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养生知识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FS文字使者2023年养生知识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养生知识读后感篇一

材料:鹧鸪300克、川贝、南杏各15克,银耳30克,蜜枣两枚。

制法:鹧鸪宰杀后洗净切块,其余食材洗净后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煲一个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化痰止咳,适合阴虚肺燥或温燥伤肺、咳嗽有痰之人。

3、白果腐竹糖水

材料:白果75克,腐竹40克,鸡蛋两个,冰糖适量。

制法:白果去壳,放入锅中加水煮开,捞出去衣去芯;腐竹用水泡开后切段,鸡蛋打散备用。将白果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煲30分钟后加入腐竹,再煮15分钟,倒入鸡蛋,最后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滋阴养颜、清热润燥,适合阴液偏虚或兼有肺热阴伤、肺燥干咳之人。

4、雪梨马蹄椰汁露

材料:雪梨100克,马蹄100克,椰浆350ml,冰糖适量。

制法:雪梨和马蹄洗净后去皮切粒,放入锅中,倒入椰浆和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中火煮5分钟,最后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清肺润燥、甘凉生津,适合肺燥阴伤、咽干口渴之人。

处暑要注意什么

1、穿着提示: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时,必有寒气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睡觉提示: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3、室内提示: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要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

4、防病提示:在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初期应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5、饮食提示: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的人,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的人,早晨可吃几颗。

另外,处暑节气里尽量不要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养生知识读后感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养生是锻炼身体养筋骨吗?还是吃饱、吃好养形态?古人云:“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也就是说,真正的养生,不单单养身,更要滋养我们的心神,荣养我们的心智,是要涵养我们的生命,性命双修,身心健康。那么四季如何养生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四季养生要领

四季养生,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早有记载。

“春者,天气以生,地道初萌。当夜卧早起,踏青徐步,松形深纳,缓气徐行,养乎阳道,以资志意也。”就是说,春天多风,专龚头项。懒惰,不运动则会阴郁,阳不能生发。所以人应该早起,散步,深吸浅呼。松散衣发,漫步以养阳气。

“夏者,天地交化,品物华实。早卧早起,迎日缓行,清心养神,使华毓秀,浊滞清宣,通乎腠理也。”夏天所湿,多病胸肋,湿热生痰。积郁胸肋。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是天地交化,阴阳各半的时候。万物茂盛。本应早睡早起,迎着朝阳散步,清心养神,让刚刚挂上的果实更加漂亮俊美。这时正是浊音下降,清阳上升的时候。你若违背,自身的小宇宙就会阴阳失调。阴不能降,阳不能升。所以就会郁积中焦。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出汗,让毛孔皮肤通透。不要整日呆在空调房里。

“秋者,风气大动。地气显明。早卧早起,与鸡同兴。平心静气,内守神思,静立庭外,以缓秋刑。”我们都知道,古时处决死囚,都是在秋后。因为古人比较讲究顺应自然。秋天,尤其是秋后,正是肃杀之气正重的时候。这时候杀人也算是顺应天意嘛。秋风凛冽,阳气难收而阴气显盛。这时夏季的暑湿未散,又有燥风来袭。风客邪于肺,肩背就容易受病。要想避免,就要和鸡一样的作息。心平气和,不能乱发脾气。这样才能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

“冬者,万物闭藏,水冰地坼。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伏匿,内守勿离,去寒就温,缓步于庭,动无劳骨,勿泄乎阳。”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要冬眠。因为冬天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我们这时候尤其要注意。身体和心神都不要太过劳累。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阳出来后再散步运动。运动也不能过量,以身上微热不出汗为宜。因为冬季大汗,无异于泄了阳气。

以上就是四季如何养生的全部内容了。结合中医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更能让人活得健康。不管是什么季节。心神都要静。神不能乱,志不能移。暴怒,过喜过忧都是不对的。动,绝不是现在的快跑,而都是缓步、慢行。也就是散步似的,绝不是强体力的运动。只有舒缓的运动才是养生保健所需要的。记住这一静一动。四季养生的要领就在其中了。

养生知识读后感篇三

配料:狗肉五百克,菟丝子七克,附片三克,葱、姜、盐、味精适量。

做法:狗肉洗净切块,置入锅内焯透,捞出待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锅置火上狗肉、姜入内煸炒,烹入绍酒炝锅,然后一起倒入沙锅内,同时菟丝子、附片用纱布包好放入沙锅内,加清汤、盐、味精、葱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炖两小时左右,待狗肉熟烂,挑出纱布包,即可食用。

养生知识读后感篇四

四季养生,讲究的是人们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规律,寻求阴阳平衡,实现强身健体,养生延年!中医说,养心季节在于夏。那么在夏季,人们要顺应节气的脚步,在饮食方面重点养“心”,以求安度酷暑。我们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四季养生:夏季饮食养生三部曲。

第一部:饮食宜清淡

进入夏天后,暑热逼人,容易令人烦躁伤心,食欲也会有所下降。所以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尽量少吃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不妨多吃莲子、豆制品、鸡肉、瘦肉、芝麻、玉米,多喝牛奶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以起到强心的作用。为大家推荐几款养心菜谱。

荷叶凤脯:取鲜荷叶2张,火腿30克,剔骨鸡肉250克,水发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盐、白糖、鸡油、绍酒、葱、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适量。将鸡肉、蘑菇、姜切成薄片。荷叶洗净,用开水稍烫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块三角形备用。蘑菇用开水焯透捞出,冲凉后与鸡肉一起放入盘内,加上述调料搅拌均匀,然后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叶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长方形包,上笼蒸约2小时即可。此菜有助养心健脾补虚。

莲子猪肚:取猪肚1个,莲子50克,香油、精盐、生姜、葱、蒜各适量。先将莲子用水泡发,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后放入锅内,加清水炖熟后捞出晾凉。将猪肚切成均匀细丝,同莲子放入盘中,再用香油、精盐、葱、蒜调料与猪肚丝拌匀即成。此菜可去心火、健脾益胃。

第二部:适当“增酸减苦”

立夏之后,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天气转热后,人体出汗多易丢失津液,需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水果沙拉:将苹果、梨、香蕉都去皮去籽,切成一寸长三分宽的薄片,桔子分瓣,草莓对切两半,放入盛器内拌匀。生菜叶洗净,消毒待用。在小盘里用生菜叶垫底,上面放拌好的水果片。再将鲜奶油、柠檬汁倒入色拉油沙司内拌匀,浇在水果片上。沙拉色泽鲜艳,香甜爽口,做法简单。水果的种类数量可随个人口味随意增减。不过做成后建议立即食用,不宜放置过长时间。

番茄西米粥:将番茄去蒂,用冷水洗净,再用开水略烫一下,捞出放冷水中,撕去外皮,从中剖两半,再用刀切成丁块;西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发好,捞出沥干水分;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加入西米,用旺火烧沸后放入番茄块,改用小火略煮;调入白糖、糖桂花,即可盛起食用。

第三部:多进稀食利湿

天气转热,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也随之增多,所以多进稀食,如早、晚食粥,午餐时喝汤,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

百合莲子绿豆粥:取百合、莲子各50克,绿豆200克,粳米、冰糖各100克,陈皮30克。将百合用清水浸泡备用;绿豆、粳米洗净;陈皮浸软刮干净。水开后下莲子、绿豆、粳米、陈皮,同煮。粥将熟时下百合,用冰糖调味,待再沸后即可食用。

冬瓜生鱼汤:取生鱼一条,冬瓜500克,红豆60克,葱头5粒。将生鱼剖开,去鳞和肠脏,洗净,冬瓜连皮切成块状,葱头拍碎,红豆洗净,同放入锅内,用水4碗,煮至生鱼烂熟,加油盐调味即可。

养生知识读后感篇五

大家都知道《皇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医书,而道教医学也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作为一个道教的教职人员来说《黄帝内经》也是我们学习道家医学中最基础的理论典籍。

我最初看《黄帝内经》是白云观的一位老信徒推荐我看的。一年前我被分在上海白云观实习,在这里有幸遇到了一位退休的老中医陈医生。在这实习期间只要一有空我们就在一起聊天,她经常和我谈她那个年代所见到和所认识的道长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学识。尤其是谈到“十道九医”的话题是,每次她都鼓励我,让我有时间多看看这方面的书,并推荐了《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解剖学》这几本书让我看。

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把《黄帝内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