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

时间:2023-10-23 作者:ZS文王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练明了,不要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行话。我最近读了一篇关于旅游的总结范文,通过了解别人的旅游经验和感想,我对于旅行更加有了新的见解和体验。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一

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如果是已知两个数量的比和两个数量的和,这一类应用题,学生们基本上是会做的,但如果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还知道两个数量的比求另一个数量,有少部分学生还用上面的这种做法。如:男生有48人,男女生人数比是6:5,求女生,学生会错误列成48×[5÷(6+5)]。又如: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36,长和宽的比是5:4,求长和宽或面积是多少,这一题计算错误特别多,大多数学生列成:长:36×[5÷(5+4)]宽:36×[4÷(5+4)]对这些容易出错的题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练习。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二

这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比例尺,包括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会这两者之间的互化,会利用有关条件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或者实际距离,这一部分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课堂容量较大,如何在四十分钟轻松完成这些任务呢?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结合教材特点,分析设计意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与学生身边的事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了参与,才有学习。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激活智慧、获取成功的大平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1、由身边问题引入比例尺。为了在开头吸引孩子们,我提出问题:“我们的教室长9米、宽6米,你能设计出教室平面图的长宽各画多少吗?”这样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几乎人人有自己的想法。我让学生大胆发言,然后思考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教学孩子们对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比例尺的引入也就水到渠成。

2、在具体情境中探究新知。结合教材特点,引用淘气和笑笑绘制的学校周边平面图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同一幅图不同的距离必须按一定的比来画,否则不合理,这个比就是比例尺,这一情景的出现,强调了比例尺的重要性,学生有了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比例尺是什么?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理解讨论,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这个比不是尺子,而是一个比,要求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单位统一时才可比。

3、在小组合作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充分利用课本,引导学生计算笑笑绘制的平面图的比例尺,然后告诉距学校实际距离的某活动中心的位置,让学生画出这一地点。那么学生就必须算出图上距离来。这时学生算法较多,可以是:40000÷10000=4(厘米)也可以40000x1/10000=4(厘米),也可以用比例来解答。解答过程让学生在小组中展示比较,讲清道理。

4、在总结中梳理知识。总结时,我让孩子们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学到了什么,在总结中对比例尺这节课回顾梳理。

5、在提问中适度延伸。由于本节课容量过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也用去一些时间,所以对放大比例尺,我没有时间去讲解。所以,我巧设问题:我们往往需要将实际距离缩小,但是有时候对一些精密零件,我们需要放大,想一想,这样的比例尺会是怎么样的呢?这样的问题抛出后,让学生课后思考。

当然,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我觉得安排上有点凌乱,条理性不够好。虽然学生做了总结梳理,但对整堂课教学来说还是有遗憾,如果安排更有条理,我相信,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

总之,如何将数学这一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学科“有情有趣”,我们就要从生活生产实际中挖掘教学素材,结合教材。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只有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三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让同学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同学的操作、表达、探索、类推、合作、概括、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增强应用题教学的开放性,为新知建构搭建平台。开放性的教学是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发明才干的有效途径,应用题教学的开放性可体现在条件、问题、结论、出现方式、解题战略等方面。本课公开课教案试图在出现方式和解题战略两方面有所探索。改变文字出现方式,从洗涤液的这个比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同学。“要求同学”配制一杯600毫升的洗涤液,依照1:5的比配制,应该如何做?“,从这个实际问题人手,使同学感到真实可信。出现方式的开放只是形式,解题战略的开放才是实质。放手让同学自身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再分析这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这样在解题战略的开放过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2、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规范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世界中的应用。学习数学知识目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我在本节课时,始终围绕“解决问题”展开教学,在运用拓展阶段,注意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境。让同学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设计一道开放题:“某村民小组共有4户人家卖土地,共得到弥补金九十万元,你们认为该怎么分?”其中的一个条件是开放的,让同学提供学习资料并解决问题。有人认为可以平均分,每户得22.5万元;有人认为不合理,因为每户人家的人数不一定相等,所以应该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还有人认为应该按原有土地的面积来分配。同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补充条件,按不同的分配规范去解决上述问题。同学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深了对“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发展了思维,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这样的课堂上,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相结合。这种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为每个同学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四

昨天教研组“听评课”活动,我讲了《比的应用》。总体感觉效果还可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今天总结出来,和同行交流,在改进不足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比的应用是平均分后又一种分配方式,它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课前让学生去调查生活中按比分配的事例旨在让他们感受到比的应用在生活的广泛应用,从而对此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接着以冲调蜂蜜水这件生活常事为探究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从中得出哪些有用的信息,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在此我转换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充分相信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所完成的认知构建更是我这次课的欣喜所在。

教学例题时,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应用了鼓励性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解决“调配200ml蜂蜜水,按蜂蜜和水1:3配制,各需蜂蜜和开水多少千克?”我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全班交流。并板书学生的思考算式。我注重引导学生辨析每一个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详细的讲出来,并给与恰当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课堂作业情况看,整体的效果比较好。

在课的巩固过程,安排了一个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和强化新知识,从而重视应用,正所谓“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和不同的训练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既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巩固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但有一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的不好,主要问题是:他们对按比分配不能求出两种量分别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出每种量是多少,一部分学生有困难需要教师的辅导和帮助;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应用灵活的方法解决有关按比分配的问题,也需要教师的辅导和帮助。其次,在讲课中还遗落了一个环节——如何验算结果是否正确。交给学生验算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尤为重!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五

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如果是已知两个数量的比和两个数量的和,这一类应用题,学生们基本上是会做的,但如果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还知道两个数量的比求另一个数量,有少部分学生还用上面的这种做法。如:男生有48人,男女生人数比是6:5,求女生,学生会错误列成48×[5÷(6+5)]。又如: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36,长和宽的比是5:4,求长和宽或面积是多少,这一题计算错误特别多,大多数学生列成:长:36×[5÷(5+4)]宽:36×[4÷(5+4)]对这些容易出错的题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练习。

第一,当学生没有想出与教材中的几种解题策列时,老师有没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如果要介绍,那么又该不该组织学生从这些方法中讨论出最优的解题策列?还是直接引导学生去寻找最优的方法?第二,像这样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要不要归纳出他的解题方法?如果说没必要,但是这对于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是很难掌握的。第三,其实,按比例分配就是平均分,都是把总量按总份数平均分再按各部分不同的份数去取,即归一法。但为什么还要说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殊方法?只不过是我们所说的平均分,取走的份数相同而已。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六

我讲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分配问题。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我结合教材引用了一个生活中分利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寻找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索,能够理解并掌握按一定的比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是: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演示――分析――讨论”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步:知识铺垫,问题引入。1.知识铺垫: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找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准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做好课前“热身”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的阶梯,以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2.问题引入: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分配。(课件出示)张叔叔和李叔叔合资开公司,由于他们齐心协力,经营有方,一年获利20万元,这20万元的利润平均每人分得多少万元?(平均分)可是张叔叔投资3万元,李叔叔投资2万元,这样分合理吗?该怎样分?各分多少万元?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通过平均分引出按比分,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发展变化与延伸,为分散难点起着积极的迁移作用。

教学过程第二步:交流探索新知,掌握方法。首先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然后利用课件演示(张叔叔、李叔叔各投资的份数,张叔叔和李叔叔投资的总份数,张叔叔投资占总份数几分之几,李叔叔投资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把20万利润按各自的分数来分,那么张叔叔就分得20万利润的3/5,即20乘3/5得12万元;李叔叔就分得20万利润的2/5.即20乘2/5得8万元.)接下来鼓励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解答,教师进行指导,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三步:巩固练习。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设计练习力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教学过程第四步: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这样做是为学生提供自我回顾、的空间,把掌握的解题方法、技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这一环节,只有几位学生举手发言了,而大部分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看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还有待培养提高。

教学过程第五步:提升、拓展训练,形成技能。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道层次不一的应用题和一道小组合作题:请你来配比:

淘气有45元零用钱此题虽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学生的思维相对开阔了,知识的应用也有些灵活了。针对一些小组在“献爱心”这一项配的比例多一些,适当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会更好。

教学过程第六步: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提出此问题时,已经下课了,只有几位学生总结发言了。

现在回顾整节课,教学思路、程序比较清晰,学生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但这节课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高,整节课显得有些平淡,学生思维的碰撞、知识的开阔还有一些拘束,不敢大胆的表现自己。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还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学,开阔他们的眼界,开阔他们的思维,大胆表现自己,用比较流利,通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想法……同时,通过一次次的讲课、听课,我也学到了许多:数学课堂语言的准确、缜密;数学逻辑思维的严密;数学知识的深度与开阔度;实际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等。今后还要加强学习,多听:听专家、听名师的课;多钻:钻教材、钻教法;多练:练备课、练上课;多思:课前思、课后反思。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七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梅山爬到泉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自学:

1、什么叫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可以说,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课堂的收获应该是学生有收获,包括智力的和非智力的。一堂课让学生学会几个知识点很容易做到,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培养顽强的数学精神实在是任重道远。因为教学内容是比较新的东西,我采取换位备课和换位教学的策略,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研究学习来大胆展示自己,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和创造还给学生。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八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学习数学知识目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我在本节课时,始终围绕“解决问题”展开教学,在运用拓展阶段,注意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设计一道开放题:“某村民小组共有4户人家卖土地,共得到补偿金九十万元,你们认为该怎么分?”其中的一个条件是开放的,让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解决问题。有人认为可以平均分,每户得22.5万元;有人认为不合理,因为每户人家的人数不一定相等,所以应该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还有人认为应该按原有土地的面积来分配。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补充条件,按不同的分配标准去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深了对“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发展了思维,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相结合。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与求比值,但对分数与小数的比进行化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九

我讲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分配问题,比的应用课后反思。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我结合教材引用了一个生活中分利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寻找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索,能够理解并掌握按一定的比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是: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演示——分析——讨论”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步:知识铺垫,问题引入。1。知识铺垫: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找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准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做好课前“热身”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的阶梯,以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2。问题引入: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分配。(课件出示)张叔叔和李叔叔合资开公司,由于他们齐心协力,经营有方,一年获利20万元,这20万元的利润平均每人分得多少万元?(平均分)可是张叔叔投资3万元,李叔叔投资2万元,这样分合理吗?该怎样分?各分多少万元?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通过平均分引出按比分,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发展变化与延伸,为分散难点起着积极的迁移作用。

教学过程第二步:交流探索新知,掌握方法。首先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然后利用课件演示(张叔叔、李叔叔各投资的份数,张叔叔和李叔叔投资的总份数,张叔叔投资占总份数几分之几,李叔叔投资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把20万利润按各自的分数来分,那么张叔叔就分得20万利润的3/5,即20乘3/5得12万元;李叔叔就分得20万利润的2/5。即20乘2/5得8万元。)接下来鼓励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解答,教师进行指导,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三步:巩固练习。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设计练习力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教学过程第四步: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这样做是为学生提供自我回顾、总结的空间,把掌握的解题方法、技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这一环节,只有几位学生举手发言了,而大部分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看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还有待培养提高。

教学过程第五步:提升、拓展训练,形成技能。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道层次不一的应用题和一道小组合作题:请你来配比:

淘气有45元零用钱此题虽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学生的思维相对开阔了,知识的应用也有些灵活了。针对一些小组在“献爱心”这一项配的比例多一些,适当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会更好。

教学过程第六步: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提出此问题时,已经下课了,只有几位学生总结发言了。

现在回顾整节课,教学思路、程序比较清晰,学生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但这节课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高,整节课显得有些平淡,学生思维的碰撞、知识的开阔还有一些拘束,不敢大胆的表现自己。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还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学,开阔他们的眼界,开阔他们的思维,大胆表现自己,用比较流利,通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想法……同时,通过一次次的讲课、听课,我也学到了许多:数学课堂语言的准确、缜密;数学逻辑思维的严密;数学知识的深度与开阔度;实际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等。今后还要加强学习,多听:听专家、听名师的课;多钻:钻教材、钻教法;多练:练备课、练上课;多思:课前思、课后反思。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十

有些好的教学片段,往往在不经意间被你瞬间捕捉。而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必须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教学方法的落实,学生思维的启发。

比例分配应用题刚上完。我对此有些想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积累一点有用的东西,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一、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导课问题有价值。我处理如下,有45只苹果分给六(1)班的男女同学,你们自己打算怎样分。这样的问题比较开放,不以条条框框限制学生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引导问题有价值。如能否根据比例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来解决比例分配应用题等。问题必须提在点子上,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解释问题的解决。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在于师生之间的解释清晰明了的程度。

二、营造机会,寻找思维的切入口。

联系导课问题,营造机会。抓住按男女生人数来分作为契机,六(1)班男生21人,女生24人,以班级实际联系比的知识,让学生自编符合课时要求的应用题。拉进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启发学生思维,创造距离机会。

三、提供线索条件,让学生尝试摸索。

如比例分配应用题解答方法不是一种,赛一赛谁的方法多,并给自己的方法取个名好吗?再如男女生人数比是7比8,你知道了什么?也可以接着给予提示。教学就是要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想象。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方法。

四、倡导学生相互解释,验证方案地可行性。

现在的学习,是多渠道、多元化、提倡终身学习的学习。学生最终必须得依赖自己,而不是教师,因此他们不得不学会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尽量避免教师的绝对权威,判断学生的是非。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应用一些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来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

最后,针对自己不足提些疑问,希望我的教学反思上交后,帮助我解决一个疑问。再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1)、课文规定一课时的内容我能否分两课时上,比如情况出现在公开课。

(2)、方法多样化,是否能够照顾到后近生。

(3)、上课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有时学生的方法确实可行,但你不能很好的解释,该如何处理。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十一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反比例函数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为此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对比。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两种函数的关系式有何不同?两种函数的图像的特征有何区别?

(2)在常数相同的情况下,当自变量变化时,两种函数的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区别?

从这些方面去比较理解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此外,在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k大于0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在一、三象限,k小于0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在二、四象限)时,学生由画法观察图象可知;而增减性由解析式y等于k比x(k不等于0),学生也容易理解,但从图象观察增减性较难,借助计算机的动态演示就容易多了。运用多媒体比较两函数图像,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看清两函数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两函数性质的理解。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直观性。虽然制作起来比较麻烦,但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使课堂教学效率也明显提高。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应关注以下几个过程:

1、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

教师应以学段教学目标为背景,以本章教学目标为标准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学活动中情感与智力的参与程度和目标达到的水平,及时进行归因分析,不断积极引导和激励。同时利用诊断结果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2、知识技能的评价,注重学生对函数概念及反比例函数的理解水平。

本部分内容中,对知识技能的评价包括: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及其图象的主要性质;能否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对这些知识技能的评价,应当更多的关注其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意义理解。如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关键是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只要学生能在具体情境应用它们解决问题即可,而不要过于关注其具体运用的熟练程度,如可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等。

3、发展性评价,关注数学活动引起人的变化。

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获取函数相关性质的信息有较大空间,考察学生能否对信息作出灵敏反应,应用时,能否善于分析和决策,灵活支配运用知识有效的解决问题。关注并追踪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的持久变化。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十二

3、正反比例应用题解答方法的总结。重点应放在如何判断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上。下面我结合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谈一谈我自己的体会。

1、开头的复习比较的设计比较到位,层次分明,时间分配得当。

2、总结解比例的方法时能鼓励学生去体验,通过小组的方式去总结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1、例题教学时应让学生讨论分析,多花时间研究数量关系式。

2、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按步就搬,应能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进表扬,充分让学生表现自己。

3、改造例1时让学生宏观上思考与例1的区别,这样可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4、练习题中的表述要清,练习的亮点没有得到很好的拓展。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十三

第一,当学生没有想出与教材中的几种解题策列时,老师有没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如果要介绍,那么又该不该组织学生从这些方法中讨论出最优的解题策列?还是直接引导学生去寻找最优的方法?第二,像这样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要不要归纳出他的解题方法?如果说没必要,但是这对于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是很难掌握的。第三,其实,按比例分配就是平均分,都是把总量按总份数平均分再按各部分不同的份数去取,即归一法。但为什么还要说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殊方法?只不过是我们所说的平均分,取走的份数相同而已。

如果按照“按比例分配”,把这一问题归成一类型,那学生是非常容易掌握这类问题的解法的,并能很快利用方法去解决类似的问题。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这样解”或者说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就不是很清楚了。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缺少了这一过程,那就只培养了一班只会考试的学生。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效果会更好。在全班交流合作时,要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想法的时间,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效率就会更好。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十四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着重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了正比例知识后,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如何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正比例,在做题时,学生出错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在于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上。可是一旦教授了反比例的知识之后,学生开始混淆两者了!不知道是把两个量相“乘”还是相“除”!这是由于学生对于“正”和“反”的理解不够到位。

所谓的“正”,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大;一个量变小,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小。总而言之,两个量发生了相同的变化。那么反比例的“反”怎么理解呢?有的同学已经可以自己概括了:两个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即一个变大另一个就随着变小;一个变小另一个就随着变大。这样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掌握可靠的、初步判断两个量可能成什么比例的方法,有助于有序思维的展开!

2023年比例的应用课后反思(汇总15篇)篇十五

昨天听了李婷婷老师的一节问题发现生成课,老师准备充分,学生积极,交流讨论应用得当。课后蔡校长又对这堂课及时进行了点评和引领,使我对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上课的情况进行了自我反思,现总结如下:

1.口号:李老师的学生设计的口号知识点概括的非常全面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回想自己的学生设计的口号,要么是知识点的罗列,要么是空洞的大话,每次设计都不如人意。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对学生口号的设计重视起来,口号是学生预习的一种体现,也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

2.多媒体的使用:一直以来我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在数学课上能用多媒体的地方太少了,今天看来,多媒体确实是省时省力的好帮手。也可以让学生时刻注意各项要求。

3.小组交流:李老师的小组交流有三种形式,2人小组交流,4人小组交流,8人小组交流,这三种交流方式要求各不相同,解决的任务也各不相同,一次比一次的交流的深入,一次比一次有提高,这样交流无疑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回想自己在上课时的交流,每次交流完后成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提不出问题,或者提的问题不好。我认为这种交流方式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也是我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另外我认为在交流中要使每个人都有任务,每个人都是自己任务的责任人,尤其是在交流中去抓好小组长和学科长的作用,可使交流的有秩序的进行。

4.课堂记录:李老师班里的同学的课堂记录本记录的满满当当,工工整整,有组长学科长的批阅,也有老师的批阅,学生能对课上的知识点及时整理,或者是平时做错的一些题目,或者是重要的题型,这样学生课下在复习时才能有抓手,成绩当然会提高。这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5.评价:在一堂课将结束时,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既可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蔡校长说“评价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要让学生人人都会评价,人人都被评价,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也就提高了自己。

6.读:在平时学生的预习中,学生读的遍数肯定不够,主要是监督检查的力度还不够,老师督查的角色没有扮演好,所以在上课时总是嫌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解决不了几个问题,其实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关键是看老师怎样去管理,老师给学生设置一个怎样的平台。学生的预习做的好,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我要重视起学生的预习来。

以上是我对听李老师课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入伍前和入伍后的心得(模板13篇)

    通过撰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和学习能力。下面为大家奉上一些优秀的实习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指导

    热门红牌撤销申请书(模板17篇)

    低保申请书通过对个人情况的描述和阐述,帮助政府了解贫困人口的真实生活状况。接下来是一些成功转学申请书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尊敬的院领导:我是xx级

    优秀小学二年级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5篇)

    教学反思需要教师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以实现教学的优化和提升。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读完本书的时候,刚赶到

    最新申请书感谢词怎么说范文(15篇)

    党员转正申请书是党员对自己在党内思想、组织关系和工作表现的自我评价和总结。以下是一份仲裁申请书的标准样本,可以作为申请人起草申请书的参考。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

    实用保洁兼职合同协议书(案例17篇)

    授权委托是指一方将自己的权力和责任委托给另一方,以便让后者代表自己行使权力和完成任务。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合伙协议签署的注意事项和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二年级看图写话大扫除(模板14篇)

    决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明确目标和行动方向,从而实现团队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一种计划或决策。决议的制定需要考虑各方的权益和合法性,遵循公平正义原则。如果你正在制定一份

    专业护理的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为自身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实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专业乡镇干部读书班心得体会(案例18篇)

    学习心得的写作可以记录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激发学习动力。以下是一些军训心得的感悟,希望能给其他同学在进行军训时带来一些帮助和鼓舞。作为乡镇干部,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

    2023年新冠疫情应急演练情况汇报大全(15篇)

    范本是我们学习和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和模仿范本,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作文时要注意审题和命题要求,遵循正确的写作方式和格式。接下来是

    实用转正工作总结及建议(案例15篇)

    学生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接下来是一些关于生产调度和排程的经验总结,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