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XY字客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

范文范本是一个领域中的典型代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范文范本是为了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样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规范,我觉得我们应该多看一些范文范本来提高写作水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范文范本呢?有没有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帮助。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一

“软件项目开发指导”是我院信息工程系中英国际合作软件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英文名称为softwaredevelopmentproject。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已有三届学生学习了本课程。学生所选择开发的项目可以是基于工作实际的,也可以是基于学生兴趣的。但无论怎样选择,项目都必须符合本课程的框架体系和要求,以利于培养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开发出符合特定需求的实用软件的能力。

选择本课程开发课程标准的主要考虑为,该课程为国内同类院校率先开设,课程对于学生能力提高作用显著。课程教学团队中有专业带头人、双师型骨干教师、留学回国人员,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有英国合作院校教师。此外,团队成员还参加了近期在英国召开的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9],带来的一些有关职业教育标准的最新信息也为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3.2课程标准制定原则与主要流程。

对于制定和实施课程标准的教师,我们有较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需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相关知识,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内涵,明确课程标准基本框架和内容,掌握课程标准制订技巧。在实施过程中更要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课程教学的模式和途径,不断完善课程标准的内涵建设。

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我们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原则:

(1)主要针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2)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3)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和可评估的;

(4)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的积极设计者;

(5)课程标准的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

我们对课程标准进行开发的主要流程为:

(1)讨论软件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2)参照中国职业大典和[10]英国职业课程标准[11];

(4)征求意见,反复研讨,修改制定课程标准。

通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单位共同开发,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体现了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使软件项目开发指导这门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紧密对应,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二

1、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校在课程开发前进行一项调查中表明:有80%以上的学生对写字感兴趣,这一数据说明,学生有开设书法课程的需求。

2、立足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日益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写字教学本身及其外延还潜在着许多优势有待于我们开发,需要也必须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来对写字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使之成为一门既有着丰富内涵又有着广泛外延的课程,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艺术素养。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通过练字,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3、通过坚持不懈地练字,陶冶学生的性情,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自身的涵养,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

4、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增进学识修养,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课程内容: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2)开展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四、课程要求:

(一)各年级要求:

六年级: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七年级: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九年级: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平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五、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在每周每班一节写字课的基础上,课外活动组织书法兴趣小组,重视个别指导使学生由写字转到书法,这样既有面上的普及,又有点上的提高,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二)、实施途径和方法。

1、激发写字兴趣。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写字环境,在全校每个教室内都开辟写字专栏;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写字宣传橱窗,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浓郁的写字环境所深深吸引,立志要好好练字。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写字,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书法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书法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再次,结合学校艺术节定期举行书画比赛和展览。

2、培养书写习惯,要求写字时做到:人坐直,胸挺起,手放平,脚放正,笔握牢;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

3、练好基本笔画,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各种笔画名称,掌握各种笔画的写法,再教给学生怎样起笔、运笔、收笔。

4、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古今书法名家众多,“欧、颜、柳、赵”诸体风格各异,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书法流派的碑帖,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名家书法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奠定基础。

5、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书写,能够对某种字体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并在书写熟练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的知识迁移加上对写字的悟性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写出了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三

在现代社会,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各种课程不断涌现,让学习的领域越来越广阔,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课程体系比较繁杂、标准不够统一,不同的课程难以有一个量化的评价标准,也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然而,随着标准化课程的出现,这些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在我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我参加了一些开发标准化课程的活动,并且深受其益,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体验。

在参加标准化课程的活动中,我感受到这样的课程设计让学习变得更加系统化和层次化。每个学习阶段都有相应的内容和目标,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努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解上。同时,标准化课程的老师和教学资源也很丰富,让我受益匪浅。我收获到了更深层次的学习,让我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也提高了自己在学习上的效率。

第三段:优势。

通过参加标准化课程的学习,我体会到了标准化课程的优势所在。首先,标准化课程能够有效的规范教学内容和标准,使得不同学生在不同教学环境下获取相同和一致的知识。其次,标准化课程让学习变得更具有可比性,充分满足了教育评估的需求,便于评价不同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效果。此外,标准化课程的设计更倾向于实用性和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使得学生学习所得更加贴近实际和实用。

第四段:实践。

学习标准化的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解上,而是需要进一步深入实践。通过自己的实践,我发现标准化课程能够增强我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促进我对自己和实际情况的认知,从而提升自己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能力。此外,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之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第五段:总结。

在学习标准化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标准化课程设计的过程比较高效,但标准化课程的实施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发展方向。我认为标准化课程应该注重个性化,对不同学生要有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同时,标准化课程要有选择性,不能一刀切,要有对实际情况的适用性考虑。总之,标准化课程的出现,为学习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不断去思考和探索,将标准化课程应用到实际学习和应用中。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四

在课程标准开发中,我们能紧密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开发的课程的标准明确具体,并积极开展了与专业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建设,有关教材将于初出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还特别重视校内学习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协调性,建设了软件仿真工厂,积极推行和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为:

(2)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为基本的要求;

(3)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4)将职业标准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标准中。

课程标准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学时、课程对象、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考核、学习指导等八个部分。

设计项目解决方案、实现项目解决方案、对项目进行演示、分析和评估;课程考核则使用表格的形式,将考核目标与通过的考核标准逐项列出;学习指导中对于上课、各门课程的相关性以及教学实训资源的利用、开发和考核都提出具体的建议。

在课程标准中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五

在当今社会中,标准化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个人或者组织都需要遵循特定的标准来开展各自的活动。在教育领域中同样如此,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和使教育更加规范化,开发标准化课程已成为了当务之急。在我深入参与标准化课程开发之后,我对标准化课程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我所参与的标准课程开发项目是希望为一所大学制定该校的标准课程。这个项目是为了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统一和高质量的教学体验。在我参与的过程中,我很快意识到标准化课程与更高标准的教育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教学活动规范、整齐、有序时,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更好,获得的知识也会更加全面、深刻。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标准化的课程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段:有效的标准化课程如何帮助老师提高教学质量。

标准化课程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在于它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并继续完善自己的课程。标准化课程内容清晰、简洁明了,使所有参与课程开发人员都能理解课程的核心要素。同时,这些标准可以使老师更清楚地掌握课程的目标、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计划以及学生测评。通过参与标准化课程的制定和实施,老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学活动中的质量标准,更好地应用和推广这些标准,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标准化课程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其具有全面的教育资源。标准化课程制定时充分考虑了各种教育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包括书籍、期刊、教育游戏等等。这些资源可以提供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全面的视野。学生也能够从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中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

第五段:总结。

总之,标准化课程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在对老师和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资源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课程制定者可以从各个方面为课程量身制定更好的标准,以满足学术界和社会对全面卓越教育的需要。同时,我相信在相互合作、挑战和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着眼于标准化课程的实践和改进,使其更加完善,并最终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六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素质参差不齐、忙于搞创收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教育立法、加强思想教育、培训提高、加强考核督促的解决措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具体的实际工作岗位,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管用、够用”的理论知识为保证的高级应用型(而非科研型)人才。学校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工作热情。所以,职业技术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刚刚起步,除少数院校是单独设立的以外,大部分院校是由专科学校或中专改建而来,或由综合性大学分离出来的。许多院校仓促上马,因而在技能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存在以下问题:

思想不稳定。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还没有专门的文件阐述实习指导教师的从业资格、待遇、职称评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部分有学历的教师认为,这是工人的工作,让自己干是大材小用,不利于自己的前途;评定职称时,由于没有技能实习指导教师职称系列,所以有的评教师系列,有的评实验系列,有的评工程系列,甚至有的评工人系列。这些都导致了实习指导教师思想混乱和不安心工作。

心理不平衡。

大部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习厂(场)的规模有限,人员分工不明确,每个实习指导教师都身兼数职,除了与理论课教师进行相同的教学环节(如备课、讲课、辅导、判作业等)以外,还要负担许多理论课教师所没有的工作,比如:生产管理、安全卫生、准备实习用品,甚至有的还负责采购、维修等工作。另外,理论课教师不坐班,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或者外出讲课等。而实习指导教师一般则无此便利条件,这更使其产生心理不平衡。

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对实习指导教师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以前高等院校又没有这方面的毕业生,所以现在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大多是由生产岗位调转过来的,普遍存在学历低的情况。这一部分人由于从事一线生产时间较长,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丰富的组织管理能力,但是理论水平欠缺;部分实习指导教师是近几年毕业的大本、大专生,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缺乏操作能力,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实习经验,这两种类型都难以满足高质量的.教学要求。

忙于搞创收。

有的学校为了增加收入以克服经费的不足,规定了实习厂(场)必须完成一定的创收任务,并且与个人利益挂钩。教师因此无形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创收问题上,教学无疑会受到影响。

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技能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色与优势的发挥,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搞好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便更好地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立法。

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实习指导教师的法规,用法规的形式明确实习指导教师所应具备的从业资格、承担的任务。从而使劳动报酬以及职称评定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有法可依,规范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管理。

加强思想教育。

各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应重视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教育他们顾全大局,不但要看到技能实习工作的繁重性,更要看到其重要性;应该使他们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技能实习的规模会逐步扩大,实习教学会逐步规范化,人员分工将更加详细,目前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现有条件下,领导应该鼓励他们正视困难、克服困难,并亲自到实习厂(场)听取基层的呼声,帮助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耐心给予解释。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劳动报酬或福利待遇,或引入竞争机制,多劳多得。

培训提高。

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使实习指导教师有培训提高的机会逐步使他们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和高级工证书,并且安排他们去生产第一线锻炼一年以上,以取得实际生产经验。同时,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教学研讨会,上观摩课,进行教学评比等活动,努力创造一种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气氛与局面。

加强考核督促。

应当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政治思想、专业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等方面,特别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反映意见。考核完毕后,应将考核意见反馈给本人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并限期改正,如果到期仍不该正者,必须调离教学岗位。

在加强实习教师管理的同时,应抓好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技能训练效果,更好地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七

一个标准的课程,包括很多要素,简单地来说起码要有以下几种:讲师手册、学员手册、案例或录象、课程进度安排手册、课程大纲等,目标是让一个经过训练的讲师,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学习完这个课程就能上,起码保证不出错,最好能呈现出主要的教学点,分享出基本的授课效果。

其中最好专门制作学员手册。我理解的学员手册,不是讲师手册的简化版,要让学员拿到后觉得有价值,而不知道讲师要如何引导,讲师要用哪个案例来引导,更不知道讲师的结论是什么。这样的学员手册,才能促进学员学习。这就要求,讲师在学员手册上要适度留白,不要把讲师的全部内容保留,要适度地让学员记笔记。最好使用word的格式排版、而非ppt格式,让学员在感知上觉得生动,也彰显讲师的专业性。在这里不能走另一个极端,有的讲师发给学员一份讲义,说那是学员手册,也是上课的参考资料。讲师具体上课的内容,都在讲师的ppt投影上,这样的话,讲师只要一投影,学员必然就写笔记,投影反而干扰了学员的学习。

讲师手册就不说了,上面基本上是讲师授课的内容。尤其要重视的是课程进度安排手册。这个手册里可以说明,讲师到底要用什么方式授课,是讲授,是讨论,是活动,还是带学员做角色扮演。什么时候开始板书,板书什么内容。什么时候要提问,问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要做总结了,为下一单元铺路。这些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在课程进度安排手册里,都有涉及。讲师只要按照进度手册来授课,就可以保证课程顺利进行下去,起码不会出现讲不下去的问题。

课程大纲也很重要,大纲相当于课程这个产品的说明书。基本上学员看完课程大纲,就知道课程是什么内容,能解决学员哪些问题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应的方法和工具是什么。有了完善的课程大纲,方便学员在上课以前,预先了解课程内容,象用菜单点菜一样,有了依据。

以上说的这些,在教育学中,都属于“教学设计”的范畴。在教育领域,这方面的大师当然是加涅了,所以做开发课程的讲师,无论如何都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多读读大师的著作,结合企业的课程实际,总结出本企业的课程开发模板为好。起码要学学addie的教学设计模式(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五个步骤),亲自在这个模型指导下,实际操作一下。很多大企业还有elearning平台,就可以把这些标准化的课程,整合在这个平台上,带来持续的学习。

事实上不可能做到每次标准化的讲授,每个优秀的讲师必定会结合自身经历、案例,进行课程知识点的演绎。在腾讯学院的课程开发流程管理中,是允许每个讲师根据自己的风格和习惯,适当调整标准课件在临场讲授,但不能触动课程核心框架,并且在课前及时告知学院课程经理,以便统一调整学员教材的印刷。

当年ge将培训输出到全球时,也不是那么整齐划一的。仅仅是教练课程,就有45个版本,不同地点的培训师,用的术语和技巧完全不同。后来,ge开始基于“同质文化”、“统一方法”改变这一做法。ge提出了领导力的五大特质:想象力、包容性、放眼全局、专业和思路清晰,其中包容性、专业和思路清晰是重中之重,统一了课程体系。

但无论公司规定这个课程应该怎么上,标准课程是什么。我们作为讲师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我以前有个好习惯。每当要上课前,首先上网络上搜集资料,起码找相关的100来页文档。到客户的站上,看个仔细。如果方便的话,还要到客户深圳的零售网点走访,找到相关的感受。有一次深圳的华强北拍摄相片,差点和保安发生冲突,被扣了相机。

郝志强:著名专业培训讲师。业务员出身,有丰富的实战经验。msn邮箱:consult@、haozq@郝志强原创培训网:www.

关于作者: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八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7-9'bio'1.3)。

[1][2]。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九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结合当前政治课教学和改革的实际,特别是政治课教学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治课教学及改革要很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就必须坚持和遵循以下一些基本方针和原则。

一、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的教学,关键是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中学政治课教学大纲也指出:“改革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关键,是认真和正确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符合中学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用生动活泼的事实和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学生,要正确总结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努力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现象……”《课程标准》中教学原则的第一条指出:“政治课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时事教育,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这充分说明,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理论联系实际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改革的基本指导方针。

政治课为什么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的指导方针呢?这首先是由政治课的内容所决定的。政治课教学大纲指出:“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并为实践服务的科学理论,实践性是它们最显著的特点。离开了实际,这些理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为僵死的教条。其次,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方针,是由政治课的功能所决定的。中学政治课的功能主要在于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要实现这一功能,只有把理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这样,与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明确历史责任,才能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把自己的理想、前途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才会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四化”要求的人民所期待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是由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人生的态度、理想和前途极为关心,对新的时代需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树立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渴望得到满意的答案。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政治课不去关心他们,不去触及他们的内心,不去解答他们的问题、困惑、苦恼和矛盾,也就只是一种摆设,政治课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生命力和作用。

当前,在政治课教学和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倾向,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种倾向是忽视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片面强调“实际”,把“时事”当实际,把政治课当成时事课。这种混淆政治课与时事课的界限是不正确的。《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时事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因此,那种把政治课当成时事课的做法,看上去联系了实际,联系了形势,实则是忽视了理论。这样的政治课教学实质上是游移于时事材料介绍的表层,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这一现象在理科班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因为理科高考不考政治,而会考对政治理论的要求又很低,因此,上理科班的政治课,教师不必用心研究教材,对基本理论也是淡然处之,仅靠一些“时事”事例来应付课堂。课堂显得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却一无所获。另一种倾向是片面强调理论,忽视社会实际。课堂教学远离社会,远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远离学生实际,不触及社会“热点”和学生思想“热点”,对政治课应该担负的思想教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种现象是与政治课的宗旨相违背的。《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上述现象就使得政治课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当前的文科教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一些教师片面强调平均分或有效分,成天忙于打听、收集各种高考信息,编制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各地考试试卷铺天盖地。这样做,政治课就不可能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会走向反面,以致怀疑马列主义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总之,政治课的教学与改革必须遵循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针。这既是衡量政治课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也是评判政治课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准则。

二、必须以实现政治课的目的与任务为根本出发点。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与任务是由党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所决定的。政治课教学及改革必须始终围绕其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来进行,任何远离政治课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做法都从根本上背离了政治课教学与改革的方向。可以这样说,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是否实现是衡量政治课教学及改革得失的根本标志,是政治课教学与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不明确,因而,一些学校、一些政治教师的教学步入了误区。有的在政治教师光喊一些漂亮的政治口号,说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有的课堂上读读报、吹吹牛,授课方法单调,内容枯燥乏味。我讲你听,我考你背,我打你通,机械硬灌加政治高压。这些恶劣的做法严重地败坏了政治课的声誉,损害了政治教师的形象,挫伤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政治课的作用没能发挥,政治课的任务没能完成。

近年来,随着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进行,许多政治课教师开始积极思考,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创新。有的已经开始将学生素质的提高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有的已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比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提出的“自学指导法”,辽宁实验中学提出的“研究法”,湖北大学心理学教授黎世海总结的“单元教学法”,辽宁抚顺二中提出的“问题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改革都有独到之处,都有利于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完成。特别是最近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汩罗素质教育,更是代表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以上这些教学改革是成功的,都是在改革的正道上迈进。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倾向,即在一些地方和一些教师的改革中,有的更多地讲究形式上的新颖,提法上的标新立异,而忽视实在内容,比如什么“二个主体式”、“三个本子式”、“四个阶段式”、“五个关系式”、“六个步骤式”、“七条标准式”,等等。很多都是就方法讲方法,就结构讲结构,忽视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丢弃了政治课的目的与任务,结果是舍本求末。也有一些虽然提法不同,但实质上无非是一些已成定论的教学原则或教学过程的翻版,无非是换一种说法,搞一些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其结果是越来越背离政治课改革的基本方针和原则,越来越不利于政治课教学目的的实现与任务的完成。在政治课教学与改革的探索过程中,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努力克服。

今后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怎样进行,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法,尚有待继续探索和发展。但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以有利于政治课教学目的的实现与教学任务的完成为其根本的出发点。

三、必须坚持启发式原则,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和带指导性的根本方法。《课程标准》在“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中指出:“我们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和自学能力,以深刻掌握教学内容。”

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要求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政治课教学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作为主导者,其作用主要在于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方法都有赖于教师的调动和指导;作为受教育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的接受器,教师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硬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无论知识的接受还是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政治课教学必须努力寻求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

过去一段时间,政治课教学在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片面的、不可忽视的倾向: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所谓“教师中心论”,就是一些教师把主导变为包办代替,从知识的掌握、问题的分析到教学的全过程都变成了自己的“独角戏”。有些教师仍然习惯于“填鸭式”、“注入式”的满堂灌。教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认为只有这样方能显示自己的水平,显示其主导作用。殊不知,学生感到昏昏欲睡。这不仅起不到“导”的作用,反而淹没了学生的热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信其知,非教师滔滔讲也,学生默默聆受。”叶老的话道出了“主导”的真谛。所谓“学生中心论”,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为主角,教师为配角,这是对主体作用的“曲解”。学生的学习毕竟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要达到的目标,都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都需要教师分析大纲,钻研教材,探讨教法,用心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还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解答,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创新。总之,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因为,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特定的目的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进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学中只有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才可能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愉快的事情,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应采取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比如:教师应启发学生提问或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再次,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教育对象的认识水平和思想状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1][2]下一页。

四、必须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联系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他们以已掌握的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分析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思考世界观、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社会责任感”。

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这是由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任务和特点所决定的。《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政治课是一门肩负着双重任务的课程。

一方面,它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课程。政治课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自然不是只喊口号,不是材料堆砌,而是有着自身的知识和逻辑体系。正如《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这里明确指出了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而马列主义的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以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都是比较抽象的,理论性都比较强,都需要教师认真指导。

另一方面,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教育是有阶级性的,政治课更具有其鲜明的阶级性。正如《课程标准》所说: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这就鲜明地指出了政治课的特殊性,它虽然也要像其他学科一样传授知识,但它更重要的在于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如《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上述两个方面表明:政治课既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课,不能与一般的文化知识课等同,也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课,不能同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而是一门德育与智育相统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教育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政治课教师应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过去的思想政治课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片面的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理论,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特别是在“大文大理”的高考时代,政治课成为高考的“抓分科”、“敲门砖”,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这种教学完全置思想教育于九霄云外;另一种是只注重思想教育,轻理论讲授,认为政治课没什么理论,一看就懂,只要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就行了。于是,出现了一些说大话、空话、套话的现象,教学内容空洞无味。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教师首先要讲清理论。一般地说,马列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比较抽象,理论性、科学性强,教师若对理论讲不清、讲不透,就不可能使学生接受、理解,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讲清理论,一要防止就理论讲理论,从概念到概念;二要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成功。其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是光喊政治口号,而是要以理论为基础,从理论本身、教材本身去挖掘思想教育的因素,运用理论的力量、知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道德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有力量,学生听起来才觉得有吸引力,才觉得有道理,才感到深刻,才能真正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总之,政治课教学只有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才能完成政治课教学的特殊任务,实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目标。任何将知识性与思想性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以上是笔者对在政治课教学及改革中贯彻《课程标准》的一点粗浅的思考。教学及改革有法但无定法。至于以后的政治课教学及改革采取何种具体形式和方法,尚有待进一步实践和研究。但是,政治课教学及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上述的一些基本方针和原则,这是无定法中的定法。

上一页[1][2]。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十

答:最重要的一条,它要求作文教学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标规定:“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感情真实。”(第三学段)“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第四学段)。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第一,新课标十分强调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

老一辈语文学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也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作文说假话早巳成风。某省的。

[1][2][3][4][5]。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十一

读完了xxxx版新课程标准,我受益匪浅,更加了解了《数学xxxx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知道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特征在于“基础性”,即让未来公民获得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素养。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数学源于生活,并广泛应用于生活,我们应该以生活中的数学事实为基石,从中归纳出数学模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美感。《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方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1.能够有效落实“双基”

新课标强调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在落实“双基”上的有效性、可行性;强调以“遵循学生年龄和生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为前提。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虽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抓“双基”,但也绝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点,虚化或放弃。因此,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仍应是当前数学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选取了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素材,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运用的过程,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都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教材特别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对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也作了重点介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核心要求就是提升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人用数学思想和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那么数学作业作为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的主要过程,承载着提升素养的功能。良好的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能够启蒙数学思想、训练数学思维、培养科学态度。

3.进一步增强家校合作。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能替代。家长和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数学课外作业的通道,把数学学习状况、学习要求、学习建议等一系列教育信息通过作业、作业留言等方式进行交流传递。让学校要求成为家长帮助学生的科学正确行为,也把家长对学生的期待变成学校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育的目标任务。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家长在作业留言中的建设性意见,对教师教学提出的希望和请求等。这些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家校合作,既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育人;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又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熟。

总之,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不仅要认真做好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钻研知识,找准课堂的学习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数学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及时地巩固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十二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小学语文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考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感受,谈自己的见解。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阅读课中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图画,具体逼真的实物,引人深思的提问,根据课题组织活跃有序的质疑探源,根据文章情节组织角色鲜明的课本剧,针对疑难组织人人参与的辩论等,都能比较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起学生兴趣。习作(写话)教学中教师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组织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会使学生觉得习作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表现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果能时时想着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是什么,何种方法是激活思维的最佳切入点,何种手段能使学生人人积极思考,个个乐于参与,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独立探究的意识,增强与人合作的需求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认为,应抓住“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极其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语文中进行探究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由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穿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通用4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只有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我就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在教学《钟表的认识》时,我把导入语编成故事,在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的情况下,我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呢?如果想听,请把身体坐直,仔细地听老师来说一个故事……经过故事的讲述,学生们不仅集中了注意力,而且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也为后期的学习奠定了基矗不论什么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都较容易接受。针对这一特点,我在创设情境时,总是让自己设置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入手,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进入状态,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也更容易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我先问同学们:“你们都逛过超市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逛过!”“那你们在买东西时有没有注意包装上的重量?你们的妈妈在买菜时,是不是拿着就走了,为什么不行呢?”学生都回答,自己很少注意包装,妈妈们在买菜时总去称一下重量。我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与我们今天上的课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大声地说:“今天我们要学习认识质量单位”。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提了起来。因此,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创设情境时,就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利用身边的事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那么教师就要把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思考、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起来,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我就采用了先猜想——论证——归纳的教学过程。先教师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之后,让学生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论证自己的猜想,例如动手拼一拼、折一折。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计算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十加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设计了拍手、对口令等游戏,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也接受了新知识,学生加深了理解。在低年级口算练习中,可以变换形式练习,我问你答,你问我答,也可以同桌互相玩等。在玩中学,学中玩,并采取视算、听算相结合,动手又动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新课标》给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我们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去实践、去摸索、去积累。相信有了《新课标》的指导,教学会更有方向!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十三

20xx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正式颁布。如何将“新课标”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最在意、最关注的事情。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描述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的蓝图,决定着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认真研读新课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调整教学目标和方式,是每一个教师的当务之急。

对于20xx年英语新课程标准内容的一些变化,有以下几点心得:

1、在课程目标增加核心素养内涵。分为四个方面:语言方面(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心智特征)、学习能力(关键要素)。这要求教师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以及各种策略,能够鉴赏优秀文化、理解中外文化,锻炼理解、分析、比较、批判、评价、创造等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

2、在课程内容中新增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期中“人与自我”以“我”为视角,设置“生活与学习”和“做人与做事”等主题群;“人与社会”以“社会”为视角,设置“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和“科学与技术”等主题群;人与自然以“自然”为视角,设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和“宇宙探索”等主体群。内容要求非常丰富,结合前文所讲的文化知识内容的要求,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且很多是nonfiction的科普内容,要求孩子有用英语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满足于能读懂故事。

3、在课程内容中新增语篇,引入语篇学习概念。除了传统的对话、访谈、记叙文、说明文、歌谣等,也包括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图示、网页、广告等。形式多变的语篇不但出现在日常教学方面,也体现在考试方面,进一步提升英语学习难度。

4、新增词汇要求。20xx年对于初中生词汇要求为:围绕相关主题接触并使用约1800个单词进行交流与表达,另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接触并学习相关主题范围内约200个单词,以及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这样的要求提升,无疑会拉大好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差距。

通过认真学习我发现,从“双减”再到“新课标”,咱们国内的英语教学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简而言之,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更高了,考试更难了!未来的英语教育教学将更加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时代全面来临。我们英语教育也应该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十四

阅读精选(1):

答案: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资料目标、实施推荐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阅读精选(2):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一样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资料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推荐。”这是对国家课程标准的功能和概念所做的简明界定。反映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功能从传统的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学会学习和构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标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不一样阶段学生制定的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资料框架,提出了体育教学和评价的推荐,是编写体育教材、进行体育教学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与评估体育课程的基础。

阅读精选(3):

教育部下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一样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资料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推荐。”这是对国家课程标准的功能和概念所做的简明界定。反映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功能从传统的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学会学习和构成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清朝末年兴办近代教育之初,在各级学堂章程中有《功课教法》章,列有课程门目表和课程分年表。这是课程标准的雏型。191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此后,课程标准一词沿用了约40年。

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的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通则等。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教学目标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应有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课程标准的总纲部分,相当于中国现行的学校教学计划;它的分科课程标准,相当于以前使用的分科教学大纲(见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随着新的基础改革的开展,国家教委和各地教委开始重新着手组织编写新的各科课程标准。其要求是: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一样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资料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推荐。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资料,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群众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到达,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潜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到达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必须的层次性和选取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取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潜力、实践潜力和创造潜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一轮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代替了长期以来被中小学教学视作生命和根本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标准”的简称。国家课程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订、统一颁发的,任何地方、任何组织、任何部门、任何个人都没有私自制订、颁发国家课程标准的权力。目前颁发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稿)均署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证明国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

国家课程标准所要体现的国家意志,突出地表此刻国家所规定的国民素养或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上。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到达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和操作化。正因为国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所以它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所谓统一性,是说国家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一种对未来公民素质的统一要求;所谓普遍性,是说这种标准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就学的所有学生,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基础教育阶段内的所有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所谓强制性,指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标准,务必到达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规定了各课程门类的性质、目标和资料框架,从而成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各课程门类的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基本相同,一般来说分为五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资料标准”、“实施推荐”、“附录”。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理念,使课程与教学成为稳固的、连续的、制度化的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十五

一、新教材的编排更加合理和人性化。

新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和学习心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消化知识。比如,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的第一单元是由老教材的一二单元合并而来,第二单元是从一年级下册抽出来的,这样的编辑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也考虑了学生假期刚结束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接收新知识。

同时新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练习和渗透,练习时既有前面知识的巩固,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形成知识渗透。如20以内加减法,就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这样的编排更加的合理。

二、新教材重视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新教材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意识和方法,给予学生一定的线索,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整理和复习的能力,如:学会建知识树、知识链等,将所学知识系统地分析出来,而不是将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练习课。

三、新教材对解决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课标中,关于解决问题增加了两个能力要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数学思维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再根据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新教材的编排还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应重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在解决问题时,要侧重检验、回顾环节,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维,同时让孩子勇敢的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新教材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新教材既要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既要学习水平,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课本内容中,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一个版块(成长小档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整理和复习,同时进行学过新知识后情感方面的表达,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材最后边还有一个学期自我评价,不要放在期末自评,要定期开展,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自我,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五、新教材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使之形象化,具体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为只有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生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数学无处不在,感受数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同时,数学和我们紧密化,由抽象转变为形象具体,不仅有利学生理解和接受,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数一数这堂课,就可以让孩子利用已学知识数一数教室里的设备,分一分这堂课,就可以让孩子利用已学知识整理自己的书包等,不但知识学到手,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人教版数学新教材贴近生活,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希望自己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十六

本学期在领导的带领下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四大数学内容。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下面就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

1、育人要有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2、教学素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从现实中取得学习资源,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3、教学要有新方法。

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十七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义务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www.x。

[1][2][3]。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十八

21、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22、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23、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24、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2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6、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秧田式、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

28、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29、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30、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

课程开发标准(优质19篇)篇十九

地理课程标准(7~9年级实验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1)一、背景(1)二、课程性质(1)三、基本理念(2)四、设计思路(2)第二部分课程目标(4)一、知识与技能(4)二、过程与方法(4)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第三部分内容标准(6)一、地球与地图(7)二、世界地理(8)三、中国地理(12)四、乡土地理(16)第四部分实施建议(18)一、教学建议(18)二、评价建议(21)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6)四、教材编写建议(28)第一部分前言一、背景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二、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三、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四、设计思路1?7~9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2?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学习顺序不作规定。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3?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不再单独列出,而是放在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中,减少内容的层次和难度。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减少部门地理的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4?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决定,以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例如,本《标准》规定,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选择非洲(洲)、南亚(地区)、英国(国家)等,也可选择其他大洲、地区、国家。5?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3?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相关范文推荐

    员工健康管理工作总结(热门19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月份所做工作的一个评估和总结,通过写作总结可以更好地提高自我专业素养和工作效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不同领域的月工作总结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

    新兵结业自我鉴定(精选22篇)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范本中的总结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能够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珍贵的大一生活,已匆匆向我挥手告别,未知的生活

    超市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范文(16篇)

    工作计划范文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作任务和目标的明确规划和列举,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达成预期成果。下面是一些成功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灵感和思

    小学校长新学期工作计划(优秀14篇)

    学期工作计划是对自己进行规划和管理的好办法,可以提高个人的自律和责任感。小编为大家推荐了几本与学期工作计划相关的书籍,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

    体检科护士工作总结(精选16篇)

    写一份月工作总结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工作状态,还可以提供给领导和团队成员参考,促进团队的协作和进步。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学到如何将工作总结与个人成长和团队发展

    icu医生出科自我鉴定(实用17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对象,但我们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欣赏和借鉴,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我实习的最后一个科

    湘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实用14篇)

    通过编写教案,老师可以系统地规划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word中插

    敬老院活动经验总结范文(21篇)

    在写总结时,可以通过参考总结范文来扩展自己的思路,让总结更加全面和具体。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参考。一学期来,在园领导的指导帮

    海昌海洋公园游玩心得(汇总15篇)

    心得体会是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善于从自己的经历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体会和教训。阅读这篇心得体会让我对某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考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角度。

    农村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优秀18篇)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结合具体的主题和情境,力求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里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发言稿范文,这些范例不仅包含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展示了演讲者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