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

时间:2023-11-08 作者:ZS文王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经历、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写作方式。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不同主题,可以让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篇一

十九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文化建设作出了规划和设计,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确定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彰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按照中央部署,“十四五”规划完成后,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再过,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和文明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

文化宏图绘就,建设任重道远。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在文化建设对外方向上,“西强东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未来必须解决好争取国际话语权这个重大问题;国内文化建设中,尚需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各种需求。

繁荣发展中华文化必须内外兼顾,以提高国家文化整体软实力。今后十五年必须紧扣建成文化强国重要目标,完成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三项重任。

建成文化强国其中一个重任就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这也是现代化国家的标志,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同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尽享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要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文化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支点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崇德向善,明德惟馨。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习近平主席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才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凝聚力量、站稳脚跟。

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最关键的引领力量。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提供更重要的力量源泉。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核包涵文化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必将深刻影响中国发展的高度、深度与广度。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让中华文化之光照耀现代化国家建设征程,更加彰显影响力、凝聚力,历久弥新永葆生命活力。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篇二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与意义的高度认同与积极践行。

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社会主义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在新的起点上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弘扬正气,壮大底气,砥砺勇气。

以兼济天下、德泽苍生为最高理想与价值。

中国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究其根本,就在于中国文化无限向往光明与美好,扬清激浊,弘道养正,以兼济天下、德泽苍生为最高理想与价值。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前仆后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使中华民族勇于领潮流和时代之先,有所贡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优良传统日益得到巩固与发扬。

坚信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符合世界上大多数人利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是正确的、崇高的事业,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力前行的力量源泉。1954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庄严宣示:“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为中国人民的理想与追求注入新的,更加坚定地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件造福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更加坚定地相信中国的发展有益于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加坚定地相信中国能够为人类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推动合作发展、共同发展,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永不懈怠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逐步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没有文化底蕴的国家很难成为世界强国。

文化的优秀、人民的力量、国家的强大,在新时代不断给予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应有的底气。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中国革命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磨难,付出了太多牺牲,也积累起巨大能量。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指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没有优秀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坚持走不同于西方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与中国文化的先进。

文化自信需要更大的勇气、智慧与担当。

新时代中国文化应表现出新的可能。虽然目前我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我国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xx大以来,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时代面临新困难、新挑战,文化自信理所当然地需要具有崭新的时代高度、世界广度和变革深度,需要更大的勇气、智慧与担当。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从来不缺少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中国人民靠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自觉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胆识与胸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人完全能够继续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继续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做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文档为doc格式。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篇三

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作为根本根基的文化自信其真正的内涵又是什么呢?给我们带来哪些指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自学,去探索。

一、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手段是辩证统一的,统一于历史实践。因此,我们可以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源于_的伟大实践,其中,文化自信是自信之根,理论自信是自信之魂,制度自信是自信之本,道路自信是自信之用。

二、文化自信是基础和源泉。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之血脉,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之源。它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更是这三个自信的根基,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有深厚而长远的渗透力与持续影响力。“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与心理基石,构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因,也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其实质与核心是主体自信。也源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民族情感与心理的精神积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反思,来源于对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来源于对革命文化的充分肯定,来源于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奋斗精神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升华。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我肯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我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及其对文化自主精神的自觉坚守。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

三、文化自信的真正内涵。

孔孟之道、老庄思想、诸子百家,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个文化基础在农耕文明中发生和发展,适合于家天下的政治治理,适合农耕社会,适合氏族群体。进入现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只能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

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代表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中华传统文明精华的,本人认为就是_。

自1840年以后,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毁灭性打击,中华文明也践踏在西方列强的铁蹄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_的指引下,中华国运重启于帝国主义的凌辱之下,民族复兴于受尽苦难的血泊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不绝。

_,把马列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巅峰,也扭转了中华民族羸弱的国运。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下得到了实现;孔子的“仁”,在为人民服务旗帜下得到了最广泛的实践。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是保证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基本条件。既不忘传统文化之根,又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这样才有文化自信,才会有其他三个自信,才会有生命力!

中国民主建国会自1945年成立,至今已经历了70多个春秋。在各个历史时期,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并逐步形成独特的,鲜明的党派文化和内涵。并汇聚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民建会员不仅要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中共_党章,更要学习民建会史会章。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篇四

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的家园。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现代教育和社会的神圣使命。

党的17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以进一步弘扬民族正气,振兴民族文化,促进全社会的知识增长,人格发育和精神成长,培养“知行合一、知书识礼、刚毅果断、忠恕任事”的具有现代品格和现代意识的成都人。并以此为契机,重建灾后精神家园,提升市民的文明品位和城市文化内涵,实现文明城市的深化和城市精神的凝练。

经典诵读通过活动化,生活化和实践化原则,立足在社会,面向我们努力实现传统经典文化的当代转换。使之成为今天重建成都人文精神,塑造现代成都一代新人的现实力量。我相信通过经典国学的诵读,一系列估算的浸润,一次次行动体验。在知识的习得,精神的养成,人格的培育等方面,一定会受益匪浅,同时也可以了解丰富多彩的人文成都以及浓郁的民风民俗。国学经典如同专为欧美配制的精神食粮。当然,由于对国学和经典的理解不尽相同,这份“食粮”也。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篇五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xx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篇六

当今之中国正处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国与国之间的碰撞,亦升格为经济军事“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并兼对抗。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泱泱文化若烟似缕,飘渺行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文化因子里。树立文化自信,共筑民族之魂,这正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重大历史使命。

文化自信是发源自心的柔软潜力,它萦绕幻化成舌尖的潜行记忆,自成独特风味。苏轼贬途不忘美食,趣名“东坡肉”流传至今;走上城市的大街小巷,亦可见许多餐品凭古时味蹿红……“北粟南稻”,“北咸南甜”,“中国人的舌尖文化”多彩纷呈,也由此萌发出我的心灵潜滋暗长的一股爆发劲儿,为匆匆行于世间的平凡旅客加油打气,送去一份份温暖的源动力。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篇七

学习是每一名教师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工作方法就无法改进。因此,教师必须要经常认真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学到真本领,努力做一个新时期优秀的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古代教育家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教师队伍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状况如何,关系到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全民的素质和国家的未来。

教育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的考验;面对新技术革命和网络技术向人们提出的挑战;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成份、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就业方式等多样化的新特点;面对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的需要,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主动适应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使自己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充分发挥自我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要做到:一是端正方向。自觉地遵守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坚决抵制不良风气对校园的侵蚀和渗透。二是敬业爱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搞好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从事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教书育人。增强育人为本意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教育学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力,爱护和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四是热爱学生,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护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关心学生在家庭的生活和社会的表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五是尊重同志,能够与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识水平的教师和谐相处,互相学习,博采众长。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努力创设互敬互爱,奋发向上,共同进取的群体氛围。六是以德修身。严于律己,廉洁从教,作风正派、为人师表,遵守社会公德,注重家庭美德,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会时刻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篇八

***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文化自信展开热议,表示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这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总书记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在***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多达10次以上。愚以为,中国的文化不仅要“传承下去”,而且要“光大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惟我国家,亘古亘今”的文化自信。

不忘本来,方能赢得未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与“根”。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本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其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这一文化血脉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强大的文化基因,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不忘传统,才能更好传承。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着道路选择。“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内心印记,能唤起最牢不可破的民族认同。

无论是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诗词大会》展现的文字魅力,还是凝成生活记忆的筷子毛笔展现的器物魅力,受其滋养、得其泽被,难以割舍、无法剥离。可见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任何国家的制度设计,必然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否则就会水土不服、功败垂成。当前中国处于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我们必须选择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才能实现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不忘底气,更要接地气。文化自信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大脑里和嘴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和措施上,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涵养。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程,这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对于文化自信的坚守都非常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在活化,活在当今艺术的创造中,活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同时不能遗忘无数根植于乡土的地域文化织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也意味着要对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挖掘和阐发,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的和风细雨浸润群众的生活,进而唤起基层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忱。从孩子、从青年、从基层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文化自信不能矮化,必须“撸起袖子“传承下去、光大起来!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篇九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引入,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和挑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同。因此,我们要树立起自信的态度,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了解和认同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步骤。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观博物馆等途径,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道德和美学观念。同时,我们也要多与长辈交流,听他们讲述关于传统文化的故事和经验。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增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文精神,这些价值和特色是时代的瑰宝,也是我们自信的源泉。比如,我们应当珍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和谐观念,同时也要传承佛教的博爱和慈悲之心。这些价值观和特色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引领着我们与他人和睦相处,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特色,我们能够从中受益,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来。例如,通过参与传统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活动,我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将其融入到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中。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到传统节日的庆祝和组织工作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建立起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不仅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寄托。只有拥有自信的态度,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赋予现代社会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自信还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自尊心,在国际交流与竞争中更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正确认识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对于我们个人和整体民族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

通过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发现其价值和特色,积极参与传承和创新工作,我们能够建立起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整个民族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动力。为此,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篇十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感自豪。通过学习和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体会到这些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承载了无数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意味着对自身的认同和自豪。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研究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和心得。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开始学习古代典籍,如《论语》、《道德经》等。这些文献是中国古代思想和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这些古籍,我逐渐认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并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三、打破传统文化的“沉睡”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很多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仅限于名堂浅薄的文化符号和节日活动。作为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打破传统文化的“沉睡”,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例如,在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我将和朋友一起学习制作腊八粥,参加传统的守岁活动,以此来感受节日的深刻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要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我们首先要深入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通过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和精髓,从而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骄傲。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自信。例如,我经常和同学们进行座谈,分享我在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见解和心得。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不仅能够巩固自己的知识,还能够赢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最后,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例如,在家庭中,我会向父母请教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也会让他们参与到一些传统节日或活动中。通过这些积极的传承和弘扬行为,我逐渐树立了我的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心。

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不仅增加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优秀传统文化教会我坚守道义,尊重他人,关爱社会。这些价值观念不仅在我的学习生活中起到指导作用,也指引着我走向未来的道路。

总结起来,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它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打破沉睡,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以及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贡献更多,同时也将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传承给后代。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篇十一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始终把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文化建设首要任务。

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决防止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错误倾向,坚决防止打着马克思的旗号和理论创新的旗号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

坚持以创新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及时总结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要及时回应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理论的时代价值。

坚持以务实学风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有以经济崛起为重要标志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繁荣兴盛为标志的文化软实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推进文化创新,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推出文艺精品力作。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坚持“双创”方针,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坚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以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胸怀,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坚定文化自信,最核心的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现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高度重视。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的十九大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首先是各级党委(党组)的责任。要加强对党委(党组)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切实担负起本地区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勇于担当、敢抓敢管,勇于发声、敢于亮剑,旗帜鲜明反对错误观点,不断弘扬正能量。

坚持正确方向导向。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旗帜鲜明地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明确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确保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要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防范意识形态渗透。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不断加紧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渗透。要进一步加强防范,抵御意识形态渗透,坚决反对“去意识形态化”等错误论调,绝不允许那些攻击我们党和国家的言论在新闻媒体、商业网站及自媒体等信息平台上出现,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坚定文化自信,最急迫的是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是新形势下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克服文化自卑心理,培育健全的国民文化心态。近代以来,封闭落后的中国饱受西方列强侵略,在一些国民心中留下自卑畏葸或盲目排外的阴影。今天,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因此要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世界贡献和当代价值,大力宣传革命文化的优秀品质与优良传统,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进展与美好未来,按照“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求,在培育健全国民文化心态中增强文化自信。

加强理论总结,构建立足于中国实践、中国道路的中国理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必须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要把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作为理论创新的立足点,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打造中国学术范式,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但目前的学术地位、学术话语的世界影响力仍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太相称。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充分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

【思想宣传范文】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新成就新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全新的视野和丰富的内涵反映了时代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构建系统完整的党建理论体系。

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时代特色。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意味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达到了新高度。

在党的奋斗纲领和历史使命上,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在党的领导问题上,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体党员都要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制。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党的根本立场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在管党治党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全面领导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看能不能把党建设好、建设强,这就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党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在党的政治建设上,强调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在党的思想建设上,强调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强调从严治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优化选人用人环境。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强调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党的优良作风,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持以上率下,从领导干部抓起,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在党的纪律建设上,强调严明党的纪律。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挺在前面。既要加强纪律教育,也要强化纪律执行。

在党的制度建设上,强调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制定完善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增强制度执行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反腐败斗争上,强调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实现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和实现自身使命的规律的科学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和建党学说的奠基者。列宁在总结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我们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矛盾和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取得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讲了许多新话,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这一重要论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和现实要求,指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

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决定性作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治国理政总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升到治国理政重大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在实现战略目标、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充分体现了治党与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统一。

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科学指明了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方向。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包括“两个坚持”的根本方针、“四个以”的工作思路、“5+2”的总体布局和“五句话”的总目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内涵丰富,集时代性、原创性、系统性于一体,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总纲领和总遵循。特别应看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是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大创新。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既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的,更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抓住了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做好组织工作的关键。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党的组织路线内容作出科学概括,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习近平同志强调,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首先要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其次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他还强调,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开创性贡献,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党的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上提出许多重大创新观点。比如,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的观点,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制度问题。又如,提出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的观点,强调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使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的“四自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再如,提出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的观点,强调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标准,进行更严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要对广大党员提出普遍性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

【思想宣传范文】三。

19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28岁的毛泽东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名代表之一。代表们的平均年龄,正好也是28岁。当时全国只有58名党员,在4亿人口的中国,无疑是沧海一粟。但这个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硬是像原子裂变般爆发出惊人的能量。经过28年的艰难曲折,终于夺取了全国政权,创建了一个新国家。

时代灵魂性人物。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灵魂性人物。

1949年,即将担任新中国政府总理的周恩来,发表了一篇题为《学习毛泽东》的讲话,开头就说:“我们必须有一个大家共同承认的领袖,这样的领袖能够带着我们前进。三十年革命运动的实践使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领袖,就是毛泽东”。

然而,毛泽东不仅是在那个披沙拣金的悲壮历程中脱颖而出的领袖人物,也是被他所处的时代选择的灵魂性人物。灵魂性人物超越一般政治领袖的地方在于,要有大信仰大担当、大判断大选择,以及非凡的号召力感染力,具有超常的战略眼光,能够代表人民的意志,在大历史中担当领导责任。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和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之间有过下面这段对话:

蒙哥马利:如果一个领袖为了取得很高的地位而牺牲他的原则,他就不是一个好人。

毛泽东:我的意见是这样的,一个领袖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代言人。

蒙哥马利:但是他也不能牺牲他的原则啊!

毛泽东:这就是原则,他应该代表人民的愿望。

毛泽东曾多次说过,他心目中的“上帝”是人民。最有名的是人们都熟悉的《愚公移山》那篇文章。毛泽东说,古代寓言中那个每天挖山不止的愚公,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两个神仙下凡,把挡在愚公家门口的太行山、王屋山背走了。如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也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我们要下决心“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在毛泽东看来,人民大众作为“上帝”,既是改造世界的主体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唯一群体,所服务的唯一对象。信仰人民大众这个“上帝”的人,当然会把自己的政治原则定位在“为了人民的利益”。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宗旨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此,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喊出的口号是“人民万岁!”

肩负时代使命。

回答和解决时代性问题,是时代灵魂性人物的历史使命。任何时代的灵魂性人物,都不可能跳出历史条件的限制来做决策。

毛泽东那代人是带着过去惨痛的经历和教训进入新中国的。在此前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抗日战争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这就是毛泽东当时所面临的那个时代,这就使得毛泽东时代的治国理政,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并且有着挥之不去的“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

新中国面临的主要课题或者说肩负的历史使命,一是巩固新政权,革新旧国弊。通俗地讲,就是通过社会改造让新中国“立”起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得住。二是按既定目标,让新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要为中华民族赶上时代潮流,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构筑基本制度,提供政治前提,开辟全新航道。三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长期以来“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四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这四大课题,也是四大任务,环环相扣,相互交织在一起,主题词就是两个字“建设”。所以,今天的人们把毛泽东时代称为“建设时期”。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时代的全新要求。

那么,在时代提出的使命面前,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究竟做了些什么呢?如果从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概括,起码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构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制度基础和行政体制。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是把中国共产党确立为我们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形成“一竿子插到底”和“全国一盘棋”的体制。在今天,这样的体制依然适用,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政治优势,并且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路径和前进方向。就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

二是塑造不同于旧中国的新的社会关系和文明价值取向。比如,移风易俗,反对愚昧迷信;强调社会平等,实现妇女解放;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推崇艰苦奋斗、劳动光荣的价值观,等等。这些事实上都属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社会前提和文化准备。

三是基本上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进而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做了一些初步思考和理论探索。比如,毛泽东关于“十大关系”的论述,还提出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

当然,毛泽东时代在现代化问题上也有教训,因此才有改革开放。毛泽东说过,“建设比革命更困难”。这平淡如水的感慨,“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虽然不着意渲染,后来的中国人还是理解毛泽东时代的。

为了道路和梦想。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梦想,时代的灵魂性人物就是要带领人民寻找到一条实现梦想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时代的梦想,是通过实现“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此相应,毛泽东时代的实践探索,从根本上说,就是为实现这个梦想找到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道路和梦想是统一的。

近代以来,中国是世界现代化潮流中充满悲情的被动追赶者。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掌握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导权,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正是在新中国成立那年,毛泽东宣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学会”,即结合中国实际来运用马克思主义;一是“主动”,即自觉地走中国自己的路。走中国自己什么样的路呢?在毛泽东那个年代,先是开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然后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两条道路里,看似没有“现代化”三个字眼,实际上都是中国走上自己的现代化道路的前提,或者说,现代化梦想是这两条道路中的应有之义。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时代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社会制度基础、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提供了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必要的物质基础。

今天的中国,已经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并在这条路上大踏步地赶上时代潮流,实现了从追赶世界到融入世界,进而影响世界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如今的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已经朝气蓬勃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这个新时代是在毛泽东时代基础上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回顾历史,我们要衷心感谢毛泽东这一中华民族和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思想宣传范文】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而且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要自觉在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指引下,始终坚持、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的网络安全,自力更生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开创新时代网信工作新局面。

坚持、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就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网信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好、贯彻好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从而真正将网信工作更加明确地置于党的绝对、全面领导之下,为在新时代实现新目标、创造新辉煌提供坚强可靠的政治保障。

将坚持、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高度重视网信工作,将其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同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发挥好企业、科研院校、智库等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推动网信工作的强大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的贯彻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网信事业发生历史性巨变。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网信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推动新时代的网信工作再上新台阶。

维护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的网络安全,多措并举努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在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的今天,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能否有力维护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的网络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安全。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意识形态安全在整个网络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中的极端重要地位,大力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努力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

“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年多前的“4·19”重要讲话中提出的目标,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特别强调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要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等。这就要求我们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更好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多措并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努力更好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自力更生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努力实现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转变。

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第一位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瓶颈不突破,是无法真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习近平总书记在“4·19”重要讲话中就特别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他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这就必须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尽快采取有力举措强力推进核心技术突破,这是努力实现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的关键,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大举措。

要突破核心技术,就必须狠抓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深刻剖析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根源,清醒认识我国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发展现状,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优中选优、重点突破,努力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发挥好国家队的主力军作用,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努力在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的进程中打造强劲的“中国芯”,以自己的核心技术突破建好数字中国,坚决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来牢牢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

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4·19”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他更是进一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这就要求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要切实增强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主动性,而且让人民网信为人民成为更多人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大力发展网信事业,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们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并再次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要求我们,在网信事业发展中既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又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人民群众作为开创新时代网信工作新局面的主心骨,真正让人民成为网信事业的主人。

【思想宣传范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绘就进军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蓝图,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着眼新的历史方位,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勇立时代潮头,肩负神圣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培养中国科学家精神、凝心聚力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创新思想引领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宽广的世界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洞察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阐明科技工作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重要作用、方向目标、战略举措、任务要求,鲜明提出“六个坚持”的科技发展总体方略,系统总结“五个着力”的科技事业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统筹布局五个方面的科技未来发展重点任务,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全面战略部署,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进世界科技强国的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什么样的世界科技强国、怎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一系列事关我国科技创新未来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为新时代进军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共同思想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工作者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筑牢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共同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在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独特思想魅力、巨大实践伟力。新思想集中体现了科技创新的人民立场、民族抱负和世界责任,饱含着关心关怀关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真挚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强调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舞台。这些都是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迸发报国热情和创新活力的强大动力。

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神气质涵养对国家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深刻指出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阐明爱国、创新、求实、协同、人梯等精神要素对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中国科学家是一个充满理想情怀、献身精神、有着优良传统的优秀群体。百余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交流激荡中,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报国实践,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和塑造者。“航天之父”钱学森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说:“我们的工作能振我国威,振我军威,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两弹一星”烈士郭永怀说,“我愿以身许国”。长征二号总设计师屠守锷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国家事业重于一切。”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表示:“国家需要,我就去做。”铮铮誓言,响彻寰宇。众多前辈科学家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为共和国托起无数星辰,他们展现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西迁精神”等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是新时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走向伟大复兴的“新长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和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工作者要坚定创新自信。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我们迎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面对全球范围创新博弈,突破“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等弱项,补齐“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等短板,摆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的状况,形成发展长板,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等,这种挑战前所未有,国家和人民的期待前所未有。“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当代科技工作者要勇立时代潮头,勇做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者,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发力主战场、打赢攻坚战、勇闯无人区、开拓新赛场。要拓展全球视野,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的位势,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向世界展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改革开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伟大的精神以其强大感召力薪火相传并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黄大年、南仁东、钟扬等当代科技工作者,接过前人的精神火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突破战略高技术瓶颈和重大工程难关,以丰硕的创新争先成果,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浓烈情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黄大年以战士般的豪情,展示出和平年代创新者的英雄气概。“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30年“水下长征”无怨无悔。“太行愚公”李保国扎根山区30余年,用生命书写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人民情怀。“芳林新叶催陈叶”,我们欣喜地看到,新时代涌现出大批青年科研和创业者,正在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分子和青年一代当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抱负的殷殷嘱托。

服务科技发展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作出重要指示,明确科协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要求科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强调群团组织要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国科协自觉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主动服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需求,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统筹谋划,以“1-9·6-1”工作布局打造科协系统改革发展“升级版”,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科协的生动实践。“1”即坚持一条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科协组织打造成为新时代创新先锋,充分彰显科协组织的政治性,这是科协工作的“纲”与“魂”。“9”是围绕主线的工作布局和新举措,指通过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外向拓展、纵横融合和网络活跃“三维”聚力,全力推动科协工作格局重塑、流程再造和组织重构,增强组织活力,实现提升“四服务”效能、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倍增效应;“6”是组织实施“凝心聚力”“智汇中国”“学术引领”“科普品牌”“外交助力”“数字科协”六项重点工程,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和情感家园、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高端智库、世界水平科技创新高地、支撑国民素质提升的战略力量、世界一流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平台和智能泛在的智慧科协。“9”和“6”是工作格局和任务部署,充分展现科技群团的先进性,是科协工作的“形”与“体”。最后一个“1”是为科技工作者精心办好一批实事。彰显“四服务”的成效,是知行果合一的落脚点,是科协工作的“本”与“旨”。

深化规律认识,不断提升科协组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遵循创新发展规律,突出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第20届中国科协年会首启中国科技峰会,创设中国科技智库论坛和世界科技期刊论坛,研讨一流期刊建议,发布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引领学术前沿。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发展问题,聚焦信息、生物、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关键领域集中研讨,分析卡脖子技术的“短板”,探索未来竞争的“长板”,健全科技产业变革持续研判机制。围绕营造有利于潜心研究的宽松环境、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等问题,研讨推动基础研究稳定发展的长远之计。坚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扎实做好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等基础工作。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突出抓高端、抓后备、抓环境。聚焦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需求,广泛搭平台、拓渠道,引导开展高质量科技创新。多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解难题,培育科技后备力量。寓政治引领于联系服务之中,与科技工作者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做好稳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推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营造广聚天下英才的良好生态环境。遵循科技管理规律,突出抓跨界、抓系统、抓生态。着力构建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科技生产关系,加强与产业、教育界合作,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跨界融合发展。服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开展绿色开源共享平台试点,组织院士专家开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导论教材和科普读物。推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助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优化协同发展组织生态,推动省会合作,开展基层组织力提升试点,探索“三长”(即医院院长、中小学校长、农技站站长等)进入县乡镇科协机构兼挂职,发挥“关键人物”带动作用,建设普惠、全域、共享科普服务体系,增强落地能力。推动开放合作,努力打造覆盖全球的科技创新“朋友圈”,培育有效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巧实力”,建立引导科技工作者走近世界科技舞台中央并担当主角的“助推器”,积极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党有号召,科技工作者有行动,科协组织必须有新担当、新作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又恰逢中国科协成立一甲子,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永葆改革创新精神,坚持传承、创新、发展,更有效地融入大局、聚焦靶心,全面提升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联系广泛、服务群众能力,为我国科技工作者走向世界科技舞台中央不断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光辉业绩。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篇十二

作为一名文化宣传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历史方位,看清前行方向,走好脚下道路,开启新的奋斗征程。

文化宣传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很强的业务能力。有道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前一句说的是有担当、负责任,要做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表率,做讲团结、顾大局的表率,做遵纪守法的表率。后一句说的是能讲好中国梦的故事,写出一手好文章。这虽是一句老话,但在当下新时代来诠释它,依然意义深远。

铁肩担道义。说的是文化宣传工作者对社会无法推卸的责任。责任意识强、敢担当,这是文化宣传工作者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不踩“红线”,坚守“底线”,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最关键的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凝心聚力,要牢记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不利的事情切不可为,时刻以清醒的头脑,判断社会舆论和舆情,做出最真实的报道。

妙手著文章。我的理解就是说要用“乡土情怀”做好宣传文化报道。我觉得最关键的是用好手中的“三支笔”。

第一支“公正之笔”。文化宣传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我应义不容辞地以主人翁精神爱家乡、爱南翔,时刻牢记“担当、创新、争先、克难、为民”五种“南翔精神”及“创新、品质、智慧、人文、幸福”五个南翔内涵,努力维护来之不易的良好政治生态,维护团结奋进的大好局面,营造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发展环境。

第二支“文化之笔”。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把讲话精神学深悟透、落到实处,以实际工作成效贯彻十九大。必须不断创新理念思路、手段载体、方式方法、话语表达,全面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渗透力,讲出南翔文化的“根”和“魂”,用文化歌颂家乡美好,助力建设文化家乡,做优擦亮古镇南翔这张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明交融共生的“文化名片”。

第三支“心灵之笔”。文化宣传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南翔好声音,切实提升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新闻舆论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发挥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优势,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开展舆论斗争。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能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善于发现和展现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较大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时刻给市民群众传递正能量。

唱响主旋律。文化宣传工作者你还要牢牢掌握宣传工作主动权,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央精神、把握大局大势,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决维护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十九大宣传好、解读好。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专业13篇)篇十三

2016年5月27日下午5点,重庆市朝阳中学初中党支部在中型会议室举行了“讲政治,有信念”为内容的微型党课,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鹏作了《党员应该坚决抵制谣言,做到不传谣不信谣》的专题讲座。随后,初一党小组、初二党小组、初三党小组和总务后勤党小组以党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专题讨论。

李校长在讲座中首先诠释了“什么是谣言”,然后分别从“造谣和传播谣言所具备的特点”、“传播谣言的危害性”、“党员应该如何抵制谣言”、“对每位党员提出希望和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比较全面地罗列了当前的诸多谣言事件:疫苗事件、雷洋事件、捣鸟被判10年事件……他还将谣言进行了归类:一是盲目跟风热点事件;二是历史虚无主义;三是抹黑我们的英雄;四是攻击特定人群:公务员、警察、教师、医生;五是制造地域攻击;六是拔高外国的人、事、物;七是“高级黑”:睁眼说瞎话“把坏的说成好的”,用力过猛的赞美,虚构信息去赞美,“制造敌人”等等。李校长最后明确地指出:一名合格党员,一定是一个对党和国家充满热爱的人,是一个对党和国家有坚定信念的人,是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人。一名合格党员必须是政治坚定、明辨是非的人。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理应成为党员的基本素养。

在接下来的各党小组讨论会上,在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的组织下,党员们踊跃发言。有的结合自身专业成长,有的结合家庭生活,有的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尤其如何教育引导学生等,讨论很深入。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伏兰同志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支部专题学习和初一党小组的专题讨论活动。她结合主题谈了自己的深刻认识,还诚挚地希望与会的每一位党员同志,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参与,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增强党纪意识,爱岗敬业,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

    环艺实践报告心得体会范文(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感悟和总结,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实习的一个月时间很快的就过去了

    讲解编程心得体会(通用21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得出的有关某个问题或事物的深刻认识和领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启迪和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一起

    调研体会和感受(汇总22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体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下面的范文中,大家可以找到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灵感和思路。调研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

    升级店长申请书(汇总17篇)

    在撰写申请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目标机构或公司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以使申请书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阅读一些申请书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撰写出令人印象深

    协议出让土地意向协议书(实用20篇)

    合同协议的变更或解除应遵循法律规定和双方的协商一致原则。合同协议范文中的案例和条款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合同起草的专业水平和准确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现行

    责任与担当体会心得范文(18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如果你正在为心得体会的写作烦恼,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

    安检员个人工作总结(优质22篇)

    通过撰写月工作总结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误和改进的空间,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实用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初学刑法心得体会(热门20篇)

    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反思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8.通过这次讨论,我明白了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不同观点的价值

    砂石材料采购协议书(热门17篇)

    采购工作需要了解市场动态,把握供应和需求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下面是一些关于采购风险和采购法律法规的相关资料和解读,供大家学习和了解。供方:(以下简称甲

    排长集训心得体会(优秀2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排长集训是每位新兵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