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MJ笔神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下面是一些给大家推荐的心得体会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借鉴。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是当前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在全球化不断加速、科技进步快速推进的今天,各个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独善其身。面对共同的全球性挑战,我们需要建立起合作、共赢、互信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人民幸福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在实践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想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互利共赢是必须遵循的原则(200字)。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不可能只有少数富裕国家或者特定群体获益,而是应当追求各国全面、均衡、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在合作中,不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是应当以合作为前提,以互利共赢为目标进行合作。只有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才能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段:心系全球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200字)。

一个可持续、平等、和谐的世界需要日益增长的积极心态,而不是狭隘保守和单纯国家意识形态。每个国家都应当致力于保护全球环境和资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国际合作中,要强化环保、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提高各国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第四段:推动全球治理,建设共同命运体(200字)。

全世界的重要问题,例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经济危机等都展示出了全球治理的必要性。我们需要构建均衡、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实现全球性治理的真正意义。各国要按照国际法、行使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参与各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协调,推动国际制度改革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升级,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五段:收获感悟,展望未来(200字)。

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和新兴科技,全球范围内的交往和交流空前密切。当前的人类社会,在人类思维方式、人际关系、渠道可靠性等方面实现了巨大的革新。我们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最终,我们将实现人类共同命运,使全球变得更加和平、繁荣和美好。构建人类共同命运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都将彼此受益,共同探讨人类前途。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能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的。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要一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发展是实现世界稳定的基石,各国之间要通过文明交流,实现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图依靠强权政治实现本国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在于: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深刻内涵是建立在以建设好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各国之间持续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济,为实现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道路。中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遗余力地推动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当然,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困难的,还需要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一起克服艰难险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实现各国共同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三

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世界共同战“疫”行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最好的诠释。作为党员干部,通过反复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尤其是最后一篇文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体会到,“五个坚持、五个建设”的内涵明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一定要认真学习领悟,深刻认识、理解、把握、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五个方面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引领者。下面,我从这五个方面入手,谈五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是从政治方面,明晰了这项创新成果的战略愿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其作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重大创新成果和哲学理论,成为新时代国内、国际重要的战略愿景。其中国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共同构成了未来30年中国大战略的主干。从现代历史视角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就是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建成更高版本的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了西方推崇强权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可以避免不断上演大国政治的悲剧,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是中国作为新的引领性国家为世界未来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认识和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战略愿景,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化到心灵深处,将责任担当、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包容大度等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是从经济方面,坚定了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反观世界,低增长、低利率、低贸易和低均衡的态势成为不少国家的通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成为导致2008年以来全球贸易减少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南北贫富差距明显,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因此,我国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不断推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三是从文化方面,理清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文明进步,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强调彼此之间要弘义融利、风雨同舟、命运共担,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是基本原则,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合作与共赢是核心,有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深刻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接续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理念。同时,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发展。

四是从生态方面,增强了保护美好地球家园的意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共同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新冠病毒,就是前所未见的全球生态危机、人类健康危机,是一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冲击。我国在做好国内防控、化解危机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崇和赞誉。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头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做到绿色、低碳、环保,而且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积极采取行动应对生态危机的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构筑全球治理生态体系。

五是从安全方面,拓展了防范风险的内涵和外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做出的贡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各国共同安全的“四点主张”,是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之路。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大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始终把维护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传动性风险,紧密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排查潜在风险,进行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在谋求我国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用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

《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记载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指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开展全球合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流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正如习主席所指出:“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习主席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

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四

在当前互联互通的时代,全球化使人类社会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趋势下,人类将共同生活和共同发展,需要抱团取暖,一起攀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峰。因此,构建人类共同命运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前提和动力,它需要我们发扬人类的爱和互助精神,共同走向未来。

第二段:互利共赢。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互利共赢是实现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地球村。人类在存在中的一切活动都与地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个国家的进步有着欠身全球进步的关系。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全球问题,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地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因此,只有在彼此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扶持、互惠共赢,人类共同命运才能不断向前推进。

第三段:和谐共处。

和谐共处是人类在构建共同命运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和谐共处指的是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处理问题时要尊重世界各国的权益和尊严,尊重国家的自主权和政治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文化方面,相互借鉴、相互鼓励和支持,能够创造出合作共赢的局面,也会带来全球范围内的和平稳定。

第四段:普惠共享。

普惠共享是构建人类共同命运的又一重要原则,其实现的过程是在促进平等和正义、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之间扭动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坚持包容性、公正、透明的原则,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和social增长,遏制贫困、饥饿等现象。同时,各国也应该在共同应对全球性威胁、包括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因为全球性危机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无差别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应对。

第五段:结论。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体是人类共同的未来和出路。蕴含在其中的互利共赢、和谐共处、普惠共享,为我们的共同命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人类应该以此为指引,全力开展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华丽地开启共同的前程。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五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共同战争疫情行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最佳诠释。作为党员干部,通过反复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特别是最后一篇文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认识到五坚持五建的内涵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布局和路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理解,深刻理解、理解、把握和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安全五个方面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者和领导者。接下来,我将从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经验。

第一,在政治方面,明确了这一创新成果的战略愿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其作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构成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成果和哲学理论,成为新时期国内外重要的战略愿景。其中,国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从现代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建设更高版本的现代化强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超越了西方崇尚强大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可以避免大国政治的悲剧,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内化到内心深处,将责任、双赢合作、相互尊重、宽容等概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是从经济方面,坚定了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反观世界,低增长、低利率、低贸易和低均衡的态势成为不少国家的通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成为导致2008年以来全球贸易减少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南北贫富差距明显,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因此,我国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不断推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三是从文化方面,理清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文明进步,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强调彼此之间要弘义融利、风雨同舟、命运共担,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是基本原则,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合作与共赢是核心,有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深刻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接续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理念。同时,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发展。

四是从生态方面,增强了保护美好地球家园的意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共同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新冠病毒,就是前所未见的全球生态危机、人类健康危机,是一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冲击。我国在做好国内防控、化解危机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崇和赞誉。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头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做到绿色、低碳、环保,而且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积极采取行动应对生态危机的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构筑全球治理生态体系。

五是从安全方面,拓展了防范风险的内涵和外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做出的贡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各国共同安全的“四点主张”,是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之路。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大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始终把维护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传动性风险,紧密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排查潜在风险,进行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在谋求我国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用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主旨演讲《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19年前,《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明确将“上海精神”确立为成员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积淀了“中国大门越开越大”的丰富智慧,滋养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和合之道,充分展现出贯穿古今、对接东西的开放姿态。

构建“开放合作+和平安全”的“聚能环”,创新支撑为综合应用提质增速。

中国对外开放始终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共赢”合作观和“可持续”安全观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实际关乎着政治经济发展的创新根基,关乎着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协同引擎。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始终秉承开放合作、和平发展之道,培育壮大多样化融合新业态,扩大综合应用范围,带动扶贫、环保、旅游、农业、就业等业务体系紧密合作、共同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贸区试点、领军企业、科研院校等主体创新联动优势,站稳开放创新改革“主阵地”,抢抓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窗口期”,实现速度和效率的“双提升”。解决全球性难题,化解风险挑战,已成为经济化浪潮中行稳致远、勇立潮头的“规定动作”,以及着眼长远、把握大势中危中有机、危中求机、转危为机的“必备技能”。要筑牢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和其他安全的统一基础,坚持包容普惠、创新引领开放经济和数字经济,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借“东风”,在公平导向中同舟共济、释放动能、守正创新,为决策部署、调度指挥、综合应用等赢得时间、赢得主动。

打好“多元互动+人文交流”的“优势牌”,文明共存为综合服务添色增彩。

扎实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领域交流互动,筑牢文明共存“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继续办好青年交流营等品牌项目”的倡议是符合实际需求、回应民生关切、经得起各方共同检验的。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必须要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导向,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协同共享持续提供先行举措和示范引领。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带给我们规避风险、化解矛盾的思想指引,在巩固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增强务实合作,既能“强筋骨”,又能“铸灵魂”。要促进多样文明战略精准对接,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资源倾斜、人才注入等方面发挥多元合力,释放在预警监测、应急处理、跟踪问效中的强大潜能,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留足长远发展空间。要在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下共同维护多样文明,在共建平台、共存资源、共享价值中统筹大布局、产业大发展、项目大建设、信息大整合,形成上下互动、齐头并进的良好风貌。

共绘“包容互鉴+发展繁荣”的“同心圆”,法治保障为综合治理赋能增效。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把握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唯有“谋求共同发展”才能开创未来、赢得未来。强化执法能力建设,为经贸合作提供法律支持,都是在为共同拓展国际合作的“伙伴网络”提供法治保障。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运用科学、法治、历史思维研判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在战略对接、国际对话、品牌项目、孵化基地等建设中拓展合作示范“朋友圈”,互通有无、互学互鉴,促进共同繁荣。要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着力解决地区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全力抓好稳投资、促消费,加强消费提振、升级法治保障,推动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在统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粮食生产、生态能源、网络安全等领域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让法治成果更多惠及民众、惠及社会,为贯通“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决策水平和管控运维本领,在包容中互动、在繁荣中求新。

看“地球村”的世界,在“增速、增彩、增效”上汇聚成“网”、构建一“体”。弘扬“上海精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历久弥新、催人奋进,为综合应用、综合服务、综合治理提供根本遵循,科学指引着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光明大道。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七

“自由事业终未竟,风雨飘摇两百年。”“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以全球为关注视域,谋求人类前途命运共同繁荣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和力量。

树立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念,提升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对巩固各国的生产经济文化发展成果具有深远意义。经济全球化把全世界范围内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已经不再局限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而是整个世界。在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上,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的人文基础,尊重差异,以谋求人与事物内在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一切生产趋一体化全球化,谁拒绝了它,谁将会被它淘汰。

树立多元、公平和合理的全球观念,建立一个统一的类型学和共同的法规,是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目标的愿景蓝图。要逐渐对世界的内在结构进行细致而具体的研究,从旧单一的生产方式交替到新多元的生产方式,建立公平合理的“两制”新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只有正确把握谋求人类当下的幸福存在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与时代同行,推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全球治理的良性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全球治理方案”,才能早日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福祉的“大同世界”理想。

树立互鉴、共治和可持续的全球观念,继承和发展“真正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是各国投入人类文明与进步事业的呼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世界各国也将会给中国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前途命运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成为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如中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推动国家间的联动发展和全球经济更加平衡。

当代同进步、共发展。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意识自觉,厚植人类情怀和家国情怀,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大我的“无我”状态之中,用新思想新思维提升新作为新担当,让国家政权更加牢固。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八

《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记载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指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开展全球合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流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九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去年10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党章,今年3月载入中宪法,向世界宣誓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纳入联合国文件,今年6月又被写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外媒评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整个对外政策的支柱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联合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近的一次,也就是第二次是在2017年1月18日,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后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就是第一次,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标题是《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世界经历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人类面临重大抉择,是重走封闭僵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回头路,还是开创经济全球化更加包容普惠的新时代?是固守冷战思维,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旧理念,还是合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执着于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的旧唱本,还是谱写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真诚对话、互学互鉴的新篇章?破解一系列难题,需要把握国际形势,树立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我们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正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事,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妥善应对和化解我国发展历史交汇期和世界发展转型过渡期相互叠加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

今年6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外交工作所做的所有事情,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现,并不是关起门来发展,更不是要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当今世界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历史潮流潮流,回应时代要求,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篇讲话的主干有五部分,第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第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第三,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第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第五,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正一一对应着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理念。同时也呼应着国内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今年4月,总书记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谈到,“不论是国内治理还是全球治理,都要以人民的获得感为目标,要不断为民众提供信心和稳定预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发展进程的高度,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中国领导人的天下情怀和品格风范。

下面我分别汇报五个部分的学习体会。

第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我们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力。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并进,共同发展新局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

具体而言,就是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其中,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

我们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面对美国不断以单边主义行动挑起贸易争端,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的行为,我国在按照自身既定节奏,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气魄与担当。15年宣布设立为期十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联合国工作,促进多边合作事业,现在,基金已正式投入运营,将把资金优先用于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构提出的和平与发展项目。

第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积极变化,在事实上实现了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给世界安全带来了挑战,当前,难民数量已经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纪录,这些问题都与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中国提供2亿人民币人道援助用于帮助叙利亚难民和流离失所者。

第三、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全球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去年9月,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也对降低世界经济波动风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奇迹,改革开放以来,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对于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成功探索出一条减贫与发展相互促进、并行推动的增长之路。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4000多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国出口提供新机遇,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互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全球掀起合作共赢的热潮。2013年至2017年,中国同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为沿线国家与地区创造了数以10万计的就业岗位。

第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新世界。

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包容发展。

第五,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十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议题之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所有国家和人民都在彼此息息相关。然而,要实现人类共同命运并不容易。本文将从我的个人经验出发,结合一些公认的观点和措施,探讨如何有效地构建人类共同命运。

第二段:人类社会的关键词。

首先,来探讨一下人类社会的关键词。人类社会是由概念、价值和行为共同组成的。其中概念包括各个学科的理论、科学技术、哲学思想、道德标准等;价值包括自由、平等、博爱、尊重等;行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只有三者相互支撑,人类社会才能有比较稳定的发展。这也是构建人类共同命运的关键之一。

第三段:珍视多元文化。

建立人类共同命运还需要珍视多元文化,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特点。不同国家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和传统都有其美好的一面和需要完善的一面。珍视多元文化不仅能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还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能源。

第四段: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随着全球化、气候变化、非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应对全球挑战也成为构建人类共同命运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国政府需要加强合作,共同确定应对措施,比如制定环保政策、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促进能源多元化等等。此外,社会各界的参与也十分重要。比如组织志愿者,开展环境治理活动、开展教育宣传等,更好地推进人类共同命运的实现。

第五段: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最后,实现人类共同命运的必要条件是共同的责任和担当。每个个体都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只有每个人都愿意、能够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让人类社会更加稳定、更加繁荣。共同的责任体现在每个人日常的行为中。比如环境保护、节约用水、安全驾驶等,都是推进人类共同命运的重要步骤。所以,每个人都要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人类共同命运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论。

人类共同命运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它需要我们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关键词,珍视多元文化,共同应对全球挑战,肩负共同的责任和担当。既然我们自己也是这个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自己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力量和作用,去推动人类共同命运的实现。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十一

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世界共同战“疫”行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最好的诠释。作为党员干部,通过反复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尤其是最后一篇文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体会到,“五个坚持、五个建设”的内涵明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一定要认真学习领悟,深刻认识、理解、把握、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五个方面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引领者。下面,我从这五个方面入手,谈五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是从政治方面,明晰了这项创新成果的战略愿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其作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重大创新成果和哲学理论,成为新时代国内、国际重要的战略愿景。其中国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共同构成了未来30年中国大战略的主干。从现代历史视角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就是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建成更高版本的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了西方推崇强权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可以避免不断上演大国政治的悲剧,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是中国作为新的引领性国家为世界未来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认识和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战略愿景,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化到心灵深处,将责任担当、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包容大度等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是从经济方面,坚定了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反观世界,低增长、低利率、低贸易和低均衡的态势成为不少国家的通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成为导致2008年以来全球贸易减少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南北贫富差距明显,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因此,我国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不断推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三是从文化方面,理清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文明进步,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强调彼此之间要弘义融利、风雨同舟、命运共担,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是基本原则,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合作与共赢是核心,有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深刻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接续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理念。同时,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发展。

四是从生态方面,增强了保护美好地球家园的意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共同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新冠病毒,就是前所未见的全球生态危机、人类健康危机,是一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冲击。我国在做好国内防控、化解危机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崇和赞誉。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头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做到绿色、低碳、环保,而且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积极采取行动应对生态危机的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构筑全球治理生态体系。

五是从安全方面,拓展了防范风险的内涵和外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做出的贡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各国共同安全的“四点主张”,是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之路。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大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始终把维护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传动性风险,紧密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排查潜在风险,进行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在谋求我国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用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十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录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原是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协力应对挑战、齐心开展全球协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美苏争霸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远预判。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十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能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的。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要一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发展是实现世界稳定的基石,各国之间要通过文明交流,实现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图依靠强权政治实现本国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在于: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深刻内涵是建立在以建设好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各国之间持续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济,为实现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道路。中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遗余力地推动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当然,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困难的,还需要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一起克服艰难险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十四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十五

党的-大报告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此次疫情,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写照。患难见真情,在这个特殊时刻,全世界广大国家、国际组织、友好人士坚定同中国站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同应对危机。中国也竭力帮助他国,进行医疗物资援助。命运与共,全球战“疫”。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十六

_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录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原是20--年12月1日_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_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协力应对挑战、齐心开展全球协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_基于对美苏争霸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远预判。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十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世界共谋发展所提出的一项伟大战略,在伟大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以其大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世界治理做出贡献,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中国一家之言,而是世界人民共同认可的中国方案,是中国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礼物。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十八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格局风起云涌、发展变化不断,尤其是自-年以后,随着南北极出现极端气温升高,澳大利亚持续山火,再到之后的新冠疫情爆发,越来越多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比之前任何时刻都联系地更加紧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治国理政方针理论,我们需要继续坚持这一方针理论不动摇,坚定自身的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十九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地域,不同大洲人们联系越来越密切。从几百年前的航海时代,人们发现新大陆,打破了地理隔阂;到之后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火车、汽车、飞机使得不同地域间人们的联系更为紧密;再到互联网时代,我们共同居住在“地球村”,足不出户便可以同世界各地的朋友畅聊……全球每一个人的命运也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应运而生。

往小处讲,命运共同体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将每个个体的命运紧紧相连,那这个民族就会出现内部的分裂。每一个成员如果不能同心协力,为民族的发展尽一份力,那么还怎么期待这个民族变大、变强呢?中华民族的发展也是如此。历史上,我们不排斥外族,充分的接纳包容各个外来民族,使外族文化融入中华民族,造就了今天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今天,面对祖国还未完全统一的现状,民族命运共同体更为必要。建立各族人民间的民族命运共同体,使得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共同促进民族和睦与繁荣;建立内地与港澳同胞的民族命运共同体,使得内地与港澳同胞共同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共享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成果;建立大陆与台湾人民的民族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实现。民族命运共同体,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每一位中华儿女因中华民族感到幸福与自豪,让中华民族因每一位中华儿女而蓬勃发展,更加富强。

而往大处说,命运共同体关乎人类的共同命运。全球化的发展确实促进了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但真正从全球化中获利的只有部分国家。有人认为:全球化事实上是阻碍了发展,他的出现,使得富国越富、穷国越穷,这样的贫富差距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冲突。因而他们排斥全球化。然而,正是因为全球化,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才有可能。全球化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使我们“地球村”中的每个村民的命运都息息相关。我们共同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共同面对全球性的经济问题、共同面对全球性的人类内部的问题……一个国家或许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内部的种种问题,但独木难支,全球性的问题只有靠全人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导下,才有解决的可能。爱因斯坦曾说“极端的民族主义是人类中一种可怕的疾病”,如果拒绝全球化,拒绝命运共同体而孤立他国、闭塞自己,那么我们面对全球性问题的威胁只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我们人类团结在一起,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坚实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世界在发展,时代瞬息万变。我们当今所面对的问题不再是只靠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能解决的。我们只有构建起命运共同体,才能将“地球村”中的每一个村民真正的联系起来,才能携起手来,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共同抓住人类发展的大好机遇,共同享受人类发展的美好成果。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二十

《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记载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指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开展全球合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流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二十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全球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非常需要所有人类去共同面对,共同战斗。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隔岸观火。习近平主席指出: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流。各国应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强有力地回答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二十二

这期青年大学习的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能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的。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3篇)篇二十三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纷繁复杂,恐怖主义、网络犯罪、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一直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方面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寒假期间,通过阅读《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这部专题文集收录了习近平同志论述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稿85篇,其中以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的要点《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为开卷篇,以2018年6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讲话的要点《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收卷篇。其中我对于开卷篇的内容印象尤为深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历史上我们的民族饱经风霜备受苦难,但通过广大人民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和平,我们深知和平发展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一直倍感珍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但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意味着我们放弃国家利益,而是要在不违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不断坚持。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树立世界眼光,不断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始终愿意也会同世界其他国家一起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的不断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不断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当然,现实中仍有许多复杂多变的情况,还需要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克服艰难险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

    上班十来天的工作总结(精选14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还可以对自己取得的成绩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此激励自己继续前行。请大家留意以下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精美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安全的分钟演讲稿四年级范文(18篇)

    通过撰写安全演讲稿,可以加深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并引起他们对安全的重视。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安全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演讲稿写作提供启示。尊敬的老师、同学

    女性健康知识讲座活动总结(专业13篇)

    活动总结有助于回顾活动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在下面的活动总结范文中,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类型的活动总结,供大家从中选择合适的写作风格和思路。

    租赁小区车位合同(专业22篇)

    租赁合同在租赁过程中起到了规范租赁关系、约束双方行为的重要作用。希望以下范文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租赁合同。出租方(甲方):承租方(乙方):甲、乙双方

    学校工会年度总结美篇(优秀13篇)

    通过年度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来年的发展制定更好的计划。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年度总结写作方法和技巧,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

    护士消化内科心得体会(模板2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加主动思考,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不同学习和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感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入党积极分子分钟演讲稿(汇总21篇)

    入党积极分子要积极参加各种党的组织生活,争当先锋模范,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力量。以下是一些优秀入党积极分子的事迹介绍,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党员发展对象向他们学习。

    难忘的科技节三年级(精选18篇)

    优秀的作文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美妙。优秀作文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体验等,具备良好组织结构、合理论证和生动形象的写作作品。在写作过

    建筑工程安全环保责任书(热门12篇)

    保护动植物多样性,是我们维护生态平衡的必备条件,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环保问题。下面是一些经典的环保总结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要点。1、严格执行《建筑工程

    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热门16篇)

    教学计划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