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优秀15篇)

时间:2023-04-06 作者:储xy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一

一、导人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③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

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人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红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人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往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 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书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情、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2.采用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感知、感悟文章内容。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济南暖阳下的山水、古城、村庄所寄托的浓浓爱意。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重难点分析:

·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是需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感受揣摩才能达成的。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文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一)出示济南风光图片。

(二)教师导语。

济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冬天中国的北方多是狂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记下的济南冬天的景色,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欣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会浸滋其间的浓郁情致。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一个生字新词。思考: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第一自然段,说出:全文是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展开描写的。

(二)学生展示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出: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景、水色。

(三)学生默读课文,看文中哪些段落描写的是济南的山、水,并给每一部分起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反馈交流中,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

济南山景:阳光朗照的小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济南水色

三、品词析句,感受济南冬天之美。

品析第一自然段。

(一)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

(二)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在仔细研读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明晰:作者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

与热带相比——温晴

重点指导词语“响亮”: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文中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就不切合实际了。

(三)联系上下文看为什么济南的冬天会如此温晴?

只要学生体会到这得益于济南周围的那一圈小山即可。

四、书写生字。

学生介绍写字要领,尤其是“贮”字怎样写美观。

第二课时

一、品词析句,感受济南冬天之美。

(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二)交流预设: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一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写村庄,写雪,写它们模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垂柳“照影”,对柳树的枝条作了拟人化的描写。

6.“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这样的语言,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重在品析语言的精妙。

二、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学生伴随音乐,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朗读,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之美。

三、纵观全文,体会作者写法。

(一)学习了这篇文章,有哪些好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二)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1.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感情。

2.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

3.平淡的语言蕴含无穷的回味。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4.写景顺序的多样。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四、小笔头。

请你仔细观察家乡任意一个季节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三

教师寄语: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发髻 (  )   镶嵌(   )      水藻 (   )     贮蓄(   )    

澄清 (  )   绿萍(   )      着落(   )     薄雪(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贮蓄:  

空灵:   

二、自主探究

(一)任务一:默读课文,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1.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

2.概括的说一说济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二)任务二:速度1、2段,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3.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三. 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精读第3—5段

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2)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3)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如:把小山比作“小摇蓝,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而且给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小组内合作交流,谈谈运用这些修辞的好处。

五、达标检测

1.填空题

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立  水zǎo ____  chéng ____清  宽chǎng ____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破败的墩子上了望。已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平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平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平线上。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看到酒泉这地方“随处都是”汉唐时期的烽燧、废城等遗址时,有人突发奇想,觉得这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古丝绸路上。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了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区。

现在,请你依据《塞外怀古》一文中相关的材料,为新建景区写一份“景区简介”,以供景区对外宣传和游客参观用。200-300字。

提示:可以适当融合、补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关内容。

12. 《济南的冬天》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略

二、自主探究 略

三. 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1) 参考:秀气。 (2)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  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  略

五、达标检测

1.①老舍  舒庆春  舍予  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伫  藻  澄  敞

3.①晴朗无云,阳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无色

4.拟人  拟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平时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有意的将它们进行归类。写雨的诗句如:小楼一夜听春雨  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

6.第(1)题:戍边将士在边关的生活;戍边的情景;他们与敌人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类概括即可。  第(2)题:是戍边将士在保卫边疆中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此题揭示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有所收获。  第(3)题: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击风沙、屹立不动的特征来象征守边军士具有的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献身精神。(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某类人或某种精神。  (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答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方位介绍;②景物介绍;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关内容的补入。对原文材料的再造运用是否充分、恰当给分,但不依顺序。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 教学方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的  与伦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无重雾  (宝地)                                  济

天  与热带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南

——无毒日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 教学方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的  与伦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无重雾  (宝地)                                  济

天  与热带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南

——无毒日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网友赐稿】 

------------------------------------------------------------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六

●○ 教材处理: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天》,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从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获得应有的启发。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

a.暖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1——8题。

2.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3.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板书设计 

季节特征(温情--------宝地)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摇篮)

济南的冬天

景物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淡雅------小水墨画)

暖而绿的河水(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第二课时

●○ 教学内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济南的秋天》,完成下列题目。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镜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熟睡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天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照,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色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颜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具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有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从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偕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绿藻是自己享受那儿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要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注释:sweetheart  [ \'swi:tha:t]:英文指情人。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镶( ) 绦( ) 调()和燥( ) 浣()女

2.为什么说上帝把“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3.文章第二自然段写济南的“山”,作者写济南秋天的山有哪些特点?

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济南“水”的什么特点?

5.文章的结尾从人的感觉角度具体展现了“诗境”的含义,是哪几种感觉?说说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9——10题。

2.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七

●○ 教材处理: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天》,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从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获得应有的启发。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

a.暖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1——8题。

2.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3.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板书设计

季节特征(温情--------宝地)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摇篮)

济南的冬天

景物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淡雅------小水墨画)

暖而绿的河水(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第二课时

●○ 教学内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济南的秋天》,完成下列题目。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镜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熟睡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天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照,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色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颜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具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有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从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偕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绿藻是自己享受那儿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要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注释:sweetheart  [ \'swi:tha:t]:英文指情人。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镶( ) 绦( ) 调()和燥( ) 浣()女

2.为什么说上帝把“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3.文章第二自然段写济南的“山”,作者写济南秋天的山有哪些特点?

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济南“水”的什么特点?

5.文章的结尾从人的感觉角度具体展现了“诗境”的含义,是哪几种感觉?说说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9——10题。

2.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八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很有人情味的散文。文中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从山、水、城等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得天独厚的美妙景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中,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同时,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并注意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典题例析]

例题: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                                                              

(2)……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天气,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所谓“语境”,就是指对词语影响最直接的上下词语、上下句子等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是由词义、词的搭配、前后照应、立意、文体等因素构成的。有时,还与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起变化有关。所以,解释时要注意前言后语,结合上下文仔细辨识,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指天非常晴,阳光十分强烈。“响”有“非常”、“十分”的意味。

(2)指气候温和,合乎心意。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 从每题后面的括号中给加点字选择一个正确的注音,写在横线上。

1、济     南真得算个宝地。(jì jí  jǐ)

2、暖和安适地睡着     ……(zháo  zhuó zhe)

3、好像日本看     护妇(kān  kàn)

4、那点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bó  báo  bò)

二、填空题:

1、《济南的冬天》一文的作者         ,原名         ,字        ,北京人。他是我国    代著名的        、          。主要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等。

2、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         的特点来写。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         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              的特点;               的山,突出其          ;               ,突出其           ;二是济南冬天的水,着眼于表现其                       的特点。

3、下面语句是一位诗人对生命与尊严的诠释,但其中漏了一句,你能否根据语境,为他补上恰当的一句呢?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     

……

三、理解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答: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的“秀气”二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                                                                           

训练二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⑴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⑵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水藻(    )       贮蓄(    )(    )      长枝(    )      澄清(    )

2、第⑵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

3、第⑵段呼应开头,点出“温暖”之意的句子是:                                 

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5、划线句a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

6、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                               

7、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                 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马湖之冬(节选)

夏丏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要是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进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日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尖削(    )      澎湃(    )(    )      拨划(    )      憎厌(    )   

9、选文第②段中再现了风的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答:                                                                                                                                                      

10、选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只写白马湖冬天的风的原因?

答:                                                                           

11、白马湖多风的原因是什么?

答:                                                                           

12、虽然白马湖的冬天寒风呼啸,但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有不少的情趣,你能否从选文中找出适当的语句加以说明?

答:                                                                           

一.1.jǐ     3.kān   4.báo  二.1.老舍  舒庆春  舍予  现代  作家  戏剧家《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  2.温晴  对比  暖和安适  薄雪覆盖下秀美  城外远山  淡雅  暖、清、绿、亮  3.尊严就是翱翔  三.1.不可以。因为若去掉不合实际,济南并没有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  2.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的山的美丽而娇弱,流露出作者的爱怜之情。

《济南的冬天》训练二

1.zǎo  zhù xù  cháng  chéng  2.济南的冬水  暖、清、绿、亮  3.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4.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5.拟人  蓬勃的生机  6.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  空灵的蓝水晶  例句略。  7.温晴  āo  péng pài  bō  zēng  9.风多:“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风大:“呼呼作响,好象虎吼”“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10.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11.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  12.如第二段中提到“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就体现了这一点。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九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的字注音。

(  )南  伦(  ) (  )边

宽(  )  水(  ) (  )蓄

2.解词:

设若:  水墨画:

贮蓄:  空灵: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1.用最简练的话概括本段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好不好?为什么?

3.“响亮”一般指声音宏大,从上下文来判断是不对的,那么“响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4.填空。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没有______、没有______、没有______,以突出它的______。

5.作者说“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根据你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一段北中国冬天的天气。

(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指出画线句子的修辞方法。

2.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第二段的哪句话?

一、1.j!  d&n  xi1ng  ch3ng  z3o  zh)  2.设若:假若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二、1.济南冬天的天气。  2.不好。因为“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说没有那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要是说“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3.“响亮”在这里是十分明亮的意思。与声音的大小无关。  4.北平、伦敦、热带,风声、重雾、毒日、温情。  5.略

二、1.①比喻  ②拟人  ③拟人  2.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怜爱之情  3.照应了第二自然段的“小山整个把济南围了个圈”这句话。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十

(老舍)

执教人:国云平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的方法。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语言。

投影仪

△        导入  新课:对于冬季这个季节来说同学们应很熟悉,现在也即将进入初冬,请你用一句话来描绘你眼中的冬天,(凛冽的寒风、白雪飘飞┈┈)是的,在许多人眼中冬天就是冷的、枯燥的代名词,但是作家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却别有一番情趣,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他笔下的一幅冬天的水墨画。

△        整体感悟把握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

2、带着以下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把握语气 、语速、语调等)(投影,指导学生把问题带入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为什么是个宝地?

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③请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①“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征,济南的冬天与北京、伦敦、热带相比无风声,有日光,日光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水,像在小摇篮里。

②作者主要抓住了济南的冬天里的山水,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的小山,城外的远山,泛绿的水。

课堂小结:文章与北平、伦敦、热带作比,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细致的描绘济南冬天的山水,处处渗透了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        赏析、探究(四人一组讨论)

指导读2—5节 (投影出问题)

1、  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

2、  细读第3节作者的写景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认为这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3、  把你刚才划出的喜欢的句子读几遍,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1、阳光照耀下的山—温静或暖和、安适;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水墨画或淡雅;水—绿。

2、自上而下、山上、山尖、山坡山腰…,为了突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细致的描绘薄雪下的山之美,依山写景从上到下的描绘,如把山坡上的斑驳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使山活了起来;把夕阳照耀下的粉色薄雪比喻为害羞的少女:“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我们带入想象联想的境界,使事物具体形象可感。

3、示例:①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房顶上卧着点雪。用“卧” 字写村庄写雪写其形态活灵活现

②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水有了灵气,更为了突出写绿

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如此的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山水。

△ 拓展延伸:请用你的笔勾勒出你对家乡冬天的感受。(多角度)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读写一体,一篇小作文)

△        作业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提示:简要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介绍老舍及其笔下的冬天,查阅一下资料) 

板书设计 :        济南的冬天老舍

温晴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 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 教学方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 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 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的  与伦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无重雾  (宝地)                                  济

天  与热带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南

——无毒日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十二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起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象,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的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象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

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

济南(jǐ)澄清(chéng)发髻(jì)贮蓄(zhù)镶(xiāng)着落(zhuó)

着急(zháo)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ppt显示的一段话。如下:

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预设:北平、没有风声的、伦敦、响晴、热带、温晴、对比。)

“完成一段话”的设计,主要是要学生明确“对比”的手法。

(2)济南总得特点是什么?

(预设:温晴。)

此处学生可体会几个字词:(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2)“响晴”和“温晴”有什么区别?--“响晴”指天气、阳光晴朗的刺眼,而“温晴”有温暖之意,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受。

2、研读第二段:指定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温晴”的特点,思考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预设: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通过朗读,比较体会下面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一组:甲: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受着阳光的照射,暖和安适,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预设:甲句中有“晒”、“睡”“唤醒”等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带有生命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第二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预设:用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生活在这样的济南,人们的心理感受怎样,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预设:“面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并不着急”,体现了对济南冬天的依恋,喜爱之情。)

学生通过品读“阳光照射下的小山”部分,对作者的“热爱,一往情深”的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请同学有感情朗读,以情感知,以情带读,以情悟理。从而达到“回归工具性,提升人文性”的目的。

3、自由赏析,合作交流

从第3、4、5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进行细细品味,可结合以上方法,找出关键字词,体会妙在何处?(有感情朗读你喜欢的句子,思考体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第三段:(1)“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2)“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3)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4)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第四段:(1)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第五段:(1)拟人手法,“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手法,“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通过学生自己寻找优美的句子,结合以上方法加以揣摩,并大胆表达,这一设计是为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不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能力,还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小结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得,畅谈“学习了《济南的冬天》,我得到了什么感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在一堂课的听讲之后,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以及知识需要,会产生多元的心灵触动。而那一点收获,正是一堂课的成功之处。请学生谈谈他们新产生的认识,一方面能使教师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做调整,及时反思。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设计

①导人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萧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天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③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明确]

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研读与赏析

①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②自由探究

[问题组]

a.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b.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③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明确]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e.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③延伸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b.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②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绍冬景。

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故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讲解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 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 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 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

导入  

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朗读感知

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1、 播放范读录音 要求:

1)听准字音

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  

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探究后参考:

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 阳光朗照 温静  

冬天的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绿 清澄

3)暖和安适  

a. 济南三面环山,

b. “放在小摇篮里”

c. 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

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

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4 、 自由朗读课文(或课文部分章节)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老舍先生为了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心设计了景物构图,通过形象的语言,层层展现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5节  

思考: 这3小节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顺序布局构图的?

2、朗读下面的语句并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乙:山坡上,小雪覆盖不匀,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c.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了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参考:略  

3、读下面的语句,揣摩红色字词的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参考:略

4、小结:我们绘景时,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合理的顺序(角度),通过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修饰语、限制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来状写客观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对客观之景要经过内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观的情感,使客观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着重强调写景时不能修辞、词藻等简单堆积)。  

5、朗读第3——5小节      

6、从3——5节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仿写它。                                

7、小结仿写的注意点:

a符合句式要求,

b运用相同修辞手法

c尽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写出来          

8、片段练习:描写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写的五个注意点。

比较阅读  

1) 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较好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营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异:《春》还从多种角度来描写, 另描写的内容不同

2) 比较《济南的冬天》与贾平凹的《冬景》异同

同:抓住冬天季节的特征,营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写。  

异:《济南的冬天》多济南山水的描绘,虚实结合。《冬影》多细节描写,有人物对话,实景较多。    

作业 

1) 鉴赏自读课文37课《雪》第5节,分析作者如何构图和描写冬景的。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     温暖安适

无风 北平朔风(寒)

响晴 伦敦重雾(暗)  

温晴 热带毒日(热)  

感受:        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 温静  

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水        水藻之绿 清澄

相关范文推荐

    星星与灯光歌曲 大班灯和星星教案反思(大全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

    音乐活动《蜗牛与黄鹂鸟》教案(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音

    最新木瓜恰恰恰教案(模板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

    有教育意义的书读后感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优秀9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

    最新电梯安全心得体会和感想(实用8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

    2023年初中语文教案《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汇总(十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

    济南的冬天简单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最新校园播音心得体会(大全9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

    最新诵读欣赏《乡愁》教案设计意图(通用十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

    最新《枫桥夜泊》的解析(优质1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枫桥夜泊》的解析篇一1.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