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音乐教案设计范例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渴望春天教案(汇总6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念青松最新音乐教案设计范例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渴望春天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音乐教案设计范例篇一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欣赏《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一)导入

(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聆听(渴望春天)

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生:《渴望春天》

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创作

师: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找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他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师:同学们找了非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莫扎特的东西。让我们走进他的歌曲中,去领略一番。

3、复听《渴望春天》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的演唱形式: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歌曲的情绪: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郁

c、歌曲的拍号: 1、3/4  2、6/8  3、3/8

(六拍子是由两个三拍子组成的)

d、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

4、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不同的画面,那么不知道用歌声描绘出的画面是不是也一样的美呢?先听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听完这后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来学唱这首歌。

(1)   师边弹奏歌谱,生轻声学唱,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唱的一句。讲解升号,装饰音、休止符、不完全小节、连音线。

师:在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须要注意休止。

(2)   生随琴轻声的用“啦”来模唱。

(3)   学唱歌词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5、歌曲创编: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给歌曲进行创编。

6、课堂总结

音乐教案设计范例篇二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和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别。

4、能用不同扮演形式表示自身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同学都在其中承当任务。

教学重、难点:

1、让同学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

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同学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

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3、让同学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

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3、请同学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4、请同学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

5、同学自身演唱歌谱。

6跟着奔波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干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9、同学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

11、完整的演唱。

三、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茉莉花》。

二、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1、初步介绍歌剧《图兰朵特》的创作故事背景、作曲家等等有关资料。

2、初听,让同学寻找歌曲中哪些地方和《茉莉花》一样,听到了请举手示意。

3、请同学跟着老师的伴奏,试着哼唱歌谱。

4、学唱歌曲。

三、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

1、阅读音乐练习。

2、聆听三个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

3、自由讨论不同的感受。

4、完成音乐练习。

二、聆听儿童合唱版的《茉莉花》,与民歌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演唱《茉莉花》,结束新课。

音乐教案设计范例篇三

一、 教学内容:

1、 乐清民歌《对鸟》

2、 介绍山歌及特点

3、 创编歌词及表演

二、 教学目标

1、 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 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三、 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及创编歌词

四、 教材分析: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异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分发挥其演唱才能和演唱风格。

五、 教具准备

录音机 幻灯片 大歌纸 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二)基本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念一念。

“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 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试念来趋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 师无伴奏范唱

b 师对学生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 绿 鸽 夹嘴这几个字)

c 学生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

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学生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口头传唱以及学生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分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及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劳动号子

节奏:
固定

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曲调:
粗犷有力

5、 齐唱《对鸟》

6、 创编歌词与表演唱师:我们知道民歌在歌词上有不断创新的过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也来即兴创作歌词怎样。

a 小组讨论,要求在小组中先试唱

b 每组有由两名学生来表演,先问后答的形式

c 汇报时,先演唱,再问学生“你们听出他们那些地方体现出山歌的特点。”

d 同学们你们在山上边劳动边唱歌过吗?我请两位同学登上这两座山进行劳动,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对鸟》和你们创编的歌词,一起来体验山野劳动的愉快心情(先表演《对鸟》,再表演自己创编的歌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同时对山歌特点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运用。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对鸟》的学唱和表演,我们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点及与劳动号子的区别,还学会了几句乐清话,以后老师还会带着你们去熟悉更多的温州乡土音乐。

音乐教案设计范例篇四

(设计意图:演唱典型乐句、乐曲主题是欣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目的在于通过演唱进一步加深对欣赏曲目的感受。《茉莉花》是学生很熟悉的一首歌曲,让学生演唱是没有难度的,因此,我增加了低声部,将它变成了一首合唱曲,力图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感受茉莉花的美。比较演唱形式则让学生了解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时音乐的要素不变,音乐的情绪也不会变。)

6、《茉莉花》由于它的优美、动听,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对其进行改编。我选取了改编成流行歌曲的《茉莉花》,让学生进行欣赏(聆听莫文蔚《茉莉花》)。欣赏之后小结:改编成流行歌曲的《茉莉花》在伴奏、演唱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演唱时,歌曲的音乐要素没有变,所以歌曲的情绪也没有变,依然是抒情、优美的。音乐要素不变,音乐的情绪也不会变,这就是音乐要素的重要性!江苏《茉莉花》淡淡的清香飘满了全世界。(板书:清香)

(设计意图:流行歌曲六年级的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因此我选择了改编成流行歌曲的《茉莉花》让学生进行聆听,目的是为了贴近学生,引起共鸣。在课上到20分钟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慢慢开始分散了,流行歌曲的出现能适时地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重新关注课堂。通过流行歌曲的欣赏再次让学生了解《茉莉花》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而反差较大的流行歌曲再次让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和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音乐要素不变,音乐的情绪也不会变。在这个环节的最后,我以“清香”一词来概括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江南音乐给人的感觉。)

第二环节:聆听东北民歌《茉莉花》(预设时间12分钟)

(1)聆听东北民歌时我这样导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音乐也是这样。江苏的茉莉花透露着江南水乡的清秀,你来听听这首《茉莉花》,猜猜它是哪里的?(聆听东北《茉莉花》)学生第一次聆听歌曲,边听边猜歌曲是哪里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我逐步引导他们来说说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旋律,并进行板书(板书:东北民歌)。同样,我会出示歌曲的旋律线,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跳进的旋律特点并让学生来找一找这首歌曲里的启、承、转、合分别在哪里。接着我让学生第二次聆听歌曲,并思考:你觉得歌曲里哪些地方是最具有东北特点的?学生会找出歌曲里的下滑音、衬词等具有东北风格的音乐元素,我采用对比演唱的方式让学生唱唱下滑音,感受其特点;同时唱唱衬词,感受二人转的音乐风格。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东北二人转《茉莉花》的视频。(观看视频东北二人转)然后小结:东北的《茉莉花》热情、爽直,带给我们阵阵的浓香(板书“浓香”)。

(设计意图:两次聆听都是有目的的,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进行欣赏,使学生在欣赏中体验歌曲的特点,进而了解东北音乐的特点。让学生找启承转合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启承转合,并再次理解小调特点。课的后半部分,学生已经疲累了,积极性也不太容易调动,东北《茉莉花》热情、爽朗的特点,独特的风格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下滑音、衬词的演唱能激起学生的较大兴趣,关注课堂。我以“浓香”一词,来概括歌曲特点及东北音乐风格,它和江南音乐的“清香”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更形象、更直观。东北二人转的视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扩学生音乐视野,了解东北音乐的多元化。)

2、在理解小调的基础上,我通过板书,让学生说说:都是民歌,都是赞美《茉莉花》,为什么江苏的《茉莉花》和东北的《茉莉花》截然不同呢?学生会联系地方性进行讲述,我就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民歌通常是由口头创作、传唱,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加工、完善的。通常可分为小调、山歌、劳动号子。民歌流传到一个地方,往往会加入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具有较强的地方性,我们的《茉莉花》也不例外。

(设计意图:通过两首歌曲的对比,让学生发现民歌的特点——地方性,了解民歌的概念,同样是先体验、后概念,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民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为下面的拓展欣赏作铺垫。)

第三环节:拓展欣赏(预设时间3分钟)

《茉莉花》在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多姿多彩的版本,我找到几首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聆听,并作简单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其它地方的《茉莉花》让学生体验民歌的地方性特点,并通过“同一题目,不同版本”这一特点激发学生探索民歌的欲望,将课堂进行延伸,使音乐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

第四环节:总结(预设时间2分钟)

在课的最后,我这样总结:无论是刚刚过去的北京奥运会,还是即将到来的上海世博会,我们都以《茉莉花》代表和平、真诚、友谊,邀请全世界。(观看视频世博会宣传视频)但愿《茉莉花》能常在大家的心中飘香,但愿我们的民歌都能像《茉莉花》一样,香飘万里,永远芬芳!

(设计意图:从奥运会到世博会,学生看到了《茉莉花》在不同的重要场合出现,感受到它的份量。它不仅是一朵芬芳、美丽、纯洁的花,更是一朵代表中国人民和平、真诚、友谊的花。在这里,学生对《茉莉花》的理解就提升了。我们的民歌如此出彩,相信在此时学生是有所触动的,他们探索民歌的愿望也会被激发起来。)

民歌是我们的瑰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在我们的引导下,学生对民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爱!

谢谢大家!

音乐教案设计范例篇五

《芬芳茉莉》是六年级的第一课,本课以“芬芳茉莉”为题,选取了江苏、东北、河北三首在不同地区流传的《茉莉花》和歌剧《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作为聆听曲目,又选取了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二声部合唱曲《茉莉花》作为学唱歌曲,把南北不同的“茉莉花”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为了让学生们感受不同地区“茉莉花”的不同风格,首先聆听了江苏、东北、河北的三首茉莉花,接着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片段。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演唱热情,并积极模唱,也为了让孩子们体会东北民歌豪爽、热烈及东北“二人转”的地域风格,先让他们聆听歌曲范唱,接着我特意用夸张的声音示范演唱,然后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演唱模唱歌曲。当他们有模有样的演唱会东北茉莉花后,又模唱了河北的'茉莉花,并做对比讨论。

接下来,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因为这首歌曲的第一声部孩子们比较熟悉,所以把重点放在了第二声部的合唱教学上。首先视唱第二声部旋律,接着填唱歌词,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的方式,练唱歌曲。和谐的声音,嘹亮的歌声,芳香的“茉莉花”在教室里飘扬!

音乐教案设计范例篇六

创意说明:本文的描写是十分出色的,特别是肖像描写。作者不单纯是外表和外貌的简单描绘,而是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所以本课打算采用“情境式”与“写读式”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学习写法。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播放《命运交响曲》。

当这首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但是,除了他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读读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二)   让我们打开课本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2、教师提问:“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请简单介绍本文的思路。

3、明确:“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本文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的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情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以谈话的方式让贝多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三)   让我们走进演播厅访人物。

1、  小组合作写访谈录。

本文所写的内容并不复杂,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对课本内容进行创编,改写成访谈录的形式,看看女佣、客人、贝多芬自己,这三人眼中的贝多芬各是什么样的形象。

2、  走进演播厅对人物进行访谈。先小组进行,再选代表在全班表演。如

(背景:播放《命运交响曲》。)

主持人: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那么,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首先让我们欢迎第一位嘉宾,贝多芬日常生活的见证人--女佣安娜小姐。

女佣:我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贝多芬先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他的两架大钢琴上工作,生活基本能独立自理,但不拘小节。他不喜欢我整理他的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零乱不堪的。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看着真教人难受。他需要的是孤独和安静,厌恶别人打扰他。可当有人希望了解他时,他也会感动得流泪。关于这一点您可以问一问上次来访的罗伯特先生。

主持人: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下面我们有请第二位嘉宾:罗伯特先生。

客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贝多芬先生,他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后面拖着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呈现出悲剧;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他虽然严肃,但和我交谈时却浮现出善良的微笑。所以我觉得贝多芬先生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

主持人:谢谢您为我们所作的精彩描述。最后我们请出中心人物--贝多芬先生。

贝多芬:我是一个不幸的人,我所最宝贵的耳,今已听不出大部分的音了,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这是何等可悲的人生!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聋”虽然给我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恼,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自然是我唯一的知己,我爱一株树甚于爱一个人。我用“心”观察和思考人生,进而把这种思考付诸音乐。所以,你们听我心里的音乐吧!你们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主持人(总结):通过刚才的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贝多芬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他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他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但他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让我们以罗曼罗兰的话作结束吧:“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

(四)   让我们走进创作室学写法。

1、  探究写法,总结规律。

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作品肖像描写的技巧。

明确:本文的作者显示了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2、  学习写法,练习仿写。

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文中肖像描写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描写的对象是谁。最后学生集体评议,看谁写得最传神。

(五)   课堂小结。

(六)   课后活动。(任选其一)

1、  以“《音乐巨人贝多芬》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  以“我喜欢的一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及如何喜欢。

3、课外收集张海迪、史铁生、霍金等等敢于向命运宣战的勇敢者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从掌握学习方法、磨研学习能力、积累语言材料的角度出发,利用课后练习,采用“三步理读法”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二)第一步:整体式理读。

1、根据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第一小题,梳理课文思路。理读之后像练习那样设计出一两个练习来表现你的阅读成果。

2、交流,评讲。

(三)第二步:揣摩式理读。

1、根据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第二小题,揣摩人物形象,并能设计出揣摩品味的题目来表现你阅读中的发现。

2、根据课后练习第二大题,揣摩人物写法,并能进行肖像描写的仿写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3、  交流,评讲。

( 四)第三步:语言性理读。

1、根据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第三小题,整理文中感触最深的句子,用语言积累卡的方式加以表现。

2、交流,评讲。

(五)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