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小学生思政课教学设计(大全8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JQ文豪2023年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小学生思政课教学设计(大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篇一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有教师认为既然是语言基础课就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想教育那是马哲、邓论、毛思等课程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无关。对这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我们经常说,做学问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加重要。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许做了些辅导员该做的事。一日,我正为部分学生学习懒散而痛心疾首,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没必要跟他们生气,你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他们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做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你没必要管那么多。”诚然,有很多老师都有如此想法。

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有这么一点,“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连课本在编写时,都考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兼顾呢?其实本人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也是一门很好的人文教育课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另外,一个语言教师比一个数学教师或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能有效地传递人文信息,因为他能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而且其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一个语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1.课文结构分析。让学生通读全文,对课文进行分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重点语言点的讲解。 

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篇二

,把思政教育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

教学设计

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

教学设计

在近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这是自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来,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再次强调[2]。

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文化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授课学时比其他通识课甚至专业课程都要长,学生覆盖面广。较大的课时比例和较长的开课时间都十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能够保证思想教育的广度和持续性,具备对学生进行长期思想教育的条件。语言教学内容涉及的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内容丰富,可以作为推进“课程思政”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非常好的思政教育载体。因此,在大学英语中融入思政教育既是为思政教育拓宽渠道,又是英语教学本身所需。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应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内涵,收集与教学内容契合的德育素材,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德育目标,将其列入教案,并切实地贯彻落实。在教学中,发挥课程思政渠道作用,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加学生对自身、国家和民族价值观的认同;同时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让学生学会坚守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脈,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以教材为基础,思想道德、知识文化、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明德为导向,进行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负责、感恩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3]。

2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例

下面以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ii》(2015年2月第二次版)为例,就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设计作初步探讨。

范例一,unit4money之阅读文章a:thefirstcreditcard(《第一张信用卡》)。

课前通过网络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源,在教学平台上发布资料,包括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课件等,同时提供校园贷微电影《贷价》,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进入单元主题,即对信用卡的产生和发展的思考。

根据教材导入内容,引导学生辨识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和货币名称缩写,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勇于创新,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展,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发行更高面值的人民币用于流通?从探讨答案的过程中引出更便捷普遍的支付方式,如信用卡支付、移动设备支付等,学习包括不同种信用卡的名称和不同的app支付方式及其相应的英文表达。适当的内容补充不仅能够提升语言知识,拓展经济知识,也能引发学生对“互联网+”生活在我国普及的自豪感。

课堂中有效互动加强思政渗透,就某一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例如,抛出问题:信用卡的优劣势有哪些?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立场分析讨论,激发学生思考、认识到由于不同的事件和立场,会有不同解读,并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理财观。

教学实践表明,社会实践活动、反思表格、思辨性写作、拍摄微电影、创意课本剧等都是学生课后巩固、内化、迁移、拓展思政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4]。基于课文内容,教师布置思辨性写作这项课后任务。思辨性写作要求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转换角度思考,写作过程中不仅需要罗列现象,而且要运用思辨思想和文化积累分析问题。笔者提出的思辨性写作命题为moneymanagementofcollegestudent,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帮助部分学生改正大学生不需要理财的错误观念,还能传达合理理财,取之有道的概念。

范例二,unit5brand之听力章节:discussingbrand。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紧扣课程思政与教材的结合点,该章节的5个听力任务思政元素提炼如下。

思政教学融入到细分的子目标中,从而降低课程思政教学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焦虑,使得思政内容的渗透更加自然和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答引入各个任务的主题,并启发学生思考。如在任务1的听力前设置问题:在苹果、三星、小米中你会选择哪个品牌?从而引入听力内容。在任务1听力之后设置问题:选择现在所使用的手机原因是什么?年轻人中流行哪些品牌?在内容方面和思政元素方面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后布置问题,展开小组讨论:(1)我们如何来衡量品牌价值?(2)一个有名的品牌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哪些好处?(3)什么样的品牌名称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通过对问题的深入讨论,以及讨论后的小组报告,巩固该节课的语言知识,同时内化该节课的思政内容。

范例三,unit6quality之写作章节:questionnaire(问卷调查)。

紧扣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创设性选用教学内容。授课教师挖掘该章节的思政元素,在掌握问卷调查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知识中,融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民族品牌自豪感等元素。课前布置任务观看微课《如何写问卷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调查的要点;结合上一单元brand(品牌)中所学知识,展开“手机品牌忠诚度调查”。

采用实际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课前掌握微课中调查问卷的写作要点情况及完成问卷调查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查漏补缺,完善问卷。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并启发学生对严谨认真工作态度的思考。

课后布置作业,编写问卷“双十一购物行为的调查”,并在校园内展开调查,巩固问卷调查的写作技巧,同时从思政教学的角度弘扬理性消费、崇尚节俭的好风气。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科研的好习惯。

3结语

英语教学为思政教育提供创新方法和途径,思政教育确保英语教学方向的正确,并为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在日积月累中,精心设计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更要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实处。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篇三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有教师认为既然是语言基础课就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想教育那是马哲、邓论、毛思等课程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无关。对这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我们经常说,做学问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加重要。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许做了些辅导员该做的事。一日,我正为部分学生学习懒散而痛心疾首,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没必要跟他们生气,你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他们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做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你没必要管那么多。”诚然,有很多老师都有如此想法。

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有这么一点,“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连课本在编写时,都考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兼顾呢?其实本人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也是一门很好的人文教育课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另外,一个语言教师比一个数学教师或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能有效地传递人文信息,因为他能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而且其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一个语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1.课文结构分析。让学生通读全文,对课文进行分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重点语言点的讲解。 

本文来源:

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篇四

小思思想品德教材,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要很好地去把握它,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

一、克服嫉妒,培养宽容大度的健康心理

宽容就是气量大,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对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有涵养的外在表现。具有宽容心理的人,一般不为名利所困,活得洒脱,常常受人敬重。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心爱多狭窄,见人胜过自己就眼红,往往在背后使手腕,或说人坏话,或加害于人,将自己置于不宁之中。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十分有害,有已于人都不利。当今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好胜心强,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学校教育要避免学生产生这种不良心理,培养其宽厚待人的健康心理。比如《待人要宽容》一课中的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廉颇因不服蔺相如职位高于自己,几次三番为难他,蔺相如一概容忍,最后终于赢得了廉颇的敬重,负荆请罪。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蔺相如容忍行为进行质疑、解疑,如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容忍廉颇的一再为难?从中培养学生待人宽容的心理。然后通过读第二则小故事,从故事中感受少年英雄赖宁的那种待人宽容的好品质。最后通过习题的辨析,以便让学生真正形成宽容的健康心理。

二、适应环境,培养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

有的人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能及时快速调整自己的心诚,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心境,这是一种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高水平健康心理,持有这种心境的人,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灰心,事业终究成功。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常常会遇到一点点的小困难就而感到不顺心,为这些小小的事而烦恼、苦闷,影响了自己的进步。更有甚者,会自暴自弃,有的还走上了绝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心理教育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心理。如《乐观向上》这一课,文中的张海迪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张海迪在轮椅上还能为数千人治病,还学会了英、美、德、世界语等四种语言,翻译了几十万字的小说和资料。她还坐在轮椅上台为大家演唱,给许多青年朋友写信,热情地帮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她为什么能这样做,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目标,时刻想着为人民多做些事,在为人民服务中感受到工作的幸福,生活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对张海迪事迹的学习,谈谈对自己的启示,讲讲自己以后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该怎么做了。通过讲故事,表决心,真正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认识自我,培养自尊心的健康心理

自尊自信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和身体,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允许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在大家的尊重和爱护,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小学思品教材中,不少篇目都蕴含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教育因素。《要自尊自爱》一文中,讲的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故事。当时他在法国留学,常常受到洋学生的侮辱,徐悲鸿自信自己能超过洋学生,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最后他发愤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受到了法国人的尊重。这个事例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心理极好的教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面对洋人的歧视和侮辱,徐悲鸿是怎么做的?最后他成功了吗?然后通过让学生从徐悲鸿跟洋学生的对话中再次感悟自信的力量。因为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动机,使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达到最佳的状态。坚定而愉快地进行学习,很少会由于出现一点差错而泄气。相反缺乏自信的学生会破罐子破摔。自信对于一个人事业成功来讲,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我们要重视学生这种健康心理的培养。

四、说到做到,培养诚实守信的健康心理

做人要讲信用,取信于人,人家才会和你很好地合作。撕谎骗人,一旦被人看破,就会失去伙伴,被孤立起来。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思品课文中有不少是反映诚实守信心理品质的内容,教学时可渗透教育。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顽强的毅力。课文《坚守信用》这一课,讲的是宋庆龄奶奶的故事。她少年时期,为了守住自己的诺言,整整等了一个小朋友一天。长大成名后,她仍是一位坚守信用的人。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可引导学生提问:宋姐姐的身上哪种可贵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你?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感悟到宋庆龄奶奶那种坚守信用的高尚品质,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五、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顽强的毅力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毅力是一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做事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退缩,这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必备的品质。而让学生有这种毅力是非常的必要的,有的同学做事没有毅力,常常半途而废,这就是没有毅力的表现。课文《人要有毅力》讲的是普通的工人自学成材的故事。学习课文时,可让让学生质疑,李慰萱没上过大学,为什么能攀登知识的高峰,成为一名数学家?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人要有毅力。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不怕挫折,勇于胜战困难。同时明白,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毅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毅力需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自觉地和自己身上的懒散、贪玩的习气作斗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毅力的人。

以上所谈,只是列举了教材中的其中一些内容。应该说,小学思品教材中还有很多材料都是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只要我们教师重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教材,总能从课文中挖掘出教育因素的。让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而努力吧!

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篇五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教学设计(人教版备课资料)

伟大的文学巨匠鲁迅曾说过:教育要立人。诚然,教育就是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努力创造并积极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校教育中全面渗透生命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希望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人存在于社会的唯一载体;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人类尊严与自信的本体。

《看不见的爱》是一篇感人至深,耐人寻味的文章,主要讲述一位母亲教她的双目失明的孩子打弹弓,最终孩子打中了七八米远处的瓶子这件事。表现了母爱的坚强与伟大及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感悟母亲对失明男孩那不同寻常的爱。

查阅有关资料,知道《看不见的爱》是美国作家威廉弋尔丁的作品。文章淡淡的情节,淡淡的语言,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的却是一股激情涌动的爱。由于盲人的生活对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盲人的'痛苦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对母亲的言行难以有深刻的理解,文章也就难以对他们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这是本课教学的瓶颈。对于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母亲对失明孩子不同寻常的爱?我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建构的世界,了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初读课文时运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法,充分地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交流时让学生依托文本,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如果和作者一样,也亲眼目睹这件事,能不能看见这份爱呢?从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细细品味母亲对孩子的不同寻常的爱,体会“看不见的爱”之内涵,即母亲不仅是在教孩子打弹弓,更是给孩子生活的勇气,教孩子学会坚强。在交流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不停留于表面,适时引导、层层推进。例如:学生在交流时说:“作者一开始只以为男孩打弹弓打得很差,没有想到他是因为眼睛看不见,是一个盲童,所以说……”适时进行归纳问题:为什么是一个盲童,母亲还要叫他去打弹弓呢?他觉得非常--这时学生很自然地回答:惊讶。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疑问:既然孩子双目失明,母亲为什么还要教孩子打弹弓呢?孩子能打到吗?细细琢磨后,学生了解到作者这时已经看见了母亲这份沉甸甸的爱,这份爱非比寻常。

不仅如此,在指导朗读时,我力图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显悟。整篇文章震撼我们的不仅是这位母亲对盲儿不同寻常的爱,更是她的那句“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这句话不论是对她的盲儿、还是对学生、对我们而言都是至理名言。我一次次地引导学生品味朗读,反复推敲,让学生感悟到这其中所蕴涵的是母亲对儿子的不同寻常的爱,母亲的所作所为,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爱,一种关怀,一种期待……使学生的情感沿着母亲那些朴实无华的语言所铺设的心路一步步走进这位母亲博大的情感世界中。

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中心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母亲这份看不见的爱。整堂课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是靠语言文字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是靠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去感染学生,有效地渗透了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就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学生平静的心灵,使学生情感的河慢慢荡漾开来,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即使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也要学会坚强,也要充满生活的勇气。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福建省永春呈祥中学黄鸿燕)

黄老师

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篇六

,把思政教育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

教学设计

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

教学设计

在近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这是自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来,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再次强调[2]。

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文化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授课学时比其他通识课甚至专业课程都要长,学生覆盖面广。较大的课时比例和较长的开课时间都十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能够保证思想教育的广度和持续性,具备对学生进行长期思想教育的条件。语言教学内容涉及的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内容丰富,可以作为推进“课程思政”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非常好的思政教育载体。因此,在大学英语中融入思政教育既是为思政教育拓宽渠道,又是英语教学本身所需。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应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内涵,收集与教学内容契合的德育素材,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德育目标,将其列入教案,并切实地贯彻落实。在教学中,发挥课程思政渠道作用,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加学生对自身、国家和民族价值观的认同;同时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让学生学会坚守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脈,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以教材为基础,思想道德、知识文化、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明德为导向,进行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负责、感恩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3]。

2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例

下面以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ii》(2015年2月第二次版)为例,就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设计作初步探讨。

范例一,unit4money之阅读文章a:thefirstcreditcard(《第一张信用卡》)。

课前通过网络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源,在教学平台上发布资料,包括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课件等,同时提供校园贷微电影《贷价》,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进入单元主题,即对信用卡的产生和发展的思考。

根据教材导入内容,引导学生辨识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和货币名称缩写,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勇于创新,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展,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发行更高面值的人民币用于流通?从探讨答案的过程中引出更便捷普遍的支付方式,如信用卡支付、移动设备支付等,学习包括不同种信用卡的名称和不同的app支付方式及其相应的英文表达。适当的内容补充不仅能够提升语言知识,拓展经济知识,也能引发学生对“互联网+”生活在我国普及的自豪感。

课堂中有效互动加强思政渗透,就某一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例如,抛出问题:信用卡的优劣势有哪些?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立场分析讨论,激发学生思考、认识到由于不同的事件和立场,会有不同解读,并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理财观。

教学实践表明,社会实践活动、反思表格、思辨性写作、拍摄微电影、创意课本剧等都是学生课后巩固、内化、迁移、拓展思政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4]。基于课文内容,教师布置思辨性写作这项课后任务。思辨性写作要求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转换角度思考,写作过程中不仅需要罗列现象,而且要运用思辨思想和文化积累分析问题。笔者提出的思辨性写作命题为moneymanagementofcollegestudent,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帮助部分学生改正大学生不需要理财的错误观念,还能传达合理理财,取之有道的概念。

范例二,unit5brand之听力章节:discussingbrand。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紧扣课程思政与教材的结合点,该章节的5个听力任务思政元素提炼如下。

思政教学融入到细分的子目标中,从而降低课程思政教学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焦虑,使得思政内容的渗透更加自然和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答引入各个任务的主题,并启发学生思考。如在任务1的听力前设置问题:在苹果、三星、小米中你会选择哪个品牌?从而引入听力内容。在任务1听力之后设置问题:选择现在所使用的手机原因是什么?年轻人中流行哪些品牌?在内容方面和思政元素方面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后布置问题,展开小组讨论:(1)我们如何来衡量品牌价值?(2)一个有名的品牌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哪些好处?(3)什么样的品牌名称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通过对问题的深入讨论,以及讨论后的小组报告,巩固该节课的语言知识,同时内化该节课的思政内容。

范例三,unit6quality之写作章节:questionnaire(问卷调查)。

紧扣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创设性选用教学内容。授课教师挖掘该章节的思政元素,在掌握问卷调查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知识中,融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民族品牌自豪感等元素。课前布置任务观看微课《如何写问卷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调查的要点;结合上一单元brand(品牌)中所学知识,展开“手机品牌忠诚度调查”。

采用实际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课前掌握微课中调查问卷的写作要点情况及完成问卷调查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查漏补缺,完善问卷。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并启发学生对严谨认真工作态度的思考。

课后布置作业,编写问卷“双十一购物行为的调查”,并在校园内展开调查,巩固问卷调查的写作技巧,同时从思政教学的角度弘扬理性消费、崇尚节俭的好风气。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科研的好习惯。

3结语

英语教学为思政教育提供创新方法和途径,思政教育确保英语教学方向的正确,并为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在日积月累中,精心设计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更要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实处。

参考文献

小学生思政课教学设计爱心

小学生思政课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本文来源:

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篇七

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部分概念抽象、晦涩难懂。教师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一听到德育、政治理论等话题就会感觉枯燥甚至反感,将政治教学视为说教,认为学不学政治理论无关紧要,继而放松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育人、塑造人。人的`品行、修养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个人名片,有品德之人才能成就大业,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高校必须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理解。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3]。通过叙事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将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从知识性转向本源生活,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将学生的意见整理归类后,进行评价反馈,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达到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的。教育叙事不仅是叙事主体讲述具体事件的活动,也是提升主体和客体德行的活动[3]。

2.2教学本质要回归素质教育

当前高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立意识较差,受压能力弱,责任心不强。高校学生因求职、人际交往、健康、家庭、恋情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自杀、他杀事件屡见不鲜。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是3%~5%,也就是说,每1万名高校学生中,就有300~500名患抑郁症,其中一部分容易发生自杀或他杀行为[4]。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社会交往技能、性格调适状态等诸多因素,都是素质教育关注的焦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还要让他们获取教师授课内容以外的东西,如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思想品质、缜密的思维方法、良好的生活习惯等[5],让思政课教学真正回归素质教育。

3教育叙事主体的叙事方法探索

3.1教育叙事客体

教育叙事法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选择教育故事,描述关键事件,反思与意义诠释。一个好的教育故事具有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的双重价值,故教师如何选择教育故事尤为重要。教育故事应该符合以下两点要求:(1)应是真实发生的事件,用事实说话才能引起共鸣,切忌虚构和杜撰。(2)应具有典型性,从平凡大众的生活事件中提取典型的矛盾冲突。这样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令人深思、给人启迪。教师应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从生活实例中选择合适的教育故事,提炼事件的关键节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其中的人物及情节、矛盾,并积极讨论,展开思想批判,提出应对策略,继而顿悟、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升思想高度。

3.2教育叙事主体的叙事方法

3.2.1教师主体叙事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通常需要以教师为叙事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对教学效果起重要作用。教师如何更好地以德引德,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不乏独到且有启示的见解。如我国学者李辽[6]设计的“移情训练系列法”,主要从情绪追忆、情感换位、作品深化、作品评析四个方面来把握。他要求叙事主体通过回忆亲身经历的情感体验,选取有代表性的情节与学生分享,被试者要假定涉入情境之中,去体验当事人的感受。教师作为叙事主体,要积极引导被试者,将被试者带入既定情境中,使其切身体会其中的情感。另外,教师可要求被试者说出或写出自己的感受,并从中选取较为贴切的进行讲评、分析,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师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相关内容时,可设置以下问题:(1)在生活中你是怎样看待残疾人的?当他们因腿脚不便而遭到嘲笑时,你会漠视或是绕道离开吗?(2)你经历过哪些挫折?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你的态度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引入教师主体叙事,继而进行学生讨论,最后进行教师评析。讲授与理想、信念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你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并作主题发言。学生的反应可能会较杂乱,如有的学生支支吾吾不敢说,有的直接说没有理想或有理想也实现不了,有的学生没有清晰的目标或盲目从众。这时教师可不必着急要答案,而是先和他们分享一则故事:

我想当演说家

有次课堂上,我让学生谈理想,有个学生小声说道:“我想当演说家。”“为什么呢?”我很有兴趣地问。他支支吾吾地说道:“不为什么!”我意识到这个学生说话时方言很重,吐字不太清晰。班里学生都笑道:“哈哈!英语老师昨天还让他读20遍单词呢!”“他是大舌头!”

听了学生的话,我为之一震。在学生的内心,是多么在意老师的评价和惩罚。我当众表扬了这位学生的大胆和自信,并希望他能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发扬这种方言优势。课后,我们通过沟通和交流,帮他找回信心,并找到实现理想的方向。学生也很努力,从那以后积极学习普通话,并通过了学校广播社的选拔,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小播音员。播音社还专门开辟了用山东方言讲笑话的小专栏,而每天的这1分钟成为最受学生们欢迎的时间。

通过教师的抛砖引玉,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学生说得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教师需要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感受,才能听到他们的心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主体叙事能够通过情感体验,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拥有完善的人格,成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合格公民。

3.2.2学生主体叙事

叙事主体是学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情感换位的方法,通过叙事来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审视自己的人格、身份和价值观念。学生主体通过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尤其是印象最为深刻、持久的内容,能够引发大部分深有感触的学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优化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作为叙事主体时,教师必须适当引导,以免偏离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授科学对待人生环境部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从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等方面,引导学生叙述生活中实际遇到的案例。如下面这则案例: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她站起来后一直沉默,满脸通红,并向教师流露出请求坐下的眼神。教师细细观察后发现,她就是班里同学经常说的小胖妞,便更加积极地鼓励她说说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与和谐相关即可。教师的真诚打动了这名学生,她终于开口了,她的回答令人难以忘怀:

请给我自信

我生下来就很胖,吃的也多,干什么都很慢,身边的好朋友也很少,而且也从来不敢在学校洗澡。我试着少吃饭、锻炼,但都没有成功减肥。班里的同学叫我大粗腿、大胖妞,我也都微笑着接受。老师想让我自信起来,就让我当化学课代表,我也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有一次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腿部有残疾的女孩很害怕上一节英语课,因为在这节课上要学一个新单词“lame”(瘸的,跛的,残废的),她害怕被同学嘲笑。但最后老师没有教这个单词,同学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读出来,她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很多年后她才知道,原来是老师上课前借故让她去办公室拿备课本,趁着这个空当先带其他学生学习了这个单词,并让大家不要在她的面前读。我也希望能够这样。

3.2.3第三方主体叙事

第三方叙事主体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校采用专家、名人、顾问等讲座形式,就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术问题、文化问题或某专题展开探讨,大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受年龄限制,涉世经验较浅,通过聆听专家、名人或榜样的观点和见解,感受他们的经历,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勇气和信心,学习好的研究方法,甚至对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方叙事鼓励叙事主体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叙述,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叙事过程中,人们通过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共建性行为与他人建立联系[7]。在叙事过程中,叙事者的生命感悟、精神体验被熔铸进去,故事因而也就印上了故事人物的痕迹,正如陶瓶身上模印着陶工的手纹[8],每个叙事受体触碰了“手纹”后,就会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故事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便得以传播。

4结语

教育叙事法有着手段简便、形式多样、自由度大等特点,通过叙事型道德体验,可达到育己育人的目的。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方法,适宜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够更好地完善学生的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营造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氛围和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2.

[2]林德全.教育叙事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6.

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篇八

摘要:个人的品行、修养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个人的名片,社会的和谐发展也需要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德行的重要任务。结合高校学生实际,阐述了将教育叙事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从教师主体叙事、学生主体叙事及第三方叙事等方面,积极探索教育叙事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新思路,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叙事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叙事;学生主体叙事;第三方叙事;

0引言

叙事法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起源较早。法国叙事学专家热奈特非常明确地指出:“正如叙事的存在源远流长一样,对叙事的研究也可以上溯到古远的年代”[1]。教育叙事作为由教育叙事主体讲述教育生活中事件的活动[2],不是简单罗列细枝末节,也不是单纯讲故事,而是在秉承真实性、情境性的基础上,使人反思,使人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这就使得我们可以将叙事法用于德育工作,以德行引领德行,用道德的方式来培养道德。

1教育叙事的内涵及特征

1.1教育叙事的内涵

叙事即讲故事,经常用于文学创作中。教育叙事即讲与教育有关的故事,需要把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重新整理、重新审视,重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被试者与叙事主体感同身受,共同发现教育故事中显现的不平凡的教育意义。教育叙事不是为了叙事而叙事,它带有一定的研究目的,为了揭示某些教育规律。教育叙事的内在结构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叙事主体,也就是在叙述过程中实施陈述行为的主体;另一方面是教育叙事客体,即通常所说的叙事题材,包括原声事件、意识事件及视听和文本事件。

1.2教育叙事的特征

1.2.1微型性

教育叙事与一般叙事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教育叙事是微型的,事件涉及的人物不宜过多,最多5人即可;事件要简明,过程情节要集中,不能冗繁拖沓,要直截了当地说明想要表达的道理;叙述字数最多千余字。教育叙事虽属微型,但也要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涵盖主要元素,做出完整的表述。

1.2.2建构性

叙事主体所表述的事件应真实可信,通过主体的情感流露、生动表达,让被试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双方都获得感悟的效果。在建构方式上,教育叙事多采用实构型,为了使叙述更加生动、逼真,也可加入少量虚构手法来表达自我美化性或自我辩解性的叙事部分,但叙事整体要以真实情形居多。在建构方法上,可采用缩略法或扩展法,但无论是想使情节更简单,还是想使叙述更丰富,都要注意突出主要过程、主要人物和主要环节,切不可冗繁复杂。在建构过程上,教师需要将生活中杂乱无章、细枝末节的琐事,从无序到有序,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总结,继而合理穿插到教学知识点中,呈现在学生面前。

1.2.3反思性

反思行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通过反思,人们才能有所感悟、有所进步。教育叙事的每一事件都可能包含多重价值,需要学生从多重角度去分析、体会,从而勇敢地提出多种看法。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就会导致情感的升华、知识的交织、德行的领悟等等,而这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境界都是一种提高。但学生不能总是被动地当听众,反思之后一定要有所行动。听到具体叙事事件时,要反思自己以往的行为,找出自己的欠缺之处,并思考今后应该如何改变或提高,要付诸行动,有的放矢,使反思的效果落到实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