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红楼梦读后感的 红楼梦读后感(实用7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文轩2023年红楼梦读后感的 红楼梦读后感(实用7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的篇一

大家一定读过红楼梦吧,没读过也没关系,今天我想说的.是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史湘云,现在我就和你说说我为什么喜欢她吧。

其实,史湘云的身世是很可怜的[流泪],因为在她还很小年纪还只有四五岁时,她的爸爸妈妈就去世了,所以她只能寄居在她外婆家中,而且因为她的针线活干得十分出色,所以每天在干下人的活。但是唯一让我对她很佩服的是,她一点儿都没有被这样的艰苦的生活所打倒,而是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而林黛玉和史湘云一样,都是寄人篱下,可是你们看他们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请你们慢慢往下看。

史湘云,是个热情豪放、心直口快、生性豪爽、大大咧咧的人。我以一个小故事看出,有一次史湘云喝了一些酒,就是很想睡觉。结果史湘云就在大观园的芍药花丛中睡着了,睡醒后也不当回事儿,接着和人说说笑笑,一点都不害羞。从她的种种遭遇来看,我认为她是一个很洒脱的人,这让我很佩服她,但林黛玉却是个敏感细心、淡泊真实的人。

从她总是会为一些小事情不合心意就哭可以看出,就是有一次放风筝,她的风筝线断了,她就开始流泪了[流泪],所以我更喜欢史湘云。

其实有些时候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人非常像史湘云。有一次,我有个小表妹到我家来做客,直接把鞋子一脚给蹬掉了,连拖鞋都没来得及穿,就大声地跑到我面前说:“表姐,你的那个洋娃娃可以借我玩一会儿吗?”,一听这话,我就把娃娃给她了,这就像史湘云的性格之一,大大咧咧。

我有些时候看问题的态度像史湘云,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家时,一些调皮的男生会嘲笑我戴眼镜,还说我胖,但是我一点也没有和他们争吵,而是一笑泯恩仇。

总之,红楼梦中的史湘云,是我最欣赏的几个人物之一。

红楼梦读后感的篇二

我最喜欢的书是《红楼梦》,每天我没事干的时候,都会捧着它读。

最近,我又读了《红楼梦》里面的.一个故事,它的题目是《黛玉潇湘噩梦惊魂》,这个故事也最让我印象深刻。故事主要讲黛玉因为一场噩梦而导致她病得很厉害。读到这儿,我就非常担心她病得这样厉害,会不会有生命之忧?读完了整个故事,我才放下了心,因为黛玉并没有病死,只是病得很严重而已。

妈妈之前说过一句俗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白天想什么,晚上就会梦见什么。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孩,说明她白天想的都是一些不好的事情,想的很悲观,所以晚上才会做噩梦。我觉得心里若充满阳光,做梦也会灿烂。

读完了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我们做人不能像黛玉那样多愁善感,只有开心、快乐、乐观、开朗的人,才会健康快乐。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我也没完全做到。所以,我保证,今后我一定不会再像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我要做一个开心、快乐、乐观、开朗的人。

红楼梦读后感的篇三

一本《红楼梦》,我读了很多遍,它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首,它也是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它更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曹雪芹用差不多一生的时间来写作这本书,虽然书中的有些内容我还似懂非懂,但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里写了许多人物,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主要人物。

贾府的人都知道宝玉喜欢黛玉,而贾母和王夫人却将宝釵嫁与宝玉。林黛玉含恨写下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的诗句。

贾母和王夫人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黛玉为贾宝玉哭尽了一生的眼泪,最后还葬送了美丽无辜的生命。真是太可惜了!

读完这本书,我还禁不住感慨,贾府一个曾经那么辉煌的家族,到最后竟衰败得如此凄凉。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大家族败落呢?应当是当时封建的社会制度,那些曾经无忧无虑的人,他们大多都有着悲惨的结局,那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红楼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几本书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合上书的一刹那,我除了唏嘘书中人物的悲惨结局,也联想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我生长在新的时代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心怀一颗感恩之心,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都是来之不易的。更要珍惜现在的好时光,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红楼梦读后感的篇四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

四大名著中我钟爱的就是它,因为其它三本都是打打杀杀,只有《红楼梦》是最富有文艺气息,最独特的一篇小说,主要写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群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多达480余人,其中能给人深刻印象的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林黛玉是本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有许多人讨厌林黛玉的哭哭啼啼,但他们不知,那是绛珠草对神瑛侍者的报恩,她确实是流了一辈子的泪,耗尽了心神最后郁郁而终。第九十七回黛玉烧诗稿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回,那时的黛玉已万念俱灰,她就是诗魂,她焚诗,就相当于自焚,情是她一生的追求,她把宝玉送她的手帕也一起烧掉,等于把她最重要的信仰焚掉,此时的她不再是弱柳扶风的女子,而是一个刚烈的烈女!读到这里,你不禁会恢然泪下,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于纸上。

有学者认为《红楼梦》有曹雪芹自传的成分在里面,他在晚年写《红楼梦》时已经十分潦倒了,他追忆过去的繁荣,通过自己切身的感受写下了这本书,贾宝玉看破红尘,最终弃世出家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彻底绝望同时也是表达了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无情否定,宝黛钗都有他们绝世的才情,可惜在腐朽且日渐衰落的大观园的禁锢下,他们人生走向了遗憾,走向了生死离别的结局......

我仿若能听见黛玉那委婉哀怨的葬花吟;能看见宝玉与众姐妹玩闹时的愉悦;能体会到宝钗她半生孤寂的心境......

红楼似清茶,淡淡品,似有余韵......

红楼梦读后感的篇五

每当我们想到爱情,便一定会想到《红楼梦》中,或深婉凄绝,或荡气回肠的爱情,感动着一辈又一辈的读者。

在那个庭院深深的大观园中,美景无数。可在我看来,这些景物似乎只是为了黛玉而生,这一辈子只为宝黛做铺垫,在这些景物的映衬下,只有黛玉才属于大观园,也唯独有她,才配拥有宝玉的爱情。

大观园里,就如冷子兴说的:“安富尊荣者居多,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外人看来富贵,其实在这一片荣誉下,贾府已经显示出了严重的危机,在这里,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漏一点缝隙,才能让自己不受一点伤害。

别人皆如此,更何况本性就多愁善感的黛玉呢?她本应该安安稳稳地做贾母的外孙女,不受一点尘世的污染。但命运弄人,老天偏偏让她与神瑛侍者前世相约,今生报恩,要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的灌溉之恩。如此,他们便相爱了,却爱得如此含蓄,而且彼此并未表达自己的心思,真是“热恋中的人都会变笨”,他们的爱,连王熙凤这个不识几个字的人都能看明白,就如《红楼梦》二十五回写道:“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简单的一句话,竟说出了两人至死都没说出口的话,多么真实!

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黛玉,一些人说她小性儿,尖酸刻薄,但我却认为,她这是真爱、细心的表现。爱到深处,心里便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两个人的世界,因此,每当别人说到金玉姻缘的时候,她自己爱情中的自私之心便显现出来了,无论是她用剪子剪坏亲手为宝玉做的香囊,还是每每和宝玉耍脾气,闹小性儿,都是她真爱宝玉的表现。只凭那颗心,便知他们爱的深沉,直到死,也难消除彼此的爱。用一首我自己写的《点绛唇》评价黛玉极恰:

轻挑妆奁,菱花镜里形容瘦。愁断清秋,竟难掩风流。性本清高,终究世难留。世难留。小径香幽,独把花来嗅。

就算是绝世美人,面对这没有结果的爱,又能奈何?

在这花团锦簇的大观园里,真是“老天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但我们永远不要忘了,在这些风光的事情之后,永远有一些人,在映衬着她们。

暮春时节,百花凋零,梨香院里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十二个戏子正在演习戏文,被从旁经过的黛玉听到,正是《牡丹亭》,黛玉听后,不觉为之倾倒。谁说只有小姐们懂得风花雪月,我看越是底层的人,越能接近自己的心灵。

还记得宝玉那天在大观园蔷薇花架下,看见画蔷的人是谁吗?没错,正是龄官,她和贾蔷的爱,细微而伟大。贾蔷花了一两八钱为龄官买了一个会唱戏的雀儿,没想到,龄官却以为贾蔷故意买了来笑话她:

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它来打趣我们,还问我好不好!”

而一心想让她解闷儿的贾蔷,并没有想到这个,立刻把笼子打开,将雀儿放了生,说是免免龄官的病,又把笼子也拆了。宝玉看到如此,不免抽身走了,贾蔷一心只在龄官身上,也不顾送,倒是别的女孩子送了出来。贾蔷之情,竟令多情的宝玉也自叹不如,回到怡红院,叹道:“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戏子的身份,在旧社会低贱得很。宝钗生日的时候,贾母等人令龄官上前,众人都说这孩子扮相活像一个人,这人就是黛玉。而事后,黛玉却说:“我原是为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原是比一下,也会玷污了自己的身份。身居大院的贾蔷不会不知道这个,而他却毫不顾忌,依旧去爱,并爱得伟大。

在怡红院里,存在这这样一个人: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倒是一头黑??的头发,挽着个鬏,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俏丽干净。这是小红,原名林红玉,因为要避黛玉的讳,遂改名叫小红。

有一次,贾芸来找宝玉,恰巧宝玉不在,便由小红来告知。小红看到贾芸后,得知他是“本家爷们”,将他“下死眼盯了两回”。作为一个丫鬟,如此之大胆。之后,又故意将自己的手绢留给贾芸,此时,贾芸终于知道小红的心思,从此,便陷入了爱恋之中。后来,她的机灵善辩被凤姐所看重,让她去了自己的住处,当了一等丫鬟。即便如此,也没有挡住贾芸和小红爱情的道路。

爱情虽是如此热烈,但在前八十回里并未描写太多。据红学家考证,曹雪芹亲笔后四十回,描写了小红二人在贾府败落后,经常救济宝玉宝钗夫妇二人,此情此意,真是令所有红尘中人敬佩甚至是羡慕。

一辈子荣华富贵,还不如爱情来的真实。或许只是在那一瞬间,就会立刻感受到爱情的伟大。不管是谁,一生是贫还是富,但都不能缺少情感的滋润,一旦没有了,就像田地没有了水的滋润,干涸得要命。

就像《红楼梦》中的人物,谁能说他们的生命中没有感情?即使是严厉凶狠的凤姐,在巧姐失踪之后,也是着急的要命。也许,人性中最脆弱的地方,是在最危难的时候才会体现的,而曹雪芹做到了,他使得古代社会中各色人物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可能也是《红楼梦》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的原因之一吧。

一部《红楼梦》,写尽多少儿女情长。

红楼梦读后感的篇六

有一部分人说《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说实在话,我并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刚入道的红迷,我对于《红楼梦》的认识还过于肤浅,只是用自己有限的领悟能力去领悟《红楼梦》无限的韵味,笔墨游戏,没有真正的输赢,只是适当发表自己的意见罢了。十二金钗中有两个可谓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她们的判词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不难猜到,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是《红楼梦》里的主角,有许多过人之处,但也许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她们终逃不过悲惨的结局。

林黛玉,多愁善感,与贾宝玉初次见面就似曾相识,曾经山盟海誓,终落得“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根入梦遥”。她本是太虚幻境的一棵绛珠草,到人间历劫,却堕入红尘,无法自拔。她那副病西施楚楚动人的样子,终究被泥土掩埋。她与贾宝玉生活在封建社会,却偏要冲破封建礼教,她一生追求自由与洁净,就像她《葬花吟》中的诗句:“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到最后,泪水哭干了,便魂归离恨天。可以说,她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她不希望贾宝玉堕入名利场,发生本质的改变,她不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偏要大展奇才,她爱刻薄人,爱使小性儿,因此,她并不受到大家的欢迎,不受下人的拥护,即使是贾母,也不过是对她十分疼爱,但内心深处并不看好她,并不欣赏她,只是看在她母亲贾敏的份上,让她不受欺负,况且又有金玉之论,在宝玉的婚事上,贾母便更不考虑她了。凤姐一计将宝钗与了宝玉,而她,则在他们成亲的时辰泪干气绝。病时无人探望,死后无人理会,她也算得上是可悲了吧。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好容易有一个宝玉这么个知己,却硬生生被长辈们拆开,悲惨的死去,而她一生所追求的自由与洁净也自然随之逝去。可叹她“闲静时如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却落得如此悲惨。她的死也与她所追求的自由与洁净有关,可惜她到死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薛宝钗,另一个绝色人物,她不像林黛玉那么小性儿,相反的,她就是个封建礼数的代言人,她从不越礼,处事小心谨慎,如凤姐所说“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做人做事几乎没有一点漏洞,深得众人心,人又圆滑,从不惹祸上身,因此人缘又是极好的,比黛玉的贾母喜爱。但是,她有些过分谨慎,过分做作,甚至连脾气也不敢发,生怕影响了她在众人心中的形象。就那宝玉比她杨贵妃的事来说吧,宝玉那她比作杨贵妃,她虽恼,却也只是话里有话得说了一句。她一味地遵守礼教,没有自己的性格,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最大的缺点。她的母亲曾和贾母王夫人提到过“金玉良缘”,她有金锁,宝玉有宝玉,也就是暗指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为此,他故意疏远了宝玉,怕遭人非议。她克制了自己。由于她的克制,她成功地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但那又如何呢?最终,宝玉出家,恢复了自己在太虚幻境神瑛使者的身份,断绝红尘,也就意味着她出阁不久就要向自己的嫂子李纨一样独守空房,消磨青春。比黛玉更为悲惨。可叹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银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守时,自云守拙”同样也落得如此下场。

作为金陵十二钗的她们,都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她们都有着沉鱼落雁,避月羞花之貌,但最终一个悲惨的死去,一个独守空房,她们都是时代的悲剧,时代的牺牲品。有很多人议论她们究竟谁更悲惨,我觉得,其实这都我所谓了,曹雪芹先生的初衷并不是写几个与众不同的人和事,他只是想透过他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至于他笔下的人,只给他情感的一种诠释,当然这种诠释,后人会有很多种解释,这些,就是曹雪芹先生留给后人的谜了。

红楼梦读后感的篇七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因母亲早亡,便被接到贾府抚养教育。后来她又死了父亲,从此过上虽无父母却娇生惯养的'生活,因不愿与人交流而养成了孤傲的性格。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才华横溢。林黛玉与贾宝玉因从小结缘,从相识、相知慢慢发展成爱情。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两人奇幻浪漫的色彩,并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从小就饱受寄人篱下的辛酸,懂得谨言慎行,察言观色。况且贾府家大业大,势利之人与羡慕嫉妒者比比皆是,黛玉自己亦深深地了解这点,因而即使自己多病,也不敢向贾母多提要求,所以宝钗一段话、几两燕窝就让黛玉感恩在心,却又不免伤心自己没有双亲撑腰,亦无兄弟姊妹可以仰仗。置身于人影婆娑的大观园,她却是只身一人,能当做知己的也不过宝玉一人而已。但自从宝钗来到贾府之后,金玉之说让黛玉心里多感不忿,所以她只能冷言冷语地对待宝玉,无非是想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这样的黛玉让人心疼。

黛玉感花伤己,吟唱《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听之不觉恸倒于山坡之上。黛玉之死不仅是因为宝玉娶了宝钗,也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无奈和失望。她注定是不幸的,是封建社会的牺牲者。

喜欢她的孤傲冷艳,清高脱俗,才情满溢;喜欢她的一尘不染,率真纯净,多情婉转。一个款款而来的女子,为芸芸众生步入凡尘。她的清泪都源自那份纯净,所以喜欢她所有的娇嗔怒笑。

我们一直全力以赴追逐着现实的理想抱负,眼前有太多灯红酒绿,耳旁有太多喧嚣嘈杂,心里有太多浮躁不平。转过身去,总希望有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宁静致远的世外桃源,没有名利的追逐;总希望有一张张笑靥如花,细语如丝的真挚面孔,真诚透彻。于是将心中那些隐着的但是蔓延灵魂深处的期望精彩地编织起来。因为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因为许多丢失了纯真的灵魂,也因为还有一个梦想的坚持。

所以说曹雪芹用黛玉那一双纯粹微蹙的眼睛,冷冷地看着这茫茫世界中的世事变迁。

相关范文推荐

    月读书心得(模板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最新教师自我鉴定(精选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最新学生写读后感的评语(优秀9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

    最新黑天鹅紫水晶的读后感(大全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

    最新夏感读后感(优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最新列那狐读后感精彩(通用9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

    爱梦想的树读后感(汇总9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

    最新海的女儿的读后感 海女儿读后感(实用8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

    2023年诸葛亮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

    2023年读西游记读后感四年级(精选8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