形及四边形。

(3)同桌互相交换,拉一拉,谈发现;前后排的同学转过来比一比,谈发现。

(4)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应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呢?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快速找出对应的顶点和对边。

2、请画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

三角形的认识――姜微微。

(1)实物投影校对。

(2)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

(3)利用第3个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实践操作。

四、课堂总结1、[课件演示]画一个三角形及一条底边上的高,旋转三角形。

师:孩子们,让我们静静地看大屏幕,静静地回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每桌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盒子,四面体、六面体形状的盒子,白纸,吸管,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一组实物图片。(教学楼、卷柜、长方体形状的盒子、装墨水瓶的盒子等)。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板书“长方体”

2.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师:老师在每张课桌上都放了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3、说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近似的看作长方体呢?

生:说一说。

4.抽象长方体形状。

师:如果我们只考虑墨水瓶或盒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演示:墨水瓶上的图案和颜色飞走,只剩下长方体的透视图。

师:为什么这么多物体的形状都可以叫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的认识”

二、探索发现,归纳特点。

师:相信同学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以小盒子为例,说一说关于长方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可以一边比画一边说。

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12条边,8个角。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对面相等。等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内容依次写在黑板上。此时不做任何评价。

2.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你们说的面,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板书“面”

师:你们说的边指的是盒子的哪一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边在数学里叫做棱。板书:“棱”

师:你们说的角,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角在数学里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课件演示长方体透视图上的面、棱、顶点。然后指出,我们认识长方体的特点,就可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3.进一步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

(1)从面、棱、顶点的数量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说“长方体有六个面”,这是不是长方体的特点呢?那就要看一看我们的盒子上是不是都有六个面。

生:先独立数,再由一名学生数给大家看。

师:(学生数前强调)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数的,一会我们来点评他的数法。

生:点评那名学生的数法。

师:评价学生的点评。注意数法的有序性,特别是按面的相对关系数的方法。板书“6个”

(用如上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的特点)。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简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六年制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三角形有了直观地认识,已经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学书本、观看视频讲解,逐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固定,形状大小就确定的稳定性的本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教学难点:高的画法和意义。

教学预设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三角形,你认识了吗?(认识了)。

相信大家已经进行了自学,认真看过学习视频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二、汇报自主学习导学单。

1、画三角形、揭示概念。

(1)请小老师上台画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师板书: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围成”二字的理解呢?

强调出: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4)还知道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个角?师板书: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2、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的方便,现在可以给这个三角形取个名字了吧!

引导说出:三角形abc,师标出字母abc。

说一说角a角b角c,各条线段的名称。

3、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1)汇报导学单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认识”学习视频回顾。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组顶点与对边。揭示板书:3条高。

(4)同桌交流导学单上画高的过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

(1)交流导学单上第5小题。师板书:稳定性。

(2)拿出学具,拼摆三角形及四边形。

(3)同桌互相交换,拉一拉,谈发现;前后排的同学转过来比一比,谈发现。

(4)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应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呢?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快速找出对应的顶点和对边。

2、请画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

(1)实物投影校对。

(2)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

(3)利用第3个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实践操作。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十六

执教教师: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例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折圆纸片、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圆的一些特征。这样的组织教学,使整节课充满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

现代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课例的教学设计还着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教学内容。

(所用教材电子扫描图附后)。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直线图形和面积计算,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也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打好基础,是很重要的一节几何知识的起始课。

小学生的思维多倾向于具体形象的特点,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只具有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间观念也正在形成之中,对几何形体的特征感到抽象,虽然在一年级时他们已初步感知过圆,但还没有建立圆的概念,也没有掌握圆的特征。学生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怎样才能把这些抽象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呢?我以教材为依据,针对教材特点,联系我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自学能力较强、学生具有讨论认真、善于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纸圆、剪刀、线绳、课件。

(预设做圆材料有:瓶盖、硬币、绳子、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圆。

1、引入课题。

(1)提问: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2)欣赏圆。

2、揭示课题。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认识圆。

1.做圆。

(1)展示学生做出的圆。

(2)让学生汇报做圆的方法。

2.画圆。

师:现代人们都是用什么工具画圆?你会使用圆规画圆吗?

请大家用圆规随意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说说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长、定点、旋转一周)。

3、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画的圆剪下来,跟老师一样把圆片对折后,打开,换过一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将折痕用笔描下来。

(1)认识圆心。

(学生折圆、汇报发现)师:我们把折痕相交的圆中心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圆,画出圆心并标出字母o)请大家在你们的圆形纸上标出圆心,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2)认识直径。

师: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条折痕用笔描出来,就可以得到一条线段,这样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直径,并标出字母d)请同学们也在你们的圆形纸上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师:在画直径时应该注意什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引导学生概括“直径”概念,强调“圆上、圆内、圆外”的区别)。

(3)认识半径。

(教师在刚才的基础上画出一条“半径”)师:这样的线段就是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学生画半径,用字母表示,概括半径概念,课件出示,强调“任意一点”。)。

(4)(课件出示)练习:判断下面的线段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为什么?

$2$2$2$2$2$2$2$2$2$2。

4、探究圆的特征。

(1)猜想。

师:请你仔细观察手中的圆猜想一下:圆可能会有哪些特征呢?

(2)验证。

$2$2$2$2$2$2$2$2$2$2$2$2$2$2$2(3)结论:在同一圆内(或等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2倍,也就是“d=2r或r=”。

(4)(半径、直径关系)练习:课本p60第2题。(课件出示口头练习)。

三、联系实际,初步应用圆。

1、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2)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5厘米的圆小。()。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2、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

四、谈古论今,感受圆文化。

1、古人眼中的圆。

【预设一:一中就是指一个圆心。

预设二:同长指半径一样长,也可能指直径一样长。】。

师:其实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受如何?

2、现代社会的圆。

总结:从古到今,正因为有了圆而使生活变得格外多姿多彩,我们无法想象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圆,将会是什么样子,这些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吧!

五、全课总结,反思圆知识。

1、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7篇)篇十七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6、“做一做”及教材第69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导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平角?平角是多少度?

2、计算角的度数。

3、回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出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二、新知。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质疑验证结论这样的思维过程,真正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真正验证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这样的教学,将三角形内角和置于平面图形内角和的大背景中,拓展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知识背景,渗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现”。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读学卡的学习目标、任务目标,做到心里有数。

4、验证:

(1)初证:用一副三角板说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质疑:三角板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代表所有三角形。

(3)再证:请按学卡提示,拿出学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师巡视)。

(4)汇报结论(清楚明白的给小组加优秀10分)。

5、结论:修改板书,把“?”去掉,写“是”。

6、追问:把两块三角板拼在一起,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说明三角形无论大小它的内角和都是180°(课件演示)。

7、看微课感知“伟大的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做的和帕斯卡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过程是一样的,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练习题,生解答)。

1、填空。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50,则另一个锐角是()。

(4)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50,那么它的顶角是()。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0,这个三角形也是()三角形。

2、判断。

(1)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两个直角。()。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5)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

四、拓展探究。

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能想办法求出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吗?

1、小组讨论。2、汇报结果。3、课件提示帮助理解。

五、自我评价根据学卡要求给自己评出“优”“良好”“合格”。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防诈骗宣传方案(热门17篇)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结识各种各样的师友,并且与他们一同探索知识的海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

    部队先进个人发言稿范文(21篇)

    发言稿的撰写是一项需要积极思考和良好表达能力的任务,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发言水平。以下发言稿范文的语言简洁明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给人

    卫生保健年度工作总结秋季(专业13篇)

    卫生工作总结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果和进步的重要标尺,只有经过总结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水平。卫生工作总结对于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

    销售总监个人工作计划(模板21篇)

    销售工作计划是落实销售策略和推动销售业绩的有效手段,每个销售团队都需要有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这是一份销售工作计划的详细分解,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职场礼仪的重要性论文(模板18篇)

    在职场上,遵循职场礼仪可以有效地减少摩擦和冲突,增进合作和协作。小编希望通过分享职场礼仪总结范文,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和反思自己在职场中的表现。随着科技的开展、信息

    历史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大全(17篇)

    通过教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查漏补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师工作总结的模板和写作指导,供大家参考和借

    小学班务工作计划第二学期(优秀15篇)

    在学期工作计划中,我们可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将目标分解为可实施的小步骤,实现自我成长和提升。媒体上报道了一些成功人士的学期工作计划经验分享,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医院绩效核算工作总结(优秀17篇)

    通过医院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以下医院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

    王红旭老师事件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成就进行总结和回顾,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常见错误和不足,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改进。

    审查调查安全隐患排查报告(通用13篇)

    报告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避免使用过多的行话或专业术语,以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通过详细和全面地陈述和分析,展示了他们对某一问题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