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ZS文王

感恩是一种回馈社会的方式,我们应该心怀感恩,积极付出。感恩并不局限于个人,以下是一些感恩的范文,让我们一起感受到团队和集体的力量。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一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等于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正月初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发表重要讲话,对疫情防控做出安排部署。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党员干部要以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走在前做表率的行动自觉,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在疫情防控中叫响“跟我上”,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勇气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受侵犯。

主动出击,甘当疫情防控“守门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来势汹汹,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在防控工作中发挥着“守门员”的重要作用。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要求,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疫情防控打头阵做表率。要涵养“我是党员我先行”的政治担当,把防控工作作为检验党性砥砺初心的试金石,在抗疫一线守护人民安全,践行党的宗旨。要谋划“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部署,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高效合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做好高速路口、村社区进出口等重要卡点防疫工作,确保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要落实不丢一户,不落一人的坚定行动。通过24小时轮值、逐家逐户走访摸排、高频播放防疫广播、张贴发放防疫公告等方式做到防控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盲区。通过切实行动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共克时艰,架起疫情防控“连心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一个“局外人”,更没有一个“旁观者”,每天的疫情公报都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打赢这场硬仗,不单单要靠党员干部的力量,更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积极发动党员、凝聚群众,汇聚起共克时艰的人民伟力。要探索党员网格包保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实疫情防控工作力量,形成抓一人带一片的集成效应。通过党员网格包保,逐步构建起严密的疫情防控安全网,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将伤害降低到最小。要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提倡居家隔离,不随意走亲访友,不组织大型聚会,做好自我预防,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同时,加强正面科学引导,避免在群众中形成恐慌情绪,引导群众不传谣不信谣,以积极心态应对疫情。

多点发力,考出疫情防控“好成绩”。《通知》指出,要注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一个组织的主心骨,一个队伍的领头羊,干得好不好,能不能扛住事直接决定着队伍走向和工作实绩。要增强冲锋陷阵能力,在疫情防控中走在前、做表率、干出样,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严密细致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要增强统筹兼顾能力,积极协调工商、安监、交通、公安等各职能部门,做好协同配合,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食品供应正常、交通运输安全等,确保大局稳定。要增强宣传组织能力,发挥头雁作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工作合力,用实打实地有力举措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迎难而上尽展党员担当。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携手同心,砥砺前行,共同守护这方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我是党员,我在一线!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二

国家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1月27日,正月初三,妻子白钰的这条微信朋友圈,让刚到武汉的邢正涛格外暖心。“定不负使命不负卿。”邢正涛说,“在这一刻,大家与小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涛与1992年出生的白钰,因医结缘,因疫暂别。

“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都报了名,穿上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邢正涛说,“我爱人也报了名,但最后不在名单上,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中,男性护士只有16人,邢正涛正是其中之一。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邢正涛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11个组,每4小时一班。”邢正涛说,“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穿好防护服,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

“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敢于向前;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情况要心细,随时掌握。”邢正涛说,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经常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比如通过聊天,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给他们比划加油手势,但都要因人而异,注意时机、方式,尽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别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钰都会叮嘱丈夫,“他刚到武汉的时候,我担心得很,整夜睡不着,后来看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战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邢正涛出征武汉后,白钰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温、量血压、了解病情、辅助分诊……丈夫邢正涛也是千叮万嘱,“急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护。”

互相打气,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邢正涛特意请同事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夫妻俩虽身处两地,但一直并肩战斗。

每当坐上班车,不论前往隔离病房,还是返回驻地,短短10分钟的车程,第一次来武汉的邢正涛,总是对着窗外看个不停。“我觉得武汉真的很美。”他说,“等胜利了,我一定带着白钰来看樱花,吃热干面。”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三

湖南日报3月5日讯(记者段涵敏)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记者获悉,湖南省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湖南)2个集体和付敏等17名医护人员荣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其中张辉、宋英杰2位同志被追授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决定》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最高使命,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争分夺秒抢救患者,与病魔进行殊死较量,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经各方面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向好态势不断拓展。为鼓舞士气,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投入这场严峻的斗争,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授予113个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506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奖个人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四

中部战区总医院,从一开始就投入战斗、始终坚守一线,同时还派出医疗队支援地方抗疫。他们与武汉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挺身而出,成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护卫师”。

疫情发生后,以江晓静为代表的医院专家组建议,马上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分析会,认真研判形势,形成共识,全力抗击疫情。

1月21日,第一批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当医疗队到达肺科医院时,面临的是床位不够、患者众多。

卸下物资设备,全体队员集体上阵,将普通病房用36个小时改造成icu。医护人员想尽办法,能加一张床就加一张床,能多收一个病人就多收一个病人。在最紧张的时候,4个护理小组要负责5个护理单元,但在严峻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

疫情当前,中部战区总医院主动向武汉市卫健委申请成为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人员自发请战,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成为最动人的颜色和声音。两天后,7个病区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

一名怀孕34周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经多次转院,被送到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反复会诊,妇产科主任王晶主动请缨,各种预案和应急措施全部准备到位,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一声清脆的啼哭声缓解了外面专家们的紧张情绪。令人欣喜的是,孩子没有被感染。

为了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医院发动全院力量,积极投入战斗。

全院共有6个食堂、30余名厨师,每天要准备两万份盒饭。做好的盒饭要区分不同点位打包分装,病号饭要送到病房,医护人员的饭要送到工作岗位和外住的宾馆,既要有营养,又要求保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下来,有时累得自己连饭都不想吃。但是,参加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我们的亲人和同事,我们为他们做点事,一切都值得。”

一线科室的保洁员吃住在科里,不嫌脏、不嫌累、不怕危险,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保洁员朱爱红因为公共交通全部停运,提着个人的一大包生活物品,凌晨5点从家里出发,步行3个小时,回到科室要求上班,她说:“我把被褥和生活用品都背来了,你们救病人,我照顾你们,直到疫情结束。”

今天(3月16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杜斌。从来到武汉的那天起,他就奔波在各大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对他来说,指导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离患者再近一些。

这是位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9楼的一间普通的会议室,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领域的国内顶尖级专家团队正在紧急会诊。杜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从1月中旬接到任务,加入由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的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杜斌已经扎在抗疫最前线50多天,他奔波在武汉所有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巡查5家医院的icu病房。数据显示,在疫情暴发最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重症患者从发病到住院平均需要9.84天,很多患者病情的发展速度让大家措手不及。争分夺秒完善诊疗措施,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这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锚定目标,也是国家医疗救援队的核心使命。

在杜斌的心里,指导大家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带头守在床旁、守在患者身边。情况紧急时,给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杜斌都自己上。

记者拍摄的这天晚上,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几个国家的同行要和他预约同时在线交流探讨疫情相关情况。一个多小时的跨洋连线,从疾控到治疗,外国同行的问题具体到病人临床的诊断细节,他们希望能从中国办法中获得更多更充分的借鉴。随着治愈率的提升、病亡率的下降,中国也在为全球防疫、抗疫争取宝贵的时间。

“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患者若发生“炎症风暴”,该如何应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护肾队”给出的“解题”方法是: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炎症因子,达到保护脏器、挽救生命的目的。

这支由4名肾内科医生和23名血透专科护士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队伍,被大家称作“护肾队”。面对“炎症风暴”,他们科学研判,创新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让众多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我们发现,一些患者感染后大量炎症因子聚集产生‘炎症风暴’,从而导致多器官快速损伤。”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徐钢教授介绍,通过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手段提前干预,可以有效清除这些炎症因子。

“炎症风暴”应做到早预警早干预,同济“护肾队”副队长何凡副教授带领队员对光谷院区所有重症患者都进行了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监测。当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达到预警值时,就选择恰当时机介入,有针对性地制定血液净化方案。

一次,“护肾队”为一名74岁的老人完成3次血液净化后,原本呼吸衰竭、已经进入昏迷状态的老人逐渐开始好转,超出正常水平30多倍的炎症因子回到常规范围内。一星期后,老人重症转轻后转院。在随后的两周内,34名患者接受了近百人次血液净化,其中10人已经出院或转至轻症医院。

由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需要提供精细化的护理。以目前“护肾队”的人员配置,一天为10名患者做透析是常态。一名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机的时间是8至10个小时,而医护人员防护服的使用时限是6小时,所以需要两拨护士接力,才能完成1名患者的血液净化,有的护士甚至一天要进3次icu。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透中心护士长鄢建军说:“现在就像打阻击战一样,一定要守住阵地。”

“血液透析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徐钢教授说,“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荣誉感来自患者康复。大家士气很高,都鼓足了劲儿要战胜这次疫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五

春节期间,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出现。为了抗击肺炎疫情,武汉选择封城。即便如此,还是有无数人被感染,因为正逢春节出行期,南来北往客流量太大,被感染人数不断上升。在这场没有硝烟刀枪的战役中,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就是最大的英雄,他们舍弃和家人团圆的机会,冒着被病患感染的危险,毅然选择逆流而上,参与救援,医治患者。国难当头,幸好有这些逆行者,病毒面前,幸好有这些救援者。就连84岁的钟南山老先生,也再次出战,用行动稳住了中国14亿人们的心。相信有他们在,病毒不会猖狂太久,一切都会恢复如初。

武汉生病,封城,全国团结,抗毒。作为学生党员和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我们现阶段要做的就是呼吁和响应钟老的号召:不出门,不聚餐,勤消毒,戴口罩,就是为国做贡献,就能保家人平安。在家中,首先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范;但是,光自我防范远远不够,这场肺炎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其致死率,而是其可怕的传播速度。这不仅在于病毒本身,更是人们观念、意识的淡薄,这不光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于家庭、社会、国家都是一枚炸弹,另外加上春运大规模人口流动而恰巧又在于武汉市这个九省通衢的地方,促成了此次肺炎的大规模、高速度传播,那么我们在做好自我防范的同时更要积极宣传。积极宣传有两个方面,第一:我们年轻人的防范意识各项防范措施都明显优于该次病毒的易感人群——中老年人,而家里长辈又普遍没当回事,这便折射出这场疾病下,大多数人,尤其是易感人群观念淡薄、意识不够。那么作为年轻人的我们更应该肩负起积极主动获取正确信息、多方面多渠道辨析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然后将信息灌输给家中长辈以及身边人;另一方面,多传播正能量信息,在白衣天使们和有关专家的不懈努力下,这场肺炎已经有治愈案例,我们应该多传播诸如此类信息,而不应该横加指责这场肺炎的始作俑者,战争还未结束,现在不是大发议论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相信,中国政府能领导好这场战役,中国人民、武汉人民能度过难关。

时至今日我们也都知道全国大多数省市都有确诊病例,可仍有些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觉得那么远,传染不到我。这时我们就该告诫他:无论如何,防范于未然!几乎大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心里的第一想法就是我从来没想过会是我。我们同样需要做到信任,信任国家、信任党、信任政府、信任医护人员、信任武汉人民会挺过难关,目前各方面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八旬的钟南山都在奋战前线,哪怕前路渺茫也要死守一线生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信任呢?为什么平常你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而这个时候你就开始各种不信任,谣传政府谎报、瞒报?网上还有一些一颗大白菜四五十块钱。对于谎报瞒报,政府已经采取有关措施;对于哄抬物价者,大发国难财者政府也会大力惩治!请你务必相信这些!

我们致敬所有的医护人员。若不是他们舍身奔赴前线,若不是他们不分昼夜救人,也许被感染的人会不计其数,会给祖国带来更大的灾难。这个世上,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天灾人祸出现时,总有一部分人挡在我们面前,不是他们不怕死,而是他们太无私!

感恩所有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恩所有参与救治的医务工作者,感恩所有用心研究疫苗的医学人员,感恩所有无偿捐钱捐物的资助者们,感恩所有身在武汉,实时报道的记者们。他们身为平凡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坚守岗位,坚定信念,为祖国和人们一直无私的贡献!我们畏惧死亡,更敬畏生命,面对不断上升的死亡和感染人数,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人生如此短暂,生命何其脆弱。

20的春节,虽然没有往日的热闹,但是却有着温馨的平淡。相信用不了多久,病毒会被消亡,患者全都痊愈。让我们虔诚许愿:天佑中华儿女,国无天灾病难,人人健康平安,家家共享团圆!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六

“刘医生,谢谢您!”2月25日雷神山医院外,51岁的患者袁先生在出院时,向刘黎明(见图,资料照片)医护团队深深鞠了一躬……“除了这样,我想不到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谢意。”袁先生说。这是雷神山医院c9病区的第一位治愈患者。从入院时高浓度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只有95%左右,到最终达到专家组评估的出院标准,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这离不开刘黎明团队的精心呵护。

2月14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刘黎明率领45人的医护团队进入雷神山医院。彼时,病区空荡,环境陌生,刘黎明放下行李,投身到病区建设中。“仓库距离病区有1公里多,几十张病床所需的棉被、床垫,我们一趟一趟地来回运。”2月19日,c9病区正式开科,接诊工作持续到晚上10点,当天收治了28例,是当时雷神山医院除icu外收治危重病人最多的病区。

从1月24日临危受命主持发热门诊工作,到如今带队上雷神山医院,刘黎明的身份发生数次变换:从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到发热门诊主任,从呼吸内科二病区主任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雷神山医疗队队长、雷神山医院c9病区主任。转变的是职务,不变的是一份“抗击疫情,救死扶伤”的初心。

“职务多变,初心不变!”刘黎明说,他清楚地记得初次接手发热门诊时,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回家的场景。“白天是门诊前排长队的发热患者,晚上是随时出现的危重症病人。”但刘黎明一直坚信,“疫情是种磨练,随时需要随时上,胜利最终必将属于我们。”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七

3月15日,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接诊大厅内,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正在接收转院患者。

“非常感谢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的医生救了我的命。”来自湖北黄冈的王女士经历了10多天的治疗,治愈出院时这样感叹。她是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是一家投资近40亿元、建设3年的民营大型综合医院,原计划在今年3月底开业应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尚未完工的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火线开业,为武汉的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床位超1000张。截至3月18日21时,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累计收治2055人,累计治愈出院1125人。

1月底,随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增多,医护与治疗床位均出现较大缺口。经过多次请战,2月8日,泰康同济(武汉)医院被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确定为确诊病例治疗点。

提前开业并不容易。运营前夕,医院现场还残留有装修建筑垃圾没有清理:两米多长的木板,一箱箱50多斤重的垃圾。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从负责人到员工,从专家到年轻医护,全部竭力搬运垃圾。虽是寒冬之日,他们的衣服却被汗水浸湿,手套磨破了,手掌冻僵了,灰尘迷了眼。

“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因为所有人都深知,多腾出一间屋子,就能多救一个人!”执行院长肖骏说。疫情发生前,肖骏想过很多种医院隆重开业的样子,“我没想过这座医院会以这样勇敢的姿态投入战斗!”

刚接手病房时,很多护士都是第一次接触传染病。有护士因为不习惯防护服的闷热,第一天就在病房里晕倒了。但在仅仅两天的时间里,大家已经细化出详尽的制度流程,“比如什么时间段为病人测体温、测血压、测氧饱和度,一天测多少次……边做边理顺,只要有了制度流程,所有人都能迅速执行。”泰康同济(武汉)医院icu护士长曾敏说。

面对疫情没人退缩。墙建军是该院呼吸内科专家,接到通知后,他火速逆行回到武汉。临行前,女儿对墙建军说:“你说疫情危险,为什么你要回去?”他回答:“爸爸要回去把病毒消灭掉,才能让你们安全回到武汉。”

军地一家亲,携手共战疫。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携手开展医疗服务。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感控负责人崔敏说,军队医护人员中许多人的年龄比自己孩子还小。“在与军队医护人员携手战斗中,他们敬业、忘我、奉献、拼搏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在军地协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从该院治愈出院。“前方后方都是战场,披上白大褂都是战士。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肖骏说。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八

“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患者若发生“炎症风暴”,该如何应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护肾队”给出的“解题”方法是: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炎症因子,达到保护脏器、挽救生命的目的。

这支由4名肾内科医生和23名血透专科护士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队伍,被大家称作“护肾队”。面对“炎症风暴”,他们科学研判,创新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让众多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我们发现,一些患者感染后大量炎症因子聚集产生‘炎症风暴’,从而导致多器官快速损伤。”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徐钢教授介绍,通过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手段提前干预,可以有效清除这些炎症因子。

“炎症风暴”应做到早预警早干预,同济“护肾队”副队长何凡副教授带领队员对光谷院区所有重症患者都进行了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监测。当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达到预警值时,就选择恰当时机介入,有针对性地制定血液净化方案。

一次,“护肾队”为一名74岁的老人完成3次血液净化后,原本呼吸衰竭、已经进入昏迷状态的老人逐渐开始好转,超出正常水平30多倍的炎症因子回到常规范围内。一星期后,老人重症转轻后转院。在随后的两周内,34名患者接受了近百人次血液净化,其中10人已经出院或转至轻症医院。

由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需要提供精细化的护理。以目前“护肾队”的人员配置,一天为10名患者做透析是常态。一名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机的时间是8至10个小时,而医护人员防护服的使用时限是6小时,所以需要两拨护士接力,才能完成1名患者的血液净化,有的护士甚至一天要进3次icu。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透中心护士长鄢建军说:“现在就像打阻击战一样,一定要守住阵地。”

“血液透析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徐钢教授说,“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荣誉感来自患者康复。大家士气很高,都鼓足了劲儿要战胜这次疫情。”

【一线抗疫群英谱】武汉雷神山医院物业团队:不辞辛苦做好保障。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因为有了他们,日常的保洁消毒、治安巡逻、配送分发盒饭等工作才得以有序运转。他们,便是共有400余人的雷神山医院物业团队。

2月16日,作为有着11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武汉地产集团物业公司业务骨干杨玲得知雷神山医院icu病房正式启用后,主动请缨:“我有经验,icu病房我不进谁进!”

在她的带领下,物业团队4名成员承担起2间icu病房和护士站等区域的保洁工作,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除了正常保洁,杨玲还要负责1间icu病房里仪器设备、病床的消毒杀菌工作。“每个患者病床旁都有一个1.2米高的大号垃圾桶,平均一天要清运30多袋医疗垃圾。”杨玲说。

疫情发生前,陈伟伟是一名专职网约车司机。1月27日晚上11点,看到朋友圈里招募雷神山医院物业人员的消息,他打了一个咨询电话,两天之后就报上了名。“就如当初选择当兵一样,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自2月2日进驻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30名组员便负责32个病区的医疗垃圾转运工作。

刚到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同伴每天要负责100袋垃圾的清运。随着收治患者人数增加,这个数字不断攀升,600袋、1000袋……任务最重的一天,陈伟伟凌晨3点半才下班,回宿舍只睡了3个多小时又继续工作。

“陈伟伟快来收垃圾,a16病区垃圾堆满了。”微信工作群里的消息几乎没断过。作为组长,不管谁呼叫,陈伟伟都第一时间回复并赶到。“谁都怕病毒,但不能因为怕就不处理,我愿意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雷神山医院的物业管家、党员李炫汐已经坚守岗位一个多月。1993年出生的李炫汐,负责雷神山医院的设备维修、生活物资采购等工作。刚开始,医院2天之内有12个病区开放,各病区护士长对物业工作的要求不尽相同。李炫汐按照各病区的要求协调跟进,每天都要接120多个电话。

为了制定精准的物业工作流程,李炫汐一次又一次进入隔离区病房和垃圾转运队,测算每个人的任务量。李炫汐说,“危险的确是有的,可武汉养育了我,这个时候我要回报这个英雄的城市。”

【一线抗疫群英谱】那一刻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患者体征的轻微变化,还是一个造成污染的漏水点,都有可能潜藏着危机。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的故事。

赵童:那一刻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查房的人叫赵童,是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几天前,看到这位8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情绪低落,他和主治医生反复询问,但老人始终表示自己只是有些乏力。

赵童判断老人表现出的体征只是冰山一角。经初步诊断,老人虽仅有腹胀表现,但符合“急腹症”特点,急需进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病症。

没想到刚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各项指标开始报警。

目前老人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在赵童和队友们的努力下,他们负责病房的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已经转为轻症,30名患者治愈出院。

胡晟民:用年轻的肩膀担起责任。

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救治患者,消防员们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以赴。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是当地7个定点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由于排污系统设备老化,医疗废水无法处理和排出,外溢风险很大。洪湖市消防救援站的7名90后消防员组成了“医疗废水输转党员突击队”,承担起每天医院的医疗废水清运、处理任务。

正和队友一起爬上6米高储罐罐顶的小伙子叫胡晟民,今年刚满22岁,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消防员,从小耳濡目染,如今接过接力棒的他,每次任务也总是冲在前面。设备连接好,抽水开始,这也是最容易出现漏水和喷溅的时候,之前还发生过意外。

后来胡晟民和队友们顺着水线找到了水带上一个极小的漏水点,才排除了隐患。从那以后,他们在抽水作业时也更加谨慎。

强忍着恶臭味,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抽水作业,近20吨医疗废水全部抽进了环保污水运输槽车,胡晟民和队友们再将这些医疗废水输转到9公里外的污水处理点进行处理。而这样的输转,他们每天要重复两到三次。截至目前,胡晟民和队友们已累计输转医疗废水500多吨。

【一线抗疫群英谱】中部战区总医院全力抗击疫情:挺身而出护佑健康。

中部战区总医院,从一开始就投入战斗、始终坚守一线,同时还派出医疗队支援地方抗疫。他们与武汉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挺身而出,成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护卫师”。

疫情发生后,以江晓静为代表的医院专家组建议,马上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分析会,认真研判形势,形成共识,全力抗击疫情。

1月21日,第一批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当医疗队到达肺科医院时,面临的是床位不够、患者众多。

卸下物资设备,全体队员集体上阵,将普通病房用36个小时改造成icu。医护人员想尽办法,能加一张床就加一张床,能多收一个病人就多收一个病人。在最紧张的时候,4个护理小组要负责5个护理单元,但在严峻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

疫情当前,中部战区总医院主动向武汉市卫健委申请成为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人员自发请战,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成为最动人的颜色和声音。两天后,7个病区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

一名怀孕34周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经多次转院,被送到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反复会诊,妇产科主任王晶主动请缨,各种预案和应急措施全部准备到位,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一声清脆的啼哭声缓解了外面专家们的紧张情绪。令人欣喜的是,孩子没有被感染。

为了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医院发动全院力量,积极投入战斗。

全院共有6个食堂、30余名厨师,每天要准备两万份盒饭。做好的盒饭要区分不同点位打包分装,病号饭要送到病房,医护人员的饭要送到工作岗位和外住的宾馆,既要有营养,又要求保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下来,有时累得自己连饭都不想吃。但是,参加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我们的亲人和同事,我们为他们做点事,一切都值得。”

一线科室的保洁员吃住在科里,不嫌脏、不嫌累、不怕危险,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保洁员朱爱红因为公共交通全部停运,提着个人的一大包生活物品,凌晨5点从家里出发,步行3个小时,回到科室要求上班,她说:“我把被褥和生活用品都背来了,你们救病人,我照顾你们,直到疫情结束。”

【一线抗疫群英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邢正涛:一线冲锋不负期待。

“国家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1月27日,正月初三,妻子白钰的这条微信朋友圈,让刚到武汉的邢正涛格外暖心。“定不负使命不负卿。”邢正涛说,“在这一刻,大家与小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涛与1992年出生的白钰,因医结缘,因疫暂别。

“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都报了名,穿上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邢正涛说,“我爱人也报了名,但最后不在名单上,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中,男性护士只有16人,邢正涛正是其中之一。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邢正涛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11个组,每4小时一班。”邢正涛说,“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穿好防护服,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

“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敢于向前;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情况要心细,随时掌握。”邢正涛说,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经常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比如通过聊天,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给他们比划加油手势,但都要因人而异,注意时机、方式,尽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别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钰都会叮嘱丈夫,“他刚到武汉的时候,我担心得很,整夜睡不着,后来看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战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邢正涛出征武汉后,白钰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温、量血压、了解病情、辅助分诊……丈夫邢正涛也是千叮万嘱,“急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护。”

互相打气,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邢正涛特意请同事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夫妻俩虽身处两地,但一直并肩战斗。

每当坐上班车,不论前往隔离病房,还是返回驻地,短短10分钟的车程,第一次来武汉的邢正涛,总是对着窗外看个不停。“我觉得武汉真的很美。”他说,“等胜利了,我一定带着白钰来看樱花,吃热干面。”

虽然因疫暂别,但白钰与丈夫心意相通,“等疫情散去,我们一起去武汉。”

文档为doc格式。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九

早上7点就到了医院,跟专家组一起分析病人情况。现在就是和时间赛跑。”曾参与过抗击非典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赵柏良说。

来,不论是非典,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都坚守在急诊一线。”这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童英在除夕之夜写下的话。

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兑现一名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承诺。”除夕之夜仍在一线奔忙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院区感染科二区主任曹红说。在鼠年除夕最美逆行者的称号属于这一批批奔赴武汉的白衣战士,虽然看不清坚毅的面容,但你匆匆而去的背影却将医德高高擎起,却将医魂高高飘扬。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中山三院有一对夫妻双双上了“前线”,其中丈夫检验科主管技师潘顺文是广东除夕夜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一员,而爱人代群作为一名护士长也冲在广东防疫一线。因为夫妻都在一线,两个孩子无人照顾。接到要去武汉的通知后,潘顺文连夜通知家人开车将孩子送回湛江老家。

薪火传承,在抗击疫情的重大历史时刻中完成。20全国上下抗击非典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何德全正要参加高考。今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何德全已成为一线的“战士”。原本计划春节去西藏旅游的何德全得知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不足,便主动报名参加支援。何德全说,当年被很多前辈的英勇事迹感动,报考了临床医学,现在对我而言是实现了学医的初心。开始在发热门诊上班的第一天,何德全在朋友圈里写道:“相隔17年,这次轮到我代替前辈们迎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十

近日,陈希部长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组织动员广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做到哪里有疫情、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就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新时代的乡镇组工干部,要砥砺初心、勇担使命,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逆行而上,做战“疫”一线的“最强王者”。

做迎难而上的“先行者”,化身最强“坦克”。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面对这场“战争”,疫情就是命令,我们是乡镇干部,更是组工干部,面对疫情我们不能只要求干部给我上,而是要做到身先士卒的跟我上。以实际行动带头站在防控斗争第一线,发挥无私无畏精神。恶补对新型冠状病毒认知,学习医学防控知识;搭建卡点,把好入镇防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化身最强“坦克”,做迎难而上的“先行者”。

做精确打击的“阻击者”,化身最强“输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组工干部。在疫情防控期间,组工干部更要认真学习中央及各级防控精神,深化基层在这场阻击战中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重点关注和服务湖北返乡人员及有接触史的人员,哪里有困难突击哪,哪里有需要奔去哪!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践初心、担使命,化身最强“输出”,做精确打击的“阻击者”。

做守望相助的“守护者”,化身最强“辅助”。“每一个平凡的春天,无不经历了寒冬惊心动魄的历练”。防控疫情是大考,时刻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和能力,做为一线的组工要做好辅助,同支村两委干部、村医、辅警一起进村入户宣传,构建群众防护墙;摸排重点人员,严密监控隔离措施;劝阻酒席,防止人员聚集......群防群控,为一线医护人员赢得与病魔较量的时间,筑牢全民战“疫”的后方防线,化身最强“辅助”,做守望相助的“守护者”。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十一

“和你们相处很愉快,我的病好得较快……感谢你们!”患者用湖北话说。“回家注意身体,记得多喝水,好好吃饭。”a13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东北口音叮嘱。出院,交接,话别,医患之间的对话,如同亲人一般。

这位72岁的患者迈出病房,终于迎来了出院的日子,经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雷神山医疗队6天的治疗,他成为雷神山医院a13病区首位出院的患者。

医护人员给老大爷送上鲜花,簇拥着送到车前,打开车门,老大爷扭头又说:“谢谢你们!”a13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医护人员,将他送往住地,反复叮嘱他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温暖举动的背后,是这群医务工作者秉持弘道笃行、精诚大医的精神。这是一种坚定,正如该医疗队的总指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院长徐英辉所说:“山河无恙,人人皆安!”在雷神山医院,这支团队接管的四个病区161张床位,均已接收患者。

救治,并不容易,医护人员随时面临惊心动魄的战斗。

2月17日大雨,仅开诊5个小时的雷神山医院a4病区,就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一名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严重呼吸困难。值守的医护人员拼尽全力,紧张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然后转往icu接受进一步救治。那时已是夜里10点,在转往icu的路上,几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医护人员,弯着身子,抬着病床蹚着没过脚踝的水坑,前面拉着,后面推着,在雷神山的深夜里奔跑,拼尽全力,为病人和时间赛跑。

他们为何如此拼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一位医生说:“在雷神山,一切陌生面孔都亲如家人。”

几天前,在雷神山医院a8病区,这支团队的医护人员发现,第二天就是79岁的陈大叔生日。他刚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楚。

生日,在特殊时刻,对病人的意义显得格外厚重。病区医护人员悄悄地为他安排着,一定要给他更多希望。医生李楠网购了一个草莓蛋糕,队员们在纸上亲笔写下了祝福,共同在隔离病房为老人过一个简单温馨的“特别生日”。

“你们给我过生日,不是亲人,胜过亲人,我非常感激。”看着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医护人员,老人有些激动,带着颤声说,“这个生日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在心中了,我一定配合医务人员,好好治疗,谢谢你们。”医护人员们齐声说:“祝大爷早日康复。”之后,大家一边唱起生日歌,一边鼓掌打着节拍。这一刻,对陈大爷来说,即使亲友不在身边,他也并不孤独,因为辽宁医护人员的热情,让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在雷神山医院工作,什么事让医护人员最开心?经过医疗队一夜的努力,一位患者血氧从85%回到了98%。当患者露出笑容说“原来能自己吃饭就是幸福”时,深深地触动了a13病区医生刘卓:“原来人的幸福,并不复杂。疫情之下,更懂珍惜,患者对我们这些来自辽宁大连的白衣战士的信任,是最开心的事。”

这样的信任,让他们之间充满温暖。大医一院雷神山医疗队a13病区护士刘波,没几天就熟悉了本地方言。“你呀,现在恢复得蛮好,要多听医生的话,多喝水。”这带着“海蛎子味”的武汉话,熨帖着病人,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暖意。

“没有人喜欢做重复的工作,但我们还是会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做。”该医疗团队b1病区护士李薇坦言,当他们身着白色战袍,他们就是患者的守护者,而患者就是他们守护的亲人。

口罩后面是怎样的面孔?防护服下是怎样的身躯?在雷神山,患者根本不清楚这些,但他们很清楚这些医护人员已亲如家人。诚如一位患者所说:“医护人员是我们的亲人,也是英雄。”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十二

中央组织部2月3日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组织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作出具体安排。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疫情期间,无论是在定点医院,还是在车站码头,无论是乡村的检查点,还是社区的居民点,都可以看到一面面鲜红的党旗飘扬在“疫”线,一个个党员赤诚的“初心”屹立在“疫”线。疫情面前,全国上下都可以看到党员们主动请缨到最危险也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更能看到他们在疫情现场冲锋在前的身影。随着中央组织部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迎难而上,处处率先垂范。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全面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工作优势。

船之力在于樯橹,树之茂在于营养,人之神在于使命。正是有着一位位勇敢战“疫”的党员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强化着责任和担当,才切实做到了: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人民可依赖的坚强后盾。打好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举国上下凝心聚力至关重要。必须杜绝一切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乱指挥、乱要求、乱报材料的“形式主义”和推诿扯皮、管理混乱的“官僚主义”,应做到多为人民群众统筹调度口罩、粮食等生活物品、防疫物资,多些“心平气和”,多些守土有责,多些落实到位,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态度,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让人民更好的了解疫情,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行动,从而更好的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先贤说的好“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要弘扬这种精神,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旺盛的斗志、必胜的信念投入到工作中去,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国人民一条心,我们坚信一定可以打败2019n-cov这个瘟神,最终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十三

湖南日报3月5日讯(记者段涵敏)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记者获悉,湖南省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湖南)2个集体和付敏等17名医护人员荣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其中张辉、宋英杰2位同志被追授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决定》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最高使命,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争分夺秒抢救患者,与病魔进行殊死较量,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经各方面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向好态势不断拓展。为鼓舞士气,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投入这场严峻的斗争,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授予113个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506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奖个人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十四

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披挂上阵,冲到最危险的抗击疫情第一线;结婚刚一年的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icu年轻护士邓甜甜,不顾家人的劝阻,义无反顾地赶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她说:“作为党员,必须冲在前面”;“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95后小护士”慷慨承诺;医生父子隔防护玻璃彼此鼓劲打气,是父子、更是战友……于患者来说,“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危情时刻,白衣天使成了钢铁战士;“迎着病毒走,勇做逆行者”的背后是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他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2

近日,我看到了一组医务人员摘下口罩的照片,由于长时间佩戴医用装备,经历了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很多人的脸颊都过敏红肿了;有的为了抢时间救护病人,自己穿上了成人纸尿裤;为避免交叉感染,女护士剪掉美丽的长发,剃成光头;还有的鼻梁被口罩和护目镜磨出了血,着实令人泪目、心疼。但深深的压痕、疲惫的神态,挡不住医者之美;坚毅的目光,依然透射着必胜的光芒;年幼的孩子隔着防护栏探望几天没有回家的护士妈妈;有的还是20岁刚出头的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便学着像前辈一样,“以我所学,尽我全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十五

中央组织部2月3日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组织部门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作出具体安排。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疫情期间,无论是在定点医院,还是在车站码头,无论是乡村的检查点,还是社区的居民点,都可以看到一面面鲜红的党旗飘扬在“疫”线,一个个党员赤诚的“初心”屹立在“疫”线。疫情面前,全国上下都可以看到党员们主动请缨到最危险也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更能看到他们在疫情现场冲锋在前的身影。随着中央组织部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迎难而上,处处率先垂范。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全面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工作优势。

船之力在于樯橹,树之茂在于营养,人之神在于使命。正是有着一位位勇敢战“疫”的党员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强化着责任和担当,才切实做到了: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人民可依赖的坚强后盾。打好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举国上下凝心聚力至关重要。必须杜绝一切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乱指挥、乱要求、乱报材料的“形式主义”和推诿扯皮、管理混乱的“官僚主义”,应做到多为人民群众统筹调度口罩、粮食等生活物品、防疫物资,多些“心平气和”,多些守土有责,多些落实到位,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态度,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让人民更好的了解疫情,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行动,从而更好的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先贤说的好“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要弘扬这种精神,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旺盛的斗志、必胜的信念投入到工作中去,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国人民一条心,我们坚信一定可以打败2019n-cov这个瘟神,最终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十六

“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患者若发生“炎症风暴”,该如何应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护肾队”给出的“解题”方法是: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炎症因子,达到保护脏器、挽救生命的目的。

这支由4名肾内科医生和23名血透专科护士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队伍,被大家称作“护肾队”。面对“炎症风暴”,他们科学研判,创新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让众多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我们发现,一些患者感染后大量炎症因子聚集产生‘炎症风暴’,从而导致多器官快速损伤。”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徐钢教授介绍,通过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手段提前干预,可以有效清除这些炎症因子。

“炎症风暴”应做到早预警早干预,同济“护肾队”副队长何凡副教授带领队员对光谷院区所有重症患者都进行了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监测。当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达到预警值时,就选择恰当时机介入,有针对性地制定血液净化方案。

一次,“护肾队”为一名74岁的老人完成3次血液净化后,原本呼吸衰竭、已经进入昏迷状态的老人逐渐开始好转,超出正常水平30多倍的炎症因子回到常规范围内。一星期后,老人重症转轻后转院。在随后的两周内,34名患者接受了近百人次血液净化,其中10人已经出院或转至轻症医院。

由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需要提供精细化的护理。以目前“护肾队”的人员配置,一天为10名患者做透析是常态。一名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机的时间是8至10个小时,而医护人员防护服的使用时限是6小时,所以需要两拨护士接力,才能完成1名患者的血液净化,有的护士甚至一天要进3次icu。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透中心护士长鄢建军说:“现在就像打阻击战一样,一定要守住阵地。”

“血液透析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徐钢教授说,“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荣誉感来自患者康复。大家士气很高,都鼓足了劲儿要战胜这次疫情。”

【一线抗疫群英谱】那一刻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患者体征的轻微变化,还是一个造成污染的漏水点,都有可能潜藏着危机。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的故事。

赵童:那一刻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查房的人叫赵童,是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几天前,看到这位8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情绪低落,他和主治医生反复询问,但老人始终表示自己只是有些乏力。

赵童判断老人表现出的体征只是冰山一角。经初步诊断,老人虽仅有腹胀表现,但符合“急腹症”特点,急需进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病症。

没想到刚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各项指标开始报警。

目前老人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在赵童和队友们的努力下,他们负责病房的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已经转为轻症,30名患者治愈出院。

胡晟民:用年轻的肩膀担起责任。

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救治患者,消防员们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以赴。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是当地7个定点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由于排污系统设备老化,医疗废水无法处理和排出,外溢风险很大。洪湖市消防救援站的7名90后消防员组成了“医疗废水输转党员突击队”,承担起每天医院的医疗废水清运、处理任务。

正和队友一起爬上6米高储罐罐顶的小伙子叫胡晟民,今年刚满22岁,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消防员,从小耳濡目染,如今接过接力棒的他,每次任务也总是冲在前面。设备连接好,抽水开始,这也是最容易出现漏水和喷溅的时候,之前还发生过意外。

后来胡晟民和队友们顺着水线找到了水带上一个极小的漏水点,才排除了隐患。从那以后,他们在抽水作业时也更加谨慎。

强忍着恶臭味,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抽水作业,近20吨医疗废水全部抽进了环保污水运输槽车,胡晟民和队友们再将这些医疗废水输转到9公里外的污水处理点进行处理。而这样的输转,他们每天要重复两到三次。截至目前,胡晟民和队友们已累计输转医疗废水500多吨。

【一线抗疫群英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邢正涛:一线冲锋不负期待。

“国家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1月27日,正月初三,妻子白钰的这条微信朋友圈,让刚到武汉的邢正涛格外暖心。“定不负使命不负卿。”邢正涛说,“在这一刻,大家与小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涛与1992年出生的白钰,因医结缘,因疫暂别。

“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都报了名,穿上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邢正涛说,“我爱人也报了名,但最后不在名单上,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中,男性护士只有16人,邢正涛正是其中之一。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邢正涛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11个组,每4小时一班。”邢正涛说,“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穿好防护服,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

“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敢于向前;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情况要心细,随时掌握。”邢正涛说,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经常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比如通过聊天,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给他们比划加油手势,但都要因人而异,注意时机、方式,尽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别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钰都会叮嘱丈夫,“他刚到武汉的时候,我担心得很,整夜睡不着,后来看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战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邢正涛出征武汉后,白钰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温、量血压、了解病情、辅助分诊……丈夫邢正涛也是千叮万嘱,“急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护。”

互相打气,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邢正涛特意请同事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夫妻俩虽身处两地,但一直并肩战斗。

每当坐上班车,不论前往隔离病房,还是返回驻地,短短10分钟的车程,第一次来武汉的邢正涛,总是对着窗外看个不停。“我觉得武汉真的很美。”他说,“等胜利了,我一定带着白钰来看樱花,吃热干面。”

虽然因疫暂别,但白钰与丈夫心意相通,“等疫情散去,我们一起去武汉。”

【一线抗疫群英谱】张忠德:17年后再出发用真情守护患者。

(3月12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忠德。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的一线,在救治重症患者时不幸感染,从生死线上走过一回。如今,56岁的张忠德又一次站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仔细询问,认真观察。张忠德查房时一再叮嘱医护人员要关注细节。42床的患者刚入院时病情严重,无论是气喘还是肺部影像都不乐观。张忠德团队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一周之内患者的情况就出现了明显改观,现在已经可以正常下床活动和交流了。

从1月24日除夕当天离开广州,张忠德和团队在武汉已经奋战了40多天。他带领广东省中医医疗队接管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三个病区的187张床位,全力救治病患。由于和患者走得近,大家也更喜欢叫他“德叔”。他还会努力模仿湖北口音,逗患者开心。

中西医协同治疗是张忠德诊治时的法宝之一,除了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他总会充分吸纳西医的现代医学手段。

在张忠德和同事们的细心照顾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情况好转并且治愈出院,目前他们病区出院人数已超过180人。

【一线抗疫群英谱】山东省援助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护士长唐晓培:“方舱休舱,我如愿了”

3月7日下午,山东省援助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护士长唐晓培(上图。记者张远晴摄)在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挥手送别最后一批病人。随着这家方舱医院休舱,唐晓培和同事们开始原地休整待命。

从2月初接到支援方舱医院的命令起,39岁的唐晓培在东西湖方舱医院整整工作了一个月。

“每天都得绷着一根弦。”虽然唐晓培在急诊科和icu工作多年,但方舱医院的工作环境还是第一次碰到。“我们一个护士得照顾五六十个病人,测体温、发餐食、发药品,还得谈心,6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就是不断走,不断说。”唐晓培说,“说实话,方舱医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心理疏导,让病人有安全感。”

病人刚住进来,情绪都不太稳定,她是护士长,很多病人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找她解决。唐晓培还记得有一家人,丈夫在定点医院治疗,妻子在方舱医院,孩子在社区隔离点,音讯不通。“我也是孩子的妈妈,一听情况,心都软了。”唐晓培说。她赶紧联系了舱外的指挥部,辗转联系上了孩子。听到孩子的声音,病人心里就踏实了。

这些事情虽小,但唐晓培觉得很重要。“病人如果觉得你确实是真心帮他们解决问题,心情就会平静,会配合治疗。”她还记得一开始进舱的时候,温度低,一些病人提出要买秋衣秋裤,唐晓培和同事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秋衣秋裤和保暖用品送给了他们。

她们的付出,病人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有一次,唐晓培忙着工作,没意识到防护服的领子开了,露了脖子。一位病人立马提醒她赶紧去加戴一个口罩,他还特意去拿了一个牛奶盒子上的塑料提手,让唐晓培扣在后脑勺上,这样可以把口罩挂在防护服外边。

“当时他对我说,如果你们被感染了,我们会很难受的。”这句关心的话让唐晓培特别感动。

出舱时,很多病人依依不舍。一名大妈动情地对唐晓培说:姑娘,我看不到你的脸,让我好好看看你的眼睛。更多的病人会为医护人员写下祝福,医疗队队员们把心愿卡细心地贴在墙上,做成一株“许愿树”。

“我们进来的时候有个心愿,就是尽快让方舱医院关门!”唐晓培说,“现在方舱休舱,我如愿了。”

感恩疫情期间的英雄(热门17篇)篇十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面对人生(通用15篇)

    人生就如一场拼图游戏,每个片断都在构建着自己的完整与丰满。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人生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故事或许能够对你有所启发。1.人生在世,没有谁的付出是理所当

    临床医生年度个人总结(汇总15篇)

    在个人总结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成长和进步,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通过阅读下面的个人总结范文,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个人总结的写作技巧。

    神奇小木屋读后感(精选13篇)

    读后感是我们对书本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交流,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阅读的力量和魅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和启发。

    一年级写字教学论文(优质19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表达上,都值得我们

    福尔摩斯探案选集读后感(通用14篇)

    读后感可以是纯粹的情感宣泄,也可以是对书中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以下是一些读后感的样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写作技巧。从今天开始就正式放寒假了

    公司管理提升实施方案(汇总17篇)

    实施方案应该具备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以确保能够顺利执行和达成预期效果。制定一个成功的实施方案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以下是一些优秀实施方案的范例供大

    防灾减灾日活动启动讲话稿(热门19篇)

    相比较即兴演讲,讲话稿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控制演讲的节奏和内容。在讲话稿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精炼、语言优美的表达方式。尊敬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xx年,联

    失去九年级(专业16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用文字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它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欣赏吧。失去...一颗流星划过天空,我错过了

    高中毕业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优质18篇)

    毕业典礼是学生和老师们共同感受离别情感、回顾成长经历的重要时刻。接下来是一些毕业典礼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非常荣

    走进国防教育基地(热门16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清晰准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还需要有恰当的论证和丰富的事例支持。请大家看一看以下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