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致良知心得体会(优质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紫薇儿最新致良知心得体会(优质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致良知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的课主要说了知行合一和中国文化,我的理解就是想和做不光是简单的统一,从最初的认识错知错行和正知正行到天理合一(此处最终的高度的用词没记住不够准确,大意就是大众公认的认可的一个好的行为准则)是一个逐步攀登的过程,刘老师的解释知和行原本就是统一的,我这样想就这样做了没有对错之分,后来想想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去有些事不会想那么多,也就是常说的“不过脑子”看见产生的结果了才知道“哦!原来这样。

我的理解是想和做是两种行为,我们需要通过参照”过来人或是公认“的标准来修正他们统一的一个过程。中国文化讲的不多,对于传统文化我个人除了书法其他不是很喜欢,我的认知里人类文明的演变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蜕变过程,所有不合时宜、不符合人性、落后不能满足需求的东西都会慢慢被淘汰,如果能实现穿越我想绝大数人是不愿再退回去的,这也说明潜意识里大家已公认现在或是未来的生活方式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金一南教授的《心胜》视频我看了好几遍,每一次看完都热血澎湃。尤其听到杨靖宇那句,“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朱德在南昌起义南下队伍全军覆没后,依靠心胜,保留住中国革命的火种,激励仅存的八百多人继续前进。最后百万雄狮渡江去,解放全中国。心胜不是唯心主义,心胜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我们由内而外焕发的生命力。

1、战胜对手有两次,一次在自己心中。

2、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3、历史因少数人的坚持而改变,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随波逐流,而成为中流砥柱。

4、中国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光明,就能驱走黑暗。就能从困苦中走向胜利。

致良知心得体会篇二

近日感悟,致良知是目标,因为良知是人的本来状态,致良知就是要恢复人的本来状态,让良知指导人的所有行为。

但致良知不能躲入深山老林,或离开红尘人世,那样修的只是空禅。致良知的路径就是事上磨练,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追求良知,有事时如此,静处时也是如此。

而具体如何致良知,个人感觉是一个三部曲的过程:

2、体验。对于眼鼻口舌身心意,在觉知后,要深度体验,体验其发生过程,越细越好;

3、转换。在体验后,转换到良知状态,让良知发挥作用,这个时候可能会用到意志的作用,但这时意志发挥作用是有体验在先,因此就不会是“执著”。

个人感悟,与同道交流。

致良知心得体会篇三

“致良知”学问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并重新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确实有用,也能够应用,而且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各有所得。但是,“致良知”的真谛毕竟经历过许多岁月而覆盖了种种尘埃,使人不能认清其真相。使得墙内开花墙外香,殊为可惜。也就是说,在没有“致良知”的思想影响下,我们仍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也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为的是让自己活得不那么不明不白,不随波逐流。只可惜长期以来我们不认识身边有价值的东西,或放着好的东西不用,却在苦苦追求残次的东西,可谓明珠暗投。假如,今天我们能够明白“致良知”的作用并将其实际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之中,无疑就多了一项强大的心理支撑,保持自尊无畏的心境。

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古人也曾提出过“知行”,但却是分开提出的,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对那些只知道实践却不知道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只知道学理论知识而不去实践的人提出的建议。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则认为,当我们有了知就会有行的出现。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

在喧器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头上一片蓝天,心中一方净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出卖了灵魂,违逆了自己内心的准则。以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己折磨自己,并且会钻牛角尖,会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王守仁提倡众生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看的轻贱。讲求的是“存天理,去人欲”。

王守仁心学认为:人都有七情六欲,去除了七情六欲与佛家的枯坐亦没有什么区别,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七情六欲控制在一个度内。按照他的学说,良知自然也成为了这个控制的度。

致良知心得体会篇四

在学完《致良知》后,竟时时有被电流击中之感,真如大地惊雷,轰然惊醒梦中人。

阳明哲学归纳起来,即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第四句即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阳明哲学的核心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人的良知,去掉私心杂念,以符合心中本有之正。

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所以,专心致志、认真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尊贵的"修行"。

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

中国的古代先贤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一个君子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为他人创造了多少福利。有人说: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怎么能转手赠与他人。其实仔细想想,所有人的财富并非是靠一己之力创造的,譬如一棵果树,它的茁壮成长要靠土壤的养料、水分的灌溉、园丁的照料,所以当它成材以后,它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固化土壤、锁住水源,以及用自己的果实回报园丁的责任,否则,当水土流失、园丁离去的时候,这棵果树自然就枯萎了。

看看身边的人,同时踏入工作岗位,若干年下来,成就高的往往是那些一开始看上去比较木讷,但是比较踏实、比较敬业的人。很多人自视过高,却眼高手低,看看哪里也容不下自己,领导也不如自己、同事也不如自己、一肚子怀才不遇的情绪,天天琢磨着跳槽。且不论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试问这样的职工,哪一个领导肯重用?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热情或者说工作态度却是个人成败的关键。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在喧器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头上一片蓝天,心中一方净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出卖了灵魂,违逆了自己内心的准则。

致良知心得体会篇五

从进化心理学(基因)的角度讲,良知或者说利他行为or合作,最终还是为了利己行为,为了提高基因传递下去的成功率。

什么爱,站在基因的角度只有纯粹的利益,只有生存和繁衍才是最重要的,觉得这本书比较偏左。

良知只是进化出来的一种利他行为。(对陌生人的良知是害怕自己落入困境时没人帮助,因此进化出了一种同理心,对落入困境,可怜的人的一种利他行为。对于亲人,则是基因上的原因。)

印象最深的有几点,一个是反社会人格,面对高级情绪的时候,大脑的反应竟然像是看到数学题一样,是需要去“理解”的,当时非常的震惊。

还有就是与弗洛伊德的超我那几段比较时,作者说良知不是超我,因为超我还是用的是“恐惧”的力量,而良知应该是“爱”。但熟知进化论的我,还是对爱很cynical的,比如同理心的本质是害怕自己落入困境时没人帮助,因此进化出了一种同理心,对落入困境,可怜的人的一种利他行为。对于亲人,则是基因上的原因。

世界的最究极本质还是利己的,并不存在真正的利他。偶尔的圣母只是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过拟合,很明显会更容易被自然选择淘汰掉。

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基因层面的利己,两性之间的爱就更不用说了,本质更是合作与相互吸引的行为。或许反社会人格者,在进化的角度,或许只是进化的更完全一些?因此失去了很多高级的共情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培根随笔谈美(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2023年安琪儿读后感(模板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

    2023年老舍散文春风读后感(优质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

    爬雪山读后感 雪山飞狐读后感(优质8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

    最新家电方案设计(汇总9篇)

    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及市场的

    七年级英语故事读后感(优质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

    2023年读完昆虫记的读后感(汇总9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

    2023年乌龟与兔读后感 花背小乌龟读后感(模板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

    李鸿章传读后感(模板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接下来我

    简爱读后感(实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