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通用12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GZ才子最新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通用12篇)

中班教案需要灵活运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下是一些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高三教案,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篇一

教材分析

《金蛇狂舞》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由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乐曲是“aba"3段体结构,旋律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第1段以明亮上扬的音调呈现出欢乐、昂扬、奔放的情结,节奏锵且连绵起伏:第2段为中国曲式螺丝结顶的结构,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速度逐渐加快,加之锣、鼓、钱、木鱼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托,使情绪逐层高涨。该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情欢腾激越,表现出我国传统节日中舞龙要狮时火热欢腾的情景。大班的幼儿音乐欣赏能力进一步提高,能较准确地感受性质鲜明、结构适中的器乐曲。本活动通过引导幼儿傾听、感受、表现乐曲,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感受乐曲中热烈的`气氛,在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结合舞师子、要龙灯等传统文化活动了解乐曲“aba"的曲式结构,了解乐曲欢腾激越的特点。

2、尝试用自由的即兴动作表演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3、感受乐曲中热烈、喜庆的氛围,萌发对传统民乐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教师自备节庆时舞龙、要狮的视频,彩绸,乐器,舞龙舞狮小型表演的道具等。

2、活动前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同新春》。

活动建议

3、请幼儿分段欣赏乐曲《金蛇狂舞》,尝试运用儿歌和即兴动作表演体验a段铿锵欢快、

b段对话应答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特点。

(1)播放a段音乐,引导幼儿交流并进行表现。

提问:想一想,人们可能在干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小结:这是一首表现各种喜庆活动的曲子,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用绸、十字步跳跃等动作进行表现。

(2)播放b段音乐,引导幼儿交流并进行表现。

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有什么特点?像在干什么?请小朋友们边听音乐边朗通诗歌《闹新春》吧。

引导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将学过的儿歌〖闹新春》与b段音乐相匹配进一步感受

b段对话应答和乐句缩短的特点。

鼓励幼儿念儿歌时辅以拍腿、拍肩等动作来感受节奏变化。

演,如舞龙要狮表演、乐器演奏、自由舞蹈等,进一步感受乐曲热烈、喜庆的氛围,激发幼儿对传统民乐的喜爱之情。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篇二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结构和热烈欢腾的气氛,用舞龙和敲鼓动作表现。

2、在语言节奏的帮助下,随音乐合拍做动作。

3、在双队进行时,必须注意与本组幼儿合作,又注意与其他组协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配乐儿歌朗诵,欣赏音乐。

(1)幼儿朗诵儿歌,教师用钢琴轻轻地弹奏第二段音乐。

(2)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配乐朗诵。

2、欣赏第一段音乐。

(1)引导幼儿会议过新年舞龙灯的`情景。

(2)幼儿分两组,自由结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

3、完整欣赏全曲。

(1)幼儿分两组,随第一段音乐做舞龙灯进行的动作。(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第二段音乐开始,两组幼儿一边互相对诵儿歌,一边互相敲锣打鼓。

(2)完整欣赏音乐,跟随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小百科:1934年春,聂耳先生在在百代唱片公司负责成立民族音乐乐队,灌制民乐唱片。乐队初创时,聂耳便根据家乡昆明的传统曲目《倒八板》初步定稿了一首曲子――《金蛇狂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篇三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萌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并尝试用舞龙和敲锣打鼓等动作表现。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1、观看舞龙和敲锣打鼓的录像,丰富有关经验。

2、录音机、磁带;红绸道具。

3、已学会儿歌。

1、师:小朋友们刚过完新年,你们觉得新年里最热闹的是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

1、完整欣赏乐曲: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新年里的乐曲和你们一起分享。

2、讨论: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是怎么样的?

3、再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这首曲子中好象在讲哪些事情?

4、师:这首欢快热闹的曲子,讲述了人们过年时舞龙舞狮子、敲锣打鼓的欢乐情景。音乐的名称就叫《金蛇狂舞》。

5、第三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曲子,人们什么时候在舞龙灯?什么时候在敲锣打鼓?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你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出来。

6、交流:人们先是在干什么?接着呢?然后呢?曲子一共有几段?哪些是一样的?

7、第四次完整欣赏乐曲,师同时提示三段内容的变化。

1、欣赏、表现第一段乐曲:

(1)欣赏第一段:现在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第一段音乐,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舞龙灯的?

(2)个别幼儿交流、演示舞龙灯动作和情景,重点学习用手臂表现舞龙灯的姿态。

(3)全体幼儿排成一列共同手举红绸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前行表演舞龙,提示幼儿不挤、不断、不随意碰撞。

2、欣赏、表现第二段乐曲:

(2)将幼儿分成两组,将每一长句儿歌分成上下两句,随音乐一组念上句、一组对下句,最后的锣鼓节奏一起念。

(3)在音乐中,幼儿一组做敲锣动作、一组做打鼓动作进行对答,注意体态、表情等的应答。

3、完整欣赏、表现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梳理乐曲表现内容:再来完整地听一听,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一下。

(2)随音乐完整表演:第一段音乐时舞龙灯行进,第二段音乐时两组幼儿对念儿歌并表演敲锣打鼓,第三段音乐时继续舞龙灯,结束句时师说:“一二三四五六七。”所有幼儿一起站定说:“锵锵锵!”并将双手高举过头顶表示结束。

(3)重点练习结束句动作,再次完整表演,突出乐曲的欢乐气氛。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篇四

教案都必须要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各个内容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接下来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教案:金蛇狂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倾听《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并尝试用舞龙游戏的形式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

2、在配乐儿歌朗诵的帮助下,学习用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3、在乐队表演时,既要注意与本组同伴的配合,又要注意与其他组同伴的协调。

1、观看舞龙的录像以及幼儿用书《金蛇狂舞》,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

2、事先学习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正月里来闹新春,龙灯耍得快又急。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一二三,来敲锣。三二一,来打鼓。咚咚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乙锵乙咚锵,乙锵乙咚锵。"

3、碰铃和圆舞板(数量均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4、音乐磁带、录音机。

1、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引出活动内容。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师怎么念的?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金蛇狂舞》。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在乐曲的b段处匹配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在b段处边念儿歌边用拍腿的方法感受节奏。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并用乐器表现乐曲的b段两队竞赛的热闹场面。

教师引导幼儿分成两队,并将椅子排成两路纵队。

师:现在我们要分成红队和绿队进行舞龙比赛,谁愿意当红队队长?谁愿意当绿队队长?其他小朋友你支持谁,就搬椅子坐在谁的后面。注意两队的人数要平均。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一队说一句的方式念儿歌。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念儿歌的,现在分成两队了,可以怎么念?

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乐器,并尝试用乐器表现儿歌节奏。

师:下面,我们带着乐器跟着音乐参加舞龙比赛吧!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表现乐曲。

教师引导幼儿在a段处自由表演舞龙的动作。

师:在乐曲的一开始,是两队在做舞龙的动作。我们在电视里看到过哪些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用动作和乐器表现乐曲。

师:现在我们把舞龙的游戏连起来,跟着音乐一起玩一玩。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篇五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结构和热烈欢腾的气氛,用舞龙和敲鼓动作表现。

2、在语言节奏的.帮助下,随音乐合拍做动作。

3、在双队进行时,必须注意与本组幼儿合作,又注意与其他组协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音乐磁带

1、配乐儿歌朗诵,欣赏音乐。

(1)幼儿朗诵儿歌,教师用钢琴轻轻地弹奏第二段音乐。

(2)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配乐朗诵。

2、欣赏第一段音乐。

(1)引导幼儿会议过新年舞龙灯的情景。

(2)幼儿分两组,自由结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

3、完整欣赏全曲。

(1)幼儿分两组,随第一段音乐做舞龙灯进行的动作。第二段音乐开始,两组幼儿一边互相对诵儿歌,一边互相敲锣打鼓。

(2)完整欣赏音乐,跟随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小百科:1934年春,聂耳先生在在百代唱片公司负责成立民族音乐乐队,灌制民乐唱片。乐队初创时,聂耳便根据家乡昆明的传统曲目《倒八板》初步定稿了一首曲子——《金蛇狂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篇六

1.感知乐曲aba结构,初步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

2.大胆用动作表现对乐曲的感知,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带幼儿欣赏舞龙、舞狮的表演。

2.熟悉乐曲《喜洋洋》。

物质准备:

1.白板课件《金蛇狂舞》。

2.白板、投影仪及电脑。

3.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黄、红色绸布若干块;长2米宽30厘米的黄、红色绸布各一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生活经验。

幼儿每人手拿一块小绸布排队随民乐《喜洋洋》舞动入场。

提问:我们长长的队形象什么?

在哪里见到过龙?什么时候会舞龙?

你见过舞龙是怎么舞的?(幼儿动作表现)

二、完整欣赏,初步感受乐曲

链接画面一

介绍龙哥哥,引导幼儿和龙哥哥打招呼。

链接画面二

介绍龙妹妹,引导幼儿和龙妹妹打招呼。

两位客人带来一段好听的乐曲,想听吗?

第一遍欣赏:(播放音乐《金蛇狂舞》)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舞龙、敲锣、打鼓……)

听了这首乐曲想干什么?(当幼儿说到想跳舞时,请幼儿随音乐舞动)

播放画面三

总结:这是一首民族乐曲,曲名叫《金蛇狂舞》,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人们在热烈欢庆的节日里敲锣、打鼓、舞龙、划龙舟、耍狮子的热闹欢腾的场面。

第二遍欣赏:

小朋友一边听音乐一边用自己喜欢的舞龙动作把热闹、欢乐的事情表现出来。

三、分段欣赏,感知乐曲结构

龙哥哥和龙妹妹听到这乐曲也想跳舞呢,你们想看吗?

播放画面四

提问:

这首乐曲有几段?

他们是怎么跳的?

欣赏第一段:

放画面五

提问:

1.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2.他们是怎么跳的?

请幼儿手举小绸带当龙,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大胆用动作表演舞龙。

欣赏第二段:

放画面六

提问:他们是怎么跳的?他们像在干什么?(初步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

请手执黄绸幼儿与红绸幼儿结对创编舞龙动作,并听音乐模仿对话表演。

欣赏第三段:

放画面七

提问:

1.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听起来一样?又有什么不同?

2.他们是怎么跳的?

请幼儿自由结组,大胆用动作表演舞龙。

四、尝试表演,感受热闹气氛

播放音乐《金蛇狂舞》

幼儿两两结队和龙哥哥龙妹妹一起听乐曲表演。

五、集体游戏,体验合作乐趣

1.男女小朋友各排一队,商量选出一个小朋友做龙头,男队手举黄绸布做龙哥哥,女队手举红绸布做龙妹妹。

2.每队商量并做出喜欢的舞龙的造型,在老师的提醒下第三段音乐的时候做这个造型。

3.老师手舞龙球,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游戏。

舞龙出教室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篇七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萌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并尝试用舞龙和敲锣打鼓等动作表现。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1.观看舞龙和敲锣打鼓的录像,丰富有关经验。

2.录音机、磁带;红绸道具。

3.已学会儿歌。

1.师:小朋友们刚过完新年,你们觉得新年里最热闹的是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

1.完整欣赏乐曲: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新年里的乐曲和你们一起分享。

2.讨论: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是怎么样的?

3.再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这首曲子中好象在讲哪些事情?

4.师:这首欢快热闹的曲子,讲述了人们过年时舞龙舞狮子、敲锣打鼓的欢乐情景。音乐的名称就叫《金蛇狂舞》。

5.第三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曲子,人们什么时候在舞龙灯?什么时候在敲锣打鼓?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你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出来。

6.交流:人们先是在干什么?接着呢?然后呢?曲子一共有几段?哪些是一样的?

7.第四次完整欣赏乐曲,师同时提示三段内容的变化。

1.欣赏、表现第一段乐曲:

(1)欣赏第一段:现在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第一段音乐,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舞龙灯的?

(2)个别幼儿交流、演示舞龙灯动作和情景,重点学习用手臂表现舞龙灯的姿态。

(3)全体幼儿排成一列共同手举红绸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前行表演舞龙,提示幼儿不挤、不断、不随意碰撞。

2.欣赏、表现第二段乐曲:

(2)将幼儿分成两组,将每一长句儿歌分成上下两句,随音乐一组念上句、一组对下句,最后的锣鼓节奏一起念。

(3)在音乐中,幼儿一组做敲锣动作、一组做打鼓动作进行对答,注意体态、表情等的应答。

3.完整欣赏、表现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梳理乐曲表现内容:再来完整地听一听,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一下。

(2)随音乐完整表演:第一段音乐时舞龙灯行进,第二段音乐时两组幼儿对念儿歌并表演敲锣打鼓,第三段音乐时继续舞龙灯,结束句时师说:“一二三四五六七。”所有幼儿一起站定说:“锵锵锵!”并将双手高举过头顶表示结束。

(3)重点练习结束句动作,再次完整表演,突出乐曲的欢乐气氛。

小百科:《金蛇狂舞》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上就是使用的该曲作为背景音乐来烘托奥运会这一全世界人民的.节日的欢腾气氛和浓郁的中国特色。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篇八

1、倾听《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并尝试用舞龙游戏的形式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

2、在配乐儿歌朗诵的帮助下,学习用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3、在乐队表演时,既要注意与本组同伴的配合,又要注意与其他组同伴的协调。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1、观看舞龙的录像以及幼儿用书《金蛇狂舞》,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

2、事先学习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正月里来闹新春,龙灯耍得快又急。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一二三,来敲锣。三二一,来打鼓。咚咚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乙锵乙咚锵,乙锵乙咚锵。"

3、碰铃和圆舞板(数量均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4、音乐磁带、录音机。

1、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引出活动内容。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师怎么念的?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金蛇狂舞》。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在乐曲的b段处匹配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在b段处边念儿歌边用拍腿的方法感受节奏。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并用乐器表现乐曲的b段两队竞赛的热闹场面。

教师引导幼儿分成两队,并将椅子排成两路纵队。

师:现在我们要分成红队和绿队进行舞龙比赛,谁愿意当红队队长?谁愿意当绿队队长?其他小朋友你支持谁,就搬椅子坐在谁的后面。注意两队的人数要平均。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一队说一句的方式念儿歌。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念儿歌的,现在分成两队了,可以怎么念?

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乐器,并尝试用乐器表现儿歌节奏。

师:下面,我们带着乐器跟着音乐参加舞龙比赛吧!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表现乐曲。

教师引导幼儿在a段处自由表演舞龙的动作。

师:在乐曲的一开始,是两队在做舞龙的动作。我们在电视里看到过哪些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用动作和乐器表现乐曲。

师:现在我们把舞龙的'游戏连起来,跟着音乐一起玩一玩。

有了前面新年情境的回忆和交流做铺垫,孩子们自然地就将乐曲联系到了热闹的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等情绪和内容之中,对于三段体结构较易感受。在分段欣赏中,孩子们能想出排成一列长队来模仿舞龙,也能在问题中改进动作,如前后搭住单手甩臂以防止断开,特别是有了长绸带道具的运用,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也更生动了。

但对于第二部分的处理上与原方案有些出入,幼儿对儿歌不是很熟悉,配乐念儿歌难度较大,所以将之简单化: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担任指挥,幼儿看指挥打鼓。在这样的听音动作之后,幼儿很快就发现了轮流、对应的乐句特点,再加上模拟鼓声、边敲边说“咚”的方式,幼儿对第二段音乐的感受还是比较深的。

在最后的环节中,将幼儿分成三组,一大组表现第一、三段舞龙部分,另两组对应着表现第二段打鼓部分,在教师的手势指挥下,合作得还比较成功。等幼儿熟悉音乐之后,尝试将椅子当做鼓,由幼儿敲击节奏的话,气氛可能会更好。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篇九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萌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并尝试用舞龙和敲锣打鼓等动作表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1、观看舞龙和敲锣打鼓的录像,丰富有关经验。

2、录音机、磁带;红绸道具。

3、已学会儿歌。

一、引导幼儿回忆过新年情景。

1、师:小朋友们刚过完新年,你们觉得新年里最热闹的是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

二、完整欣赏乐曲,初步了解乐曲内容和三段体结构。

1、完整欣赏乐曲: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新年里的乐曲和你们一起分享。

2、讨论: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是怎么样的?

3、再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这首曲子中好象在讲哪些事情?

4、师:这首欢快热闹的曲子,讲述了人们过年时舞龙舞狮子、敲锣打鼓的欢乐情景。音乐的名称就叫《金蛇狂舞》。

5、第三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曲子,人们什么时候在舞龙灯?什么时候在敲锣打鼓?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你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出来。

6、交流:人们先是在干什么?接着呢?然后呢?曲子一共有几段?哪些是一样的?

7、第四次完整欣赏乐曲,师同时提示三段内容的变化。

三、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1、欣赏、表现第一段乐曲:

(1)欣赏第一段:现在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第一段音乐,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舞龙灯的?

(2)个别幼儿交流、演示舞龙灯动作和情景,重点学习用手臂表现舞龙灯的姿态。

(3)全体幼儿排成一列共同手举红绸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前行表演舞龙,提示幼儿不挤、不断、不随意碰撞。

2、欣赏、表现第二段乐曲:

(2)将幼儿分成两组,将每一长句儿歌分成上下两句,随音乐一组念上句、一组对下句,最后的锣鼓节奏一起念。

(3)在音乐中,幼儿一组做敲锣动作、一组做打鼓动作进行对答,注意体态、表情等的应答。

3、完整欣赏、表现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梳理乐曲表现内容:再来完整地听一听,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一下。

(2)随音乐完整表演:第一段音乐时舞龙灯行进,第二段音乐时两组幼儿对念儿歌并表演敲锣打鼓,第三段音乐时继续舞龙灯,结束句时师说:“一二三四五六七。”所有幼儿一起站定说:“锵锵锵!”并将双手高举过头顶表示结束。

(3)重点练习结束句动作,再次完整表演,突出乐曲的欢乐气氛。

有了前面新年情境的回忆和交流做铺垫,孩子们自然地就将乐曲联系到了热闹的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等情绪和内容之中,对于三段体结构较易感受。在分段欣赏中,孩子们能想出排成一列长队来模仿舞龙,也能在问题中改进动作,如前后搭住单手甩臂以防止断开,特别是有了长绸带道具的运用,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也更生动了。

但对于第二部分的处理上与原方案有些出入,幼儿对儿歌不是很熟悉,配乐念儿歌难度较大,所以将之简单化: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担任指挥,幼儿看指挥打鼓。在这样的听音动作之后,幼儿很快就发现了轮流、对应的乐句特点,再加上模拟鼓声、边敲边说“咚”的方式,幼儿对第二段音乐的感受还是比较深的。

在最后的环节中,将幼儿分成三组,一大组表现第一、三段舞龙部分,另两组对应着表现第二段打鼓部分,在教师的手势指挥下,合作得还比较成功。等幼儿熟悉音乐之后,尝试将椅子当做鼓,由幼儿敲击节奏的话,气氛可能会更好。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篇十

《金蛇狂舞》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由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乐曲是“aba"3段体结构,旋律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第1段以明亮上扬的音调呈现出欢乐、昂扬、奔放的情结,节奏锵且连绵起伏:第2段为中国曲式螺丝结顶的结构,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速度逐渐加快,加之锣、鼓、钱、木鱼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托,使情绪逐层高涨。该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情欢腾激越,表现出我国传统节日中舞龙要狮时火热欢腾的情景。大班的幼儿音乐欣赏能力进一步提高,能较准确地感受性质鲜明、结构适中的器乐曲。本活动通过引导幼儿傾听、感受、表现乐曲,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感受乐曲中热烈的气氛,在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结合舞师子、要龙灯等传统文化活动了解乐曲“aba"的曲式结构,了解乐曲欢腾激越的特点。

2、尝试用自由的即兴动作表演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3、感受乐曲中热烈、喜庆的氛围,萌发对传统民乐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教师自备节庆时舞龙、要狮的视频,彩绸,乐器,舞龙舞狮小型表演的道具等。

2、活动前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同新春》。

活动建议

3、请幼儿分段欣赏乐曲《金蛇狂舞》,尝试运用儿歌和即兴动作表演体验a段铿锵欢快、

b段对话应答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特点。

(1)播放a段音乐,引导幼儿交流并进行表现。

提问:想一想,人们可能在干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小结:这是一首表现各种喜庆活动的曲子,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用绸、十字步跳跃等动作进行表现。

(2)播放b段音乐,引导幼儿交流并进行表现。

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有什么特点?像在干什么?请小朋友们边听音乐边朗通诗歌《闹新春》吧。

引导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将学过的儿歌〖闹新春》与b段音乐相匹配进一步感受

b段对话应答和乐句缩短的特点。

鼓励幼儿念儿歌时辅以拍腿、拍肩等动作来感受节奏变化。

演,如舞龙要狮表演、乐器演奏、自由舞蹈等,进一步感受乐曲热烈、喜庆的氛围,激发幼儿对传统民乐的喜爱之情。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篇十一

本班大胆尝试音乐课题已有一段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幼儿对不同拍子的乐曲兴趣浓厚,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感受不同拍子的曲子,教师设计此活动,让幼儿通过找、玩、听、唱等形式分辨不同拍子的乐曲,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1、幼儿熟悉唱名,并进一步分辨出2/4、3/4、4/4的曲子。

2、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欢快的情绪。

1、布置一个“公园”的场景;

2、若干乐句(幼儿人数的3倍);

3、人手一个头饰(上写有一个小节的乐句);

4、唱名1、2、3、5、6的小卡片;信封等。

一、找一找

1、幼儿自由地寻找不同拍子的乐句或节奏,并互相唱一唱,拍一拍,并贴在适当的地方。

2、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己发现的秘密。

二、玩一玩幼儿戴上乐句头饰,随着音乐找与自己拍子相同的乐句。

三、听一听欣赏乐曲。引导幼儿听不同拍子的曲子,并分辨三首曲子的拍子。

1、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2、幼儿互相交流。

四、编一编幼儿根据老师的唱名及拍号,编己喜欢的乐句。

五、唱一唱。幼儿自由互相唱一唱自己编的曲子。

评析:本次活动是结合班级的音乐课题展开的,在活动之前的活动开展是非常扎实的幼儿的音乐底蕴很好,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场景,幼儿的参与面广泛且非常积极、投入,能大胆的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本班幼儿对不同拍子的曲子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且教师发现幼儿对不同拍子的曲子始终保持兴趣,基于幼儿的兴趣点,教师预设此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与体验不同拍子的曲子。由于各个环节都是以游戏为活动形式,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幼儿之间不由自主多次交流。在活动中全班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正是我们艺术教育最终目标。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篇十二

《金蛇狂舞》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体现了喜庆热闹的气氛。在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中都会听到这首经典乐曲。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特别是b段音乐具有明显的对话及螺蛳结顶的曲式结构特点。

1、感受乐曲对答呼应的曲式风格,体验乐曲热闹欢腾的快乐气氛。

2、尝试看图谱学说白,用打击乐器与同伴协作进行轮奏活动。

1、帮助幼儿学说白的图谱:水龙、火龙的图片和节奏图;

2、一面红旗;

3、串铃、铃鼓各一半。

活动过程

活动即时评价

一、完整欣赏乐曲,充分表达感受。

1、你听到了什么?

2、什么时候会播放这个音乐?

3、教师播放图片,介绍作曲、聂耳以及乐器唢呐、鼓。

此环节帮助幼儿初步感受乐曲欢快、喜庆的情感基调。

二、再次欣赏,听辨鼓和唢呐不同的声音。

1、音乐中什么时候在打鼓,什么时候是唢呐的声音?

2、唢呐和鼓你一句我一句,像在干什么?

1、让孩子听辨鼓声和唢呐的声音,有一定的难度。活动中发现孩子掌握得不是很好。

2、幼儿回答不出,教师“没关系”,引导孩子再听一遍。体现教师平等、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

3、第二个问题引导幼儿“像说话一样来表现音乐”,为下环节分组表演奠定基础。

建议可先让孩子听一听唢呐和锣鼓的声音,可采用教师出示2个乐器,让孩子先熟悉他们的声音,再引导孩子去寻找音乐中的唢呐声和锣鼓声,可多遍进行,培养孩子有目的的倾听习惯。

三、出示赛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感知乐曲aba结构。

1、你发现这些龙舟有什么不一样?

2、2为教师边听音乐边表演一遍。

3、他们刚才是怎么表演的?(引导孩子说出刚才的对白)

4、分组表演一遍,加拍手一遍。

5、结合音乐,听音乐、拍手唱一遍。

1、教师富有激情的表演有效激发了幼儿表演的欲望。

2、教师在表演完一遍时,问孩子刚才水龙和火龙是怎么表演的,分别怎么说的?这对孩子来说太难,孩子无法在只听一遍的情况下就把这么长的对白记住。

3、结合音乐、并边拍手边说对白,难度增加,结听、动、说于一体。

建议教师可再次表演一遍,并用语言引导孩子去认真听水龙与火龙之间的对白。也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跟随教师一起来“学说对白”。第一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倾听的习惯。第二种方法考虑到这并不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直接告诉孩子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也不会影响活动的整体的效果。

四、用乐器铃鼓、窜铃分组表演一遍,撤去图示表演一遍。

没有了图示,我们该怎样来拍得更整齐呢?(引导幼儿看老师指挥)

出去图示,引导幼儿靠记忆表演,及时撤离支架。

五、播放划龙舟的录像(引导幼儿感受“整齐”的场面)。

六、再次分组比赛,请2名幼儿领队再次表演。

教师通过多次竞赛的方式,让孩子在“赛龙舟”的比赛中兴趣高昂地完成了目标之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