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QJ墨客

毕业典礼是学生们最后一次集体聚会的机会,他们会怀念与同学们一起度过的时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毕业典礼感言,分享了不少成长心得与感悟。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弟、学妹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作为校友代表参加母校的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向人生新的征程!

今天能够参加母校的毕业典礼让我感慨万千,从20xx年毕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5个年头,我时刻怀念着大学的时光,这20xx年所有的奋斗与成果,都是在大学时期埋下的种子,一颗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种子。

20xx年前,那年我17岁,和所有考生一样,背着画夹走遍了大江南北。第一次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只为了一个模糊的想象——中央工艺美院。那天坐了一夜的火车,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走出了北京站,坐上9路车,来到了光华路老校的大门口,只见校门上写了“衣、食、住、行”四个大字,寓意设计要为人的生活,为产业而服务。每次走过美院的校门,内心总充满了无比的向往,剩下的就是为进入这个大门而努力。

20xx年前的今天,我满怀大学四年积攒的万丈豪情,毕业了。然而那个年代的工业设计远不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毕业即失业。我只身来到上海,做过电话推销、开过展览公司,最后在跌跌撞撞中创办了木马设计。创业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才可以在逆境中成长。

20xx年前,木马设计团队开始崭露头角,总计服务了超过一千家企业,努力获得了包括德国红点奖、if、美国idea和日本g-mark等在内的100余项国内外设计大奖。

5年前,我开始推动重要的社会创新项目“设计立县计划”,帮助一些对于设计没有足够认知的城市建立新的设计秩序。经过持续探索,已经在日照、马鞍山等地建立创新平台,通过对接高端设计资源,为当地产业、城市、创业注入创新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今天,随着创意时代的到来,设计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无论作为教师还是设计师,都要聚焦价值,持续探索设计与教育的本质。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断的关注社会,认知变与不变的世界,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属于时代的设计。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清华美院的老师都是各界的大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无形当中影响着我们,当时不以为然,时间久了就会发现那种影响是真正持久的。我觉得清华美院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有几点是特别重要的:

第一,清华美院的教育不仅仅是技能、方法层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对学生灵魂深处的触动,这种影响贯穿于我们的一生。大学课堂是轻松和看似无序的,但是我们会为了做好一个作业而彻夜不眠,只为了内心那一毫米的误差。我记得有一次上木工课,一位同学每天都在锯一块大木头,一直锯了半个月。后来没有想到他把这块木头竟然锯成了一把小勺子。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可以判断的是他在与这块木头斗争的过程中,让自己从一个粗糙的人变成了一个细腻的人。

第二,美院更注重的是思维方法的教育,力求让每位同学建立起系统而严谨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对事物变化的规律建立起系统的认知,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这种不变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让我们处在社会变革的前沿。

第三,美院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始终感受到母校的温暖。虽然我们离开了校园,但是每一个人都时刻关注着美院的变化。我们在很多论坛、会议、实践中会经常碰到像柳先生、鲁老师、蔡老师、严老师等,他们每一次都会与我们高效地交流,生怕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偏了。这也成为我们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最温暖的那一盏明灯。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家即将走向社会的日子里,希望能与大家分享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在大船甲板上往复奔跑,无法改变大船的航向”。我们要看大势,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找到自己。

我们今天的世界正在无时无刻发生变化,过去的商业、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新的商业秩序规则又在不断地建立,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赶上不断变化的节奏。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看到产业在不断地轮回,从手机、汽车、智能硬件到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产业的不断轮回驱使我们要准确地预测、感知到这个趋势,才能处于创新的前沿。我们今天的知识系统在不断地更新,设计范式亦在不断的转变。我们从产品时代,强调物理逻辑和产品消费,逐渐转向交互逻辑和信息消费,再到今天转向服务设计和系统逻辑。掌握好的设计方法,才能引领好的设计。

第二:希望大家能够聚焦有价值的创造,平衡好短期价值、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

我记得乔布斯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叫“串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讲到他在大学时期学过一门书法课,当时学它的时候并不知道有什么价值。但是当他在做苹果公司的时候,他就把曾经学到过的知识加以应用,于是就创造出了全世界最美丽的字体。同时,“要缩小作用面,增大压强。”当你面向某一个问题或方向的时候,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不断叠加,才能创造出突破时代的价值。

第三:对今天的世界有系统的认知,在“变”与不变当中求得平衡。

我们今天所有的实践和所有的梦想,都需要在主流的实践和问题的背景下,发展和产生。当然今天的问题无处不在,从个人到社会,从城市到农村。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设计、商业以及我盲作和创业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平衡好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对于未来的世界有系统的认知,在变化纷繁的今天,能够找到变与不变。大家都知道,技术一直在改变,商业模式与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那么不变的是什么呢?不变的是我们的情感、事物变化的规律以及一些创新的基本方法,我们要以不变的规律和变化的手段来应对今天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三点,最后用一句话来再次祝愿大家,希望大家“专注于真正有价值的创造,让我们的设计生命更加灿烂!”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代表毕业校友在这里发言,跟大家交流一些体会和感受。我是社科学院20xx级博士生,五年直博,20xx年毕业,眨眼间离开学校已经20xx年。接到此次发言任务后,我一直在想,在这样一种情境下应该说点什么才更有意义,但是,浮现在脑海中的,却都是在清华读书期间的一点一滴。

清华就是这样,包容、宽厚,她对待每个学生,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给他们做事的本领,牵挂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所有的帮助,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清华文化的传承,不是抽象的,更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体现在每位老师身上,体现在每位同学身上。每一个曾经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的人,都是清华,都代表着清华。特别是对于即将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同学而言,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代表和传承这种文化。借此机会,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跟大家分享。

第一,要保持追求纯粹的精神。真理是纯粹的,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追求纯粹的过程。清华给了我们这一方净土,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去追求学术上的纯粹。这种历练是一生宝贵的财富。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可能会有一些复杂,但现在看来,即使再复杂的事情,可能都需要回到本真、回归初心,这就需要一种追求纯粹的精神。上周,共青团xx大刚刚召开,团xx大报告最根本的是在着力解决几个问题,共青团的初心和使命到底是什么?共青团作为一个组织存在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新时代到底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锻造什么样的团干部?培养什么样的青年?这是一些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需要一种纯粹的拷问,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旗帜鲜明的解释,让共青团真正成为他本身应该成为的样子。思维上纯粹,理论上才能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的xx大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历史性成就和根本性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都是回归党的初心的自然呈现。在具体工作中,也是这样,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纠结,但如果能够保持一种纯粹的精神,多问问事情应然的状态,多想想事务本身的逻辑,多听听自己本真的追求,也许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第二,要培养兼济社会的情怀。清华毕业的学生,不能把进入精英阶层、中产阶级作为我们主要的奋斗目标,还应该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生活在这个社会,谁都不可能真正地独善其身。曾经说过,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清华也教育我们,要厚德载物。我毕业后到一个县里工作,后来又到一个乡镇去当党委书记。有一次因为要建设西气东输的一个工程,需要征地15亩,因为补偿标准达不到老百姓的预期,乡镇政府与老百姓产生了一些矛盾。当时感觉压力很大。后来我就在想,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干这件事,如果是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那么解决这件事有更直接更快速的办法。但是,如果完成了这项任务,而使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害,那么,我们办这件事的目的又是什么?这就是一个出发点和立足点的问题。不同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决定了不同的处理办法。我们的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一个基本方略。如果发展不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这种发展将毫无意义,所谓的繁荣不仅是虚假的繁荣,而且是虚伪的繁荣。兼济社会不一定只是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人需要坚持的一种情怀,理论研究也需要立场,企业也需要社会责任,公益服务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兼济社会,首先要兼济他人,你是否照顾了他人的感受,是否进行了换位思考,是否让你周边的人感受到了舒适。连我们的家人、同事、朋友,我们都兼济不了,何以去兼济社会。这跟物质没有关系,更多地应该是一种修为,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

第三,要练就从容淡定的心态。心态跟年龄应该没有必然的关系,但肯定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我们更加容易举止从容、神情淡定。但是,大家都说,人生是一条波浪线,而不是一条直线,有高潮,也有低谷。走出校园,我们不可能一直轻松愉悦,可能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接到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可能暂时买不起学区房,碰不到心仪的男女朋友;可能遇不到让我们感到舒服的领导,找不到得力的下属。总之,我们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让人焦虑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这种心态,来源于自信,家国自信、个人自信,连清华毕业的学生都不自信,你让其他学校的同学怎么淡定;这种心态,来源于乐观,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始终充满正能量。季羡林先生笔下的清新俊逸,不仅仅指的是清华园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指的是清华精神,“永葆青春,永远充满生命活力,永远走向上的道路”。我们要努力将这种精神内化为我们的性格基因,转变为我们的日常心态,从而更加从容淡定地生活和工作。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也是我努力的方向,说实话,我个人做得还远远不够。

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党的xx大以来,多次给青年回信,参加青年活动,指导青年工作,对我国广大青年充分信赖、寄予厚望。前几天,给清华大学马院研究生毕业班全体同学提出勉励寄语,希望同学们坚定为祖国和人民矢志奋斗的信念,以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这不仅是对清华马院毕业同学的寄语,也是对清华全体毕业生、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殷切希望。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际遇,我们这一代人也将与这一时代同生共长、同频共振。正所谓,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祝贺大家顺利毕业!祝愿大家都能够用不懈奋斗成就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回忆!

最后,再次感谢清华赋予我们的一切!感谢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永蕴社会情怀,长继科学精神,祝愿社科学院越办越好!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三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同学和亲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经双92班的李荣莎,来自电子工程系,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作为经双班同学的感受。

不知道同学们在收到有钱院长签名的中英文毕业典礼邀请信的时候,在步入刚才的毕业酒会会场的时候,有没有像我一样感到“高端大气上档次”。这种邀请了亲友和重量级演讲嘉宾的毕业典礼,也是经双带给我们的惊喜之一吧。

提起经双,最先想到的就是周末只有一天、考试周从第16周提前开始的“难忘”回忆。《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咱们经双人上室友不上的课、考室友不考的试,这是怎样的好学精神!拿下每学期三四十学分的理工科同学们,击败偏微分和五花八门的公式定律的文科同学们,大家都扛过来了!所以“共患难”的经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在小组和非小组作业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双人”的身份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源,比如经管的图书馆、职业发展中心、“与院长共品下午茶”活动、很多有影响力的讲座和论坛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对经管学院的归属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涨停板。

经双三载,我遇见的不仅仅有经济学知识,有一群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还有一种新的文化氛围和思维方式。

经济学中,常用简明的模型配以曲线和交点的图示来解释问题,将纷繁复杂的现象条分缕析,常常给我醍醐灌顶之感。学了三年经双,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这样来描述情景。比如,我常常被问到,在男女比例六比一的工科院系当女生,是不是很爽呀?我就解释说,其实女生对于院系男女比例的满意度是一个先升后降的曲线,女生比例过少也有种种弊端。这样,人家好像就理解了。

修读经济学第二学位,让我们开拓了眼界,也拓宽了未来发展的道路。我们学着突破“文理”、“专业”的限制来考虑问题,会思考自己所在行业背后的经济发展规律和方向,也会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去评估行业的发展前景。今年五月,经管学院还与我所在的电子工程系共同举办了“管理学走出商学院: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研讨会。汇通文、理、商、工,正是我们双学位同学的优势所在。在不同思维的碰撞和融合中,我们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我自己今后的研究领域也将是电子和金融的交叉学科方向。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给经双上课的老师们。周末上课的不仅有我们,还有老师们——而且老师们还不能翘课。经双的老师们放弃了周末的休息,严谨负责地为我们备课、讲课。我们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你们付出了加倍的努力,让每个同学都学懂、学好、并体会到经济学之美。谢谢你们!

明年,经管学院将迎来30周年华诞。在毕业之际,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亲爱的同学们追逐梦想,贡献中国,影响世界!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四

大家下午好!

我受理硕士项目毕业生张思培,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站在这里分享我的毕业感受。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我在清华里度过了六年的时光,20xx年本科入学,恰逢经济与金融国际班首次招生,20xx年硕士入学,赶上管理硕士mim项目新鲜出炉,我与清华经管一同成长和进步了六年。回想这六年的时光,我心存感激,满怀不舍。

清华的第一课,是为人要谦卑低调。从入学时的少年无畏到逐渐适应了大家带给彼此的压力,我们开始慢慢地懂得在这个中国平均智商最高的地区要坚强、更要谦虚。谦虚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态度,它让我们这帮兄弟姐妹能够彼此欣赏,互相鼓励,相濡以沫,共同进步,最终得以在我们“英语与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这个通识专业下携手毕业。

清华的第二课,是为学要扎扎实实。也许,只有在清华,你才能看到周末早晨的清芬园,我们边吃着包子边讨论着作业题;只有在清华,你才能看到女生和女生不比容颜比成绩,男生和男生成双结对上自习。我们不为别的,只为探索真理。

清华的第三课,是成熟与自信。我们在这里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独立思考,更学会了以积极的、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未来。在离开校园的时候,我们除了又恢复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志气,还多了分心灵的修炼。

清华经管是让我成长、成熟的地方,感谢过去六年给予我无私帮助的老师、师兄师姐和同学们,尤其感谢在我毕业论文进展缓慢时,我的导师张帏老师对我的帮助、包容和理解。当我们再看一遍自己的求职简历才回发现,其实我们获得的每一个机会都源于师长们的积极推荐,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离不开身边兄弟姐妹们的莫大鼓励与支持。

要再见了,清华园,以后再也没人像老师一样对我们有着极大容忍度了,再也没有宇宙中心五道口10万一平的福利房了,再也不会茶余饭后调侃隔壁了。在新加坡交换学习的时候,我开始第一次想念清华园,想念我的同学们,于是我就决定在园子里多呆了两年。如今,又两年过去了,其实不想走,但也没想留。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清华赋予我们的力量与勇气,让我们跃跃欲试,要在更广阔的天地建功立业。再过几天,我们就将启程,奔赴祖国各地,在更大的舞台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我们会为自己的中国梦而努力、为我貌同的中国梦而努力。行胜于言,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要以未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校的培养和教育。

在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是清华的儿女,我们会常回家看看。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五

同学们:。

今天是你们毕业的日子。首先,我要祝贺你们,顺利完成清华的学业,满怀理想,走向社会。感谢你们给我这次机会,让我第一次登上母校清华的讲台。此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激动得有些紧张。

我生长在当年十分贫困的北京远郊延庆县。1978年我考入了清华大学热能系,是延庆县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考入清华的学生。20xx年前的今天,我也从这里毕业,也像你们一样,风华正茂。如今,我的同学中,有的成为了知名学者,有的成为了高级官员,有的成为了企业家,他们都无愧于清华人的光荣称号,他们都竖家栋梁。而我的身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在这里,我愿意以我平凡的经历把我对清华精神的理解和诸位学弟、学妹们分享。

20xx年前,我毕业分配到兵器工业部第五设计院。两年后,由于家庭原因,我响应国家号召,参加讲师团,回到了家乡延庆。县里听说来了一个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喜出望外,科委、计委都争着要,最后还是教育部门把我留了下来,我就在延庆县一中,当了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从教20xx年直至今日。

当初在中学里,领导欢迎我,同行支持我,但是对我这个清华大学的工科毕业生能否长期稳定在中学教育岗位上,仍是拭目以待。而我能够在一个普通中学教师的岗位上一干20xx年,可以说,母校清华的培养和作为清华人的社会责任感,是使我坚持到底的最重要因素。

我知道,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20xx年来,面对外界的诱惑,我也犹豫过,彷徨过,也曾几次想出去干一番事业。同班同学在外面都干得不错,他们知道我一直还在县里中学教书,心里总感到不安,总想有机会把我调出来,到待遇高的地方去工作。1992年,大学五年的同窗好友、毕业设计的合作者,时任深圳市能源处长的郝英吉来京开会,专程到延庆来看望我。老同学见面格外亲切,想起当年两人合作毕业设计中参与研究开发的”预燃室燃烧器”还曾被评为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出于对老同学的关心,他动员我去深圳与他合作。说实话,到待遇高的地方工作,当然是有吸引力的。但是我在中学教师岗位已工作了七年,我对教育工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特别是自己所教的高三学生马上就要参加高考,每个学生的情况我都一清二楚,正到了关键之时,自己一走,学生怎么办?三年来师生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离开他们实在舍不得。为了学生们的前程,我权衡再三,婉言谢绝了老同学的盛情。学生们期待的目光,家长们郑重的托付,同事们恳切的挽留,让我一次次打消了离开的念头,我无法割舍朝夕相处的学生们,不愿由于我的离开给他们纯洁的心灵投下一丝阴影。我总是这样想,自己到公司去,只是一个人才,而在教育战线工作,培养的是一大批人才。

也许,我的经历,不如其他同学那样丰富;我的成就,不如其他同学那样辉煌;我的地位,不如其他同学那样高,但是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同样实践着清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朱鎔基学长说,清华精神就是追求完美。当年,我的老师对我说,清华人,即使是扫地,也要扫得最干净。我热爱教育事业,我就要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把学生培养好。我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研究教学法,我还把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融汇到课程中去,生动活泼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们都喜欢听我的课,人们都说我的课是“深入浅出,环环紧扣,旁征博引,比喻夸张,把同学引进了异彩纷呈的科学殿堂,尽情享受探索新知识的快乐。”为此吸引了很多同行前来听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我教过的学生高考成绩县内多次名列第一,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被评为市县级一等奖、二等奖。在昌平、延庆联合举行的物理竞赛中,我的两位学生双双获得了一等奖,另有八个学生获二等奖。

从教20xx年来,有更多值得欣慰的事。

由此提高了延庆一中在当地的声誉,好学生纷纷慕名而来,延庆一中越办越好;。

在欣慰中,只是有一点感到遗憾。由于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对学生的辅导、教育上,却在儿子身上花的精力太少。我教的学生一批一批考上了大学,而自己的儿子却没能考上大学。这件事至今想起来,我总感到内疚。

20xx年来,党和国家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之星、优秀共产党员等等,党和人民给了我崇高的荣誉。我永远也忘不了1998年延庆一中优秀毕业生奖励大会上,一位毕业生说道:“今天,我能获得这样的成绩,是我的老师用心血换来的,我要将这束鲜花献给我最敬爱的老师。”然后转过身来将鲜花恭恭敬敬地献给了我。那一刻,我热泪盈眶;那一刻,我终身难忘。得到自己学生的承认和爱戴,是一名教师最高的荣誉。

清华人就是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我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我不敢说我的业绩有多么不平凡,但是我是努力去这样做了。毕业20xx年了,今天在这里,我还是要自豪地对母校说,对同学们说:我,许铁成,没有辜负清华人的称号。

今年3月份,清华校友总会的老师们专程到延庆一中来采访我。在座的一中校长对校友会的老师们说:“清华出科学家、出政治家不稀奇,出铁成这样的人才是奇迹。大科学家离普通老百姓毕竟比较远,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是通过铁成感受到清华的。”校长的赞美数誉了,但是我感到高兴的是,这是对母校清华的赞誉,是母校的光荣,母校的骄傲,我为母校增了光。

同学们,我非常羡慕你们。你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比我们那时要好得多。我衷心希望同学们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实干、多做贡献。“今天我为母校而自豪,明天母校为我而骄傲。”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经管学院博士生刘津宇,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博士生代表,向引导我们走向学术殿堂的老师们,向风雨同舟的同学们,向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亲友们,表达最真诚的感谢和敬意。

五年来,学院默默见证着我们的成长。通过严格的课程与科研技能训练,赋予我们坚实的盔甲,从而最优化人生的夏普比;同时又辅之以宽阔的舞台,让我们始终怀有一颗柔软的赤子之心,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敏锐触觉。如今科技金融风起云涌,人工智能激动人心,这片充满生机的星辰大海,通向未知与未来。柯洁与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以0-3宣告人类完败后,柯洁失声痛哭、难以释怀;89岁的李嘉诚请阿尔法狗之父给自己上课,数次激动地站起来。这是人类对颠覆其认知的科学世界最真诚而纯粹的痴迷与敬意,正是科研的魅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博士生和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开拓创新、刷新人类的极限。对于经管学院的博士生而言,经济学研究是现实世界与数理抽象的完美融合,理论模型简洁而优美,实证证据缜密而细腻。更重要的是,经济学研究绝非“双脚离地”的纸上谈兵,它对社会变迁和人性的特质都进行了丰富而立体的刻画。因此,经管学院的博士生们更接地气,更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也更应拥有兼济天下、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

我相信,对于在座的博士生们而言,心中最感激的人就是恩师们。刚读博士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小秘密:做好了数据图表之后存在草稿箱,故意等深夜才发送出去,妄图今日无需再动笔,然而这些小心机每次都计划落空,因为不论我多晚发出,都能在两小时内得到老师详尽的批阅和答复。我的合作老师们就是这样,以数年如一日严谨而勤勉的科研态度深深感染着我。同样感激的还有并肩奋斗的同学们,印象中无数个扑簌簌下着冬雪的夜晚,我在博士生工位上加夜班,四周寂静无声,只听得见隔壁轻轻敲击键盘的声音,仿佛是一种应和与共鸣。我们也很感激舜德三楼图书馆的王老太太,她每天坐在门口,能准确地叫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在我们的身后严肃地唠叨着,“孩子,发a不容易啊。”……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让我觉得学术世界是有温度的,值得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

钱院长曾经说过,“教育绝不仅仅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守注人本身。”五年的峥嵘岁月,不仅是与科研世界的对话,也是与自己的对话,与梦想的对话。感谢经管学院,五年后的我们并没有变得世故、浮躁和急功近利,而是更加笃定、自信而坚守梦想,具备了选择和捍卫自己想要的生活与事业的勇气。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最尊敬的师长也对我说,35岁之前没有周末。我们未来面对的人生,或许比读博士还要艰难百倍,但经历了这段旅程,我们拥有了从容面对一切,去收获快乐、创造幸福的能力。

同学们,博士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位,而是一份相伴终生的人生履历。博士五年栉风沐雨,今天我们戴着博士帽、穿着博士服,应当为自己通过了这场考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让我们再一次感激我们的恩师们,是你们的培养和教诲令我们终生受益。请钱院长和各位老师相信,在未来,我们不论走向何方,都会不忘初心,怀揣着身为一个清华人、经管人的骄傲,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心怀天下,经世济民。只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清华人。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emba20xx级f班的宋礼华,站在这个神圣的讲台上,代表20xx届emba毕业生发言,作为今天在座最年长的毕业生之一,此刻,我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我出身农村,从小家境贫寒,但考上清华始终是我少年时代的梦想,十年动乱,让这个梦想成了泡影。1977年恢复高考,我怀揣着破碎了的“清华梦”,跨入了安徽农业大学,在那里,我接受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此后,不论是出国留学,还是从事科研工作,甚至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后,这个美丽的梦想始终陪伴着我30多年,事实上我已经是六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和“博导”,指导培养的研究生已有近百名,但让自己成为一名清华学子一直是无法割舍的心愿。今天,手捧着沉甸甸的学位证书,我真切地意识到,我的清华梦终于圆满实现了。

两年前,带着本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积累的无数问题和困扰来到清华,两年后,带着丰富的管理知识、开阔的视野、师长的祝福和同学的友情满意地离开,两年中,我收获了很多。

感谢经管学院的各位老师,他们严谨的治学、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感谢我的同学,在与你们兄弟姐妹般地相处当中,彼此之间推心置腹、开诚布公的交流让我分享到了很多快乐和心得。

感谢我的太太和家人,有了你们的默默支持,我才能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学习,最终完成学业。

我是在1993年完成国家攻关项目的基础上,利用成果转化创办了安科生物这家公司,历经20xx年风雨坎坷,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高科技企业,并第一批在中国创业板上市。20xx年风风雨雨,20xx年酸甜苦辣,在这里,我有一些心得愿意和大家分享。

我们知道,清华经管学院的使命是“创造知识,培育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这个使命需要我们全体经管学人来承载。我们都是现在或者将来的创业者和经营管理人才,作为一名合格的经营管理人才,我认为:

第一要有“梦想”,梦想是人类前行的原动力,伟大的“中国梦”将激励全体中国人民奋力进取。个人,特别是年轻人更需要有梦想。

第二要有“激情”,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压力山大的时代,只有始终保持旺盛的激情,我们才有勇气去面对来自社会、市场、竞争对手以及一切方面的挑战。

第三学会“创新”,信息时代,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难以逃脱惨遭淘汰的厄运。

第四,学会“分享”,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从社会获取自身发展需要的种种资源,也必须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回报社会。企业和企业家都必须学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学会与社会、客户和合作者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我认为只要能真正做到这四点,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世上最珍贵的感情莫过于师生情、同窗情,她们似甘醇的美酒,历久弥香,让我貌同珍惜这份弥足珍贵的缘分吧。

最后让我们再次感谢清华经管学院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八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友、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黄成,来自经管学院。

其实离别并不陌生,北门翅香园已成遗址,清华“双绝”清芬包子与香锅不知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高贵冷艳的猫馆长也毫无预兆地离开了我们。那些被我们猛烈吐槽过的,随着时光的推移,终将变成亲切的回忆。结尾写着“收到请回复”的群发飞信如今已越来越少见;远不够用的免费20g网费,在走出校门后也将变成记忆中令人发指的慷慨;新清华学堂前热门演出的排票队伍总是长得凶残,可下次再去,也就享受不到学生票了。还掉最后一本书、照完最后一张相、与室友吃最后一次小桥、再满饮一杯绿豆沙冰,这四年的清华园生活,就将在7月10号这最后一个deadline的12点,匆匆结束了。

离开校园之前,我们真的恨不得把关于这个园子的每一点记忆都打包,装入我们的行囊,在下一个相遇的时刻,以“校友”的身份相互分享。今天,我想抓住这宝贵的机会,和大家分享四年来,关于清华人“行走、行动和行善”的故事。

行走,让视野更加宽广,底蕴更加丰足。前两天还在网上看到颜宁老师关于“行胜于言”的真知灼见。其实,“以行求知”,真的是清华人最最典型的标志。虽然清华园已经很大了,但是世界更大,我们真应该多走多看多闯。在我们身边,有人从西宁到拉萨,历经24天,骑行两千多公里,收获了一路的壮丽风光和铁汉意志,当然还有那一身黑得发亮的腱子肉。还有人将足迹延伸到古老的非洲大陆,将动画、知识和希望与非洲的孩子们分享。我也曾经和同学们一起在吉林农村,了解农民扩容猪圈的融资难问题,而此类问题在一年后引发了金融领域的小额信贷、p2p贷款平台等金融创新的井喷式爆发。行走让我们了解和把握这个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行动,让梦想不再遥远,步伐更加坚定。行动的力量是一直以年轻的心态创新创造,将内心汹涌转化成现实力量。大四时我有幸加入两位学长创立的弱水无极环保公司,成为了他们口中的“黄会计”。在美国参加英特尔全球商业挑战赛时,我得知,原来我们的ceo陈学长之所以走上创业道路,是因为看到他的家乡,曾经是“九州粮仓、鱼米之乡”,如今却被重金属污染困扰,于是利用自己专业所学研制了污水净化产品。我由衷地敬佩创业者特有的从无到有、披荆斩棘的精神和勇气——因为他们用行动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神奇而美好。

行善,让温暖得以传递,内心更加丰盈。7年前,我开始用自己的奖学金持续资助一位贫困地区的中学生,现在他已经成功考上大学。他的父亲曾跟我说,“谢谢你鼓励他,你给了他很大的动力。”那一瞬间,我发现行善的力量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可以如此温暖人心。其实,善行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形式多样。我们会在同学急需帮助的时候,在朋友圈、人人网上竞相转发募捐倡议书,短短一天内便能募集27万元的善款。我们会为农民工子弟学校从未见过电脑的孩子们筹措、运送旧电脑,为他们建立起爱心机房。我们会参加“毕业纪”无偿献血活动,用流淌的热血传递生命的温度。所以我始终相信行善的力量,并且相信这种力量能够传递。正因为如此,毕业后,我选择加入清华大学第16届研究生支教团,未来的一年,将在青藏高原上追寻自己走上讲台的小小梦想,磨练自己,也帮助他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毕业了,我想在这里代表全体零字班同学,感谢为人师表、倾尽所学的老师们;感谢辛苦操劳、默默奉献的父母亲人们;感谢日夜守卫、厨艺高超的学校职工们;也感谢朝夕相处、共同成长的小伙伴们。

零字班在清华百年庆典前夕入校,在又一届“世界杯“的热浪中毕业,就让我们同时带着厚重质朴和热情洋溢,踏上新的人生征程吧!我们虽然毕业了,但我们的梦想,永不毕业!

谢谢!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有机会回到母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这个重要时刻!首先,请允许我对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新的征程的学弟、学妹们,表达我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衷心的祝福!

回想20xx年前的20xx年,当自己终于拿到博士学位时,心中除了喜悦、激动,更多的还有一丝迷惘:20xx年生物系的博士毕业生只有5人,工作并不难找;但5年的直博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刻,自己突然很犹豫:是继续做科研,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坚持做下去?还是转行写程序,到(中关村)村里倒腾计算机?甚至去挂职做行政,才更适合自己?当了20xx年的好学生,在真正即将要离开单纯的校园时,生活的压力、家庭的责任、事业的方向成为一个人不得不一一面对和必须排序的选择。

我问自己:你到底喜欢科研吗?你的能力够吗?这个纠结直到某天博士论文写到脑仁疼的时候,终于得到了解脱——在重新梳理和审视自己五年来的科研数据,在看起来互不相关的现象中抓住一线新的提示和假设时,我确认:是的,科研是我的真爱,我喜欢那种从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寻求真相的感觉。十四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

既然确定要走科研路,那么先出国做几年博后再择业,大概是当时比较标准的职业规划路径。因此,海投“套磁”邮件,参加夜间电话面试,按“水木攻略”采购赴美所需的袜子、眼镜、高压锅压力阀等各种零碎,也都按部就班地走了一遍。我也曾给国内科研机构投了简历,但对缺少历练也没有海外经历的新科博士来说,很难期望一个有足够自主权和发挥空间的岗位。

就在这个时候,兰州大学提出可以支持我建立一个实验室、独立开展研究工作时,年少轻狂、一心想自立门户的自己实在是难以抗拒这样的机会,几乎没有怎么犹豫就接受了。能获得这样的机会,一方面源于已经毕业的学长们的杰出贡献而给予我们的信用福利;另一方面,则是历史原因造成了西部人才流失,使得新人得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今天,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枢纽,要成为文明和科技辐射的核心,对人才的渴求更强烈,机遇更多,舞台也更大。在各位向着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将个人奋斗融入祖国的需求、顺势向前,我想会获得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坚定的信念依托。也许这就是为何在“出彩中国人”中,老学长们一曲《我爱你中国》如此动人心魄。

当得知我要去兰州工作时,身为家里的独子,父母旁敲侧击地说“宁向东一里,不向西一步”,但当时年轻气盛的自己根本听不进去,认为只要有经费,而且自己说了算,一切都不是问题。

然而,真正来到了西部、来到了兰大之后,才发现离开了科研资源集中的发达地区,缺少上下游支撑,遇到技术问题没法再像在清华一样串个门就能找到答案,缺乏测试手段时也很难像以前一样到隔壁蹭个设备,如果想要和小同行们深入讨论还得出远门······这些现实困难对科研选题、实现路径等等都会有直接影响。不过既然研究是真爱,又一心想着自己说了算,也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支撑不够,难以开展高竞争性的研究,就热中选冷,找长期争议无定论的方向;手段有限,难以进行多维刻画,就因陋就简,力求从思路和设计上加以弥补。我博士期间曾跟着师兄做的一个小课题,通过电镜观察一种急性期蛋白的形貌,这种蛋白在炎症时血浆浓度有成千倍升高,但它究竟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还是疾病发生后的结果长期未能解决。虽然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需要通过基础研究来获得思路,但曾经的激烈争议使得研究投入减少,从而允许我们的研究团队相对从容地去探究和解决。于是我们从简化体系中的活性调节机制入手提出假设,逐步阐明这个蛋白在炎症中的确切作用模式,进而发展其作为临床标靶和诊疗标识的潜在应用策略,又转回头以这个蛋白为实例希望回答一些表达调节、折叠途径中更基本的问题。

从最开始的见招拆招,到现在的乐在其中。所关心的虽然是不太起眼的问题,但十几年持续研究的积累和深入,逐渐也成为了一个小小方向的先行者,隐约看到了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可能,得到了前辈和同仁们的初步认可。

多年来,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最大的感触就是离开资源集中的中心城市后,非常有必要根据实际条件做出必要调整,尤其要将自己的优势与本地的特点和需求紧密结合。善加利用,不但可凭借资源独有而获得竞争优势来弥补支撑条件相对薄弱,而且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还能独树一帜,开辟新的领域。人类知识已经积累到如此的广度和深度,专业门类如此浩繁,成为一个狭窄领域的专家也需要长期的钻研;即便所选择的方向不够热门和炫目,只要有定力坚持,心无旁骛、精益求精之下,亦可成为行业领军。更何况科技突破并不总是来自最热门的方向。在国家从追赶到引领的转变中,需要的是多数行业的全面超越,需要的是从业者普遍具备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工作模式。这个全面超越的时代有底气也有愿望为我们的选择提供空间,为每个人的坚守提供支撑。而我们的坚守也注定会成为建成创新型国家伟大进程的一部分!

回顾20xx年的职业生涯,我有两个遗憾。一个是没有能将自己的研究很好地与西部特色相结合,主要原因大概就是未能主动地寻求切入点和合作机会,这一点足为各位所戒!另一个就是在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中,没能很好地体悟角色的变化:努力工作的要求也许没错,但也得理解诉求的多元化。一路行来,虽有遗憾,但并不后悔。人生有限,并不允许太多次的选择和试错。年轻时,遵从本心,选择能激发自己热情的行业和岗位;一旦选择,不轻言放弃。虽然难免会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困难,但源于热爱的坚持大概才是年轻人闯自己路的最好的凭借。

同学们,选择需要坚持,也意味着放弃。安家和立业谁先谁后?薪酬和理想孰轻孰重?冷门和热门何去何从?缺少历练的新人要选择更大的舞台,多半得放弃些安逸和繁华。我的爱人从北医免试推研到清华,和我同在一个实验室,同届博士毕业。做学生时,帮怕见血的我做动物实验;毕业时,包容我有点任性的选择,和我一起去兰大工作;在生活上,她没有什么要求,住着未经装修的婚房,工作以后,房屋改造、装修,设备和试剂采购都是她一手操办;从两间空屋子到看起来还像回事的实验室,从处理繁杂琐事到完成各种实验,无法想象没有她的支持我是否能走下来。幸福的家庭不仅仅是事业的后盾,更是彼此扶持,共同面对的依靠。

同学们在年龄还轻、牵绊尚少时,要以立业为先,把业务做好做强,才是立身和安家之本,在面临选择和取舍时,这大概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暂时的生活不便和薪酬高低,其实没有必要纠结——长远来看,短期缺憾通常都会随着事业的发展获得合理回报。幸福的生活永远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实现一种精神上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十

清华建校初期,以外籍教师为主。后来,中国教师逐渐增多并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干。在教学上受美国影响较大,课程、教材、教学法等仿照美国,重视英文训练,教学严格,考试频繁,淘汰率高。学校各类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而先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并与课堂学习相互促进。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清华毕业典礼致辞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弟、学妹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作为校友代表参加母校的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向人生新的征程!

今天能够参加母校的毕业典礼让我感慨万千,从20xx年毕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5个年头,我时刻怀念着大学的时光,这20xx年所有的奋斗与成果,都是在大学时期埋下的种子,一颗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种子。

20xx年前,那年我17岁,和所有考生一样,背着画夹走遍了大江南北。第一次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只为了一个模糊的想象——中央工艺美院。那天坐了一夜的火车,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走出了北京站,坐上9路车,来到了光华路老校的大门口,只见校门上写了“衣、食、住、行”四个大字,寓意设计要为人的生活,为产业而服务。每次走过美院的校门,内心总充满了无比的向往,剩下的就是为进入这个大门而努力。

20xx年前的今天,我满怀大学四年积攒的万丈豪情,毕业了。然而那个年代的工业设计远不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毕业即失业。我只身来到上海,做过电话推销、开过展览公司,最后在跌跌撞撞中创办了木马设计。创业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才可以在逆境中成长。

20xx年前,木马设计团队开始崭露头角,总计服务了超过一千家企业,努力获得了包括德国红点奖、if、美国idea和日本g-mark等在内的100余项国内外设计大奖。

5年前,我开始推动重要的社会创新项目“设计立县计划”,帮助一些对于设计没有足够认知的城市建立新的设计秩序。经过持续探索,已经在日照、马鞍山等地建立创新平台,通过对接高端设计资源,为当地产业、城市、创业注入创新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今天,随着创意时代的到来,设计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无论作为教师还是设计师,都要聚焦价值,持续探索设计与教育的本质。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断的关注社会,认知变与不变的世界,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属于时代的设计。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清华美院的老师都是各界的大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无形当中影响着我们,当时不以为然,时间久了就会发现那种影响是真正持久的。我觉得清华美院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有几点是特别重要的:

第一,清华美院的教育不仅仅是技能、方法层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对学生灵魂深处的触动,这种影响贯穿于我们的一生。大学课堂是轻松和看似无序的,但是我们会为了做好一个作业而彻夜不眠,只为了内心那一毫米的误差。我记得有一次上木工课,一位同学每天都在锯一块大木头,一直锯了半个月。后来没有想到他把这块木头竟然锯成了一把小勺子。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可以判断的是他在与这块木头斗争的过程中,让自己从一个粗糙的人变成了一个细腻的人。

第二,美院更注重的是思维方法的教育,力求让每位同学建立起系统而严谨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对事物变化的规律建立起系统的认知,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这种不变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让我们处在社会变革的前沿。

第三,美院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始终感受到母校的温暖。虽然我们离开了校园,但是每一个人都时刻关注着美院的变化。我们在很多论坛、会议、实践中会经常碰到像柳先生、鲁老师、蔡老师、严老师等,他们每一次都会与我们高效地交流,生怕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偏了。这也成为我们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最温暖的那一盏明灯。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家即将走向社会的日子里,希望能与大家分享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在大船甲板上往复奔跑,无法改变大船的航向”。我们要看大势,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找到自己。

我们今天的世界正在无时无刻发生变化,过去的商业、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新的商业秩序规则又在不断地建立,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赶上不断变化的节奏。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看到产业在不断地轮回,从手机、汽车、智能硬件到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产业的不断轮回驱使我们要准确地预测、感知到这个趋势,才能处于创新的前沿。我们今天的知识系统在不断地更新,设计范式亦在不断的转变。我们从产品时代,强调物理逻辑和产品消费,逐渐转向交互逻辑和信息消费,再到今天转向服务设计和系统逻辑。掌握好的设计方法,才能引领好的设计。

第二:希望大家能够聚焦有价值的创造,平衡好短期价值、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

我记得乔布斯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叫“串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讲到他在大学时期学过一门书法课,当时学它的时候并不知道有什么价值。但是当他在做苹果公司的时候,他就把曾经学到过的知识加以应用,于是就创造出了全世界最美丽的字体。同时,“要缩小作用面,增大压强。”当你面向某一个问题或方向的时候,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不断叠加,才能创造出突破时代的价值。

第三:对今天的世界有系统的认知,在“变”与不变当中求得平衡。

我们今天所有的实践和所有的梦想,都需要在主流的实践和问题的背景下,发展和产生。当然今天的问题无处不在,从个人到社会,从城市到农村。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设计、商业以及我盲作和创业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平衡好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对于未来的世界有系统的认知,在变化纷繁的今天,能够找到变与不变。大家都知道,技术一直在改变,商业模式与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那么不变的是什么呢?不变的是我们的情感、事物变化的规律以及一些创新的基本方法,我们要以不变的规律和变化的手段来应对今天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三点,最后用一句话来再次祝愿大家,希望大家“专注于真正有价值的创造,让我们的设计生命更加灿烂!”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师长,亲爱的学友们:。

首先十分感谢学校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让我有机会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与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幸福和快乐。作为校友,我衷心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奔赴祖国建设的各个岗位。

看着同学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不由使我回想起30年前在清华学习时的美好时光。那时,十年动乱刚刚结束,我们的中小学生活主要是在政治运动和生产劳动中度过的。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点燃了我们学习的激情,经过十个月左右的奋战,我幸运地考入清华。大家都十分珍惜这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立志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对待知识真的是如饥似渴,就像饥饿已久的人扑向面包,抓紧分分秒秒时间充实自己,晚上熄灯后,还有许多同学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或者在水房的灯光下学习……这些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20xx年前的1986年,为了履行一个承诺,我保留博士学籍,前往大漠深处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工作。这是一个既令人向往又让人畏惧的地方——令人向往,是因为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民挺起脊梁的核蘑菇云升起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够把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事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地方;让人畏惧,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地处荒凉的罗布泊腹地,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更重要的是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责任。

20xx年来,我虽然说不上取得了什么成就,也谈不上为母校增添了多大光彩,但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时刻牢记和践行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始终如一地为祖国强大而不懈奋斗着。实事求是地讲我一直热衷于科学技术研究,不愿意当领导,现在也是如此,却阴差阳错当了领导,管理着世界关注、中国重要、责任重大的核试验基地。这些都竖家民族利益的需要,是各级组织的培养,是伟大事业所成就的,更重要的是母校的培养打下的良好基础,使我有能力、有毅力去克服工作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清华的校训、校风和优良传统,始终是我们每个清华学子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我再次衷心感谢母校的培养教育。

毕业离校20多年,面对这么多杰出的师长和校友,在这里发言实不属本意:一来我们干的是“只能干不能说”的事,可以讲的不多,我们的。

格言。

就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二来在座的各位水平都很高,我不敢在大家面前随便讲。再者,我也没有什么深刻体会和经验给同学们传授,因为我的体会均是大家的共同体会。我有的只是祝福和祝愿。

我很羡慕现在的同学们,你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受到从小学到大学系统正规的良好教育,你们中的多数从中小学起就是佼佼者,是家长和学校的宠儿,有的天赋过人,有的多才多艺,有的现在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成果。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的人与你们无法相比,我们出生在困难时期、学习成长在动乱时期,工作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先天有许多不足。比如我在进清华前从未学过英语,到了大学才从abc开始学起。因为我们生长在特殊的时代,吃过苦、经历过一些挫折,具有相对较强的承受能力,这可能也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艰苦条件下还能有一点作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和失败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坦率地讲,你们这一代很需要经历艰苦环境和条件的磨练,因为这是成功所必需的。

今天你们毕业了,即将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毕业是学校生活的结束,但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更重要学习的开始,是走向社会去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进入社会后,与在校时会有些不同,很多事情需要你们自己思考和抉择。你们这一代人不但具有我们所不可比拟的良好基础知识,同时具有我们所不可比拟的自信和激情,你们是自信的一代,也是奋发向上的一代。目前,我铭家正处在繁荣稳定、快速发展崛起的好时候,为我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例如中国核试验基地就可以为同学们奉献青春、报效祖国提供宝贵的机遇,这里我可以自豪的告诉同学们,中国核试验基地先后有三任司令员是清华校友。希望同学们抓住机遇,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有所作为,像顾校长要求的那样,“做可堪时代大任的清华人。”

堪大任要以报效国家为己任。我认为,个人的成功主要的不在于自我设计,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与国家民族利益相关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就是我们取得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最好的舞台。早年放弃国外良好条件和优厚待遇,投身祖国核试验伟大事业的“两弹元勋”程开甲院士说,“如果我不回国,也许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但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飞机可乘。成功也不是计算出来的,成功之路是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要想干成一点事情,最忌讳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把一生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奋斗目标的不断变化上。只有放开你的脚步沿着选定的方向前进,扎实干好每一件细小的具体工作,最终才能走向成功。几年前,你们闯过一个又一个独木桥,跻身清华,认真走过了扎实的求学之路。走向社会后,你们也一定能够走好施展才华的人生之路。

成功之路历来是不平坦的,登攀之旅必定布满荆棘。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主要取决于他在顺利时的表现如何,而主要取决于在不顺利和困难时的表现,胜利和成功多数是在坚持一下之中,度过黎明前的黑暗必将迎来光明。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清华人,面对困难与挫折,一定都是强者。

事业成功离不开奉献。奉献能带给你快乐,因为你在付出的同时收获了事业的成功;索取却无法使你幸福,因为索取是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甘于奉献、勇于付出既是成就事业之必需,也是成功者内在的品质。我愿与大家一起,在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奉献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同学们,放开你们的脚步,坚定地沿着选定的方向前进、攀登。祝你们取得成功、创造辉煌,去实现人生价值,给母校增光添彩。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冬日清华园里最喜庆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举行仪式,庆祝1291名同学圆满完成学业。首先,我要向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各位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向精心指导你们的老师、向坚定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即将告别校园,从这里不仅带走知识、友谊、梦想,更将带走融入血液、浸透骨髓、将同你们相伴一生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今天,我想重点讲讲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清华是培养君子的地方,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行胜于言是每一名清华人的内在品质。我们的学长闻一多先生说过,“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清华人之所以受到尊重,就是因为行胜于言。同学们,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国家和社会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勤奋实干的人。希望你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能终身做到行胜于言。为此,我想谈三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行源于思。当今世界正在进行大变革大调整,当代中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时期。你们在未来要有所作为,不仅要懂得如何做,更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韩愈曾说:“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在这里强调行源于思,就是希望大家认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独立人格、独立思考比追名逐利更重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比人云亦云更重要,用大智慧把握人生航向比用小聪明寻找捷径更重要。前不久,我参加研究生特奖的分享交流会,听一位同学讲到物理学家卢瑟福的故事。说有一天深夜,卢瑟福看到一个学生还在做实验,便好奇地问:“你上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又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听后很生气地说:“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那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同学们,我也不愿意看到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像上紧的发条,每天只是忙忙碌碌,而是希望你们能不时地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就像高山流水,时而激流勇进,时而静水流深,用思考之后的行动成就绚丽的人生。

第二,行惠于言。前段时间,我读到一本书,叫做《教育大未来》,是曾经负责哈佛大学教育改革的托尼·瓦格纳撰写的。他在书中提到,未来世界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7个关键力,“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是其中之一。因为只有加强沟通交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面对越来越大的挑战。最近学校正在召开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很多校友给我写信,谈到自己对母校人才培养的建议,他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清华学生积极主动与人沟通的意愿不足。20xx年,朱镕基学长也曾谈到清华学生不善言表的问题,当时他语重心长地说:“行胜于言不是不要言。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就是要言。”这里强调的言,不是自我吹嘘、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只说不做,而是要言之有据、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同学们,我想强调的是,沟通是表明你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沟通是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体现,沟通也是影响他人、改变社会的重要方式。人类处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主动沟通,善于表达,将使你们得到更多的理解,获得更大的支持,营造更佳的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才干、成就事业。

第三,行成于笃。傅斯年先生1920xx年写过一篇文章,我虽然并不完全赞同他所作的比拟,但还是想在这里引述文中的故事。故事说,他有一天见到一位北京警犬学校的人,就问那个人,“你们训练的狗,单是外国种呢;或是也有中国狗?”那个人回答,“单是外国种的狗。中国狗也很聪明,他的嗅觉有时竟比外国狗还要灵敏,不过太不专心了。教他去探一件事,他每每在半路上,碰着母狗,或者一群狗打架,或者争食物的时候,把他的使命丢开了。所以教不成材。”1984级的徐航校友有一次回学校时讲到,自己的成功方程是“成功=能力×努力×运气”,再把这个结果用时间进行积分。意思是人生是一个时间积分的过程,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刚才,孙晓明校友也与大家分享了他的经历和感悟。这些认识和感悟启示我们,坚守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比跟风赶潮流更重要,坚持坐冷板凳比什么热做什么、什么快做什么更重要,长期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比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去做更重要。

同学们,“行胜于言”来自于1920级校友赠送母校的日晷。在日晷的背面还刻着相对应的拉丁。

成语。

“factanonverba”。我经常带客人去看日晷,告诉他们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但经常有人告诉我,这句拉丁文的意思不仅仅是行胜于言,有人讲是“行动,而不是言辞”,也有人说是“事实胜于雄辩”,还有人认为是“观其行而非听其言”,甚至有人讲是“行动不等于言辞”。正是对拉丁文含义的不同理解,促使我去思考行、言、思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也建议同学们离校之前再到大礼堂前看看日晷,带着自己对“行胜于言”,对行、言、思的辩证思考去迎接你们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经管学院博士生刘津宇,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博士生代表,向引导我们走向学术殿堂的老师们,向风雨同舟的同学们,向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亲友们,表达最真诚的感谢和敬意。

五年来,学院默默见证着我们的成长。通过严格的课程与科研技能训练,赋予我们坚实的盔甲,从而最优化人生的夏普比;同时又辅之以宽阔的舞台,让我们始终怀有一颗柔软的赤子之心,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敏锐触觉。如今科技金融风起云涌,人工智能激动人心,这片充满生机的星辰大海,通向未知与未来。柯洁与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以0-3宣告人类完败后,柯洁失声痛哭、难以释怀;89岁的李嘉诚请阿尔法狗之父给自己上课,数次激动地站起来。这是人类对颠覆其认知的科学世界最真诚而纯粹的痴迷与敬意,正是科研的魅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博士生和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开拓创新、刷新人类的极限。对于经管学院的博士生而言,经济学研究是现实世界与数理抽象的完美融合,理论模型简洁而优美,实证证据缜密而细腻。更重要的是,经济学研究绝非“双脚离地”的纸上谈兵,它对社会变迁和人性的特质都进行了丰富而立体的刻画。因此,经管学院的博士生们更接地气,更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也更应拥有兼济天下、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

我相信,对于在座的博士生们而言,心中最感激的人就是恩师们。刚读博士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小秘密:做好了数据图表之后存在草稿箱,故意等深夜才发送出去,妄图今日无需再动笔,然而这些小心机每次都计划落空,因为不论我多晚发出,都能在两小时内得到老师详尽的批阅和答复。我的合作老师们就是这样,以数年如一日严谨而勤勉的科研态度深深感染着我。同样感激的还有并肩奋斗的同学们,印象中无数个扑簌簌下着冬雪的夜晚,我在博士生工位上加夜班,四周寂静无声,只听得见隔壁轻轻敲击键盘的声音,仿佛是一种应和与共鸣。我们也很感激舜德三楼图书馆的王老太太,她每天坐在门口,能准确地叫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在我们的身后严肃地唠叨着,“孩子,发a不容易啊。”……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让我觉得学术世界是有温度的,值得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

钱院长曾经说过,“教育绝不仅仅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守注人本身。”五年的峥嵘岁月,不仅是与科研世界的对话,也是与自己的对话,与梦想的对话。感谢经管学院,五年后的我们并没有变得世故、浮躁和急功近利,而是更加笃定、自信而坚守梦想,具备了选择和捍卫自己想要的生活与事业的勇气。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最尊敬的师长也对我说,35岁之前没有周末。我们未来面对的人生,或许比读博士还要艰难百倍,但经历了这段旅程,我们拥有了从容面对一切,去收获快乐、创造幸福的能力。

同学们,博士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位,而是一份相伴终生的人生履历。博士五年栉风沐雨,今天我们戴着博士帽、穿着博士服,应当为自己通过了这场考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让我们再一次感激我们的恩师们,是你们的培养和教诲令我们终生受益。请钱院长和各位老师相信,在未来,我们不论走向何方,都会不忘初心,怀揣着身为一个清华人、经管人的骄傲,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心怀天下,经世济民。只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清华人。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同学和亲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经双92班的李荣莎,来自电子工程系,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作为经双班同学的感受。

不知道同学们在收到有钱院长签名的中英文毕业典礼邀请信的时候,在步入刚才的毕业酒会会场的时候,有没有像我一样感到“高端大气上档次”。这种邀请了亲友和重量级演讲嘉宾的毕业典礼,也是经双带给我们的惊喜之一吧。

提起经双,最先想到的就是周末只有一天、考试周从第16周提前开始的“难忘”回忆。《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咱们经双人上室友不上的课、考室友不考的试,这是怎样的好学精神!拿下每学期三四十学分的理工科同学们,击败偏微分和五花八门的公式定律的文科同学们,大家都扛过来了!所以“共患难”的经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在小组和非小组作业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双人”的身份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源,比如经管的图书馆、职业发展中心、“与院长共品下午茶”活动、很多有影响力的讲座和论坛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对经管学院的归属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涨停板。

经双三载,我遇见的不仅仅有经济学知识,有一群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还有一种新的文化氛围和思维方式。

经济学中,常用简明的模型配以曲线和交点的图示来解释问题,将纷繁复杂的现象条分缕析,常常给我醍醐灌顶之感。学了三年经双,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这样来描述情景。比如,我常常被问到,在男女比例六比一的工科院系当女生,是不是很爽呀?我就解释说,其实女生对于院系男女比例的满意度是一个先升后降的曲线,女生比例过少也有种种弊端。这样,人家好像就理解了。

修读经济学第二学位,让我们开拓了眼界,也拓宽了未来发展的道路。我们学着突破“文理”、“专业”的限制来考虑问题,会思考自己所在行业背后的经济发展规律和方向,也会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去评估行业的发展前景。今年五月,经管学院还与我所在的电子工程系共同举办了“管理学走出商学院: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研讨会。汇通文、理、商、工,正是我们双学位同学的优势所在。在不同思维的碰撞和融合中,我们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我自己今后的研究领域也将是电子和金融的交叉学科方向。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给经双上课的老师们。周末上课的不仅有我们,还有老师们——而且老师们还不能翘课。经双的老师们放弃了周末的休息,严谨负责地为我们备课、讲课。我们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你们付出了加倍的努力,让每个同学都学懂、学好、并体会到经济学之美。谢谢你们!

明年,经管学院将迎来30周年华诞。在毕业之际,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亲爱的同学们追逐梦想,贡献中国,影响世界!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能再次站到这个讲台,代表管理学院全体教师,为20xx届毕业生致辞,我深感荣幸!首先,向圆满完成大学四年学业、即将跨入社会的毕业生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同学们,大学生活是辉煌而短暂的人生驿站,四年的时光都只是人生的片刻。四年前的初秋,你们满怀希望和憧憬,怯生生走进了这座校园,成为了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四年里,同学们告别了天真,走向了沉稳;脱去了稚气,获得了自信;一个个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四年的跋涉,四年的苦读,四年的探索,成长了你们,也成长了我们!四年来,你们追求真理,抱负远大,为此而刻苦学习,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在这千滋百味的大学四年如白驹过隙时,我们都知道,从今天起,你们毕业了!

四年来,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苦乐共担,荣辱与共。也许你曾厌烦过老师的唠叨、埋怨过老师的严厉、反感过老师的批评,但是,请你们理解老师渴盼你们立志成才的心愿!老师为你们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也许只有等你们走入社会甚至是为人父母之后,才能深深地体会其中的深情!

回顾这四年,深感欣慰。但人生如征途,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们今后还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问题不在于我们遇到什么困难,而是我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在此我希望大家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旺盛的热情,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虽然人生未来的崭新生活充满无限的悬念,但是有几点是可以为自己所牢牢把握的。

今天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全体老师给同学们提出几点希望:

首先,心有梦想,保持执着。不放弃梦想,是成功者必须拥有的心态。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在抉择“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的时候,在遇到机遇和挑战的时候,在面临低谷和挫折的时候,你要坚定自己的梦想,只有心怀梦想,才能成就未来。

其次,时时刻刻不要忘记继续学习。学校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工作阅历与技能的学习和积累是终生不息的,也是可以让你享用一生的。

再次,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我们在座各位当中将来可能会有知名学者、政府高官、商业精英、企业高管等等,但事实上,更多的人还将平平淡淡地工作生活,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平淡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同学们,相聚不知时光短,别离才知情谊浓,当美丽的榆中校园在你们眼中渐成远去的风景时,希望你们记得常回家看看,看看校园的变化,听听老师的唠叨。你们的老师将一直守望在这里,祝福着你们!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人生道路上事业有成、幸福喜乐、一生平安!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07级毕业生郭雪莹。能够在这里代表届毕业生发言,我感到万分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本科毕业生,向悉心教导我们的各位老师、为我们成长成材默默付出的各位教职员工和深爱着我们的父母亲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犹记得四年前,我们怀着激动地心情从祖国各地来到北京,进入美丽的清华园。转眼间,我们已经整理好行装,准备带着四年的收获开启人生新的一程。此时此刻,怎不叫人感慨万千。

难以忘怀的是四年充实的学习生活。还记得去早起排队去火爆的老馆自习;还记得和室友探讨工程图学直至深夜;还记得电子设计大赛前夜和同学一起通宵调试硬件,为准备挑战杯假期还在学校里码代码。我们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谆谆教导,在图书馆里埋首探求知识的海洋,进入实验室了解专业前沿,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实践所学。四年来,清华优良的学习风气、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完备的教学设施伴随我们走过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四年的历练,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深深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难以忘怀的是四年里火热的青春理想。我们在各个社工岗位上挥洒汗水,实践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诺言;我们在各类讲座、讨论会中,聆听良师益友的人生经验;我们参加社团活动,或探讨国际民生、或关怀弱势群体、或拓展商业视野、或陶冶个人情操,全面的吸取着成长所需的养分。还记得四年中,我一共参与了五次实践、素拓类活动,在湘西赴国家级贫困县支教,赴环渤海感受中国力量,探访香港发展的独特经验,走入祖国的山水,我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看到了这个时代国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让我决定毕业后选择推研直博,踏踏实实地在这片土地上为中国信息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四年间我们全方位地完善自我,也开始从现在做起实践理想;清华广阔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宽广的视野;志同道合的伙伴让我们走得更深更远,也结下深厚的情谊。四年间,我们度过无悔的青葱岁月,也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

难以忘怀的是清华人拳拳爱国之心。四年中,我们见证了奥运盛事,用志愿与微笑迎接四方来客;我们经历了祖国的六十年华诞,在清华的“同方阵”里,共同体会国家意识与青年责任;我们为汶川地震在c楼前排起长队,与灾区人民共担大难。四年中,我们更深深明白了那句“选择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还记得百年校庆晚会上,几十位将军用嘹亮的声音向母校报告,也记得无数的校友放弃安乐的生活选择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的热忱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而作为清华的百年一代,我们也将传承清华精神,与华夏同冷暖,与祖国共奋进!

今天,我们将要走出清华园,开启人生新的一程。我们的内心饱含着对于母校的感恩之情,我们的行囊里更装满母校的教诲。告诫我们要脚踏实地,勤勉自强;告诫我们要心存高远,坚守理想;告诫我们要承安责任,做中华之脊梁!明天的我们也许将进入企业成为兴业之才,或许走入基层一展治国之志,或许在高校、研究所走上治学之路。但不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铭记母校的教诲,谦虚其心,远大其志,踏实其行,用坚实的步伐努力承担好这一生肩头沉甸甸的责任,用一生的成绩证明自己无愧为清华的百年一代!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弟、学妹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作为校友代表参加母校的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向人生新的征程!

今天能够参加母校的毕业典礼让我感慨万千,从20xx年毕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5个年头,我时刻怀念着大学的时光,这20xx年所有的奋斗与成果,都是在大学时期埋下的种子,一颗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种子。

20xx年前,那年我17岁,和所有考生一样,背着画夹走遍了大江南北。第一次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只为了一个模糊的想象——中央工艺美院。那天坐了一夜的火车,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走出了北京站,坐上9路车,来到了光华路老校的大门口,只见校门上写了“衣、食、住、行”四个大字,寓意设计要为人的生活,为产业而服务。每次走过美院的校门,内心总充满了无比的向往,剩下的就是为进入这个大门而努力。

20xx年前的今天,我满怀大学四年积攒的万丈豪情,毕业了。然而那个年代的工业设计远不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毕业即失业。我只身来到上海,做过电话推销、开过展览公司,最后在跌跌撞撞中创办了木马设计。创业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才可以在逆境中成长。

20xx年前,木马设计团队开始崭露头角,总计服务了超过一千家企业,努力获得了包括德国红点奖、if、美国idea和日本g-mark等在内的100余项国内外设计大奖。

5年前,我开始推动重要的社会创新项目“设计立县计划”,帮助一些对于设计没有足够认知的城市建立新的设计秩序。经过持续探索,已经在日照、马鞍山等地建立创新平台,通过对接高端设计资源,为当地产业、城市、创业注入创新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今天,随着创意时代的到来,设计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无论作为教师还是设计师,都要聚焦价值,持续探索设计与教育的本质。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断的关注社会,认知变与不变的世界,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属于时代的设计。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清华美院的老师都是各界的大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无形当中影响着我们,当时不以为然,时间久了就会发现那种影响是真正持久的。我觉得清华美院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有几点是特别重要的:

第一,清华美院的教育不仅仅是技能、方法层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对学生灵魂深处的触动,这种影响贯穿于我们的一生。大学课堂是轻松和看似无序的,但是我们会为了做好一个作业而彻夜不眠,只为了内心那一毫米的误差。我记得有一次上木工课,一位同学每天都在锯一块大木头,一直锯了半个月。后来没有想到他把这块木头竟然锯成了一把小勺子。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可以判断的是他在与这块木头斗争的过程中,让自己从一个粗糙的人变成了一个细腻的人。

第二,美院更注重的是思维方法的教育,力求让每位同学建立起系统而严谨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对事物变化的规律建立起系统的认知,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这种不变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让我们处在社会变革的前沿。

第三,美院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始终感受到母校的温暖。虽然我们离开了校园,但是每一个人都时刻关注着美院的变化。我们在很多论坛、会议、实践中会经常碰到像柳先生、鲁老师、蔡老师、严老师等,他们每一次都会与我们高效地交流,生怕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偏了。这也成为我们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最温暖的那一盏明灯。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家即将走向社会的日子里,希望能与大家分享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在大船甲板上往复奔跑,无法改变大船的航向”。我们要看大势,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找到自己。

我们今天的世界正在无时无刻发生变化,过去的商业、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新的商业秩序规则又在不断地建立,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赶上不断变化的节奏。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看到产业在不断地轮回,从手机、汽车、智能硬件到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产业的不断轮回驱使我们要准确地预测、感知到这个趋势,才能处于创新的前沿。我们今天的知识系统在不断地更新,设计范式亦在不断的转变。我们从产品时代,强调物理逻辑和产品消费,逐渐转向交互逻辑和信息消费,再到今天转向服务设计和系统逻辑。掌握好的设计方法,才能引领好的设计。

第二:希望大家能够聚焦有价值的创造,平衡好短期价值、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

我记得乔布斯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叫“串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讲到他在大学时期学过一门书法课,当时学它的时候并不知道有什么价值。但是当他在做苹果公司的时候,他就把曾经学到过的知识加以应用,于是就创造出了全世界最美丽的字体。同时,“要缩小作用面,增大压强。”当你面向某一个问题或方向的时候,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不断叠加,才能创造出突破时代的价值。

第三:对今天的世界有系统的认知,在“变”与不变当中求得平衡。

我们今天所有的实践和所有的梦想,都需要在主流的实践和问题的背景下,发展和产生。当然今天的问题无处不在,从个人到社会,从城市到农村。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设计、商业以及我盲作和创业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平衡好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对于未来的世界有系统的认知,在变化纷繁的今天,能够找到变与不变。大家都知道,技术一直在改变,商业模式与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那么不变的是什么呢?不变的是我们的情感、事物变化的规律以及一些创新的基本方法,我们要以不变的规律和变化的手段来应对今天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三点,最后用一句话来再次祝愿大家,希望大家“专注于真正有价值的创造,让我们的设计生命更加灿烂!”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师长,亲爱的学友们:。

首先十分感谢学校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让我有机会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与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幸福和快乐。作为校友,我衷心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奔赴祖国建设的各个岗位。

看着同学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不由使我回想起30年前在清华学习时的美好时光。那时,十年**刚刚结束,我们的中小学生活主要是在政治运动和生产劳动中度过的。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点燃了我们学习的激情,经过十个月左右的奋战,我幸运地考入清华。大家都十分珍惜这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立志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对待知识真的是如饥似渴,就像饥饿已久的人扑向面包,抓紧分分秒秒时间充实自己,晚上熄灯后,还有许多同学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或者在水房的灯光下学习……这些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20xx年前的1986年,为了履行一个承诺,我保留博士学籍,前往大漠深处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工作。这是一个既令人向往又让人畏惧的地方——令人向往,是因为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民挺起脊梁的核蘑菇云升起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够把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事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地方;让人畏惧,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地处荒凉的罗布泊腹地,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更重要的是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责任。

20xx年来,我虽然说不上取得了什么成就,也谈不上为母校增添了多大光彩,但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时刻牢记和践行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始终如一地为祖国强大而不懈奋斗着。实事求是地讲我一直热衷于科学技术研究,不愿意当领导,现在也是如此,却阴差阳错当了领导,管理着世界关注、中国重要、责任重大的核试验基地。这些都竖家民族利益的需要,是各级组织的培养,是伟大事业所成就的,更重要的是母校的培养打下的良好基础,使我有能力、有毅力去克服工作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清华的校训、校风和优良传统,始终是我们每个清华学子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我再次衷心感谢母校的培养教育。

毕业离校20多年,面对这么多杰出的师长和校友,在这里发言实不属本意:一来我们干的是“只能干不能说”的事,可以讲的不多,我们的格言就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二来在座的各位水平都很高,我不敢在大家面前随便讲。再者,我也没有什么深刻体会和经验给同学们传授,因为我的体会均是大家的共同体会。我有的只是祝福和祝愿。

我很羡慕现在的同学们,你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受到从小学到大学系统正规的良好教育,你们中的多数从中小学起就是佼佼者,是家长和学校的宠儿,有的天赋过人,有的多才多艺,有的现在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成果。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的人与你们无法相比,我们出生在困难时期、学习成长在**时期,工作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先天有许多不足。比如我在进清华前从未学过英语,到了大学才从abc开始学起。因为我们生长在特殊的时代,吃过苦、经历过一些挫折,具有相对较强的承受能力,这可能也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艰苦条件下还能有一点作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和失败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坦率地讲,你们这一代很需要经历艰苦环境和条件的磨练,因为这是成功所必需的。

今天你们毕业了,即将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毕业是学校生活的结束,但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更重要学习的开始,是走向社会去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进入社会后,与在校时会有些不同,很多事情需要你们自己思考和抉择。你们这一代人不但具有我们所不可比拟的良好基础知识,同时具有我们所不可比拟的自信和激情,你们是自信的一代,也是奋发向上的一代。目前,我铭家正处在繁荣稳定、快速发展崛起的好时候,为我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例如中国核试验基地就可以为同学们奉献青春、报效祖国提供宝贵的机遇,这里我可以自豪的告诉同学们,中国核试验基地先后有三任司令员是清华校友。希望同学们抓住机遇,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有所作为,像顾校长要求的那样,“做可堪时代大任的清华人。”

堪大任要以报效国家为己任。我认为,个人的成功主要的不在于自我设计,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与国家民族利益相关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就是我们取得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最好的舞台。早年放弃国外良好条件和优厚待遇,投身祖国核试验伟大事业的“两弹元勋”程开甲院士说,“如果我不回国,也许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但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飞机可乘。成功也不是计算出来的,成功之路是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要想干成一点事情,最忌讳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把一生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奋斗目标的不断变化上。只有放开你的脚步沿着选定的方向前进,扎实干好每一件细小的具体工作,最终才能走向成功。几年前,你们闯过一个又一个独木桥,跻身清华,认真走过了扎实的求学之路。走向社会后,你们也一定能够走好施展才华的人生之路。

成功之路历来是不平坦的,登攀之旅必定布满荆棘。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主要取决于他在顺利时的表现如何,而主要取决于在不顺利和困难时的表现,胜利和成功多数是在坚持一下之中,度过黎明前的黑暗必将迎来光明。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清华人,面对困难与挫折,一定都是强者。

事业成功离不开奉献。奉献能带给你快乐,因为你在付出的同时收获了事业的成功;索取却无法使你幸福,因为索取是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甘于奉献、勇于付出既是成就事业之必需,也是成功者内在的品质。我愿与大家一起,在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奉献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同学们,放开你们的脚步,坚定地沿着选定的方向前进、攀登。祝你们取得成功、创造辉煌,去实现人生价值,给母校增光添彩。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冬日清华园里最喜庆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举行仪式,庆祝1291名同学圆满完成学业。首先,我要向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各位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向精心指导你们的老师、向坚定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即将告别校园,从这里不仅带走知识、友谊、梦想,更将带走融入血液、浸透骨髓、将同你们相伴一生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今天,我想重点讲讲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清华是培养君子的地方,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行胜于言是每一名清华人的内在品质。我们的学长闻一多先生说过,“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清华人之所以受到尊重,就是因为行胜于言。同学们,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国家和社会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勤奋实干的人。希望你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能终身做到行胜于言。为此,我想谈三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行源于思。当今世界正在进行大变革大调整,当代中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时期。你们在未来要有所作为,不仅要懂得如何做,更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韩愈曾说:“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在这里强调行源于思,就是希望大家认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独立人格、独立思考比追名逐利更重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比人云亦云更重要,用大智慧把握人生航向比用小聪明寻找捷径更重要。前不久,我参加研究生特奖的分享交流会,听一位同学讲到物理学家卢瑟福的故事。说有一天深夜,卢瑟福看到一个学生还在做实验,便好奇地问:“你上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又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听后很生气地说:“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那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同学们,我也不愿意看到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像上紧的发条,每天只是忙忙碌碌,而是希望你们能不时地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就像高山流水,时而激流勇进,时而静水流深,用思考之后的行动成就绚丽的人生。

第二,行惠于言。前段时间,我读到一本书,叫做《教育大未来》,是曾经负责哈佛大学教育改革的托尼·瓦格纳撰写的。他在书中提到,未来世界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7个关键力,“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是其中之一。因为只有加强沟通交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面对越来越大的挑战。最近学校正在召开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很多校友给我写信,谈到自己对母校人才培养的建议,他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清华学生积极主动与人沟通的意愿不足。20xx年,朱镕基学长也曾谈到清华学生不善言表的问题,当时他语重心长地说:“行胜于言不是不要言。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就是要言。”这里强调的言,不是自我吹嘘、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只说不做,而是要言之有据、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同学们,我想强调的是,沟通是表明你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沟通是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体现,沟通也是影响他人、改变社会的重要方式。人类处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主动沟通,善于表达,将使你们得到更多的理解,获得更大的支持,营造更佳的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才干、成就事业。

第三,行成于笃。傅斯年先生1920xx年写过一篇文章,我虽然并不完全赞同他所作的比拟,但还是想在这里引述文中的故事。故事说,他有一天见到一位北京警犬学校的人,就问那个人,“你们训练的狗,单是外国种呢;或是也有中国狗?”那个人回答,“单是外国种的狗。中国狗也很聪明,他的嗅觉有时竟比外国狗还要灵敏,不过太不专心了。教他去探一件事,他每每在半路上,碰着母狗,或者一群狗打架,或者争食物的时候,把他的使命丢开了。所以教不成材。”1984级的徐航校友有一次回学校时讲到,自己的成功方程是“成功=能力×努力×运气”,再把这个结果用时间进行积分。意思是人生是一个时间积分的过程,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刚才,孙晓明校友也与大家分享了他的经历和感悟。这些认识和感悟启示我们,坚守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比跟风赶潮流更重要,坚持坐冷板凳比什么热做什么、什么快做什么更重要,长期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比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去做更重要。

同学们,“行胜于言”来自于1920级校友赠送母校的日晷。在日晷的背面还刻着相对应的拉丁成语“factanonverba”。我经常带客人去看日晷,告诉他们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但经常有人告诉我,这句拉丁文的意思不仅仅是行胜于言,有人讲是“行动,而不是言辞”,也有人说是“事实胜于雄辩”,还有人认为是“观其行而非听其言”,甚至有人讲是“行动不等于言辞”。正是对拉丁文含义的不同理解,促使我去思考行、言、思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也建议同学们离校之前再到大礼堂前看看日晷,带着自己对“行胜于言”,对行、言、思的辩证思考去迎接你们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经管学院博士生刘津宇,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博士生代表,向引导我们走向学术殿堂的老师们,向风雨同舟的同学们,向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亲友们,表达最真诚的感谢和敬意。

五年来,学院默默见证着我们的成长。通过严格的课程与科研技能训练,赋予我们坚实的盔甲,从而最优化人生的夏普比;同时又辅之以宽阔的舞台,让我们始终怀有一颗柔软的赤子之心,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敏锐触觉。如今科技金融风起云涌,人工智能激动人心,这片充满生机的星辰大海,通向未知与未来。柯洁与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以0-3宣告人类完败后,柯洁失声痛哭、难以释怀;89岁的李嘉诚请阿尔法狗之父给自己上课,数次激动地站起来。这是人类对颠覆其认知的科学世界最真诚而纯粹的痴迷与敬意,正是科研的魅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博士生和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开拓创新、刷新人类的极限。对于经管学院的博士生而言,经济学研究是现实世界与数理抽象的完美融合,理论模型简洁而优美,实证证据缜密而细腻。更重要的是,经济学研究绝非“双脚离地”的纸上谈兵,它对社会变迁和人性的特质都进行了丰富而立体的刻画。因此,经管学院的博士生们更接地气,更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也更应拥有兼济天下、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

我相信,对于在座的博士生们而言,心中最感激的人就是恩师们。刚读博士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小秘密:做好了数据图表之后存在草稿箱,故意等深夜才发送出去,妄图今日无需再动笔,然而这些小心机每次都计划落空,因为不论我多晚发出,都能在两小时内得到老师详尽的批阅和答复。我的合作老师们就是这样,以数年如一日严谨而勤勉的科研态度深深感染着我。同样感激的还有并肩奋斗的同学们,印象中无数个扑簌簌下着冬雪的夜晚,我在博士生工位上加夜班,四周寂静无声,只听得见隔壁轻轻敲击键盘的声音,仿佛是一种应和与共鸣。我们也很感激舜德三楼图书馆的王老太太,她每天坐在门口,能准确地叫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在我们的身后严肃地唠叨着,“孩子,发a不容易啊。”……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让我觉得学术世界是有温度的,值得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

钱院长曾经说过,“教育绝不仅仅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守注人本身。”五年的峥嵘岁月,不仅是与科研世界的对话,也是与自己的对话,与梦想的对话。感谢经管学院,五年后的我们并没有变得世故、浮躁和急功近利,而是更加笃定、自信而坚守梦想,具备了选择和捍卫自己想要的生活与事业的勇气。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最尊敬的师长也对我说,35岁之前没有周末。我们未来面对的人生,或许比读博士还要艰难百倍,但经历了这段旅程,我们拥有了从容面对一切,去收获快乐、创造幸福的能力。

同学们,博士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位,而是一份相伴终生的人生履历。博士五年栉风沐雨,今天我们戴着博士帽、穿着博士服,应当为自己通过了这场考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让我们再一次感激我们的恩师们,是你们的培养和教诲令我们终生受益。请钱院长和各位老师相信,在未来,我们不论走向何方,都会不忘初心,怀揣着身为一个清华人、经管人的骄傲,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心怀天下,经世济民。只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清华人。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同学和亲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经双92班的李荣莎,来自电子工程系,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作为经双班同学的感受。

不知道同学们在收到有钱院长签名的中英文毕业典礼邀请信的时候,在步入刚才的毕业酒会会场的时候,有没有像我一样感到“高端大气上档次”。这种邀请了亲友和重量级演讲嘉宾的毕业典礼,也是经双带给我们的惊喜之一吧。

提起经双,最先想到的就是周末只有一天、考试周从第16周提前开始的“难忘”回忆。《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咱们经双人上室友不上的课、考室友不考的试,这是怎样的好学精神!拿下每学期三四十学分的理工科同学们,击败偏微分和五花八门的公式定律的文科同学们,大家都扛过来了!所以“共患难”的经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在小组和非小组作业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双人”的身份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源,比如经管的图书馆、职业发展中心、“与院长共品下午茶”活动、很多有影响力的讲座和论坛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对经管学院的归属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涨停板。

经双三载,我遇见的不仅仅有经济学知识,有一群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还有一种新的文化氛围和思维方式。

经济学中,常用简明的模型配以曲线和交点的图示来解释问题,将纷繁复杂的现象条分缕析,常常给我醍醐灌顶之感。学了三年经双,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这样来描述情景。比如,我常常被问到,在男女比例六比一的工科院系当女生,是不是很爽呀?我就解释说,其实女生对于院系男女比例的满意度是一个先升后降的曲线,女生比例过少也有种种弊端。这样,人家好像就理解了。

修读经济学第二学位,让我们开拓了眼界,也拓宽了未来发展的道路。我们学着突破“文理”、“专业”的限制来考虑问题,会思考自己所在行业背后的经济发展规律和方向,也会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去评估行业的发展前景。今年五月,经管学院还与我所在的电子工程系共同举办了“管理学走出商学院: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研讨会。汇通文、理、商、工,正是我们双学位同学的优势所在。在不同思维的碰撞和融合中,我们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我自己今后的研究领域也将是电子和金融的交叉学科方向。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给经双上课的老师们。周末上课的不仅有我们,还有老师们——而且老师们还不能翘课。经双的老师们放弃了周末的休息,严谨负责地为我们备课、讲课。我们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你们付出了加倍的努力,让每个同学都学懂、学好、并体会到经济学之美。谢谢你们!

明年,经管学院将迎来30周年华诞。在毕业之际,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亲爱的同学们追逐梦想,贡献中国,影响世界!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家长和各位嘉宾,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经济管理系会计16105班毕业生张艺馨。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代表我们20xx届2300多名毕业生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xx届全体毕业生说三个谢谢:

一是衷心谢谢关心我们生活,教授我们知识技能,指引我们人生成长的学院领导,老师们;二是衷心谢谢默默支持,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但求子成龙,求女成凤的我们的父母;三是衷心谢谢为我们不辞辛苦,精心筹办毕业典礼的各位工作人员、学弟学妹们。你们辛苦了!

三年前,我们怀揣梦想和希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明德,笃学,精技,创新”的校训熏陶着我们的成长。而今天我们即将毕业离去,开始寻觅我们的诗和远方。毕业,对我们来说,既意味着收获与成长,更意味着机遇和挑战。我们深切知道:新的征程,任重而道远。

今天此刻,本应是感恩和告别的时刻,但我却更想跟大家分享我大学三年来的四点收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这是我在学院的第一份收获。大学三年,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教授给我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何锤炼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老师们用他们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我们,指引着我们,三尺讲台上的呕心沥血,课余时间里的谆谆教导早已铭刻于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执着而坚定的勇气。勇气——这是我在学院的第二份收获。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课程实训;无论是技能大赛,还是学生活动;无论是文艺表演,还是体育竞技……,只要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于参与、敢于挑战,我们就会有收获:或是荣光闪烁下的鲜花,或是失败背后的遗憾,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份面对成功和失败的勇气必将成为我们追梦远方的宝贵财富。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恒心,更是毅力,是坚持的精神。坚持——这是我在学院的第三份收获。老师曾告诫我们: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只要坚持下去,这样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让我明白,坚持,不是为了感动谁,也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而是为了一路奔跑,达到梦想的彼岸。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一份誓言,更是一份自信。自信——这是我在学院的第四份收获。大学毕业的我们即将走入社会,走进新的生活。只要有了足够的自信,我们才会变得更加优秀。将来我们无论身在何处,从事何业,都要以最饱满的热情去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用最豪迈最稳重的步伐,开创我们美好的未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离别的脚步即将来临,道别的话语此刻已无须多言。彼此珍重,岁月安好!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20xx届全体毕业生,郑重承诺:我们将牢记领导老师的谆谆教诲,记住父母的殷殷嘱托,带着学弟学妹们的切切祝福,奋楫争先,扬帆致远。无愧于这个最伟大的新时代,无愧于自己的青春年华!未来,一定会让母校以我们为荣!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20xx届全体毕业生——祝愿我们敬爱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祝愿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学习进步,所愿成真,飞得更高远!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十五

尊敬的校院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叫张剑辉,清华电机系1995年入学,本科毕业,硕士毕业。20到我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其中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而后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工作了6年。年回国任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智能电网集团首席技术官,,我自己创业,成立了“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放弃了美国高职厚薪,携妻带子毅然回国。我的回答很简单,只为了心中的使命感和梦想。

我在清华大学电机系读书6年,今天回到这里,倍感亲切。在这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工作期间,作为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和主芯片设计人员带领团队完成了两款量产芯片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其中一款殊伏太阳能板微逆变器控制芯片,另一款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芯片,这两款芯片目前广泛应用于光伏以及电动汽车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是即使在美国有着丰厚的收入,优渥的生活条件,事业蒸蒸日上,可是心里总是有个声音,如何能学以致用,为我的祖国贡献我的力量。尤其是我们研发的芯片的主要应用市场在国内。这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说辞,而是我心中真实的想法。

月,我与在美国时的两个朋友一起,在清华科技园成立了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海博思创有两个含义,一个是hyperp,希望公司发展更大更强,另一个含义就是,海归的博士想创业,干出一番事业。海博思创是一家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及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借助于技术上的优势及过硬的产品很快赢得了业界广泛的认可。研发项目产品已经批量生产并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多年来坚持走创新路线,公司已经成功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团队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壮大到300多人,自主研发能力大大提高,获得了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扶持。获得多项荣誉。我本人是中组部第十批“__”特聘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等等。

清华大学竖际顶尖的大学,培养出众多的社会精英,电机系更是人才辈出,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用自己的态度影响时代的变迁。在座的各位,作为新一代的清华人,必须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构筑梦想,扬帆起航。

首先,希望你们的梦想是纯粹的,不出于私利私欲,不带有任何患得患失、利益交换的色彩。只有这样,梦想才不容易被动摇。我做企业,在起起伏伏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都充满了各种诱惑,只有坚持最纯粹的梦想,企业才能做得更长久,企业才能发展得更稳健。

其次,要有“工匠精神”。在清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我严谨的思维方式,耐心、专注的处事态度,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当今社会心浮气躁,很多人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勇于担当,这也是新时代赋予清华人的使命。担当,需要十足的勇气,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迈出第一步,要承担比常人更大的压力,要冒更大的风险,这样,才能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担当是一种境界,境界越高,格局越大。“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站在高处,才有不同于别人的视野,才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远方。我们做企业的更是在不断的技术以及商业模式上敢于创新,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希望大家秉持正能量,乐观地看待问题。学习、生活、工作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如果只盯着那八九,无论何时,无论在哪里,都只有抱怨和遗憾。如果心中被那一二填满,璀璨的阳光才能照进生活,照亮自己,同时也会温暖他人。任何困难和障碍在当下都是艰巨的,可当我们跨过它再回头看时,却只是云淡风轻,留下的,是一串坚实的脚印。

有梦想,才能走得更远,有梦想,才能攀得更高。

最后再次感谢母校的邀请!感谢大家的聆听!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师长、亲爱的同学们:

作为一名普通的清华毕业生,能够重返母校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成长体验,我感到非常激动,感谢母校给我这份荣誉!首先我要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奔赴工作岗位的同学们表示诚挚的祝贺!

我是85级汽车系内燃机专业的学生,1990年经双向选择,我以保留学籍研究生的身份参加工作,分配到地处鄂西北山区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后来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当时之所以去二汽,我的想法很简单,搞汽车就应当到大企业去才会有发展,那时汽车行业的基础还很差,大企业就几家,我又是湖北农村的孩子,所以就选择了家乡的二汽。二十年来,我一直在二汽工作,经历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的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很庆幸当年选择了二汽,使自己能在一个宽阔的平台上充分锻炼、不断成长、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回顾这二十年,我特别想说的是,我的成长与母校的关心、支持和我所在的企业东风公司的精心培养密不可分。

到二汽后我就被分配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发动机厂基层工作,一干就是十三年。我后来才知道,这是母校我尊敬的庄人隽导师和时任二汽厂长的陈清泰校友商定的,这对我后来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我在生产一线从装配作业实习工干起,一年后又陆续在工厂的多个基层岗位上得到锻炼,包括技术科装试工艺员、质量管理科发动机试验员工程师、发动机厂团委书记、生产科副科长等。毕业后的第一个五年,我虽没有突出的业绩和建树,但是基层的锻炼为我后来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5年研究生保留资格到期,我回清华读研。当时我对厂里作出承诺,学成后一定回厂工作。在母校修完学位课后我就回到了工厂,没想到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发动机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开始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遇到了难题:一方面厂里因产品老化而面临困境,急需将生产、销售和研发搞上去;另一方面自己又要完成研究生课题论文。怎么办?又是在学校汽车系庄老师的帮助下,最终选择了一条依托学校的技术支持,厂系合作,将研究生课题和工厂发展需要相结合的道路。庄老师和王建昕老师不辞劳苦,亲自来厂里调研,工厂上上下下都认识庄老师。最终和厂里商定,签定厂系协议,共同开发新产品。在历经诸多艰辛之后,我们抢先研制成功了符合国家新排放标准的电喷发动机新机型。这一举措使工厂赢得了市场先机,处于困境当中的发动机厂焕发出新的活力,,体现了产学研结合的丰硕成果。与此同时,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也完成了,并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1月我终于取得了母校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当王大中校长给我颁发学位证书的时候,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我毕业后的第二个五年是边学习、边实践的五年,重要的是经历了把理论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完整过程。

接下来的十年,我开始走上公司的高层管理岗位,担负起越来越重的责任。底我被任命为东风商用车公司总经理。商用车公司的前身就是原“二汽”的班底,拥有3万5千名员工、7个工厂和分布在全国各地11个子公司。近八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合资伙伴的资源,导入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得东风商用车的管理从传统国企水平迈上现代化国际化的台阶;我们同时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成功地开发了全新的重卡平台“东风天龙”和新一代的中卡平台“东风天锦”等产品,它们在市场上成为行业标杆。我们成功地应对了严峻的市场挑战和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东风在中重卡行业国内领先的市场地位,特别是去年我们东风公司的中重卡实现了55%的增长,超过28万台,全球排名位居前三。今天,我们正在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进军海外市场,致力于把民族的东风品牌打造成全球知名品牌。

回顾毕业来的历程,我有几点体会,与同学们分享:

第一,清华人都有高远的志向和抱负,我们需要仰望星空,但更要脚踏实地。我是一个资质平庸的清华学生,在班上成绩只是中等偏上,到企业后,周围也不乏优秀人才,至今我的身上还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但是今天东风却让我担负起管理商用车业务的重要责任。我想组织对我的信任,正是因为我始终如一的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我在基层得到的充分历练。回想当年我刚到车间里,厂里安排我们毕业生下车间劳动实习,分配给我的任务是用600毫米长的力矩扳手拧螺栓,一台发动机有7组14个螺栓,每天要装300多台,我干了7个月,成了一名熟练的工人。我拧的螺栓扭矩很标准,控制得恰到好处。赶上前一道工序的工人生病,我就干两个人的活。周围的师傅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很喜欢我这个能吃苦的清华毕业生,把我当做他们的朋友。久而久之,我成了车间里备受瞩目人物,什么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都找我,使我在厂里小有名气。车间工人把我看成衡量大学生的标杆。对后面分配到车间的大学生,工人们动不动就说:“你看人家清华大学来的黄刚。”就这样我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所以脚踏实地,特别是迈好进入社会的第一步非常重要。

第二,承受压力意味着成长进步。有人说我的路走得很顺,我说自己只是一步一步,少走弯路,其实我曾经历过几个非常艰难的时期,而且随着管理责任的加大,每一天我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人生非坦途,挑战和压力应当视为常态。特别是作为清华人,面对压力,我们需要保持阳光心态,以坚定的意志,正面接受挑战。事实上,每经受住一次考验,我们就会多增一份成熟和自信。

第三,社会责任。富有社会责任感是我们清华人的传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或者在什么岗位上,我们都不应当忘记这一点。职位意味着责任,而不是权力,也不仅仅意味着成就和荣誉。职位越高,责任越大,越需要奉献和牺牲,还要忍受孤独和不被理解。譬如说,我自己的工作其实很辛苦,但一想到它关系到3万余名员工的发展、关系到上下游产业链十万人之众的和谐,我丝毫不敢懈怠。虽然个人付出很多,但我们个人的价值会在为社会尽责的过程中得以加倍放大。

最后我再次深深地感谢母校清华,她不仅教我们以知识和能力,而且教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清华的品牌,更让我们在人群中备受关注。

同学们,在迎接母校百年华诞之际,请接受我作为学兄的祝愿,祝大家设计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管进入什么行业、从事什么工作,都像顾校长勉励我们那样——“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十七

清华大学(tsinghua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亚洲大学、环太平洋大学等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清华毕业典礼致辞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回到母校,分享师弟师妹们学业有成的喜悦。31年前的此刻,我与你们一样,对过往的校园生活充满眷恋,对未来的人生道路怀抱憧憬。

20xx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过往30年间,我从一名普通的火箭设计师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走上运载火箭研制领导者和企业管理者岗位,深度参与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这是30多年前的我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经历过中国航天无数个“圆满成功”的“超燃”瞬间——“长征”升空,“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东风”出鞘……每一次成功的背后,凝聚的都是航天人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

去年11月3日,我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参与指挥了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首飞任务。作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突破的关键技术将近250项,新技术比例接近100%。放眼国际,近年来研制的4型大推力火箭,有2型首飞都失败了。这样一次高风险的火箭发射,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我相信,我们的团队不会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可大家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承受着压力,在科技创新的险峰上“一步一步往上爬”。这是因为我们不仅有几代航天人传承下来的航天精神和始终秉持的航天情怀,而且我们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份工作,否则我们无论如何是坚守不了这么久的。因此,我特别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事业或职业,都能遵从你们的内心,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并为之奋斗一生。

中国航天的“成功”有很多,但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通往成功路上遇到的“挫折”。1997年,我担任长二f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发生了火箭整流罩严重超重问题,如果不能实现减重,将带来总体方案重大反复,严重影响载人航天工程进度。总体作为设计源头,没有退路可言,我和我的团队,从质量分配、载荷计算、材料选择、工艺优化等各个角度考虑,进行整流罩瘦身,最终成功减重。20xx年,我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院长,领导的我国某重大航天型号出现由于关键技术攻关不到位而连续失利的问题,为此我和我的团队连续几年日夜攻关才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当时,作为院长的我,带着问题清单回到母校请求支援,母校给予了我和中国航天最大的支持,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清华的力量。每当遇到这样重大的问题或挫折时,我们的航天人没有一次是绕着走的,永远是直面痛点寻求解决方法,最终攻克难题。因为我们知道找到方法就能成功,找到借口必然失败。

美国宇航局前局长米切尔·格里芬曾说过:中国航天最令人羡慕的地方在于它所拥有的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以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队伍为例,35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占到80%以上。前不久实施的天舟一号飞行任务中,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更是只有32岁。一大批年轻一代航天人在长征五号首飞等任务中也展现出成熟的技术能力和自信的职业风貌。正是这些年轻人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作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同学们,清华历来推崇“人文日新”的精神。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你们有着优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创新平台和国家支撑,也有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和责任。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永葆创新的激情,具备敢于打破常规的精神,跳出自我限制,在各自专业领域发挥创新潜能。

作为清华人,年轻的你们从来不缺乏规划美好未来的想法。相信毕业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纠结过,未来的路,何去何从。我研究生毕业后,有落户美国的同学给我寄来明信片,召唤我出国发展。明信片上夏威夷的阳光、沙滩、海浪,不能不说是一种诱惑,然而我还是放弃了这样的机会。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心之所向往的毕生事业,只能扎根脚下的这方热土才能有所成就。

我的工作经常要与火箭打交道。我发现,在厂房里近处看我们的火箭,会觉得它非常高大雄伟,然而等到火箭被运到发射场,在茫茫的戈壁上远远望去,它又是那么的渺小。火箭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我们个人了。于国而言,一个人就是其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每次航天发射任务成功,对我来说,那种发自内心的、能让人热泪盈眶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不是其他能提供更加优厚待遇的职业所能带来的,清华红色工程师的基因在此刻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和满足。

清华精神最重要的是清华与生俱来并不断孕育的爱国奉献精神。时至今日,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唯有将职业选择与国家、社会需求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而且这种结合度越高,我们的成就感就越大。

即将融入社会,也许此刻你们不免也会有对未来难以把握的小忐忑。我听过当下一些年轻人表达过不同程度的焦虑:就业形势不好怎么办?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使自己丧失了对事业的激情怎么办?看不到上升渠道怎么办?……我非常能够理解同学们的心情。优秀的年轻人无不渴望成功,然而成功之路无法复制,也没有捷径。每个时代都会赋予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在我工作之初,我铭家军工企业的任务并不饱满。那是个“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清贫、清苦、清闲,是我起初的工作写照。当时,身边很多人都选择了离开,但单位老同志提醒我,“找到一个自己热爱的工作不容易,年轻人别虚度了青春”。于是,在当时型号任务很少的日子里,我在研究室除了一件接一件地做一些看似非常基础、简单、枯燥的所谓“打杂”工作,一度还设计、生产过烟草生产线,除此之外,就是埋头于运载火箭的技术资料与历史文献中,也正是在这段“空闲期”,我让大家认识了我的踏实和扎实,也让我广泛涉猎了火箭总体设计的方方面面,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后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研制任务多了起来,我被一次次地委以重任。回想起来,正是最初的“空闲”时光和“打杂”工作,为我日后应对每一个挑战积蓄了力量,也让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耐得住寂寞,只有把一件事情做好,才有可能被安排做第二件事情,个人的能力才会不断地得到提高,能做的事情才会越来越多,工作范围才会越来越大。

同学们,我们身处的时代,并不缺乏聪明人,但并不是聪明人都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时候,我们要舍得花一些笨功夫来驾驭上天赐予我们的天赋,甘于从小事做起、耐得住寂寞,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从而创造出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外界机遇。

校党委书记陈旭向吴燕生校友颁发纪念证书。

师弟师妹们,以上就是我最想与你们分享的我30多年来成长过程中的感悟。我非常期待,期待20xx年、20xx年、30年后的你们,来讲述属于你们的精彩故事。你们的故事不一定开篇就是精彩的,甚至故事的主体都与世俗所定义的“成功”不尽相同。但是在那些故事里,你们健康快乐,积极上进,富有活力,勇于创新,你们为祖国和社会作出了贡献,你们比现在能够想象到的样子还要出色。到那时,我们都将以你们为荣,为你们喝彩!

谢谢大家!

尊敬的校院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叫张剑辉,清华电机系1995年入学,1999年本科毕业,20xx年硕士毕业。20xx年到20xx年我在美。

国学。

习和工作了20xx年,其中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而后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工作了6年。20xx年回国任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智能电网集团首席技术官,20xx年,我自己创业,成立了“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放弃了美国高职厚薪,携妻带子毅然回国。我的回答很简单,只为了心中的使命感和梦想。

我在清华大学电机系读书6年,今天回到这里,倍感亲切。在这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工作期间,作为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和主芯片设计人员带领团队完成了两款量产芯片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其中一款殊伏太阳能板微逆变器控制芯片,另一款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芯片,这两款芯片目前广泛应用于光伏以及电动汽车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是即使在美国有着丰厚的收入,优渥的生活条件,事业蒸蒸日上,可是心里总是有个声音,如何能学以致用,为我的祖国贡献我的力量。尤其是我们研发的芯片的主要应用市场在国内。这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说辞,而是我心中真实的想法。

尊敬的钱院长、马云先生,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冯明,是今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代表博士毕业生发言,表达我们心中的激动与喜悦,感恩与留恋。

毕业的时刻是庆祝的时刻:我们欢聚在一起,为成长而庆祝,为收获知识而庆祝,为共同经历和见证的美好岁月而庆祝。毕业的时刻也是诉说感恩的时刻:感恩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感恩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感恩同窗的鼓励与陪伴。毕业的时刻还是离别和互道珍重的时刻:大学时光,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同学少年,同窗相伴。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一起奋斗成长,一起走过了青葱岁月和美丽年华。兄弟姐妹们,让我们一起祝愿青春不朽,友谊地久天长!

而今天,我最想说的是,毕业的时刻更是开始的时刻、出发的时刻,是踏上新征程的时刻。在英文里,毕业典礼对应的单词叫做“commencement”,本意就是出发、开始的意思。对我们博士生而言,这次出发集中地体现为实现由学生向青年研究者的转变。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转变呢?孔子说,需要三种美德:智、仁、勇。翻译成现代的话,我认为:“智”大概可以理解为科学精神,“仁”大概可以理解为人文情怀,而“勇”大概可以理解为直面问题的勇气。

早在开学典礼的时候,钱颖一院长就曾送给我们四个字——“科学精神”。他说,科学精神讲求求真务实,从事实和数据出发,而不是先入为主、想当然;科学精神讲求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而不人云亦云。科学精神将是我们未来从事经济研究和分析工作最有力的武器。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序言中曾特别倡导:读历史的人应当对本国历史饱含“温情与敬意”。我想,我们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或者研究的人,也应当对经济现实饱含一种温情与敬意。现实经济不是干巴巴的数字和模型,而是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可能是年轻的小夫妻淘宝开店攒钱买房的故事,也可能是身处北京的农民工给留守在贵州老家的小女儿寄钱交学费的故事;可能是中国工人远赴非洲修建铁路的故事,也可能是浙江商人到智利秘鲁边境集贸市场贩卖小商品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梦想,个人的梦想,家庭的梦想,国家和民族的梦想。这种感知故事和故事背后梦想的“人文情怀”将是我们学术研究和贡献社会的出发点。

同学们,120xx年前,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祖国的命运和国人的心情跌落到了历史低谷;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的百年抗争开始了。60年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如火如荼的热潮中,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通过;中华民族迈进了新的历史起点。20xx年,又是一个甲午年。按照世界银行最新的购买力平价核算,到今年底,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而“改革”,也再一次成为中国的关键词,时代再一次将我们置身于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中。我们无意于赋予数字太多神圣的意义,也不会被一两个点“赞”而盲目捧杀。但在重要的时刻回顾历史,能够让我们更加有位置感;在成绩面前的冷静反思,能够让我们更有直面现实、解决问题的勇气。

毕业前夕,我在清华同学中做了一个小调研——“你认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调研结果显示,清华同学们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恶化,二是经济增长效率低下,三是收入分配不均,四诗平正义和道德感欠缺,五是创新与社会活力不足,六是周边外交和参与国际治理面临困境。这些问题或许为我们的前行明确了目标。

同学们,毕业的时刻,是开始和再出发的时刻。让我们恪守科学精神,秉承人文情怀,鼓起勇气,努力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学的进步贡献新知。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师长,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很感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来见证同学们生命中这个重要的时刻。首先请允许我作为师兄,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向人生新的征程。

20xx年前的今天,我也和你们一样,刚刚结束在高性能所的研究生学业,准备进入搜狐工作。在更早的20xx年前,我就很幸运地以兼职学生的身份,登上互联网这条大船,门户、web2.0、移动互联网……经历了它的全程发展。到今天,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和时间做朋友。

我经常被人问一个问题:“你有痛苦的时候吗?”在他们看来,我的人生非常光鲜,公司做得很顺,而且在学校读书期间一直是学霸,初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到成都七中,高中是保送,大学是特招,研究生也是保送,兼职到搜狐工作,毕业后直接进入搜狐,一路没有做出更多的选择,所以有人说我经历上很漂亮。

然而我也有不顺的时候,经历过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先来说学渣的经历。我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每到新环境就会特别不适应,全面搞不定学业,需要很长时间去努力。初中我是第一名考到成都七中的,入学后第一个学期我考了第41名,我们班大概45个人,倒数第五;高一第一次化学模拟考试就不及格;大学第一学期考到第28名,倒数第四。另一个特点是,让我去做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完全是无感的。我偏科,数理化很好,但是政治、历史和英语是弱项。我记得中学会考前有七天半的时间来复习,我花了七天的时间去背政治,半天时间背历史,实在不知道怎么应对考试,到现在我还记得有一个题目叫“为什么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好?”那时对我来讲就是天书,直到大学才慢慢弄明白。

拿这个开头,是想告诉大家,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些需要努力去克服的“痛苦”时期,重要的是你如何应对它,是坚持还是放弃,决定了你的未来。今天大家正准备迈向社会,我想分享两段我毕业后的经历。

第一个故事是做搜狗这个产品,这在我人生中到现在还是最艰难的一段日子。20xx年我刚研究生毕业,在搜狐从兼职转成全职,接到了老板的任务:“给你六个人头咱们把百度灭掉。”搜狐的搜索业务原来是用的百度的服务,但是搜索引擎当时是互联网的核心入口,无论如何也得抓住。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我技术很好就接了这个活。

我知道六个人不够,就跟老板说,我们能不能把每个人薪水降一半招十二个人,到清华招兼职的学生,变成一个新的起步。老板同意了。于是我在宿舍里挨家挨户地说服,在水木的bbs上发招人贴,在清华西门大设西瓜宴,20xx年很多同学毕业,我还开着自己的捷达帮他们搬家。早期我招募的12个兼职员工,都是清华计算机系国家集训队的队员,是最精英的特种。

我们在办公室里搭了行军床,没日没夜没有周末,除了吃饭睡觉便胜作,每天只睡四小时,常常倒在办公室地板上就睡着了,一行行代码都是自己写的。十一个月后,我们的搜索引擎上线了,用不足别人二十分之一的人员和资源,做到了他们两三年才做到的事情。

然而搜索引擎我们一直没有什么市场,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们发展的速度比百度慢,薪水很低,到了20xx年品牌急剧滑落,士气涣散。

我后来想想,当时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说:“在破坏性技术刚刚出现时,率先进入这些新兴市场的企业将赢得巨大的回报,并建立起明显的先发优势。”百度起步是在20xx年,20xx年就已经上市,20xx年那会已经如日中天,我们的起步落后得不是一星半点。

但是在20xx年我们扳过来了,这个突破性的产品叫搜狗输入法。

有个叫马占凯的汽车机修工,他发现输入法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为华军、天空这些下载站有很多人会下载输入法,它是中国人必用的产品;此外输入法有痛点,总有词打不出来,当时他发现百度搜索引擎里面敲拼音的时候一回车,这个拼音显示出汉字或者要打的汉字,有意思,搜索引擎里能够发现输入法的词库。因此他给百度写了一封邮件,建议他们做输入法,连写了好几封都没下文,于是又给搜狗发了一封邮件。

我们的输入法一上线就让大家振奋,当时所有人用后都觉得好,我们还收到过锦旗,还有用户把自己的操作系统从windowsme升到了windowsxp就为了用搜狗输入法。一个打字困难的人,变成了一个打字如飞的人,就好像一个哑巴能开口说话了,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理解那种感觉。

搜狐还把输入法放在首页进行重点推荐。但一年后,我们的市场份额只有2%。我们也傻了。为什么?因为当时的理念就是,产品好了你就有用户了,搜索市场份额一直上不去是因为用户觉得你产品不够好。然而当好产品也没有获得市场认可的时候,这是跟被雷劈一样震撼的一件事。所以我们开始反思,原来光有技术有产品是不够的,酒香也怕巷子深,今天网络条件好很多之后口碑传播依然还会有局限性,而当年信息流动速度很慢,更需要渠道和市场。

我们做了新的策略,开始借助外部渠道做推广,把输入法递到需要的用户手里,比如在华军、天空这些下载站做推广,比如和番茄花园进行合作。这就好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第二年我们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40%,20xx年达到了70%。

我们经历了一年痛苦中的反思,才找到了成功的道路,这次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对渠道的理解,我们变得更强了,对产品也更懂了。

第二个故事是在20xx年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新的困难。那时候,输入法的量已经很大,市场份额很高,但是搜索引擎还是没有起色。我们的输入法比同时期其他的输入法好很多,这样的产品如果没有找到直接到达用户的方式,都不会有用户。那么即便我们的搜索引擎比百度好很多,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何况当时我们确实还不如百度。

输入法份额到了40%的时候我忽然间懂了一个道理,这样做搜索引擎是没有前途的。pc时代,用户检索信息都是在浏览器里的,大家打开ie、首页hao123,或者其他的地方,都是百度的搜索框,不是搜狗的,怎么办?要做自己的浏览器!

我很兴奋,觉得找到了破冰的点。我像一个特别落魄的将军,一开始带6个人攻城,后来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但是我们损失惨重,没有打下来。“我们做浏览器,浏览器成功了,搜索就成功了,浏览器失败了,搜索就失败了。”这是等价命题。我跟老板讲了这个新的想法。他说,我们在旁边打井,这口井打成了,城就攻下来了,没有打成城就攻不下来,这个井就像一个巫术一样。他没有接受这样的想法,反问我:“ie有60%的市场份额,为什么微软的bing没有成功?”,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都没有再负责搜索业务。这也可以理解,老板觉得你在伤害他的信心,如果我下面的员工玩巫术,我也会放弃。

但是我没有放弃,开始暗地里做浏览器,将团队放在输入法和视频产品那儿,特别艰苦。老板知道这件事吗?也知道。所以我觉得他很宽容,我想其他公司没有这样宽容的老板了。一年多后,20xx年,我们上线了。坚持到20xx年的时候,有一件事发生了,google退出了中国,包括腾讯都觉得机会来了做了搜搜,但其实google退了之后百度更是一家独大,用户还是不会用搜狗和搜搜。而我们的浏览器开始推量之后,搜狗搜索的量开始往上升,两年拿下了10%的份额。“输入法——浏览器——搜索”的三级火箭的模式,得到证明,而后在几年后又被另一家公司360证明了。

20xx年,我们从搜狐分拆运营,搜狗开始有自己独立的团队,自己的市场、销售、行政、人力资源,变成了完整的公司,搜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价值得到了认可,本身的力量也得到了释放。

那个时间我做了很多的反思,什么环节做的不对,跟老板沟通有什么不对,我的战略构想有什么不对,想了如果没有一万遍也得有一千遍,我就挖自己不对的地方。我开始有一些思考,这个世界需要更好的一种相处的方式,以及思考面对行业的割据、面对百度这样垄断的位置,我们是否真的还有机会做大量的反思。

这种痛苦的经历其实是我最大的一个财富,到后来我主导了若干次的变革,包括将搜狗从一个部门变成公司,包括努力推动和腾讯的结盟,回头想其实蛮感谢这段日子。我发现自己的意志越来越强了,也越来越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借用乔布斯的话:“你要相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的生命中串联起来。”你的痛苦是一幅良药,它真的能让你变得更加的强大:背后经历的委屈,会让你找到自己的差距,也才能成长;而你强劲的对手,能逼迫你飞速前进。

搜狗是经历很多困难的公司,但我们因此成长得很快。搜狗有一个特点是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超越大家的预期。今天搜狗的季收入已经从20xx年的800万美元上升到超过1.5亿美元,输入法成为pc第一客户端,手机用户月活跃超过2.4亿,移动搜索服务5.6亿用户,并还在快速增长。一直以来的进步和突破,积累起来就是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这就是坚持的意义。

这也是我所说的“和时间做朋友”,它意味着坚持、找到自身价值,不断追求进步,从优秀走向卓越;意味着不怕犯错,去好奇和追寻世界运行的规律和本质;意味着坦然面对成长中的成功与失败,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我衷心祝你们在今后的人生中都能收获各自的精彩。

老师们,朋友们:

下午好!

非常荣幸受钱颖一院长的邀请,来参加今天的毕业典礼,向同学们表示祝贺!荣幸之余,我也诚惶诚恐,因为本人从事的是物理研究,并不懂经济管理,今天到底应该说些什么呢?后来我想,中国科大的很多毕业生,原本是物理、数学专业的,转行经济、金融后都很成功,这给了我不小的信心;而且,由于偶然的原因,我研究过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发现里面用到了类似分子布朗运动的ito积分。当时我觉得这个模型很妙,大胆断言这一工作应该得诺贝尔奖,果不其然。既然自然科学与经济、金融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我又觉得自己的鉴赏力还不错,所以今天我大胆地来到这里,希望同大家交流和分享一下自己人生的感悟,谈一谈科学的价值。

说到科学的价值,我并不想介绍一些艰深的原理,告诉你某个定理、定律多么厉害。在我看来,科学的首要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在于它是赖以达到内心宁静的最可靠途径。为什么这么说?内心宁静的最大敌人,其实就是恐惧和忧虑。人为什么会感到恐惧、忧虑?皆源于未知,找不到自己的归宿。所以人始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追问“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我仍然记得,一个晚上我母亲带我到邻村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回来的路上,天特别黑。我很害怕,因为传说这条路上有鬼,会出来抓人。我母亲就给我讲,不用害怕,人死了会重新去投胎,哪怕万一被鬼给抓了,也没什么关系。我当时感到特别安慰,哦,原来是这样子,人是可以永生的!

其实,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对于宇宙起源、人类归宿等大问题,我们只能在宗教的范畴来解决。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希望搞清楚,为什么基督教会得到如此广泛的喜爱和接受,尤其在西方;我专门去读了《圣经》,并没有真正搞明白。后来,偶然看了一本书,美国作家房龙写的《圣经的故事》,我开始明白了。当时的社会分“奴隶”、“平民”和“贵族”等几个阶层,奴隶就是奴隶,平民就是平民,贵族就鼠族。于是,奴隶就以为因为自己是奴隶,永远不如贵族,被欺压是命中注定的。可是,《圣经》却告诉你:其实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贫贱富贵,黑人白人,我们都是兄弟,都是上帝的子民,宇宙万物和人类都是由上帝创造的!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事零零的,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有上帝在关怀着我们;而且,因为信奉上帝,人死后还可以进入天堂,你心里就会感到特别的平和安宁。正因为此,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深深地信仰宗教。但在他12岁那年,他的这种信仰突然中止了,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他很快明白《圣经》里的故事有许多不可能是真实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上个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终于从现实上而不仅仅是从精神上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在大概一百几十亿年前,由于量子涨落,一个“奇点”发生了,“炸”出了时间、空间和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最初宇宙中只有氢和氦两种元素,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第一代恒星。恒星在核聚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碳、氧、铁等各种更重的元素;当核聚变的原料耗尽后,恒星由于抵抗不了引力而坍塌,发生剧烈的,这一过程中形成了重金属元素。有这些重元素才有了能够形成行星和生命的物质,最终在大约45亿年前形成了地球,又通过亿万年的进化才有了我们人类。所以在座诸位身上的每一个原子,都是来源于许多亿年前某颗恒星的。那么,大家是否觉得,宇宙演化出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已是殊为不易,而芸芸众生之中大家又能相遇,该是多么大的缘分!所以,爱护这个世界,珍惜你身边的人和事,这也是科学能够告诉我们的。

我们现在可以体会到,在宇宙面前,人类确实是非常的渺小;但人类又是伟大的,以人类脆弱的个体,居然还可以仰望星空,去窥探宇宙的奥秘。有人认为,科学的价值体现在现实世界,它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但对于精神的启示,就不如宗教了。但是我觉得并非如此。面对浩瀚的宇宙,人们自当心存敬畏;但人类又并非仅仅只能敬畏。在自然界的规律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你地位的高低和财富的多寡而改变;而自然界的规律更是可以被理解和掌握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正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标志。这种自豪感,是宗教所不能给予的。所以,爱因斯坦在放弃了宗教的天堂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天堂”,他说:“在我们身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是一个永恒的谜。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通向这个天堂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那样舒坦和诱人,但它已经证明是可以信赖的。”

同样,大家终于能够明白,科学已经使人类登上了万物之灵的顶峰,所以人降生在这个世上,总要做点什么,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但又不能强求,自然的规律无法改变,再怎么强求,人类对于自然界而言仍然是渺小的。其实回想起来,我自己一路走来,确实是有意无意地在践行这样的原则。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父母的感情非常融洽。我至今仍然记得,一个夏天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盏小小的煤油灯旁,父亲给我释讲《聊斋》的故事,母亲在一旁倾听,一幅温馨的场景。在这种温馨的环境下,父母对我的要求也很宽容。我喜欢放学后把作业带到山上去写,父母也不会把我抓回家去。高中毕业后考大学,我记得当时有过犹豫,本来我是可以保送到一所著名大学学习经济管理的——我曾有机会成为大家的同行,当然这样的话就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被钱院长邀请来到这里了——但我又非常喜欢物理,在跟我父母亲散步的时候我说,我想报考物理专业,又怕学物理养不活家人。我父母说,没关系,我们都有退休工资,按照你自己的兴趣来就可以了。所以那时候我忽然发现,排除了功利的想法,抉择其实很简单,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好。

后来我到欧洲留学,接着又继续在欧洲搞合作研究。有一年春天,我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实验做完了,本该尽快赶到德国海德堡去筹建自己的实验室,可我很留恋在多瑙河边采摘荠菜的那一份惬意,担心到海德堡就再也采不了荠菜了,于是就在维也纳多待了一段时间。结果,在海德堡的实验计划被延后了,后续的一个重要实验被别人先做了出来。当时,我感到有些懊恼,尤其是后来我发现在海德堡的内卡河边其实也有荠菜。但是,我很快就释然了:工作是做不完的,这个实验未能如愿,下个实验再努力就是了,没有必要给自己施加那么大压力,相对悠闲一点,回到实验室的效率反而会更高。我非常喜欢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话: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科学研究其实正是如此,你费了大把力气,可能什么也发现不了;有的猜想可能一辈子都验证不了;也有可能像我刚刚讲的那样,努力了半天,结果被别人捷足先登了,但是探索和努力的过程本身,已经是科学带来的最大乐趣.

我想说的是,从容不迫的环境,其实是更加重要的。现在中国的学生,真的很辛苦,但是辛苦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应该把求知变成了解难题、考高分,上好学校也不应该仅仅为了以后能够找一个好工作。这种外在的、功利的氛围,会让青少年变得越来越现实,难以静下心去钻研。

有一次,我到阿尔卑斯山脉的一个大峡谷去旅行,在当地乡村碰到一位80多岁、坐轮椅的老太太。她了解到我是从事量子隐形传态研究的时候,脱口而出:“我知道你的研究工作,我读过你们在《自然》上发表的论文,我尽力了,但是没看懂。”一个坐轮椅的老太太,可能生活都无法自理,但仍然保持着对科学的兴趣,这样一种文化氛围真是滋生大师、滋生深层次发现的极好土壤。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科学或教育的价值,其实早在将近120xx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已经告诉我们了。他说,为什么要上大学?他认为,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那么我们现在来看,其实科学正是达到不惑、不忧、不惧的最好方法。

以上我讲的是科学对于个人的价值。接下来,我想谈一谈科学对于社会的价值。大家也许会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就知道的。但我想说的是,科学对于社会的价值,可能更重要地是在观念的变革上。

大家知道,人类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始于近代,大约是在16世纪。那么近代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为什么发展这么缓慢呢?虽然这涉及到多个因素,但观念的束缚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原因:面对自然界不敢甚至不愿去探究其背后的根源,反而认为一切都是上天的意志。近代以来的科学发现逐渐改变了这一切,尤其是1687年牛顿发表了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将一切力学规律都统一为一个简单的公式f=ma,再结合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忽然发现,原来神圣星辰的运行,居然都是可以计算的!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直接导致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变革,而英国在这次变革中成为了世界的头号强国。

后来到了19世纪,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效应等的基础上,麦克斯维尔在1864年建立了电动力学,将一切光、电、磁的现象都统一为一个方程组。至此,人们能够亲身体会到的绝大多数现象都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科学终于战胜了迷信,而随之而来的,是以电力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产业变革,德国和美国在这次变革中相继成为世界强国。

那么,经典物理学已经如此的成功了,是不是一切问题都可以解释了呢?其实经典物理学自身就蕴含着一个巨大的哲学困境,只要学习了高中物理就可以想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思考过。牛顿力学告诉我们,只要确定了粒子的初始状态,按照力学的方程一算,所有粒子未来的运动状态原则上都是可以精确预言的。那么,构成世界甚至人类本身的原子、分子,它们在未来的运动状态,是否也是早已预知的呢?一切事件,包括今天的典礼,都是在宇宙大时就已经确定好的吗?这种观念上的冲击显然是巨大的:原来就算科学已经如此发达,人们努力了半天,结果还是回到宿命论。所以当时就有几位科学家自杀了,说我不相信宿命,我今天就要自己决定一下命运。当然,后来的科学发现表明,其实他们完全没必要自杀,人一定拥有主观能动性,如同霍金所说:即使是相信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人,在过马路时也会左右看,以免被车撞到。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机械决定论?这还要归功于量子力学。在日常生活中,一只猫要么是“活”,要么是“死”,只能是这两种状态之一。而在在量子力学所描述的微观世界里,这只猫不仅可以处于“活”或“死”两种状态之一,还可以同时处于“活”和“死”的叠加状态。量子叠加告诉我们,一只猫到底是“活”还是“死”原理上无法预先得知,而是依赖于通过何种方式去观察它。更确切地说,量子客体的状态会被测量所影响,因此量子力学立即带来了一种革命性的观念:观测者的行为可以影响体系的演化!这种更加积极的观念,终于使人们意识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完全不同于经典物体,人们大可不必纠结于是否是决定论了;而对像电子这样的微观粒子规律的深入认识,最终催生了现代信息技术,导致了第三次产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抓住了机会成为了工业强国。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三次产业变革,我铭家都没有占到先机。我1996年在中国科大理论物理专业硕士毕业,在系统地学习了量子力学的理论之后,非常希望能够在实验上加以验证。但在当时,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基础比较薄弱,尤其在实验条件上相比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所以我选择了出国留学。

我在德国工作时,我家楼下有个卖菜的铺子,大概只有二十几个平米。平时,我们买菜做饭都很方便,但是有一天忽然发现那个店铺关了门,告示上写着店主去旅游度假三周。在中国,我们印象中的菜农,应该数着每天劳碌奔波的辛苦生活,但就是这样一个很普通的德国菜农,他每年却可以两次雷打不动去度假,我觉得这就是因为,在德国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已经真正地惠及大众了。所以我就想着,一定要把科学技术搞好,有一天能让我铭家的所有劳动者,也过上这样的生活。

很幸运,我回国开展工作时,正赶上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工作的推进,国家对量子信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有较大强度的支持;我们也不负所托,终于在量子通信领域实现了国际领先。最近大家也一定很关注,美国在限制对我国的芯片出口,影响很大。回过头来看我们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做到领先,是因为在整个领域起步的阶段、暂时还看不到实用价值的阶段,我们就赶上了世界的先进水平,一步步积累下来,到今天量子通信已经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如果别人再想要限制我们,就很难了。

但是,我们也决不可以一直乐观下去。美国作为当今最发达的科技强国,有一套非常完备的促进创新的体制,尤其是经济金融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就拿我们这个领域来说,企业的参与程度其实也非常高。像谷歌、ibm、微软、intel这些巨头,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量子计算研发。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实现还比较遥远,我估计也许需要20到30年。这样一来,我国的金融界和企业界对量子计算的热情,就大不如美国。我国现在的形势其实是很严峻的,因为在西方,资本一旦介入前沿研究,对创新活力的释放要远远超过我们这样主要依靠国家经费支持的模式。几年前,我打算将一位在美国留学的校友引进回来,开展超导量子计算的研发。本来一切都谈妥了,到了最后时刻他接到了谷歌的录用通知,年薪是我们能为他提供薪水的近7倍。所以在这里我特别呼吁,在座的诸位,今后都有可能成为国家经济金融领域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抑或是成功的商界精英;虽然大家并不直接从事科学研究,但通过经济金融的手段对科学进行支持,特别是对基础科学,于国于民都将是长期的福祉。

最后,我愿意引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普顿的一句话:“科学赐予人类的最大礼物,是相信真理的力量。”大家之中,有的即将走出校园,面对更加精彩也更加复杂的社会,也有的将继续深造。愿这种力量能为大家带来乐观的心态、坚持的毅力,还有敏锐的眼光。再次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学业,迈向更加宽广的天地!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十八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时光飞逝,一转眼,我们就要和实验小学告别了。在这六年时间里,我们一个个从天真童稚的小孩儿出落成了阳光开朗的好少年。我们实验小学是一所开放、自由、活泼、向上的学校,我很庆幸自己的童年能在这里度过。因为在实小,我们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我们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写书办报,了解社会……此时此刻,我想感谢的,真的很多很多。

谢谢您,我的老师们。您不但教给我们知识,还给予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品质,那就是思考力和想象力。上课时,您总是鼓励我们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讲出不同的见解;写作文时,不管我们多么天马行空,您总是微笑地鼓励我们,让我们更加大胆地进行创作;下课后,您爱与我们谈心,用心倾听我们成长的烦恼,帮我们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正是这样的动力,才让我们成为更有个性,更有思想的00后。在此,请让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老师们深深鞠上一躬,谢谢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过了六年的时光。还记得我们六年前的样子吗?那时我们经常吵吵闹闹,有时还会生气打架!可回想一切,我们都相互见证并参与了彼此的成长,也学会了互相包容,现在,我们彼此熟悉,彼此喜爱。班会活动时,大家总是一起出谋划策,虽然有时也有分歧,可每个人为了班级都想做到最好;军训时,即使宿舍条件不好,可只要大家在一起,互相打气加油,苦中作乐也开心…我们一起走过了充实幸福的每一天,只要同学们在一起,在哪儿都是快乐,谢谢你们!

九月,我们即将升入初中,开始人生新的篇章。展望未来,我们都要更加自律,发掘自己更大的潜力,早日实现自己定下的目标!同学们,我们约定,未来的某一天,一定要重新回到亲爱的母校,再来看看我们可爱的老师们,那时的我们,一定更加精彩!

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十九

大家下午好!

我受理硕士项目毕业生张思培,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站在这里分享我的毕业感受。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我在清华里度过了六年的时光,本科入学,恰逢经济与金融国际班首次招生,硕士入学,赶上管理硕士mim项目新鲜出炉,我与清华经管一同成长和进步了六年。回想这六年的时光,我心存感激,满怀不舍。

清华的第一课,是为人要谦卑低调。从入学时的少年无畏到逐渐适应了大家带给彼此的压力,我们开始慢慢地懂得在这个中国平均智商最高的地区要坚强、更要谦虚。谦虚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态度,它让我们这帮兄弟姐妹能够彼此欣赏,互相鼓励,相濡以沫,共同进步,最终得以在我们“英语与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这个通识专业下携手毕业。

清华的第二课,是为学要扎扎实实。也许,只有在清华,你才能看到周末早晨的清芬园,我们边吃着包子边讨论着作业题;只有在清华,你才能看到女生和女生不比容颜比成绩,男生和男生成双结对上自习。我们不为别的,只为探索真理。

清华的第三课,是成熟与自信。我们在这里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独立思考,更学会了以积极的、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未来。在离开校园的时候,我们除了又恢复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志气,还多了分心灵的修炼。

清华经管是让我成长、成熟的地方,感谢过去六年给予我无私帮助的老师、师兄师姐和同学们,尤其感谢在我毕业论文进展缓慢时,我的导师张帏老师对我的帮助、包容和理解。当我们再看一遍自己的求职简历才回发现,其实我们获得的每一个机会都源于师长们的积极推荐,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离不开身边兄弟姐妹们的莫大鼓励与支持。

要再见了,清华园,以后再也没人像老师一样对我们有着极大容忍度了,再也没有宇宙中心五道口10万一平的福利房了,再也不会茶余饭后调侃隔壁了。在新加坡交换学习的时候,我开始第一次想念清华园,想念我的同学们,于是我就决定在园子里多呆了两年。如今,又两年过去了,其实不想走,但也没想留。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清华赋予我们的力量与勇气,让我们跃跃欲试,要在更广阔的天地建功立业。再过几天,我们就将启程,奔赴祖国各地,在更大的舞台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我们会为自己的中国梦而努力、为我貌同的中国梦而努力。行胜于言,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要以未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校的培养和教育。

在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是清华的儿女,我们会常回家看看。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二十

尊敬的嘉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亲友们:

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级本科生李亦萌,第一学位是英语专业,第二学位是经济学专业,很荣幸作为经管学院本科第二学位毕业生在此发言。

作为外国语中学与清华外文系的毕业生,我的理想是发挥桥梁的角色,奉献于中国各领域对外交流事业。清华四年,我坚守初心,并不断通过经双的视角,为这座桥梁开辟更多的走向。

回顾自己经双学习的三年,在经管课程咨询委员会、经管学生会作为第二学位代表工作的两年,我惊喜地发现经管第二学位也为清华学子的求学之路搭建了两座桥。

第一座桥是联通清华非经管学院学子与经济管理学科的桥梁。我们在伟伦报告厅聆听钱院长与企业家的精彩对话,在经管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上为第二学位项目建言献策;充分运用经管图书馆资源进行第二学位综合论文训练,登上经管“冬情”学生节的舞台。三年来,我身边的同学加入清华x-lab,前往海外探索创新创业的全球实践;选修了学堂在线的经管mooc课程,为毕业后终身学习开启新篇。经管第二学位正如一座桥梁,将清华学子带向经济管理学科的彼岸,为我们的求学之路创造更多精彩与机遇。

第二座桥是联通清华学子与全球胜任力的桥梁。大二时,我参加清华大学首届全球南方文化浸润项目前往印度。在印度,我和不同院系的同学们一起走访了印度农村非政府组织navjyoti(含义是“新的光芒”),旨在降低当地农村犯罪率、防范于未然。在现场讨论中,清华各院系学子为印度ngo同事呈现了跨学科的思维。社会学系的经双同学提出在地方基础设施的援建项目中,吸纳更多本村劳动力;新闻学院的经双同学提出倡导农村妇女的金融互助,为妇女赋权;环境学院的管双同学提出为农村大坝建立对应的拦沙坝,促进水利以改善农业。这三项同学们提出的跨学科解决方案能够降低由失业、歧视、贫困所引发的犯罪,获得了印度ngo同仁的积极评价。经管第二学位犹如一座桥梁,帮助我们以学科交叉的能力,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清华人的全球胜任力。

三年的第二学位求学之旅也许短暂,但桥梁已通,路在脚下。今天,我们将成为经管学院届院友,以跨学科的视野、以国际胜任之能力、以对经管大家庭热爱与感恩,坚定地迈向人生下一步。

祝福经管英才辈出,祝福恩师桃李芬芳,祝福同窗携手并进。经管是我们在座第二学位学子共同的桥梁,也将我们与能力、梦想与担当紧密相连!谢谢大家!

毕业生在清华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专业21篇)篇二十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回到母校,分享师弟师妹们学业有成的喜悦。31年前的此刻,我与你们一样,对过往的校园生活充满眷恋,对未来的人生道路怀抱憧憬。

20xx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过往30年间,我从一名普通的火箭设计师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走上运载火箭研制领导者和企业管理者岗位,深度参与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这是30多年前的我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经历过中国航天无数个“圆满成功”的“超燃”瞬间——“长征”升空,“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东风”出鞘……每一次成功的背后,凝聚的都是航天人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

去年11月3日,我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参与指挥了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首飞任务。作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突破的关键技术将近250项,新技术比例接近100%。放眼国际,近年来研制的4型大推力火箭,有2型首飞都失败了。这样一次高风险的火箭发射,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我相信,我们的团队不会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可大家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承受着压力,在科技创新的险峰上“一步一步往上爬”。这是因为我们不仅有几代航天人传承下来的航天精神和始终秉持的航天情怀,而且我们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份工作,否则我们无论如何是坚守不了这么久的。因此,我特别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事业或职业,都能遵从你们的内心,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并为之奋斗一生。

中国航天的“成功”有很多,但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通往成功路上遇到的“挫折”。1997年,我担任长二f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发生了火箭整流罩严重超重问题,如果不能实现减重,将带来总体方案重大反复,严重影响载人航天工程进度。总体作为设计源头,没有退路可言,我和我的团队,从质量分配、载荷计算、材料选择、工艺优化等各个角度考虑,进行整流罩瘦身,最终成功减重。20xx年,我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院长,领导的我国某重大航天型号出现由于关键技术攻关不到位而连续失利的问题,为此我和我的团队连续几年日夜攻关才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当时,作为院长的我,带着问题清单回到母校请求支援,母校给予了我和中国航天最大的支持,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清华的力量。每当遇到这样重大的问题或挫折时,我们的航天人没有一次是绕着走的,永远是直面痛点寻求解决方法,最终攻克难题。因为我们知道找到方法就能成功,找到借口必然失败。

美国宇航局前局长米切尔·格里芬曾说过:中国航天最令人羡慕的地方在于它所拥有的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以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队伍为例,35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占到80%以上。前不久实施的天舟一号飞行任务中,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更是只有32岁。一大批年轻一代航天人在长征五号首飞等任务中也展现出成熟的技术能力和自信的职业风貌。正是这些年轻人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作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同学们,清华历来推崇“人文日新”的精神。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你们有着优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创新平台和国家支撑,也有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和责任。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永葆创新的激情,具备敢于打破常规的精神,跳出自我限制,在各自专业领域发挥创新潜能。

作为清华人,年轻的你们从来不缺乏规划美好未来的想法。相信毕业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纠结过,未来的路,何去何从。我研究生毕业后,有落户美国的同学给我寄来明信片,召唤我出国发展。明信片上夏威夷的阳光、沙滩、海浪,不能不说是一种诱惑,然而我还是放弃了这样的机会。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心之所向往的毕生事业,只能扎根脚下的这方热土才能有所成就。

我的工作经常要与火箭打交道。我发现,在厂房里近处看我们的火箭,会觉得它非常高大雄伟,然而等到火箭被运到发射场,在茫茫的戈壁上远远望去,它又是那么的渺小。火箭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我们个人了。于国而言,一个人就是其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每次航天发射任务成功,对我来说,那种发自内心的、能让人热泪盈眶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不是其他能提供更加优厚待遇的职业所能带来的,清华红色工程师的基因在此刻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和满足。

清华精神最重要的是清华与生俱来并不断孕育的爱国奉献精神。时至今日,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唯有将职业选择与国家、社会需求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而且这种结合度越高,我们的成就感就越大。

即将融入社会,也许此刻你们不免也会有对未来难以把握的小忐忑。我听过当下一些年轻人表达过不同程度的焦虑:就业形势不好怎么办?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使自己丧失了对事业的激情怎么办?看不到上升渠道怎么办?……我非常能够理解同学们的心情。优秀的年轻人无不渴望成功,然而成功之路无法复制,也没有捷径。每个时代都会赋予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在我工作之初,我铭家军工企业的任务并不饱满。那是个“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清贫、清苦、清闲,是我起初的工作写照。当时,身边很多人都选择了离开,但单位老同志提醒我,“找到一个自己热爱的工作不容易,年轻人别虚度了青春”。于是,在当时型号任务很少的日子里,我在研究室除了一件接一件地做一些看似非常基础、简单、枯燥的所谓“打杂”工作,一度还设计、生产过烟草生产线,除此之外,就是埋头于运载火箭的技术资料与历史文献中,也正是在这段“空闲期”,我让大家认识了我的踏实和扎实,也让我广泛涉猎了火箭总体设计的方方面面,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后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研制任务多了起来,我被一次次地委以重任。回想起来,正是最初的“空闲”时光和“打杂”工作,为我日后应对每一个挑战积蓄了力量,也让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耐得住寂寞,只有把一件事情做好,才有可能被安排做第二件事情,个人的能力才会不断地得到提高,能做的事情才会越来越多,工作范围才会越来越大。

同学们,我们身处的时代,并不缺乏聪明人,但并不是聪明人都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时候,我们要舍得花一些笨功夫来驾驭上天赐予我们的天赋,甘于从小事做起、耐得住寂寞,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从而创造出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外界机遇。

校党委书记陈旭向吴燕生校友颁发纪念证书。

师弟师妹们,以上就是我最想与你们分享的我30多年来成长过程中的感悟。我非常期待,期待20xx年、20xx年、30年后的你们,来讲述属于你们的精彩故事。你们的故事不一定开篇就是精彩的,甚至故事的主体都与世俗所定义的“成功”不尽相同。但是在那些故事里,你们健康快乐,积极上进,富有活力,勇于创新,你们为祖国和社会作出了贡献,你们比现在能够想象到的样子还要出色。到那时,我们都将以你们为荣,为你们喝彩!

谢谢大家!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和信念。我学会了面对困难并积极解决问题,这让我更加成熟和自

    物业文员个人工作总结(汇总16篇)

    一个月的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表现的一种客观评价,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并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写作要点和重点。

    新冠肺炎疫情(优秀21篇)

    优秀作文不拘泥于形式,而是通过言之有物、意境深远的方式,真实地展现作者的情感和思维。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学习。

    爱吃的水果的教学设计(汇总21篇)

    教学计划的改进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借鉴经验,积极创新。请大家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范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计划。1、能围绕“水果”话题,

    我喜欢的歌抒情(实用14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华部分,从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和灵感。我有最喜欢的东西,它是雨!过

    寒假里的新鲜事初二范文(16篇)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良好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路。请大家看看以下作文,对比分析优秀之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寒假里,总会发

    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精选16篇)

    优秀作文通过精妙的叙述和条理清晰的结构展现了作者的文笔之高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亲爱的___:你好!一百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学习心得体会(模板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阅读这篇心得体会让我对某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考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角度。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专

    前台员工年终总结(优质20篇)

    年终总结是在一年结束之际,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的必要步骤。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年终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叫xx,于20xx年_月

    我的进步演讲稿(优质17篇)

    演讲的目的通常是向观众传递信息、分享经验、讲解观点或者鼓舞士气。演讲稿是传递思想和观点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经典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