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师德论文 师德师风论文(模板20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MJ笔神幼儿园师德论文 师德师风论文(模板20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写法和表达方式。写范文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使文章有个人特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挑选整理的范文范本,它们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相信可以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一

我们已跨迸21世纪的门槛,我们的社会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网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种种潜在的危机,如能源匮乏问题、生态平衡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间断地创新,人们必须不停顿地学习,各类社会组织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型,人们的道德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蛮为先导

教育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是教育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简单他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教育观念主要有四大功能:

(1)对特定集团的教育主张、教育秩序、教育行为加以正当化、普遍化、社会化;

(2)使与自己集团对立的教育观念解体;

(3)使教育诸要素在统一的整体中各尽其能;

(4)赋予教育者以使命感。

教育观念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者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取代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是大势所趋。但是,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即使运用了最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教育就现代化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在很多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已相当完备,计算机已成为基础课程,但计算机操作方面的考核,仍然用笔答试卷进行,仍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这反映出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很深,人们(尤其是教育部门的教师与领导)还没有从实质上理解素质教育或接受素质教育。也就是说,人们的观念不能更新,物质条件再优越,教学方法和手段再先进,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素质教育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当前,知识经济的大潮汹涌而来,新的世纪强烈地呼唤创造型的人才,因此,在全民范围内(尤其在教育部门内部)普及素质教育观念,使素质教育深入民心,是加速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素质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忽视劳动职业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生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为社会所淘汰。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清境创设”协商会话”、“信息资源提供”。因此,lnternet网巨大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及它们所共同具备的友好的人机交互能力,为创建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最好的技术上的支持。

在我国,对于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还不够完备的广大学校和地区来说,实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尚有困难;而且,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忽视了接受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发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获得的只是初级概念,因此,并非适合于所有课程的学习,而接受学习仍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同样可以实现意义学习,学习结果到底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这要取决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也提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它基本保留“传递一接受”的教学过程,以接受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双主”教学模式强调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即实现意义学习。显然,“双主”教学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无论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还是“双主”教学模式,都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到底应采用哪种形式,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二

[摘要]加强师德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倡导全社会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从公平入手,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机制。此外,教师高尚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应该重视教师人格的培养;同时加强教育系统的廉政管理,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完善教师准入制度。

[关键词]师德;职业教育;教师职业道德

[作者简介]张华坤(1971―),男,贵州雷山人,本科,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口腔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口腔职业教育,口腔正畸、修复临床;郭倩(1976―),女,贵州黄平人,本科,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主管护师,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护理临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社会进步、民族振兴需要发展教育,教育发展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师德建设。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塑造学生道德的基础,教师道德缺乏制约学生的成长。[1]师德建设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师德建设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德建设需要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教育的发展不仅依靠教师,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广义上来说,发展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人人皆可为师,人人皆应有师德。从狭义上来说,作为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德育人、以德服人。师德是社会对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道德素质的要求,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行业中的体现。因此,社会道德的危机势必影响教师道德的发展,动摇师德建设。要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从社会道德发展入手,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让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履行道德责任,成为一名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

二、师德建设的关键是社会对教师的尊重

师德建设有时候会走向极端,社会对教师道德的要求远远超出了教师职业对其提出的要求。一些“非道德”性质的思想、行为也被纳入衡量教师道德的范围之内。例如,要求教师要有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任劳任怨、默默耕耘、呕心沥血、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但是社会只要求教师履行道德义务,却没有赋予教师相应的权利。教师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尊重,而他们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会被视为“超出了他所应得到的”“违背了教师道德的准则”。然而,我们忽略了一点,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理应享有其应得的权利,教师的辛苦付出理应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果教师的劳动与其收入不相称,他们有权利为自己讨回公道。因此,我们不能苛求教师任劳任怨、默默耕耘而不求所获,这是对教师权利的剥夺和践踏,也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轻视和贬低。

教师付出劳动除了获得物质满足以外,还应该收获相应的精神回报。社会应该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形成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从精神上满足教师的要求。古人云:“国将兴,必将贵师而重傅。”

三、公平是师德建设的砝码,

“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教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2]而信赖是教师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如果教师对一个学生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可能影响到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乃至整个地区。而社会要求教师公平对待学生,也应该给教师以公平的待遇。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尽最大可能地保证教师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否则,这将是对教师的师德建设的致命打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不但适用于教育教学,同样也体现在教师管理中。[3]建立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以免由此引发的道德危机直接动摇师德建设。同时,教育系统更应该加强公正、廉洁的作风建设。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家长以各种手段贿赂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师德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这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奠基石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是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的,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可见教师的人格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高尚的人格就像火种一样,不仅可以照亮自己,还可以点燃别人。人格比语言更重要。[4]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也必定具有高尚的道德。教师无意识展现出的人格魅力如沁人心脾的花香,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人的灵魂!教师不应该仅仅是在道德的约束下向学生灌输知识,更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受教育者,让他们树立起对未来的希望。

当欲望膨胀到极限,外在的道德约束即刻土崩瓦解。而人格可以从深层次控制欲望的产生及发展,人格是教师心中内化的道德意识。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形成完整的人格,成为一名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教师。

五、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准入制度

参考文献:

[1]汤国明,刘东菊。师德素质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2]尹海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师德建设中教师的人格魅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0)。

[3]简启华。论“师德”[j]。职业圈,2007(13)。

[4]龚乐进。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5]〔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三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因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出现的日益严重的失范现象成为社会各界和学者研究的热点。就国内对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在对教师职业道德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加强建设的思路等作了初步归纳、描述,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四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我们看看下面的小学师德教学论文吧!

前言: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学生生活环境除学校还有社会和家庭。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1.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2.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3.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二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三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四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五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

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小学教师就应像那最早露出泥土的一片嫩叶,在点点滴滴中体现教师的高尚师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五

尊敬的领导们、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站在这个三尺讲台上短短两年的时间,我依旧是一位很年轻的老师,面对许多成绩差、自觉性差、疏于管教的孩子。尽管费尽了心力,但成效极微。说实话,现在的我一筹莫展、倍感疲倦。但自前几天学校组织开展了一次“向师德标兵学习”的演讲,通过他们平凡而不平庸的事迹,让我对自己的不坚持深感惭愧。现在的我下定决心既不逃避,也不坐等,要不怕困难,敢于正视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向师德标兵学习的洪流中去。

有爱才有真情——这是我从胡梅芳老师的身上受到的最深感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父母亲的温存,是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所以我立志将来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既严又爱,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的原则。没有对学生真诚的爱,而一味的严格要求或者不严格要求而一味的溺爱,只能导致学生走向极端,很难想象一位作风松散的教师,能带出一批好的学生,严与爱是教育学生的大秘诀。严是指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爱是指在生活方面关爱学生,当然在严与爱中,爱走在前。我们班就有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方面相对其他的孩子较为敏感。对爱既渴望又却步。但如果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得到他们的信任。从生活上的关心,转站到学习上的帮助。我坚持每天提前到校,主动和学生们交流学习、生活心得,事情虽小,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走进他们的世界。做为一名班主任,我深刻地认识到“爱”对教育的作用。以一个真诚的微笑,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让这暖意照亮每一个学生。

学习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对照先进找差距,激发了我对自身岗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这次李明亮老师的演讲中,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缩影。他对自己的教学反思,我也深有同感。如何创新教学,沿着“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的路子,结合教学日记一月一反思,写出体会,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不断改进创新自己的教学、教研方法和路子。

加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落实,目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突出问题有以下两点:

一是教学设计不塌实。

二是不关注学生。教师只管自己讲,不管学生听不听,会不会。不管中下等学生,只提问尖子生;无方法指导,遇到问题一味苦恼等。

从李老师的演讲中,我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教学中要落实“精、实”。

一、要背详教案。

二、要背学生回答。

“精”是把教学目标明确,把教学过程设计详细,把教学难点、重点理顺理清,点点清晰、精准。“实”,即知识传授要实,用主线串牢知识点,结密知识网,砸牢双基。把学生的回答也列入教学准备之中。最后,严格按计划上好每一节课,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对教师爱岗敬业的要求有很多、很大的不同。每个教师都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做到爱职业,乐奉献,真正成为新时期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六

我记得曾经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

教师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我们社会中受到普遍的尊敬,教师职业也被看作是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教师职业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因为它的培养对象是以青少年为主,它的目标(“产品”)是要培养一个个合格的人。因此,它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更严格。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教师素质之魂,是教师做人从教的基础。它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它的精髓就是爱心。正如汉代董仲舒提出的,教师必须做到“心仁且智”。“仁者,爱人也。”作为教师,如能在教育管理中始终充满爱心,那么职业道德修养也就真正落到实处。下面具体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献身教育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我们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三、教师要做到有爱心

爱心是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师由于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美誉。那些对学生缺乏爱心、随便伤害学生心灵、毁灭学生创造火花的教师是受之有愧的。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老师手下接受教育,家长也会不放心,甚至不满意的。

爱心是教师抵挡社会污染的一道坚强屏障。教师不能仅仅做蜡烛,他们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一些不良现象必然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教师就变得势利、冷漠、自私,在教育管理学生时戴“有色”眼镜。只有弘扬爱心,才能克服这种弊端,使每位教师都能像母亲那样纯洁地爱护自己的学生。

爱心是树立教师形象的重要标尺。在教师的言谈中,有人感叹学生不像以前那样尊敬老师了,不再听到那发自内心的“老师好”的声音了。这话说对了一半,确实教师曾经在学生心目中甚至家长的心目中形象高大,具有很高的威信。但由于一些教师爱心逐渐丧失,与学生距离越来越大,学生也就对他们敬而远之了,从而也就损害了教师整体的崇高形象。

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还不够,还要落实到行动上。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切实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有良知、有爱心的父母都会经常关心自己孩子的冷暖温饱安全,使他们健康成长。作为老师,除了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外,要侧重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健全的品格、积极的心态。为此我校一方面倡导教师多与学生沟通,另一方面设计了“学生内心世界问卷调查表”,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

2、细心呵护孩子的心灵。现在的学生,一方面年龄偏小,另一方面家教缺失,他们细小脆弱的心灵像小树苗一样经不起严冬的冻压。因此,学校多次强调每位教师在对待犯错误学生的时候要格处慎重,不能粗暴式武断地处理事情,特别是严禁体罚学生。现在,体罚学生的现象在我校几乎绝迹。

3、为弱势学生排忧解难。由于农村的局限性,有些学生要么家庭经济拮据,要么家里离学校太远,要么成绩差而自卑。对待这些弱势学生,是扶他们一把,还是不闻不问呢?学校果断地选择了后者,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如号召本校学生老师捐款助学,领导冒着酷暑,爬山越岭去家访。这些爱心行动使学生和家长深受感动。

4、使学生尽可能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好学生。但在客观条件限制了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情况下,如何走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呢?学校领导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条响亮的口号:“不求人人上重点,但求个个有发展”。这样好学生学得更有劲,后进生也不甘落后,我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总之,在大力倡导师德师风的今天,每位教育工作者应以培养博爱之心为出发点,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七

[摘要]雷锋精神代表了中国传统优良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高校校园文化是传播中国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因此,把雷锋精神同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有助于高校师生德育、美育以及全面发展。

以高校校园文化、雷锋精神的内涵入手,重点分析了两者的互动关系,最后探讨如何用雷锋精神构建高校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雷锋活动;互动关系;途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校园文化是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注入校园文化无疑可激发校园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品质,增强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价值导向中的正能量。

因此,只有厘清高校校园文化和学雷锋活动的内涵,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雷锋活动的互动关系,才能更好地将雷锋精神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雷锋精神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面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和学雷锋活动的内涵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学术界目前没有统一的界定。

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文化;第二种观点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生生活中的精神文化部分,而不包括诸如物质、制度等方面的文化部分;第三种观点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囊括了大学校园里的一切,包括各种物质、精神、制度等表现形式。

本文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界定更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在大学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或师生与学校之间通过互动而产生的一切包括物质、精神和制度表现形式的总和。

由此界定可以看出,高校校园文化诞生的环境是在大学校园,参与主体是高校师生,表现形式包括物质、精神和制度等。

(二)学雷锋活动的内涵

雷锋精神体现了平凡个体的强大生命力,它蕴藏着一种自我超越、舍身成仁的伟大品质,它不仅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

归纳起来,学雷锋活动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践行了一生的行为准则,他像一轮温暖的太阳,给身边的人带去光和热。

从他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助人为乐的事迹数不胜数:为探亲大姐买车票,替腿脚不便的大娘扛包裹,向灾区难民捐赠节约下来的零钱,帮忙照顾烈士的母亲……在雷锋看来,服务别人也就是服务自己,他人快乐了自己也快乐,他总是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却常常忽略了自己。

正是这样一位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的平凡人,在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奉献中活出了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2.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雷锋就像一枚“螺丝钉”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他清楚地知道,一枚螺丝钉的力量很渺小,但是许许多多的螺丝钉就可以组成一台大机器,每一颗螺丝钉只有坚守好自己的位置,永不生锈,那么整个大机器也才能够正常地运转。

因此,不管什么艰苦的工作,雷锋都毫无怨言,只要是党和人民需要他,他都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种不断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

在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同时,雷锋也注重不断学习和创新。

他在日记中提到,工作很忙,时间很紧,但只要你愿意学习,总会挤出时间。

人如果不通过学习来提高和丰富自己,那么就会很容易陷入落后和平庸。

正是这股子学习的劲,雷锋学习了前沿的科学技术,学会了骑车驾驶和骑车修理。

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雷锋一直坚持践行我党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浪费和奢靡。

他细心地收集了生活中别人用过的铁丝、牙膏皮、破手套……等到用得上的时候,他就将这些“废品”变成“宝”。

他的衣服、裤子和袜子的补丁一层又一层,只为能节约下一些钱为社会主义搞建设。

正是每一个像雷锋一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个体,才铸就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伟大的集体。

二、高校校园文化和学雷锋活动的关系

(一)校园文化活动是学雷锋活动的平台和载体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因此,在培育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高校校园,也应该积极弘扬和学习雷锋精神。

高校校园文化为学习雷锋精神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具体来说,可以把学习雷锋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向高校师生输送雷锋精神的价值观,于无形中规范和影响高校师生的日常行为。

(二)学雷锋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就是提高高校师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而雷锋精神就正好有这些积极的育人作用,因此学习雷锋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雷锋精神给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的积极作用有以下五个方面:

1.雷锋精神的陶冶作用。

上文已经谈到,雷锋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

如果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这有利于高校师生直接学习和体验雷锋的精神价值,进而影响和陶冶自己的情操。

雷锋精神通过校园文化这样一种载体,实现了一种价值渗透,于潜移默化中教导了师生,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强化了他们的内心,使他们在思想上和党保持一致,坚定自己忠于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2.雷锋精神的导向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雷锋时刻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因此把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也就是把雷锋作为高校师生行为准则的标杆,激励师生像雷锋学习,时刻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雷锋精神作为自己的价值导向和追求。

这样一来,师生的行为准则就不再是空洞的条例,而是变成了具体鲜活的学习典型,有助于高校师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3.雷锋精神的凝聚作用。

雷锋精神的出发点是以集体利益为首,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对党和社会主义忠诚。

因此,将高校校园文化同雷锋精神结合,就是号召高校师生要凝聚在一起,把集体利益放在前,个人利益放在后,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集体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自己的贡献。

4.雷锋精神的教育作用。

雷锋精神以一种感性力量的存在,在高校校园内影响和教育着广大师生。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只有努力把雷锋精神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才能营造出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在思想、道德和美的鉴赏力等方面教育广大师生,也才能促进广大师生追求和学习美好的事物,得到灵魂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5.雷锋精神的规范作用。

一方面,雷锋精神激励着高校广大师生不断向前、为集体利益而奋斗;另一方面,雷锋精神也约束着广大师生不能做有损于集体或他人利益的行为。

雷锋精神的这种规范作用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却积极营造了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强化了师生的精神支撑,使之用自律方式来规范和要求自己。

三、用雷锋精神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途径

雷锋精神使高校校园文化内容更加丰富,高校校园文化使雷锋精神得以深入人心,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因此,如何更好地将雷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相融合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下文将从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及制度层面探讨这个问题。

(一)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指的是围绕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体文化,物质文化是有形的文化,如校园海报、校园报刊、校园广播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物质文化的形式也在不断变迁和丰富,学生对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如何,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创新的基础前提必须是有助于大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如为了提高雷锋精神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将雷锋故事与时下流行的'手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相结合,用一种有趣的媒介形式传播雷锋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从宏观层面看,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引领着一所高校的基本走向,从微观层面看它往往体现在对师生思想方面的影响和塑造,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

传播雷锋精神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理想信念、意志品德等方面深层次地引导大学生。

因此,在实践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相关活动时,要不断把时代最前沿的思想和内涵与雷锋精神相结合,赋予其新的含义。

如过去的雷锋精神包括助人为乐、义务劳动等内涵,结合新时代的时代背景,雷锋精神也可以向互助帮扶、心理服务等领域扩展。

只有这样,雷锋精神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以一种易于被当代大学师生接受的形式影响着广大师生,指导着他们的学习、工作和成长。

(三)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高校校园制度文化体现在维持学校得以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及体制等方面,它是学校师生和谐工作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规范和约束着师生的行为举止,维持着学校良好的风气。

制度文化的实施力度比较强,因此把雷锋精神同高校制度文化相结合,一方面体现了雷锋精神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雷锋精神在高校校园的传播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把雷锋精神与高校制度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找好契机和结合点,制定出来的学习雷锋精神相关制度要规范化和人性化。

只有做到了规范化和人性化,制定出来的学习雷锋精神相关制度才能喜闻乐见,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四、结语

雷锋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把雷锋精神引入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可以陶冶高校广大师生的情操、鼓励他们向善向上、在思想和行动上教育规范他们,而且能增强广大师生的凝聚力,使得他们在完善自我的同时,也时刻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共同为塑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努力和奋斗。

[本文系2013年度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skp07)]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八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能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能力,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大学校园文化的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总称,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规章制度以及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归属感缺乏、功利思想偏重、课内外教学分离、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积极意义,可以对学生起到提升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增强道德认同、提升社会适应力和竞争能力等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一、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总称,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规章制度以及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改进、共享,传承学生们的理想信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民族的核心精神,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有机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明。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和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学校人文精神、校风学风和心理境界的综合体现。

从意识形态结构上看,可以将其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形象,是与校园文化主体相呼应的物质对象,包括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实用美观的文化设施、生机盎然的树木花草、大方统一的师生服饰等。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人互动交往、举止言行的准则,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依据和准绳,有了规范和准则,校园人方能更好地自律自强,这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人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方式的总称,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体现在学校的文化传统,包括学校的校风、老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工作人员的作风、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方面,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

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师生员工们在教学、工作、生活、文体活动、人际交往中的作为,教师为人师表、传道受业,学生尊师重道、明德至善,工勤人员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共同为和谐校园建设贡献力量。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力量,是集体智慧的力量,是学校办学实力的一种体现,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流文化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文化氛围,与文化品格的价值评判标准息息相关。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要建设特有的校园文明,形成一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的评判准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沐浴着精神文化的阳光雨露,汲取集体的智慧养分,积累丰富的经验财富,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弥足珍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那么教育就不能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必须注重学生德、智、体等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从而顺利成长成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课堂教育并行,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竞争力的重任,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换言之,高校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关系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素质的提高,高校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满怀憧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之路上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与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很不协调,必须从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突破现有校园文化建设的瓶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精神文明建设不足,学生归属感缺乏归属感是个人被他人或所在群体认知、认可与接纳的一种内心感受。

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是否有家的感觉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如果对校园缺乏归属感,就会缺乏学习热情,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必然影响其成长和成才。

大学生所需要的归属感,不仅在于高楼大厦和门庭石训,更在于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引领他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引导他们认识自我、自我创造,让他们在沉稳厚重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强化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文化导向功能弱化,功利性思想偏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中最关注的还是成绩,而课堂教学是以文化知识为主,知识面相对较窄,且缺乏文化熏陶,人文教育功能弱化,必然难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容易受到社会上非主流文化的影响,而且大学生应付学业的功利化思想根深蒂固,只学习考试内容,对其他的毫无兴趣,致使他们对校园文化活动重视不够,全面素质培养、个性发展空间受限。

(三)课内外教学分离,过度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课内外教学分离的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积淀不够、历史视野和世界视域相对狭窄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是与课堂教育相并行的教育途径,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校园文化学习、人际交流、生活交往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们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过程。

而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发起、组织和实施,单纯地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而思政教育工作头绪众多,顾此失彼,且拘泥于事务性工作,文化活动常流于形式,难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四)资金投入不足,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由于管理体制的局限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往往缺少抓手,资金投入不足,制度管理形同虚设,一些文体活动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实际参与人数较少,影响力不够,延续性缺乏;一些文化活动往往虎头蛇尾,缺少经验总结,昙花一现后便无人问津,效果反馈难以落实到实处,教育效果也不明显。

制度管理和资金投入等问题凸显,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滞后于国家教育事业前进的步伐,必须引起重视,并从根源上寻找原因,切实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工程,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中国的学校教育历来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必将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高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将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潜移默化式的文化熏陶,发挥校园文化的寓教于乐功能,增强师生们的文化创造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其形成良好品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社会化教育的“隐形课程”,是学生形成优良人格品质的重要教育力量。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单只是能看到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其文化引导的精神内涵。

学生在特有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深造、生活交际,自然接受集体意识和主流文化的引导、感染和熏陶,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蜕变过程,在感受体验和实践锻炼中形成与集体意识、主流文化相一致的人格品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增强师生们的凝聚力,共建和谐校园。

(三)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映出他的素质、教养和性格。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其价值取向、理想情操、道德判断、行为规范等,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形象。

置身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园地,大学生们参与到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接受先进校园文化的影响,获得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形成与国家教育相一致的是非观念,推进校园文化向健康、繁荣的方向发展。

(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感,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不谋而合。

高校校园文化中所倡导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更加容易为大学生们所认同,从而使他们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遵纪守法,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与同学、老师、社会和谐共处。

高校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道德认同感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社会竞争能力高校教育当以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重点,辅以人文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

高校应举办形式多样、富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大学生拓展视野,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以此来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增长其才干,培养其创新意识,造就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紧迫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归属感缺乏、功利性偏重、资源投入不足、发展相对滞后等,必须得到逐步的改善。高校应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并驾齐驱,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视域和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邵焕举。“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九

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程,对师范生的培养更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师范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深刻了解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和目的,认为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将从师范生师德教育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作用、实施现状以及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关键措施等三个方面来重点讨论。

素质教育;师范生;师德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期盼。因为在当今世界,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突飞猛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体现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日益缩小,而最主要是体现在人的素质上的差距。因此,要想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实力,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一大批一流的人才,才能为我们早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素质教育也关系到我们全世界家庭的幸福问题,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提高人们的素质,才能让学生们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学有所长、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社会才是安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这也正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国家所期盼的。而人们的素质怎么提高,素质教育怎么样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如期达到教育目的,归根结底是要加强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师德教育是师范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师德是影响学生在未来是否拥有健康灵魂所不可或缺的东西。一个教师身上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体现在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师德。人们经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也把教师形容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教师的道德水平、思想观点、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以及教师的所作所为都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更进一步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我们国家新一代人的道德水平、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文化素养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更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只有教师的师德水平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才能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才有可能达到。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让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而师范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职业特点等正迎合了我们的要求,师范生师德教育也是符合现代教育的正确发展趋势的。因此,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势在必行。

我们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素质教育,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针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各个省市、地方院校也都纷纷探索、尝试着各种方式方法、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虽然大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时至今日我们会发现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突出问题存在着。这些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比如青少年自杀现象还是越来越多;教师辱骂、殴打、虐待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把学生当作赚钱的一个因素;很多地方院校仍然把应试教育看的很重要;有些院校始终把升学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等等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师范生师德教育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师范生的素质也有待提高。稍加总结,我们会发现师范生师德教育实施的现状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许多学校里虽然开设了一些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相关课程

大多都停留在理论的说教上,并且课时量很少,最多只有一学期,学生感觉像是选修课可有可无的,重视程度不高,并且不是特别感兴趣,再者,理论未能上升到实践应用层面,导致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像这样仅仅是为了应付教育的要求而不能使其发挥实际作用的课程,并不能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师范生师德教育的水平,更何况在部分院校根本就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

(二)许多地方都未能营造出良好的师德环境

师范生师德教育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员的共同任务。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各级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大都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师德教育,没有抓好师德教育,也未能制定出完善的奖惩措施,更没有通过有力的手段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表彰、总结和推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先进师德个人等等。再有就是对每位教师的考核不够全面,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三)教师的角色使用不全面

比如好多教师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热情程度不高,仅仅追求学生的高分率、升学率或是自己的发展,而不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乏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要求即未能把“教书”与“育人”很好地统一起来,停留在只重视传授专业知识,而忽视学生做人处事等方面的能力。虽然这也只是个别存在的现象,但如果不能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的话,今后教育的结果不堪设想。正如小平同志所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第一,提高师范生师德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分量。首先,课程设置结构要合理,除了有专门的师德课程,还应该在专业课、公共课的日常教学中,在教学知识中渗透师德教育的相关内容,让老师和学生们都根本上认识师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学生的实习课程和课下作业部分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主题活动模块,通过以师德教育、师德养成教育目标为活动主题,开展相关的师德养成教育活动,比如每个班级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最终达到共同的效果。再次,经常邀请一些德才兼备的'教学名师来校讲学,让学校老师们和学生们通过学习楷模,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亲自参与体验,认真学习总结,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师德教育风尚,内化和提升道德品质。第二,教师应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目前大多院校都主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最关键的学生的道德能力的培养。道德能力是人们认识道德现象、理解道德规范,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做出正确评判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它是人的本质能力,是顺利完成道德行为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条件。师范生师德教育不能仅仅靠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也不能寄希望于学生们自己日积月累慢慢养成,关键是教师应该重视并且从各方面、各渠道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学生,还可以在师德教育的过程形式、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变革。第三、构建完善的师范生师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环境设施,增强师德教育环境氛围。依托学工部、教学部、公共艺术教育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让我们深刻认识伟大的师德、弘扬伟大的师德。设立教育名言宣传栏,公开宣传、表彰奖励相关师德优秀的教师和品德优秀的学生,让大家以他们为榜样,最终形成校风学风优良、制度有力、精神昂扬的大学育人环境条件。建设高雅的、积极向上的、具有师范特色的育人环境,陶冶情操,净化品德,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和养成教育产生健康、向上的促进作用,使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师德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升师范生师德教育的水平。

当前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是教育中带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师范生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因为师范生的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质量,而对于师范生的教育,师德具有导向作用,决定其在未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方向、态度和行为表现。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无论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林建鸿.邓小平教育思想新探[j].柳州师专学报,

[4]蔡志良.论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

[5]夏雪芹.群众路线视野下高校工会促进师德建设的途径分析[j].科技展望,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十

前言: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学生生活环境除学校还有社会与家庭。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1、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与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2、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与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3、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

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二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三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四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五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

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小学教师就应像那最早露出泥土的一片嫩叶,在点点滴滴中体现教师的高尚师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十一

当前,校园师德水准下滑,照本宣科,知识老化,方法陈旧,只求完成学时数,不问教学效果,对学生不管不顾,误人子弟,甚至学术不端、学术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既有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教师甘于平庸、自我约束不力的因素;既有管理制度上的缺失和弊端,也因为学术风气和诚信道德的沦丧。这种教育机体上的“癌细胞”,不仅严重影响了培养人才的正常有序进行,败坏了教育工作者――教师的形象和声誉,而且会从根本上动摇学生对教师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的信任的基石,阻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反过来又会对学校文化氛围、学习风气、社会风气、公众道德产生恶劣影响。

师德是教师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来源,表现为一个人的责任、追求与抱负。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能否培育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更取决于教师的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和道德素养。就学校教育工作来讲,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因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师德师风建设应当成为学校常抓不懈、不断创新的重要工作。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职业观念与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概括师风,即教育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延伸和补充,是师德的表现形式和载体。

伴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学在教职工队伍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的学历级别有所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明显增强,结构渐趋合理然而,就在教师队伍业务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部分教师的师风师德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政治思想素质不高、治学不严谨、道德品质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虽未构成主流,但若任其发展必然会影响到中学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当前中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部分教师师德师风欠缺

2.1.1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在现如今中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部分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的现象,片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的作业,忽视自身对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思想认识不深刻,政治觉悟不够高,造成对党的政策方针的学习的欠缺,从而不能很好地以坚定的政治素养教育学生,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2.1.2敬业精神弱化,以个人利益为导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还有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意识,在中学教师队伍中就存在着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的现象,部分教师通过课后补习课上少讲的方式变相向学生收取费用。有的教师个人利益至上,通过学校培养成长起来以后,为追求个人利益,不顾学校的教学计划,漠视学生的信任,擅自离职离岗,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出现断层,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2.1.3为人师表的意识淡化。教师是阳光下最为光辉的职业,是令人尊敬的。但有一些教师治学不严,不注重为人师表,上课氛围散漫,重言传、轻身教,不能够做到身体力行,起到表率的作用。同时,仪容仪表不整、上课时接听手机、抽烟、随地吐痰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有的老师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忽视了自己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导向性。

2.2对于中学师风师德的评价存在误区

当前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考核制度,注意教学成绩,忽视教师的师风师德评价。虽然在考核等方面对于师德有要求,但总体来说比较空泛,没有实际的规范,也没有严格地执行,因而没有起到实质的引导作用,这就必然导致师在教学中忽视对自身师德师风建设的关注。

当前中学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中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亦有学校管理体系存在的漏洞缺陷。具体来说:

3.1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教育硬件设施越来越齐全,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全面发展,这是不可否认的,但随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于教育工作者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原先教师群体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弱,一些教师开始从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教师这份职业带来的利益收入,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价值取向。例如:在有的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课后补课收费的现象,极小部分教师以补习的方式变相向学生收取教育费用。

3.2学校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完善现如今,各中学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虽有一定的师风师德规范,但多流于形式,过于空泛,没有起到实质的引导作用。同时,我国教育体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重教学质量绩效考核,轻师风师德评价。由于缺乏对于师风师德建设的有力规范与指引,中学教师必定在师风师德建设中减弱对于自我的严格要求。

3.3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甚微一直以来,中学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思想状况,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则明显欠缺,即使有相关的政治教育培训,如中学教师的岗前师德培训及思想政治学习,也因为学校与教师自身的不够重视而没有落到实处,未起到应有效果,从而出现了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自身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素养弱化的现象,直接影响师风师德的建设。

高尚的师风师德是当代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对于整个中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着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立足实际,制订合理的师风师德建设措施势在必行。具体说来:

4.1加强中学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对师风师德建设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才会身体力行师风师德建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性及重要性,引导中学教师对于自身师德师风建设的关注与执行。即加强中学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不仅要关注社会客观环境对于教师个人思想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加强中学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政治觉悟,自觉树立良好的师风师德,重身教,作为学生的表率,以崇高的品格吸引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仅是党员的专利,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要在教育活动中担负起领导者、组织者的职责,坚持把党员先进性教育与师德师风教育结合起来,努力钻研,增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压力感和紧迫感,通过不断反思执教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消化、吸收、学习思考实现良性循环,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4.2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树立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师风师德高尚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教育、激励人,从而在学校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优良风气,对于促进良好师风师德的最终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师德师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宣传师德师风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与个人,树立榜样形象,营造崇尚师风师德建设的良好环境,推广进而全面带动校风学风建设。

4.3努力构建师风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4.3.1有效的政策导向以师风师德建设为导向制订相关的政策、制度、守则,引导广大中学教师注重自身师风师德的建设。通过建立有效的政策导向机制,深化教学,形成有利于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再以良好的教风,引导学生积极向学,不断奋发向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教风、学风相结合的教育氛围。

4.3.2完善的制度保障健全和完善与师风师德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即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监控机制,确保师风师德建设评估办法与奖惩机制标准明确、公正合理;将师风师德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写进中学教师管理办法中去,使得师风师德建设能够在阳光透明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例如:在奖惩激励机制方面,要把教师师德师风情况的建设水平与评奖评优等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对师德师风不合格者设置准入门槛。与此同时,对于师风师德建设成绩卓越的同志要予以表彰奖励,做到奖惩分明,充分调动中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最终使相应工作有章可循,不断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简而言之,要使中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有章可依,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汲取以往师德师风建设的经验教训,制定切实可行规章制度,即制度化。

4.3.3科学的领导加强中学教师师风师德建设领导和组织,健全工作体系,明确具体工作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学校党员干部、负责人尤其要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成为教师的楷模,同时还要监督、指导学校教师师风师德建设工作的情况,以保证师风师德建设的良性开展例如:为了更好地做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与指导,可以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执行与监督。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中学教师的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对于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师德师风建设又是系统工程,它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关注,根据现实的情况不断作出相应调整与规划,任务是艰巨的,教育的未来却是光明,这点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科学、理性地进行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教师而言,只有具备良好师德师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教师,才能不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真正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担负起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重任,为教育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十二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事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共同生活的能力是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而高校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基础,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道德水平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学生,学科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也是权威的象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和地位逐渐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师角色多元化的转变。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必须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1传统角色没有改变,仍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2 教学过程的设计者;3学习者;4默契的合作者;5教育研究者。教师要扮演好这五种角色,就必须对这五种角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努力扮演好这五种角色。而每一个角色的扮演都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比如:学习者角色。教师要扮演好学习者角色,首先要认识到信息时代知识跟产品、商品一样会频繁的更新换代,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也会过时、过期,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其次,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信息时代学习的方式、环境都发生变化,要求教师要能掌握这些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保证自身的终身学习;最后,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激情。教师职业极具有挑战性,我们的终身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变化的、个性的、发展的,发展变化的学生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诸多方面的学习。比如:当代大学生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学习,当代青年爱情观学习,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学习等等。教师的学习必须是主动的、超前的,当教师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才能防范于未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1世纪学生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具体可概括为:1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传统教育中的学生地位是被动的,学习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等完全受教师控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知识,学生获得学习的自由,学生在有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优于教师。因此,有些方面学生可以做我们的老师;2 21世纪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能源危机、人口压力、粮食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种族歧视、色情暴力、毒品泛滥…….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当代青年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要习得和养成一些能力和品德,比如:学习能力、做事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共同生活的能力。而我国独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中国独有家庭结构不利于这些能力和品德的养成,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习得和养成这些能力和品德;3中国家庭多采用权威式教育,学校采用大班式教学,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一般习惯于服从,不善争辩,不善表达自己的思想,缺乏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4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遇到的诸多问题和教师面临的问题不一样,知识能力和经验世界的不同也决定了他们思考和处理的方式不一样,教师应该有理解和包容的态度。

我看中央电视台10频道的百家讲坛诸多大师的精彩讲课,其中较为喜欢的一位教师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纪连海老师 ,纪老师渊博的知识和幽默诙谐的讲课风格让我非常钦佩。纪老身上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的,一是渊博的知识,古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学科教学中,不能讲每位教师都是这门学科的权威,最起码你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应该是要优于和超前学生,这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和相关知识要有长期的学习激情和习惯;二是讲课的技能,纪连海老师讲历史课是用讲单口相声的形式来讲的,特别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效果非常好,学生特别的爱听。如果我们各学科的教师也把课程讲的象相声、象评书一样的精彩,我们的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热情也一定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学习的效果也一定是最好的。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十三

师德主要从教师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品格特征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务必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规范、道德化身、人类楷模、父母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教师作为学习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能够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直接体现。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教师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根本,构成学生高尚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根本。正如明清之际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一般常识,讲究精神礼貌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潜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潜力,才能获得生存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持续一种勤奋学习潜力,还要把这种学习潜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教师,他培养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没有爱心培育就没有师德提升

教师对学生爱,就是“师爱”。在必须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广泛且没有血缘关系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爱。这种爱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有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但是头是低下。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学习,但是,一句话,不仅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自尊心。

传统“仁义”,谦爱”思想是能够引导着师生关系优化。倡导"仁义"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求目标,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爱”——爱天下人。作为知识分子教师,当然就应时时事事以君子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认为,“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透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保守,甚至是阻力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用心建立素质教育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实践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素质结构和教师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理解学生挑战。在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主角而学生扮演受教育主角,但教师与学生是能够互相促进、共同增益。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十分欣慰,认为这是自己幸事。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十分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英才。在教学中认真理解学生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观点。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自己就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教师要虚心理解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正确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之后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道”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由此联想到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教育思想》中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论述:“在解放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教育者务必‘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务必向受教育者推荐:他应作为教育者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教育者而‘重生’。”

再次要能包容学生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超多社会、政治、经济理论和丰富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教师教育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人,一个真善美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本领。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透过导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潜力,会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抓住问题关键,找出新旧知识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迁移。

能够说这是教师工作全部。但是——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学生组成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忙后进生进行用心归因训练;关注并帮忙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举动,做不出正面用心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事。“爱莫大于心死。”绝不能用一些激烈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东西,以他们自己光芒,照亮自己黑暗。”

孔子在于学生讨论人生理想过程中,明显是赞同曾皙——“吾与点耳”,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另外三个弟子,只是用比较方式委婉地得出结论,呼唤学生思考、鉴别。“诲人不倦,能够为师矣!”

让我们谨记雨果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是人胸怀。”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发展水平。每个个体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构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构成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道德品质构成有必须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优秀。因为,教师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资料、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构成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关键因素。教师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礼貌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现实好处和深远历史好处。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十四

修养是指人们在某一方面自觉进行陶冶活动及其所到达必须水平。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职业修养,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就应具备一般教师必有基本素质外,还就应具有其独特职业修养,这包括作为一个合格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具有师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教学潜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高层次小学语文教师所应具有教学艺术方面修养。

教师自身行为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和谐开展、社会新人培养和社会进步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十分必要。

从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事业、与学生、与同事、与自身关系上,小学语文教师师德可归结为三个“心”,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事业心,热爱学生高度职责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上进心。

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事业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这意味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已经不只是个人意愿、个人行为,而是全社会对教师共同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这已经是教师群体共同意志。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群体职业向心力,也是一个光荣小学语文教师师德核心。

当人民教师光荣,当小学老师更光荣,当一个用祖国语言文字来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小学语文老师更加光荣。当人民教师艰苦,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甚至能够说清贫,清苦,清寒,当一个小学教师可能比别人更加艰苦、清苦,但是却很神圣。“人有腰缠万贯,我有桃李三千”,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特有人生追求与人生享受。每个作出重要贡献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对小学教育事业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爱心。他们就是凭着这颗爱心去克服种种困难,去战胜种种偏见。著名教育家吴天石先生在他《教育书简》中曾引用过一位苏老师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从这位苏老师写一手好诗看,想必该是个语文老师。他对老师工作重要好处有清醒而又足够认识,他认识到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他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以教报国,在教育这块活土上耕耘、播种、收获,周而复始,从一而终,发扬了崇高职业奉献精神。

二、热爱学生高度职责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集中体现,是师德修养根本资料。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就应尊敬教师,但从教师职责来说,其本质要求是热爱学生,教好学生。

我们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论师、为师、尊师》中说过,“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到学校来儿童认作厌恶小家伙,惹得人心烦小魔王;无论聪明、愚蠢、干净、肮脏,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亲切表示。小朋友成长和进步是我欢快,小朋友羸弱和拙钝是我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持续它,有了忧虑我当设法消除它。对朋友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朋友,我只好辞职。”

叶圣陶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当过小学语文教师,编过小学语文教材,他真诚地称呼小学生为“小朋友”,“无论聪明、愚蠢、干净、肮脏”。他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所有学生,不放下每一个学生,决没有一丝一毫偏感情绪和不公正对待学生倾向。他以学生欢快为欢快,以学生忧虑为忧虑。他全身心地炽热地爱着学生,这种高尚师风、师德,真正堪称师之范。

一个热爱学生教师,首先务必教好学生,这是一个教师立身行事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他们事业有成立命之本,严格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在一丝不苟教学实践中教书育人,忠心耿耿,尽心尽力。

三、为人师表不断进取上进心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一项平凡而艰巨劳动,字词句章,听说读写,语修逻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打是一场“消耗战”,数十年如一日,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心血浇灌学生心田。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默默无闻,不图名利。“丝尽”方止,“泪干”才灭,很难显身扬名。但决不能由此而丧失上进心。古人说“学不能够已”、“学无止境”;我们这天同样能够说“教不能够已”、“教无止境”。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有强烈上进心,业务上精益求精,方法上不断更新,锦上添花,学点理论,搞点试验,写点文章,攀登教学一座座高峰。

无数事实说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务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教好学生。譬如你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群众观点、劳动观点、群众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你首先务必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革命者。道理很简单,因为教师做是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工作。我国古代,对于启蒙老师选取,十分重视。《大载记保傅》中说,对于赤子,要“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

这天要培养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劳动者和接班人,就务必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处处为人师表,成为“端士”,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表率。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十五

十年前,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踏上了教坛这方净土,登上了三尺讲台。弹指一挥间,回望过去岁月的点点滴滴,细数往昔的故事,可说是酸甜苦辣兼而有之。

1999年9月,师范毕业19岁的我到彭堡镇曹洼小学任教。当时学校工作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校舍简陋。开始我信心百倍,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两门主课还有副课一共二十几节,当班主任没经验,难管理,每天都有那么多琐琐碎碎的小事需要我去打理。而当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白天上课口干舌燥,晚上,备课两眼昏黑,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学校只有我一个女的。每天一放学,就只剩下我一人孤孤单单住在学校。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忍耐寂寞,为了备好一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好几遍,我翻阅大量书籍。夜晚11点以前没睡过觉,有时,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紧急任务,我放弃休息天加班加点直到雄鸡报晓。

面对这些困难,我曾灰心丧气,怨天尤人过,一学期我真觉得自己快忍无可忍了,原来当一名教师并不象我想象的那样美好 。但我深知自己当教师的处境,硬是母亲鼓励我努力搞好教学,苦练教学基本功,业余时间没放弃过自学。日子还得一天天的过,一周周的熬,我依旧如往日般的穿梭于教室与办公室之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心血没有白费,在三年中,每学年统考,我所教班级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及学生、家长的好评。

回顾xx年的从教生涯,从他人和自己成功的经历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我总是采取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训斥打骂学生,不歧视每个差生。要能和学生平等交流,学会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

其次,当老师不仅能熟练地驾驭教材,还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教学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千人一面。老师最好能让枯燥、乏味的课业变得生动而有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作业要少一些,多增加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游戏性的作业。使学生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节课就是一次挑战、一节课就是一次收获!”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奉献,因为从中我不断品味着创新的快乐、收获的喜悦。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我愿作红烛,我甘为人梯,我愿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耕坛。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赞誉啊!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而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我们一定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尺讲台,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十六

题目: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摘要: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整体提高小学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在教师质量提升方面的中心环节。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未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提高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过转变考核方式、鼓励创新教学、丰富教师活动、采取激励奖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重点介绍了如何采取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小学教育,师德师风,职业道德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质量上取得了必须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可程度越来越大。可是在物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捧远远大于精神,使得某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对待教育事业失去了以往的高尚性或者说纯洁性,这些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出现素质低下甚至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现象,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可是受这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警惕,那么应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呢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感想与提议。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从转变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开始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这需要学校进取组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学习师德师风理论知识供给物质基础。例如,学校能够为每位教师定制多本教材参考书作为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督促教师将书中知识点进行记忆实践,强调在实践中掌握真知,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精神的升华,为此,我还提议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师德师风检查,提高教师对理论学习的重视。

其次,教师和教师之间应当多交流,针对本班级出现的典型学生事例进行探讨,根据师德师风要求商量制定出贴合实际的处理策略,也是对教师处理事物本事的考验以及将师德师风建设付诸行动的策略之一。

最终,学校要及时召开会议,要求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到的师德师风方面需要遵守的突出问题进行自我对照,及时发现和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努力将自我培养成教学素质和精神面貌多方面优秀的教师。

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完善制度建设中得到提升

供给依据,并将属实信息登记到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给职业道德不明确,心理放松的教师以警示,督促其正确对待师德师风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建立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机制,也是督促新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奖惩并进是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重视教师榜样的作用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一,这句话不仅仅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还告诉我们,教师也能够称为教师的榜样,在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榜样的力量,经过宣传优秀教师事迹、评选全国最优秀教师以及教学能手、优质思想课、优质心理课评选等活动,将隐藏在教师队伍当中优秀榜样发掘出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例如,“最美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的评选活动中,经过将教师的先进事迹在电视广播中宣传赞扬,以到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树立优秀教师典范,不仅仅是对优秀教师作为的肯定,也是对优秀社会风气的推广,更是在每一名教师心目中构成一个需要学习的榜样和示范,又或者说是目标与追求,是给每一位教师心里播种了一粒师德师风建设的种子,只要教师以优秀的品德和切实的行动去灌溉耕耘,就会收获期望的果实。

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落实到教师职业道德的多个方面

我国中小学生师德师风建设体此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多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其中爱国守法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中国公民,要将热爱祖国、遵守法律作为严格约束自我的一条准绳来要求自我,想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热爱教师职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孜孜不倦、业精于勤、任劳任怨、追求卓越、无私奉献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的特点,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心更是一名优秀教师不断攀登事业高峰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仅有牢记自我的职责与使命,不辜负广大人民的信任与尊敬,作出有良心有真心的业绩,才能够得到他人的爱戴和自我的心灵满足。

五、结束语

循规蹈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埋头学习的学生,仅有饱含教学活力、热爱教学事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本事高超的人才,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帮忙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题目:浅析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提高,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职业素养,高度的职责感,从思想政治、自身品质、专业本事、情感意识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引导学生构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浅析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自身还不成熟,更加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帮忙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小学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领路人,必须要做好榜样作用。本文就对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进行了分析,期望能够真正提高小学教师的道德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出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

小学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用良好的修养去教育学生。

小学教师要热爱自我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学生,能够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而不断努力。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整理]

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祖国的未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世界完美的象征和代表,小学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小学教师就要真正发挥自我的作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深入学生生活,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小学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因为小学生身上肩负着建设中国的伟大使命,所以,小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此,作为小学教师,首先,我们自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其次,小学教师还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且还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仅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把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十分好奇,求知欲十分高的阶段,小学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小学生这个阶段的特点,从而很好地进行教学。小学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思考、分析哪种方法小学生最容易理解,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学生去学习,从而更好地去教学。

(二)小学教师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小学教师本来是一门很枯燥的职业,许多教师都有敷衍了事的态度,所以,要想真正教好学生,培养良好的师德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要意识到自我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必须要规范自我的行为,做好榜样的作用。

小学教师要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努力提高道德素质,用自我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三)小学教师要强化教师育人的职责

教师是伟大的,是无私奉献的,我国已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把自我的一身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神圣的职责,教师要树立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去遵守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必须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刻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从而开心地去学习。小学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真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服务工作,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学生。

(四)小学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意识

小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出榜样的作用,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时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平时,也要举止礼貌,仪态端庄,以自我良好的形象去感染学生。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因为学生笨就看不起学生,放弃学生、打骂学生,而是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对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小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提前树立起良好的团队精神,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都能够了解到团队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与其他学生去交流,更好地去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时刻以师德的标准衡量自我,才能够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要意识到自我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去提升自身的精神礼貌建设,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更好地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侯艳.浅析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j].科技资讯,2008(12):136-137.[2]王伟妃.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职业道德探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7):54.篇3:师德论文

后面还有多篇师德论文!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完美心灵的塑造者。所以,真的做了教师的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我。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仅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能够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所以,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家的生活状况极糟,父母离异、生活拮据,导致他失去家庭温暖,在在其他同学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理本事也很差,就越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应对这种情景我调整教育方法,与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他是我们中的一员,仅有我们才能真正帮忙他。做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鼓励他。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来,无非是为了维护他那自卑和幼小的心灵。明白了这一点,我对他说:"教师不会因为一名学生的家庭背景而对他另眼相看,教师只在乎他是否真正学会做人,学到知识。让教师来帮忙你,使你成为一个别人喜欢的孩子,好吗?相信你能行!"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他有时还会犯些小错误,出点小问题,可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毕竟在改变自我,毕竟在不断的提高。

经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应当成为被教师蔑视、嘲讽的对象。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不像有的教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仅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能够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理解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二、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此刻他对自我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必须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勿庸置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除了父母长辈等家庭成员之外,就要数教师了。教师必须处处、时时、事事、言言、行行,严格要求自我。因为小学生的模仿本事异常强,如果教师言行上不严谨,势必会不知不觉地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毕竟他们年龄还太小,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还没有成熟的概念和确定的经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赖的,他们认为教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可见教师言行的好与坏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当然教师的不经意中做过的一件错事(哪怕很小),或者说过的一句错话(哪怕很短),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反之的教育,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教师在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应付了事,甚至课上传授了一些错误的知识,或作一些模棱两可的解释,而后又不肯拉下脸皮向学生认错,将错就错,最终损害的是教师的形象,是教师的威信。相反,若能知错就改,学生不但不会嘲笑你,而会更尊敬你,大大增强了你的威信。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当班主任时,有一次班会课上,我看见教室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的捡起来,学生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短短几分钟我一句话没说,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想这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

垂范师德不是一朝之功,而是时时之事、处处之事。在公共汽车上,我常常给老弱病残者让座,虽说这件事小之又小,但我觉得它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它代表的是教师的形象。如果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而自我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为学生树立起榜样,试问:教师尚且做不到,又有什么理由去教育学生呢?教师仅有规范自我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自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三、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仅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我,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我,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所以教师应当是无私的。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不正之风也在学校里蔓延,请客送礼蔚然成风;一年一度的评优活动,也不能得到很公平的对待,唯有利益最重,功利在教师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为了"一纸空文",更多的是拍马吹捧、拉关系;更有的教师心理不平衡,见异思迁,弃教跳槽的事时有发生;也有的教师,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喊起"课堂为温饱,家教奔小康"的口号。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不良影响,玷污了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所以,应对窗外的灯红酒绿,教师更应当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我,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决不能让一些不良风气玷污教师这片净土,影响学生纯洁心灵的塑造!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职责、有义务从此刻做起,从自身做起,经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完美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我们教师的灵魂。高尚的师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要深知自身师德修养的重要性。所以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都应注重自身的完美形象,用自我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树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梦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他们认识自我的错误,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去年班上有一位从外校转来的男生王x,学习很差,经常打架闹事,就是因为打架闹事父母不得已给他转学,期望他在新的环境中能改变自我。刚来的时候还算比较守规矩,但好景不长,一次化学实验课后,有位同学杨xx捂着嘴哭着找到我,看他的表情好像很痛的样貌,我急忙迎上前去,问其原因。当他张开嘴让我看时,着实吓了我一跳,他的嘴里儿、舌头都是红红的,有些地方已经破损出血了。他告诉我,他的嘴是王x给他往嘴里塞了些东西后才变成这样的,听到这些,我明白了,王x向他嘴里塞的是氢氧化钠颗粒,这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碱,课上学生做探究实验时用到的,当时我讲解了该物质的一些性质,如有涩味、有很强的腐蚀性等,并提醒学生做实验时必须要异常细心。

王x听后对该物质产生了兴趣,他课上偷偷地藏了些,带出了实验室,并在课下趁杨xx说话没防备时,将药品塞到他嘴里,幸亏杨xx感到嘴里、舌头好痛,将药品迅速地吐了出来,没有进入食道和胃内,才没造成更大的伤害。得知事件的原由后,我迅速地对杨xx做了安全处理,确定他没有什么大事儿后,找到了王x。当我问他为何这样做时,他不屑一顾的回答说,感觉这东西挺好玩儿的,就偷着拿了些放到杨xx嘴里了,没想到真的有这么大的腐蚀性。看到他满不在乎的表情,我真的是义愤填膺,恨不得狠狠地揍他一顿,但转念一想,对于王x这样以势欺人、生性傲慢、少遵规法的学生,强硬的批评可能收不到好的效果,并且还可能会事得其反,必须经过教育使他自我真正认识到自我的错误,才能深入其心的去改变他。我把气愤压了又压,耐心地指出他听课认真,对事物有好奇心,这是他很好的优点,听我这样说,他感到好诧异,本想教师会严厉地批评,没想到教师开始没有批评,反倒是赞扬了他,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之后我给他耐心地分析了事情的严重性,并给他列举了好多由于未成年时养成的不良习惯,当时自我认识不到,没有及时改正以至于到社会上胡作非为,造成严重后果,酿成杯具的事例。

经过这样一褒一贬的教育,他感触很大,认识到自我的所作所为太荒唐,对杨xx的伤害感到好愧疚,表示去给杨xx道歉。看到他思想有如此大地转变,我好高兴,也好激动,我适当的对他的提高给予了表扬和赞赏,并对他提出新的期望,他诚恳地答应了,流着泪和我说出了他内心的感触:这几年的学生生涯他觉得好孤独,由于从小家庭条件好,使他养成了以势欺人、对什么都不在乎的坏习惯,以至于在大家心目中构成了极坏的印象,他也对自我失去了信心,破罐子破摔了。经过这件事教师对他的开导他对自我有了新的信心和新的要求,他决心以后会尊重别人,规矩办事,力争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学生,并承诺他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我看的。以后的时间里,他真的这样做了,看到他的提高我和其他教师都很欣慰,从心里佩服这个大男孩,不时的针对他的提高进行鼓励和赞许,在教师们认同的基础上,王x越变越好。

应对这样的学生,作为教师不能有反感,要始终相信只要有耐心、有细心,用行动和人格去感化他,和他建立起浓厚的师生友谊,他会变好的。在教育学生时,把关心、爱护学生作为自我行为的最高准则,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景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热心对待这些学生,本着从不放弃,也绝不能放弃的原则,耐心说服,不训斥,坚持循循诱导,对于后进生的学习,教师勤于辅导,把后进生原先落下的知识补回来,帮忙学生克服困难,减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能够简便学习,乐于学习,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有的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不敢问,对于这种情景,教师要进取找学生谈心,帮忙他们解决困难,消除障碍,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把精力全都用到学习上,并和他们建立浓厚的师生友谊。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只要我们能真正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赏识他们,学生在被赏识中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本案例中采用适当的表扬和赞赏,在王x认识自我错误、力争改正错误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用爱来对待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认真备课上课辅导,认真批改作业,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教材教法,不断推动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20多年的教书生涯使我充分认识到爱岗敬业是干好本行的前提,仅有爱岗才能敬业,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题目:小学教师师德修养之我见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道德品质的初始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去塑造培养。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品质。文章分析了当前师德中存在的问题,从师德的示范性、师德之爱、廉洁从教三个方面论述了一个小学教师所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修养;高尚节操;为人师表

0、引言

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情操、观念、品质。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人的事业,所以,对教师而言,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必须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加强师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1、当前师德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

1.1少数教师职业荣誉感不强

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是对这一职业的至高无上的评价和赞誉。教育在人类社会的提高中扮演着关键主角,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本应拥有自豪的职业荣誉感,可是受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少数教师职业仅仅把它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缺乏事业心和成就感,在师德修养和教学业务上处于消极、被动和从众状态,师德不求上进,教学不求甚解,缺乏职业热情,必然对教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1.2少数教师缺乏职责心和爱心

如果缺乏对工作的热爱,那么在工作中的爱岗敬业精神也就必然受到影响。爱心的缺乏体此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之中。少数教师在教学上不求上进,缺乏职责感,不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育教学规律,而是固步自封,照葫芦画瓢,得过且过,对学生缺乏耐心。不关心学生的成长,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1.3少数教师功利主义较重

部分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的礼物,戴着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学习上,班干部的选择上,座位的编排上,社会活动的参与机会上等多方应对学生区别对待,这些做法严重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2、师德建设中的核心因素简析

从如何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自我认识的关系上,笔者认为小学教师的师德最核心的因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2.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主要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天真、纯朴,就像一个画板,他们的道德品质培养的结果到底是胡乱涂鸦还是一幅五彩斑斓的色彩艳丽的画卷,跟教师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息息相关。对小学生来说,如果自我的教师品行不端,表里不一,纵然有再高深的教学理论,再先进的教学方法,再有感染力的教学艺术,也只会得到否定性评价,因而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每个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眼里、心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教师优秀品行的示范性将引起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和价值观念上的认同,激发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促进道德规范的内化和道德品质的构成。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以身立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必须要先做到。长期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对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发挥进取作用。

2.2授业解惑,诲人不倦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一样于一般意义上的爱,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而科学的爱,是境界高远的爱,是不求学生回报,只求学生成人成才的大爱。这种爱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高度职责感和对社会的崇高使命感。

力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会使教师对孩子少了埋怨,多了宽容;少了苛求,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要无怨无悔。孩子的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要用至真至诚的爱心去关爱他们,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健康成长。

2.3弘德育人,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职业规范。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社会,对教师廉洁从教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守得住清贫,不在教育工作中从事谋取私利的活动,不从学生及家长身上谋取私利,真正能以身立教,以教树人。

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树立廉洁无小事的廉政意识,防微杜渐。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在思想上要始终坚持高尚节操,为人师表,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准绳;不利用教师职业便利向学生或家长索要钱物或者变相谋取私利,不向学生推销或摊派学习资料、用品并从中牟利,不动员、组织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并从中牟利;在态度上能平等公正的对待全体学生,不因为学生学习好坏、家庭经济基础好坏、父母社会职业和地位不一样而歧视学生、区别对待。廉洁从教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校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公平正义的情感体验,对教师产生一种信赖感,能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说服力、公信力、权威性和感染力,从而有利于构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廉洁从教能促进教师在工作中对自我要求严格,兢兢业业,在生活中乐于助人,追求正直善良的人格和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取向,构成乐观向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无形的榜样,对学生产生一种进取的人格魅力影响,激励学生努力上进和正直做人。时代向教师提出了廉洁自律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加强学习和自我修养,自律自爱,以高尚的师德去奉献于自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我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那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构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此刻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所以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可是我们也看到了,教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教师们都愿自我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这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向干下去的。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欢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我灵魂的问答。

当然,你完全能够选取爱自我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一样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用心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职责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职责感:我是教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样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必须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应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可是,我既然选取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学校,应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教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齐,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这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这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能够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潜力、独立思考的潜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潜力和创造的本领。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梦想。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取,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题目: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摘要:该文以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为题展开论述,首先对小学教师师德与学生成长关系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经过引用调查资料来明确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之后从学生学习态度、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品德发展等方应对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教师师德对学生的影响,从人文环境建设、学校师德教育制度完善、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等方应对小学教师师德修养途径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师师德学生成长品德制度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良好的小学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后期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师德是教师的个人素质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个人意志力、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师德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调查研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斯霞、丁有宽以往对吉林市的小学生个性发展做了调研,他们从吉林市内多个小学中随机选取30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变量控制法,研究各个因素对小学生个性构成的影响。其中,自变量包括教师的性别、教师的年龄、教学环境、教师师德等,因变量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学习兴趣等。整个调查研究过程分4个步骤,首先,在自变量的其他3个因素不变的情景下,观察分析教师性别变化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分析自变量中其他3个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教师性别、教师年龄以及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时,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学生数量都在10%以下,而当教师师德发生变化时,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学生数量分别为47.2%、51.31%、43.0%、52.45%,由此可见,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个性构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2、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其对教师持有一种膜拜的态度,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参照教师的做法。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尊重并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而那些不注重职业道德建设的小学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也不会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师德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长,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楷模,小学教师在孩子们心中打下的烙印是比较固定的。

教师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都会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永久的影响,所以,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资料。

2.1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教案和板书的整体美观性异常注重,在教案书写和板书安排方面,教师的字迹都十分工整,并且资料十分条例规范,受到这种教学工作态度的影响,那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作业书写也会认真,卷面整洁,并能按时完成,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很多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眼神、表情、手势、语调、演示动作,课堂气氛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取性都有着必然的影响。学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形象载体,透过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了解到教师的优劣程度。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注重细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进取的影响。

2.2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教师师德反映了教师的思维品质,它将影响到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构成和发展。一般说来,教师“精细”的教学风格,促进着学生把握事物特征的思维本事的发展趋于成熟,从而造就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具有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教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引导着学生联想本事趋于周密,从而也造就了学生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思维特征。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思维方式和思维创新,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则会对某一事物从不一样寻常的角度和多个方面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去进取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对某一问题的解答产生不一样寻常的结果。如果教师不注重思维品质提升,而始终坚持着传统刻板的教学思维,那么学生在学校里时刻就会感到一种压力,他们不敢大胆提出自我的想法,不敢偏离教师的做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会受到严重阻碍。

2.3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对于其教学风格的塑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上述可知,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必然会对小学生的道德建设产生必须的影响。教师的个人品德往往能够触及到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和谐地统一齐来,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把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随时随地融于知识的传播和治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知识情操,纯朴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和人民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都会在无形中受到熏陶。黑格尔以往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在塑造自我的形象时,必须要注意到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供给有益的营养。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模仿,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3、小学教师师德修养途径分析

3.1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在小学教育发展中,应当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将爱岗敬业、尊重宽容、团结和谐等理念进行倡导和发扬,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定期举行交流大会,将有效教师的师德事迹进行宣传,以此来激励更多的教师,使教师师德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

3.2健全学校师德教育制度

首先,应当将师德教育列入学校制度化的工作日程,学校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资料,师德教育不仅仅包括教师的个人品德教育,而应当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思维本事培养、教学风格塑造,以此来塑造小学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3.3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耐心进取地引导,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更好地帮忙学生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完善的个人品质。其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忙学生成长。

4、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师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礼貌和谐的人文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师德教育制度。最终,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其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经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幼儿教师师德论文

做为一名新教师,师德是一门务必课,要明白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品行,是一种自觉内化的高尚情感。自古以来,师以德为本,育师先育德。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既是一名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所以我总在摸索中成长,在老教师的带领下渐渐学习她们身上所在的亮点。

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教师,是第一开智者,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我们是幼儿效仿的榜样,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务必正人先正己,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幼儿园的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回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能够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平。所以,我们做幼儿教师的必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幼儿以楷模之影响。日常工作中注重自身的修养,做到礼貌、礼貌,善于与人合作,待人真诚,有耐心、不急躁,谈吐文雅,朴素,活波大方,端庄、整洁,诚实有自信,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

从学习幼儿园的纲要的同时也有必须感触。对待孩子不体罚,不变相体罚等。变相体罚包内含罚站、辱骂孩子、威胁孩子等等。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罚站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虽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_@我是分割线@_@而羞辱孩子,不仅仅伤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更容易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校产生害怕的感觉,甚至是排斥来园上学等。而威胁孩子的行为更是让孩子产生了反感心理,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十分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体罚和变相体罚不是师德问题,是心理疾病,仅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修炼高尚师德。

爱岗敬业、献身幼教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热爱幼儿,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用于开拓,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题目:浅谈良好的师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坚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该文将就一些平时教学生涯中常出现的现象,谈一谈师德在教育教学中职责心与爱心两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师德教育教学重要性

要想成为师德高尚的教师,首先应当是爱岗敬业。这是精神追求的两种境界:一是乐业;二是敬业。乐业就是兴趣,就是热爱;敬业就是使命感,职责心。怎样才算是爱岗敬业呢就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认真备课上课辅导,认真批改作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10年的教书生涯使我充分认识到爱岗敬业是干好本行的前提,仅有爱岗才能敬业。其次,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怎样才算是爱护学生呢就是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耐心教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爱。师爱是人们对教师作出道德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构成师德的一个重要资料。在人类爱的海洋中,师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而无私、高尚、纯洁的感情。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关系到年青一代的成长,尤其在德育工作中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1、良好的师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性格的构成1.1高尚的师德等于言传身教

对教师来说,他的言行举止,衣着仪表都对学生有着直观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的恰当与否也直接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心灵产生性质不一样的作用。好的言语是促进师生情感沟通的有利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反之,则传递消极的信息,阻碍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作为教师来说不仅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自我高尚的师德,在平时生活中也要言传身教。记得大学实习期间,因为看着马路两边没有车就习惯性的骑自行车闯了红灯,不巧就被几个学生看到了,嘴里还大喊着“教师都闯了,大家也快跟着过去……”深刻反思学生说出的话,由此能够看出教师平时的表现对学生也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

1.2高尚的师德等于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与效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只在于会讲授知识,而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进取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与其他学科相比,教学更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进取地参与,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唱的再好,英语教学效率也提高不上去。所以,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崇高的师德作为其必要的保证。

1.3高尚的师德等于唤醒心灵

教师高尚的师德如一缕阳光,能够温暖学生的心房;如一泓清泉,能够洗涤学生的灵魂。每一个学生都是抱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他们以无比信任的心境把他们的愿望交给这些做教师的人。这种活力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在《给教师的提议》这本书里我以往看了一个关于巴普里克这个孩子的故事,就是因为那位植物学教师的善于观察、鼓励与培养,使得这位从一开始就问题重重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一年比一年好,最终顺利的从农业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农艺师。由此可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仅有没被发现的潜能。

2、良好师德的激励作用

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很大。一个教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热情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料的更新,作为教师应追踪科技前沿,不断丰富和提高自我的知识水平,不断将教学资料时代化、信息化,保证教学资料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在备课时“吃透”了重点,“抓住”了难点,并构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技巧。教师孜孜以求,学而不厌,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必将给学生很大的榜样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兴趣。

2.1重视学习,敢于实践

认真学习,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我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仅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当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练兵千遍不如战场一日,仅有不断让自我充电加码,先把自我的“半桶水”端满,才能有更多的知识给予可爱的孩子们。反之,教育教学也只是纸上谈兵、花架子、皮毛、背离重点。

2.2严于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本事,控制自我的情绪,始终坚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我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到了学校就应当把属于个人一切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学会合理地处理自我的个人感情,不将私人情感带入给孩子们教育的课堂中。言谈应当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当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

2.3提升素养,塑造内涵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重要的是塑造内在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我。有意识地从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我的内在素养,不断让自我向专业化逐渐靠拢,发挥自身专业和职业的鲜明特征。

3、师德教学中,做好后进生的关爱工作

对后进生,做为教师,更多给予学生的,是要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团体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鼓励。都说“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教师必须不能对学生感情用事,厚此薄彼。这就要求现当代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为人师表,又要注重身教重于言教。由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特点,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最简单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了让学生理解更多更优更全面的正面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做到言教、身教,并且身教重于言教。

4、结语

综上所述,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师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体现,除了必备的教学职责心外,还应把满腔的爱心溶入教学的课堂的课前课后。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播种信念,播种行动,播种习惯,播种性格,做引领德育工作的旗帜,做给学生指明方向的路标,帮忙每一个学生收获金色的人生。

参考文献

题目: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摘要: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整体提高小学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在教师质量提升方面的中心环节。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未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提高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过转变考核方式、鼓励创新教学、丰富教师活动、采取激励奖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重点介绍了如何采取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小学教育师德师风职业道德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质量上取得了必须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可程度越来越大。可是在物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捧远远大于精神,使得某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对待教育事业失去了以往的高尚性或者说纯洁性,这些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出现素质低下甚至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现象,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可是受这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警惕,那么应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呢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感想与提议。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从转变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开始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不仅仅需要本身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技能,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师风作为精神支撑,仅有这样才能算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那么,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什么呢我认为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职业道德观念。

那么,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尽快转变自身职业道德观念呢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这需要学校进取组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学习师德师风理论知识供给物质基础。例如,学校能够为每位教师定制多本教材参考书作为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督促教师将书中知识点进行记忆实践,强调在实践中掌握真知,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精神的升华,为此,我还提议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师德师风检查,提高教师对理论学习的重视。

其次,教师和教师之间应当多交流,针对本班级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十七

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修养,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有一般教师必有的职业修养,这包括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师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教学能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的高层次小学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教学艺术方面的修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是十分欣赏想于永正、魏书生、于漪那样的特级教师,多次听了他们的示范课,读了他们的文章,觉得他们的文化底蕴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巧纯熟,而且师德高尚、锐意进取、爱心无私。

由此逐渐体会到: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一手好字,满腹诗书;一笔好文,满腔真情;一颗童心,满面春风。而修养是指人们在某一方面自觉进行的陶冶活动及其所达到的一定的水平。

一、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而对文章进行高屋建瓴式的鸟瞰,从较高的立足点上对教材进行较深层次的释读,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的。然后我们才能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必要的、深入的解读与思考,从而生成对话,构建起学生的个性语言。如果教师本身只是个“书袋”,那就只能进行复述式阅读,不可能进行阐释式阅读。如果教师连“书袋”都不是,只怕还会造成对文本的误读。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于漪老师说,现在的语文教学确实“文”,语文教师也缺少“文”,这个“文”就是文化底蕴。我深刻的领悟到: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一方面要给求学者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显示阶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读书,不写作,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实。加之教师队伍成分的逐渐改变,也在逐渐被人称为“没文化”族。所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势在必行,应扎扎实实地做到一个“真”真读、真写、真提高。

二、语文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纯熟的教学技巧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还默守着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模式,课堂效率极低。教师教得疲倦,怨天尤人,学生学得枯燥,味同爵蜡。因此,在新的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语文教师应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不应只看眼前。其实,许许多多成功的经验,都是我们学习的资料,关键在于愿不愿学,肯不肯学,善不善学的问题。

三、语文教师要做一个“真”人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性情中人,不伪饰,不做作,不矫情,不欺骗,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早已刮进了校园,有的教师以沾染许多市侩之气,弄虚作假,道貌岸然,却是愧对“灵魂”。自己的灵魂都没洗净,怎么去当“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语文教师的人品要正,师德要高。“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这样才能底气十足。再有,语文教师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如课件制作、网上阅读、筛选信息等技能都很重要。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只要不断地学习,加强自己的修养,就会受到学生的喜爱、社会的赞扬,就会感受到自己从事教育的快乐。

无数事实说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教好学生。譬如你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集体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你首先必须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革命者。道理很简单,因为教师做的是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工作。我国古代,对于启蒙老师的选择,十分重视。

《大载记·保傅》中说,对于赤子,要“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

一个人民教师,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体体现在他对教师职业的态度上,要热爱教师职业,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师的事业心和工作热情是教师参加教学活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热爱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希望得到长辈和师长的爱,教师对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指导,能使学生感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熏陶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即读书,又育人。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十八

【摘要】一流学校靠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能够提升学校凝聚力,对师生产生激励与促进作用,提升学校影响力与知名度。高职院校要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功效,就要在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活动文化模式上不断创新,增强文化底蕴,提高校园文化层次,以实现培养优秀人才及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广义上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及社会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一切学校物质形态、组织制度和实践活动的总和。”狭义的校园文化则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院校领导、教职工共同参与,对全体师生具有广泛感召力、凝聚力与激励作用的一种群体文化。本文中所指校园文化,是指广大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与自身定位,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及社会服务中所积累、秉承、创造并共享的,被广大师生普遍认同的,反映师生共同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成果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

校园文化对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一,凝聚和导向功能。形成强有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员工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提升学校凝聚力。其二,促进和激励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全体师生产生无形的促进与激励作用,形成一种奋发向上、健康活泼的精神动力。其三,调适和稳定功能。校园文化能够通过凝聚、熏陶等内在影响力创造和谐的精神氛围,给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良好的校园环境,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追求集中于学校内部,有效减少学校安全隐患的出现。其四,辐射和展示功能。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文化下乡、社区街道志愿者活动等,把校园文化辐射到社会的各方面,为学校提供了展示办学水平的契机,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五,继承和发扬功能。高职院校在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时应坚持“扬弃”的态度,一方面应该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使优良的学校传统和办学理念得到继承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问题分析

(一)文化底蕴较弱

一些高职院校是近些年为顺应我国教育发展规律,在原中等专业教育或职业技工教育的基础上升格而成的,已积淀了原教育模式的办学精神,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与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经历了不同体制、教育类型的重组,办学理念、体制等存在交锋和冲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形成特色鲜明、学科背景浓郁且被普遍认同的核心文化精神,更缺乏形成的有利土壤。如果忽略了文化的创新与提炼,而只是进行人员和资源的简单整合与重组,所谓的高职校园文化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

(二)主体责任感不强

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全校师生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体性功能。现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的不合理现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领导或学工线的事情,与专业教师或行政人员无关,呈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另外,有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每次参加活动都只是固定的某一部分学生,即使偶尔参加也是学校“硬性要求”,都导致了校园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无序性与感染性。

(三)重“硬件”轻“软件”

各高职院校为解决扩招带来的巨大的教育资源压力,在硬件建设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而相对而言软环境的建设力度明显不足,特别是在一些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和中专改制的高职院校中尤其严重。一些高职院校认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职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来得太慢,一时半会难见成效,浪费了学校的资源,不来点立竿见影的,比如修楼征地建房扩招等。

(四)活动文化层次偏低

如今,高职院校中各种活动形式多、涉及面广、时代感强,但过于重视庸俗文化,商业文化占据较大比重,过分追崇非主流文化而脱离了主流文化,偏离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轨道。校园文化活动功利性太强,偏离了教育本位趋向。一份问卷调查显示:26%的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评奖评优”、14%的学生是为了“获得各种荣誉”、60%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表明现在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并不单纯,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五)模仿程度较高

每个学校由于其历史背景、学校结构、培养目标不同,其校园文化也应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当前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推进制度文化、实体文化建设,尤其在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中,缺乏创新意理念,未将学校自身的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形成品牌效应,而是千篇一律的模仿本科学校,最终导致“东施效颦”的结果。高职院校应明确自身定位,充分挖掘与利用合作企业家、优秀校友等的辐射作用,结合学院的优良文化传统,追求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的有机交融,充分体现应用性、针对性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原则。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策略探讨

(一)创新校园精神文化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专、职高等,具有不同的创办背景、历史传统、学科设置等、办学阅历,各个学校在发展定位上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应主要围绕“职”的特色创新,让学生在充分体现“职”氛围的文化活动中激发热情,得到教育。如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是一所以服务三农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学院根据专业发展特色,开展无公害蔬菜义卖活动、美食节活动、专业技能大赛、创业规划大赛等活动,特别党建及学生管理中的“一系一品”申报及评选活动,起到了良好反响,既为学生提高技能、完善品格提供了广阔平台,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与职业素养。

通过将办学理念融入社会实践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将学校精神在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根植于其价值体系中。通过进企业实践,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更好地把握专业学习和技能提供了方向。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倡导进入社区及其他公共场所,为他人提供无偿帮助与服务,如清扫社区、助残活动等,既让大学生体会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服务与奉献。如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志愿者之校”,制定志愿服务管理条例,将志愿服务学时状况纳入到学生评奖评优指标之中。全校六个系部在马山敬老院、绍兴市纺博会、绍兴市客运中心、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场所建立了长效志愿服务挂牌基地,不仅为社会送去了温暖与服务,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致力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做到学正为师,身正为范。学校教师只有凭借娴熟的教学能力、广博的`知识、专业的实践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感召、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动力,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创新物质文化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要培养真正可贵的品质,就必须要有健全的教育环境,只有有了正确的教育工作才不会产生堕落的品格。”高校在对校园物质文化进行建构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育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要注重整体与部分的把握,既要重点设置,也要全面统筹,力争让物质文化中的各个细节都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

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既要注重速度,也要注重质量。学校建设规划中的各项基本设施都应承载着校园精神文化、职业文化和制度文化,让物质景观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高职院校在对校门、办公楼、宣传专栏、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设计与规划时,要坚持实用与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将文化精神注入到学校每一个角落,不仅让在校的师生感受校园物质文化,也通过人与物质的流动,将特色校园文化带出校门,带向社区、企业,与社会产生交融。

(三)创新制度文化

所谓创新型制度文化,是指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制度或规范。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制度创新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服务制度的创新。

其一,创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创新,即学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较强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管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等规章制度。如重点突出实训专业人员、试验人员的能力职称,制定适应于高职教学的职业资格评聘制度。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状况、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特征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校规校纪、竞赛管理办法等,以更好地约束高职学生的言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制定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包括人才引进与培养、培训与进修等,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潜心教学的精神;制定规范的校园文化制度,促进校园文化活动活泼有序地开展,增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第二,创新服务制度。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重在以学生为本。高职院校创新服务制度,营造和谐的职业特色氛围,有利于增添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技能钻研的动力,培养品质优秀、技能过硬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习惯等方面相对于本科生而言有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与钻研的精神与能力。在校园活动上,既要把握特色,又要顾及大多数同学;在教学与实践环节,要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而制定合理且操作性强的学习实训评价考核制度;在后勤服务及公寓管理方面,充分考虑“以学生为本”思想,形成和谐氛围。

(四)创新活动文化

校园活动文化的开展对于培养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校园活动文化的开展不仅可以陶冶师生情操,还可以促进个体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增强团体凝聚力,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其一,加强社团文化建设。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仅能增长文化艺术知识,更能增加他们之间的人际交往,加强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的优良品质,增强自身创造力。学校相关部门要在思想和组织等层面保障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既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又注重艺术性,防止消极文化及不良价值观的侵袭。加强对学生社团创办理念、工作思路及方法等的科学指引,引导学生进行勇于实践、自主管理,进而营造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的课外科技活动要尽量做到活动与专业相结合,在活动中加强学生专业学习深度与兴趣,避免脱离所学专业、不切实际的课外活动。

其二,开展校企文化对接活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教育必然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高职院校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要注重拓宽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径;开展的活动要注重实效性及校企文化的对接和融合,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和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学生活动开展时也可邀请企业知名人士到校担任评委或做专题讲座等。如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致力于与绍兴市诸氏方圆集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企业免费面向学院学生开设企业经理人培训等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也实现了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与用人市场的对接。

【参考文献】

[1]邱伟光,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7.

[2]刘建立.高校创新型校园文化建构研究[d],.

[3]罗群英.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j].青年探索,(3).

[4]张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实施路径[d],.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十九

何为教师职业道德呢?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道德比起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自觉性、更强烈的典范性和更为深远的影响。教师往往被社会上的人看做最有教养、最讲文明、最有德行的人。教师的言行所体现出来的社会道德,往往成为人们判断是非、善恶、荣辱的标准,并因而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和社会风尚。同时,教师的道德面貌还直接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的品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道德的这种影响将更为广泛而深刻。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在社会性质上,从属于社会主义道德范畴。它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根据教育过程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特点,向教师提出处理这些关系的具体道德规范和要求,使之带上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它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关系,是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具体和一般的关系,是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和发展的。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教育劳动的教师。使其在从事塑造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灵魂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与教育事业,教师与教育对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注意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从而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和职业信誉,以获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一)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道德水平集中体现在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上,这既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的道德要求,教师应该把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的天职。因此,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动力。如果对教育事业本身就不热爱、不热心,没有坚定的信念,当然谈不上尊师爱生,勤于进取,精通业务,为人师表,忠于职守了。热爱教育事业,要解决职业认识的问题,也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理解。

理解是热爱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一种放眼未来,勇于献身的职业;是一种热爱学生,童心永在的职业;是一种辛勤耕耘,乐在其中的职业;是一种精心雕刻,不断创新的职业;是一种为人师表,催人上进的职业的时候,才算对教育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理解其伟大和神圣之所在,进而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忠于职守,要求教师坚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人民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谋取私利,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化为春雨浇灌幼苗。

(二)热爱学生是衡量师德水平高低的标准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是教师的使命所决定的。高尔基说得更明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教育中,高尚纯洁的爱,是一座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灵深处的金钥匙。有了它,一个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让科学真理像甘露注入学生的心田,从而开出朵朵绚丽之花。

(三)热爱教师集体,团结互助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为了搞好教育工作,教师不仅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教师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协调一致地活动,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师集体才能给学生集体良好的道德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还必须为建设良好的教师集体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教育过程本身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体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在教书育人活动中,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注意将动机与效果有机结合。辩证地看待教育活动中的动机和效果,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看动机,这样才能公正地、准确地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在评价中还应注重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呈现形式。口头评价具有随时、随地、及时根据素质教育的善恶观或批评、或表扬、或鼓励对某一教师或某教师群体的教育行为作及时评价。这样做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是非,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并按照这些准则和规范来调整与安排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

(二)提高教师自我培养意识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繁重、复杂、见效较慢的工作,长期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师德及它的主要内容在人们的头脑中淡薄了,有个别教师甚至道德沦丧(腐化、拜金)。因此,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培养意识,提高教职工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实践,这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三)加强实践,探索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目的。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积极进取是教师的一种美德。因而,为了适应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的内容要坚持两个方向:一是坚定事业心,热爱本职工作。二是忠于职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教育规律。实践的方法要联系实际,比如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表演赛、观摩课,给每位教师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以老带新,互帮互学”教学相长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总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能够造就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也营造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从而更好地提高社会主义风尚,培养出更多品质优秀的学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幼儿园师德论文篇二十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教师师德学习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品德问题是教师修养的首要问题。文章认为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教师应爱党、爱祖国、忠诚教育事业;应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应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教学,教书育人。

教师;道德品质;为人师表

品德问题是教师修养的首要问题。教师要有以师德为核心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作为人民教师,其道德面貌如何,能否为人师表,能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对一代新人的成长、对科学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转变社会风气,也会产生探远的影响。作为教师,其基本道德准则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育人的特殊性不允许教师在岗不爱岗、从业而不敬业,更不允许正业副业分不清。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有了对事业热爱之心,就会甘于平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动力。"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6.1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2要认清形势,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个字上狠下工夫。从革新教育观念、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上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6.3大胆地对现有教学常规及其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进行挑战。过去和现在,我们的教学效果主要是通过不确定性试题测验结果来评估的。

总之,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以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创新教育,保证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红领巾奖章三星章主要事迹(实用9篇)

    奋斗是一种态度,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心境,它让我们面对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写奋斗总结时,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下面是一些奋斗

    2023年三峡的山散文诗 情醉三峡文艺演出情醉三峡散文(实用8篇)

    运动会是奋发向前的机会,让我们努力争取胜利!如何打造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运动会?通过这些宣传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宣传运动会。三峡的山散文诗篇一久闻三峡

    2023年做有担当的少年手抄报 青少年使命担当的心得体会(大全8篇)

    理想是一本不断翻动的书籍,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实现理想。编制一份详细的计划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让我们一起制定一份完美的计划吧。看看下面这些理想范文,或许能

    最新西顿野生动物集读书笔记(模板16篇)

    一分钟过去,可能会有一次机遇与你擦肩而过,也可能会有一个美好的瞬间让你终生难忘。一分钟,如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注意力?下面是一些在一分钟内充实自我和提升能力的方

    以小见大积累 心得体会以小见大(优秀15篇)

    在现代社会,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文明礼仪是一种文化传承,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现出包容和尊重?以下是一些跨文化交流的礼

    研发计划方案(模板19篇)

    调研方案是针对某一问题或主题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最后,希望大家在年会策划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企业带来一场难忘的盛

    最新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体育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工作心得是在我们工作过程中对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一在

    2023年助残日活动简报(通用17篇)

    梦想是激励我们奋发向前的力量,它让我们有所追求。在总结梦想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和表达的流畅。接下来是一些有关梦想实现的生活故事,它们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

    欢迎首长莅临指导欢迎词(模板8篇)

    答谢词是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和对所受款待的回报的一种书面或口头表达方式。写答谢词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感人的词语,使文笔更加生动和有趣。尊敬的领导:欢迎首长

    党青年心得(通用12篇)

    军训心得是对参与军训活动的体验和感受进行总结和回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铭记和珍惜这段特殊经历。下面是一些别人成功的经验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