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翰墨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

通过总结范文范本的共同特点和写作思路,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写作规律和技巧,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篇一

2010-1-。

1这学期我的。

教学。

任务是为计算机软件专业***班级讲授《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上课时间是12-19周共8周,平均每周6学时,总共64学时。本门课程属于考试课,课程的授课地点全在机房,教具使用计算机机及多媒体。教材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及相关的《试题汇编》。

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入门基础课,主要可以分成四部分:计算机基础、word应用、excel应用和其他计算机应用。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包括:word和excel的使用等。

本人是第一次给新生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课程相应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在讲授之前还是进行了认真的备课,特别是向以前经常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进行了请教,在课间确定了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就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还。

是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技能知识方面的,而是因为没有给新生上过课,所以对于新生的专业教育以及学习引导方面做得不是很充分。新生刚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对于大学的学生生活还不是很适应,和老生相比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在课堂上,本人对于这点缺少经验,在授课初期很不适应。好在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积极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在课程的后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考试形式以考ata高新技术证书为主,成绩也由此证书成绩为主。

总的来看,虽然在开学初期,对于学生的基础底子薄有所准备,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所以这次授课还是有一些遗憾在里面。不过我相信,发现的问题一定会被很好的解决的。所以我有信心在下一次的授课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篇二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对该课作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计划为48课时,其中理论部分24课时,上机部分24课时。本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及其应用、office办公应用软件——word和excel、powerpoint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因特网技术与应用,以及计算机安全。

二、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了以下工作:

1、本课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的课时少,内容多,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另外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必须通过直接演示的方式,学生才能直观的看到演示效果,因此在这些软件教学中以演示教学为主,电子课件为辅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本课的特点是,它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即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必须学会实际操作,因此,该课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认真抓好学生的上机工作,对上机与上课一样严格管理、认真辅导,同时上机时针对难点在机房进行讲解,收到了良好效果。3、教学中注意选择好重点、难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的讲授。4、认真抓好课后辅导的环节。一方面每上一次课后,安排两节课的辅导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同时对一些课堂不易讲清的问题,采用课后辅导的方式。比如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学生看不着、摸不到不易理解,采用课后辅导的形式,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打开机箱结合具体的硬件及其连接方式等实地讲解,受到学生的欢迎。5、注意留好作业,认真批改作业,每次上课都要对上机作业认真筛选,从上机指导书中选择合适的作业,布置,并每次对学生的上机作业进行批阅。下次上课时,总结前一次的作业。

6、为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每次上新课前要提问学生或复习前次课讲的重点内容。

7、讲课时注意与学生交流和采用启发式教学。虽然采用电子教案,但不是只在演示台上教学,而是经常到讲台、屏幕前讲授,使教学生动活泼。

本学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风问题应是我们学校的一急待解决的问题。

2.实践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部分学生课后自觉上机练习的自觉性还不够,从而导致操作不够熟练。今后一方面加强指导,另一方面加大检查的力度,督促学生加强练习。

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篇三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

教学重点:

微机硬件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

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见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从今天开始,由大家和我共同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1计算机概述(20分钟)。

1、计算机的发展(5分钟)。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掌握三要素。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

2、计算机的分类(5分钟)。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5分钟)。

运算速度快: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具有存储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教师应对以上每一部分特点进行扩展和讲解。

4、计算机的用途(5分钟)。

可采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来回答,最后由教师来统一进行总结。

1.2计算机系统组成(60分钟)。

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都有着一此初步的了解,教师应在学生已知的范围内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细化。

1、观看系统结构图(由此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分步进行讲解,5分钟)。

2、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5分钟)。

运算器:负责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负责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控制并协调输人、输出等操作。

存储器:实现记忆功能的部件,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人设备:负责把用户的程序和数据输人到计算机中。

输出设备:负责从计算机中取出程序执行结果或其他信息,供用户查看。

3、计算机工作过程(5分钟)。

首先编制程序,操作人员通过输人设备将程序和原始数据送人存储器;运行时,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送到控制器中进行分析、识别;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控制存储器和运算器的操作;当运算器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序列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另外,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控制台启动或停止机器的运行,或对程序的执行进行某种干预。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用来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的数据和有关技术文档资料的集合。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组成。

5、微机硬件系统(重点,应采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30分钟)。

(1)主机部分:(15分钟)。

主机部件包括机箱、主板、cpu、内存条、声卡、显示卡、网卡等。

(2)外设部分:(15分钟)。

外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6、计算机技术指标(难点,重在理解,不用太深入讲解,10分钟)。

(1)字长。

(2)存储容量。

(3)主频。

(4)运算速度。

(5)存取周期。

三、课堂小结(3分钟)(讲解法)。

四、课后作业(2分钟)(讲解法)。

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2分钟)(激趣法)。

教师提出预习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篇四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从教学模式入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的茫然性主要来源于对所学技能在以后工作和生活中重要性认识缺失,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课程与就业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就业为导向融为一体,形成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以面向就业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精心设计教学,体现学生个性。

1、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和交互性。我们也可以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人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可以满足各种形式课堂教学的需要,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摆脱了课堂内容的抽象与枯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还应尝试上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讲座课、学生作品演示课、任务实现讨论课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软件、手机短信、电话等通信手段与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在线答疑等,利用局域网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作业保存、学生作品展示等。

2、模块化教学。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授课选取新教材并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按照应用方向分成三大部分,包括9个实训模块。其中,个人计算机组装、文字录入训练、办公室(家庭)网络组建是对基础操作技能的提高;宣传手册制作、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制作、统计报表制作是针对职业活动而设计的实训;个人网络空间构建、电子相册制作、dv制作是计算机在生活娱乐中的.应用。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将其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中英输人、windows操作、网络及通讯、文字排版、电子表格处理和演示文稿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按需施教,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每个模块的学习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目标。教师把基本目标分解成为相当于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若干子目标。根据各个子目标来设计作业,教授学生独立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以人机之间的交互式技能训练为主要方式,教师负责个别指导。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讲授只是基础环节,除了依据模块中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课堂讲授外,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上机学习或者在实验室中实践,以完全自然的、无拘束的方式学习特定的技能,即讲求少而精、学到手。

3、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确保每一环节的有效实施,才能够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教师在剖析案例时,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把案例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分任务再往下分,直到学生可以完成分任务为止。一般情况下,这些分任务中,有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些是没有学习的知识或技能技巧,教师就应创设任务情景,通过指导、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案例的欲望,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比如用word制作个人简历案例,可以分解成表格的制作和文字录入和排版两个分任务,而表格的制作又可再分成表格的创建、表格的编辑和修改和合并、拆分单元格三个小的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三个小的任务。案例教学法的设计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边学边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辅以适当的指导即可。通过剖析案例,学生明确了案例的目标后,首先会思考如何去完成案例,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案例会想方设法查阅教材、互相交流或者请教老师,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完成案例,达到了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如在制作个人简历这个案例中,学生在制作表格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此时他会带着问题想方设法直到完成为止。案例的完成标志着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而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篇五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

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

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

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

1.科学计算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5.嵌入式应用6.人工智能(ai)。

一、硬件和软件。

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

软件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

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1、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3、i/o设备计算机和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

4、总线cpu和内存及i/o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

(1)数据线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

(2)地址线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

(3)控制线用来控制外设的动作,比如读、写和时钟信号等。

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篇六

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经过学习,使学生达到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要求,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办公室软件(word和excel)的使用,掌握因特网的.简单知识及应用。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目标。

(2)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xp的基本操作方法;

(5)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

(6)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制作各种演示文稿;

(7)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并取得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证书。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计算机应用为主,同时也应适量介绍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硬件知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七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共计68学时。

教学内容改革。

主要是参照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大纲,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模块化教学,重点加强模拟练习。

教材的选用。

2.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最后全体参加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取得证书。

教学方法:

学生在机房上机,利用一级模拟环境,对各个模块进行练习无纸化考试,可分模块进行阶段考试,期末进行综合练习,参加考证。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基础差别非常大,在理论教学中,很难都兼顾到,在上机时,分组实训,常用互帮互学,组长负责制。

四、教学效果。

通过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情况最差的班级通过率都达到:80%以上。好的班级通过率:100%。

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篇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逐渐多元化,特别是微信、朋友圈、博客等社交网络的兴起,使中职学生每天的生活行为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迫使中职教师决策越来越依靠数据分析。大数据正以一种庞大的信息力量影响着中职教学的发展,从教育角度来看,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学习行为、教学评估等方面,无不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因此有理由相信大数据将掀起新的教育革命。

1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bigdata)从字面含义理解,即是大的数据集。作为一个较为抽象且新兴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统一的定义。从狭义上讲,大数据是指庞大的数据量,即人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数据集,也就是大数据的字面含义;从广义上来讲,大数据是应对庞大数据集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工具的集合。归纳起来大数据有四个特征,分别是:

1.1大量性(volumebig)。

大数据的数据量巨大,tb的数量级已经不能满足其数据的需要,而是延至pb以及zb、yb级别。

1.2多样化(variabletype)。

数据的结构类型从单一的结构类型变为多样化类型,包括网页、图片、音频、视频、地理位置等半结构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料。

1.3高速化(velocityfast)。

数据产生的`节奏与生活的快节奏如出一辙,因此需要高效、及时的数据监测、处理方法。

1.4价值高和密度低(valuehighandlowdensity)。

连续不断的监控数据流,实现360度监测,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2用大数据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大数据时代影响下,信息的获取方式直接影响技校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能与时俱进,适应大数据时代,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并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挑战与机遇。

2.1教学理念的转变。

伴随着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大数据、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将给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中职学校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将不再仅限于课堂。“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在目前在线学习盛行之时形成的,在这样的形式下传统教学模式则起到辅助的效果。与限定时间空间、按部就班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这种将逐步改变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将更适合中职学生,更能够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中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有效减少中职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学习过程中可避免产生疲乏,提高学习效率。中职教师可通过挖掘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模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即可得出学习规律,进而判定出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强调,并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复习指导。通过大量的教学数据,对中职课程资源进行反复检验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教学资源的优质性。

2.2教学内容的创新。

大数据时代教育活动中,知识是海量的,技校生获得知识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还有更多的知识是从“网络”中获得,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技校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也被记录下来。因此,教师应针对各专业的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以中职各学科培养目标为基础,合理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将大数据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将相关的教学问题、应用问题等进行合理配置、分类,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合,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开放式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不但能激发技校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还可引导技校生形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模式,对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大数据引导下的创新教育不是单纯地只注重操作的结果,它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因此需要大力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有效利用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等先进手段于教学中。“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已经在我国各个地区得到了积极推广,使得大量的优质资源共享共建成为了现实。相对于“慕课”而言,“微课”走的是精兵之路,即精细化管理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困惑,可暂停、重放,方便个人达成学习目标。在这样的模式下,课程设计上就有很大不同。技校生可先通过微课实现自主学习,如遇到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请教师提供指导,在课堂上则主要通过实验、讨论、作业等活动消化所学的知识点。在充分了解“慕课”、“微课”、“大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的实践,实现由知识培养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

2.4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

考核评价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动力。把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算法运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估工作之中,找出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等因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给教学管理部门带来更加科学的决策信息,让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教师需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科研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以适应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是对中职教师对大数据分析、运用能力的新要求。

基础课程教学带来的机遇探索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发展规律,寻找未来教育的方向,从而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入大数据技术,才能给教学带来真正的变革,让每个技校生都能以适合自己的步骤和方式来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3.1有效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评估。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以往教师存储的教学问题、解决方案,为有需要的教师推荐类似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即实现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教学问题解决,调整教学法和教学策略,从而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优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要从依赖于教师有限的面授转向对自身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完全有可能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自适应性的个性教学,即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数字化,并与大数据测试分析系统建立联系,包括教材、学习活动和学习兴趣偏向。通过数据分析,如通过对错题分析发现学生哪些知识点的掌握有问题,并因人而异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补救辅导,如自动推送相关问题知识点的对应知识讲解与测试等,进而对教学步骤进行合理安排,助力于教学改革。大数据使自动发现学生学习爱好、学习习惯和成就评价成为可能。

3.2提升中职教学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通过对大数据教学分析的应用可引导学生形成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逻辑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

3.3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时性。

将大数据技术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上,可结合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在课外用在线课件、微课等资源预习、复习课程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互动,拓展了师生学习和交流的渠道,强化学习效果,无形中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能够加深对计算机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4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课题,需要较长的过程。要紧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引进先进的思想、方法与理论,在不断的尝试中发展的越来越好,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篇八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针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改进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并对其实践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点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课程教学中集中了大量的概念,并且教学内容大多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课程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涉及的概念,既要理解其内容和实质,又要建立起理论和实践应用中的联系。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关系,要让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教学的内容以课本为主,往往需要讲解大量的概念,并且还要以概念来讲解概念。这些理论不好理解,增大了授课的难度。当深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之害的学生疑难问题越积越多时,他们就会因为“听不懂”而失去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出现“不愿学”和“害怕学”的情绪,有的甚至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同时由于讲课时没有结合实例,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章节都会出现大量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2.1类比法。

osi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很抽象。所以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采用类比法,将邮政管理体系和osi体系结构做一个比较。如果我们要寄信,过程如下:写信人要把写好的信放入信封中,信封上写明收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并贴上邮票,投入到邮筒里。邮局工作人员从邮筒里取信,盖上邮戳,并将发往同一地点的信件分拣好,装袋。已经装袋的信件被运送到火车站、飞机场等运输部门,封装为大包等待运输。运送到达目的地的信件被拉到目的地邮局进行拆包。并在目的地邮局盖上信件到达的邮戳,并由邮递员送至收信人。收信人收到信件后,拆开信封,可以读取信件。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

1)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寄信人、收信人、寄信和收信的邮局、运输信件的交通工具等构成了三层结构的邮政管理体系。通过和osi七层体系进行比较,使学生对层次的概念有个形象的认识。

2)要寄信必须要把信件放入信封内,并且必须要写上收信人地址和贴上邮票,说明信件的封装有明确的格式要求,并且在发信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封装的过程。在收信时则表现为拆封(拆信)的过程。这和osi七层体系结构中数据的封装/拆封有相似之处。

3)信件在寄信人/收信人层表现形式为一封信;在邮局表现形式为目的地为相同地点的装袋的状态;在运输部门表现为打成大包的状态。所以说,数据(信件)在不同层次,信的表现形态也不相同,而在同一层,表现的形态是一样的。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协议数据单元的概念。

4)在邮政三层体系结构中,寄信人/收信人层为该体系的上层,运输层为该体系的下层,可以看出寄信人/收信人使用的是邮局的服务,邮局使用的是运输部门的服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osi七层模型中上下层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这样,学生对osi体系结构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能从基本上掌握分层的原理和特点。

2.2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的原理,更要懂得某些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1)讲述mac地址的时候,介绍了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可以延伸介绍下mac地址过滤在上网管理时的应用。例如,使用无线路由器时经常会碰到“蹭网”的现象,这时使用mac地址过滤,仅允许某一个或者某几个mac地址访问,就可以解决此问题。

2)在讲述传输介质时,除了讲述几种常用的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之外,各种线材的特性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范围不同,比如长距离埋地或者架空的布线一般选用光缆,而室内的布线就应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双绞线。同是也可以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知识也介绍一下。

3)在讲述tcp和udp两个协议时,需要重点介绍两个协议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对比。根据他们的原理特性的不用,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比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tcp,而像实时视频传输,一般则选择udp。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是用的,比如说网络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udp。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较高,可以选择tcp。

3、结语。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要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更是教育思想、观念向现代化改进。通过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更要体现时代发展的特点,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篇九

时光飞快,回顾本学期的计算机教学工作,按照我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的要求,我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

二、教学工作方面。

计算机基础课虽然在医学类院校不是主要课目,但计算机在如今人们的生活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不管什么行业,计算机都是离不开的,包括医院,现今都是信息化办工,从挂号到抓药,全部网络化。因此,大学生在学校学好计算机基础是非常必要的。本人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坚持学校领导的安排,以教书育人为已任。珍惜每一次的教课机会,努力工作,规范行为。

通过上网查资料,集中其他老师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其次,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操作课间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素养。注意课堂管理,每节课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下课前要求学生把上机内容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我的邮件,以作平时成绩的一个考察项目。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注重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反思,不断总结经验。

三、今后工作计划: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计算机教学工作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相关难题和一系列教学方法,以此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另外,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新软件几乎天天出现。作为计算机方面的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篇十

现代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代的一大特色,那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所以让高校的学生学好计算机网络对他们在社会上生活是十分受益的。

提高其的教学质量就更显得十分有必要。

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更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此一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教学内容的枯燥无趣,很难引发学生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实践,纵然学到的理论再多,一旦真正的上机操作,仍然会变得不知所措。

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难以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案例教学却弥补了这些。

案例教学还存在很多优点,研究案例教学是提升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质量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2阐述当前教学中的不足。

2.1当前计算机教学的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现下不光是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许多课程的教学都存在这些问题。

对于许多高校教学,授课时尽管采用了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也仅仅是换了一种称为ppt的板书而已。

许多高校教师一味的在讲台上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则一味的去听,学到的大多只是理论方面的知识,但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科目,若要掌握其中的精髓,必然要上机去实践,才能真正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而且对于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就是要学到真正有应用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

2.2当前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过于系统。

许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时都要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去学习,内容过于死板。

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就是为了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应用的工具,来辅助自己的专业来学的,可是他们学的有关计算机的内容却由于教材的编订,显得过于繁重,而且学习的时间相对来说有比较短,造成的结果就是对于教师来讲,由于要教的内容太多,难度偏大,教学质量降低,而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内容太多,在如此仓促的时间内,并不能掌握其中真正的技能,那么致使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实用工具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了。

2.3当前计算机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弊端。

现在高校的教学模式普遍都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以ppt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模式。

但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提高了教学效率,实则不然。

用多媒体教学速度很快,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以为的听,来不及思考,更来不及与学生进行互动。

学生在课上只是在看东西而不是在学东西,可以说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这种教学效率可想而知是很低的,学生很难从中学到真正的东西。

可以说这是教学中的一个弊端,也是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3案例教学的优点和意义。

3.1案例教学的优点。

案例教学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引入案例来进行教学,案例的来源多来自于社会生活中,教师将案例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进入到这个案例的情景中去,真正的做到了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不再仅仅停留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好像真正的融入到了一个实际案例中去,真正的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案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并没有脱离实际运用,这样才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传统教学方式是难以做到这点的。

案例教学的另一个优点就是,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学生是整个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且最终的目的也是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

那么能否做到让学生从被动去学做到主动去学是很重要的,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只有激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才会使上课不仅仅是上课,而变为更加有意义的教学。

案例教学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案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的投入到每一次授课中去。

3.2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很多缺点,那么将这一模式引入到教学中去,必然会产生很多不可忽视的意义的。

另外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是从很多方面去改变,那么致使教师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善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鞭策。

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兴趣,无疑是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4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4.1案例教学准备阶段。

案例教学在准备阶段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准备。

教师应在案例的选择上去做准备,而学生需要在怎样合理的划分小组上去做准备。

对于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那么案例应该如何去选择,才能使授课达到最佳效果呢。

案例的选择应以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为主要考虑方向。

所以案例的选择尽量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将邮件发送时,不要去选择那些非常普通的案例去讲解,如不要去讲学生向教师交作业这样简单无趣的案例。

可以去讲同学之间用邮件来发生日贺卡等案例来讲解。

另外,案例应该具有目标性,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等特点。

这些也是教师准备案例时应该考虑到的。

另外的准备阶段就是学生的准备,主要是如何分组上去考虑,注重分组的合理性,合理性主要包括要从小组的规模,人员的分配以及各个成员的职责等等。

组长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是,要选一个相对来说能力比较强的,有比较强的对案例的分析能力,有能力带动起整个小组的氛围。

另外各小组成员中,也要有能力强和能力弱的来搭配,能力强的可以去帮助能力弱的同学,这样才能使整个小组强有力的发展。

4.2案例教学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1.理论教学即为教师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可以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来参与,亲身去体验某个知识点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去分析。

如在计算机网络中讲到ethernet网络介质访问csma/cd时,可以给定一个这样的案例,让学生参与,然后从中分析,理解这个知识点。

(1)案例描述:让一组的人处在一个黑屋子内谈论一个话题,每个人只能听到彼此的声音,要怎样说话,才能正确包括etherenet网络介质访问csma/cd时所遇到的各种情况。

(2)案例分析:a.每个人都可以说话,即为访问时的多路访问。

b.发言前需检查,是否有其他人在说话,此情景模拟的则是访问时的载波监听。

c.如果同时有多个人发表意见,那么就会出现访问中的`冲突问题。

d.一个人在发言时还要时时检查着是否有别人进来讨论,此时模拟的则是访问时的冲突检测。

e。

一个人在说话时发现有人要插进来说话,那么就要停下来,去等待。

过一会儿继续说话,此情景模拟的则是访问中的冲突停发,延迟重发的情况。

此外还有其他的情况可以去模拟,这就需要各小组成员内部去商讨,能否有其他的创新形式。

在此案例中通过模拟情景,同学们亲身参与了进来,更好的理解了etherenet网络介质访问csma/cd时会遇到的各种情况,更清楚地明白它的工作原理,.对于以后将其运用到时间生活中去,是十分有帮助的。

2.实践教学,即是在讲到一个网络上的功能时,如讲到路由器的使用时,可以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的实例,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去完成案例中所要求要完成的工作。

这样更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可以通过下面这样一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1)案例描述:你是某高校的一名学生,你的宿舍要安网线,需要将其配置成无线网,要求你利用路由器来进行设置,并给宿舍成员分配出相应的ip地址。

(2)案例分析:a.连接好路由器,并且启动路由器。

b.对无线路由器进行参数的设置。

使用ie浏览器访问,并登录。

选择向导,根据向导来进行一步步的设置。

选择上网方式等等。

在此阶段也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设置,如绑定mac地址,分配ip,防火墙设置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自己的网络更安全而设置的。

c.设置完成重启路由器。

为了防止蹭网,需要在网络安全设置项设置密码。

d.搜索无线信号,连接上网。

这个阶段是一个实际操作的阶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个阶段,最好是在讲路由器这部分内容前给个小组布置下去。

一方面可以考验小组之间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考验小组之间,在遇到没有学过的知识上的团结协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小组的操作能力。

所以通过实践教学,好处是有很多方面的,学生在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学理论知识,而是将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去运用,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还曾强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

4.3案例教学总结阶段。

在案例教学实施阶段,各小组都参与了教学内容,心得体会必然是有的。

在总结阶段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主持。

各小组要派代表上台进行总结报告,可以形成书面形式或者ppt来进行报告,分别针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小组内部成员是怎样商讨的,怎样策划的,还有分工是怎样的,这些都要进行汇总。

并且将这些报告保留下来,以便将来期末测评时,作为评分的重要依据。

另外汇报完成后,要对各小组完成案例的情况进行评价,此阶段可由教师完成,评出比较好的小组来进行褒奖,以此来鼓励同学们今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这样做更加有利于案例教学的实施,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5总结。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不是靠理论知识就能学到好的,更多的是要在实践中去操作,才能真正的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很好地发挥了它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案例教学仍然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还需要各方面的去努力,才能更好的使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到充分的运用,更好地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篇十一

此次实训的目的不言而欲,主要就是针对计算机一级b考试。经过短短一星期的计算机实训,我深深感到自己在计算机上还有许多不足,虽然平时也经常接触电脑,但并不是为了考试,主要还是娱乐吧。实训期间时我们以做成套模拟题为主,以不懂就问老师为辅。时间仅有五天,虽然时间有点紧张,但生活很充实,学到了真正有用的知识,比打游戏、听音乐强多了,虽然在这过程中我的几次成绩不理想,但就实训的目的来说;我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

在实训期间,我们都作了充分准备,为了多些时间练习,部分同学都提前来到机房,做题目,至于上课,每位同学都认真的操作、练习,学习的氛围很好;更有甚者,将题目烤走,到学校的阅览室继续练习。和我们一同参与实训的还有老师,在实训中给予了我们耐心的指导,是他们的努力,给了我们冲刺的动力。

以前,总以为自己学的还是不错的,毕竟我也是高中生过来人,可现在一旦接触到模拟题,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分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可以衡量你的能力,一开始的几套模拟题的结果,让人很无语,都在60分徘徊,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细节决定成败”的含义。在这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都解决了,但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善,以后要再接再厉。

但是总的来说,这次课程设计对我很有帮助,让我获益匪浅,使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有了不小的提高。只有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踏实做事,多用心,注重细节,才能获得成功。这次实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很强,都是平时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虽然是应付考试的,但实用性很强,而且学的东西,在工作学习中用的很多。特别是excel的学习,因为平时用得比较少,掌握的也不多,所以对excel的操作不熟悉。这一次正好帮我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次培训,使我的excil的操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掌握了几种方法。

电脑培训暂告一个段落,还有一周就要考试了,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对电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二十一世纪现代人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超强的电脑操作能力,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我想我们应该好好把握住大学学习的时间,充实、完善自我,全面发展,为社会奉献我微薄的一份力量!

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篇十二

在当今时代,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格外重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已成为如今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此门课程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占95%以上。它的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既能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一些来自偏远地区或信息技术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比较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有限。因此,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除了与教师的教学有关外,还与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有关,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当前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多陈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还包括一些计算机的核心内容,比如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数制之间的转换、ip地址、域名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繁琐,知识更新快,课本的内容更新没有跟上发展。

二、课程学习情况。

大多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仍然对计算机基础操作不熟练,比如:硬件软件安装能力差,打字速度慢,文字排版不熟练,excel操作缺乏技巧等。这都说明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还不够。学生都明白,计算机已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学习和办公设备,熟练计算机基础操作是毕业生必备技能之一。但在学习计算机课程当中,很多学生上课只是为了拿学分或应付等级考试拿证书,并未花更多心思练习计算机基础操作。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讲授法,只是把老式的授课方式“黑板+粉笔”变成了现代多媒体技术“ppt+投影仪”教学。高校教师因科研项目多,教学任务重,课后没有太多的时间同学生交流。部分教师也忽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区别,忽视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恰恰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困难。比如:学生个人差异明显,起点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个人差异又要力求学生全体发展,教学任务较为艰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更新快,教材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习体系无法及时补充完善;教学资源主要为教材文字描述,配合图片和相应教材教辅上的内容,表现形式单一,优质的教学资源较少;计算机课程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任务量大,没有太多时间去练习操作。改革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当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将课程分2个学期教学。第一学期以学习计算机基础操作、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训练,为第二个学期学习办公软件打下基础。第二学期主要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

2.考核方式。从“理论+上机”考核,变成各个章节的综合操作。每一章节设计好题库,学生只有把每一章节要求的相关题目成功完成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才算顺利通过。考核内容应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比如员工工资表、企业产品登记表、销售表、企业ppt简介、word的字体编排等。

3.采用目标教学法。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目标进行案例设计,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和探索,最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

四、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计算机基础课总结(实用13篇)篇十三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情况,提出了在教学方式上实行分级教学,教学内容上采取内容模块化,倡导开发新教材厦改革考试方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有一定启发和鉴借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其一,由于高校的生源情况复杂,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各地计算机硬件设备条件及教育普及程度的差异,因此,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

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所以,教学方式需要做出调整。

其二,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频率加快。

而高校由于配套使用教材、硬件环境等因素限制,使教学内容更新步伐迟缓,从而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相差甚远,此外,一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局限于word、excel和windows,根本达不到就业单位的期望值,还有,学生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学以致用。

类似问题在内地高校更为突出。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报告(模板21篇)

    在个人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应用和复制。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个人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的思路和素材。

    启动会心得和感悟(热门2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将所学所得化为文字的过程,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心得体会范文2: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文明礼仪标兵事迹材料(热门16篇)

    文明礼仪是社会的一种常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基本的社交规范。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家庭生活中,文明礼仪都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交往体验,以下范文将为大家展示如

    中专入学生会申请书范文(18篇)

    学生会申请书的目的是让申请人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华、担任学校内的重要职务,同时也是对自己个人能力的一种锻炼和考验。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下学生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对你

    党员抄袭心得检讨书(优质17篇)

    检讨书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记录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检讨书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尊敬的**书记:这里,我只向您作出

    村委会家长学校工作总结(优秀18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审视自己的工作方式、效率和质量,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是一些月工作总结的案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要点和技巧。以践行”三个代

    事业单位转正总结(汇总21篇)

    单位的组织结构包括上下级关系、职能划分、工作流程等方面。这些总结范文展示了单位在不同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事业单位是以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由

    树木移栽心得体会(优质1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某个事件或者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写作心得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扦插移栽是园艺爱好者常用的

    配电管理制度内容范文(12篇)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利益平衡,以确保其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希望以下这些规章制度范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取得成功

    水利宣传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7篇)

    心得体会是对独特经历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找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水利是国家经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