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FS文字使者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果你正苦于写心得体会,不妨看看以下这些例子,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一

在驻村扶贫两年时间里,丁铁刚与九里村村民同甘共苦,扎根基层,任劳任怨,为贫困户脱贫谋出路,为村域经济发展谋良策,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九里村4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4月22日,龙江县委追授丁铁刚“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心系扶贫服务群众。

自12月开始,丁铁刚就一直承担着包村工作任务,先后任龙江县龙江镇腰公司村包村工作队副队长、九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特别是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他更是脚踏实地,用对待亲人般的感情温暖着精准扶贫户,从精神上帮助树立起脱贫的信心,从行动上积极帮助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谋划脱贫措施。

徐平全是丁铁刚帮扶的精准扶贫户,以前一直在外地居住,因病致贫后回到腰公司村。由于没有住房,丁铁刚协调村里,在腰公司村五间房屯找到一间自来水看井房子,自己拿出500多元收拾,为徐平全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丁铁刚看到徐平全有劳动能力,就鼓励他养殖肉牛,积极帮助申报肉牛产业扶贫项目。在饲养过程中,丁铁刚更是发挥专业特长,手把手教给他养殖技术,还帮助购买饲料、兽药等物资。在他的精心帮助下,徐平全的“扶贫牛”第二年就有了收益,6个月的改良和牛犊卖了8900元,给徐平全的生活带来了希望,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

驻村驻心不负重托。

7月3日,丁铁刚担任龙江镇九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到任后,他利用两个月时间,把所有的政策从头学习了一遍,随后,开始入户走访,重新摸排了解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系统分析各户的致贫原因,并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研究解决办法。

精准扶贫户高代忠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高红于20考入佳木斯职业学院,由于家庭贫困20下学期就想辍学打工,挣钱供妹妹上学。丁铁刚听说后,主动找到高代忠说:“家里再困难也要把学上完,这是你全家的希望啊!”他先后两次资助1152元,如今高红顺利完成了学业,在北京一家幼儿园工作。对于老高的二女儿高霞,丁铁刚也是竭尽所能、一帮到底,积极协调龙江二中和县教育局减免学费、申请补贴。在他的帮助下,高霞也顺利高中毕业,考入了哈尔滨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而且她对未来充满理想,要专升本、考研,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同事朋友眼里,丁铁刚总是那样阳光热情;在贫困户眼里,他总是慷慨解囊。许多人不知道,他的家庭也借了好多外债。丁铁刚的同学张辉介绍:“由于丁铁刚老父亲常年有病,儿子学习艺术课程,去年妻子住院又花费5万多元,全家外债达到30多万元。为了缓解压力,他不得不卖掉了唯一的住宅,租房子住。”尽管如此,在扶贫路上,他依然捐款捐物,为扶贫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九里村村委会主任李广民说:“老丁工作认真仔细,入户调查一丝不苟,责任心特别强,就是在防疫站岗期间,他每天还都要发微信,跟我们说一说贫困户情况。”

“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这是丁铁刚常挂嘴边的话。两年多来,他究竟帮助贫困户做了多少件实事、好事,可能鲜为人知,因为他做事从不向任何人提起。他说,这些事只是尽了自己的一点本分。

担当使命履职尽责。

为了解决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丁铁刚多次主动找到郑氏果蔬总经理郑晓智沟通情况。通过协调,郑氏果蔬除每年为贫困户分红外,还吸收20多位贫困户到企业打工,参与栽土豆、摘蔬菜、摘草莓等农活,日均收入达到60~80元。

在龙江镇九里村道南屯走访时,丁铁刚了解到由于管路出现故障,这里居民每年都有几个月吃水困难。他积极向县水务部门争取项目。月,经过两个月紧张施工,项目完成,铺设管网6632米,入户安装水表、水龙头各172个,总投资69.54万元,解决了436口人“吃水难问题”,其中贫困人口26人。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按照龙江县“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要求,丁铁刚从1月30日至3月3日,每三天轮一班,每班12小时,他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在龙江镇翰沃城卡口夜间执勤。3月4日,根据上级“帮扶工作队全员进村返岗工作”的要求,丁铁刚又迅速返回到村里,协助村“两委”开展精准扶贫和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帮助村里化解防疫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王亮是九里村精准扶贫户,常年寄住在舅舅付元洲家里。付元洲家养了8头牛,疫情期间,母牛正处发情期,急需找“改良员”为母牛配种。而龙江镇仅有四位改良员,九里村没有。由于疫情,外村人员又进不来,付元洲不知如何是好。正在他着急上火之时,丁铁刚知道了情况,立即与腰公司村改良员李方义取得联系,随后又与必经之路的“两个卡点”取得联系。几经周折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将付元洲家的困难圆满解决。

疫情防控期间,丁铁刚始终冲锋一线,每天提前到岗到位,顶风冒雪,坚持执岗。他多次对不遵守规定、欲外出穿越卡口的人员进行劝返。在寒冷的户外,他始终坚持在卡口轮流值夜,主动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宣传员”“组织员”和“战斗员”。

由于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精准扶贫工作第一线,丁铁刚身体多次出现异常。3月19日下午4时许,在九里村工作时,他再次感觉胸闷,心脏有些不舒服,嘴唇青紫。同事劝他到医院看一看,他说:“我这身体没问题,回家躺一会儿就好了。”同事开车把他送回家里,他在家里服用几粒速效救心丸后,便躺在床上休息。晚间10时30分左右,他感觉心脏还是不舒服,被家人送到医院,经过2个多小时的抢救,最后因心肌梗塞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九里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吴玉龙感慨地说:“在精准扶贫最艰难的时候,丁铁刚来了;在我们马上取得胜利成果的时候,他却走了,给全村父老乡亲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苍山有情,不负英雄。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丁铁刚把扶贫工作当作自己应尽职责和事业追求,始终为贫困群众尽快摆脱贫困奔走着,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扶贫一线,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勤勉奉献的初心和使命。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二

阳春三月,本是生命孕育和萌生的季节。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龙江镇畜牧中心副主任、驻龙江镇九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丁铁刚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这个春季。

203月20日,凌晨1点,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大夫,求求你们了,救救他吧,他还活着!”“老公,你快睁开眼睛,你不能丢下我们娘俩不管啊!”妻子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没能唤醒长眠的丁铁刚,他太累了,老天仿佛也心疼他,让他好好地歇歇吧。

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在默然垂首,为生命的猝逝惋惜,但丁铁刚却再也没有醒来,他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与世长辞,享年48岁,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这一刻。丁铁刚历经四年的扶贫之路,在此画上了句号。

1972年1月12日,丁铁刚出生在龙江县,达斡尔族,大学文化,高级兽医师。1月参加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任龙江县龙江镇兽医院院长,20起任龙江县龙江镇畜牧中心副主任,龙江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丁铁刚的父亲是龙江县农业系统一名退休干部,母亲在家相夫教子,良好的家风熏陶,培养了他与人为善、谦逊有礼、宽厚仁爱的优秀品格。八年前,母亲离世后,他成了父亲的依靠,父亲由于患“小脑萎缩”精神恍惚,几天见不到他,就会不停地打电话。如今,丁铁刚作为家中唯一的“顶梁柱”轰然倒下,留下卧病在床的老父亲、没有工作的妻子,和一个在读大学三年级的儿子。80岁高龄的老父亲至今还不知道他最依赖的儿子已经不在人世。“我平时啥事都听他的,他这么一走,我感觉天塌下来了,我真不知道以后该咋活儿。”丁铁刚的妻子付静琦哭泣着说。

在大家印象中,丁铁刚身体结实,为人敦厚,有着达斡尔族人特有的豪爽,在中学时代是足球场上雷打不动的“铁后卫”,所以同学们送他一个绰号“丁铁锤”。正因为这些年大家没听说过他有什么身体不适,所以初闻噩耗,多人崩溃。

扶危解困躬身为民。

自参加工作以来,丁铁刚一直承担包村工作任务,特别是开展精准帮扶贫困户工作以来,他更是脚踏实地,用对待亲人般的感情温暖着精准扶贫户,从精神上帮助树立起脱贫的信心,从行动上积极帮助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谋划脱贫措施。据龙江镇腰公司村党总支书记孙国忠介绍,自12份,丁铁刚就开始参与镇派扶贫工作,任包村工作队副队长,开展入户测算调查。3月份开始,按照县里要求,丁铁刚既包村又包户,全村工作全面参与。孙国忠说:“丁铁刚这人实在是太好了,做事可实在了,真是太白瞎了!”“他帮扶的两户,如果没他以前的帮助,根本不会有今天的脱贫成果。”

徐平全是丁铁刚帮扶的精准扶贫户,以前一直在外地居住,20因病致贫后回到腰公司村。由于没有住房,丁铁刚协调村里,在腰公司村五间房屯,找到一间自来水看井房子。丁铁刚自筹资金500多元,刷墙、换塑料布,收拾窗门,出钱、出力,为徐平全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丁铁刚看到徐平全有劳动能力,就鼓励他发展肉牛养殖,积极帮助申报肉牛产业扶贫项目。徐平全饲养肉牛过程中,丁铁刚更是发挥专业特长,手把手教给他养殖技术,还帮助购买饲料、兽药等物资。在他的精心帮助下,徐平全的“扶贫牛”第二年就有了收益,6个月的改良和牛犊卖了8900元,给徐平全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干活也带劲了,整日满脸堆笑。

丁铁刚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凡事做到问心无愧,比啥都强。”他帮扶的另外一个精准扶贫户是个五保户,叫李俄敬,由于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丁铁刚经常像看望自己长辈一样,拿着礼品去他家走访。当得知李俄敬有慢性病,需要常年吃药,他就积极帮忙申请慢性病补助政策,每月可以免费领取150元的药品,从而减轻了经济负担。李俄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小丁跟我无亲无故,却像亲人一样关心我、帮助我,真不知道咋感谢才好”。现如今这两户已实现提前脱贫目标。

龙江镇畜牧中心主任魏玉成说:“丁哥是个特别敬业的人,在扶贫期间,他始终不忘自己‘畜牧专家’的身份,他每次入户走访,都带着走访养殖户的任务,一边扶贫一边防疫,时刻把养殖户作为服务对象,谁家有困难随叫随到。”

在腰公司村林场屯杜国强家,今年69岁的老杜正在乐呵呵地给牛喂草。当他听到丁铁刚去世的消息时说:“丁兽医可是个大好人啊!我家这些年全靠养牛了,卖过4头牛收入了4万多。”“我原来一点儿不懂养牛,是丁兽医教我技术、防疫、用药、消毒。没有他的指导,我家不会过得这么好!”

7月3日,丁铁刚临危受命,任龙江镇九里村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九里”,距离中心县城有九里地,是典型的城郊村,因此,这里的群众思想相对活跃,管理难度也自然加大。丁铁刚到任时,九里村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各项工作都很滞后,尤其扶贫工作,被市巡查组通报批评。

丁铁刚到任后,很快进入状态。他积极与村“两委”班子配合,精心谋划扶贫工作。据与丁铁刚一同驻村的工作队员韩少强介绍,他们刚接手时,真有点懵,“欠账太多”,他甚至想打“退堂鼓”。丁铁刚却微笑着对他说:“男人这点累就想逃,怎么撑起家庭事业的一片天!”“少强,别急,就是因为有困难,组织上才派我们来的,大不了一切重头再来!”就这样,他们到任第一天起,就开始“补齐短板”,利用两个月时间,把所有的政策从头学习了一遍,他们一边“补课”,一边接受新的任务,所以经常加班到凌晨二三点钟。韩少强说:“有时我累了,闹情绪,丁队长就过来安慰我——胜利就在前头,曙光马上到来!”

随后,丁铁刚开始入户走访,重新摸排了解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系统分析各户的致贫原因,并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研究解决办法。在入户走访中,他从不敷衍了事,面对面给贫困户讲解相关扶贫政策,和贫困户拉家常,有时一唠就是两三个小时。丁铁刚的话语如春风和煦、冬日暖阳,温暖着身边的每个人,拉近了干群关系。

九里村精准扶贫户高代忠今年73岁了,听说丁铁刚去世的消息哽咽了。他激动地说:“老丁这人太好了,他可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原来,高代忠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高红于年考入佳木斯职业学院,由于家庭贫困20下学期就想辍学打工,挣钱供妹妹上学。丁铁刚听说后,主动找到高代忠说:“家里再困难也要把学上完,这是你全家的希望啊!”高代忠说:“我也没办法啊,可是孩子在学校已经吃不上饭了!”丁铁刚随手掏出兜里仅有的500多元钱:“高大哥,给孩子买饭吃吧,一定不要辍学,有困难就来找我!”

据高代忠介绍,丁铁刚先后两次给他拿了1152元,每次都是倾囊相助。在丁铁刚的帮助下,高红顺利完成了学业,如今在北京一家幼儿园工作,每月工资3000多元,包吃包住。随后,高代忠正在上高中的二女儿高霞也出现了吃饭问题。于是,丁铁刚一边拿钱资助,一边找到县教育局、龙江二中,帮助协调解决了高霞免费吃饭问题。在他的帮助下,高霞也顺利高中毕业,考入了哈尔滨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在同事朋友眼里,他总是那样阳光热情;在贫困户眼里,他总是“不差钱的”主儿,乐善好施。殊不知,他的家庭竟然债台高筑。据他的同学张辉介绍:“由于他父亲常年有病,儿子学习艺术,去年妻子住院又花费5万多元,全家外债达到30多万元。为了缓解压力,他不得不卖掉了唯一的住宅,租房子住。”尽管如此,在扶贫路上,他依然出手大方,捐款捐物,助力扶贫事业。

“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这是丁铁刚常挂嘴边的话。但两年多来,他究竟帮助贫困户做了多少好事,却鲜为人知,因为他做事从不向任何人提起。他认为这些事太普通、太平凡了,他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然而,“滴水成河”,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塑造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韩少强是龙江镇九里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他工作20年来与丁铁刚一起工作有16个年头,对他也最了解。他说:“丁队长十分正直,有责任心,热爱农村工作,愿意与农民交朋友。这些年,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战疫一线我为先锋。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按照龙江县“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要求,丁铁刚积极主动参与到第一线的战斗中。从年1月30日至3月3日,每三天轮流一班,每班12小时,他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在龙江翰沃城卡口夜间执勤。

龙江镇司法所所长王奕是第一个与他夜晚站岗的“战友”,他刚从南部乡镇调到本镇工作,与丁铁刚并不熟悉。但经过几个夜晚的“共同战斗”,却让他深深感受到了丁铁刚的人格魅力。“一起站岗的日子很令我难忘,当时零下20多度,我们在野外守着卡点,帐篷特别冷,大雪天炉筒子都刮飞了,但他从不抱怨。”王奕说:“丁哥人特别好,很谦虚,会关心人,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烧炉子的活儿几乎让他包了!控制人员流动,讲政策,宣传引导,他都抢着干。”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丁铁刚始终冲锋一线,主动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宣传员”“组织员”“战斗员”,不折不扣地落实疫情防控和精准扶贫工作,彰显了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使命担当!

按照丁铁刚自己的说法,就是再当一次足球场上的“铁后卫”,让卡口“坚不可摧”。工作期间,他严格遵守龙江县防疫指挥部的决策部署,不辞辛苦,每天提前到岗到位,顶风冒雪,坚持执岗。期间,他多次对企图不遵照防疫规定、不按正规渠道进出县城的人员进行了有效劝返阻止,并耐心细致告知出入县城的正规渠道,对欲外出穿越卡口的人员进行劝返。在寒冷的户外,他坚守一个多月,无怨无悔。

践行使命鞠躬尽瘁。

2020年3月4日,根据龙江县委关于疫情防控和驻村帮扶工作要求,帮扶工作队全员进村返岗工作。丁铁刚迅速返回村里,协助村两委开展精准扶贫和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九里村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千方百计帮助村里化解防疫难题。

防疫期间,为了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五类户”的基本生活和就医情况的了解,作为工作队长,他带领工作队员韩少强及村两委干部,采取电话、微信和个别入户等形式对全村48户贫困户逐一进行排查,共排查出问题10个。他立即会同村两委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全部进行了解决,有效化解了疫情期间群众的焦躁情绪,解决了生活困难等诸多问题。

连日来,丁铁刚带头坚守一线,不辞辛苦、连续作战,他自觉克服生活困难,驻宿在村,毫无怨言。由于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线,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身体多次出现异常。

3月19日下午4时许,丁铁刚在九里村工作时,再次感觉胸闷,心脏有些不舒服,嘴唇青紫。九里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吴玉龙劝他到医院看一看。他说:“我这身体没问题,回家躺一会儿就好了。”吴玉龙开车把他送回家里。他在家里服用几粒速效救心丸后,便躺在了床上。晚间10点30分左右,他感觉心脏还是不舒服,被家人送到医院。在候诊期间突发心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3月20日早晨的阳光一样明亮,但“老丁”却无缘再见,龙江县众多微信朋友圈瞬间被泪水淹没,亲人、朋友、同事、同学、社会各界都在扼腕痛惜他的英年早逝,追忆他平凡而不平庸的一生。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丁铁刚积极履职尽责,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扛在肩上,不松劲、不懈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践行敢于奉献的初心和使命,竭尽全力站好每一班岗;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长,他把责任写在本上,记在心里,付诸行动。

21日出殡那天,由于疫情原因,只允许3辆车10人为他送行,许多人纵使无法靠近,也要在通往殡仪馆的路旁,远远地看上一眼,送他最后一程。

丁铁刚的堂姐丁砚君哭着说:“铁刚人都走了,没想到这么多好同事、好同学、好朋友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关心他的家人,让我们家里人非常感动。尤其是县有关部门领导来家里看望,让一家人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让我们觉得他的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丁铁刚的儿子丁祥东说:“我自豪我有个伟大的父亲,长大后,我也要像父亲那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也要去帮助更多的人,做一个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人。”

“铁刚同志心系贫困群众,以甘于奉献的精神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龙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彦新悲痛地说。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三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关键时候,组织想起我,证明我有存在的价值!”

参加扶贫工作四年来,丁铁刚三次变换“角色”,但他从无怨言。7月3日,丁铁刚任龙江镇九里村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九里村是典型的城郊村,矛盾多发,各项工作滞后,尤其扶贫工作,被齐齐哈尔市巡查组通报批评,县、镇领导都很头疼。

临危受命的丁铁刚很快进入状态。一边学习政策、了解村情,一边接受新任务,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随后,丁铁刚开始入户走访,重新摸排了解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系统分析各户致贫原因,并根据每户不同情况研究解决办法。他的谈话春风化雨,温暖着身边的每个人,拉近了干群关系。加之他为人正直,工作有章法,很快获得村两委认可。在全县驻村干部考核中,丁铁刚被评为“优秀”。

丁铁刚温和谦逊,总是笑呵呵的,在外,和他人相处融洽;在家,孝顺老人,照顾体弱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一个冬夜,接到老父亲犯病的电话,丁铁刚赶紧一路小跑到父亲家,把老人背下楼,送到医院。丁铁刚对妻子说:“我们为人子女,就该孝敬父母。”

丁铁刚父亲80多岁了,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脑血栓,记忆模糊,但始终惦记着孝顺的儿子,经常去丁铁刚驻地找他,有时,上午找完下午还去。丁铁刚去世半个月后,由于多日见不到儿子,老人又急又病去世。

在同事、朋友眼里,他总是那样爽快、热情;在贫困户眼里,他总是“不差钱儿”,乐善好施。外人谁都看不出他家竟然债台高筑。丁铁刚同学张辉说出了老同学一直不愿抖搂的家底儿:“由于父亲常年有病,儿子学习艺术,妻子住院又花5万多,全家欠外债30多万元,不得不卖掉唯一的房子,租房子住。”

丁铁刚走了,如同划破夜空的流星,迅忽而耀亮。痛心之余,人们禁不住传颂他的故事,伴随无尽的思念与敬意。丁铁刚的妻子付静琦说:“过去,家里的困难都是我老公一个人顶着,现在他去世了。虽然家里有一些困难,我们娘俩会坚强起来。”丁铁刚的儿子丁祥东说:“长大后,我也要像父亲那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去帮助更多的人。”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四

九里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吴玉龙感慨地说:“在精准扶贫最艰难的时候,丁铁刚来了;在我们马上取得胜利成果的时候,他却走了,给全村父老乡亲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你从“九里”走来——。

顾名思义的“九里”,距离中心县城九里。

你到了一个相对贫穷,群众相对管理难度大的贫困的小山村。

危难之中,你临危受命。

却坚信曙光在前头——。

疫情期间,特殊时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

你始终冲锋一线,主动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宣传员”“组织员”“战斗员”;。

驻村工作,你严格遵守龙江县防疫指挥部的决策部署。

每天提前到岗到位,顶风冒雪,坚持执岗。

用你自己的话说。

再当一次足球场上的“铁后卫”,让卡口“坚不可摧”!

入户走访,一丝不苟,“精准扶贫”

你的话语如春风和煦,温暖百姓心田。

在扶贫路上,你依然出手大方捐款捐物,助力扶贫事业。

你为扶贫的工作倾注了你的全部精力,金钱,热血直至。

宝贵的生命。

“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这是你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你始终心系百姓。

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

塑造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你从滚滚的麦浪里走来。

麦浪的金黄,金色的十月。

都没有等来你的消息。

你却永远沉睡在这片麦浪翻滚的土地。

那些扶贫的日子,脱贫的笑脸。

和阳光中的麦浪一样鲜艳好看。

你看那麦浪。

从遥远的南疆到北国。

绽放着富裕和繁荣。

那是你生前工作过的土地。

鲜花盛开的地方。

疫情渐渐散去。

你的旗帜,你的榜样。

百姓说,丁队长是老黄牛。

我独知道你掌握着犁耕的方向。

你是一面旗帜,你是榜样。

今天“七一”,我们为你歌唱,

赞美你的荣光。

你为党旗增添色彩。

党旗光辉万丈光芒。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五

在黑龙江省龙江县龙江镇九里村驻地,大门垛上的两面国旗还在迎风飘扬,但这里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丁铁刚却永远倒下了。

龙江县是黑龙江省著名的畜牧养殖大县,猪马牛羊,鸡鸭鹅狗,几乎家家都有养殖。作为龙江镇兽医院院长、畜牧中心副主任,丁铁刚这样的“畜牧专家”,自然是老百姓家的“座上宾”,在农村也最受欢迎。由于他乐于助人,有求必应,所以,不只龙江镇,全县14个乡镇61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有过他“行医”的足迹,他做过的好事更是不计其数。

韩少强是龙江镇九里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他工作20年来与丁铁刚一起工作有16个年头,对他也最了解。他说:“丁队长十分正直,有责任心,热爱农村工作,愿意与农民交朋友。这些年,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自参加工作以来,丁铁刚一直承担包村工作任务,特别是开展精准帮扶贫困户工作以来,他更是脚踏实地,用对待亲人般的感情温暖着精准扶贫户,从精神上帮助树立起脱贫的信心,从行动上积极帮助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谋划脱贫措施。据龙江镇腰公司村党总支书记孙国忠介绍,自12份,丁铁刚就开始参与镇派扶贫工作,任包村工作队副队长,开展入户测算调查。3月份开始,按照县里要求,丁铁刚既包村又包户,全村工作全面参与。孙国忠说:“丁铁刚这人实在是太好了,做事可实在了,真是太白瞎了!”“他帮扶的两户,如果没他以前的帮助,根本不会有今天的脱贫成果。”

徐平全是丁铁刚帮扶的精准扶贫户,以前一直在外地居住,20因病致贫后回到腰公司村。由于没有住房,丁铁刚协调村里,在腰公司村五间房屯,找到一间自来水看井房子。丁铁刚自筹资金500多元,刷墙、换塑料布,收拾窗门,出钱、出力,为徐平全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丁铁刚看到徐平全有劳动能力,就鼓励他发展肉牛养殖,积极帮助申报肉牛产业扶贫项目。徐平全饲养肉牛过程中,丁铁刚更是发挥专业特长,手把手教给他养殖技术,还帮助购买饲料、兽药等物资。在他的精心帮助下,徐平全的“扶贫牛”第二年就有了收益,6个月的改良和牛犊卖了8900元,给徐平全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干活也带劲了,整日满脸堆笑。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六

阳春三月,本是生命孕育和萌生的季节。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龙江镇畜牧中心副主任、驻龙江镇九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丁铁刚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这个春季。

2020年3月20日,凌晨1点,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大夫,求求你们了,救救他吧,他还活着!”“老公,你快睁开眼睛,你不能丢下我们娘俩不管啊!”妻子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没能唤醒长眠的丁铁刚,他太累了,老天仿佛也心疼他,让他好好地歇歇吧。

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在默然垂首,为生命的猝逝惋惜,但丁铁刚却再也没有醒来,他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与世长辞,享年48岁,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这一刻。丁铁刚历经四年的扶贫之路,在此画上了句号。

1972年1月12日,丁铁刚出生在龙江县,达斡尔族,大学文化,高级兽医师。1996年1月参加工作,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至2010年任龙江县龙江镇兽医院院长,2010年起任龙江县龙江镇畜牧中心副主任,龙江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丁铁刚的父亲是龙江县农业系统一名退休干部,母亲在家相夫教子,良好的家风熏陶,培养了他与人为善、谦逊有礼、宽厚仁爱的优秀品格。八年前,母亲离世后,他成了父亲的依靠,父亲由于患“小脑萎缩”精神恍惚,几天见不到他,就会不停地打电话。如今,丁铁刚作为家中唯一的“顶梁柱”轰然倒下,留下卧病在床的老父亲、没有工作的妻子,和一个在读大学三年级的儿子。80岁高龄的老父亲至今还不知道他最依赖的儿子已经不在人世。“我平时啥事都听他的,他这么一走,我感觉天塌下来了,我真不知道以后该咋活儿。”丁铁刚的妻子付静琦哭泣着说。

在大家印象中,丁铁刚身体结实,为人敦厚,有着达斡尔族人特有的豪爽,在中学时代是足球场上雷打不动的“铁后卫”,所以同学们送他一个绰号“丁铁锤”。正因为这些年大家没听说过他有什么身体不适,所以初闻噩耗,多人崩溃。

扶危解困躬身为民。

自参加工作以来,丁铁刚一直承担包村工作任务,特别是开展精准帮扶贫困户工作以来,他更是脚踏实地,用对待亲人般的感情温暖着精准扶贫户,从精神上帮助树立起脱贫的信心,从行动上积极帮助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谋划脱贫措施。据龙江镇腰公司村党总支书记孙国忠介绍,自2015年12份,丁铁刚就开始参与镇派扶贫工作,任包村工作队副队长,开展入户测算调查。2016年3月份开始,按照县里要求,丁铁刚既包村又包户,全村工作全面参与。孙国忠说:“丁铁刚这人实在是太好了,做事可实在了,真是太白瞎了!”“他帮扶的两户,如果没他以前的帮助,根本不会有今天的脱贫成果。”

徐平全是丁铁刚帮扶的精准扶贫户,以前一直在外地居住,2016年因病致贫后回到腰公司村。由于没有住房,丁铁刚协调村里,在腰公司村五间房屯,找到一间自来水看井房子。丁铁刚自筹资金500多元,刷墙、换塑料布,收拾窗门,出钱、出力,为徐平全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丁铁刚看到徐平全有劳动能力,就鼓励他发展肉牛养殖,积极帮助申报肉牛产业扶贫项目。徐平全饲养肉牛过程中,丁铁刚更是发挥专业特长,手把手教给他养殖技术,还帮助购买饲料、兽药等物资。在他的精心帮助下,徐平全的“扶贫牛”第二年就有了收益,6个月的改良和牛犊卖了8900元,给徐平全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干活也带劲了,整日满脸堆笑。

丁铁刚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凡事做到问心无愧,比啥都强。”他帮扶的另外一个精准扶贫户是个五保户,叫李俄敬,由于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丁铁刚经常像看望自己长辈一样,拿着礼品去他家走访。当得知李俄敬有慢性病,需要常年吃药,他就积极帮忙申请慢性病补助政策,每月可以免费领取150元的药品,从而减轻了经济负担。李俄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小丁跟我无亲无故,却像亲人一样关心我、帮助我,真不知道咋感谢才好”。现如今这两户已实现提前脱贫目标。

龙江镇畜牧中心主任魏玉成说:“丁哥是个特别敬业的人,在扶贫期间,他始终不忘自己‘畜牧专家’的身份,他每次入户走访,都带着走访养殖户的任务,一边扶贫一边防疫,时刻把养殖户作为服务对象,谁家有困难随叫随到。”

在腰公司村林场屯杜国强家,今年69岁的老杜正在乐呵呵地给牛喂草。当他听到丁铁刚去世的消息时说:“丁兽医可是个大好人啊!我家这些年全靠养牛了,卖过4头牛收入了4万多。”“我原来一点儿不懂养牛,是丁兽医教我技术、防疫、用药、消毒。没有他的指导,我家不会过得这么好!”

2018年7月3日,丁铁刚临危受命,任龙江镇九里村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九里”,距离中心县城有九里地,是典型的城郊村,因此,这里的群众思想相对活跃,管理难度也自然加大。丁铁刚到任时,九里村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各项工作都很滞后,尤其扶贫工作,被市巡查组通报批评。

丁铁刚到任后,很快进入状态。他积极与村“两委”班子配合,精心谋划扶贫工作。据与丁铁刚一同驻村的工作队员韩少强介绍,他们刚接手时,真有点懵,“欠账太多”,他甚至想打“退堂鼓”。丁铁刚却微笑着对他说:“男人这点累就想逃,怎么撑起家庭事业的一片天!”“少强,别急,就是因为有困难,组织上才派我们来的,大不了一切重头再来!”就这样,他们到任第一天起,就开始“补齐短板”,利用两个月时间,把所有的政策从头学习了一遍,他们一边“补课”,一边接受新的任务,所以经常加班到凌晨二三点钟。韩少强说:“有时我累了,闹情绪,丁队长就过来安慰我——胜利就在前头,曙光马上到来!”

随后,丁铁刚开始入户走访,重新摸排了解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系统分析各户的致贫原因,并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研究解决办法。在入户走访中,他从不敷衍了事,面对面给贫困户讲解相关扶贫政策,和贫困户拉家常,有时一唠就是两三个小时。丁铁刚的话语如春风和煦、冬日暖阳,温暖着身边的每个人,拉近了干群关系。

九里村精准扶贫户高代忠今年73岁了,听说丁铁刚去世的消息哽咽了。他激动地说:“老丁这人太好了,他可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原来,高代忠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高红于2016年考入佳木斯职业学院,由于家庭贫困2018年下学期就想辍学打工,挣钱供妹妹上学。丁铁刚听说后,主动找到高代忠说:“家里再困难也要把学上完,这是你全家的希望啊!”高代忠说:“我也没办法啊,可是孩子在学校已经吃不上饭了!”丁铁刚随手掏出兜里仅有的500多元钱:“高大哥,给孩子买饭吃吧,一定不要辍学,有困难就来找我!”

据高代忠介绍,丁铁刚先后两次给他拿了1152元,每次都是倾囊相助。在丁铁刚的帮助下,高红顺利完成了学业,如今在北京一家幼儿园工作,每月工资3000多元,包吃包住。随后,高代忠正在上高中的二女儿高霞也出现了吃饭问题。于是,丁铁刚一边拿钱资助,一边找到县教育局、龙江二中,帮助协调解决了高霞免费吃饭问题。在他的帮助下,高霞也顺利高中毕业,考入了哈尔滨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在同事朋友眼里,他总是那样阳光热情;在贫困户眼里,他总是“不差钱的”主儿,乐善好施。殊不知,他的家庭竟然债台高筑。据他的同学张辉介绍:“由于他父亲常年有病,儿子学习艺术,去年妻子住院又花费5万多元,全家外债达到30多万元。为了缓解压力,他不得不卖掉了唯一的住宅,租房子住。”尽管如此,在扶贫路上,他依然出手大方,捐款捐物,助力扶贫事业。

“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这是丁铁刚常挂嘴边的话。但两年多来,他究竟帮助贫困户做了多少好事,却鲜为人知,因为他做事从不向任何人提起。他认为这些事太普通、太平凡了,他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然而,“滴水成河”,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塑造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韩少强是龙江镇九里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他工作20年来与丁铁刚一起工作有16个年头,对他也最了解。他说:“丁队长十分正直,有责任心,热爱农村工作,愿意与农民交朋友。这些年,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战疫一线我为先锋。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按照龙江县“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要求,丁铁刚积极主动参与到第一线的战斗中。从2020年1月30日至3月3日,每三天轮流一班,每班12小时,他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在龙江翰沃城卡口夜间执勤。

龙江镇司法所所长王奕是第一个与他夜晚站岗的“战友”,他刚从南部乡镇调到本镇工作,与丁铁刚并不熟悉。但经过几个夜晚的“共同战斗”,却让他深深感受到了丁铁刚的人格魅力。“一起站岗的日子很令我难忘,当时零下20多度,我们在野外守着卡点,帐篷特别冷,大雪天炉筒子都刮飞了,但他从不抱怨。”王奕说:“丁哥人特别好,很谦虚,会关心人,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烧炉子的活儿几乎让他包了!控制人员流动,讲政策,宣传引导,他都抢着干。”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丁铁刚始终冲锋一线,主动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宣传员”“组织员”“战斗员”,不折不扣地落实疫情防控和精准扶贫工作,彰显了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使命担当!

按照丁铁刚自己的说法,就是再当一次足球场上的“铁后卫”,让卡口“坚不可摧”。工作期间,他严格遵守龙江县防疫指挥部的决策部署,不辞辛苦,每天提前到岗到位,顶风冒雪,坚持执岗。期间,他多次对企图不遵照防疫规定、不按正规渠道进出县城的人员进行了有效劝返阻止,并耐心细致告知出入县城的正规渠道,对欲外出穿越卡口的人员进行劝返。在寒冷的户外,他坚守一个多月,无怨无悔。

践行使命鞠躬尽瘁。

2020年3月4日,根据龙江县委关于疫情防控和驻村帮扶工作要求,帮扶工作队全员进村返岗工作。丁铁刚迅速返回村里,协助村两委开展精准扶贫和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九里村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千方百计帮助村里化解防疫难题。

防疫期间,为了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五类户”的基本生活和就医情况的了解,作为工作队长,他带领工作队员韩少强及村两委干部,采取电话、微信和个别入户等形式对全村48户贫困户逐一进行排查,共排查出问题10个。他立即会同村两委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全部进行了解决,有效化解了疫情期间群众的焦躁情绪,解决了生活困难等诸多问题。

连日来,丁铁刚带头坚守一线,不辞辛苦、连续作战,他自觉克服生活困难,驻宿在村,毫无怨言。由于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线,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身体多次出现异常。

3月19日下午4时许,丁铁刚在九里村工作时,再次感觉胸闷,心脏有些不舒服,嘴唇青紫。九里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吴玉龙劝他到医院看一看。他说:“我这身体没问题,回家躺一会儿就好了。”吴玉龙开车把他送回家里。他在家里服用几粒速效救心丸后,便躺在了床上。晚间10点30分左右,他感觉心脏还是不舒服,被家人送到医院。在候诊期间突发心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3月20日早晨的阳光一样明亮,但“老丁”却无缘再见,龙江县众多微信朋友圈瞬间被泪水淹没,亲人、朋友、同事、同学、社会各界都在扼腕痛惜他的英年早逝,追忆他平凡而不平庸的一生。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丁铁刚积极履职尽责,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扛在肩上,不松劲、不懈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践行敢于奉献的初心和使命,竭尽全力站好每一班岗;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长,他把责任写在本上,记在心里,付诸行动。

21日出殡那天,由于疫情原因,只允许3辆车10人为他送行,许多人纵使无法靠近,也要在通往殡仪馆的路旁,远远地看上一眼,送他最后一程。

丁铁刚的堂姐丁砚君哭着说:“铁刚人都走了,没想到这么多好同事、好同学、好朋友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关心他的家人,让我们家里人非常感动。尤其是县有关部门领导来家里看望,让一家人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让我们觉得他的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丁铁刚的儿子丁祥东说:“我自豪我有个伟大的父亲,长大后,我也要像父亲那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也要去帮助更多的人,做一个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人。”

“铁刚同志心系贫困群众,以甘于奉献的精神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龙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彦新悲痛地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七

舟曲,藏语意为白龙江,白龙江是嘉陵江的支流。

张小娟,1985年出生于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的普通藏族农家,20__年,以甘南州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得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双学士学位,工作后获得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她深爱着大山深处的故乡,20__年5·12汶川地震舟曲灾情严重,已在京工作的她一次次打电话给家人,不久就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眷恋的故乡。

张小娟的本科班主任、中央民大历史文化学院教师章毅君说:“毕业前夕,小娟和我谈到今后的去向,她想回家乡,认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会有很多事可做。是对家乡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使她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投身民族地区的建设,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舟曲很美,我要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小娟曾多次对同学和朋友说。

“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

这是10月5日下午13点14分张小娟在舟曲县立节镇下乡途中发的一条微信,微信还配了途中拍的一张在高处俯瞰盘山路的照片,照片中的山路蜿蜒曲折,很壮观也很险要。这是张小娟生命中发的最后一条微信。两天过后的10月7日傍晚,在走过最崎岖难走的山路后,她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扎根基层沃土,绽放花华。张小娟的意外牺牲令人痛心,而无私奉献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轨迹。张小娟热爱家乡,并对集体有贡献的热情。她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地区,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是新时代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直接体现和党员榜样。

扎根基层沃土,绽放花华。首先基层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锻炼平台,不去抱怨艰苦和复杂的工作条件唯愿以万卷诗书为师,以德养吾浩然正气,以人民群众为师,以技提升服务能力。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日有所思,日有所得。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坚持,要日有精进,积跬步以至千里。其中,把握平和的心态是关键,学习提高是需要漫长时日的,而且这种日子必然是枯燥的。其次思与行要相互结合。实践论告诉我们,只有把原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检验原理,从而指导实践。空喊责任不行,把爱民挂在嘴上也不可取,我们必须把责任意识化作行动符号,将爱民情怀浸入言行举止。青春不语,苍天含泪。高原上的格桑花,带来的是光明、是福音、是阳光。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八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九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为扶贫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他们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毫不畏惧艰难险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许多贫困地区的面貌。通过学习他们的经验与体会,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更加坚信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在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同志先进事迹无疑是最好的榜样。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抛却了个人利益,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地扎根在贫困地区,与当地群众一起生活和工作。他们不计较辛劳,不计较困苦,尽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无论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还是引进招商引资,他们都将每个小小的进步当做自己的胜利。他们的行动,激励着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的行列中。

第二段:扶贫同志先进事迹要求我们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扶贫同志先进事迹,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还看到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贫困问题不仅关乎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影响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改变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更在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使他们能够真正摆脱贫困。

通过扶贫同志先进事迹,我们也看到了扶贫工作的复杂性。脱贫攻坚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经济资金和物资支持,更需要解决教育、医疗、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需要考虑到地理环境、人文特色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和预测。只有因地制宜,深入调研,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尽管扶贫工作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扶贫同志先进事迹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信心。他们的努力和成果一点点地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他们所取得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下去,付出努力,付出时间和耐心,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扶贫同志先进事迹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他们的事迹将一直激励着我,激励着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的行动中。

第五段:扶贫同志先进事迹要求我们加强学习和实践。

面对扶贫工作的前进道路,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在扶贫工作中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团结合作。我们应该学习扶贫同志先进事迹中的优秀经验和方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同时,我们也要脚踏实地,实践行动,践行“扶贫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用实际行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

扶贫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内心,他们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辛勤的努力和实际行动改变了许多贫困地区的面貌。通过学习他们在扶贫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扶贫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榜样,唯有通过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我们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十

参加扶贫工作四年来,丁铁刚三次变换“角色”,但他从无怨言。他笑侃:“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关键时候,组织上能想起我,证明我有存在的价值!”

提起丁铁刚任九里村工作队长的缘由,龙江县龙江镇人大副主席高丹就激动不已,那是她最难忘的日子,也是村里最困难的时刻。因此,作为九里村的包村领导,高丹对丁铁刚有着更深刻的了解,对他的离世也更加悲痛万分,难以割舍。

7月3日,丁铁刚临危受命,任龙江镇九里村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九里”,顾名思义,距离中心县城有九里地,是典型的城郊村,因此,这里的群众思想相对活跃,管理难度也自然加大。高丹说,丁铁刚到任时,九里村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各项工作都很滞后,尤其扶贫工作,被齐齐哈尔市巡查组通报批评,县、镇领导都很头疼。

由于九里村的特殊情况,在选人时,镇党委要求一定要选“人缘好的、能放心的、熟悉农村工作的、敢于负责的”。经全镇干部反复推选,大家一致认为,丁铁刚最适合,所以他临危受命。镇党委主要领导找到了丁铁刚时,他二话没说,欣然接受。

丁铁刚到任后,任劳任怨,很快进入状态。他积极与村“两委”班子配合,精心谋划扶贫工作。据与丁铁刚一同驻村的工作队员韩少强介绍,他们刚接手时,真有点懵,“欠账太多”,他甚至想打“退堂鼓”。丁铁刚却微笑着对他说:“男人这点累就想逃,怎么撑起家庭事业的一片天!”“少强,别急,就是因为有困难,组织上才派我们来的,大不了一切重头再来!”就这样,他们到任第一天起,就开始“补齐短板”,利用两个月时间,把所有的政策从头学习了一遍,他们一边“补课”,一边接受新的任务,所以经常加班到凌晨二三点钟。韩少强说:“有时我累了,闹情绪,丁队长就过来安慰我——胜利就在前头,曙光马上到来!”

随后,丁铁刚开始入户走访,重新摸排了解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系统分析各户的致贫原因,并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研究解决办法。在入户走访中,他一丝不苟,从不敷衍了事,面对面给贫困户讲解相关扶贫政策,和贫困户拉家常,有时一唠就是两三个小时。丁铁刚的话语如春风和煦、冬日暖阳,温暖着身边的每个人,拉近了干群关系。

每一次的入户,他都耐心地给农户讲解扶贫政策,群众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他知道都会竭尽全力地帮助解决。

精准扶贫户高代忠今年73岁了,听说丁铁刚去世的消息顿时哽咽了。他激动地说:“老丁这人太好了,他可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原来,高代忠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高红于年考入佳木斯职业学院,由于家庭贫困20下学期就想辍学打工,挣钱供妹妹上学。

丁铁刚听说后,主动找到高代忠,说:“家里再困难也要把学上完,这是你全家的希望啊!”高代忠说:“我也没办法啊,可是孩子在学校已经吃不上饭了!”丁铁刚随手掏出兜里仅有的500多元钱,说:“高大哥,给孩子买饭吃吧,一定不要辍学,有困难就来找我!”

据高代忠介绍,丁铁刚先后两次给他拿了1152元,每次都是倾囊相助。高代忠说:“等我有钱了,一定把钱还给你!”丁铁刚却说:“这是我资助你家的,等我有钱了,我会更多地帮助你!”

在丁铁刚的帮助下,高红顺利完成了学业,如今在北京一家幼儿园工作,每月工资3000多元,包吃包住。

随后,高代忠正在上高中的二女儿高霞也出现了吃饭问题。于是,丁铁刚一边拿钱资助,一边找到县教育局、龙江二中,帮助协调解决了高霞免费吃饭问题。在他的帮助下,高霞也顺利高中毕业,考入了哈尔滨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而且她对未来充满理想,要专升本、考研,实现自己的理想。

说起两个女儿,高代忠兴奋不已。但提起丁铁刚去世的消息,他又极度伤心。他说:“本打算过几年条件好了,把他的钱还上,没想到,我现在连报答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同事朋友眼里,他总是那样阳光热情;在贫困户眼里,他总是“不差钱的”主儿,乐善好施。殊不知,他的家庭竟然债台高筑。据他的同学张辉介绍:“由于父亲常年有病,儿子学习艺术,去年妻子住院又花费5万多元,全家外债达到30多万元。为了缓解压力,他不得不卖掉了唯一的住宅,租房子住。”尽管如此,在扶贫路上,他依然出手大方,捐款捐物,助力扶贫事业。

丁铁刚妻子和儿子在九里村为他清理遗物时,在日记本中意外发现了一封感谢信:“尊敬的丁铁刚领导。我是九里村五保户韩守付,一年来,在您的关心关爱下,我生活很好,到年关又给我送来米面。由于你们的关心,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感谢党,感谢人民政府!”据九里村妇联主席焦阳介绍,韩守付今年73岁,是五保户,年通过政府资助,他家盖起了30平米的住房,内部装修都是丁铁刚帮助张罗完成的,而且每逢重大节日都要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让他很受感动,就委托她转送了这封感谢信。焦阳说:“老丁这人特别好,每次陪他入户,看他对待群众总是那样和风细雨,总是那样认真实在,工作从不糊弄。”

“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这是丁铁刚常挂嘴边的话。但两年多来,他究竟帮助贫困户做了多少好事,却鲜为人知,因为他做事从不向任何人提起。他认为这些事太普通、太平凡了,他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然而,“滴水成河”,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塑造了一名党员的光辉形象。

丁铁刚为人正直,工作有招法,村两委对他都特别认可。高丹说:“他来到村里之后,也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凡事主动伸手,根本不用我操心。”驻村以来,作为村党总支的一名支委,虽然只是“配角”,但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得到了所有人的信任,他发挥“调和剂”作用,使村两委班子“握手言和”,达到空前团结,全村形成了“劲儿往一处使”的工作氛围。丁铁刚还积极参与村里的所有工作,除了解决扶贫问题,他还积极帮助村里化解各种矛盾,抓党建、“清化收”、秸秆禁烧,处处做表率,做村两委班子最好的参谋与助手。

“龙江镇九里村共有4个自然屯,总人口3650人,耕地面积16750亩,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全村共有贫困人口48户97人,目前已全部脱贫。”九里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广民说:“老丁工作认真仔细,他抓扶贫,一点儿也不用我们操心,入户调查一丝不苟,责任心特别强,就是在防疫站岗期间,他每天都要发微信,跟我聊一聊贫困户情况。”

“老丁为人谦和,脾气特别好,跟每个人都相处融洽,我们平时处得都跟亲兄弟一样。”李广民说:“他来之前,我们这里扶贫工作是镇政府最头疼的地方,现在我们是其他村学习的榜样。他没了,对我们真是一大损失。”

九里村68岁的周天爽大娘说:“我并没找他办过事,但我是一名老党员,每次开会都能看到他。他那人太好了,对待老百姓,总是那样和蔼可亲,一点没有距离感;他体贴人,会关心人,总能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这一点很了不起。”“我听说他没了,我半宿没睡着觉,眼前总能浮现他笑呵呵的样子。”

在驻村扶贫的两年时间里,丁铁刚牢记党组织对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重托,深深扎根基层,与九里村的干部群众同甘共苦,为贫困户脱贫谋出路,为村域发展谋良策,为群众幸福谋利益,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九里村扶贫工作从倒数变成先进,全村4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因扶贫工作丁铁刚被评为20“年度嘉奖”。就在他离世的前一天,因扶贫防疫的突出表现,县人大把他作为优秀代表,向市人大予以推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的人死了也就死了,有的死了却值得人们怀念,丁铁刚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人。从事扶贫工作四年多时间里,他脚踏实地、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帮助无数贫困群众扭转了人生方向,走上了幸福的道路,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亲爱的家人、亲密的战友、牵挂的群众,再也没有醒来。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十一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目前全国还剩余551万贫困人口未脱贫、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剩余贫困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病人、残疾人等。落实两会精神,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激发内生动力,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

坚持党的领导,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更应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

发挥制度优势,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面对剩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更应发挥制度优势集结全社会之力。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激发内生动力,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脱贫攻坚必须大力推进内源扶贫,要从根本上加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劳动素质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努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十二

人的青春是美丽而短暂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信合人,我一直都在深思:应该怎样让我们的青春度过的无悔无怨?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凭着对信用事业的满腔热忱、执着追求,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做得不平凡。为***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增收节支,提高效益。

根据上年财务管理经验,结合今年实际情况,在2010年年初***同志以“增收节支,不奢张浪费”为准则,严格把持各项费用的支出,通过仔细的核算,对各网点社一年所需要的费用进行了核算,以限定总额不超过上限的方式控制水电费、公杂费、邮电费等费用,有效的在保证各社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为联社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压缩了费用,为提高了年终实现利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委派会计的管理工作。

制度以加强对各地委派会计的管理力度。委派会计考评制是对全辖的委派会计定期进行考核,将考核情况与绩效工资相挂钩,并且通过排名和通报刺激委派会计的工作力度,对下辖各地的委派会计通过民主投票进行考核,通过择优录用的原则,提高委派会计的工作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各地社更好的发展,一改往日各别委派会计工作拖拉,散漫的个性。委派会计例会制度是定期将全辖委派会计集中一起通过。

总结。

交流经验及时对委派会计进行政策法规教导和业务指导,指正工作上的错误,为各地委派会计的工作经验的交流提供了方便,也为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上下两级拉近关系互相了解情况,解决一些在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加强督导管理职能,做督导员的坚实后盾。

一、二季度检查出的问题和实际情况等内容为重点进行了培训。培训的效果显著,通。

过培训使全辖各网点第一时间内掌握了更新的先进的技术与知识,拓展了服务领域,也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有效的减少了督导员的工作强度,为树立督导员的威信打好的底子。

四、将预防金融风险放在工作重点。

2010年是金融案件的高发年,在这一年中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各种各样利用账户进行作案的案件,为了预防这类的案件发生,在通过召开委派会计例会时,***同志在会上反复要求各地委派会计严格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业务处理办法》执行人民币结算账户的开立,并且在会后带队对各基层社通过下乡到基层的方式,逐地检查,对各社开立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进行集中的清理和核实,此举不仅提高了业务人员的操作水平,也使账户的管理、人民币管理得到了加强,降低了金融风险,有效的堵塞了利用账户漏洞作案的路子,实现了***金融案件全年0案件的可喜局面。

五、领导有方,促进了会计结算工作更好的开展。

在***同志在用人上始终坚持着“人尽其才,无尽其用”的原则,对于下属员工的工作不遗余力的支持,在她的领导下,***督导员一年以来,通过监督、检查全辖营业机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严格会计管理,控制操作风险,维护客户和信用社资金安全,降低金融风险、堵塞漏洞,使***会计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责任心强,任劳任怨地完成各种任务。

七、精打细算为年末实现利润创造条件。

到三级社,其余3家信用社达标。实现***2010年度县级法人社会计工作等级“达标”,同样,她的付出也超过了许多人,常常,在别人都休息的时候,她还在为工作而加班干着,即使是生病了也依然在坚持着工作,并且将每件事情都干的妥妥当当的,“任劳任怨”是她的真实写照。她的努力,她的付出感动了所有人,带动了所有人,***财务部在她的带动下,团结奋进,为***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十三

x_,现任沿沟乡人大主席,具体负责全乡脱贫攻坚工作,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自从担负起沿沟乡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他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他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积极指导全乡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为全乡贫困人口的准备识别、精准帮扶、顺利脱贫做出积极贡献。

为了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基本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全乡脱贫攻坚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村、户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每到一处,走家串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认真听取村干部和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共同分析解决脱贫的方法,研究脱贫对策。在各村协助和支持下,他带领乡扶贫办的同志先后完成了两次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建立健全、完善和充实了全乡34个村526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弄清了全乡各村贫困人口的分布和贫困状况,且在他辛勤、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全乡干部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沿沟乡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了《沿沟乡脱贫攻坚三年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我乡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任务、项目规划及实施计划,为推动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沿沟乡的脱贫工作一直处于人少事多的超负荷运转状态中,扶贫办共有2名兼职人员,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撰写汇报材料,与对口扶贫单位联系,落实各项扶贫工作计划措施,接待贫困户来访等各项工作忙的不可开交。特别是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回头看”和贫困户动态调整时,为了切实把超出标准贫困人口的甄别出去,把低于标准贫困人口容纳进来,在乡一住就是3个多月,他不怕若、不怕累、不怕脏,常常中午就耽误了饭点,吃方便面是常有的事。并且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乡村干部进行政策培训,讲脱贫致富的技能和办法。

为了完成全乡脱贫任务,迎接上级脱贫工作检查考核,他委屈了孩子,慢待了父母,辛苦了妻子,也忙坏了身子。自负责此项工作以来,尤其20的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中,家务事基本上全部移交给了妻子。乡扶贫办的工作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扶贫办的同志们都以苦为乐,团结进取,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任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来,他始终以农民增收脱贫为核心,突出产业脱贫取得了新的成效,顺利完成全乡年脱贫任务,全乡1个贫困村摘帽,63户164人实现脱贫,其中外出打工脱贫34户85人,种植、养殖脱贫12户33人,子女毕业、入伍就业脱贫13户39人,个体户经营脱贫2户5人,政策兜底2户2人;这一切,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和奉献。

然而,面对这些成绩,x_却谦虚的说:这些成绩和荣誉是大家共同取得的,是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支持的结果,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脱贫攻坚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要实现早日脱贫,还需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继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为沿沟乡的脱贫致富做出新的贡献。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十四

我于1995年中专毕业后在财源信用社参加工作。现任财源信用社现金柜员。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信用社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作为前台柜员,有一段时间,我曾觉得繁琐的条文,严格的规定,苛刻的要求在束缚着我们的业务操作,甚至在制约着我们业务的发展。一次柜员抽屉不上锁又能如何?做不到一日三碰库不也可以做到账实相符吗?但细细想来,真的是这样吗?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难道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吗?那一定是经历了无数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尤其是今年省联社开展合规文化年及“三项整治”活动之后,随着对领导讲话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深入学习以及对省联社两次公开处理大会的深入解读之后,使我深深体会到“合规无小事,违规即大事”的道理。

合规,是一种工作态度,它不是呆板的印刷物,不是贴在横幅上的装饰品,它需要的是身体力行。业务流程不像爬楼梯,可以一步迈两个台阶甚至三个台阶,它必须一环扣一环的紧紧相依,否则,一张定期存单,一个存折,很可能仅仅因为落下一个业务公章而让顾客大费周章,所以,合规无小事,牢记在心中。记得在今年六月份的一天,一位客户拿着农村低保的存折来取钱,但是却不知道密码,他说反正都是政府里发的补贴,是国家白给的钱,要求我们告诉他。我耐心向他解释,我们的规定都是以维护客户利益为出发点,不能为客户代办业务。但是,这位客户仍然很不理解,并扬言说是我故意刁难他。虽然心存委屈,但我知道我要遵守制度,也更清楚违规的后果,不合规的事情不能做!事后,当有客户因丢失存折前来办理挂失手续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个存折账号正是先前那位客户想要冒领的。这件小事使我明白:“合规”不但与我们息息相关,并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就渗透在每一个数字,每一张传票,每一个抉择之中。制度的制定,都是源于血的教训和对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制度,就是要去遵守,去无条件服从的。

在实际工作中,合规与不合规,有时可能仅仅一步之遥,乃至于只是心中一个闪念。作为临柜人员,我深知临柜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代表信用社的窗口,因此我深知自身的重任,从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既要给客户提供便利又不能违反合规的前提。现在还有些客户不知道存定期存款要携带身份证,客户把钱带来了却没有办法存,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都要看客户有没有携带存折,如果带了,就帮他把钱先存到活期折上,提醒他下次把身份证带来再转存定期。这样,既遵守了存款实名制也避免了客户在来回的途中携带现金的危险性,解决了客户的后顾之忧。我们社客户前来办理挂失的情况比较多,但我们并没有因为都是乡里乡亲而放松警惕,依然按要求操作,存款人、代理人的身份证一个都不能少,这样确实规避了不少风险。前段时间有位客户前来密码挂失,她说存折本人没时间来,作为代理人能不能替他来改密码。虽然她是我们的老客户,但我们还是为她解释了出于保护存款人的目的,必须要存款人本人来重置密码。她听了我的分析觉得很认同,以实际行动配合了我们的工作。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你有没有用过了期的身份证给客户挂失呢?你有没有因为客户是你的熟人或朋友而大开方便之门呢?你有没有为营销业务而走捷径、逆程序呢?这些看似小小的疏忽或失误,给我们今后工作带来的隐患却是不堪设想的。

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下,有些人为了谋取私欲,理想信念动摇,腐败堕落;有些人为了完成任务,恣意妄为,无视章法;还有些人利欲熏心,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所以,违规不论大小都是必须杜绝的!违规和案件往往发生于小的疏忽或失误,也许就是这0.1%的违规,却使99.9%的合规努力毁于一旦!

过去的种种教训,仍历历在目;案件敲响的警钟,仍余音犹在。惊天大案的发生,发于人情,发于习惯,发于把合规意识抛到九霄云外;一个环节,一个流程,一件小事,一点诱惑,哪怕只是一枚小小的印章,都会引起违规与合规,欲望与理智的较量。

“万金手中过,合规心中留”,这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更是对自己的承诺。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农信员工,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操作环节做起。让我们行动起来,伸出您的手,伸出我的手,一起用助农、兴农、惠农的双手托起农信明天的太阳!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十五

实现全面同步小康是当前一项神圣的政治任务,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她义不容辞地就接手了扶贫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积极投身于全县扶贫攻坚的热潮。

注溪村位于天柱县北部,总面积9.32平方公里,龙江河穿村而过。全村辖14个自然寨,41个村民小组,239户贫困户,872人贫困人口,主要以农业为主。

作为基层扶贫干部的她,时刻都提醒自己,虽然岗位非常普通,它却是神圣的、光荣的。必须要尽自身所能,一定要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做出表率。为了解结对贫困户,她利用平时下村工作及节假日的时间,坚持每周入村到户,深入村居小巷,查看“五脏五乱”情况、基础设施状况;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种植情况,养殖业发展情况;深入院落查看环境卫生、家畜家禽饲养、消防安全隐患;深入家中查看灶台、门窗、床铺及生活,认真对全村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摸底。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找到了注溪村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和制约注溪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心中对注溪村的扶贫工作便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工作思路和相应的脱贫规划。

艰辛的付出换得满满的幸福。

回想这半年与贫困群众的亲密接触,她的心有一种酸楚,也有一种甘甜。杨先进是她帮扶的其中一个贫困户,今年55岁,无妻无儿女,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靠去山上采集药材到集市上销售,基本上只能维持平时必需的米、油、盐之类的生活开支。由于是单身汉,没人管着他,引导他,生活没计划,家里一贫如洗。第一次到杨先进家了解到情况时,看到他那脏乱贫困的生活状况,心情顿时狠狠地揪了起来。杨先进住在公路边上一个不到12平米歪歪斜斜的茅皮棚里,站在公路边都能从壁缝中看见他那走动的身影,至今她还清晰的记得,当她坐在满是灰尘的灶台边,穿着一身几个月没洗过的油而发亮的衣服,脏兮兮的手里端着一碗饭,低着头吃的正香,灶上的锅里煮着没有油荤的小白菜。铺在地上几块板子的“床”上,睡得发黑的被子堆成一团,刚下过雨的天气,屋里还有漏雨的痕迹和夹杂潮湿的霉味……。那种情况真让她内心一阵酸楚,心里便想着一定要从生活上帮助他,习惯上纠正他,思想上开导他。回到乡里后立即写了申请,并与村两委沟通协调,为他争取了特殊的民政救济大米、被子、衣服等生活必需用品。同时,乡政府相关领导也亲自到他家实地踏查,确定其为一级危房后,帮他选址建房,以解决他的居住问题。在乡党委政府帮他建设房子的期间,她时常到他家中给他做思想工作,激发他的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时常以他身边的人、周围的邻居、村里的能人为例,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清楚认识到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实现脱贫梦。

几个月后,杨先进如愿的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砖房,再去看望他时,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看着他穿的那身干净的衣服,饱满的精气神和灿烂的笑容,心里十分高兴,久违的幸福与自豪油然而生。看他的厨房,油缸里有油、米缸里也是满缸的米,心便感觉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当她问他最近吃肉了没有,他开心的说道:“吃啦,柜子里还有咧”。听到这句话,她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和成就感,她知道,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以前跟他说的话他听进去了。

1月26日,气温骤降,迎来了今年第一场雪,交通受阻,她和乡里的4个同事不顾雪天路滑,第一时间步行赶往注溪乡注溪村,去看望自己包扶的贫困户,为他们送去过冬的棉衣棉被。一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怀着急切的心情,来到杨先进家中,看到他穿着两件薄薄的单衣,双手发抖,鼻涕直流,顿时,她的心碎了。他在用颤抖的双手接过被子时,激动万分,情不自禁的连声说道:“下这么大的雪,大老远跑来看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辈子俺算遇上好人啦!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这个冬天再不怕夜里冷了,共产党好啊,共产党的干部好啊……,要不然在这个岁数我哪还能住上新房,穿上新衣服,盖上新被子,我们的政府好,是好政府......。”临走时还拉着她的手,非要送她一包炒好的花生米。

每到一个贫困户家中,送去棉被的同时,总是详细了解他们近期生产生活状况,特别询问了其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把党的扶贫政策给他们讲解,贫困户们抱着手中的棉被纷纷表示感谢,说道“龙妹你不仅帮扶我们发展生产、修桥铺路,更在寒冬季节送来棉被给我们御寒,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真诚的心赢得真挚的情。

在她的备忘录里,有一个叫丽丽的姑娘,丽丽姑娘是她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龙大姐的女儿,通过和龙大姐的交谈中,知道丽丽的生日是阴历12月8日,今年18岁,在县城职校念书。于是,她便记在心里,并悄悄地在手机做了日程上的安排。她18岁生日那天,碰巧在天柱有个会议,便向龙大姐电话致歉,并和龙大姐商量后给她补过一个生日。后来,到了丽丽生日那天,天空晴朗,她有幸请到吴增朝书记和另外几个乡领导及同事一起提着生日蛋糕去给丽丽过生日。丽丽收到礼物后开心极了,她由衷的道出了一句肺腑之言:“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也没有谁送过生日礼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听了她那稚嫩真诚的话语,心里就好像那冬日的阳光一般,感到无比的温暖与幸福。

在进屋后,龙大姐把她的亲人介绍认识,并让丽丽叫她“姐姐”,她真诚的感受到她们没把一行当外人,她心里很高兴。寒暄中,她才知道丽丽的大舅、二舅等亲戚也来了几个,她深知,龙大姐邀请他们来,是对我们的尊重,把一行当成了上等的嘉宾,当成她的贵客、亲人。同时,为了款待一行,她爱人还特地请假回来陪一行喝酒,交换发展产业脱贫的意见,产业脱贫的共识便在那喜庆的氛围中达成。

虽然给丽丽过生日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对于贫困群众而言,诸如此类的行动却如同照进他们内心的一缕缕阳光,给他们无限的温暖和关怀。在帮扶龙大姐一家的过程中,她深切感受到只有用真诚的心才能赢得真挚的情,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风雨过后见彩虹。

众所周知,扶贫工作艰苦,任务繁重。但她不怕,并且在思想上就已做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现回想她的扶贫工作历程,从初来乍到至精准扶贫工作层层推进过程中,徒步翻山越岭、进村入户、早出晚归,由开始的疲劳到后来的习以为常;虽心有余悸,但有苦有乐。一次次的和贫困群众敞开心扉聊天,一个个乘着点点繁星、踏着月光前行的夜晚让她终身难忘;他人漫步于花前月下之时,她还走在崎岖的乡村山道上;别人进入甜甜梦乡之时,她还在整理各种档案材料,为贫困户的帮扶措施、脱贫计划进行设想。虽然工作异常艰辛,有的时候还遇到部分群众不愿意配合工作,在那种情况下有时真的让人有灰心丧气的瞬间想法,精神上感到受挫,思想上感到受打击。但转念想到贫困群众那一户户贫困无奈的家庭,一声声质朴的话语……她知道她所做的工作,群众其实都看在眼里,刻在心坎上,记在他们的人情日记中。

在她帮扶的对象中,有一户是最另人伤脑筋的,本来已经为他定好帮扶措施、为他争取来的政策项目都说好了,结果他又突然变卦,提出另外的要求,去他家还吃闭门羹。想起她自己不辞艰辛多次去他家走访,为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却得到这样的结果,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觉就像是喝下了一大口烈酒,一股辛辣味直冲脑门,她暗暗流了伤心的泪水。但是冷静下来转念一想,没有不对的群众,只有不对的工作方法,群众还不满意是工作方法、工作态度有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沟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她决定再次登门做工作。耐心地听他倾诉,跟他说起工作的诸多难处,在笔记本上一一给他算账,讲解政策,最终,他理解了她,接受了她,支持了她,家庭收入不断提高,后来还多次留她在他家吃饭。

在对他的帮扶中,她再次体会到和群众沟通的重要性,工作不仅要耐心、细致地给贫困群众讲解,还要认真倾听贫困群众的想法,有时候他们只是缺乏一个倾听者,当他把他内心的烦闷、苦楚说出来,你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后,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找到帮扶措施的切入点,帮扶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在未来的路上,她将迈着铿锵的脚步,一如既往的在扶贫艰辛的道路上绽放着青春激情的花朵。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十六

乔晓林同志,主任医师,产科主任。自20_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我院后一直在医院产科临床第一线工作。在6年的工作生涯中她走出一串闪光的足迹,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深受广大职工和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她满腔热忱地为患者服务,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论是严冬还是酷夏,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病人需要,她都随叫随到,几乎一年到头都能在医院看到她的身影。有一次她正在整理出差的行囊突然接到院内电话,一个孕妇子痫前症重度,hellp综合症。她二话不说直奔医院病房,查看孕妇情况,医师在检查病人,看见主任进来立即报告:“胎心50次,”主任:“立即准备剖宫产,通知儿科医生,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所有人员立即行动起来,各种声音响起“马上找儿科医生”“通知手术室”“通知产房”“通知医学专用师”“立即输液”“产妇__家属,马上过来签字”产房助产士拿着产包、手术护士手术包、家属帮着医学专用师小氧气瓶往病区跑。检查室里,手术在紧张地进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所有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护士在替主任擦汗。此时天已经蒙蒙亮起,待患者病情平稳后乔主任才默默离开,谁都不知道匆忙出差的主任连个喝水的杯子都没给自己准备。

她总面带笑容地迎接每一位患者,制订诊疗方案时,她也是尽可能地从患者的角度考虑,把风险留给自己,尽可能地让患者有一个好的结局,成为妇儿医院产科最受患者信赖和欢迎的医师。

在院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她狠抓医疗质量,不断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克服困难,产科由弱到强,由小到大,收治病人数、分娩数、床位使用率、周转率、手术量及门诊量均稳步上升;医疗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剖宫产率从66%降至41%,新生儿窒息率降至3‰;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大幅提高,对产科重症如:早发型的子痫前期重度、子痫、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高血压脑病、失血性休克、dic、羊水栓塞、妊娠急性脂肪肝等的急救均能熟练实施;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爱岗敬业精神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近几年来,乔晓林主任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带着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学习和掌握产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到医院后,她把学习到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20_年,我院妇产科成功申报为区级重点学科。

技术全面,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乔晓林主任用实际行动把自己锻造成朝阳南片地区的有素质的产科专家,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同行的尊敬。朝阳妇幼保健院产科在她的带领下一定会越来越成熟,规范。

扶贫先进事迹心得(专业17篇)篇十七

xx,中共党员,现年52岁,目前担任子长县妇幼保健所所长之职,自从扶贫工作开展以为就一直着手于子长县史家畔镇史家畔村的包扶工作。子长县史家畔镇史家畔村,20原有贫困户9户共14人其中有劳动能力3户共6人,无劳动能力(兜底)6户共8人。在年3月复核中剔除贫困户2户4人,新进增加4户计17人,现有贫困户9户共2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6户23人(3户12人未脱贫,3户11人已脱贫)无劳动能力(兜底户)3户4人(2户3人未脱贫脱贫,1户1人已脱贫)。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_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询问贫困户身体情况并带领单位医护人员为其检查身体,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史家畔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9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政府政策,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万难与相关单位协调,准备今年在史家畔村开展卫生改厕十几个,目前正在摸底,群众积极性普遍较高,今年计划主要在本村公路沿线新建卫生厕所,力争明年全村全面覆盖卫生改厕工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召回现住在县城的3个贫困户户主回村,组织工作对人员给五户申请对象在窑洞前进行拍照留档,完善易地搬迁相关合同的书面材料等。

三、维修和装备党员活动阵地。

给党员活动室赠送铁皮档案柜三个(价值1000多元),赞助元为党员活动室建炕、烟囱、更换破旧的牌匾和档案盒。并派遣妇保所一名职工长期驻守史家畔村以便及时了解村民的情况。

四、找准路子,鼓励贫困户再就业。

x_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积极的为贫困户寻找再就业的机会。通过xx同_力蔡春福家庭,蔡春福在史家林平继续干环卫工,儿子蔡明明联系好去高速公路打工,现在工程还未开始,在家零时找活干赚钱。刘其恒家庭,儿子史宝红在洛川干粉刷工,近期一直有活干,刘其恒在杨家园则卖黑豆芽,给两个孙子做饭。

五、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x_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在每次走访过程中都注意培养贫困户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

目前x_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例如农村卫生改厕等;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完善易地搬迁相关合同的书面材料。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食品药品工作计划(优秀21篇)

    制定社区工作计划需要充分考虑社区的特点和资源情况,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您正在编写社区工作计划,可以阅读以下范文作为参考。为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

    英文简历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汇总14篇)

    英文是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掌握好英文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在下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精选的英文文章示例,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由于工作经

    企业安全培训总结企业安全培训总结范文(12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和提升的计划。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好的总结范文作为参考,不妨看看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这些范文,相信会

    纠纷协议书集锦(优秀20篇)

    在商业交易中,合同协议是确保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如果你需要提升合同协议的撰写水平,可以读一读以下合同范文,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申请人:×××,男,19×

    乡镇人民调解工作计划范文(14篇)

    在编写工作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目标设定。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能有所帮助。20xx年,全市社区民族

    初中童年生活(热门18篇)

    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需要不断反思和修正。以下是一些来自各年级学生的优秀作文,它们展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在过去的每一个儿童节,我总能收到

    家乡的河教案大全(20篇)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需要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教师可以参考以下范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1.学唱歌曲,能

    大班梦想教案(优质18篇)

    教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标准。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编写大班教案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帮到大家。1、用完整的语

    初一感动中国的心得体会(通用21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经历和成果。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感悟和总结,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供大家参考。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上,

    为兴中华发奋读书(实用20篇)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好!我是7(2)班的张洋。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感谢父母,好好学习。暖风吹起如花的童年,十二年如流水般流逝。十二年的风雨洗礼是无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