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雨中梧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是一种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自我反省,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7.这次研讨会让我对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见解。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代表着成长之地,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心灵的归宿,而家风,则是涵养一个人行为品德、精神风貌及内在素养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高度肯定了建设优良的家风的重要性。

我成长于黔西北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十分重视我们兄弟姐妹的教育问题。直到我们几个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父母仍未停止对我们的教育。现在回忆起来,才发现这谆谆教导的背后,是父母对我们能够做一个崇德向善的有用之人的殷切希望。

向优秀学习,勇于拼搏。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的家乡还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小乡镇,艰难贫苦的生活让父母更加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最好的出路”,不过,父亲和母亲都不会一直干巴巴强调这一点。那时候,堂哥们通过努力考上了“铁饭碗”,买了车,盖了新房,算是脱离了农门,相比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我们,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母亲看在眼里,就问我们,是不是很羡慕,也想像大哥他们一样?我们几个都点了点头,母亲就语重心长地说,那是别人努力拼搏来的,你们想要那样的生活,只有向他们学习,努力读书。在那之后,他们就尽可能给我们创造学习的条件,当我们认真学习时,再苦再累的活他们都独自干了,不打扰我们学习,而当我们贪玩不想学习时,就会默默带我们下地,在苦累的农活中磨炼我们的意志,然后更加坚定学习的决心。正是在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下,我们几个都发愤图强,先后考取了大学,随后再考上了研究生。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八个字我至今记得相当清楚,这是父亲教我写作文时写在我本子扉页上的话。那时候的我由于太小,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随着我慢慢长大,才明白父亲是希望我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父亲常说,人难免会有低谷的时候,而这时候,对你伸出手拉你一把的人,都是你的贵人,要懂得感恩,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帮的你也要尽量帮一把。印象最深的是,自从我考上初中后,父母每年都会在家里养一只羊。那时候,以我的家庭条件,是完全上不起这所在全县都很出名的私立学校的,但那年学校有一个政策,只要考试达到学校的要求,就有给予减免学费生活费的待遇。在父亲看来,虽然这是学校的政策,但要感恩学校这个政策,才让我有机会享受到更好的教育。那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父亲想要感谢学校也找不到其他的方式,而在我们家乡,有端午杀羊过节的习惯,于是父亲每年都会养一只羊,在端午这天邀请学校的老师们来聚一聚,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很久。通过这样的方式,父亲把要懂得感恩的思想灌输给了我们。

与人为善,敢于“吃亏”。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吃亏是福”。在父亲看来,“会吃亏”是一种很好的修行,因为只有敢于“吃亏”,才能“享福”。小时候的我们想不通吃亏和享福之间的关系,于是父亲开着拖拉机(当时家庭重要收入的来源),在给别人拉完货后,就会去石山上拉一车碎石,让我们几个带上工具去填补道路的坑洼。我们不解,路是大家的,为什么要让我们几个来铺呢?父亲说,我们几个来铺路,看着是我们吃亏,别人享福了,但实际上,修桥补路不但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我们自己,是一件“积德”的事。在生活中,父亲也会教育我们,执着于小利是目光短浅的行为,与人有利益冲突时要学会“退一步”,与人交往要友好和善,胸有度量才能真正做得了事。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公仆”之后,我才更加明白父亲对我们要敢于“吃亏”的教导,因为这代表着没有“吃亏”的精神,就无法谈奉献精神,更无法谈为人民服务了。

回想一下,我和兄弟姐妹们先后走上公职人员这条路,其实和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很大关系,而我一直很感恩有这样重视家风建设的父母。与此同时,我想,我也有义务将之传承下去,积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二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廉洁齐家,党员干部须以身作则,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承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的优良传统,为党员干部树立起了价值典范和行为标杆。毛泽东同志就教导子女要坚持原则、不搞特殊化。他曾说:“靠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周恩来同志为家人定下“不许请客送礼”等“十条家规”,告诫进京做事的亲属“完全做一个普通人”。焦裕禄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看“白戏”。谷文昌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让女儿做临时工。老一辈革命家们都是身体力行、一丝不苟,值得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和借鉴。

“身教重于言教。”领导干部在家庭教育中,更要多一分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主动,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建设优良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廉洁自律、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的港湾,成为廉政肃风的重要阵地,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三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20年12月28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说明、答问等60多篇重要文献,分7个专题,共计107段论述。这些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充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摘编》多次强调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良家风,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忠报国、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予以高度肯定。《摘编》提及的家风故事,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家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纵观《摘编》,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正确看待和处理家与国、家与人、家与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释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一个家庭能否做到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其关键性的因素就是这个家庭里面的家风相传问题。

在家风的传承问题上,家训、家规和家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教的作用更不可替代。这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因此,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他还以个人为例来说明家教对于自己成长的影响。在他看来,在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里面,只要家庭成员或者家族成员能够长期按照家训、家规、家教发语行事,那么,久而久之,这个家庭或者家族就会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家风”。这样的家风既“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它用之于家庭,不仅使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得以顺利地成长,而且也使家庭之中的孩子在长大之后能够顺利地“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在11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给予了更明确的家庭教育指导,逐步形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育人机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应积极传播正能量的家风家教建设理念,并找到与之相融合的场景,进行宣传,同时积极进入到千家万户中,探寻他们家庭的风气,教育理念,对于不良的风气,给予指正,对于优良的风气,积极宣传和发扬,传播我们这个时代普通人家的家风建设。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四

近日,深圳市女企业家协会党支部书记王国凤学习了《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习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把握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丰富内涵和目标任务,进而推动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提供了根本遵循。

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任何时候、任何家庭都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家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

言传身教扎根。

一个和谐文明的家庭离不开父母的共同营造,其中品德教育尤为重要。我曾做过多年的慈善公益工作,助人的过程以付出为乐,感谢有机会训练利他之心,以公心夯实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承担付出中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有一天,八岁的女儿用乐高积木摆了一间办公室,布置有序且有一个乐高奖杯,女儿说这是给妈妈做的一个助人工作室,并给妈妈颁一个爱心奖杯。这件事再次提醒自己,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教育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言传身教,任重道远,让良善文明的种子在内心扎根。

立德向善深耕。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从小事做起,从易事做起,比如用餐时座位有主次排序,先请长辈动筷,培养孩子敬上之礼,明晰敬上是道;德为本,知感恩,提醒自己以正确的知见和方式、方法培养孩子,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走好人生每一步,在立德向善中深耕,让善心善念善行的种子在德土中茁壮成长。

家庭文明传递。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讲话时强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我在家庭教育践行中不忘初心,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公益活动,与家长们在集思广益中探讨,不断回到家庭教育的根本、家庭教育的关键、家庭教育的起点,家庭文明建设从自我改变和成长做起,一家文明,千家有望,万户有光,让和谐文明家庭的建设成为这座文明城市的一张无声名片,有温暖,有力量,有希望。

作为一名党员,结合工作实际,勉励自己做好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员”,当好人民群众的“联络员”,为群众办实事;营造优良的党风,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为推动社会新文明发展付出一份自己的心力。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五

《礼记・大学》有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报告、讲话、谈话等场合向我们广大人民群众阐述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党员,通过单位组织学习《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齐心协力才能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一、注重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的意义。

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易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我们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家富强正体现在千家万户的身上。

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这才有了北宋杨家兴隆三代、将帅满门、人人忠肝义胆、战功卓著的传说。这才有了钱氏一族“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的传说。钱家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一直遵从着利天下,利苍生,利万世的祖训,历经千年不改。拥有这样浩然正气的家风,厚德载物的家德,何愁家族不兴、国家不旺。

如果说这些人的家风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的话,那么网上山东日照张爸爸的视频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到普通人的家风,真切体会到好家庭好家风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视频中“不识字爸爸把女儿荣誉证书捧在手心反复观看”。张同学称自己的爸爸没有上过学,看到自己可以上学,还获得了荣誉证书就非常高兴。而自己看到爸爸这么开心,觉得所有努力都值了!这其中,有这个家庭对知识的推崇、对荣誉的珍视,有父亲对子女的期许,有子女对父母的感恩,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传承。

二、家风教育在当代的现状。

家风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人不可割断的文化血脉。近几年来,随着党和政府积极倡导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家庭家风建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关注家风教育。但是通过从各个渠道得到的信息来看家风教育的现状也是不容乐观的。

传统社会中的家教家风建设是在家族的干预下进行的。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传统的宗族社会逐步瓦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外部干预力量也随之消失,修缮宗祠、续修族谱、家族联谊等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基本陷于停滞状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处于自发的、无组织的状态。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受不良思潮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家庭生活中出现了诸如“重抚养、轻赡养”等道德失范行为,对传统家教家风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对良好家教家风的养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前家风教育的主体家长在教育问题上没有方法,普遍感到焦虑和迷茫,没有读过或很少读过有关教育子女的书籍。过于注重成才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成才教育依旧是大部分家长关注的主要内容。在家庭教育上只是就事论事,满足当前教育,把提升子女的学习努力程度作为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目标。

三、发扬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的措施。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将个人梦融入家庭梦,才能共同筑造中国梦。通过思考家风教育的现状,听取其他党员同志的建议,本人归纳总结了几点发扬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的措施。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在家教家风建设中的合作机制。以传承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在家教家风建设中形成合力,促进全社会弘扬良好家风。一是明确家风建设的目标,总结新时期家风建设的内容。既要继承传统的中华民族美德,又要与时俱进吸纳新时代形成的新道德。家风建设的内容可以让家庭、家族和社区共同来制定,政府、学校或社会组织应对家风内容进行把关。二是利用节日宣传组织家风建设,吸引更多社区和家庭参与到家风建设中来。例如,组织开展共读家风故事、共绘家风图景、共筑家风文化等主题活动。

营造和优化世风克服不良世风。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正面临着巨大冲击。因此,要在政策层面上高度关注优化世风,建立健全有利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注重保障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权利,促进家庭和谐健康发展。其次,明确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荣传统,把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入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增强家庭意识、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坚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既要一脉相承,又要随时代和时势的变化、发展而与时俱进。

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以提高家教效果。家长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往往导致教育行为的失当,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改变家长重视学习教育而忽略品德教育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传播正能量。在家庭教育、家德培育和家风建设中,重视家风家规的德育功能,制定和传承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家风家规。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六

情献给国,心交给家我从晨曦中走来,身上背着社会的稳定,心里系着家庭的安宁。一路风雨带着欢笑,一路歌声伴着豪迈。

我在黑夜中穿行,头顶闪着耀眼的警徽,心里装着家庭的温暖。一身正义奉献青春,一身正气铸造辉煌。

一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一个家庭良好的行为标准就是家训,和谐的家风家训能够体现家教和素养。作为一名警察,作为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我定当以身作则,将警魂铸入我的家庭。担当是我的家风。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大大小小的警情、日日夜夜的巡逻、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我们选择了,热爱了,勇敢的担当了。我要将这种担当献给我的父母。百善孝为先,陪伴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下班了早点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饭,夸赞母亲做得一手好菜,陪父亲下下象棋,关注父母的健康,让他们放心安然地享受晚年时光。

忠诚是我的家训。不论是千里之外辑拿凶犯,还是在大街小巷执行任务,不论是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疏通车辆,还是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奋力抢救。这都是我们用汗水甚至生命铸成的忠诚。我要将这种忠诚献给我的妻子。相敬如宾,比翼双飞。一直以来,我们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我们用宽容和爱却化解矛盾。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责任是我的家教。每一次配合禁毒大队缉拿毒贩,我们都毫不畏惧,冲锋在前;很多次的巡逻执勤,我们都贴心保护走失的小孩??这些都源自心底那一份从不敢怠慢的责任。我要将这种责任献给我的女儿。言传身教,以德养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一直遵循“百教德为先”的教育原则。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让她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乐观的心理。是的,警察的付出太多太多。熠熠的警(jing)徽下,有一种微笑叫担当;铁血柔情里,有一种坚持叫忠诚;刀光剑影中,有一种幸福叫责任。我相信有一天我们都白发苍苍的时候,透过如水的岁月,穿过一生的纷繁,生命中最生动鲜亮的,一定是我威严的警服后,那一个温暖可爱的家。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七

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那么,家风是什么,我理解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传统风尚,是一种特色文化的传承。可以说,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建设的核心,烛照着每一名家庭成员的心灵世界,成为每个人的精神源泉。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好的家风,胜过万贯家财。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他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最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如果孩子从小缺少良好家风的熏陶,从小缺乏正确的价值涵养,将来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乃至干有所成?所以,先贤们历来重视家风家训。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撰写《训俭示康》家训,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明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被传为佳话的“六尺巷”故事,时任礼部尚书的张英“让他三尺”,拓展的不惟街巷之宽与道德之厚,还开化奉扬了煦暖人心的佳美嘉善之家风、民风、社风。

老一辈革命家,无不严格持家、奉行清正家风。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刘少奇长女刘爱琴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刘少奇知道后严肃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李先念告诫子女:“你们谁要经商,打断你们的腿”。这些家训、家规,彰显出共产党人特有的风范风骨,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家”具有独特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使家庭生活充满乐趣,更具温馨气氛,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播撒下德行的种子,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人格塑造家风,家风孕育人格。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更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好的家风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反之亦然,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会突破法治的底线、走向腐败的深渊。近年来,出现的“大老虎”及家庭式腐败现象的出现,莫不缘于此。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八

近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出版发行,让我想起了自己很喜欢的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的话:“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这段话就形象地表达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作为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可谓无形又深远。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论述,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在“树立良好家风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领导干部的家风“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等。学习这些论述,对于科学把握和有力推进党关于党风政风民风根本性好转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在“大秦之水”的工作中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一、百年党史,红色家风,光照后人,激励后辈。

回顾我们党百年历史,我们无不叹服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对待亲情,毛泽东一直倡导“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周恩来夫妇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砖一瓦、一线一物,却留下了淡泊名利、自立自强的“十条家规”。刘少奇坚持“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陈云教导孩子,“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彭德怀对待亲友,奉行“近水楼台不得月”……这样的家风,全党为之敬仰,百姓为之钦佩。

我们党一步步发展壮大,优良家风也在传承中光大。在党的历史上,很多先进模范人物创造了清正廉洁的家风。有人曾追问:“‘焦门家风’为何历久弥新?”那是因为焦裕禄以勤政廉政的一生,传递给孩子们三个核心理念:付出才能有收获、孩子要比学习和艰苦朴素、懂得平等的真正含义。这些理念,看似朴素,却意味深长。谷文昌坚持“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给子女留下两袖清风。杨善洲坚持权为民所用,他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从未为子女谋私利。廖俊波坚持一尘不染,他多次对妻子说,“清清白白做人,就可以安安稳稳睡觉”……如此家风,光照后人,激励后辈。

二、家风影响社会、塑造党风。

家风是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源头。积小流而成江河,积家风而成社风。家风正不正,不仅关系家族荣辱兴衰、家庭幸福与否,还直接关系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良好家风的培育,不仅能熏陶自身及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方式,还能带动他人养成良好品质,从而使文明的社会风尚源远流长。反之,家风不正,很容易造成老人赡养无着、子女教育缺失、亲人情感淡漠等家庭问题,还会对社会风尚、社会文明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只有家庭幸福,社会才会祥和;只有家庭文明,社会才会和谐。

家风是塑造党风的重要切口。党员干部的家风影响党风,特别是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其家风家教不仅关系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而且关系一个地方、一个领域、一个单位的党风,是当地政治生态的晴雨表。综观已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迫切需要把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作为重要切入口,从源头上正家风促党风,以良好家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家风无声,化“和美”、“规矩”、“力量”

每当读起“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风故事,无不为古人家风所感动,感佩家风里诠释的品德品质,感喟家风家训中对后代的警醒和鞭策。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年少时,捧读那些流传已久的故事,总感觉家风是名门显贵之家特有的精神符号。随着年龄增长,在回望时方醒悟,原来,家风在自己的生活中,以一种不经意、不张扬、不显眼的方式,默默地陪伴着自己的成长路。那些藏在父母言传身教中的言行,以及形成的“不成文的规矩”、为人处世的准则和要求,正是我们寻常百姓的家风,在潜移默化指引着我们前行。

家风无声化“和美”,滋润我们和善待人、美美与共。罗曼罗兰曾说,“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老一辈每天都充满生活的激情,充满对改变生活的追求,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善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做法,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为人处事的一部分。这些待人之道,也在我的生活中延续,并成为与世界、与社会美美与共的秘诀。

家风无声化“规矩”,老一辈约束我们严于律己、清白做人。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借别人的东西不但要还,还要记得别人的好;教育我们不要惹是生非,不能倚强凌弱,更不能做偷鸡摸狗、违法犯罪和违背公秩良俗之事。点点滴滴的教诲中,是父母立下的做人规矩、成事规范,是指引我们成长成人的“指针”。

家风无声化“力量”,激励我们增长才干、担当前行。小时候,特别喜欢听大人讲故事,记忆最深的就是古人捉萤火虫当“灯”读书的故事,以及把头发绑在梁上读书的故事。父母在我们成长路上,用自己理解的道理,引导我们不断学习,用厚实的担当扛起促进我们成长成人的重担。这些于无声处的引导、于无声处展示出来的力量,教育、激励我们不断奋力前行。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是一个家的一种道德标准,就如同粮食一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成分。家风,是一句话中蕴藏的道理;家风,是一件事中潜藏的规范;家风,是时时处处自身言行中展示的形象;家风,是一生一世传承和守望的精神,是激励我们成长的力量。家风,就是父母的谆谆告诫,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风看似朴质,看似简略,不高深、不精美,但却受用,却能滋润我们心田,让我们感受到无限的力量,激励我们去开拓自己人生蓝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九

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那么,家风是什么,我理解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传统风尚,是一种特色文化的传承。可以说,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建设的核心,烛照着每一名家庭成员的心灵世界,成为每个人的精神源泉。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好的家风,胜过万贯家财。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他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最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如果孩子从小缺少良好家风的熏陶,从小缺乏正确的价值涵养,将来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乃至干有所成?所以,先贤们历来重视家风家训。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撰写《训俭示康》家训,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明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被传为佳话的“六尺巷”故事,时任礼部尚书的张英“让他三尺”,拓展的不惟街巷之宽与道德之厚,还开化奉扬了煦暖人心的佳美嘉善之家风、民风、社风。

老一辈革命家,无不严格持家、奉行清正家风。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刘少奇长女刘爱琴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刘少奇知道后严肃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李先念告诫子女:“你们谁要经商,打断你们的腿”。这些家训、家规,彰显出共产党人特有的风范风骨,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家”具有独特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使家庭生活充满乐趣,更具温馨气氛,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播撒下德行的种子,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人格塑造家风,家风孕育人格。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更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好的家风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反之亦然,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会突破法治的底线、走向腐败的深渊。近年来,出现的“大老虎”及家庭式腐败现象的出现,莫不缘于此。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作为共产党员,要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加深认识、提高站位,增强推进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崇德治家、廉洁齐家、勤俭持家,以醇正的家风涵养清朗的党风政风社风。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一

优秀习作家风是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规是家庭的规矩。

多读书,好学习,敬老爱幼是我家的家风。从我记事起,不管是在姥姥家还是在我家,我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书籍摆在大书柜里。姥爷是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他酷爱读书,姥姥说他从年轻时每个月都要买书,读书后要还做笔记,写心得。多读书才会有知识,有了知识才会有眼界。姥爷姥姥顶住当时女孩子不用念那么多书的压力,省吃俭用,把他们三个女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现在妈妈和我的两个姨过得很好,真的感谢姥姥姥爷啊!妈妈爱读书的好习惯又传给了我,以至于我很早就开始看书,一年级就可以流畅地看报纸了。现在姥爷姥姥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需要有人照顾。妈妈她们姐妹三个都在暗暗较着劲对父母尽孝,时时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有时间就带着我回家看望姥姥姥爷,陪姥姥姥爷说说话,做做事。

守时诚信,互相尊重是我家的家规。在这条家规的规范下,我上学没有迟到过一次,做事很有诚信,得到了老师与同学的好评,在班里有很好的口碑。在我家,爸爸妈妈很尊重我,把我这个小孩子的地位提高了不少,家里的事情我也可以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这让我自豪不已。这也让我学会了尊重别人,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二

父亲是农民,戴斗笠、穿草鞋,一生都没从泥土中分离开。解放初入党,当干部、跑田坎,从民兵队长开始,到乡文书、大队主任,父亲当了近三十年的村组干部。

父亲从小吓唬我们:不能糟蹋有字的纸,糟蹋有字的纸要变成瞎子!他还说: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要被火烧掉。肚子里有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

在昏黄的煤油灯光下,父亲多次唠叨他组织人修建学校的情形。新中国成立初的学校,不是在祠堂里,就是在庙里。我们村以前的学校,就在张家祠堂。后来,当大队主任的父亲,组织人修建了那几间低矮的瓦房。当时用了石块多少挑、木材多少根、石灰多少斤、青瓦多少匹,泥工单价多少、木工单价多少、杂工单价又是多少,父亲说得头头是道。从父亲的话语里,我听出的是对知识的膜拜,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我们的期望。

让人惊讶的是,只读过初小的父亲,居然有一套《康熙字典》。几本薄薄的且已泛黄的线装书,锁在一个木制的小匣子里面。民国六年章福记书局印行的《康熙字典》,石印,竖排,全是繁体字,蚂蚁一样,密密麻麻。“一二子中寻,逢三问丑寅,四划卯辰巳,五划午中分,六划未申问,七划酉中分,八、九归于戌,其余在亥寻。”在字典的封底,父亲用钢笔写着《寻字口诀》。每当注视这些小字,我的眼前就浮现出父亲戴着老花镜,全神贯注查字索义的情景。

说起这套字典的来历,颇有些曲折。“认不了字,你就两眼一抹黑,牛吃南瓜——无法开口!”父亲吃了识字少、文化浅的亏,很想搞一本字典,可是无处可寻。直到一九五八年,听说县城某人有一套《康熙字典》要卖。父亲高兴极了,天不亮就动身,走一两百里的山路赶去。到达时,天已经擦黑,找到卖家,又因带的钱不够,差点没买成。磨了半夜,最后对方答应“分期付款”。来回跑了几趟,花了十多元钱,终于搞到手。要知道,当时的粮食几分钱一斤。这一套书,差不多是一个人一年的口粮。

凭借这套字典,父亲读了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每逢春节,他都要铺开红纸,或为自家或为乡亲,饱蘸笔墨书写对联。“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红纸黑字,很是喜庆。

小时候,父亲说得最多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可惜我当时年少无知,多数时候不喜欢听他唠叨。不喜欢课本,嗜课外书: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学,伏尼契的《牛虻》,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等,致使中考时名落孙山。后来又复读一年,才考上了中师。但因委培需要五千多元的学费,父亲又东家借、西家凑,把我送进了中师的大门。一次,父亲居然路过邮局,给我寄了十五元钱。要知道,当时正式录取学生的生活补助是每月六十元,当年的粮价是一斤包谷八角钱。我泪眼婆娑,明白了家里无钱可寄、无粮可卖、无处“起方儿”,又怕我饿肚皮的艰难处境。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天气晴好的时候,父亲上山干农活、种庄稼。刚蒙蒙亮就起来,扛起锄头就上山了,风雨无阻,说什么“早晨山上空气好,对身体有益”。我们家的几亩承包地,被他宝贝一样侍弄着。种的是包谷,能收一千多斤,但除去种子、肥料、农药的费用,赚不了几个钱。劝他甭种了,他说:“民以食为天,不种庄稼吃什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直至年越古稀,干不动农活,他才进了城,和我们一起居住。

耄耋之年,父亲仍然惜书如命。他戴上老花镜,从柜子里抱出木匣子,再从里面取出书,《康熙字典》《增广贤文》《古文观止》,甚至还有《劝世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黄河尚有澄清日,岂能人无得运时”,摇头晃脑、旁若无人地念,那样虔诚、那样专注,我听得感慨万千。

就是在患了重病、行动不便时,父亲还在看书。枯槁的手指轻轻拈动书页,嘴里念念有词,已然忘却了全身病痛,忘却了一切荣辱。临终前,父亲说:“那是我的‘传家宝’,你们一定要好好保管,一代一代传下去……”

《康熙字典》《增广贤文》,还有父亲读过的很多书,现在珍藏在书柜中,一个木匣子里。它凝聚着父亲勤俭为本、惜书如命的生命精神,凝聚着父亲耕读传家、德贤继世的良好祝愿。每当翻开他们,我就会想起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高风亮节千家颂,忠孝家风万古传……”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三

家教是什么,家风是什么?以前,我还不太懂这个问题,现在,我似乎已经懵懵懂懂的明白了什么。

家教家风,就是长辈要教育好孩子。

妈妈给我制定了严格的起床时间。上学日的早上,我必须要6:45起来。那会儿我刚上一年级,头些日子的早上,起床对我而言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每天早上时间到了的时候,我都无比依恋我温暖的床,不管闹钟和妈妈叫了我几十遍,我还是迷迷糊糊,蠢蠢欲睡。“再让我睡会儿,睡会儿……”说罢,我又闭上了眼睛。而这时,火冒三丈的妈妈不会再和我开玩笑了,直接掀一开被子,把我从床上拎起。这个时候,我也知道妈妈生气了,就乖乖起来了,现在,我已经主动把起床时间调整到6:30了。

家里的大人也常常帮我纠正坏一毛一病。比如,边吃饭边看书这一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应该是升上中年级吧,作业变多了,为了不浪费时间,我就慢慢养成了吃饭看书的坏习惯。当然,大家很快就发现了。为了帮我改掉这个坏习惯,妈妈想了不少办法,却没什么作用。虽然我知道不能看,可是止不住心里的痒痒,再加上书就在手边,我情不自禁的就不慢慢的把书拿起来,翻开,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后来,还是爷爷的表率起了作用。为了帮助我,爷爷以身作则,吃午饭的时候不再看报纸。看到爷爷都戒了坏习惯,我也怪不好意思的,努力地在吃饭时把书“丢掉”。如今,虽然心里还会痒痒,但基本上已经戒掉这个坏一毛一病了。

我做作业,一半靠我、的自觉性,每天回家,我脱一下鞋洗完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除了一些听写、默写背书等等需要家长协助监督的作业,其他作业都由我独立完成。偶尔遇到一两道不会的题,再请教家长。做完作业,家长浏览一遍,签上字。在我家长的意识里,做作业是自己的事,不能太依赖别人,所以,我养成了独立完成作业的自觉性。我心里也明白,家长只负责监督我。

家教家风,是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片苦心。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万个家庭好,国家才能好。新时代弘扬“家庭家教家风”至关重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一名党员,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全公司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家风的浓厚氛围。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好家风引领社会和谐发展,对于农村发展和乡村治理,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好家风在广大农村地区“遍地开花”,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乡村文明风气和淳朴民风,更能够积极助推当前正火热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那么,对于农村而言,什么样的家风才算得上好家风呢?笔者认为,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勤俭持家、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只要是社会倡导的,具有正能量的,都是好家风。要让好家风成为乡村文明的新风貌,离不开人人参与和人人助力。

好家风,应该是一种社会现象,应该是从大人到小孩的共识,要让好家风在农村这片天地蔚然成风,每一个人都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孩子抓起。作为父母,个人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为人处世影响深远,在孩子面前,必须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守规矩、走正道,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接班人”。

当然,仅有少数人家有好家风还远远不够,要让更多农民群众参与到好家风建设中来,离不开农村党组织的带领和广大农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倡导好家风,作为农村干部,需要出力的地方很多。一方面,要加大文明新风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向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社会风气说“不”,通过组织开展“文明家庭”“致富能手”“最美家庭”等评比活动,增强农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让农民群众在相互“比拼”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向上。另一方面,也要配合好公安部门加大对农村地区违法犯罪特别是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让那些损害农民群众利益之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让农民群众生活在更加和谐、安宁的环境之下,进一步净化农村风气。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好家风不仅能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更能促进形成好的社会风气。有好家风的农村,必然是农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让好家风永续传承,让坏家风销声匿迹,整个农村发展才能更加积极向前,农民群众的生活才会更加舒适,更加美满安康。

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不断努力让好家风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主流风气,才能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铺好“奠基石”,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更多积极力量。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六

家风既不是故纸尘封的“老旧古董”,也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是伴随大家、贯穿生活的“刚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要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小家庭经营好,坚定家风建设“文化自信”的信心来源。

相关范文推荐

    市场营销报告(模板12篇)

    报告范文是一种有效的传达表达方式,可以将我们的观点和发现传递给读者。以下是一些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写作提供一些启示。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

    心内科护士演讲稿范文(19篇)

    撰写演讲稿需要注重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避免使用过于生僻或难懂的词语,以保持与听众的良好沟通。推荐一些优秀的演讲范文,它们涵盖了各种不同领域和主题,对于我们撰写演

    在校生代表发言稿大全(18篇)

    无论在学校、组织还是企业中,发言稿都是进行公开演讲前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它可以帮助演讲者提炼思路、明确重点。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发言稿范文,供大家

    教育局上半年工作总结(通用16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观察和反思自己工作状态的一个重要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月工作总结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总结的方法和技巧。xx年上半年全市教育系统在

    清洁工工作汇报(实用21篇)

    通过工作汇报,我们可以给上级领导和团队成员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成绩。小编整理了一些成功的工作汇报案例,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灵感和思路。倒垃圾,在许多人的眼里或许是

    个人军训生活心得与感想(优秀22篇)

    军训心得是对军事训练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等方面的心理和意志力体验的总结。在军训中,我经历了酷暑的炎热、紧张的训练和团队的默契,深刻感受到了军人的坚韧和拼搏精神。

    花卉订购合同(优质20篇)

    在合同协议中,双方需要明确约定交付物品、服务、价格、付款方式等关键事项。您可以阅读以下合同协议的模板,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起草相应的合同。合同编号:______

    酒店情人节活动策划方案案例(专业16篇)

    策划方案是在组织某项活动或项目时,为了明确目标、分工合作和达成预期效果所制定的具体步骤和措施。下面是一些与策划方案相关的实用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工作评优总结(汇总17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自我评价的方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强项和不足,为自己的成长制定合理的目标。推荐阅读以下个人总结范文,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个人总结的写作技巧

    文案策划的工作职责和内容(精选15篇)

    策划书应该具备逻辑严密、结构清晰的特点,以方便读者理解和参考。这些策划书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案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策划书的编写要点。4、负责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