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16篇)

时间:2023-04-06 作者:储xy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一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五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喜爱音乐的情趣。

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录音机、挂图、投影仪。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国民族乐团已连续两次在世界三大著名音乐厅之一的:“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引起轰动。你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里吗?

2.揭示课题: 9 音乐之都维也纳

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解释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

3.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每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各段讲的是什么。

5.理清脉络。

讨论:课文分为几段,每段段意怎么概括?

交流:

第一段(1):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位置。

第二段(2-4):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第三段(5-6):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6、小结。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这篇课文分为几段,各段段意是什么?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1)交流,出示: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的音乐之都。

(2)谈谈你对“音乐之都”这个词语的理解。

(3)指导朗读,突出“世界著名”、“音乐之都”。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交流。 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3.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文。

(2)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朗读:

突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4.学习第2—4自然段。

(1)读读画画想想:

①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②是怎样写的?

③为什么这样写?

(2)同桌讨论后交流:

①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

②能谈谈你理解的“摇篮”吗?

③这一自然段是怎样体现出维也纳是一个“摇篮”的呢?

④把中心句放在自然段开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⑤指导朗读第3、第4自然段。

5.指导背诵第3、第4自然段。

(1)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记住这两自然段?

交流。

(抓住中心句来背诵)

(2)自由练背。

(3)配乐背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3、4自然段。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第3、4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训练

学习第5、6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理清叙述顺序。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国家歌剧院的,画出有关词语。

2.细读品味。

(1)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歌剧院的历史悠久?

(2)出示挂图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歌剧院的历史悠久?

(3)指导朗读,读出宏伟壮观的气势。

(4)思考: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歌剧院的?

(从整体造型到内部设施)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3.引读第6自然段。

小结:国家歌剧院给“音乐之都”维也纳戴上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

三.总结课文,朗读课文

1.作者怀着赞叹的心理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光彩夺目,令我们深深地向往。同学们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

2.指名读,评价。

四.指导写作方法

1.思考:这篇课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能说说吗?

2.交流。

出示: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体现特点。

3.指导练习。

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说说。

(3)学生练习。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3、4、5。

古典音乐的摇篮

9音乐之都维也纳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反映动物特点的词句。

2、了解游记着重记录见闻感想的写法。

3、根据情景展开想象,用旅游者的口吻写一段话。

4、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游记着重记录见闻感想的写法(游览前、中、后的结构和地点转换顺序,略讲或不讲)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说说去过什么动物园,有什么有趣的见闻或感受。

2、出示课题: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猜一猜:今天学的课文里写的内容,可能和以往我们在动物园的见闻有什么异同?(相同:涉及很多动物;不同:是写在野外的动物。理解:“天然”的意思,天然:在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和人工、人造相对。)

二、 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自学课文

要求:

(1) 轻声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 边读边想象作者游览时的情景,同审题时的猜测(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是不是一样,在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

(1) 读词语,并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坦桑尼亚 达累斯萨拉姆 鲁伏河 米库米

(2) 出示第3小节,读正确。如果坦桑尼亚的朋友到上海动物园会怎么说?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说几句话。

说话:跟我们的天然动物园相比,这里的动物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3) 读句子,边读边想象:读正确后,说说想到了什么。

当我们从他们中间穿过时,顽皮的基马猴竟围着车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一阵子。

(从“围”“奔前跑后”“周旋”等词,想象基马猴奔跑的样子,神情,与坐在汽车里的人的关系。)

(4)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要有边读边想象的感觉,读后正音。

(5) 交流小组讨论后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果深究文章的话,学生可能会提出“天然”和“动物园”是不是矛盾,从本质上讲是矛盾的,但是作者把这一矛盾的词语用在这里,更突出了天然动物园的特点,如果换成:动物保护区漫游记,感觉就没有这么强烈了。)

三、深究语言、了解特点

1、默读课文,思考:

(1) 作者见到了哪几种动物?(羚羊、长颈鹿、斑马、基马猴、水牛、大象、犀牛、野狗、黄牛、狮子)

(2) 请用不同的词句形容天然动物园中的动物(选择5种以上,可以用文中的词句)。

例如:(泰然自若)的斑马

(3) 用一个词概括天然动物园动物的特点。(自由自在等)

2、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课文写的是“天然动物园”的,把你感受最深的和同桌交流。

四、总结课文、写话练习

1、课文的题目是“天然动物园漫游记”能不能改成“天然动物园”?

(不行,是游记,而且是“漫游”。前者主要是介绍,强调准确、比较全面【比如:要讲清楚多大】;后者是按游览顺序记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另外课文中地点转换顺序不清楚,而时间顺序相对清晰,原因就是“漫游”——随意游玩,这也是天然动物园的特点。)

2、写话练习

导游阿里在返回的路上,讲了几个趣闻,可惜文章没具体写。请你选一个(也可以自己选材,展开想象,用旅游者的身份写得具体些。)

3、布置作业

积累自己感兴趣的描写动物的词句。

板书设计:

20、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自由自在 乐趣无穷

羚羊 长颈鹿

犀牛 斑马

狗 基马猴

黄牛 大象

狮子

(略写) (详写)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三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59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生:当我读到“就连王宫的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我仿佛听到了浪漫的音乐,看到美丽的城市,闻到了鲜花的香味。

师:你的感观真敏锐,居然还能闻到鲜花的味道。

生:我有补充,我不光闻到了鲜花的味道,而且还闻到了音乐的味道。

师:好一个音乐的味道,能说说音乐是什么味道。

生:是奶酪的味道,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个音乐家,他这么说:“我听到优美的音乐,就像在品味着可口的奶酪一样。”所以我觉得音乐的味道是奶酪的味道。

【反思】想象在课堂能够恣意流淌的时候,课堂的诗意总能激发学生的各种遐想,让学生感悟的同时,教师适时的点拨,用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神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思维,关注他们的成长,课堂上就能呈现一种不断生成,不断创新的画面,这样的画面需要教师在文本的研读中,在和学生的对话中,在心与心的交融中,才能生成课堂的精彩!

转载自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

3、一些文字投影。

3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4、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

一:看图导入  。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9 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1)字词。(2)读书情况。(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过程 :

一:谈话。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

二: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四:作业 。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 )的摇篮。

( )是( )的摇篮。

( )是( )

教学目标 :

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

教学过程 :

一:谈话。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二: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作业 。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那些名胜古迹?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加以形容吗?)今天朱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看一看,看看那儿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欣赏图片后自由表达。

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对,这就是著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它是奥地利的首都,坐落在阿尔卑斯山的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单*这几幅图片,我们还不能更深入地了解维也纳,今天就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飞向音乐之都维也纳。

出示课题  15 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释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心中会有什么样的疑问?这也是老师心中的疑惑,就让我们一起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这些词语你认识吗?这些词语中有没有需要友提醒大家注意的字?(及时描红)理解吗?

坐落     装饰     坐落     生涯     掺和

草坪    优雅轻快   金碧辉煌       街头巷尾

(2)会认了,会读了,理解了。会写吗?(课后生字表描红)

(3)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你会读吗?。(出示)

四、开火车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请认真听,看看有没有读正确,读流利,有错误要及时提出,没有问题我们的小火车就不要停止。

再次读了课文,你对刚才提出的问题是否找到了答案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学生边说边板书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吗?

用上“因为—所以”再说一说。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美美的读一读,结合板书,从这4句话中,你又想多了解些什么呢?

(为什么称摇篮?怎么装饰的?影响怎样大?为什么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我们就先来读第二小节,看看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五:学习第二小节。

读第二小节(课件)

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先总后分)

理解“摇篮”一词。(本意是婴儿的睡具)母亲摇晃着摇篮,我们渐渐长大,那维也纳这个摇篮摇出了什么呢?(许多大音乐家、许多优美的音乐)

练习:句式仿写

例: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              )的摇篮。

(          )是(         )的摇篮。

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美美地读一读。

小节:一座城市,有这么悠久辉煌的音乐史,有这么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有这么多举世闻名的优美乐章,当然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这节课我们详细了解了维也纳被称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的原因,那它是如何用音乐装饰的,是怎样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世界歌剧中心和金色大厅具有怎样的国际影响,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我们去领略。

板书设计: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摇篮      许多            (发源地)

许多

……装饰……

……离不开……

……星罗棋布       ……院

……厅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六

苏教版第十册第十五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一、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目标】

1 、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 、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组织安排材料的用意。

【情感目标】

1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喜爱音乐的情趣。

2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册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通过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朗读、交流、体会,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和维也纳歌剧院、“金色大厅”在全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览报刊、杂志已了解了一些有关世界名城的知识;对现代音乐比较喜爱,在音乐课上欣赏过古典音乐,初步了解过一些有关古典音乐的知识。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学生对维也纳与古典音乐的渊源知之甚少,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尚待进一步培养。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音乐之都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因为老师和学生谁都没有去过维也纳,所以也没有对这个城市的直观印象,因此教学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图书室、上网查找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识积累;另外,课前还要做好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根据课文的需要采用投影、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的展示,以及音乐的播放、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图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所以教法和学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按照“读——思——议——品——再读”的步骤直接和文本对话,将自己的个体感受与群体、集体进行交流,发现别人的优点,修正自己的思维,提高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向高一级目标迈进。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初步掌握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我先教学课内知识,结合课文内容适当给学生讲解有关春联的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春联的声律美,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妙。随后在熟读课文这个基础上,开始让学生交流从课外收集到的春联。拓展到课外,不仅能较强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较为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交流前必定已经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资料,学生在搜集资料、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法设计:

1 、 强调个性化朗读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2 、课内课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要拓宽语文教育。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

五、教学媒体设计

《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的教学中,课件中优美的古典音乐,精美的维也纳风光图片,好看的表现维也纳城市的影像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这座城市之中,学生们在其间快乐地畅游,接受着高雅艺术的熏陶,使他们身临其境,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维也纳全览:概括地介绍维也纳的总体面貌,让学生感受到维也纳的秀丽风光与音乐的渊源。

音乐家:提供了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萧邦、施特劳斯等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在维也纳的经历及创作情况 , 让学生感悟维也纳给音乐家的成长创作带来的巨大影响。

城市装饰:提供维也纳城市中著名音乐家的雕像等图片,感受音乐之都的艺术氛围。

圆舞曲:提供古典音乐《春之声》,体会音乐是维也纳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盛大音乐会:通过新年音乐会盛况转播,使学生体会歌剧院对国内外观众和世界各国音乐家的吸引力。

国家歌剧院:通过录象、图片、文字资料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历史,建筑特点、内部装饰及在世界上的影响使学生真正认识音乐之都。

(以上设计则使学生能较快的把握课文结构与内容 ,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流动的音乐、美妙的画面中受到的熏陶,感受音乐之都的非凡魅力,激起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2 、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

生:读课题。

师:维也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

(课件出示带背景音乐的图片)

(设计意图: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通过课前的预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头脑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并不十分清楚,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点。课堂伊始,通过播放《蓝色多瑙河》,让学生置身于音乐之中,跟着老师畅游音乐之都。并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 、课件显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将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3 、学生自学。

4 、师: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发问,教师归纳问题。

(课件出示)

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二、独立解决问题,抓住重点体会。

1 、 根据上面问题再读课文,要求人人在书上找到答案。

2 、 小组讨论。

3 、 ( 回答这四个问题,要引发学生争论:第六自然段是不是也在回答这个问题? )

(设计意图:本文的结构层次十分清楚,学生以前也已经学过这样的构段方式。为了降低难度,我增加了一个环节: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把它们划下来。这既是让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于他们从整体上进行感知作者组织安排材料的特点。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自学,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我们要充分承认、尊重学生个体,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让学生在自学成果汇报时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通过这一环节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用、复习、巩固常用的总分结构方法,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重点段的的内容,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4 、 集体讨论,指导体会重点。

( 1 )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自然段):

a 、理解:“摇篮”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b 、指导朗读。

( 2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三自然段):

a 、用“音乐装饰”这个词你是如何理解的?→维也纳人用了什么来装饰音乐之都?→“连……也……”说明了什么?→想象一下你还准备怎么装饰?→所有的这一切,说明了什么?(音乐的氛围很浓)→你能读出来吗?

b 、结合讨论教师利用课件播放维也纳风光(花坛、城市雕塑)。,学生进行欣赏,感受这浓浓的音乐氛围。

c 、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从哪几方面写“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d 、再读课文,抓住“到处、就连……也……”等词语读出浓浓的音乐氛围。( 3 )第三个问题(课文第四自然段):

a 、第四自然段:“掺和”什么意思?

b 、混合、混杂,音乐和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又能给人以嗅觉上的美好享受。→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感觉怎样?请你带着轻快、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段话。→看聚会时演奏的音乐图片。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和前面相同的均是在抓住重点词句后进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背诵的训练。叶老曾经说过“凡是技术的,没有不需要练的。”我国的俗语: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在自主的读书活动后,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c 、练习感情朗读。

( 4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a 、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自己读某句或某几句话之后的感受。(批注)

b 、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c 、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

d 、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练读。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

e 、课件出示歌剧院,欣赏

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其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让音乐之都更美。

f 、练习朗读。

g 、默读第六自然段,自由体会。

(音乐会规模大、规格高、演出水平高等等。)

三、总结全文。

读全文,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四、课外延伸:

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内。如果说这节课是一首交响乐的话,那让学生当导游、开展专题研究就是那绕梁的余音,我们应该做到语尽意未穷,让我们的学生保持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运用课内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培养他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想这是课堂教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课改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9 、音乐之都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国家歌剧院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七

设计主题: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3、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4、品味课文语言,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2、引导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增强语感,提高积累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对于本篇课文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增强语感,提高积累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至四自然段,品味课文语言,体会感情朗读,初步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交流阅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词句,适度拓展相关资料。进行仿写的习作交流。

教学准备:

1、课件   2、音乐

课前互动:

1、话题导入。(话题:介绍厦门)

2、欣赏音乐。播放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交流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课,引导质疑存疑  2’

(课前板书课题)

1、趣味竞猜,游戏导入。

课件分别出示中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的地理版图,让学生猜猜外形像什么,是哪个国家。

2、捕捉个性,设下悬念。

仿佛冥冥之中上天的一个安排,让奥地利这个国家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更是集中展现了城市独特的音乐个性。这节课就让我们乘着语言文字的翅膀,开始我们的维也纳音乐之旅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音乐之都维也纳。(课题前加上序号15)

二、初读,把握主要内容 8’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

主要围绕以下句子展开:

(1)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重点指导长句停顿。了解“它”指什么,“北麓”什么意思,明白本段交代了维也纳的地理位置。)

(2)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先读好人名,然后读通全句)

(3)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chān huo)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重点指导“掺和”一词的读音。)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训练概况能力。

初读了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细读,感受独特魅力   25’

1、引发兴趣,细读探究。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每当读起这篇文章,我就会想起厦大易中天教授写的《读城记》。书中写到:“城市为什么可读呢?当然是因为它有个性,有魅力。”

说到维也纳,最能体现这个城市独特“个性”的,非“音乐”莫属。那么,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使维也纳堪称音乐之都呢?我们先学课文二至四自然段,请大家先用心默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把这三段中最能体现维也纳这个城市音乐个性的句子用“     ”线画出来,词语用“△”标出来,并且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学生静读,教师巡视。

3、归纳梳理,引导交流。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初品“摇篮”。

②再品“摇篮”。

(补充文字资料,感受音乐大师的魅力。(欣赏完)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③深入解读“摇篮”。

300多年前,这些乐坛大师就在维也纳以他们才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音乐,一代又一代,滋养着生活在维也纳的人们,也推动了世界的音乐的发展。“摇篮”,一个普普通通的词语,却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维也纳音乐历史的厚重。

④适度拓展。

“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多少年过去了,这些乐谱和手迹依然充满着无穷的魅力。维也纳的人们,他们保留着这些音乐大师的乐谱和手迹,也保留着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八

作者:黄金华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26

作者:黄金华 

我们又一次聆听了我校钱校长的第一范文教学,目睹了她的教学风采,真让我们受益匪浅。从中真切感受到了钱校长“简简单单地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就谈谈最有感触的三点:

一、挖掘教材,整体入手,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听着轻快的华尔兹舞曲,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题后,钱校长出示了两个问题:维也纳的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浓郁的音乐氛围?作者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浓郁的音乐氛围的?我们说提问要有高度,要统领全文,钱校长的这两个问题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一目了然,教学目标也清晰可见,从中足见钱校长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之深入,之准确。

二、平等对话,让课堂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钱校长的课堂是开放的,也是具有活力和情趣的。课堂中,师生之间进行了思想上的碰撞,课堂在生成中发展。学生学会了倾听,发表了不同见解,从不同的感受中流淌出了学生的智慧与思想火花。而教师始终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你还有新的想法吗?”“能换个词说说吗?”“你能把这种情融于朗读之中吗?”“请把掌声送给自己。”等语言体现了那种主体、能动、活跃着的课堂氛围,正因为这种对话,才真正体会出了教师的“导”而不是“牵引”,也让对话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彼此接纳,相互造就。简明、清晰而灵动的板书就体现出师生的智慧,更表现出了钱校长的别具匠心。

三、以学生个体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只有在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所以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读是主要的活动,练占有突出地位。只读不练,学生就练不扎实,难以到位,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难以提高。学生只有通过熟读精思和“练”(练口、练笔),才能发展思维,钱校长就在这方面下了功夫。如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提问:“哪一个词写出了铜像、大理石像之多?”生答:“到处”,“请展开想像,哪些地方会有这些铜像、大理石像?”在学生的一番精彩发言后,钱校长小结:“这叫‘简洁’,透过‘到处’一词,它能引起无限的遐想。”接着钱校长引导学生比较“多”与“都”两个字,让学生体会用字的“准确”。再从构段方式上让学生体会到层次的“清晰”。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的简洁和准确、清晰在写作时的重要了,而且也突出了描述性说明文的体裁特点。钱校长也非常关注学生的积累,在要求学生背诵第三小节时,又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你可以先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框架,然后把每句话填充进去。再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自己喜欢的语句。接着,钱校长又扎实地训练了学生根据文章空白进行想像的写话训练,从一句到两句、三句,而后训练了学生给自己写的几句话写上中心句的能力,练有方法,练得到位,学生收获颇丰。这篇课文是描述性说明文,文笔优美简练,钱校长讲解重点段落几乎都是让学生一句一句品位赏析,学生的自读自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理解课文就更透彻了,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钱校长还时时关注了教学细节,使课堂教学更扎实,更充实饱满了。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九

一、教学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3、学会总分的写作方法,能用总分的形式说、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用总分的形式说、写一段话。

三、课前准备:有关课文内容的ppt。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维也纳就座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有名山阿尔卑斯山作依靠,有名河多瑙河穿城而过,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那么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呢?(板书:?)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精读课文,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集体交流。

4、ppt出示问题,自学文章的2-7自然段,思考: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都具有世界影响?

5、根据上面问题再读课文,要求从书上找到答案。

6、集体交流,指导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实施语文训练。

①交流第一个问题,ppt看音乐历史、大师及手稿。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理解“摇篮”,用上“摇篮”在文中的意思说话:是的摇篮。理清这一段的层次,学习总分的写法。课文的3、4自然段也是用总分的形式来写的。

小结:这一节从维也纳的音乐历史、音乐大师和音乐大师的成就三方面来体现了维也纳的确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②交流第二个问题,ppt欣赏维也纳风光图片,板书:用音乐装饰的城市。谈学了本自然段、看了图片的感受。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两个“装饰”的不同意思。

小结:维也纳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具有浓浓的音乐气息。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因为音乐,维也纳闻名于世;有了音乐,维也纳充满活力。

③交流第三个问题,ppt欣赏露天音乐演奏会和家庭演奏会的场景。板书:离不开音乐。用上总分的方法,说说这两个场景的情景。让我们随着《小夜曲》的伴奏,美美的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小结:音乐使让他们忘却烦恼,使他们天天快快乐乐的。维也纳人真的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了。

④交流第四个问题,ppt观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理解他们的规模宏大、内部豪华和世界性的影响力;板书:具有世界影响。

小结: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在全世界有很大的影响,只有世界一流的音乐家才能在那里演出。国家歌剧院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给“音乐之都”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

⑤小结:

以“我爱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中心句,结合本课的内容,用“总——分”的结构,来说说自己喜爱维也纳的理由。在《蓝色多瑙河》的乐声中说说。

我爱音乐之都维也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的乐声中总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音乐的文化之旅,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维也纳是以音乐享誉世界的,而我们的常州则以悠久的吴文化为大家所熟知。

凡是有自己文化传统的城市都是有魅力、富生机的城市。

让我们在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的音乐声中把全文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四)作业:

1、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五)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十

在学习资源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到课堂学习的需要,《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资源分为两个部分——创设情景的多媒体课件和以《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主题的学习网页。

1、多媒体课件演示:提供大量图片和音乐,拉近学生和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

2、《音乐之都维也纳》主题学习网页。分为五个部分。

(1)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个别词语及维也纳的地理位置。

(2)音乐家的摇篮:提供世界著名音乐家在维也纳成名的足迹。

(3)音乐的城市:提供大量的音乐雕塑图片及文字资料。

(4)音乐的传统:提供维也纳悠久的音乐历史及演出资料。

(5)音乐的殿堂:详尽介绍“金色大厅”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种媒体课件资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情境,为个性化的朗读作保障。

在教学中,一幅幅展现美丽的维也纳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诵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2、提供背景材料,解决教学难点

用网络信息技术超链接的呈现方式简洁而鲜明地将有关“音乐之都维也纳”呈现给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点击阅读,然后通过讨论,帮助理解“音乐之都”这美称的含义,这样的过程较好地实现以学生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

几点思考:

1、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为学科教学目标服务。

网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学科教学目标为先”观念也逐渐为开展实践的教师认可,但是信息技术支持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适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明晰的。如我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就运用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结合,把维也纳的美丽画卷根据课文内容分五方面展示出来,“美”由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会,整堂课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一目了然,利用较少的时间,解决了教学难点,同时也为激起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供了基石。

2、组织的信息资源,必须与教学内容融合,考虑到学生认知、情感基础。

网络资源多元的,有时甚至是冗杂的。这些资源的选择和组织,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融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组织信息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基础,对网络资源进行重组,只有如此,资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我提供了专题学习网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课文教学要求主动在网上查询有关维也纳的资料。他们有的查看介绍维也纳的图片,有的查看介绍维也纳的文本,有的同学则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通过网络学生相互传阅资料,交流知识,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础进行构建,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达到有目的的构建知识。

3、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与素质教育要求结合起来,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网络信息技术介入后,形成的新型学习环境使教师不得不释放教学民主,还学生以学习主体,教师必须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改变教学方式,将探索性学习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倡导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网络为学生提供有关维也纳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感性资料,其信息量之大,超乎学生想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激烈的讨论、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处于极其兴奋状态。课后学生们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有上网、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经常鼓励我们,比以前和蔼可亲了。可见用新方法教学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完全改变了以往分析课文的固定程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十一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3.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4.品味课文语言,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通读课文,自学字词。

2.你了解维也纳的景点吗?

3.熟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波光粼粼  风景如画  装饰  掺和  惯例  生涯

金碧辉煌  色彩和谐  飘溢  旋律  精彩  演奏

(二)我会填

课文从                                          、

四个方面具体介绍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的。

(三)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2.培养阅读能力,锻炼语感,提高积累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

1.学习2-4段,边读边想:

(1)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是怎样写的?

(3)为什么这样写?

2.自由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国家歌剧院的?画出有关词语。

3.自读6-7段,边读边想:第6段是如何介绍“金色大厅”的?并画出有关词语,从第7自然段中体会“金色大厅”的重要位置。

【总结升华】

1.作者怀着赞叹的心理,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光彩夺目,令我们深深地向往。同学们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朗读。

2.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体现特点。

四、课堂检测

1.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chān huo)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重点读“掺和”一词的读音。)

2.读了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交流。

五、主题阅读,课外延伸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六、课后作业

1.抄一抄,读一读。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悠扬的乐声掺合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2.摘抄一段你喜欢的段落。

七、板书设计

音乐之都维也纳            

历史——大师云集     

城市——音乐装饰      

生活——离不开音乐

建筑——两大音乐圣殿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十二

作者:王开松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

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我国民族乐团已连续两次在世界三大著名音乐厅之一的:“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引起轰动。你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里吗?

2.揭示课题: 9 音乐之都维也纳

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解释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

3.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每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各段讲的是什么。

5.理清脉络。

讨论:课文分为几段,每段段意怎么概括?

交流:

第一段(1):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位置。

第二段(2-4):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第三段(5-6):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6、小结。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这篇课文分为几段,各段段意是什么?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1)交流,出示: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的音乐之都。

(2)谈谈你对“音乐之都”这个词语的理解。

(3)指导朗读,突出“世界著名”、“音乐之都”。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交流。 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3.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文。

(2)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朗读:

突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4.学习第2—4自然段。

(1)读读画画想想:

①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②是怎样写的?

③为什么这样写?

(2)同桌讨论后交流:

①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

②能谈谈你理解的“摇篮”吗?

③这一自然段是怎样体现出维也纳是一个“摇篮”的呢?

④把中心句放在自然段开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⑤指导朗读第3、第4自然段。

5.指导背诵第3、第4自然段。

(1)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记住这两自然段?

交流。

(抓住中心句来背诵)

(2)自由练背。

(3)配乐背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3、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第3、4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训练

学习第5、6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理清叙述顺序。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国家歌剧院的,画出有关词语。

2.细读品味。

(1)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歌剧院的历史悠久?

(2)出示挂图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歌剧院的历史悠久?

(3)指导朗读,读出宏伟壮观的气势。

(4)思考: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歌剧院的?

(从整体造型到内部设施)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3.引读第6自然段。

小结:国家歌剧院给“音乐之都”维也纳戴上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

三.总结课文,朗读课文

1.作者怀着赞叹的心理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光彩夺目,令我们深深地向往。同学们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

2.指名读,评价。

四.指导写作方法

1.思考:这篇课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能说说吗?

2.交流。

出示: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体现特点。

3.指导练习。

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说说。

(3)学生练习。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3、4、5。

板书:

古典音乐的摇篮

9音乐之都维也纳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十三

保持这样一种阅读姿态 ——关于《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交流

作者:hyx    转贴自:武进区坂上小学    点击数:122

保持这样一种阅读姿态

——关于《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交流

听完史亚玲老师执教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我和史老师就这堂课生成的话题进行了交流。

话题之一: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

蒋:史老师,在你的课堂,我发现文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符号。我印象最深的是你在复习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维也纳的博物馆,至今还陈列着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他们的乐谱和手迹,还记得这些乐谱和手迹都是他们的什么?学生的回答很精彩:

生:是他们对多瑙河的喜爱。

生:是对高大的阿尔卑斯山的赞赏,是对维也纳的赞美,是对多瑙河的赞美。

生:也是对大音乐家的怀念。

……

感觉这个问题出人意料,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一个简单的句子却因为你设计的问题而变得厚实且前后有了必然的联系,很想知道你是怎么解读的。

史:解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这里为什么写“在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我想,那些音乐家的成名和成就与他们生活的土地是休戚相关的。音乐之都造就了这些人物,同时这些人物也推动了这个城市音乐的发展,所以,将音乐家的乐谱和手迹与他们生长的土地和城市结合起来思考,是为了强化这种缘起即摇篮的意识,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血统吧。

蒋:看来解读文本,不仅要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还要关注课文为什么这样写,最后再来研究怎么写,这样解读文本应该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吧。

史:大概是吧。所以,我觉得文字是静止的符号,但作为阅读者来说,他们却有着活跃的思想,当他们给这些文字赋予了自己的想法之后,那么他们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阅读姿态,这对于他们获得丰富的语言应该是有效的。

蒋:所以,史老师总是要求学生读书上的文字,说文字身后的东西。这些隐性的东西一经学生表达,学生此刻的阅读姿态大概就是有些专家所说的“鉴赏者”的姿态吧。因为学生是“将别人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东西来感受”

(日长谷川泉),接受作者并获得共鸣。我记得,当你请学生读完第三小节,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除了文字,应该还有具像的、感性的、个性化的东西。这是我记下的学生的发言:

生:当花儿草儿飘动的时候,我知道这是它们在和音乐玩耍。

生:当蜷缩的花草听到这些动人的音乐,顿时变得振作起来。

生:王宫花园的花草都沙沙作响,和虫鸣鸟叫演奏着天籁之音。

生:漫步街道,优雅亲切的音乐在我耳旁萦绕,树叶的小耳朵也在聆听着这美妙的音乐。

生:音乐家似乎在演奏,你会感到音乐布满你的全身。

……

史:(笑)我没想到学生会说得这么好。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他们说就行,这样慢慢坚持下去应该会有用的。

话题之二:倾听不仅仅为了引导……

蒋:在学生感悟第三小节的时候,你提醒学生:它出现了两个“装饰”,你怎么理解这个“装饰”?这个问题你有预设吗?

史:有。但我没想到学生会那样回答:一是维也纳充盈着音乐,二是雅致的点缀。

蒋:但你作了很好的引导:你说,充盈着音乐是一种氛围,氛围是看不到。而雅致的点缀是看得到的,并生成了新的问题:那你看到了什么呢?这就是对生成的关注吧。如果学生没讲到这层意思,你会怎么处理呢?

史:我估计学生最多会说到布置、装饰之类的,如果这样,我只会按照我原来的设计进行,问他们:你感悟到这是一座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了吗?

蒋:其实这个问题也挺开放的,你放弃了不觉得可惜吗?

史:我想既然学生自己生成了新的问题,并且对实现目标有效,我就应该加以引导的吧。其实,我在备课的时候还没备好这个问题。因为我一时判断不准学生会怎么表达,所以,我在课上就特别注意听他们的发言,听他们的想法,因为感觉自己比较迟钝,因此我就听得特别仔细,特别认真,以便及时捕捉信息然后再来调整自己的教案。

蒋:史老师每次都对我说:“我没好好备课,我的课还没备好呢。”史老师没备好的是不是面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能解决的预案啊?

史:是的。因为学生的发表并不都在自己的设想中,所以我整个一堂课都要不停地调整教案。

蒋:所以从课堂上几乎看不到老师牢牢控制的场面。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倾听学生发言是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然后顺势转入教案设计上的下一个环节。我常听到有的老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这样说:“今天这节课上得蛮顺的。”顺的标准,几乎就是能完成预案。想不到史老师在这么多人听课的情况下,还有这样的勇气放弃过多的预设,关注学生有意义的生成。这与老师本身的功底是分不开的。

史:没什么,我一直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变成习惯了。我感觉这是在和学生共同分享阅读的体验。

话题之三:互动贯穿于整个过程……

蒋:当史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时候,一个女孩子回答: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所以他们离不开音乐。当你另外请了几个学生起来补充时,我发现后来补充的学生都是在第一个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概括甚至提升的:

生:他们休闲在家,就会演奏音乐全家欣赏;他们高兴时,就会演奏音乐来表达。

生:他们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

你对学生的这种补充是不是有什么要求?

史:是的。我一直这样要求学生。像第一个学生她的答案是不需要多考虑的,因为她只是读出了书上的文字,这个层次是不高的。后面学生的补充层次显然高了。这种训练,学生首先要在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其次,不能仅仅停留在照课文原句读一读的层次上,应该不断地提高要求,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和提升,这对学生的深度阅读是很有帮助的。

蒋:史老师的做法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有效“互动”。你在学生之间的互动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我们平常要求学生补充另一个学生的问题时,对层次性的问题考虑得并不多,我们可能更多地考虑答案的多元和求异,并不将几个学生的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变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就是都在这个问题上较劲,然后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伸展,学生双方都在这个问题上得到促进或者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效的互动。其实在这堂课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并不仅此一处,它几乎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记得你诵读给学生的听说内容吗?你的学生并不把它当作一个与教学过程割裂开来的独立的环节,在学习课文,谈看到的,谈对音乐之都的感悟时,学生会引用你诵读的有关内容,并且恰到好处。有的学生还在它的启发下,借题发挥,语言的内化可见一斑。

最难忘的是,你在引导的时候,经常随口把学生刚刚发表的精彩的语言组织成排比的句式引申开去:你看到了大音乐家们的铜像,看到了一个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还看到了——

所以我觉得这节课上师生、生生进行了成功的互动。

话题之四:关于其他……

蒋:在整堂课上,我发现每次提到音乐家时,你都会将那些音乐家的名字一个不落的报出来。这在其他老师的课堂是不多见的,许多人最多会提起一次,以下就很可能用“音乐家“来代替了。你是不是故意这样做的?

史:我是有意这样做的。我觉得,我并不要求学生去听这些音乐大师的曲子,但对于记住这些名字,或许有利于激发他们对音乐家的兴趣,所以,我一次次地读出他们的名字,就是为了不停地给他们刺激。何况,这些名字也是使维也纳熠熠生辉的呢。

蒋:史老师看问题也好,解读教材也好,真的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在和其他老师交换意见的时候,一个老师提出,像这样从小就要求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史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不是高了点?

史:我觉得学生学语文学的就是语言。其实我的要求并不高,不管他们说到什么份上我都会鼓励他们的。我只是想慢慢地练,让学生逐步丰富语言。我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感觉学生在这种训练中是受益的。

蒋:难怪史老师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作文水平更高。也有人担心,因为要求高,小孩子是不是就会少了点童趣呢?我想《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本身就毫无童趣可言,更何况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呢。不知史老师是否同意我这种看法。

(对话的内容部分经过了整理,请史老师理解。真诚感谢史老师为实小语文老师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十四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6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一课时

师:刚才你读到的“星罗棋布”,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形容多的意思。

生2:就是指像星星一样罗列,像棋子一样布置。

师:那么你认为这个棋子应该是什么棋子。

生:应该是围棋,因为古代的时候都是下围棋的。围棋的棋子也比较多吗!

师:星罗棋布的意思就是多的意思罗!那么我可不可以这样说:今天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真是星罗棋布呀!

生:不行,我觉得“像棋子一样布置”应该说成“像棋子一样分布”,这样比较好。这里应该还有分布的意思!

师:那么什么是“多”而且是“分布”着的呢?

生:城市的房子

生:还有我们江南的河流。

生:我们舟山群岛的岛屿。

师:是呀,这些都是在这个地方可谓星罗棋布呀!

【随想】字词的理解,如何落到实处,如何让字词在生活中得到检验和运用,我想:优美的词语只有根植在生活的土壤里,才能让它得到鲜活的生命力,只有在生活的氛围中,感受它的运用之美,才能使它扎根于学生的大脑。生活化地学习词语,跟能学生享受运用的乐趣,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转载自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十五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这样一篇课文编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朗读背诵,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无法充分实现,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对话,如何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乃是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以此为主线,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强调个性化朗读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2、课内课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拓宽了语文教育。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件篇十六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蒋建春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3、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音乐之都”就座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在开始学习本文之初,我们有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作音乐之都?(板书:?)这一堂课,我们一起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自学

1、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将你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提问题,教师板书:

cai出示: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独立解决问题,抓住重点体会

1、根据上面问题再读课本,要求从书上找到答案。

2、谁提的问题谁找人回答。

3、指导体会重点,实施语文训练:

a①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

②同学们发现第一句话与后面几个句子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放在自然段开头,突出要写的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哪几个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

④你能谈谈你所理解的“摇篮”吗?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⑤cai出示: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是的摇篮。是。

⑥齐读。

小结:这一节写了音乐大师在维也纳的创作生涯来体现了维也纳的确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b①回答第二个问题:板书: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②cai出示:欣赏维也纳风光。

③抓住“到处、就连……也”等引读课文。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维也纳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光。

c①回答第三个问题板书:离不开音乐

②齐读课文。

小结:维也纳人真的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③你喜欢刚才我们学习的哪一节就读。

总结:这里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了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仅仅如此吗?

不!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创建于1869年的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

四、学习五、六自然段

(一)学习第五节

1、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自己读某句或几句话之后的感受。

2、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歌剧院大(追问:哪些词句体现)——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

歌剧院金碧辉煌(追问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练读

历史悠久——1869年板书: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3、cai出示歌剧院,欣赏

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其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让音乐之都更美。

4、齐读本小节,通过朗读体现出这座音乐之城的伟大与奇妙。

(二)学习第六节

1、引读第6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音乐会规模大、规格高、演出水平高等。

小结:我们知道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全世界的影响。国家歌剧院给“音乐之都”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

五、回归整体

1、齐读全文,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总结:这篇课文作者怀着赞叹的心情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光彩夺目,令我们无限向往。

六、课文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板书: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之都维也纳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礼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2篇(优秀)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2023年部编版宿建德江公开课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

    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12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称象

    最新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简短 半截蜡烛课后反思(优秀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十七篇(汇总)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

    乞巧古诗教案(大全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

    最新初中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实用9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

    《渔歌子》教案设计16篇(模板)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

    检阅进行曲教学反思 检阅教案板书设计(十一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