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说明文说课稿(大全7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灵魂曲最新小学说明文说课稿(大全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说明文说课稿篇一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菠萝,我的故乡在南方。

我的头上有一些小叶子,小叶子上还有许多小刺,身上也有许多小刺,这是用来保护自己的。要是敌人来碰我,我就可以用刺来保护自己了。我的身体是椭圆形黄橙橙的,就像小朋友身上穿着一件黄衣服似的,把我切开就看见许多汁水哗哗的流出来了。小朋友看见了直流口水,但有的一边拍手一边说:“太好吃了!太好吃了!”露出一副可爱模样,还用舌头舔了舔嘴巴四周,每一个手指都舔了一遍。有的吃了果肉后却闭着眼睛,邹着眉头,似乎连牙齿都颤抖着。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酸是我没成熟的时候,等成熟了就甜了。

我不仅美味,而且还有丰富的营养:大量果糖、葡萄糖、维生素b和c等营养。我还可以为人们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防治便秘呢!但小朋友们,我也不能多吃哦!希望大家都会喜欢我噢!

小学说明文说课稿篇二

人们说我跟凤梨长得像兄弟,没错,我们是很像,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凤梨戴的王冠上的叶子是平的,而我却像锯齿一样,摸起来会割破手;凤梨的外衣像具有青春派的浅绿色,而我的却是酷酷的迷彩黄;凤梨身上的斑纹要大点、饱满些,而我的要小点、密集些;凤梨的果肉切开可以直接吃,而我的果肉要用盐水泡个澡才能吃,不然会不甜的。

我和凤梨都是凤梨属植物,同样我们也是热带水果,住在草丛里,一般7至9月成熟,15摄氏度是最适宜我们的温度。我们的营养价值很高,果肉里富含原糖、蔗糖、蛋白质、粗纤维、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如果你有炎症、消化不良,吃咱俩也行。但要注意,不能吃太多,否则会引起上火。

看了我的自白,聪明的你就知道我的名字了吧!我叫菠萝,不仅好吃,还有这么多作用,你是不是心动了呢?心动不如行动,快买几个尝尝吧!

小学说明文说课稿篇三

小笼汤包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我一直居住在芜湖,今天老一辈的芜湖人都记得老字号“百年耿福兴”的汤包味道都属上乘。更有许多跑遍祖国神州大地的人们甚至说:“耿福兴的小笼包天下第一”

小笼包要掌握好蒸的程度,这样也能掌握好面皮的柔软度,耿福兴老板光凭蒸汽的味道就能知道包子的生熟程度。还说:"蒸好的小笼包,起笼时应当是鼓胀的,晶莹剔透、不易破碎、皮薄馅大、鲜爽滑嫩、汤多汁美,味浓不腻。小笼包关键是肉馅的选料,面皮和皮冻的制作。选肉要瘦一点,汤则清而不稠;制皮要够筋抖,汤包口感好不宜脱底;皮冻要成型,出笼时是站立的。熬制皮汤时一定要清除表面的浮油和细毛桩,尽可能去除异味,细节决定成败。我最喜歡吃也最讲究吃,总结一下吃小笼包的方法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小笼包汤鲜汁嫩,猪肉馅入口爽滑娇嫩,面皮也擀的恰到好处,熬出来亮晶晶的,咬个小眼,包子皮还要完整结实。

芜湖的小笼包“耿福兴”的最为出名,味道那是异常鲜美,吃货们万万不可错过,快来尝一尝。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说明文说课稿篇四

主讲人:杨霞(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一、说明文教学概说

在新课改弘扬人文性的背景下,体现科学性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冷落。老师们执教研究课、公开课,通常选择文学作品,很少有人选择“说明文”。但是,训练学生阅读科学文本的能力,本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份内之责。中小学“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的科目,而“语言”有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公文语言、日常语言等分类,因此,语文学习的疆域中,必须有科学语言的一席之地。

(一)什么是说明文?

目前,一些论者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是否存在,产生了质疑。

董水龙等人认为,“说明文”的文体概念,混淆了实用类文体(说明书等)和科学作品的界限,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文体辨认,从而对实用类文体和科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由于把科学作品限定在“说明文”即主要是科普作品的范畴内,严重制约了学生真正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即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言语,造就学生养成逻辑思维、辨证思维能力和科学论证的严密性的思维习惯。(陈红军、董水龙:《构建科学文本的阅读图式》,200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没有在阅读板块独列说明文,而是谓为“科技作品”。阅读板块第 9 条说:“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但是在写作板块的第 5 条,又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这里,我们不去思辨“说明文”是否存在,单就文章内容来看,我们暂且把客观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视为“说明文”。

广义地看,只要是把事物、事理说明白的文章,都是说明文(请大家参考阅读北大学者孔庆东的文章《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大都有主观成分,所以社科题材的文章多视为议论文;而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知识,有相对的客观性,所以说明文多为科技类文章。鉴于“说明文”的内涵模糊,也有人用“科学文本”的概念取代之。

那么,“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又是什么呢?

南开大学的徐江教授指出:说明就是介绍。说明文的作者是一位“二传手”,他的任务是普及科学知识。旧体系写作原理对“说明”的解释,没有抓住“介绍”知识这一本质,所以关于说明的说明,总是说不明白。人们很少以“说明”来发表、公布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对事物的思索,而是以“论”来阐明自己的“科学见解”。复杂的社会问题且不论,即便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的反映,人们撰写实验报告,这本来看似具有强烈的“说明性”,因为它像是“介绍”实验的基本情况,不是靠逻辑推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证明”,是对相关科学研究结果的特殊形式的阐述证明。它的宗旨是让人们相信这有关科学研究的结论是正确的,是科学的。所以,人们习惯上也把科学实验报告,视之为科学研究论文,而不视之为说明文。比如,《关于 xx 地区地方病成因调查报告》,这就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成果,属于科学论文范畴的。撰写这种报告的写作行为就属于“论说”,因为这种报告是在论证那种地方病的成果的确凿性,让人们相信,认识。凡是作者的某种“发见”,都面临着“证明”,“说明”所传授的知识虽然也是“科学”的,但不是首次发表的,不是作者直接研究所得的。它不需要证实,而是已被证实的。这是“说明”在内容上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介绍性”、“讲解性”、“解释性”的根本。

这样我们可以给“说明”下定义了 :所谓“说明”,就是以简明、通俗的语言介绍非作者科学研究所得且已被确认了的或其他不需再确认的有关对象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价值等属性的写作行为。载有这些信息的文章是说明文。(徐江:《说明“说明”》,《学术争鸣》,1999年第 1期)

说明文的分类:

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把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两类,后者又叫科学小品。这种分类只是着眼于文本的语言特点,并未揭示说明文类的内在差异。余彤辉建议,把科学文本分为纯科学文本、准科学文本和泛科学文本(余彤辉:《也谈“创造性阅读”》,《中学语文教学》 2005 年第 5 期)。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科学文本大都是后两类。比如,《说“屏”》应该归入社会科学类的泛科学文本,因为它不是在说明“屏”这种事物,而是在谈“屏”如何才能给人们带来美感。作者要向我们读者讲述的是他发现的一个关于屏风的美学观点。再如《桥之美》,我们也可以作为美学随笔(偏重议论的散文)来阅读。

董水龙提出,科技作品的文体大致有科学观察记录、科学实验报告、科技论文、科普作品和科技产品说明书(包括操作手册之类)(董水龙:《语文科技作品教学的层级目标构成》,2007)。所谓的事物性说明文就是科学记录或科学报告,所谓的事理性说明文就是论说文中一个种类或者说是广义上的科学论文。(陈红军、董水龙:《构建科学文本的阅读图式》,2006)

参考以上意见,并考虑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识基础和操作习惯,我们把“说明文”视同“科学文本”,它包括 原创性的科学论文和实验报告、科普作品、说明书三类。中学教材中的科学文本主要是科普作品,即:不需要科学论证的、只是介绍事物特点和科学知识的文章。

(二)教材中说明文的整体把握

“ 课标版 ”初中语文课本中“与说明文相关”的单元:(注意:这些单元中的选文并不都是说明文)

单元

单元主题

求知欲望,科学精神。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七上 第四单元

快速默读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写名胜古迹的文章(事物 说明文)

八上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 科技 说明文(事理)

八上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

大自然的语言

奇妙的克隆

山市(蒲松龄)

课文篇目

八上第三单元的导读是这样写的:“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显然,这个单元提示,阐述的是传统的说明文文体知识。

八上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读”中写道:“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 , 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这个单元提示,则聚焦于内容主题。

北京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说明文单元(共 4 个单元,15 篇课文):

册 15 册(八上)

单元主题

第 4 单元:说明事物 [ 建筑 ]

——对象和顺序 第 3 单元:说明事理

(一)

16 册(八下)

——说明方法 第 4 单元:说明事理

(二)——说明文的文学特点

18 册(九下)

第 3 单元:说明对象的特征

课文篇目

中国石拱桥、北京城的中轴线、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华世纪坛 统筹方法、奇妙的克隆、向沙漠进军、看看我们的地球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坐看牵牛织女星、雨林的毁灭、一生莫断奶 大自然的语言、天鹅、美丽的“神州” 可以看出,北京版教材中的说明文单元编辑思路,还是依据传统的说明文文体知识。

(三)说明文的教学内容与教育价值

最新的意见指出:在这些关于阅读说明文的陈述性知识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说法,只是对“记叙文”知识的借用,而逻辑顺序则是一个等于什么都没有说的知识。什么是逻辑呢?《现代汉语词典》说:“逻辑:思维的规律。”可见,逻辑顺序是按照思维规律来安排文章的一种写作顺序。逻辑顺序包括“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征到用途、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等等,这些所谓的说明顺序,只是对议论文的论证过程的借鉴。而说明方法中的种种,不过是对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的移植。如打比方就是比喻修辞,引言论就是引用修辞;举例子则是举例论证的翻版,列图表无非就是论证过程中的分析演绎或归纳,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至于“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其实就是由科学报告的思维缜密性和科学论文的思维逻辑性决定的。而科普类科学作品由于是对原创性科学作品的嫁接和移植,是为了向大众传达科学知识和科学资讯,所以在表述时也必须遵循科学思维的用语规范。(陈红军、董水龙:《构建科学文本的阅读图式》,2006)我们认为,说明文的阅读目的,主要就是获取信息,说明方法是次要的。知道了说明方法,并不代表读懂了文章,准确获取了信息。例如:读药品说明书中的“一日三次,一次三片”,不在于知道“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是弄清楚“一日”是 12 小时还是 24 小时,“三次”是饭前还是饭后。教《统筹方法》,让学生明确了“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但“统筹方法”究竟是什么东西,多少人都理解错了啊!请老师们研读一下 08 年北京市中考题(《小品建筑》,10 分钟),目的是:研究中考题所要考察的技能要点;辨析该题在命题上的得失。

从以上中考题的研究可发现,近年来,中考命题已经不再考察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辨认,而是更加注重信息的理解和句子逻辑关系的把握。

说明文的教学要点和教育价值:

1、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其教育价值在于: 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说明文最适合做快速阅读训练)。

学生在说明文阅读中的突出问题: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事物的特征或原理)。我曾做过一项实验:让一位初中生默读《奇妙的克隆》第一部分,然后问她“什么是克隆”,结果是她回答不出要点,看着书也答不出。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准确提取文章信息的阅读技能。

因此,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要读懂什么是“物候”?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是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要读懂花儿有各种颜色的成因。有些教师教读这些课文时,喜欢在文学性语言上做文章、寻找教学点;但对于说明文来说,这是第二位的事情。

有些教师认为:说明文,主要给学生讲清楚说明文的种类、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就可以了,至于课文的内容,学生通过自读是可以理解的。说明文教学如果过多地关注文本内容,就容易上成常识课科学课,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原。——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我们认为,对于任何文本来说,如果不能首先读懂它的内容,不能从内容中得到求知、愉情、启思的收获,那么探讨写作方法或表达技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样写”的问题必须以“写了什么”为基础,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文课当然不是科学课、常识课,但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正是训练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读懂那些科学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学完一篇说明文,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仍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就算知道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又怎能代表阅读能力的提高呢?其实,对许多说明文而言,弄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并不困难,比如《大自然的语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顺序,作者已经非常清楚地用“首先”、“其次”等提示语、用段首设问句的方式,点明了写作思路;“举例子”“引用”等说明方法,学生也很容易辨认。真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文章介绍的那些科学事理,学生真的能读明白吗?乃至所举的例子,究竟在说明什么,学生理解了吗? 2、说明文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好奇、探索、求真、严谨……)。

优秀的科普文章,对于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科技爱好,历来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之所以说“间接”培养科学精神,是因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素养的训练,还是要靠理科来完成;语文课上阅读科技文章,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本身的逻辑性,来感受作者思维的科学性。

新课标也体现了这种精神:“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那么,我们就要思考:科学精神与科学的思想方法,指什么?有哪些具体内涵?一般说来,有这样几个要点:注重观察、讲究实证、求真务实、敢于创新。人教版教材在八年级下册,有相关的知识短文可供参考。3、说明文教学,还要注意体会自然与科技中的人文内涵。

例如,阅读建筑说明文(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州园林》等),只有读懂了建筑物的人文内涵,才算真正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因为建筑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建筑的灵魂,在于特定的文化精神。

说明方法和顺序,是为理解信息服务的;说明顺序的教学,更是要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的操作要领,我们将在下一节例说。

5、文学性语言的品读,要为理解科学知识服务。

二、说明文教学设计例说

为了训练学生在文章中提取信息的技能,说明文教学中常用策略的有: 1 .在文中圈点勾画、列提纲、画图表,提取与整合文章信息。

2 .对照实物或图片,口述其特点、形态、构造等,再与课文比较,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和说明顺序的把握。如,看图说明某座石拱桥的结构特点;《看云识天气》,对照各种云的图片说明其形态、色彩、位置和预兆的天气。或者反过来,根据文字绘制图片。

例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先出示一幅教学挂图,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赵州桥的结构,在学生明白 “ 拱 ” 是怎样的形状后,又启发学生准确表述 “ 一个大拱与四个小拱关系 ”。待学生说出 “ 四个小拱在一个大拱的两侧上方 ”、“ 大拱两侧的上方各有两个小拱 ”、“ 四个小拱在一个大拱的两侧 ” 等答案出来后,又通过图示、比较,终于使有的学生得出了 “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 的最准确表述,然后评以 “ 你跟茅以升这位科学家说的完全一样 ” 一语,再让学生翻开课本印证。这样,学生学得就有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在反复比较中感受到揣摩的乐趣。在这样热情高涨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文中 “ 卢沟桥的桥面几乎与河面平等 ” 一句,就会自然而地联想到几何中半球平等的定义,感悟 “ 几乎 ” 一词用得实在准确,不可或缺。3 .角色模拟,如阅读《看云识天气》,让学生口述“我是一朵__________的云”,说明自己的特点。4 .比较阅读,如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桥之美》,感知科普文章与艺术随笔的文体差异。

小学说明文说课稿篇五

鸟,相信许多人都见过,但是,大家对待鸟的态度却不一样,有人把小鸟关在笼子里,不让小鸟出去;有人把小鸟的腿绑上绳子,折腾小鸟;有人拿弹弓射小鸟,害小鸟受伤;还有人竟残忍地拔光小鸟的羽毛,烤鸟吃……。人们啊,鸟类是我们的朋友,你们有什么权利能任意践踏鸟儿的生命呢?我们想要自由,鸟儿难道就不想要自由吗?你们又有何种权利去毁掉鸟儿终生的自由呢?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家,小鸟也希望能有一个舒适、温暖、温馨的家。

一天,我一如贾汪地向貂场走去,与往常不同的是我的爱犬阿福的嘴里,跑到我跟前,嘴里竟然叼着一只受伤的小鸟。我心里一惊!还好没被爸爸发现,赶紧丢了吧!可是,看那小家伙黑黄相见的羽毛上染上了一大堆殷红的鲜血,那绝望的眼神痴痴地望着我,使人一看就生怜悯之情,还有那痛苦的尖叫声更令人心碎,我的心立刻软了,我试着让阿福张开嘴,阿福很不情愿地松了口,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小鸟向家走去,迅速找了块卫生纸给小鸟包扎伤口,心想:小鸟,我家又不是医院,没有纱布,你凑合一下吧!小鸟啊,千万不要被爸爸妈妈发现啊!

没想到,事情终于暴露了,那天,我在院子里玩,妈妈打扫房间,发现了我的'秘密,对我说:“琳琳,你是怎么了,不是告诉你不让养小动物吗?”我进门一看,原来,小鸟的羽毛随地可见,我哭了,怯怯地说:“妈妈,对不起,我是看它可怜,才……妈,求求你了,把它留着吧。”妈妈缓了口气:“你是养不住的,它不吃不喝,很快就会饿死的。”爸爸闻声走过来,对我说:“孩子,爸妈不是不让你养,鸟类是属于大自然的,看,那广阔无垠的蓝天是小鸟的家园,大自然才是小鸟的栖息地,就算你养着它,它也会因伤心至极而失去生命的。”听了爸爸的话,我含泪点点头,打开窗户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飞了。小鸟张开翅膀唱着欢乐的歌飞向大自然的怀抱。

伤害鸟类的人们阿,请放下武器,和我们一起保护鸟类。相信只要我们共同携手保护环境,爱护鸟儿,这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小学生爱鸟护鸟的说明文3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世界上大约有300种鸟类濒临灭绝。《世界保护益鸟公约》规定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我们漯河市4月22日举办了 第29届爱鸟日活动,广大的市民都勇跃参加了这次活动。我们做为新时代的学生,在行动上更应该爱鸟护鸟,要保护它们。

小学说明文说课稿篇六

我是一个大肥仔。我身高约20厘米,腰长。我的形状是圆圆的,身穿黄色的铠甲。头上戴着一顶帅气的帽子,是不是很像一个威武的将军呀!不但如此,我的铠甲可以更好的抵挡住蚊子一次又一次的袭击。而且抗菌能力强。

我的香气也很很迷人。不行你瞧瞧!那个小孩手上拿着什么水果在闻?告诉你吧,那就是我啦,他正在闻我身上那种使人无可抵挡,浓郁的菠萝香气呢!有人说:“菠萝香是算什么,还不够桂花香的'花气迷人呢!”我实话告诉你们:“我是桂花的前辈,要不是我比桂花老了一点,我一定爆发出比桂花更迷人的香气呢!”

我的老家是南方的热带地区,后来被送到北方去。我小时候总是穿着一件绿衣服,后来长大才穿一件帅气,威武的黄金衣服。妈妈告诉我:“儿子,这是因为你小时候营养不良,还总感冒,所以穿着厚的绿衣服;但长大以后,你改掉了坏习惯,妈妈就帮你买了一件帅气的黄金铠甲,穿上以后,就变成如今讨人喜欢的菠萝大王了。”

小学说明文说课稿篇七

星期天,爸爸买了三个诱人的菠萝,看起来很美味,我凑近了点闻,散发着酸甜的味道。

菠萝的香气缓缓地飘到了屋子里,我终究还是控制不住我自己,情不自禁地走向了厨房,拿了一个吸管,插在菠萝里吸了起来,真甜!就这样一个菠萝被我吸干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回来了,我立刻拿出吸管,飞快地逃走了,爸爸没有发现什么,只是说妈妈今天加班,很晚才能回来,菠萝等晚上再吃。虽然听了这话很失望,可我还是说了声“哦!好。”

时光飞快地流逝着,妈妈回来了,我开心极了,赶快蹿到厨房拿来了菠萝。

爸爸把菠萝分开后,我被惊住了,菠萝怎么没有了水分?爸爸的火一下子窜上来了,他大声吼道:“一个菠萝这么贵,怎么没有水分呢?明天我就去找那个卖菠萝的黑心老板。”

我见情况不妙,就结结巴巴的道出了事情的真相,我本以为爸爸会大发雷霆,可他并没有,反而罚我多吃点菠萝。

唉!现在回想一下,自己都觉得可笑,这样的事我以后再也不会做了。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小学清明节活动方案(优秀7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

    大班地震活动方案(汇总7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反思(精选5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

    最新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 四年级教学反思(优质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实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

    热门巡视工作发展史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学习心得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提升空间。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培训心得,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最新进社团自荐书(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最新小班秋季学年计划(优秀9篇)

    计划是一种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有条理的行动方案。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

    最新村委会度工作计划 村委会年度工作计划(优秀10篇)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村委会

    2023年绘本故事点点点语言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