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

时间:2023-10-30 作者:BW笔侠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应该注重实践操作性,避免过于理论化和空泛化。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一

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落日的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

2、默读课文相关段落,能根据需要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说明内容的要点,把握说明的中心。

3、研读重点语段,通过语句排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说明文语言逻辑的严密性。

4、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教学重点:

把握说明的中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关于落日描写语句的品读。

1、导入:

观察提供的一幅有关落日的图片,请学生略作思考,说一句话。

用抒情的方法讲一下自己看了这幅画后的感受。

用描写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用说明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2、品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正音,全班齐读。

(3)请学生讲讲这样的描写落日,美在何处?

(4)根据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由“幻觉”一词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

第二板块:关于说明文主体语段的阅读。

1、概括4~7各段说明的主体,提炼各段的.中心句。

快速默读课文第4~7段。思考:

示例:第7段作者从利用科学仪器观测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并没有真正变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5段作者从这些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6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2、根据4~7段中心的提炼,概括全文说明的中心。

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觉》一文,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这一事理。

3、研读课文第5段,打乱顺序排序,体会说明文语言和结构的严谨性。

排序(5241637)为什么这么排序?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可否互换顺序?为什么?能不能根据全文来找出必须这样排序的理由。

第三板块:关于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

学习,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举例说明(笑、月亮)。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二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理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理解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课时。

一导入两张幻觉图片导入。

二欣赏落日谈谈感受。

三基础知识。

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吟咏绮丽绚丽殷红。

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四我读我画我赏(1-3)。

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之后点评。

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7、用书中的原话回答“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五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完成课后表格.

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六课堂拓展延伸。

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

2、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

七人生的启迪?

比如:幻觉带来灵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山不是山,看水仍是水等。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三

绮丽()殷红()坠落()镶()绚丽()。

衰减()尘埃()吟咏()。

2、解释下列词语。

(1)、日薄西山。

(2)、气息奄奄。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绮丽。

(5)、衰减。

3、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如果你是种子,;如果你就是你,。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6、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2)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片段阅读。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8、第一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9、第二段在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

10、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1、第四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四

1、掌握字词及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3、研读课文主体,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4、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

学习过程。

方法设计。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读音写汉字。

吟咏――绮丽――殷红―――日薄西山―――日新月异――气息奄奄――坠落――。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句出自唐――――的。

1、学生静听,然后请大家谈谈听到哪些内容。

2、学生小声自读课文,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

3、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颜色深黄、殷红。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太阳好像变大了。

明确:

1、描写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过渡句承上启下。

3、举例子、作比较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4、“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第5段开头部分)。

5、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鼓励学生发言)。

示例:

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缤纷,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的`。

黄秋耘《黄山秋行》。

等着,等着,天色由黎明的鱼肚白色,逐渐成淡蓝色。大家全神贯注的凝视对面的山峰,中央山脉的顶峰亮了,接着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轮的旭日跃升而出。先是一角、半圆、全圆,刹时万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四野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又是崭新的一天!

鲍晓晖《阿里山今昔》。

引入: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落日是扁的!

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一、检查预习内容。

二、教师范读课文。

产生幻觉的原因。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的叠合效应。

光线折射的原理。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三、(阅读课文第2――5段内容,思考问题。)。

1、第2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

四、请同学们推荐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来朗读课文第2段。大家说说这段的语言描写如何?谈谈感受。

既然日落的幻觉如此美轮美奂,那么日出的幻觉又怎样呢?请大家结合记忆,动手写写。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篇文学性、知识性均很强的说明文。我们在了解了有关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同时,也充分领略了优美文学语言的无穷魅力。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一些说明文的常识,课后要好好消化。

作业:完成相关同步练习。

教后反思。

本课学习重视了学生的自读感悟,自读仿写,效果好。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五

1、理解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课时。

一导入两张幻觉图片导入。

二欣赏落日谈谈感受。

三基础知识。

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吟咏绮丽绚丽殷红。

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四我读我画我赏(1-3)。

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之后点评。

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7、用书中的原话回答“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五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完成课后表格。

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六课堂拓展延伸。

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

2、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六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理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理解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课时。

一导入两张幻觉图片导入。

二欣赏落日谈谈感受。

三基础知识。

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吟咏绮丽绚丽殷红。

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四我读我画我赏(1-3)。

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之后点评。

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7、用书中的原话回答“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五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完成课后表格。

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六课堂拓展延伸。

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

2、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

七人生的启迪?

比如:幻觉带来灵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山不是山,看水仍是水等。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七

你是否留意过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那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也蕴藏着奇趣横生的科学奥秘。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落日的幻觉”,探询其中的奥妙。

课前学习(通读课文、积累基础)。

关于“落日”,我能想到如下一些古诗句:

通过预习,我从文中知道了落日会产生如下一些幻觉:

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吟()咏绮()丽。

殷()红坠()落暗弧绚()丽旭()日变化多端蔚()蓝。

课内学习(预习反馈、品读课文)。

同桌互相检查、批改课前学习。

梳理文本内容。

研读重点文段。

阅读课文第2——5段内容,思考问题。

1、第2段主要运用_____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____,在内容上起着____的作用。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

品味文本语言。

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2.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课后学习(完成作业-描写片段)。

1、完成作业本。

2、请你根据日常观察,描写一段日出景象的文字。(100字左右)。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八

【教师寄语】 太阳也光顾污秽之地,但并没有因此而被玷污。(第欧根尼)

学习目标:

(1).了解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及其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2).感受生动形象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以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 3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课前导学:

你知道什么是光的散射、光的折射和眼睛的叠合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吗?

光的散射: 物质中存在的不均匀团块使进入物质的光偏离入射方向而向四面八方散开,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向四面八方散开的光,就是散射光。与光的吸收一样,光的散射也会使通过物质的光的强度减弱。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眼睛的叠合效应: 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由人眼叠加而成的.

1. 借助工具书,读准下列加横线的字音.(字词读音小组长检查)

幻觉( ) 吟咏( ) 绮丽( )

殷红( ) 日薄西山 ( ) 气息奄奄( )

3.熟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内容.

a、本文是什么文体?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c、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4.课文讲了落日时的哪些幻觉?在课文中标出.

课中导学:

1.检查预习.(字词读音小组长检查)

a、 本文是什么文体?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c、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明白落日让人产生了哪些幻觉和产生幻觉的原因

课文描绘了落日的哪些景象?

造成这些幻觉的原因是什么?(请在书中划找、标注)

你发现文章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3.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本文借落日的幻觉,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合作探究

让学生阅读重点段落,分析课文采用的说明方法

(1)、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再读4-7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揣摩语言

替换法:用同义词或则近义词替换句中带点的词,将换后的新句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体会适当与否,并分析其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妙用。

1. 课文原句: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改 句: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2. 课文原句: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 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改 句: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删除法:删除以下这些带点的词语或则句子,将删除后的句子与原句加以比较,体会表达效果。

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得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旭日.

探究结果: 我们明白了,说明文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 、 。

拓展延伸

2.我的收获:

作业:

本文是说明文,以说明为主,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试着找出文中描写的段落,读读,谈谈感受。课下观察日出的景色,写一段描写的文字。

对于太阳在日落时为什么好像变大了,文中并没有解释,收集资料解释 “落日变大”的原因。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九

一、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试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不同的密度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未说明原因,而各种仪器观测证明太阳并没有真的变大

二、本文以说明为主,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试找出文中描写的段落,看看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日落景象。课下自己去观察日出或日落,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第2段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好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

这些描写,像日落时太阳变大、颜色深红、有时会出现晚霞等,我们不少人都有体会,而这些现象则不太容易注意到,要勤于观察才行。

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时——日出(落)后的顺序写出不同时间里呈现出的特点。注意交代清楚自己的观察点,并要注意日出(落)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十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掌握说明方法。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1)日薄西山(2)绮丽。

3、填空。

(1)日落确实很美,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展示图片)——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四)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

2、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的?师生共同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4、再读课文4--7段,思考在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5、朗读课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2)、第2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

6、本文是说明文,文章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五)、课堂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天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1、这段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2、这段选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段具体写了日落时哪几种20落日的幻觉。

学习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掌握说明方法。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1)日薄西山(2)绮丽。

3、填空。

(1)日落确实很美,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二、研讨学习:

(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四)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

2、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的?师生共同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4、再读课文4--7段,思考在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5、朗读课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2)、第2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

6、本文是说明文,文章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五)、课堂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天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1、这段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2、这段选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段具体写了日落时哪几种。

(四)1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2明确:

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

第6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

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五)示例: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层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巴金)。

四、1、描写,使说明变得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2、选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先总后分。

3、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壮观”、“绮丽”、“神秘”、“迷人”几个次来形容。文中具体写了这样几种景象:太阳变大,颜色深黄、殷红;太阳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灿烂的晚霞;神秘的蓝灰色暗弧和暗弧外面的亮弧,并伴有迷人的紫光。

一、课程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李白的送别诗,现在我们看到最后一首《登岳阳楼(其一)》,这是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转身板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的意思,登岳阳楼就是登上岳阳楼游玩的意思,这里的其一是指诗人一共写了两首,这是第一首。下面我们再看看作者陈与义的相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

请大家看到课本的注释部分,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北宋时做过官,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这首诗还是比较容易弄懂的,下面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老师带读诗文。

四、诗文赏析。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方。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诗人不远万里来到岳阳游玩,靖康之变三年来,自己如今站在楼上还眺望着远方。此处“万里”和“三年”一虚一实,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具体的时间。其中,“还望远”不仅仅只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对将来的一种迷茫之感。这两句诗人联系时局,表达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北宋已经危亡不可挽救。“老木沧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国破家亡,悲从心来。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虽是抒写到岳阳楼游玩,但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

五、板书。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首:地理位置。

颔:登楼怀古伤时。

颈:忧国忧民的心绪。

尾:暗写时局,悲从心来。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十一

1、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理解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课时。

两张幻觉图片导入。

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吟咏绮丽绚丽殷红。

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之后点评。

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7、用书中的原话回答“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完成课后表格.

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

2、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

人生的启迪?比如:幻觉带来灵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山不是山,看水仍是水等。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十二

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 吟咏 绮丽 绚丽 殷红

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之后点评。

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7、用书中的原话回答“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完成课后表格.

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

2、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十三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理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理解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课时。

一导入两张幻觉图片导入。

二欣赏落日谈谈感受。

三基础知识。

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吟咏绮丽绚丽殷红。

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四我读我画我赏(1-3)。

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之后点评。

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7、用书中的原话回答“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五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完成课后表格.

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六课堂拓展延伸。

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

2、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

七人生的启迪?

比如:幻觉带来灵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山不是山,看水仍是水等。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十四

1、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说出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

2、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掌握说明方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让学生朗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字。

幻huan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吟咏yinyong: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绮qi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绚xuan丽:灿烂美丽。

殷yan红:带黑的红色。殷yin勤殷殷yin。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方面、项目。

2、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事理,即事物的原理,就是讲述事物原理的说明文,通俗一点讲,就是讲述事物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落日的幻觉,所以文章讲了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

课文题目是“落日的幻觉”,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生自读课文,教师明确。

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

明确: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

2、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

明确: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原理。

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

第6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

第7段:说明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

师生共同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概括本文的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3、在介绍幻觉现象时,按照“体积变大,颜色殷红,形状变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时有紫光出现,”这样的顺序介绍的,但是,原理介绍中却不是这样的顺序介绍的,这样行文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要点: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顺序,由复杂到简单”的规律来介绍,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以及大小。

4、再读课文4--7段,思考在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明确要点: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准确生动形象说明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打比方、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由于幻觉,人们看到黄昏的太阳远大于中午的太阳,把黄昏的太阳比作巨大的玉盘,形象说明黄昏太阳的巨大形状。

5、朗读课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明确要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2)、第2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要点:描写、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明确要点:过渡段、承上启下。

6、悟幻觉:本文借落日的幻觉,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介绍了落日各种奇异幻觉,以及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四、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这篇文章对日落产生的自然景象缘于幻觉以及产生幻觉的原因的说明,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

五、布置作业。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教学中采用:

首先,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导入新课让看图比较大小以激发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接下来的“自由谈”,教师设计什么问题,而且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发表感想,不阻碍学生自由思想。最后请学生将学习与个人生活体验紧密结合,是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其次,教学环节清晰明了,以课文朗读为载体,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初读课文,熟悉内容”——“研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体验课文”,很有层次感。

第三、文章前三段以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落日的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奇思妙想,不妨设计以“他在落日的余辉中,走去”为题进行合理的想象。期待学生写出下面的文字:在落日红色的余辉中,大禹浮躁地在坡顶上走步,他走来走去竟使人看出他是有规律地走。不过,他好象没有走对。大禹了停片刻,深呼吸,再深呼吸。他重摆架式走,这次,他走得很平静,很有力,也很稳。

我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花时间、下功夫,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十五

1、理解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课时

一 导入 两张幻觉图片导入

二 欣赏落日谈谈感受

三 基础知识

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 吟咏 绮丽 绚丽 殷红

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四 我读 我画 我赏(1-3)

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之后点评。

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7、用书中的原话回答“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五 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完成课后表格.

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六 课堂拓展延伸

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

2、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

优秀落日的幻觉教案大全(16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2、体会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3、品味文章语言。

4、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觉小游戏:

展示下面两组有关视觉差异的图片。学生思考:图一中红色线与蓝色线哪一个更长?(实际一样长)图二中位于中心的绿色球和紫色球哪一个更大?(实际一样大)。

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事物产生错觉或幻觉,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落日就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黄天祥的科普说明文《落日的幻觉》。

一、初读感知。

1、积累你认为重要的字词。2.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文章讲了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

3、、字词积累。

蕴含。

吟咏。

绮丽。

绚丽。

殷红。

坠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三、学习新课。

1、明确说明文的学习内容。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明白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事理,顾名思义,事物的原理,就是讲述事物原理的说明文,通俗一点讲,就是讲述事物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落日的幻觉。

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落日的景象?

仔细研读4567自然段,找出日落的幻觉产生的原因,填在下列表格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像这篇文章,先写落日的幻觉,再阐释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说明顺序就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4、品语言。

请大家速读课文,可以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具体生动或准确严密的语句,也可以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体味这些句子或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删除法:删除这个词语或句子,将删除后的句子与原句加以比较体味表达效果的变化。1.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该句能否删去一般来讲,为什么?)不能删去,一般是指通常情况,“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但不包括特殊情况(如暴雨后,空气非常清新,烟尘就少),这样说明则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如果删去的话,就变为“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显然这样太绝对太肯定,不符合实际,所以不能删去。2.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该句能否删去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此句运用比喻说明,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落日的形状,如果删去,则不能写出落日的具体形状,语言也显得平淡无味,所以不可删去。根据教学情况,指导学生运用替换法,品味语言表达效果。(适合各类文章)。

替换法: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某个词,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子进行比较对照,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妙用。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句中的“无不”改为“都”,可以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不能,无不是双重否定,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而都是表示一般的肯定,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所以不可替换。2.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句中的“可惜”改为“但”,可以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不可,可惜不仅有转折的意味,而且带有感情色彩,让人深感遗憾这种紫光不多见,而但字则无此感情色彩,仅仅表示转折,所以可惜要比但字好,不可替换。

本文介绍了落日的各种奇异幻觉,以及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1.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四、拓展延伸。

课文在分析了落日的现象及原理后就结束了,看起来结构似乎并不完整,请大家根据刚才的感悟,尝试着给课文加上一个结尾。

五、课外作业。

课文没有交待“落日变大”的原因,请你根据你所了解的课外知识,利用所学的课文知识补写其原因。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认识到眼见不一定为实。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不要被幻觉所迷惑。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如果生活没有了幻觉,我们的人生将是多么暗淡无光。所以,我们既要不被虚幻得表象所迷惑,又要充分享受虚幻带给我们的美丽景象。在美丽中快乐,永远做一个幸福的人。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安全保卫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大全(13篇)

    安全工作总结是增强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接下来是一些安全工作总结的典型范例,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根据教育局后勤服务中心的要求,我校对食

    专业团队创业总结心得体会(案例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一经验或事件的内心感受和心路历程的表达。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它们囊括了各个领域的经验和感悟,值得大家深思。团队创业是当今社会的一种

    实用清明扫墓感想有哪些大全(16篇)

    优秀作文应该有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思考。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摘录,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备受赞赏。今天是清明节,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优质防汛安全的通知发(案例17篇)

    通知应该注明发送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接收者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时进行联系。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将看到一些成功的通知范例,以及他们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专业感谢师恩的心得体会大全(22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实现自身的进一步提升。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实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今天是教师节。早上,一阵

    最新作业票安全心得体会报告大全(1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所经历事物的深度思考和感悟,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领悟生活的真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参考。企业安全报告是

    2023年茶艺课程感想(案例17篇)

    通过参考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选取适当的材料和论证观点。接下来是小编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随着暑假的来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提供的茶艺课程

    热门美工工作总结个人简单范文(20篇)

    月工作总结也是对自己努力和付出的回顾,可以给自己一份肯定和加油鼓励。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内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份重要文件,通过撰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

    最优家政服务员心得(通用15篇)

    服务月是为了回馈客户和社会,让更多人感受到优质的服务体验而设立的一种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企业在服务月期间开展的精彩活动吧。家政服务员学习是一项

    专业监狱民警心得(通用23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对所学和所思的自我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和应用知识。以下是一些年轻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对于成长和人生的思考和总结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共鸣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