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

时间:2023-11-09 作者:雁落霞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

2.读后感是对书中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给予个人评价和看法的一种写作形式。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思路,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一

读后感主要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1. 明确的中心论点

2. 和所读作品的联系

3. 自己独特的认识、理解、所思、所感、所悟

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a. “感”少“述”多。名为读后感,避免大量的甚至通篇都是复述、引述所读的内容。因为读后感的目的是让没读过该书的读着对该书产生兴趣,让读过该书的读者产生共鸣。

b. “感”得不新。文中虽有所感,却只是老调重弹,或人云亦云,写不出自己真切的独特的感受来。力求独立思考,有独到的见解。

c. “感”得不深。虽也能写出一点自己的感受来,但犹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要深入论证分析,必要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生活。

d. “感”得走调。虽然写了很多的感想,但不知“感”从何来,与所读材料无丝毫关联;或者虽也是“感”从“读”来,但曲解原作的意思,“感”得走了样。

能写出1到3,避免a到d的读后感就是好的读后感

《简·爱》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小说主要内容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不平等的待遇让她饱受欺凌。成年后,她成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主人的尊敬和爱恋,但她为这段婚姻又付出了难以计算的代价,但自始至终她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简·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双双去世。简·爱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里德先生临死前曾嘱咐妻子好好照顾简·爱。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欺侮。

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屋子里。她被幻想中的鬼魂吓昏了。重病一场,过了很久才慢慢恢复健康。

简·爱从小到大虽然吃尽了苦,但是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她身边的人、事、物不知改变了多少次,但是,最终惟一没有改变的就是她真挚的感情与高尚的品德。虽然她只是个很卑微的人,根本不起眼,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却让人深深地感动着。

贝西·利文是盖兹海德府里一个有同情心的女佣。经她照料康复后,简·爱被送到五十英里以外的劳渥德学校。尽管学校的生活十分艰苦,但总的说来,在经历了盖兹海德府的痛苦日子之后,这倒使她感到宽慰。

简得到了一位名叫坦普尔小姐的友善帮助,功课学得很快。灾难降临了,一场时疫夺走了劳渥德女子学校一些姑娘的性命。这导致上级对该校情况进行一番调查,以及随之而来的某些改善。

简·爱在这所学校当了教师,但在十八岁时离去,为早慧的阿黛勒·瓦朗担任家庭教师。阿黛勒·瓦朗住在米尔科特附近孤零零的.桑菲尔德庄园里。

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这像一本名著,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时,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定也很贪玩,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这篇文章一定还有深层含意,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可是我在这半本书最感兴趣的文章了。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

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

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觉真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祸强加在了猫的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如今我已不记恨她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她,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但不缺乏经典,看来我想读透这前半本书,还得好好体会、体会!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二

读后感。

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

名言。

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

成语。

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三

我想第一要义便是多读书,多读书方能广学识;鲁迅先生曾说:“我倘能生存,我仍需阅读”。人需要读书,语文教师更需要读书,读书能成为教师成长中的基石,站在基石之上,才能看得更多、望得更远。

其次是勤思考,善反思。有人说:一个教师,如果一辈子只会备课,那他决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能坚持写反思笔记,那他距离一流的教师也不会很远。曹老师在书中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语文教师不是教书匠,语文教师更应该像向研究型的学者发展。研究的起点是思考,思考可横向拓展、可纵向延伸;思考的基础是质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只有对固有的知识、见解持有怀疑的态度,才会有思考的空间,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

以《外婆的手纹》为例,在曾经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对标题的理解有所困惑,难道外婆的手纹就是指外婆的针线活、就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难免过于牵强,有明显的贴标签的痕迹。但苦于对文本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只能跟着教参,一板一眼地从字词句段的分析入手。如:“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

或许是孤寂和悲凉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文章多处都能表现那是一个物质极大贫乏的时代。文中“在那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就是佐证。在那样困难的时代,外婆怎会不孤寂悲凉?但是她还能够如此精心的缝补衣服,搭配补丁,这哪里是缝补衣服,这不就是在缝补生活么!将破烂不堪的生活缝补得有声有色!在这样的岁月中,人还能保有最原始的、最朴素的美的哲学,还能对生活充满希望,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正是作者要传承的么。

于是,一节课就在品读语言,体会外婆的这份对待生活的态度中结束了。课是上完了,但我总是隐约感觉这样的解读过于牵强。外婆的手纹、手艺、她的生活、她对生活的态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内在关联?如何才能找到解决我所有困惑的突破口呢?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看到曹老师在解读《外婆的手纹》一文中提到了语言形式的陌生化,如:用“打满补丁”来修饰“岁月”,“缝补”的不是“衣服”而是“生活”,这样陌生化的语言必定有它真正的用意,这也暗示了外婆坎坷、悲苦的命运,他面对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贫乏,更是来自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同时,曹老师还提到李汉荣老师的另外一篇文章《一碗清水》。

当我读完《一碗清水》时,激动无比。因为,在曹老师的指引下,我终于找到了解读《外婆的手纹》的钥匙。在《一碗清水》中,李汉荣写了外婆苦苦挣扎的一生:外婆出生书香之家,在那样一个特殊时代,这便成了她抹不去的屈辱,也是她痛苦一生的起点与缘由。地主外公去世后,只留下地主婆的外婆苟延残喘。外婆是一个爱干净的人,每天都要对着梳妆镜梳理头发。但,作者却从未从镜中看到外婆高兴的面容,有的只是深沉与难以言说的隐隐的痛。

后来,这架古色古香的橡木梳妆镜,也成了她地主生活方式的罪证,因而也被抄去,她也成为被革命群众参观批判的对象。从此,爱干净的外婆只能将那张痛苦、忧伤的面容映在了一碗清水之中。每天,外婆就是靠着一碗清水梳理发髻。但,这一晚清水究竟盛不下外婆如海般的忧伤与泪水,在一碗清水的陪伴下,外婆最后一次整理妆容,永远地离开了那个让她挣扎一生,痛苦一生的深渊。

读至此我不禁感叹:那是怎样的“孤寂与悲凉”,又是怎样的“仁慈、安详和宁静”?我们怎么能简单地从“物质生活的贫乏”去解读外婆的“孤寂与悲凉”?外婆所遭受的精神上的创伤,又怎能是物质贫乏就能概括的?这样的外婆,在那样令人痛不欲生的日子里,还能够用心体会“布料”的心情,虔诚地做着衣服,精心地搭配补丁,还能绣出一汪清泉,绣出一丛似开未开的水仙花,那是她对生活仍充满希冀、幻想美好!她不愿放弃生活,但最终仍被生活抛弃;他不愿放弃美好,却仍被美好所遗忘。李汉荣老师理解外婆的心境,读懂了外婆的一生,所以他这样形容外婆“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仁慈、安详和宁静”。

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折磨,又是多么耀眼的人性光芒!作者怎么能让这心灵的温度,乐观的态度,以德报怨的品质失传?这是一篇文章,是一部作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读到了生活,读懂了生活,才能有可能读懂文本,因为有时“语文的外延便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中,才能让其发芽、开花、结果。

质疑,使我思考;思考,使我在寻找答案的途中前行。想要对教材、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有时需要精雕细琢、细心揣摩;有时需要拓展文本的外延;有时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然,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更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有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精神,有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的毅力。于漪老师也曾多次说过:“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让我们所有同仁也在学做教师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四

其实,情话在相恋或是相爱的情侣中,起着调味作用,如果你想说,就应该像下面这样说。

1.没什么特别的事,只想听听你的声音。

男人在女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拨个电话温柔地说。

2.给我一点时间,我会尽快和她分手。放心,我会给你名分。

有妇之夫对情妇言之凿凿地说。

3.即使你不爱我,我会一生保护你。

男人被女人拒绝后仍带著深情地说。

4.你是我最初也是最后爱的人。

男孩向初恋情人天真澜漫地说。

5.你是我最后的一个女人。

情场浪子或花花公子体贴柔情地说。

6.只要你一直在我身边,其他东西不再重要。

男人拥著有夫之妇的女朋友痴痴地说。

7.我会跟你结婚的。

爱情骗子运用口甜舌滑伎俩向无知少女说。

8.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你变成什么样子,依旧是我最爱的人。

痴情男子花前月下向女朋友说著伟大誓言。

9.和你一起总会令我忘记时间存在。

明明经已整天结伴,男人送女人至家门外依旧一脸依不舍道别说。

10.现在能够见面多好呢!

一天甜蜜约会结束,凌晨时份,男的还捧著电话筒向远方的她充满渴望地说。

11.不要紧,你只是迟一会儿吧!

她纵然迟到了大半句钟,他仍旧体贴地说。

12.只要和你一起,我不管要付出怎样大的代价。

情路即使受著外在因素影响跌跌撞撞,男人却一直坚定执拗向爱人说。

13.此刻我很挂念你,请为我小心照顾自己。

男人在工作期间不忘传呼女友留下动人口讯。

14.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只要你需要我,我立即赶来,尽我全力为你做事。

女友提出分手,男人依旧一脸痴痴,说仍愿继续为她赴汤蹈火。

15.我愿意爱你、照顾你、保护你一生一世。

婚礼上,新郎带少许泪光当著众亲友面前向新娘子说。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五

因为下学期想要研究《如何开发低段绘本阅读,培养孩子乐于读书》,所以假期里搜集了好多关于绘本方面的资料,正巧我的朋友在佳市开了一家绘本馆,她又给我拿了这样一本书,让我翻开后爱不释手,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是彭懿的《图画书应该这样读》。

图画书,有人又叫它们绘本。说到图画书,不熟悉的人就会说:哦,就是带图的书……其实读者不一样,当然书的内容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书中讲到每一本图画书都绝对经典,让人看后立马有股冲动――这图画书,我想看!图画书毕竟不是纯粹的文字书,它有图画,是图文合奏的艺术,即图文合奏来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值得反复阅读。要是能掌握一些看图画书的技巧,读起来就会更好玩,更生动,也更深入。而作者阅读图画书的方法――七步读懂图画书,好学好用!

第一步:封面和封底开始讲故事。

封面,是图画书的脸。除了吸引我们的好奇心,帮助我们推出故事,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这本图画书的创作者和出版者介绍给我们。出版者的名字,其实,一定要看,因为一家优秀的出版社,就是一本好图画书的保证。看得多了,你就知道哪一家出版社出的图画书好了。像我儿子就很喜欢看日本作家宫西达也的绘本作品,也很喜欢听海豚传媒出版的绘本故事。

看完封面,看封底。一本图画书的封底,你可至少要看上两遍――看故事之前,先看一遍。看完故事之后,还要再看上一遍。因为有极个别调皮的作者,会把故事的结尾画在封底上。

第二步、藏在环衬里的秘密。

一般精装书都会有环衬,而平装书则没有。如果环衬是一张有色的纸张,我们一定要耐心地看上十余秒,颜色会给你一种心理暗示,跟随它调整自己的心情,然后走进故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体会。因为,作者所选择的颜色,一定最贴近故事的主题和氛围。

如果环衬上有图案,那么一定不要放过,他们一定跟书中的故事有某种联系。打开一本图画书,先看看前环衬,读完故事,再看看后环衬,看看它们都告诉我们了什么。前后环衬有时会遥相呼应,一个作为故事的开头,一个作为故事的结尾,要是漏看一个,就会读出完全相反的结局。像给我儿子读的绘本故事《好饿好饿的小蛇》时,一开始没有关注书的环衬,还以为小蛇最后因为贪吃一颗苹果树而撑死了感到难过,结果在书的后环衬上就画着小蛇过了好多天把苹果树给消化掉了,它并没有死。可见环衬在书中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步、文字和图画怎样讲故事。

一本图画书至少会包括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

图画书的图文关系,复杂而迷人,如果你能学会看懂图画和文字怎样讲故事,那么你就会走进故事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知道作者是怎么讲故事的。我们读图画书,其实读的就是这第三个故事。图画和文字讲故事都有局限性,图画擅长表示空间,却不擅长表示时间、声音、味道、事物的因果关系和人的心理活动,而这些对于文字都不在话下。文字给了我们一双想象的翅膀,要是不小心,就会被图画夺走。

第四步: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去翻页。

看图画书,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就是用手去翻页。图书创作者他知道图画书是翻页的艺术。一本好图画书,一定有一个好看的故事,让你着魔,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好图画书知道怎样推进故事,它总是在前面一页提出问题,后面一页,也可能是直到最后一页才告诉你答案。除了问与答,重复的情节也是图画书常见的一种吸引读者翻页的技巧。其实,翻页还只是一个动作,真正让我们把图画书那一幅幅单独的图画连成一个连续而又完整的故事的,是我们的想象力――我们是用想象力,填补了图画与图画之间的空隙。

例如我和儿子看过的绘本《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这是一本会让你从头笑到尾的图画书。这书抓住我们想看别人笑话的心理,巧妙地运用重复技巧,一共重复4次。故事最后一个画面,实际上是后环衬,基本上是白色的,对比前面的黑色环衬,你会发现作者的.用意是,前环衬是说英男还在睡梦中,后环衬是说英男已经从噩梦中醒来了。

第五步:反复多看几遍。

要想真正读懂一本图画书,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反反复复细读文本,至少要读到十遍以上。细读也是有技巧的,比如,读第一遍时,你可能被情节牵引着,想知道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飞快的翻页,浑沦吞枣一般把整个故事吃下肚子。但是到了第二遍时,你就要放慢阅读的速度,读完一段文字,再看看图画,想一想文字说了什么,图画又说了什么;第三遍,你干脆就不要读文字了,只要专注的看图画就行,看他的构图、颜色、色调、风格、技法……找出一切隐藏的细节,思考他给你的暗示;第四遍,你把一幅幅图画连起来,前后对比着看,看看一幅图画与前后其他图画的关系。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许多你第一遍看时没有发现的东西。细读一本图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往小里说,是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往大里说,是培养艺术感觉,积累人生经验。一本好的图画书会陪伴我们一生。

例如书中提到的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让人震撼、让人心悸的故事。我给儿子也看过,甚至看过两三遍,但就是没有发现,绘本里面的白猫出现在后面的跨页时,胡须没有了!这是一个孩子在反复看这本书后发现的,于是他就问妈妈白猫的胡须为什么没有了,妈妈也不理解作者的意图,就询问了出版社,出版社就又联系到了这本绘本的绘画者,画家竟回答说那是她的疏忽,忘记画了。你知道一本图画书从创作、出版到印刷,不知要经过多少大人之手,可是居然没有一个大人发现这个小小的纰漏。但这种小细节,从来都逃不过孩子的“火眼金睛”

既然早就有孩子指出了这个错误,为什么再版的时候不改正过来呢,对于画家来说,加上几根胡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吗?不改。这种错误,被戏称为“著名的错误”,会一直留在书里,留给细心的孩子去发现。

第六步:要看版面设计。

看不懂没关系,你只要对着图画书的页面版式不停地发问就行。

第七步:一起讨论。

讨论什么?从封面到正文,从文字到图画,最难的话题,是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主题,观点和思想,用思考力才能找出来。

这本书最后的附录是小学生必读的50本故事图画书,现在也推荐给更多喜爱绘本的读者吧。

《100万只猫》、《迟到大王》、《爱心树》、《壁橱里的冒险》、《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打瞌睡的房子》、《大猩猩》、《疯狂星期二》、《菊花娃娃》、《大野狼》、《驴小弟变石头》、《没有耳朵的兔子》、《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活了100万次的猫》、《花婆婆》、《獾的礼物》、《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千万别去当海盗》、《躲猫猫大王》、《开往远方的列车》、《让路给小鸭子》、《书中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三只小猪》、《睡美人》、《田鼠阿佛》、《铁丝网上的小花》、《图书馆狮子》、《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我不知道我是谁》、《我爸爸叫焦尼》、《我们要去做狗熊》、《夏日的一天》、《小黑鱼》、《小房子》、《先左脚,再右脚》、《星际信使》、《雪人》、《爷爷的肉丸子汤》、《爷爷一定有办法》、《一个不能没有礼物的日子》、《一园青菜成了精》、《有色人种》、《勇敢者的游戏》、《月下看猫头鹰》、《沼泽天使》、《老虎来喝下午茶》。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六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应该这样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早饭后,爷爷让我和姐姐一起念了羊城晚报黄荣臻撰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数学应该这样学,读后启发很大感触很深,深受鼓舞。

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教学体验,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数学应该怎样去学习,才会有比较高的效果。强调必须首先掌握六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课外练习——小结;其次,要学到点子上要攻克重点、难点;第三,做练习,做练习对巩固数学知识有很重要的.作用,但要做有训练价值的习题,少做怪题、难题、垃圾题;最后就是写小结,经常将学习中的难点、易错点、技巧小结出来,是可以将知识由多变少、由难化易的好方法。

读了此文章后我受益非浅,文章让我懂得了只要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选择了有效的训练题目,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就会成为轻轻松松的事;也让我懂得学习数学也要认真小结,把各章节的内容及时小结,把做练习或考试时做错的类型进行小结;把相关同类的内容进行合并,对加强记忆是非常有用的。我将努力按照这个思路、这种学习方法去攻克数学难关,同时也要举一反三,用这种方法去攻破英语和语文,以优异成绩升上中学。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七

庚午年的四月,我比你是9天地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同时见证了这个世界上的爱。不幸的是,你却不能在这呆得大久,是由于你的纯真?可爱?还是上帝的无情--过早地把你召回到他身边!

终于一年半之后,你摆脱了成年人也难以忍受的疼痛,身子变得出奇地轻盈,从父母紧抱的手中脱离,奔向了无碍的空间。而我却深信,一定有天堂,孩子可以直接升上去,在地上失去的,就在天堂上加倍获得吧!

不是由于你的离去,我永远也不会感知你的存在,然而你的离去却为不问有什么意义的读者(包括我)与你的认识搭好了桥梁,我也从中目睹了你13个月大的样子,那时的你格外可爱,睁着大眼睛遥望着远方,但眼前的却是一片黑暗,也许那时的你对光不大敏感,但在你父亲的指导下,相信你已认识什么叫“亮亮”。

你内心就是多么地留恋着这世界,因为你还想更多地在父亲手上飞,更多地打扰父亲的文学创作,更多地听下电话的铃声,更多地获得父母无私的爱…我们都愿意一辈子也不知你的存在,从而你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健康快乐地成长! 你小小的躯体,曾经承担了成人也不敢想象的痛苦,现在又要承担起老人也不愿接受的死亡。

看了周国平的《应该有天堂》后,我想到的不是一些悲痛,而是想到了可笑的哲学

是的,可笑的哲学;愚蠢的哲学;折磨人的学问哲学。

周国平是哲学大师,我当然远不及他。但我也是个学文的,在学习哲学的同时,我感到了它强大的力量。

事物的联系、发展;矛盾的相生相克;辩证法的全面……

这些神秘的东西每天主宰着宇宙,控制着周围的万事万物。对人类而言,生与死、进与退、合与分、成功与失败、喜悦与悲伤都被哲学死死的握着。倘若他真的动一动手指,矛盾双方便会开始转化喜悦到悲哀,悲哀再到喜悦。所有的人生都是这样的。

是的,没有悲伤便不会有快乐,它们是一对矛盾,是哲学与我们开的一个玩笑。倘若哪天哲学不想玩了,宣布:我不要矛盾了!那我们便没有理由的不存在了。

这样问题就又回来了,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

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应和哲学一次次的玩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活着总是有意义的。没法说清楚、想明白的意义。如果真的有一天,这意义的谜底被人毫不留情的揭开了,那么生命也就成了没有意义的开端。

应该有天堂读后感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八

3.由于部门人手严重不足,我一个人现在工作量极大,说实话我的工作时间确实还不长,就半年多一点,在最近两个月中,工作已经数次出问题,已经影响到我的收入,也就是扣工资,目前因为这些原因和经理也有冲突了。

都这样了,该走人了吧,虽然我合同明年才到期,

[这样应该辞职了?]。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九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鲁滨逊漂流记》。

回想起来这已是我第二次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了,但是这一次我却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了。

再一次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我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中不能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应该勇于面对困难遇事还要乐观一些,都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的那么绝对,要多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就像鲁滨逊一样虽然身陷荒岛却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等,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就像在发现有野人的时候刚开始手忙脚乱,可是最后他沉着冷静以他的勇气与智慧和“星期五”并肩作战,一起打退了野人,这也体现出一个人遇到困难只要沉着冷静的去应对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对人就像一颗种子他会想尽办法冲破泥土去感受太阳的温暖,当他经历完千辛万苦回头望去,他已是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了,在我们的旅途中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要时刻想着只要我努力明天会更好,这样才不会因满足于现状而自失。

全书最精彩、最令人难忘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作者用第一人称以及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另外,小说的语言自然流畅,文字通俗易懂,这也体现出了笛福小说的一大特点。整部作品以一个精彩的故事吸引着读者,同时暗含着丰富的哲理,虽然现在还没能够完全解读它,但是其中我已知的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已经能够背出来了呢!这使我在生活中受益匪浅。

总之,这本书就像是一位老师,让我们学会生活。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十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十一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之计在于晨。”早上的心情和精神状态决定了一天的工作效率,当然在这里就涉及到“幸福”这个词汇。幸福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判断的标准,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提出了“幸福存在于平静和享受之中的幸福观”,个人的幸福只能有自己作出评价,每个人都是用适合他自己的方式来追求幸福,而且个体之间的幸福是不可以比较的。《20几岁要懂点经济学》这本书中提到了经济学中一个经典的.故事,即富翁和渔夫的故事:一个富翁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到了足够的钱,然后在海边度假,却发现一个渔夫也在沙滩旁晒太阳,富翁就劝说渔夫努力的打渔,赚足够的钱然后买更好的装备,进而能够有自己的打渔团队,过更好的生活。而渔夫揉揉睡眼,对富翁笑道:“你看我现在啦”。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看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里面的沈冰和石小猛是社会两种价值观的极端体现,剧本把这样两个角色安排为最初的恋人颇具讽刺意义,从而我们也知道即使没有程峰的出现他们肯定也会不欢而散的。石小猛―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一直抱怨着因为差七分没有上清华,一直抱怨着社会对他的不公和欺骗,一直抱怨这个社会给男人的负担太重(这个现象非常普遍),认为两个人在一起的幸福必须建立在财富之上,将财富的比重无限扩大,最终走上了极端路线。

其实财富只是幸福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萨缪尔森提出了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效用是指现实生活带给我们的满足程度,欲望是我们期望社会带给我们的满足。一方面我们不论否定欲望带给我们的积极作用,但这里也提示我们:人不可贪得无厌,要学会止欲,就像易经中的“九五”一样,人必须顺应天道大势,否则如同秦始皇一样贵为“九五”,也会身败名裂;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效用,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来达到我们现实收益,获得个人成就。

人活着的首要条件是幸福,不然其他的一切都毫无意义,理性的看待幸福,就像《漫漫人生路》唱到的一样,“每天都有新发现”,其实幸福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忘了给心一个观赏的机会!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十二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写作要点。

要弄懂原作。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要抓住重点。

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要写出真情实感。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十三

阿兰.德波顿说:“旅行的意义在于从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反观自身。”读完《别告诉我你懂ppt》我才理解这句话:对于一件事物的透彻了解同时也可反观在其他事物上,帮助我们更好的改进并提高自身。这本书,它不仅告诉了我们制作ppt的技巧,还告诉了我们一种态度。

曾经以为ppt只是学习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读了《别告诉我你懂ppt》,才懂得ppt的重要性:ppt为我们搭建起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平台。它是一个广阔的舞台,营造出了一个快乐而有效的气场,感动了我们的听众。

“李治,毕业于一所盛产国家领导和恐龙的学校,无奈属于后者。漂泊异国学习,后自愿xx到一个严禁喝可口可乐的公司。如今正在给“酶”老板打工。”李治,《别告诉我你懂ppt》的作者,洋插队7年间,她借助ppt在大鼻子们面前露了一小脸;在高手云集的pk大赛中,10分钟轻取500美刀奖金;工作后,ppt助她在公司大红大紫。于是,她总结了她做ppt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她做ppt的技巧,写下了《别告诉我你懂ppt》这本书。

这本书,没有教条式的教我们制作ppt的步骤,反而是教我们打破传统ppt制作的思维局限来制作ppt,也就是采用雷人的标题、简单的完整句、合理的结构、新颖的排版等,使我们的ppt在大多数内容味同嚼蜡,听众听得昏昏欲睡中脱颖而出,简单说,就是发现与创新。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提出几个要点:标题、完整句、模板、信息、字体与颜色的搭配、图片(动画)。

首先,要使用能抓住人眼球的标题,也就是要有震撼力的标题,并分清主标题与副标题。第二,句子要精炼,但这不是说可以写简单句,句子的结构要完整,观点要明确,最好是用一些网络流行语句。第三,模板要与众不同,结构要灵活,比如用很炫的模板。第三,字体要遵循中庸原则,颜色要和谐不张扬,颜色与字要合理。第四,如果没有幽默的语言,就用搞笑的,简单明了的图片和小视频增强气氛。这些就是书中所要说明的一些做ppt的小技巧。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二点了,有一次做一本书的介绍的ppt,因为内容较多,大多数的内容就写在了纸上,ppt只是简单的作了概括,结果后来要用到的时候才发现ppt上的一些内容不够详细看不懂,而之前演讲的纸早就丢掉了。用一些精炼的不嗦且又能理解的句子就是最好的选择了,这样也就不用担心丢了演讲稿不知道自己ppt的具体内容了。还有一点,李治在书中详细说明了字体的使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前,我们也许总是会因为字和模板颜色不搭而烦恼,看了这本书,就能有效避免这种问题了。书中更多的内容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只要能解决制作ppt的一些细节问题,,再配上我们的创新,就会有一个精美的ppt了。

作者在书中说明制作ppt的小技巧的同时,还穿插介绍了一些作者个人的职场感触(包括ppt在其中每阶段发挥的作用)以及一份快乐工作的心情,从而体现了作者对待ppt的`态度,因为作者喜欢ppt,每一次做ppt都会花费大量的心思来准备,从而有了精美的ppt成品出现。所以,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ppt,而是一种态度――热情的对待工作,坚持团队合作,快乐的过每一天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能为自己带来一个精美的ppt,更能养成一种职业的态度与做人的品行。

感谢《别告诉我你懂ppt》,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制作ppt的技巧,还有独立思考、团队精神、无私分享等品质与热情快乐的生活的态度。

故事是永远讲不完的,没事永远发现不完的。从一本书中,我们不但要读懂作者表面描述的东西,而且要从深处去挖掘,作者的态度及品质。看似平凡的工作,平凡的ppt,也是美的,是充满创造性的。只要我们用心,认真,我们就可以是工作上的主人、生活上的主人、快乐的主人、热情的主人!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十四

“立竿见影”――是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每一页所教授的技巧都能立刻应用到自己的ppt中,同时全书贯穿着如何做ppt的思想,值得大力推荐,读了约1/3后由于时间紧迫做了一个ppt,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读完全书后准备再次修改,相信能更上一层楼,将书中教授的思想赋予自己的ppt,它就有了灵魂,将书中的技巧应用于局部,它看起来更加丰富。我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ppt一定能写的很好,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ppt能在其他人面前更好的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想法,这真是通向成功的神兵利器!丫丫姐有她的看法,她的ppt有独特的表达自己的方式,由此我们取得了另一个一致:“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形式不重要”。呵呵,一直想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如此的重要!

读后感顺序应该(模板15篇)篇十五

一、故事梗概。

《意外》是美国作者杰克・伦敦以美国淘金热为背景的一本短篇小说,书中的女主伊迪茨二十五岁前都生活在安逸平稳的环境中,但她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她能够很好地适应生活突如其来的变化。后来她嫁给瑞典移民汉斯.纳尔逊为妻。

在淘金热中,他们来到阿拉斯加,纳尔逊夫妇、达基、哈尔基、邓宁这五个白人在一起合伙淘金,他们各司其职,赚了很多钱。但是,这时意外发生了。

一天早上,邓宁在众人吃早餐的时候,开枪打死了达基和哈尔基两人。他还想继续打死纳尔逊夫妇的,但是伊迪茨反应很快,她和丈夫一起制服了邓宁。鲁莽的汉斯一直想要打死邓宁,为他死去的两位伙伴报仇,但在伊迪茨的坚持下,他们最后采用法律的形式处死了邓宁。

小说塑造了伊迪茨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既精明又强干。在遇到意外突发事件时,她能沉着应对,采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处理问题,而并不是简单采用以暴易暴、以错误来惩罚错误的办法来应对事件。

她采用的是法律手段,在没有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孤岛上,她坚守自己的守法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法律,用符合法律程序的方法使杀人犯邓宁得到应有的惩罚。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她从心底里捍卫法律的精神。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要学习她的这种精神,树立法律意识,遵守法律,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从法律的角度剖析《意外》。

伊迪茨是一个从内心里就对法律怀有崇高敬畏的人,整本小说其实也是一直围绕着法律来展开的。在拉图亚湾淘金时,邓宁、达基、哈尔基和汉斯负责外出淘金,而伊迪茨则负责操持家务,他们的生活费用均由大家平摊,淘金所得的财富也一起平分,这个时候,他们都是平等合作的关系,相应地,他们采取了平等分配的方法,这无疑契合了劳动法的分配要求。

从我国的劳动法第二章第十三条中“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以及第五章第四十六条中“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来看,他们实行的这种分配制度虽说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的地方,但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看来,也是一种法律文明的体现。

这个时候意外出现了,邓宁打破了这种合乎法律的合作关系。那天,达基、哈尔基、汉斯和伊迪茨正在吃早餐,并且调侃迟迟未到的.邓宁。邓宁冲进来用枪打死了达基和哈尔基。但是他并不满足,他意图杀死纳尔逊夫妇,虽然最后他被制服了。很明显,邓宁违反了法律。他破坏了他们原先的契约关系,在对方没有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解除与合作方的契约关系,尽管他们的契约关系并不够正式。但这不是他最大的过错。邓宁最大的错误在于,他杀了人,并且还想继续杀人。

在处理邓宁的方式上,伊迪茨和汉斯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汉斯想直接把邓宁杀死,为他们的同伴报仇。但是在伊迪茨心中,杀人是违反法律的事情,虽然这个时候她还没有想出什么更正确的路。“她认为汉斯这种把执法权揽到自己手里的行为,并不比邓宁干的事来得正当。用错误来对待错误是不对的,现在,要惩罚邓宁,只有一个办法,应当按照社会上的规定,依法处治。”在伊迪茨的坚持下,汉斯妥协了。

他们最终决定把邓宁圈禁起来。从法律的角度看,他们有非法拘禁他人的嫌疑,但是当时他们处在一个没有法律、没有正式人员管辖的孤岛上,而且他们的人身安全亦受到了威胁,所以我认为他们这种做法是情有可原的。伊迪茨打算把邓宁送到附近的白人村落,交由当地的司法机关处置,但是他们的粮食实在有限。而且伊迪茨和汉斯在看守邓宁的过程中,身心都遭受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伊迪茨,她既要防止邓宁突然逃脱,把她和汉斯杀死,也要防止她的丈夫汉斯一个冲动就把邓宁杀死了,汉斯一直把杀死邓宁看作是自己的责任。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伊迪茨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法律论断。“她认为,所谓法律,不过是一群人的判断和意志。至于这群人的人数多少,那倒没有关系。按照她的理解,其中有小至如瑞士的人群,也有大如美国的人群。依此推理,这个人群无论小到什么程度都没有关系。也许,一个国家只有一万人,可是他们的集体的判断和意志,仍然会成为那个国家的法律。照这样看,为什么一千个人不能算一群人呢?她向自己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一千个人可以成为一群,为什么一百个就不可以呢?为什么不可以是五十个呢?为什么不可以是五个呢?为什么不可以是一两个呢?”――文章如是说。

如文章所说,她真的按照她心中设想的法律程序来处决邓宁了。虽然只有两个人,但是他们的处决过程可以说是比较完美的,从审判到宣判再到宣读判决书,无疑都契合了法律要求。甚至到后来邓宁愿意说出他的杀人动机时,他们邀请了当地的印第安人作为公证人,虽然过程有些野蛮,但是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在审判以及执行刑罚的过程中,伊迪茨和汉斯都表现出对于人性的高度尊重。伊迪茨会为邓宁诵读《圣经》,企图净化他的心灵;他们会为邓宁戴上护耳,以防邓宁在受刑前受到伤害。同时,他们的绞刑工具也准备得相当周全……在这样一个孤岛上,没有司法机关,没有行政机关,也没有当地人的支持,他们能做到这样,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三、感想。

《意外》这本小说,故事虽短,但是其中折射的法律真理却甚是宝贵。故事中犯下最大错误的莫过于邓宁了。他将原本和谐的合作关系打破,早早做出预谋(很明显他那一天早上是故意迟到的,既是为了准备杀人凶器,也是为了在大家最不设防的时候出手,从而一次性达到他的目的。),他犯了故意杀人罪,无论是从哪个维度出发,他被判处死刑都是应该的。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就像习总书记说的一句话“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是的,人生不能重来,虽然邓宁在最后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他想拿多一点钱回家,想让他的母亲安享晚年,所以他想出了这个时效性强但是卑劣无比的方法。其实通往罗马的路有无数条,他可以暂时不用回家那么快,留下来继续淘金,也可以就此结束淘金之旅,寻找另外的生财之道。但他偏偏选了一条最不人性的道路。

这不免让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女孩的母亲去世了,在葬礼上她看到了一位让她一见钟情的男生,但她当时没有问他拿到联系方式。她日思夜想,甚至为此茶饭不思。后来她亲手杀死了她的妹妹,竟是为了能在妹妹的葬礼上再见那位男生一面。故事中的女生与邓宁在做法上有重合之处,都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采用了最不应该采用的手段。原因是什么?他们心底里并没有对法律、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在这个浮躁的现代社会,大家都想用最快的方法赚取最大的利益。林达曾说:“刺破平静水面的锐利冰锋,它也许只露出一角。”《意外》中暴露出来最大的社会问题就是人对于金钱的欲望。试想一下,假如人人都像故事中的邓宁一样为了满足自己对金钱的渴望不择手段,那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我实在是难以想象。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寻求办法去解决问题。

在国王或皇帝的眼里,法律就是强者的意志,即统治者的意志;在法官眼里,法律就是法院的判决书;在读者眼里,法律就是一本本法典……从法律的词源看,“法”代表公平、正义,“律”代表戒律、典籍,在汉语词典中,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普遍性行为规范。

人们用最规范、最严谨的文字来制订法律,恰恰说明了法律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重要性。守法是流动在我们血液中的生活习惯,如同每天要刷牙、洗脸一样。因此,守法是我们生活的一种需要。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伊迪茨身上那种守法的传统,而不是像邓宁一样,目中无法,心灵像一座孤岛,漂离在外,终归只能自食其果,无法实现人生价值。

杰克・伦敦。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民政工作年终个人总结(优秀21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希望大家可以通过阅读以下个人总结范文,找到自己写个人总结的灵感和思路。20xx年度,在乡

    骑鹅旅行记读书心得体会(热门13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实现自我反省和成长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更好。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迪。

    岳阳生态文明建设演讲稿(热门19篇)

    通过演讲稿,可以清晰地组织思路,提高演讲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大家写演讲稿时的参考和借鉴,让我们能够写出更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演讲稿。

    简单的运动会加油稿(精选16篇)

    运动会的举办为同学们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认识。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学校和单位的运动会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

    军训慰问演出主持词(精选16篇)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衷心感谢每一位在场的朋友,正是有了您们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活动。请大家注意,主持词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因不同场合而有所不同。女主持:各位来宾,亲爱

    语文试卷教学设计案例(模板18篇)

    充分考虑学生的先验知识和兴趣爱好,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实用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一)研习第三部

    电信个人述职报告(热门14篇)

    通过述职报告,我们可以向领导展示我们在工作中的成绩和贡献,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需求。如果您感到写述职报告有困难,不妨参考以下范文,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公司与员工工资协议书(热门19篇)

    公司的成功与每个员工密切相关,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是公司取得成绩的基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市场竞争和创新方面的案例,供大家借鉴参考。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需要使用协

    活动策划工作计划书(优秀20篇)

    通过反复修订和优化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不断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和实施效果。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对大家在编写工作计划书时起到一定的指

    庆元旦方案(优秀18篇)

    在编写计划书之前,我们需要对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计划书范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技巧。1、中华传统文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