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

时间:2023-11-05 作者:ZS文王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

教学计划是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的基础。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宝贵的参考经验。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一

教材分析:这两个例题是教学带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例5是带分数连加,与带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几个加数可以一次通分,最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公成带分数。例6是带分数的连减。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时,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使拿出1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进来还不够减时,就要从整数部分拿出2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起来再减。可以一次通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把整数或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p136准备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5。

a、出示例5。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对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要求?

d、看书p136。

e、说一说带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f、试一试p136。

2.教学例6。

a、出示例6。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通分后再看看,分数部分够减了吗?不够减又要怎么办?

e、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f、小结。

g、试一试。

3、小结带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计算练习p137、1--3。

2.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3.小结:带分数连减时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第二课时(练习)。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导成教材第131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05年2-15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l)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4)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第六单元实力评价。

一口算。

1.2×3=0.36×10=2.4÷8=。

0.4÷0.8=0.25÷0.5=3×2.3=。

4.72-0.72=1.5×4=8.56×0=。

2÷0.2=1.2+3.5=5.6÷5.6=。

时的有1人。根据以上数据,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东的同学一周上网情况统计表。

人数。

上网时间/时。

1.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在()小时到()小时之间。

2.算出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小北对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

户数111354。

每户用塑料袋只数12131415l617。

1.计算出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某市运动会各区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五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希望小学要统计五年级各班同学为社会做好事的件数,应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2.()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3.表示一年里12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六先在下面折线统计图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然后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某超市2005年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1.普通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2.液晶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3.()季度两种电视销售差距最大,是()台。

4.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预测明年两种电视的销售情况。

七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万福商场。

东方商场。

……万福商场……东方商场。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二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减带分数和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年的分数的带分数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例3、例4介绍带分数减法中被减数是整数和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计算方法。在其前安排了准备题,是为这两个例分散难点,作好必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说一说像怎么想的?p132准备题。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3。

a、出示例3,看一看分数部分够不够减?怎么办?

b、分组讨论。

c、反馈讲评。

d、看书p132。

2.试一试:先看一看分数部分够不够减,不够减怎么办?

3.教学例4。

a、出示例4。

b、看一看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再看一看分数部分够减了吗?不够减又怎么办呢?

4.试一试。

5.小结带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p133、1--4。

2.说一说带分数减法有几种类型?要注意什么?

3.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和前面的内容比较又有什么不同?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是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2、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使学生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分数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转化思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谁还能举几个假分数的例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识的板书成两类,同时选择1、2个分数让学生说说意义及其组成。)。

二、探索建构。

(一)探索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

1、师问:你能把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吗?试着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方法。(法一: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法二:根据假分数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当板书思考过程,如果学生对于第二种方法想不到,教师应适当提醒或作简单说明,以便于进一步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口答:将16/8、21/7、42/6转化成整数。

5、观察思考:这些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有什么特点?

6、师:你能不能也出几个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考考别人?

7、师问:谁能概括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把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的?

1、师问:刚才举的假分数的例子中,还有这部分假分数能不能化成整数呢?为什么?那它们该化成怎样的数呢?(小黑板出示带分数的概念。)。

2、师:这个概念看得懂吗?我们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比如4/3可以写成1这个整数和1/3这个真分数合成的数,像这样的数就叫带分数,这个带分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师板书带分数的写法及读法,并组织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题目:读出下面带分数,并说说它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

621。

4、师小结:这两个数表示的是同一个点,说明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可以这样说,带分数实际上只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5、师问:你们想不想把其他的假分数也写成带分数的形式?就请动手试一试把11/4这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学生尝试着把一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师巡视了解情况。)。

6、交流方法。(共有三种方法。小黑板相机出示书上的两种解题思路,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板书。如果学生没有全部回答出三种思路,教师无需强求硬塞)。

8、师问:谁来概括一下,刚才是怎样把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的?

(归纳得出方法:分子除以分母,除得的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子,而分母不变。)。

9、概括总结:观察前、后两组转化假分数的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揭题: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2。让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用这个假分数表示。

2、练习九4。出示题目。问:这里把多长看作单位“1”?指导填5/3、1。其余让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练习九5。

出示题目:1=/11=()/21=()/31=()/4。

2=()/12=()/22=()/32=()/4。

3=()/13=()/23=()/33=()/4。

第一组指导学生完成,第二、三组让学生独立完成。

观察:这里几组等式都是把什么数转化成什么数?方法是怎样的?

(板书:整数——假分数)。

4、完成练习九6。

四、课作:练习九1、3;每日一题。

课后反思:

在备课之初,我就将这堂课的难点确定为。

理解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的算理。书上介绍了三种转化的方法,一种是画图理解、一种是推算理解、还有一种就是通过计算。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计算(即通过一种方法的模仿)这一种方法学生掌握的效果最好,还有两种方法只有少数学生能想到,并且可能还是处在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程度,也就是心理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并不能叙述的很清楚。但如果只讲计算这种方法,而另两种方法不讲,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就是纯碎的机械模仿,这就违背了教学原则,显然是不可行的。为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试着把11/4转化成假分数,其间我通过巡视发现不少中上等学生已经通过计算将11/4转化成了假分数,接着我让这部分学生回答他们的转化方法,当学生们存在疑惑时,我适时将另两种思路在黑板上展示,这两种思路其实就是计算的算理说明,在学生们看过、想过后再来理解转化后的带分数每一部分的意思,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难度就被分解了,学生既掌握了方法又理解了算理。

另外在这一堂课上,还有许多细节的处理不完善、不够到位,这些都是我以后在课堂教学中须努力改进的地方。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四

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建议】。

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

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爱的电视节目等。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人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

1、众数.............................1课时。

2、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1.众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123页的内容及第124、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l)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较合适。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

数量/个l529l62o22161816。

(1)计算出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6题。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五(1)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和87,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分和87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题。

8.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小明对本班15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本的有1人,拥有3本的有2人,拥有4本的有4人,拥有5本的有3人,拥有6本的有5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1)估算一下,这15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2)估算出这15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小力对本单元10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户,订1份的有3户,订2份的有4户,订3份的有1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年5月。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1)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2之间吗?为什么?

(2)计算出这10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2.复式折线统计图。

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26、127页的内容及第129一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页例2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题。i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一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完成教材第129、130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3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三)思维训练。

下面是年1月22日到28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

2006年’月…{{111…查阅2006年同期北京市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

1月11917414395115173163。

查阅20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练习)。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导成教材第131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05年2-15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l)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4)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第六单元实力评价。

一口算。

1.2×3=0.36×10=2.4÷8=。

0.4÷0.8=0.25÷0.5=3×2.3=。

4.72-0.72=1.5×4=8.56×0=。

2÷0.2=1.2+3.5=5.6÷5.6=。

时的有1人。根据以上数据,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东的同学一周上网情况统计表。

人数。

上网时间/时。

1.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在()小时到()小时之间。

2.算出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小北对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

户数111354。

每户用塑料袋只数12131415l617。

1.计算出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某市运动会各区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五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希望小学要统计五年级各班同学为社会做好事的件数,应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2.()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3.表示一年里12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六先在下面折线统计图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然后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某超市2005年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1.普通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2.液晶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3.()季度两种电视销售差距最大,是()台。

4.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预测明年两种电视的销售情况。

七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年年年2005年。

万福商场。

东方商场。

……万福商场……东方商场。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洪水的危急、肆虐。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教学重点: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孩子们,请静下心来,静静地看老师写,板书《桥》。读读课题。

师:有一个小村庄,曾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它陪着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这样平静地过了许多年。可是有一天黎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一切都改变了。这究竟是一场什么灾难呢?孩子们,你们都预习了课文,能告诉我吗?(山洪暴发了。)。

二、教学新课:

(一)、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危急。

生读课文后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男生读读这个句子,想想:山洪像什么?山洪像怎样的野马?山洪像一匹受惊的野马吗?(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山洪的可怕)。

师:这样一群受惊的野马,它们桀骜不驯,力大无穷。读读这句话,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让学生想象,感受万马奔腾、浩荡而来的场面,从而感受洪水的可怕。)。

(3)、齐读这个句子,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师: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山洪的可怕,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山洪的可怕?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师:一米高有多高?大家比一比,估计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生纷纷用手在自已的身上比划后得出结论。)。

(2)、师:“跳舞”这个词多美!但在这里,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可怕,恐怖),因为洪水跳得是“死亡之舞”啊!

(3)、指名读这个句子,相机指导朗读。将“一米高”和“跳舞”这两个词略重读。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可怕?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读这个句子,师: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谁在笑?在怎样的笑?(得意、猖狂、)。

课件出示这三个句子,自由读读这三个句子,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应该怎样读?可以讨论。(洪水越来越近,情况越来越危急。在朗读时语气要由轻到重,语速要由慢到快。)学生汇报后,指导朗读。

(二)、品读课文,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在旁边。可以写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短句。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1)、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你读出了什么?(镇静、从容)。

(2)、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老汉的从容、镇静?(不说话、盯着)。

(3)、创设情境朗读:

a:师:倾盆大雨中,面对你拥我挤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b:师:山洪咆哮,死神一步步逼近,面对疯了似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c:师:窄窄的木桥,跌跌撞撞蜂拥而来的人群,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师:此时此刻,我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这样一位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他是一座什么山?(人们的靠山)。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然后我请你们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生汇报。

(2)、孩子们,看看这句话,短短十几个字用了三个感叹号!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却是铿锵有力的!想想,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指导学生读时语速可稍慢一点,语气要有力!)。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c: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孩子们,咱们来猜一猜,老汉为什么要单单把小伙子揪出来呢?

生汇报:a:因为他是老汉的儿子。师:你从哪儿知道的?孩子,你可真会读书,你真正读懂了这篇课文。

b: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师:对,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他可能排在了什么地方?

(2)、师:小伙子不光是老汉的儿子,他更是一位共产党员。所以老汉把他揪了出来,让他排到了后面!就这样,村子里的其它人都安全地撤离了,只剩下了老汉和小伙子。此时此刻,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大公无私、顾全大局、不徇私情……)。

生汇报:狠心的父亲。

生汇报:不称职的父亲。

……。

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师:是啊,当村子里的其他人都安全了,只有老汉和儿子时,他就是一位普通的、平凡的父亲。他和我们每个人的父亲都一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他比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下来。这就是“父爱如山”。

过渡:村民安全地撤离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也在洪水中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三)、感受“桥”的深刻含义。

(1)、音乐响起,孩子配乐读最后几段。

生讨论后汇报。

(2)、这篇课文以《桥》为题,你认为“桥”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小木桥吗?

小结:是啊,桥不仅仅是那座小木桥,它更是老汉用自己的生命为村民搭建的生命桥、希望桥。

三、板书设计:

老汉。

村民桥小伙子。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六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教学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一、从生活情境中导入,认识带分数;

二、探索新知,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化法;

三、实践应用,能灵活应用化法解决问题;

四、巩固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形结合,让学生认识带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带分数,进而能在数轴上找到带分数相对应的点,把带分数和1比大小,从而能发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方式,它们之间是可以互化的'。整节课环环相扣,条理清楚,但是在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时没有图形结合,直接用分子除以分母,学生们能按照步骤依葫芦画瓢,但是个别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它的方法,在做作业时出现了格式上的错误,需加强规范及辅导。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七

p103。例51=2/2=3/3=4/4=5/5=……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p103。例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八

这一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所以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分数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分数的意义,一个是分数的单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分数就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首先帮助学生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新课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叙述自己表示出的分数、分数的意义,回答分数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分数单位等内容,为学生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奠定基础。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合作探究;然后依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分类,引导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分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自己得出应用的判断和结论。

最后通过观察数轴上各点所表示的分数,引导学生将真分数和假分数与1作比较,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进一步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九

今天听了xx省xx市实验小学的xx老师执教一课,朱老师提出要“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准确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特征”。课前朱老师做出这样的思考:“学生怎样才算真正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首先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的形成过程,感受并认同假分数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其次,从学习基础分析,当学生面对一个真分数时,已经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用自己的方式作出解释。比如,可以从部分与整体(一个物体或一个群体)的层面进行解读,也可以理解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即一个量相当于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我认为,只有当学生看到一个假分数时,能利用已有的经验从不同的维度去解读它,对它的理解程度能与真分数等同了,才算真正实现了假分数意义的构建。”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四分之一吗?

学生个性化画图。

教师和学生从四分之一开始,每一次增加一个分数单位,学生很自然也很顺利地完成。

师:看着这5个分数,你有觉得谁最特殊呢?

生:四分之五。因为分子比分母还要大。

师:还有谁比较特殊呢?

生:四分之四。分子和分母一样大。

师:像这样子分子大于分母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笔者在课堂巡视时看到了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比4小或者等于4的数,并能正确画图表示.

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即“学生认识到假分数在形式上与真分数是不一样的,但其实质都是分数单位累加的结果。”

《真分数和假分数》已经上完了,笔者是这样想的: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些已经知道的对新的学习会造成怎样的迁移。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

1、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对本节课自我评价。

课堂闪亮星。

评价内容。

认识并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认真倾听。

别人发言与同伴合作。

积极思考问题。

自我评价。

板书设计】。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小于1)。

分子等于分母的:…(等于1)。

分子大于分母的:…(大于1)。

设计思路】。

学生在三年级已有了初步认识分数的经验基础,但那时主要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角度来学习的,认识的分数都是真分数,而现在,引入了假分数,这就需要学生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又因真分数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而假分数表示什么?在单位“1”不够取的时候怎样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数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学生并不明白。因此,建构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是个关键,同时也是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概念的'建立,结论的探索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而本节课的设计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新知识沿着理解、掌握、熟练地过程不断前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尤其在“怎样用图来表示?”这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对比、辨析、不断地矛盾冲突和解决的过程中,加深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还有在给分数分类这个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分类、说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激烈的小组讨论争辩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尝到了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自始自终都使学生在充分的信息的相互交织中、不同思路的相互促进中、自育与他育的相互补充中,充分感受与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一、说教材: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p69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真分数和假分数既是分数意义的延生,又是对原来分数理解的一次补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的理解分数概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于分数的数感,也为下节课学习带分数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分数的经验基础,但那时主要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角度来学习的,认识的分数都是真分数,而现在,引入了假分数,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又因真分数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而假分数表示什么?在单位“1”不够取得情况下怎么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数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学生并不明白。因此构建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是个关键,同时也是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概念的建立,结论的探索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透彻理解概念,互动学习,人人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与态度: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知识与能力角度分析,本节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是重点。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角度分析,重点是学生体会分类思想的应用;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通过分类认识真分数是分子比分母的分数,而假分数就是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位在结合图形理解假分数的意义和在数轴上表示数。因为在这个教学内容之前学生认识的都是真分数,可以说真分数已经在孩子心中根深蒂固,要想让孩子认识假分数,就要打破原有的认识结构,所以比较难。另外在数轴上表示数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向是难点,将真分数和假分数标在数轴上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虽然已渗透了一些,但是接触的都是真分数,在数轴上表示假分数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比较困难。

五、说设计理念。

(一)、自主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

考虑到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突出学生学的过程,力求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概括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动手实践,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分数、动手对分数进行分类、合作交流等活动,熟悉理解了新知,是学生能够直观、清楚的认识、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

六、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七、说教学流程。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第一关:幸运问答。

在这个环节里我设置了两个题,第一题主要是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一方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第二题让学生说出分母是4的分数,主要是为学习假分数奠定基础。

第二关:幸运探究。

1、教学例1。

这个环节的内容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所以比较简单,但是也为后面教学例2做了一个铺垫。

2、教学例2。

出示第一个图:

(1)说一说怎么表示?

(2)为什么这样表示?

出示第二幅图:

这幅图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很富有挑战性,针对这样的问题,我采取了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的方式。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会出现用表示的,这是在备课时预设到的情况。然后我接着问,还有不同的意见吗?从而引出,然后让学生想一想,究竟用哪个分数表示恰当。根据分数的意义从而得出是正确的。然后让学生再说一说为什么用表示,从而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出示第三幅图:

(1)说一说怎么表示?

(2)为什么这样表示?

根据上面的图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用类推的方式不难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环节教学使学生对原有知识的一个补充与提升,使学生对分数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3、指导分类,揭示概念。

(1)观察比较这些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小组讨论分类方法。

(2)汇报分类结果,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4)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5)看书理解概念。

(7)问:看书过程中有没有新的发现?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等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通过看书,进一步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最后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关:幸运考场。

这一个环节主要达到两个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检测学生是否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另外一个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数,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让学生同座位交流,然后汇报,找到分数所对应的点,并说明理由。在这个环节中不仅真正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更能清楚的显示出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性,有助于对分数特性的理解。

第四关:幸运判官。

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是意义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第五关:幸运冲刺。

通过这组练习题,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拓展与延伸。

课后反思: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反思本节课教学: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闯关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本节课上学生提出是不是真分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假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思维批判性、创造性的体现。所谓思维的批判性,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辨别是非,评价优劣的一种思维品质。批判性的思维是一种事实求是,周到、缜密的思维。在教学中利用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引导孩子分析辨认;或者适当的给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启发孩子辨别真假;或是故意给出某些问题的错误解答,组织讨论,让孩子找出错误之所在和原因都可以使孩子思维批判性得到发展。思维批判性的发展会促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都得到提高。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使学生在中学数学“分类讨论”题中如鱼得水。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们必须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着人性的展示和发展,充满着感情的交融与碰撞,课堂应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成长的乐园。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二

昨天,市教研室来我校调研,有幸请张平老师指点了一节数学课:《真分数和假分数》。听了张平老师的点评,有如下启示:

学生在前一阶段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而且这些分数表示的都是一个数量中的一部分和这个数量的关系。本节课上,学生需要认识分子与分母相等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以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教材上的例2是利用学生对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已有认识,通过涂色,先后引出对4∕4和5∕4的认识。教学时,我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按部就班的引导学生认识。出示了分数“5∕4”后,我问学生:“这里把什么看作了单位‘1’?”学生一致认为是“把两个圆看作单位‘1’”。其实,这样的回答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已经预料到的,于是我开始引导:如果是把两个圆看作单位“1”,一共平均分成了几份?取了几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5/8和5∕4一样吗?再想想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两个圆!”尽管前面有例题的明示“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尽管我作了引导,可学生还是坚持他们的想法。无奈,我只得重新再引导一遍。

课后,张平老师的方法给了我启发:在让学生涂色表示5/4时,先只出示一个圆让学生说单位“1”、涂色,学生肯定会说不够,由此再出示第二个圆,即再出示一个单位“1”,合起来是两个单位“1”,两个圆是两个单位“1”,而不是一个单位“1”。有了这样的铺垫引导,学生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另外,张平老师还提到一节课练习的设计要设计好,要注意层次等。听了张平老师的点评及建议,我深深体会到,每节课前,都要认真钻研教材,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细节,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细节是一种长期潜心的准备,细节是可以挖掘、预设的,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进而创造出有效、精彩的课堂。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三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大刚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老教材,新思路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所以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分数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分数的意义,一个是分数的单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分数就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首先帮助学生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新课的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认识的理解。会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复习导入:说2/3、7/9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我通过让学生叙述自己表示出的分数、分数的意义,回答分数的分数单位及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为学生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猪八戒吃西瓜》故事,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把藏在故事中的分数找出来。

(二)教学例2:

1、怎么在圆中涂色来表示它们?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

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4。

5、分母是4的分数还有吗?

6、我们应该怎样涂色表示5/4?

(1)只用一个圆(单位1)表示,够不够?

(2)一个单位1不够,那怎么办?

(3)5/4怎么理解?5/4里有几个1/4?

(三)教学例3:

1、电脑依次出示例3的图形和分数。

2、让学生说说怎么涂色。

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

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5?

5、表示10个1/5用了几个圆?表示13个1/5用了几个圆?

(四)指导分类,揭示概念:

1、观察、比较大屏幕上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1)同桌讨论分类方法。

(2)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2、汇报分类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揭示概念:

(2)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指名概括、全班齐读。

(3)如何判定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4、练习:师生操练。

2、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3、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假分数和图,看看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课堂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第1题。师问: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二)写出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数,再写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数,在小组里交流。

1、学生填写。

2、师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五、布置作业:小组合作,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主,为下节课设计一组复习题。

板书设计:

假分数:分子分母、假分数1。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四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在同学们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两个概念。这一课的内容是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假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王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放手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理解、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全课教学活动有以下特点:

王老师以测量讲台桌这件学生们都熟悉的情景,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这些都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景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数学问题变成了一个个具有挑战性、探索性、交流合作的学习过程。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变“课堂教学”为“课题生活”。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的重要方式。琚老师这节课,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觉参与,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宽松的氛围、愉快的心境、和谐的交流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保证。王老师这堂课运用生本教育,结合电脑课件,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研究,得出结论,让学生真正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五

2.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可以用32来表示一个半,还可以看成是22(就是1)和12合成的数,写成112。我们把这样的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3.教师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4.举一反三:用分数表示出其他学生吃的橙子。

(二)教学例4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把44、84化成整数。

(1)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教师化的不同方式:

a.根据分数的意义:4个就是1。

b.利用直观图。

c.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

2.把73、65化成带分数。

(2)汇报交流(学生说,教师板书)73=7÷3=213。

师:如果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中间的“7÷3”可以省略,直接写出“213”。

(3)让学生自己把65化成带分数。教师巡视时,注意检查学生的思考过程。做完后,指名回答。

3.教师指明:“从例4可以看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可以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所以说,带分数只是一部分假分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4.:“谁能说一说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让几个学生叙述后,教师归纳:“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六

师:老师请你观察这些分数,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分数分分类。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想法。

1、自主分类:四人小组讨论分类方法。

2、生汇报分类情况,可能出现:

(1)按分母相同和不同来分;。

(2)按分子与分母关系分:分子比分母小;分子比分母大;分子等于分母。

(3)按分子能否是分母的倍数分。

(师根据学生回答把第二种分类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3、学生自学课本第69页。

师:从书上你都了解到什么?

(1)在数学上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2)分子比分母大的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认识的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真分数和假分数)。

5、交流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说明理由。(结合图想一想)。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七

教材第72一74页练习十三的第1一13题。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投影。

(一)导入。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题,看谁掌握得好。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并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2题。

老师提示:把一个椭圆或一个六边形看作单位”1“。

让学生看图在课本上写出分数。

提问: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再看图写出分数,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3题。

请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联系实际,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看图写出分数,并读一读。

提问:带分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5.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5题。

学生先自己试着填写,然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写出答案,也可以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答案。

6.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6题。

老师指导学生从左往右看,从左往右填。

7.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8.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8、9题和第74页的第11题。指导学生仿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方法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写出答案。

9.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10题。

请学生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10.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12题。

让学生看表回答教材上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11.完成教材第75页的第13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思维训练。

3.在括号里填上”“、”“或”=“。

(1)a=+,a()1。

(2)b=+,b()2。

(3)c=++,c()3。

(四)课堂。

通过今天的复习,学会正确应用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有关知识,灵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出纳年度思想工作总结报告(通用22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面是一些往年的优秀月工作总结范文,通过阅读它们,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经验。

    小学语文老师转正自我鉴定范文(13篇)

    转正自我鉴定是一次自省和反思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在以下的转正自我鉴定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和进

    美容新店开业工作计划书(模板19篇)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书,我们能够更好地对工作进行分解和分配,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提高工作的协同效率。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它们的逻辑和表达方式

    计划生育自评报告(精选20篇)

    计划生育的实施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关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大家提供权威的指导和依据。一、计划生育法律

    社区个人年度述职述廉报告(精选18篇)

    通过撰写述廉报告,可以加强对自身工作的自我审视,及时纠正和改进不足之处,起到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积极作用。附上我市公职人员廉政述廉报告,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欢迎各界

    货代业务员工作计划(热门16篇)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果和进步。这个工作计划书包含了详细的时间安排、目标设定和任务分解,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你的工作。现在我已经在公

    大学生网络购物状况调查报告总结(热门13篇)

    调查报告需要明确研究目的、方法和结果,以便读者能够全面理解和评价。如果你有其他关于调查报告的疑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的专家团队,我们将为你解答。

    社区居委会综合治理工作总结(热门17篇)

    社区工作总结是对社区工作经验和经历的总结,有助于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区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广泛宣传,提高居民自我防范意识

    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稿题目(专业18篇)

    发言稿的撰写是一个锻炼自己思考、表达和演讲能力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发言水平和影响力。请查看以下这些主题独特的演讲发言稿范文,或许

    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大学大全(13篇)

    一篇优秀作文能够展现作者的文学素养和写作功底,体现作者的个性和风格。通过阅读优秀作文,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欣赏水平。亲爱的xxx:你好!此刻,你已经胡子拉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