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实用17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梦幻泡2023年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实用17篇)

高一教案是指教师为高一年级学生设计的教学方案和课程安排。下面是一些初中教师编写的精选教案,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教学设计的思路。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2.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3.把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开展游戏活动

首先,建立四人小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淘气、笑笑、小明,约定他们三人分别参加了足球、航模、电脑兴趣小组中的一项。扮演淘气的同学说;我喜欢航模。扮演笑笑的同学说:我不喜欢踢足球。扮演小明的同学说:我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让四个同学猜猜,他们可能是哪个小组的,并说说理由。

二、引导学生利用表格。

把知道的'信息记录在表格中,进行推理判断。

因为三个人分别参加其中一项,而淘气已经在航模小组,所以笑笑只能在足球小组或在电脑小组,可是笑笑不喜欢足球,所以笑笑肯定在电脑小组。剩下的小明只能在足球小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表格,把推理过程说一说。

三、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实验题。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作好统计。实验后,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

2.自主练习第4题

练习时,教师要把该题变成一个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先指导学生制作转盘,再提出要求,组织学生活动。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实践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逻辑推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重难点重点是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难点是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红球、黄球、布袋若干,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一、故事导入,复习活动

3-5分钟

二、活动体验,感受过程

三、拓展深化

5-10分钟

四、课堂总结

3-5分钟

1、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爷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气的巴依不想付工资给阿凡提,于是想了个歪主意.对阿凡提说:“阿凡提,我这儿这两张纸条让你抽,上面分别写着“付工资”“”和“不付工资”,如果你抽到哪一张,我们就按哪一张上写的办,你还是有一半机会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怎样想?(引出“可能”)

2、复习“一定”“可能。”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口袋,提问: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该用哪种词语来描述摸球结果?(一定摸出是红球)

(2)往口袋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从这样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该用哪种词语来描述摸球结果?(可能摸出是红球,可能摸出是黄球)

3、揭题: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1、掷硬币游戏,初步感受可能性。游戏规则。1、竖着把硬币放在10厘米左右的高处让硬币自由落在杯中每人抛10次。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3、抛完后,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汇总,填好记录表,组内同学共同校对。4、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静。

教师统计:思考: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怎样的?先在小组里讨论.

(结论:有正有反,次数差不多)

2、摸球游戏

(1)猜测

学生自由猜测。(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从猜测开始的,如歌德巴赫猜想,但有了猜想还要继续验证。数学家陈景润经过验证,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验证

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向知道自己猜测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摸一摸)

游戏规则:1、摸前先把袋中球搅一搅,然后转过脸去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回头看一看,给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这样,大家轮流摸,一共40次。2、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3、摸完后,组长填写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4、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控制好音量,请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

怎样用画“正”的方法来记录,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教师在黑板演示一下。

a、明确分工: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请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组长记录,副组长数次数,其余监督。

b、活动体验:学生分组试验,填写统计表,教师巡回指导

(2)归纳

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实物展示。

红球

黄球

合计红球黄球

次数

学生:摸到可能是红,也可能是黄,次数差不多。

可能红的多一些,也可能黄的多一些。

3、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在篓子里红黄球个数相同的情况下,从篓子里每摸一个球,摸得次数又比较多,那么摸到红黄球的次数是差不多的。这就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说摸到红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结并揭示学法:说明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问:

(2)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填入统计表板书:统计可)见我们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通过试验和统计得到什么结论?(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用的是什么方法?

小结:猜测----验证----结论

过渡:想不想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做第三个游戏?

三、抛小正方体

教师出示两个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体。游戏规则:1、按顺序上抛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时“1”“2”“3”朝上的次数,按这样,大家轮流抛,一共30次。2、组长指派一人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3、抛完后,组长指派一人填写记录表和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学生体验。填写表格

朝上的数字123

次数

各组汇报,学生上台填入数字

提问:仔细观察统计表,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越接近。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摆一摆

想想做做2、刚才我们做了三个游戏,不知道你们会不会用学过的知识动手摆一摆?

1、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袋子里应怎样放球?

2、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

3、每次任意摸一个,摸50次,摸到的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

要求:小组讨论,组长摆放。逐个回答,小组讨论,指名一人回答。

回顾阿凡提得故事,照应开头。

阿凡提非常生气,他一下就看出了巴依的鬼主意,两张纸条上写的肯定都是‘不付工资’,自己无论抽到哪一张都得不到工资。于是,聪明的阿凡提灵机一动,对巴依说:“老爷,我还是让您来先抽吧,您抽完,我就不用再抽了,您也可能有一半的机会的哦”。巴依听了,只好乖乖把工资付给了阿凡提。(巴依抽到的一定是‘不付工资’)

看来,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和我们生活还是很有关系的。

(学生总结)

教学反思1、“统计与可能性”在二年级已经初步学习过,本册教材安排得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会用“正”字的方法进行搜集整理数据,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本课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在参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动手实践时间较长,学会了如何合作,学会了用画“正”字的方法搜集数据,课堂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猜测-验证-结论”这一学习方法。教学中注意层次性、连贯性和首尾呼应,过程完整,训练重点突出。

2、不足之处。a、课堂上应变能力欠缺,对于“预设”的内容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生成”的情况估计不足。由于在做第一个游戏的时候可能教师表述不是很到位,有个别小组没有及时将数据统计出来,因此影响到后面全班数据的统计,在这儿教师有点慌乱,其实事后想一想就算有一小组没有统计好,也不影响其他小组的统计,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固定的数据,教师这是如果抓住“可能性是相等”的这一结论,丝毫不影响教学效果。这一点今后还要不断加强应变能力的培养。b、要特别重视学生动手做完游戏后的概括和总结,而且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这样就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既培养了概括能力,又培养了思考能力,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不能包办太多。

一、掷硬币游戏

掷硬币结果记录表

“字”朝上“花”朝上

第1人

第2人

第3人

第4人

合计

二、摸球游戏

摸球结果记录表

红球

黄球

摸球结果统计表

合计红球黄球

次数

三、抛正方体游戏

抛正方体结果记录表

123

朝上的数字

抛正方体结果统计表

合计123

次数

(学生用)

一、掷硬币游戏

“字”朝上“花”朝上

第1小组

第2小组

第3小组

第4小组

第5小组

第6小组

第7小组

第8小组

二、摸球游戏

摸球结果统计表

红球黄球

第1小组

第2小组

第3小组

第4小组

第5小组

第6小组

第7小组

第8小组

三、抛正方体游戏

抛正方体结果统计表

朝上的数字123

第1小组

第2小组

第3小组

第4小组

第5小组

第6小组

第7小组

第8小组

(教师用)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准确率。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解决问题。

1、哪种要便宜。

出示书本上的两幅图,让学生看懂图意。

第一幅图:如果把2千克的大瓶作为标准,那么小瓶的要达到大瓶的数量,需要乘4,所以价钱也乘4。如果把小瓶的作标准,那么大瓶装的买500克,只需要除以4,价钱也除以4。

第二幅:判断哪种油便宜二、计算。

二、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样安排桌子?

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让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没有空位。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张圆桌,2张方桌;4张圆桌,7张方桌。

三、递等式计算。

新课标第一网

五、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时间:

用洗衣机洗衣服30分,扫地5分

擦家具20分,晾衣服5分

怎么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

教师引导学生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先后做扫地、擦家具两件事,共用25分,最后晾衣服5分,最后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

板书设计蜂蜜:(1)大瓶:克20元,小瓶:500×4=2000克、6×4=24元

(2)大瓶:2000÷4=500克,20÷4=5元小瓶:500克、6元。

食物油:中小瓶:48÷4=12元、55÷5=11元

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

让学生把这些题做在2号本上,教师批改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

学生分组探究

也要求学生做在2号本上,独立完成。

学生讨论如何节省时间是最合理的安排时间。

板书设计

蜂蜜:(1)大瓶:2000克20元,小瓶:500×4=2000克、6×4=24元

(2)大瓶:2000÷4=500克,20÷4=5元小瓶:500克、6元。

食物油:中小瓶:48÷4=12元、55÷5=11元

教学反思

课题第五节复习课课时47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生活实际问题,能列举各种结果。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小猫到小狗家做客,要过两条河,画一画有几种走法。

(2)可以进行板书:a--c、a--d、a--e

b--c、b--d、b--e

二、在方格中填上适当的数。

要求:(1)5位于中央;

(2)每一数字不能与比它大1或比它小1的数字在同横行;

(3)2、4在最下面一行;

(4)1和6在最上面一行;

(5)8在5的上面;

(6)9在中间的竖行内;

(7)3、4、6在最右边的竖行内;

(8)7在3左边的第二个空格内。

答案:

186

753

294

三、数学活动:24点。

(1)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交流。

让学生根据要求一步一步地填入空格内,最后集体校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在比赛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24点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进行小组比赛。

板书设计

数与计算

a--c、a--d、a--e

b--c、b--d、b--e教学反思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四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学生能够对一些问题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能够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转盘、纸杯、白球、黄球、红球、盒子。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预设:可能赢、可能输、也可能平。

师生共同班几次,充分体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可能性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索,学习新知

活动一:摸名片

1.学生制作自己的名片,注意写清姓名、性别、属相、班级、爱好、电话号码。

2.老师介绍游戏规则。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摸名片游戏,游戏后各组组长做好记录并统计结果。

4.集体交流:汇总每小组的实验数据。

预设1:摸出来的属相是属牛。

预设2:摸出来的属相是属鼠。

共有两种可能性。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摸出的属牛的同学多。即摸出牛的可能性大。

预设2:摸出的属鼠的同学多。即摸出鼠的可能性大。

预设3:一样多。即摸出牛的可能性与鼠的可能性一样大。

5.质疑:为什么呢?

学生会发现:有的小组属牛的人多,有的小组属鼠的人多。有的小组属牛和属鼠的人数一样多。

6.提问:可能性的大小与这个数量有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

7.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事情存在可能性的现象?

活动二:抛纸杯

1.猜想:纸杯抛向空中落地时有几种可能。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

2.实验:每个人重复抛5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与同伴说一说,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写下来。

4.结论:纸杯抛向空中落到地面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杯口朝上、杯口朝下、躺在地面上。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五

1、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本课设计了让学生摸扑克牌,进,先让学生从盒中任意摸一张,看看能不能摸到黑色牌,进行男女生比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做摸扑克游戏,然后汇报摸扑克的结果。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由于有了疑问,下面的学习就更具有实效性,学生会主动地对出现的各种摸扑克现象进行推想,验证。这样,整个教学就成为“猜测——验证——结论”的活动过程,学生学习的思考更深入了,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分组体验、合作交流、小组汇报,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会比较数的大小,根据一定的情境,能够进行判断。

2、进一步认识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并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比较数的大小;理解分数的意义。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巩固练习。

1、书本第78页第6题。

四位同学的体重分别是38千克、42千克、39千克、41千克,想一想,标出每位同学的体重。

小兵:我比小芳重,比小军轻

小丽:我比小芳轻。

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话进行判断。

从第一句话,我们可以判断:小军小兵小芳.

从第二句话,我们可以判断:小军小兵小芳小丽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1)看到图后,先说一说图的意思。

(2)根据图的分法再写出分数。

(3)能正确地写出分数,并读出分数,同时理解分数的意义。

3、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并比较大小。

(3)复习有关简单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二、说一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

学生自己完成,统一核对。

重点让学生说理

(1)先根据图上阴影部分写出分数。

(2)然后根据阴影部分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回忆所学,找同学总结回答

先自己找一找与日常密切相关的数,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数与计算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教学反思

课题第三节复习课课时45

教学目标:会计算万以内有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会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两步运算为主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地进行计算。

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计算。

1、简单地复习有关加减乘除的有关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练习。

教师小结,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和类型进行讲解。

3、完成书本上第80页第10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二、解决问题。

1、书本上第11题。

5只动物要同时过河,该怎样乘船?

要示学生独立思考后用线连一连。

答案:大象和牛乘大船,其余的乘小船。

2、书本上第12题。

题目:小明要买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他只带了4元,可以有哪几种选择?

3、书本上第13题。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先确定一个标准,再估算。

第一个问题: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200张纸大约厚12厘米;

第二个问题:一个班大约40人,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30个班。

第三个问题:10步大约7米,1200步大约120×7=840米。

不同的纸张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长也不一样

2、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或者说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学生发言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检查,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检查的。从而提高学生检查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先排除买蛋糕的可能,因为选择蛋糕,余钱不够再买一种饮料。小明可以选择两种饮料和两种点心搭配,共有四种选择:

牛奶与面包牛奶与饼干

桔汁和面包桔汁和饼干

小组探究、汇报、总结

请学生选实际量一量,再估算。

4、列竖式计算。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板书设计

数与计算

牛奶与面包牛奶与饼干

桔汁和面包桔汁和饼干

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200张纸大约厚12厘米;

一个班大约40人,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30个班。

10步大约7米,1200步大约120×7=840米。教学反思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七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单元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

2.加强学生对中位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3.本单元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等可能性与公平性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律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能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

4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能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并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硬币,转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都在玩什么游戏呢?

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学习

1、学习例1,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师介绍足球比赛前抛硬币开球的规则。

你认为用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的方法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公平性相关的知识-可能性。[板书课题]

2、抛硬币试验

现在拿出课前准备的硬币,我们来做抛硬币的实验。看看结果是不是真的和我们说的一样。

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40次)。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并与实验前的猜测进行对比。

为什么有的组记录值比1/2小,有的组记录值却比1/2大?

师:1/2只是理论上的结果,因为随机事件的概念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的,所以抛40次硬币时,结果会出现偏差大,这也是政党的。当实验的次数增多时,正面朝上的概率和反面朝上的概率会越来越接近1/2。

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指针停在红色、蓝色、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呢?

既然这个转盘设计得不公平,那你们能不能重新设计一个转盘,使这个游戏规则变公平呢?

2、p100第2题

出示一个被平均分成4份的s转盘,其中红、黄、蓝、绿各占1份。

问: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是停在红色区域呢?如果出现疑问可进行小组讨论。

一定会是25次吗?

师:这是理论上的结果,因为随机事件的概率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实际转动100次时,有可能会偏离这个结果,这也是正常的。

老师转动此转盘,决定由男或女先开始走棋。

3、练习二十第3题

为什么不公平?(面积最大的那个面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试验,验证结果。

4、练习二十第1题

那就正方体骰子来决定每次所走棋的步数公平吗?说说你的想法。

男女生掷骰子走棋。

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我为这学生准备了大量教具,包括情境图、主题图、做一做及练习2的转盘,长方体及正方体的骰子、同学们也都准备了硬币。由于准备充分,且整节课教学环节以操作、游戏贯穿,所以学生忘我地投入到学习全过程,教学效果相当好。

下面谈谈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对本课情境图使用的分析。我曾听过几位教师执教此内容,许多人都是直接用录像由足球开赛引入,可谓直奔主题。但我觉得本课校园生活的情境图内蕴含大量可能性教学的素材,不仅今天的例题足球开赛可以由此引入,连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中的3道题也都可以以这幅情境图来衔接。而且,例2、例3的主题图也“镶嵌”其中。因此,在本课的新授、练习中我都力求充分利用主题图展开,它使教学更流畅,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数学。

2、对抛硬币实验的思考。抛硬币次数如果太少,那么正反的可能性也许会与理论值1/2偏差较大。抛硬币次数如果太多,那么课堂宝贵的时间又会因此而浪费,所以,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然后全班汇总的方式。每组要求有一名记录员,其他同学共计抛20次。通过组间竞赛比一比哪一组操作得既迅速,又安静。这样的竞赛促使学生较安静、快速地完全了实验活动。全班操作结果,正面朝上次数与理论值(10次)误差最大的是3个,其中有4个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正好占总次数的1/2。当我再次引导学生汇总全班结果时,太巧了,正面朝上的次数又恰巧是总数的1/2。

3、对巩固练习安排的思考。我借助情境图,以右下角下棋的游戏为载体。首先由转转盘决定男女生下棋谁先走来完成做一做第1题。当学生回答出不公平,并提出改进方案后,我顺引出练习二十第2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再用此公平的转盘决定男女生谁先走(咱们班男生选的蓝色,女生选的红色,如果转到其它两种颜色则重来)。当决定了某方先走后,就要抛骰子看走每次走几步了。这时,我将练习二十第3与第1题结合起来,对内容进行适当改编。指出长方体骰子由男生掷,正方体骰子由女生掷,此时男生大呼不公平,在辨析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两题的内容,最后由男女生在我自制的棋盘上“拼杀”了一盘,结果了今天的新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会用分数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即花落在每个人手里的可能性与落在男生(或女生)手里的可能性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扑克牌、转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调查本班第一排男生和女生的实际人数(男生4人,女生2人)。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6。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师: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6,6人中有2人是女生,就有2次被传到的可能,所以妇女同学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2/6,男同学是4/6。

问:如果游戏总人数仍旧是6人,怎样调整才能使游戏公平?他们的可能性又分别是多少?

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问:指针停在转盘每一个扇形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少?

转盘指针停在红、黄、蓝三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为什么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有性是3/8?

如果转动指针80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停在红色区域?(转运指针80次,则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次数大致相等,即为80÷8=10次,而红色占3个区域,所以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大约就是10×3=30次)

在实际的操作中,停在各个区域的次数一定跟我们计算的结果一致吗?

师:这是理论的结果,因为随机事件的概率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实际转运80次,有可能会偏离这个结果,这也是正常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问:9张卡片,摸到每张卡片的可能性是多少?

摸到单数的可能性是多少?双数呢?

这个游戏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在这个游戏中,小林一定会输吗?

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2、第三题,

问:乙猜对的可能性是多少?猜错的可能性是多少?你觉得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乙一定会输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10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补充练习: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教学反思:

我感觉本课最大难点是例题的教学,而例题教学中的最大难点又在于花落在每个人手里的可能性与落在男生组(或女生组)手里的可能性的关系。因为去年曾听过一节此内容较精彩的研讨课,但那位优秀的教师在例题教学过程中也是“步履维艰”。

我尝试分析了一下例题难在何处?主要原因是这里男生组与女生组表演的可能性正好相等,难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游戏中只有男生组和女生组,所以男生组(或女生组)获胜的可能性就应该是1/2。(因为有两个组,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占其中的一份)。其次,例题如果采用直观形象的色块来帮助理解比较容易突破难点,但主题图中人数太多,用转盘画图示来表示不方便。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案设计时将观察人数由例题的18人减少为(6人),这样绘制转盘时就能即快捷又方便学生观察探究了。其次,我将例题的等可能性事件变为非等可能性事件。当我对第一排的同学宣布完游戏规则后,全班男生大呼“不公平”。此时,我就紧抓其“不公平”的心理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最终从数学可能性的角度发现其概率的不同,男生组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4/6,女生只有2/6。

学生们的困惑与争议:在课后,我要求学生将可能性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他们谈到了商场购物后的促销活动经常运用转盘,所有转盘获奖区域的面积总是很小,所以获奖的可能性也就小。但他们又提出困惑:转盘中的几个等级常常是分散重复排列的,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果把转盘中所有一等奖的区域都集中到一起,那么这时获奖的可能性是不是会有变大呢?近1/2的学生指出:可会性变大。因为以往转动转盘时,由于获奖区域较小,所以指针很容易因偏离获奖区域一点而与大奖失之交臂。可如果将其放在一起后,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会变小,那么获将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还有近1/2的学生从面积的大小来思考,认为可能性不变。当然也有少数“两面派”,他们认为从理论上来说,获奖可能性不变,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可能性增加。通过讨论,最终大家达成共识,获奖可能性的大小应该不变。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八

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统计与可能性

复习目标:

1、再次经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使学生巩固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和用画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并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推断。

2、再次经历操作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某些事情发生的结果作出推测和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复习重点:

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如何对某些事情的结果做正确的推测和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习题1-5

2、各学习小组准备一个色子,两个袋子:(一个袋子装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另一个口袋装有8个红球、2个黄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统计和可能性的知识。今天我们来把学到的统计和可能性的一些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教学过程说明开门见山,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学习内容,迅速打开学生记忆之门,为复习作好心理准备。

二、创设情境

同学们:人的眼睛重要吗?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眼睛的重要性吗?对,人的`眼睛就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眼睛,可是身边的同学总有不注意保护自己眼睛的,下面请看我这里是一份关于患近视眼的资料。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复习统计相关内容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九

课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2012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12。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12。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18。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两个人就是218,……9个人就是918,女生的可能性也是918。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103.例3及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石头石头石头

小强剪子布石头

结果小丽获胜小强获胜平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39,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39,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103.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数据的统计过程,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统计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进行数据的统计,会制作统计图,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近视眼发病率。

1、出示明光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眼发病情况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1)先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的横行表示什么?竖列表示什么?

(2)观察竖列,看一看一格表示几?

(3)要求。让学生说说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回答问题。

(1)问题:几年级的发病人数最多,达到()人。

(2)问题:全校的近视眼人数共多少人?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问题:六年级发病人数是一年级的几倍?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二、1分钟跳绳。

1、出示三(1)班男同学1分钟跳绳的成绩情况。

2、统计数据。

有的学生可能说通过同桌合作完成,也有学生可能一个一个进行统计……

(2)建议大家同桌合作完成:一个学生报成绩,另一个学生用“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3)交流统计的结果。

3、制作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的横行和竖列分别表示什么?1格代表几?

4、回答问题。

(1)问题:三(1)班男同学跳绳成绩最好的是几号同学,跳了几个?

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看了以后想要发表什么意见或建议?

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完成后先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些数据后你有什么感想?

(1)让学生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

让学生思考:如何检验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把统计结果的人数加起来看是否等于原先的人数。

独立完成其制作。完成后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节复习课课时52

教学目标:1、根据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知道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够列举结果,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问题,在可能性中能列举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

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回收报纸的统计表。

1、出示三(1)班同学回收废报纸的情况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问题:全班共回收报纸多少千克?

要求学生列式完成。

25+28+30+18+24+25=150(千克)

(2)问题: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报纸多少千克?

(3)问题:如果每千克废报纸值6角,这次回收的共值多少元?

在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的换算。

150×6=900(角)=90(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掷小正方体。

2、实验。每个同学抛20次,并记录每次出现的数字,记在书上。

6、观察这些数据后,你想说说什么?

三、摸一摸、猜一猜。

1、口袋里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从中任意拿出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

2、口袋里有8个红球和2个黄球,从中任意拿出一个球,拿出什么球的可能性大些。

要求学生列式完成:

150÷6=25(千克)

学生讨论汇报

要求学生能够罗列出现的结果。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个人汇总。将自己抛了20次的结果进行汇总,出现每个数字的次数分别是多少次。

4、小组汇总。每个小组的成员将自己的结果汇报给小组长,小组长进行统计。

5、全班汇总。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总,将结果出示在黑板上。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十一

商城路小学

杨德申

联系电话:5180481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单元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

2.加强学生对中位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3.本单元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等可能性与公平性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律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能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

4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能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并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硬币,转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都在玩什么游戏呢?

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学习

1、学习例1,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师介绍足球比赛前抛硬币开球的规则。

你认为用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的方法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公平性相关的知识-可能性。[板书课题]

2、抛硬币试验

现在拿出课前准备的硬币,我们来做抛硬币的实验。看看结果是不是真的和我们说的一样。

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40次)。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并与实验前的猜测进行对比。

为什么有的组记录值比1/2小,有的组记录值却比1/2大?

师:1/2只是理论上的结果,因为随机事件的概念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的,所以抛40次硬币时,结果会出现偏差大,这也是政党的。当实验的次数增多时,正面朝上的概率和反面朝上的概率会越来越接近1/2。

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指针停在红色、蓝色、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呢?

既然这个转盘设计得不公平,那你们能不能重新设计一个转盘,使这个游戏规则变公平呢?

2、p100第2题

出示一个被平均分成4份的s转盘,其中红、黄、蓝、绿各占1份。

问: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是停在红色区域呢?如果出现疑问可进行小组讨论。

一定会是25次吗?

师:这是理论上的结果,因为随机事件的概率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实际转动100次时,有可能会偏离这个结果,这也是正常的。

老师转动此转盘,决定由男或女先开始走棋。

3、练习二十第3题

为什么不公平?(面积最大的那个面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试验,验证结果。

4、练习二十第1题

那就正方体骰子来决定每次所走棋的步数公平吗?说说你的想法。

男女生掷骰子走棋。

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会用分数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即花落在每个人手里的可能性与落在男生(或女生)手里的可能性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扑克牌、转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调查本班第一排男生和女生的实际人数(男生4人,女生2人)。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6。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师: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6,6人中有2人是女生,就有2次被传到的可能,所以妇女同学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2/6,男同学是4/6。

问:如果游戏总人数仍旧是6人,怎样调整才能使游戏公平?他们的可能性又分别是多少?

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问:指针停在转盘每一个扇形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少?

转盘指针停在红、黄、蓝三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为什么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有性是3/8?

如果转动指针80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停在红色区域?(转运指针80次,则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次数大致相等,即为80÷8=10次,而红色占3个区域,所以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大约就是10×3=30次)

在实际的操作中,停在各个区域的次数一定跟我们计算的结果一致吗?

师:这是理论的结果,因为随机事件的概率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实际转运80次,有可能会偏离这个结果,这也是正常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问:9张卡片,摸到每张卡片的可能性是多少?

摸到单数的可能性是多少?双数呢?

这个游戏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在这个游戏中,小林一定会输吗?

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2、第三题,

问:乙猜对的可能性是多少?猜错的可能性是多少?你觉得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乙一定会输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10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补充练习: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教学反思: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十二

众数

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建议】

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

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爱的电视节目等。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人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

1、众数.............................1课时

2、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1.众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众数

教材第122、123页的内容及第124、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l)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较合适。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

数量/个l529l62o22161816

(1)计算出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众数

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6题。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五(1)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和87,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分和87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题。

8.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小明对本班15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本的有1人,拥有3本的有2人,拥有4本的有4人,拥有5本的有3人,拥有6本的有5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2006年9月人数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1)估算一下,这15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2)估算出这15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小力对本单元10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户,订1份的有3户,订2份的有4户,订3份的有1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年5月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1)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2之间吗?为什么?

(2)计算出这10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2.复式折线统计图

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26、127页的内容及第129一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页例2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题。i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一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完成教材第129、130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3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三)思维训练

下面是2005年1月22日到28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

2006年’月…{{111…查阅2006年同期北京市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

2005年1月11917414395115173163

2006年1月

查阅2006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练习)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导成教材第131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05年2-15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l)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4)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第六单元实力评价

一口算。

1.2×3=0.36×10=2.4÷8=

0.4÷0.8=0.25÷0.5=3×2.3=

4.72-0.72=1.5×4=8.56×0=

2÷0.2=1.2+3.5=5.6÷5.6=

时的有1人。根据以上数据,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东的同学一周上网情况统计表

人数

上网时间/时

1.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在()小时到()小时之间。

2.算出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小北对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

户数111354

每户用塑料袋只数12131415l617

1.计算出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某市运动会各区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五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希望小学要统计五年级各班同学为社会做好事的件数,应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2.()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3.表示一年里12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六先在下面折线统计图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然后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某超市2005年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1.普通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2.液晶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3.()季度两种电视销售差距最大,是()台。

4.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预测明年两种电视的销售情况。

七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万福商场

东方商场

……万福商场……东方商场

文档为doc格式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十三

安阳县辛村乡南辛村小学

刘静静

一、教材说明:

《统计与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98-100页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小学数学教材对可能性这一内容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我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在课堂上使得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理解随机思想。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可能性大小能做出定性的描述,有一定的随机意识,所以我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课堂活动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营造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相机渗透猜想、验证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标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情景:学校正在组织足球比赛,比赛开始前,体育老师要决定哪个班先开球。你能想一种方法来帮助他吗?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想法,比如:抛硬币法、石头剪刀布法、转盘法、黑白法等。

(二)、实践探索,深入体验

第一步:动手实验,获取数据。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学生动手试验。

第二步: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填到总统计表。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后讨论得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是非常接近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第三步:阅读材料,加深体会。

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呢?这是历史上数学家做过的抛硬币实验数据(课件出示)。

设计思路:【通过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规律,再次体会等可能性。】

第四步: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引导学生用1/2表示等可能性。

(三)、游戏活动丰富体验

玩飞行棋(出示飞行棋的图)

我把课本上的习题进行处理,将做一做和习题1、2、3有机整合,沟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把它们串成一个连环游戏: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玩法。

把全班分成红、黄、蓝三队,进行游戏。

(2)接着游戏前决定哪队先开始?引出用转盘来决定,先设计这样一个转盘,

各队学生肯定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一说指针停在红、黄、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用分数表示。

既然这个转盘不公平,“你会设计一个公平的转盘吗?”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方案:一、把1/4的红色涂成其他颜色。二、把这个转盘平均分成三份,分别涂成红、黄、蓝。

设计思路:【运用等可能性的知识放手让学生动手设计出公平的转盘,有效地突破难点。】

(3)、选骰子

转盘选定了哪个小队先开始,我在这里设计两种骰子,如果你是队长你会选哪个?为什么?

设计思路:【再次让学生体会,感悟,巩固等可能性知识。】

(4)开始飞行棋游戏

最后掷骰子玩飞行棋,有的队赢了,有的输了,如果再玩一次,输的队有没有可能赢?为什么?让学生体会随机事件的存在,渗透随机观念。

(四)、拓展延伸

最近我们小镇上的购物抽奖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每粒特效钙片两元,每购买一粒特效钙片送你一次猜谜机会。规则:早上,商贩从1---200号中任抽一个号放到箱子里,傍晚揭示谜底,猜中者奖现金20元。说说你对这种购物抽奖活动的看法。

六、说板书设计:

抛硬币

正面:

可能性相等1/2公平

反面:

我在板书设计上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观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安阳县辛村乡南辛村小学

刘静静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十四

教学内容:p.105--106.例4、例5及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的:

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刚王明张炎赵丽

成绩/米36.834.725.824.724.624.123.2

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

二、新课学习

1、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组的同学掷沙包的水平吗?

生2:可以用他们的平均数来表示。

计算平均数得27.7,发现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认识中位数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辨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3、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1)求平均数

(2)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求中位数。

(3)矛盾:一共有偶数个数最中间的数找不到?

讨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

计算出中位数来。

(4)比较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合适。

小结: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2.94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6、课内小结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三、练习

练习二十三

1、第1--2题

2、第3题

课后作业第4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课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12。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12。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18。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两个人就是218,……9个人就是918,女生的可能性也是918。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103.例3及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石头石头石头

小强剪子布石头

结果小丽获胜小强获胜平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39,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39,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103.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十五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三角形的面积

3.梯形的面积

4.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三、编排特点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材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安排顺序:

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3.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练习的编排减少了直接用公式计算的习题,安排了较多的应用问题、变式题、用间接条件求面积及画一画、分一分的操作性习题,并安排的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四、具体编排

主题图

设计了一幅街区图。由小精灵提出观察的要求:“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这样把本单元教学与已有图形的认识联系起来,引入面积计算的教学。

教学时可以利用主题图作为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意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主题图做成多媒体课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编排意图:

教材分三个步骤安排。

(1)引入。从主题图中的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

(2)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3)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割补的方法说明算理。

教学建议:

(1)结合引入环节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复习。

(2)数方格和填表环节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讨论交流。

(3)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重点。可以用提出假设--动手实验--推导--概括的步骤开展探究活动。

三角形的面积

编排意图:

教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现学生探究的过程。首先由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建议:

(1)可按提出问题、寻找思路、实验探究的步骤,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形式进行。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环节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

(3)可让学生用剪拼或折的方法进行推导,或结合教材第96页介绍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推导。

梯形的面积

编排意图:

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方法与途径多样化。

教学建议:

(1)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可直接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不指明具体的方法。

(2)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学生在操作实验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方法,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操作和交流时间。

组合图形的面积

编写意图:

教材提供了几个生活中具体物品,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然后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组合图形。例4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只限于由2~3个图形组合成的简单组合图形,展示了两种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可以使用教材中的实例,也可以应用学生身边的实例。

(2)观察实物注意从易到难。

(3)找生活中的组合图形时,要强调从物体的表面上找,不要与立体组合图形混淆。

(4)教学例4时,可先让学生讨论,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思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要包办代替。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去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十六

单位:昆仑宋家坊小学

备课人:王福明

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书本第105页的例4图及统计表。

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刚王明张炎赵丽

成绩/米36.834.725.824.724.624.123.2

师:从这幅情境图上的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先估一估,再让学生算出该组数据的平均数(27.7),并进行核对。

师:通过估算和求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为什么平均数比大多数的同学的成绩都高呢?

3、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介绍中位数的特点。

师: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的优点是不受偏大事偏小数据的影响。

板书:(中位数: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有时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2、探索中位数的求法。

师:根据刚才的介绍,你觉得应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生小结: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中位数和平均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先让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主要反映下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就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3、自我探究。

让学生自学例5,并针对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按问题编排的顺序组织学生逐题讨论。

4、深化认识。

全班交流时,教师还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1)在计算中位数时,例题5与例4所给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2)在例5中,为什么用中位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平均数更合适?

(3)计算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和奇数个数据的中位数方法有什么不同?

通过上面问题的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

(1)计算中位数时,例5与例4的不同之处是统计表中7个数据还没有按大小顺序排列,先把这7个数按大小顺序排列,然后再仿例4进行计算。

(2)在例5中,7名男生跳远成绩的平均数是2。96,中位数是2。89,分析发现有5名男生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从而说明在这里用平均数来代表该组成绩不太合适,所以应选用中位数。

提问:如果我们再加上一个学生,如何找出它们的中位数?

讨论:有偶数个数,中位数怎么找?学生讨论。

师生小结:一组数中有偶数个数时,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计算出中位数来。

5、小结:奇数个数,按大小顺序,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可直接在数据组中找出;偶数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求出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书本107页的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平均数吗?怎样求偶数个数的中位数?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铺一铺

单位:昆仑中心学校中心小学

备课人:孙兆科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使学生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2、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

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

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知道密铺吗?这些密铺的图案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的?(欣赏)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密铺?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3、引导学生想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动手摆一摆,找出哪些图形可以密铺。

4、学生汇报自己交流的结果,教师适当小结。

5、让学生任选一组瓷砖图片,在方格上设计新颖、美观的图案。

7、展示学生的作品,看谁设计的最美观,更有创意,学生互评一下。

(三)课堂小结

1、你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吗?你会设计密铺的图案吗?

2、课件或投影出示,欣赏生活中的密铺图案。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篇十七

课题:

单位:昆仑实验小学

备课人:于长忠

一、教学内容:教材98---100页。

二、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重点与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下面我们就去看一看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

课件出示98页主题图。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收集到的信息。

教师有足球裁判为两个队开球的方法导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教材99页情境图。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收集到的信息,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那掷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2、探究新知。

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抛掷20次,正面大约可能出现多少次?为什么?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做抛硬币20次的游戏并做好记录。

抛硬币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总计:

3、各小组展示交流。

提问: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会发现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正面朝上的次数就比较接近总次数的1/2。

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会怎样?反面朝上的次数会怎样?

4、小结: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当实验的次数逐渐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会越来越接近。

五、巩固提高:

1、教材99页做一做。

2、联系二十1----3题

六、全课总结:

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

单位:昆仑实验小学

备课人:孙翠英

一、教学内容:教材101---102页

二、教学目标:

2、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三、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如果盒子里有10个红球4个白球只许摸一次,摸出那种球的可能性大?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出示101页情境图。

2、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收集到的信息。

3、学生在各小组内说一说游戏规则。

4、结合情境图学生说一说每人得到化的可能性是多少?

提问:男、女生分别得到花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5、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7、小结(略)

五、巩固练习:

六、练习二十一1---3题。

六、全课总结:

学生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三课时

单位:昆仑中心小校

备课人:万睿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不能直接计算出可能性,而要先罗列出所有的可能的结果,再计算可能性”的题目的思考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结合以前学过的排列组合知识进行思考。

3、培养学生逻辑思考问题,有条理地叙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罗列所有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吧!

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你认为用“石头、剪子、布”决定谁来跳公平吗?

两人玩可能会发生哪些种情况呢?

你能直接计算出小强和小丽获胜的可能性吗?,

该怎样找到可能性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2、学生思考讨论。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列表过程。

4、请学生汇报游戏的情况。

小丽石头石头石头布布布剪子剪子剪子

小强剪子布石头剪子布石头剪子布石头

结果小丽

获胜小强

获胜平小强

获胜平小丽

获胜平小丽

获胜小强

获胜

5、学生进一步讨论上面的问题,然后汇报交流。

6、小结:经过分析用排列组合知识的方法来判断谁来跳是公平的。

(三)拓展练习

1、学生完成书中的做一做,引导学生用排列组合法。

2、完成104页的1题,学生列出有几种可能性,说说怎样使之公平。

(结论是:必须换掉2或8,并且新加的数字卡片满足:该数字是不能被3整除的单数。如5。也可能把7换成是3的倍数。如9等)

(注意说明:当两个数的乘积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3的倍数时也要重来。)

3、完成104页的2题

学生把表填完整,然后做判断。

4、开放题:完成104页的3题

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游戏的规则,让全班同学判断是否公平。

(完不成时,机动作为课后作业。)

(四)应用创新:

1、总结:这节课你对“可能性”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有些游戏规则是公平的,有些却是不公平的。

游戏中一共出现的可能性要我们认真地排列出来的。)

2、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设计一个游戏的规则,让全班同学判断是否公平。

课题: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第四课时

单位:昆仑宋家坊小学

备课人:王福明

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书本第105页的例4图及统计表。

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刚王明张炎赵丽

成绩/米36.834.725.824.724.624.123.2

师:从这幅情境图上的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先估一估,再让学生算出该组数据的平均数(27.7),并进行核对。

师:通过估算和求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为什么平均数比大多数的同学的成绩都高呢?

3、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介绍中位数的特点。

师: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的优点是不受偏大事偏小数据的影响。

板书:(中位数: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有时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2、探索中位数的求法。

师:根据刚才的介绍,你觉得应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生小结: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中位数和平均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先让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主要反映下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就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3、自我探究。

让学生自学例5,并针对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按问题编排的顺序组织学生逐题讨论。

4、深化认识。

全班交流时,教师还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1)在计算中位数时,例题5与例4所给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2)在例5中,为什么用中位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平均数更合适?

(3)计算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和奇数个数据的中位数方法有什么不同?

通过上面问题的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

(1)计算中位数时,例5与例4的不同之处是统计表中7个数据还没有按大小顺序排列,先把这7个数按大小顺序排列,然后再仿例4进行计算。

(2)在例5中,7名男生跳远成绩的平均数是2。96,中位数是2。89,分析发现有5名男生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从而说明在这里用平均数来代表该组成绩不太合适,所以应选用中位数。

提问:如果我们再加上一个学生,如何找出它们的中位数?

讨论:有偶数个数,中位数怎么找?学生讨论。

师生小结:一组数中有偶数个数时,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计算出中位数来。

5、小结:奇数个数,按大小顺序,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可直接在数据组中找出;偶数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求出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书本107页的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平均数吗?怎样求偶数个数的中位数?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铺一铺

单位:昆仑中心学校中心小学

备课人:孙兆科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使学生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2、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

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

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知道密铺吗?这些密铺的图案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的?(欣赏)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密铺?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3、引导学生想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动手摆一摆,找出哪些图形可以密铺。

4、学生汇报自己交流的结果,教师适当小结。

5、让学生任选一组瓷砖图片,在方格上设计新颖、美观的图案。

7、展示学生的作品,看谁设计的最美观,更有创意,学生互评一下。

(三)课堂小结

1、你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吗?你会设计密铺的图案吗?

2、课件或投影出示,欣赏生活中的密铺图案。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幼儿大班班主任总结报告(实用14篇)

    整改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些实践报告的写作示例,供大家在撰写自己的报告时参考。幼儿大班班主任总结报告篇一本学期我将以热心、耐心、细

    2023年拯救小蝴蝶 蝴蝶日记心得体会(精选11篇)

    环保宣传是一项长期而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应该持之以恒,不断提高社会的环保观念。合理利用媒体平台,发挥其传播效能,让环保信息触达更多人群。环保宣传语10:用行动传递

    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化学初三知识点归纳总结(优秀8篇)

    学期即将结束,总结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考试总结样卷,供大家在写考试总结时参考和学习。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篇一初中

    一年级春天的句子短句(通用19篇)

    一年级春天的句子短句篇一1、让我借一树桃花的明媚,画一幅最美的春天,等待春暖花开雁归来,等待美妙灵动的人间四月天。让我再携一怀柔情诗意,荡一叶轻舟,去邂逅一场烂

    2023年安全培训心得体会(优质15篇)

    实习心得是在实习期间对工作任务和自身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文字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成长,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实习心得了吧。[工作心得范文二]安全

    初中课堂教学方法与措施(通用11篇)

    标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政府宣传、商业广告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怎样制作一个吸引眼球的标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经典标语范文,供大家参考。初中课堂教学方法与

    简单晚安语录经典语录暖心(大全8篇)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思维的辉煌变迁,感悟历史的智慧与启迪。在写经典作品时,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资料搜集,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收集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工作总结(汇总6篇)

    期末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学术发展。接下来是一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典型案例,为我们展示了数字化时代的政府管理新模式。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工作总结篇一

    最新读山谷中的秘密有感(汇总8篇)

    感恩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满怀感激地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在感恩的文章中,可以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得到的帮助。感恩是一种美德,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行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

    最新中班音乐小乌鸦爱妈妈教案 小乌鸦爱妈妈音乐活动教案(实用17篇)

    教案能够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发展,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参考。好的幼儿园教案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中班音乐小乌鸦爱妈妈教案篇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