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论文格式(实用12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XY字客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写作要求和规范,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范文,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选材。

心理学研究论文格式(实用12篇)篇一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内在联系,指明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流动性、低稳定性的特点;接着探析造成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应如何切实维护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为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辅导员;稳定性。

0引言。

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否、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成败。但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性不够,尚未构建出有效的辅导员职业化机制,而同时辅导员工作面临着地位低、待遇低、压力大、后顾之忧多等诸多隐患,使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流动性、低稳定性的特点。辅导员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少,心甘情愿做辅导员工作的也就少了,长此以往难免影响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事工作时就会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另外,辅导员在进行职称评定时,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课时,但是辅导员很难像其他专职教师一样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教学准备。在此种情况下,许多辅导员都不看好自己的职业前景,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也严重制约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1.1职业风险大,工作负荷高高校的安全稳定是我国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危机事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各类危机具有突发性、人为性及群体互动性。

而辅导员作为安全稳定的直接责任人,必须始终高度关注、密切注意。辅导员上班时间需要处理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下班后还要担心学生生命、财产、出行等安全受到威胁,担心学生课余时间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引发事件,手机更是24小时开机,一旦有突发状况,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中,势必导致其身心疲惫,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1.2角色存在矛盾性,缺乏成就感随着高校对学生各项管理工作的加强,辅导员的职责和角色有所扩展,但是,因为辅导员要受院、系两级管理,各职能部门随时布置任务,导致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和其他工作边界不清晰,界定不明确,正逐渐由“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师”蜕变为“学生的生活保姆”。

1.3职业出路不明,待遇不高很多高校为了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实行专职辅导员制,但对辅导员的未来出路并没有明确的政策和规定;有的高校对辅导员究竟属于什么行列很含混;有的高校对打算改做专职教师的辅导员缺乏培训和进修深造的措施。这就使得很多辅导员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前景很不乐观,不能将自身的工作看作崇高的事业而努力工作,担心自己的出路,思想不稳定,换岗愿望强烈。

高校辅导员一般要求坐班,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长,有时候甚至工作到深夜。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还决定了必须要拿出大量的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或者指导学生活动等。而面对同样的职称评定程序和评定标准,辅导员较普通任课老师则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此之高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待遇却往往低于专业教师。

1.4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由专门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些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还需要具备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理论素养。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都趋于年轻化,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不高。

2促进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2.1降低辅导员工作风险,充分给予人文关怀工作的高风险性对辅导员身心影响较大,虽然学生紧急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辅导员的管理责任不可推卸,但不能把事情的后果都推给辅导员。一方面,学校应制定和完善制度,对学生的行为和义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让辅导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校要承担基础性责任。另一方面,不能总是给予工作和管理上的重压,一味强调单向工作布置和辅导员的服从,而是要及时发现与处理辅导员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

2.2理顺相关部门工作关系,切实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荷由于学生工作是一个庞杂的工作体系,涉及到学生思想教育、生活、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学校要切实减轻高校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负担,就必须先理顺学生工作系统内部的关系。要划分清楚学生工作各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与义务,不能凡是涉及学生的工作都交由辅导员来做,要规范相关事项沟通与协调的工作程序,各类人员分工协作。

2.3关注辅导员未来发展,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学校要关注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发展,并实施有效管理。首先,要完善辅导员考核与激励机制,切实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各方面待遇。其次,要在职称评定、职务竞聘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切实解决好他们的职务聘任问题,使辅导员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增强其自信心。第三,要为辅导员搭建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给予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空间。第四,应该有计划地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并创造条件使他们将培训学习的成果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2.4建立科学的选拔评价机制,辅导员要加强自我教育和学习,提高职业化水平重视对辅导员的选拔,建立辅导员公开竞聘上岗制度,在辅导员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全方位、多渠道择优选拔,把那些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真正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健康成才、维护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践表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成败,只有切实维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才能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才能与潜力,使高校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心理学研究论文格式(实用12篇)篇二

对于一些运动员来说,由于教练给运动员的任务量过大,训练难度较高,教练、家人给予了较高的期望等原因,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在赛前过于紧张或者焦虑。此外,在生活中,运动员也会有许多烦心事,或者由于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心理上产生了疲倦,身心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大量的体育训练之后,运动员往往身体过于疲劳,或者在比赛过程中,由于自身处于不利地位,运动员很多不良情绪在内心积蓄,这些状况都严重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成绩的发挥。

1.培养意志力,增强自信心。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员,首先要学会忍受艰辛,据此分析,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力是运动员变得更加优秀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体育心理学,运动员在支配身体行动时要经过大脑意志的驱使,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有行为动机的形成,然后再对行为的目的性进行明确,随后,运动员要对行动的方式以及进行的战略规划并抉择。最后,为了完成使命,更要不断地克服艰难险阻,出色地完成任务。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过程中,要根据上述的行为过程,对成员的各个方面进行培训,做到有针对性地各个攻破,培养运动员的行为动机教育,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一种更高、更快和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并有针对性地培养运动员的行为意识、更有效的训练,以提高其组织能力,最终培养运动员训练的主动性,让运动员具备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意志品格。例如,在日常的体育训练过程中,教练要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训练中应不断加深训练难度,逐渐增加运动量,同时,还要对运动员提出相应的要求,使他们合理运用自身的意志来完成体育训练任务。当运动员身体疲惫时,教练应该根据每个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身体负荷,继续增添平时的训练任务,让运动员学会通过意志力的利用来克服困难,对心理与生理上的困难发起挑战,努力克服。这样做,不但能够使运动员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而且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既不妄自菲薄又不骄傲自负,从一点一滴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2.情绪的自我调节。

(1)合理宣泄。人类都有情绪消极、兴奋或恼怒的情况,此时身体里会暂存着一股巨大的负面能量,如果不能释放出去,会严重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运动员存在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发挥,也会对他们的身体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2)适当控制。情绪一般分为正常情绪和不良情绪,针对正常情绪,运动员要学会宣泄,对于那些不良情绪,运动员要学会控制。运动员在训练或者比赛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良情绪,运动员要具备辨别不良情绪的能力,在认清不良情绪之后要尽量避开或者努力去克服。要学会分散自身的注意力,从而使那些不良情绪得到削减和缓解。要学会自我调整,从而使运动员处于心理放松的状态,缓解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

3.训练和比赛中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

(1)音乐放松法。在我国,有许多运动员在比赛之前,由于精神压力太大而精神忧郁,情绪难以控制。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运动员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来缓解情绪,使运动员在注意力集中的同时,保持正常的情绪。

(2)注意力调节法。对于一些运动员来说,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表现优异,但是在比赛之前或者正在比赛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大的压力,产生消极情绪或者紧张不安。因此,运动员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将这种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比如,和好友聊会天或者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4.教练员的正确引导。

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值得注意的是:(1)对运动员的训练规划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周到,做到训练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训练量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从而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分享成功的喜悦。(2)注重训练的情境教育,在创设情境中,要与艰苦的条件相结合,从而激发运动员的斗志,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具备体育训练的主动性和责任感。(3)在一段时间内要对运动员进行测试,并针对测试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也可以适量地实施一些奖罚制度,从而提高运动员对体育训练的兴趣,调动他们对体育训练的热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竞技的水准也越来越高,它已不仅仅是身体技能的竞争。不过,多年的统计显示,很多运动员由于各种心理原因,在体育比赛中发生了各种状况。因此,运动员要克服心理困难,从而实现体育竞技成绩的有效提高。

心理学研究论文格式(实用12篇)篇三

过去,消极心理学常常强调人类病态的心理特点,很少有学者去关注人格成长、人类生活的幸福感以及增进幸福感的方法。受此影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局限在心理疾病的筛查、诊断、干预、治疗等方面,很少从正向去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例如善良、热情、包容等等。而积极心理学诞生以后,在心理学界掀起了一阵波澜。积极心理学开始关注人类的积极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积极心理学在主观水平上设计有价值的主观体验,诸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希望和乐观、充盈和快乐。在个体水平上,涉及积极的人格品质:爱、勇气、人际交往技能、审美能力、创造性、对未来的设想、洞察力、智慧和才能。在群体水平上,涉及公众品质:责任感、利他性、同理心、关心、文明、现代化、忍耐力及职业道德。从积极心理学关注的这些人类品质不难看出,积极心理学更加关注个体及群体中的正能量,关注人类生活中、现实社会中积极、美好的一面,它采取更加积极的方法去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类的活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

2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北京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1北京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从目前北京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模式来看,许多学校并没有及时汲取积极心理学的全新理念,仍然在用消极心理学的框架,在课堂中注重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对于表现异常的学生十分敏感,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优秀、积极品质关注较少,认为那是人理应具备的品格,不用过多关注,也不用积极引导。久而久之,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得不到关注,也就无法得到及时的鼓励与指引,失去了很多能够激发学生潜能的机会。从目前北京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模式来看,很多学校过分关注学生是否产生病态心理,及早筛查,尽早治疗。重诊治,轻预防;重反应性干预,轻前摄干预;重个体咨询,轻团体辅导,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

2.2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北京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鉴于上述问题,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是有必要引入当前北京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的。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并非意味着完全摒弃以前消极心理学的内容。消极心理学中对于疾病、缺陷的关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大多数学生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前提下,仍有少数人或多或少存在心理缺陷。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由于高考失利或对学业失去信心才不得不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在入学时就有沉重的负担。在他们看来,自己比起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是被淘汰的人,不受到别人的关注也不受别人的重视,毕业后即使很快找到工作,也是低人一等,有自卑心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这样的学生,他们身上仍有诸多积极品质的存在。例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为人善良、热情、善于交际、幽默,有年轻人的活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品质,在课堂上给予正确引导,放大学生的优点,积极培养学生向上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做到积极预防,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3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北京高职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模式都是以“学生心理问题和疾病”为中心的“矫治模式”。从学生一入学的心理普查,用到的工具主要有90项症状清单(scl-90)、焦虑量表(sas)等,关注的都是不健康的人格。从筛查中筛选出得分较高的学生,分别谈话,以达到进一步确认的目的。从每年的心理普查情况来看,被选出进一步接受咨询的学生往往带有恐惧、抵触的情绪,很多学生自述自己平时生活、学习正常,没有不适,也有少数学生在咨询过程中阻抗严重,自始至终一言不发。这都与教育工作者没有及时关注到学生的正向人格特征,反而去关注他们消极的一面有直接关系。针对这类情况,可以在筛查结束后尝试不立即进行咨询或辅导,而是通过上课或学生日常活动对他们进行特别关注,在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人格特质后再进行辅导。学生在得到充分的肯定,并感到被接纳以后,往往阻抗就不会那么明显,并且恐惧、抵触的情绪也会随之消失,反而有利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3未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走向。

首先,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应该越来越多的纳入积极心理学的观念,强调正向能量,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什么是幸福,关注学生的正向体验,而非心理疾病方面。关注学生做了什么、理解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而不再过分关注学生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足。其次,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并非是心理健康教育一门课程或是一次咨询所能完成的,它需要的是一整套课程体系架构共同参与、协同支持。积极心理学特别强调人所处的环境给人以积极的正向引导和支持。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特别改变以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由专人来完成”的错误观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中以及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心理学研究论文格式(实用12篇)篇四

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精神水平也会相对应的发生变化,对身体健康的问题更是注意。目前,在我国教育蒸蒸日上的同时,如何提高当代学生身体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了我国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问题。运动心理学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合理的锻炼身体,对学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对学校的体育发展和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

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行为规律,并将其应用于运动情境中的一门科学。运动心理学主要包含竞技体育、校园体育及锻炼身体等三个方面。在运动心理学中,主要以研究心理因素如何会对人的运动表现做出影响及体育活动如何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

运动心理学最初的研究对象只专注于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研究,目前,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经不断扩大,并且可以通过学校的体育课程对学生在体育课上课过程中心理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运动心理学,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现如今,运动心理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大众健身领域,特别是对社会心里和体育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已经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且得到大力的推广。从而使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并且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1]。运动心理学继承了心理学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做法,系统的对人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心里活动进行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研究体系,对体育科学和心里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现如今,在许多的世界比赛中,运动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差距不大,但是对于胜方来说,其取胜的秘诀就是在比赛过程中,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比对手强,能够战胜自我,超常发挥,用强大的心理去战胜对手。因此,在世界的许多国家,都比较重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调节,使运动员能够在竞技比赛时保持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拥有良好的心里状态,从而能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和体育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体育运动素质一个全新的重要因素。例如,心理因素可以对运动员的体育素质进行鉴别,并且可以决定一场比赛的成败。杰出的运动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心理的兴奋性是一场比赛胜负的关键所在。新西兰生理学博士petersnell指出,在许多奥运会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的生理能力及技能水平基本上是一致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取决于其心理状态,心里因素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2]。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离不开运动。因此,在培养人们运动能力的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进行体育教育。无论是谁,体育天赋如何惊人,在对其培养的过程中都要对其进行体育教学,只有从体育教学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人们才能够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现体育运动的奥秘所在,懂得体育运动的真谛,使人们受益终生。

(一)内心活动作用。

通过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知道,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会受到体育运动的影响,将自身置于体育情境中,并能够产生丰富且复杂多样的心理状态。然而这些心理活动的出现既会对其心理上产生影响,由于体育运作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因此,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活动模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3]。

(二)负面心理特征的转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界的主旋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更要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热点和主要方式。在素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对其提高相应的培养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力。素质教学是现代教学领域里一项全新的教学方式,并且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体育教育中,教学质量是导致学生心理状态收到影响的关键性问题,并且还会对学生的记忆力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现代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体育心里教育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能够得到提高。

(三)知识技能掌握。

在现代体育教育中,主要让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的体育运动知识及运动技能,并且在严格、科学、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并且在体育运动的同时能够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运动成绩得到提升,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要求。

在现代体育教育中,有许多的问题都会涉及到心里学知识,由于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和体育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现代体育教育中,运动心里学起到关键性作用。运动心理学通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可以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心里特征和个性特征,从而能够总结出相对应的教学方案及体育活动项目,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心理学研究论文格式(实用12篇)篇五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期望值变化,社会对高校的期望愈发增大,学生对高校的渴望也在不断提高。现阶段高校的学生群体主要以“90后”为主,他们个性独立,主张自由,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这给我们在教育和管理上都增加了相应的难度。此外,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而非个体,由于学生的性格、习惯、地区和爱好的差异,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难度不断加大。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深感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可以说这是我们新一轮的挑战。

关键词:角色转换;管理与服务;良师益友。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是严格的校规校纪或者几句严厉的话就能达到目的的,面对新的受教育群体,他们对辅导员的角色要求更加细致,对辅导员的需要也更加迫切。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注重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转换,或者说我们要兼顾管理与服务,做到以人为本,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要求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做他们需要的良师益友。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等诸多方面给予适时的帮助与指导。

(一)对学生课业、知识和就业方面的指导。

从传统角度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细小、复杂,而且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但也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获得更高领域的教育和指导,希望孩子今后能够从事好的工作,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刚刚结束高中生活步入大学的他们可能会对一时的自由盲目或者束手无措,不知道如何进行接下来的学习生活,而帮助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或者是尽可能多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则是辅导员需要花上大功夫去落实的工作。大学生毕业面临着就业的问题,这也是高校教育结果好坏的最直接体现,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工作中能不能让公司满意,这都与辅导员的指导息息相关。因此,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教育,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和鼓励都是辅导员最基本的、也必须完成好的工作任务。

(二)对学生日常行为、纪律规范的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大的组织或者集体对规范的需求不言而喻,但对规范或法则的渗透则并非那么简单。谈到学习,我们还可以与学生的课程教师进行沟通与合作,而提到对学生日常行为和纪律规范的管理除了辅导员以外,就只剩下几页写着校规校纪的纸了,而这几张纸也是靠辅导员在工作中去逐渐渗透。大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对事物的想法往往与辅导员不同,或者说叛逆的情绪会使他们做出一些不正确的事。这时候,就需要辅导员去执行学校的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提到管理,一定会想到严格。严格肯定没有错,但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对管理的效果影响重大。

(三)为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帮助。

高校的学生大都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生活习惯、性格、爱好以及经历和家庭背景都会有不同,又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独自生活,面对环境、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有些孩子由于家庭贫困,或者家长身患重病心理负担重,或者学生本身有健康问题,都需要我们特殊关心等。作为学生们的“大家长”,辅导员需要细心观察孩子们日常情绪的微妙变化,及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调节或者情感上的关心。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自己融入到集体,与大家共同进步。

(一)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育团队中的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日常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最频繁的辅导员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可以无形的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勤奋刻苦的对待学习,友好热情的关心朋友。同时,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对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质量,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对特殊群体的协调能力等都是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并且一定要达到优秀的标准。只有自身先具备应有的素质,才有资格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在学生面前才有信服力,工作起来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二)分清管理与服务,把握好角色扮演。

辅导员工作是以教育引导为主,配合服务、心理调节等为主的复杂性管理工作,难度大,细致性高,工作结果显著。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说到管理与服务,真的是辅导员高难度的挑战。因为它需要我们随时转换角色,有时候甚至需要两者的结合。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可以随时厘清学生的需要,并针对需要展开工作。了解学生的需要,找到适合的方法就需要我们与学生密切联系,频繁的接触会让我们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也能够深化与学生的感情,取得学生的信任,简化工作的难度。

高校辅导员是除课程教师之外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育工作者,因此,辅导员往往最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行为,最能够及时的与他们沟通,也是最能够被学生接受和认可的教育团队。因为辅导员团队的平均年龄均在25岁至30岁左右,与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所以更加能够接受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与学生平等的进行沟通。还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向他们征求意见。可以说,我们诸多的新形式的工作灵感都来源于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在与他们的相处和沟通中寻找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

三、高校学生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要求。

(一)以家长的身份关心学生。

高校学生一般为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有的是第一次出远门,有的是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他们大都被父母溺爱,不具备任何独立生活,照顾自己的能力。况且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般不会有与多人相处的经历,初来乍到的他们会很难适应集体生活。辅导员是他们来到大学的第一责任人,是这些孩子的“大家长”,也是孩子们心理上最认可、最信任的人,我们必须要以家长的身份给孩子们足够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在心理上可以有个依靠,鼓励学生对大学生活树立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二)以师长的身份指导问题。

辅导员能够对学生关于专业学习,思想问题或者就业方面的问题给予指导,为学生分析、解答,或者给学生恰当的建议。当学生有问题的时候,辅导员应义不容辞悉心地为学生分析和解答,不辜负学生的信任,以专业的身份严肃的对待学生提出的疑问,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摆脱疑问。作为师长,这是我们对学生最基本的责任。

(三)以朋友的身份分享经历。

高校是一个强调学生自主安排时间的地方,给学生的自由空间也相对较大,而高校学生大都是刚刚开始自己处理问题,学习、生活、甚至情感问题都蜂拥而至,他们还不具备能够完全处理好这些问题的能力,而多数同学又不会跟家长沟通。这时候辅导员的另一身份得到应用——朋友效应。“朋友效应”是辅导员通过以朋友身份与学生分享经验或者进行心理沟通,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盛行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受到了学生群体的热烈欢迎,而且教育效果也很乐观。

(四)以模范的身份引导成功。

无论是多大的孩子,都会承认榜样的力量。辅导员的积极乐观、努力进取会有效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无论学生的性格如何,对人生的追求如何,追赶先进、努力做到先进一定是每一个孩子所希望的,他们也会因为身边有这样一位榜样而鼓励自己,以榜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他们的教育管理者,我们也有义务严格要求自己,用言行树立榜样,用优秀引导进步,以模范引导成功。

四、将工作方向与大众需求紧密结合。

(一)充分了解社会需求,以社会形势为导向。

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全面针对社会需要、企业缺乏的方向进行,正确的专业方向会帮助学生顺利的选择工作和进行工作。多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关注国家的就业政策和职业的需求方向,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适时的帮助学生丰富专业内容。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需求为导向,以尊重为前提。

在学生们的大学生活中,需要辅导员帮助的地方有很多,但是,我们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展开帮助。当学生遇到问题而没有求助于我们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自己能够处理好问题,也留给他们一些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学生求助于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积极主动的给予他们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让他们作为参考,但绝不能包揽所有,不给他们学习和参考的机会。同样的,我们也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意见,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当代学生的情感大都非常敏感,我们需要在处理问题或者帮助解决问题的时候十分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帮助学生保护好自尊心和自信心,有方法有效率有成果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在工作中积累经验,逐渐熟悉角色扮演。

高校辅导员肩负的是整个社会的期望、千百名学生家长的信任和学院给予的厚望。因此,巨大的压力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但是如何把巨大的压力变成工作的动力,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寻找方法,积累经验。学生的管理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工作过程,在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如何把工作转变为学习的过程,在解决学生问题的经历中提高自己工作能力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在管理的过程中得到学生的信服,在关爱的过程中回收信任,在帮助的过程中明确问题,在相处的过程中建立情感,在恰当的时间弄清学生的真正需要,以学生希望的身份与其沟通,提供帮助或给予关心。明确好管理与服务的意义,在工作中实践,在积累中熟悉工作方法,逐渐熟悉角色扮演。

心理学研究论文格式(实用12篇)篇六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心得体会。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消费心理在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的表现,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参与完成的调查统计显示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有如下心理特点:

女性花钱爱算计:女性中花钱特别仔细的占12。4%,比较仔细的占49。8%,花钱不太仔细的占20。7%,花钱很不仔细的占2。9%,不一定的占14。2%。

年龄越大手越紧:40岁以上年龄段消费者花钱都“比较仔细”,并且表现为年龄越大越仔细。其中60岁以上的消费者近乎“特别仔细”。相对而言,20—29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花钱最不仔细。

学历越高,职位越高,花钱越不仔细:一般说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们消费比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体消费特征为“比较仔细”。从消费者职业和身份特征上分析,花钱最细的要数离休人员,其次依次是农民、军人、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花钱相对最不仔细的是私营业主、个体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学生。

当今十大消费消费心理趋势:求实求廉求实、求美、荣誉、舒适、安全、好胜、好奇、好痞。求实、舒适、安全反映消费者对理想商品的基本要求,而要吸引高消费人群的眼球需要在美、新、奇等方面下功夫。

消费者购物“看脸谱”:购买时装、化装品,青年女营业员受顾客欢迎,不仅因为她们更懂行,而且还可以当场示范。而选购家用电器,青年男营业员就更受欢迎,一般消费者认为男青年应该对电器内行,而且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

另外,中年女营业员因生活经验丰富、性情友善、注重待人接物等长处,最受消费者信任。人们买童装、食品、一般生活用品,都喜欢请她们当参谋,而且她们整体服务态度好,所以上商店找“商嫂”已成为许多消费者选择营业员的取向,消费心理学心得体会。上海人在选购丝绸、茶叶、首饰等商品又特别爱找“法老师”,人们相信他们具有识别商品真假和辨别质量高低的能力。

消费心理在消费活动中的表现: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及消耗各种消费品过程中的活动受消费心理的微妙影响。

(一)消费者的感觉。

消费者对客观外界的认识过程是由感觉开始的,如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消费者在判断一件商品时也必然是由感觉开始的。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

(二)消费者性格。

在消费活动中的表现消费者因年龄、能力、兴趣不同在性格上形成个性差异。老年人注重商品的价廉物美及实用性,讲究结实耐用;年轻人则相对灵活,注重商品的外表,讲究个性化及时尚;一些先富的大款则追求高档次的商品,注重名牌。

分析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行为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消费者的购买活动都是由动机推动的。过去,由于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关系,我国消费者比较注重求实、求廉动机。购买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的实际效用,讲究经济实惠,经久耐用,并不过分要求商品外观的美观、新颖。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追求商品的时兴和新颖的求新动机,追求商品的惊险、与众不同的求异动机及注重商品的造型美、艺术美的求美动机在当今消费者心理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还有注重省时、省力,使用及维修方便的求便动机;追求厂家信赖,商品档次的求名动机;与他人攀比争荣的好胜动机;为从属于某一群体而消费的从众动机;出于喜爱,崇拜而产生的模仿动机等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复杂多样。

因此,企业要正确分析和认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分析,是为了适应顾客的需求,是发展市场的基矗所谓正确分析是说消费者购买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必须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观点对他们的购买动机进行分析研究。消费心理学认为:顾客的购买动机有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惠顾动机之分。感情动机又分情绪动机和情感动机,情绪动机具有冲动性,即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动机是消费者精神风貌的反映,具有稳定性。理智动机是对商品进行了解、分析、比较后产生的,具有客观性、周密性。惠顾动机是顾客对特定的商店、厂家或品牌特殊的信任和偏好,它是感情动机与理智动机两者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研究论文格式(实用12篇)篇七

国家要认真贯彻和实施《教师法》《体育法》里面的相关政策,提高体育教师工资待遇,贯彻执行体育教师工作津贴、服装发放的问题,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要从乡镇中学体育教师的实际出发,给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获得成就感的机会,鼓励更多的体育教师走科研之路,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和设立相应的奖励措施。解决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的现象,确保每个体育教师能按时领到工资。对体育教师额外的工作量和相应的付出给予一定的报酬和待遇。除工资制度外对一些劳动、住房、医疗、退休制度进行改革,使体育教师能够真正体会到职业的幸福和从教的乐趣。

4.2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作为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教育的发展,加大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优化教学环境,为体育教师提供理想的教学空间,充分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同时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也可以增强体育教师的锻炼欲望,调动体育教师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强化自己的专业技术。学校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美化校园、净化空气,还使校园里的教师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学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更加容易静下心来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体育教师不仅受学校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学生学习风气的影响,校园环境好会让体育教师整天怀着一颗轻松愉悦的心情来教学,学生也带着求知积极的心态来上课。这样就会激起他们的教学热情,唤起他们的教学灵感,从而使体育课效果更加明显,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4.3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

学校的管理、评价是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让体育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就必须从这两个机制作为切入点,让体育教师在一个公正轻松的氛围进行自己的教学工作。由此可见,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幸福感影响非常大。实行民主管理,能够使教师的情绪得到饱和,而它的幸福氛围一定是非常浓烈的,学校应实行开放的、人性化的管理。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师设立一套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特有的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学生评,最终学校考核的方式来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取消传统的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标准的方法,采用灵活、实效的方式进行,比如体育课课堂气氛、整个体育运动项目在这个学校的推广、课余时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学生对体育课以及体育教师的客观评价、学生上体育课前后体育成绩的对照、对学校运动会等其他一些活动组织开展情况等来综合对体育教师进行客观评价,让体育教师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体验到工作的成就感。

4.4加强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教师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生的人格走向。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作为学校要减轻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减少体育教师的不良竞争。组织各种面向全体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能让他们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和地方,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培养他们心理的自我调试能力。同时要支持体育教育工作,关注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快乐的工作氛围,关注他们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3]陈怡.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

心理学研究论文格式(实用12篇)篇八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消极以及不好的情绪状态都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情绪困扰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认知情绪,了解情绪的发生原理,明白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不可掩盖的作用,也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情绪是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也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凡智力因素。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izard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一)情绪(1)有其生理反应: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如在愤怒的状态下会出现面红耳赤,汗腺的分泌等。(2)是一种内心感受:不同的情绪状态必然会反映到人的知觉以及意识上来。从而形成人的不同内心体验。如:再有人受伤时,会感到痛苦。(3)会表现在行为中:面部表情最直接的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脸上会不由自主地会喜笑颜开;当有的学生遇到挫折时,会愁容满面。还有就是情绪也可以通过体态行为和声音语态来体现。(二)情绪的作用(1)自我保护的功能;如被人伤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2)人际沟通;(3)信息传递功能;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互表爱意。在了解到情绪的产生原理及情绪的作用。我们引出了一个话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情景与相同的遭遇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探寻。

1、什么个体情绪差异?

“个体情绪差异”是面对同一件事或同一情景,每个人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情绪。

2、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社会文化。

不同地区的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信基督教的杰克与来自神秘草原的安妮在同一所大学读书,由于暑假俩人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生病了。在杰克看来他生病是因为他暑期去教堂祈祷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上帝,这是上帝对他不虔诚的惩罚,是自己罪有应得;而安妮认为这次的生病是巫术造成。巫术是一股不可预知的力量,所以安妮感到害怕、焦虑。这一个案例正说明了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了对“生病”产生的反应及情绪有较大的差异,情绪体验可以完全体现人类的本质及社会文化。当然这也不能意味着文化之间不存在相似之处,有些理论认为,害怕;悲伤和快乐等是超越文化鸿沟,普片存在的情绪体验,但就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同的情绪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含义。大学是一个不同区域群体的聚集地,是由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的人所组成的。所以不同的文化对大学生的情绪有所影响。

家庭背景与教养差异。

家庭背景:大学中,部分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常常会为了生活困难,学费及家庭的债务而感到困惑、焦虑、忧郁。同时家庭富裕的学生,他们优越的家庭环境与大学艰难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会出现厌学,无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等情绪困扰。家庭教养:其教养方式分为独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由于教养方式各具特色,之女在其中所感受到的情绪以及发展出的应对情绪的方式也就各有差异。我们来看一个属于独裁型的简单例子:大学里小美和阿伟相恋了,可是她却变得越来越迟凝,虽然知道阿伟对自己很好,但考虑到母亲不喜欢阿伟,嫌弃阿伟家庭背景不好,总是有意无意的把阿伟与亲戚比较,现在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要继续与阿伟交往下去了。妈妈的态度让小美有一种不安,惶恐的感觉,没有妈妈的认同,小美对场恋爱真的没有信心。对于这个不稳定的恋爱大学中普片存在,通过这个简短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给子女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发展,以及我们会做出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性别角色与城乡差异。

不同性别在情绪状态上也呈现出差异性。通过研究表明,女性对情绪的沟通与表达比男生自在;有耐心;也更清晰,对非语言信息的传达与接收也比男性熟练,也比男性善于处理情绪的相关问题,男性则易于处境沮丧的人,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但不排除男性没有处理情绪方面的长处,例如在保证、原谅、尝试妥协方面就做的比较出色。另外男女大脑的构造不同也会造成女性的感情洞察力较为优于男性,情绪的感受及表达方式也有着大大的差异及生理上的差异也会造就情绪的变化。另外,城乡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自尊、主观幸福感等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情况看,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在以上心理体验上要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主要表现为:状态焦虑、内射性抑郁、自杀危险性高和自尊感、幸福感低。本研究提示我们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对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了解其经济状况,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另外,情感上的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建立比较密切和稳定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其综合应对能力,保持情绪健康的重要基础。在常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为保持情绪健康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和辅导,让每个同学都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另外,这类活动也可以满足大学生情感倾诉和人际交流的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探索、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掌握影响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因素,了解到情绪的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情绪差异,可每一个所拥有的情绪是一样的,只是所表达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肢体与表情的反映。“情绪管理”即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据此,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2005年9月第11次印刷,第274页。

心理学研究论文格式(实用12篇)篇九

我国农民基数大,工作任务重,所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的繁荣;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和谐发展;同样没有农村体育事业的进步,也就没有全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摆脱了贫困,农民逐渐过上了富裕生活。于是,在农村,各乡镇结合生产劳动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为主要内容的健身活动。特别是从开始,以场地设施建设、健身指导和普及健身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有效地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体育健身意识,推动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但是,在农村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农村地区,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体育和健身的观念相对滞后,乡村缺乏甚至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表现得很突出。

二、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具有的自身价值。

1、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加强队伍凝聚力建设。团队精神根本上是集体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在农村群众体育活动中,特别是集体项目中,每人都有着不同的分工和扮演的角色。每人要想取得良好的体育活动成绩,都需要从整体的利益出发,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的利益。只有这样,个人才能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所以经常参加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的人,最容易具备团队精神,并且由这样的人组成的团队具有的凝聚力也是最强大的。2、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每个人都具备创新思维的潜质,只是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从而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各异。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和内容上主要依赖于教育,而体育活动恰恰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通过农村体育活动,参与者可以进行充分观察、思维、实践操作,从而开发和提高创新能力。3、有利于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和净化竞争环境。可以说公平竞争承载着人类社会公平的基本精神及其丰富的内涵,逐渐发展成为规范体育行为的道德准则。在农村体育活动中,参与者的公平竞争行为必然会得到其他人的尊敬和赞赏,而这种尊敬和赞赏则成为人们构建团结和友谊的桥梁;反过来,通过合理竞争建立起来的团结和友谊,又会进一步强化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提升彼此的欣赏和认同,进而净化了竞争环境。所以公平竞争在农村体育活动中必然会成为活动的道德基础。这个基础同时也就客观地构成了人们思维的基本逻辑框架,从而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模式。4、有利于提高遵守规则的意识。农村体育活动规则的详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活动开展的公平性。在农村体育活动中,参与者要想把活动顺利开展下去,就必须遵守规则,利用规则。所以经常参加农村体育活动的人,规则意识相对来说比较强。既然可以依照规则、遵守规则开展农村体育活动,那么就可以把在参与农村体育活动中养成的遵守规则的意识运用到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管理中去,进而可以把社会其他方面,如经济等领域的规则制定得更科学,会大大有促进它们的发展。5、有利于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拼搏进取精神。拼搏进取精神是农村体育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在农村体育活动中通过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意识表现出来的。拼搏进取精神可以支撑着人们用超常的、密集的、高质量的行动有效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以期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拼搏进取精神不是天生就具有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培养的方法是多元的,农村体育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并且更直接、更有效。在农村体育活动中培养拼搏进取精神的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第一,以农村体育活动获胜为之拼搏的目标;第二,在农村体育活动过程中应具有必胜的信心和勇气;第三,参与农村体育活动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抓住这些规律,活动参与者在农村体育活动中就很容易培养出积极拼搏进取精神,并且这种积极拼搏进取精神会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从而极大促进劳动者的生产力发展。

三、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价值。

1、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达到培养新时代农民的目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因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真正的实施者,是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推动者。农民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几个方面。其中,身体素质是基础,农民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条件,才能有精力更多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有愿望加强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研究表明,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发达和完善的今天,农民的身体素质不高而发病率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发展农村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农民的体质,促使农民更好地投身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最终促进农村生产力和经济发展。2、有利于农村经济中的体育产业发展。发展农村体育活动,有助于培育农村体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在当今世界,特别是体育发达的国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也不例外,体育产业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城市体育开展状况要远远好于农村体育,所以我国体育产业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城市,农村体育产业的贡献较少。其实农村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体育消费市场。能否把这潜在的大市场开发成有利于农村经济建设的推进器,不仅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达与否,更在于农村体育活动开展与普及的程度。在推广农村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使农村体育产品的消费群体增大,就要让多数农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共同推动农村体育市场的繁荣和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的渠道。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体育产业的健康、绿色和朝阳等产业特点,开发和培养农村体育消费市场,加快农村体育无形资产宣传和有形资产增值,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达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3、有利于提高农民就业率。在农村举办和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会吸引大量的当地农民和城市休闲人士参与,将带动当地体育产业的开发与发展,从而在相关的体育产业领域就会积聚大量的物力与人力。如农家乐休闲体育、节假日体育等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体育产品的消费,还能够带动农村体育旅游业、餐饮业等多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致富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民不出村就有工作的机会。4、有利于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促进新农村文明建设。农村群众通过参加和欣赏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还能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在农村,农民在闲暇时间里的业余文化生活非常贫乏,看电视、搓麻成为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致使一些农民不思进取,养成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通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体育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使他们摒弃陋习,追求上进,从而改变和改善他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另外,通过农民亲身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激发农民爱家乡的热情,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勇于拼搏进取的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四、开发农村群众体育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l、完善农村基层体育文化组织机构。积极构建和完善各县、乡(镇)、村相应的基层体育文化组织机构,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利用农村体育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以政府体育文化行政职能部门为推动力,以农村体育社团为主力,以乡(镇)体育文化站和村级体育文化点为重点的体育文化组织网络。根据农村体育发展的特点和农村经济建设的要求,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建一批优秀的体育文化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组,来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村的体育文化组织建设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利用体育的手段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加强农村群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在农村体育建设过程中,把参与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的积极分子选拔出来,然后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知识与实践的专业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的骨干,让其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来指导农民利用体育活动进行科学的健身,来提高农民参与体育活动和利用体育活动来强身健体的意识,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制定适合农村地区的体育活动体制。依据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本着灵活、实际、文明和节俭的原则,制定具有本地区特色的,集趣味性、多样性、可参与性于一体的农村群众体育活动体制,吸引农村各个年龄段、不同阶层的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另外,每年要充分利用农闲时节开展较大规模的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形成机制,以便使农村群众体育活动逐渐成为农村群众节假日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从而减少赌博、打架等不良恶习,净化农村社会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围绕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为推动我国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体育争先创优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发展农村体育的基层组织县(市)、乡(镇)、村除了要巩固这些成果之外,还应该稳扎稳打,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组织基层农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的有关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的争先创优活动,以推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五、小结。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工作中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物质基础越来越雄厚,这为农村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资保障,出现了以农家乐休闲体育和节庆体育活动等等的体育旅游开发项目,带动了农村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农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提高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心理学研究论文格式(实用12篇)篇十

无形资产会计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难的问题是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与计量,其主要原因是无形资产的无实体性、寿命期不肯定性和未来收益的高度不确定性,这也是与货币资产、实物资产的根本区别,从而形成价值差异。本文就无形资产价值离散现象,研究无形资产价值构成模式,分析研究通过价值整合从而摆脱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负效应,提出浅见,以抛砖引玉。

一、无形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离散分析。

资产价值离散现象是普通存在的,无论是公允价值或是历史成本,流动资产或是长期资产,债务重组或是非货币性交易,价值离散是最难理解和处理的问题,但离散现象的出现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形态共存的现象中对资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分离的突出表现,因此,无形资产价值出现离散现象也不足为奇,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将离散的原因区分清楚,从而分析无形资产价值构成,有效地评估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从根本上应该是一致的,无形资产最本质的特征是能够带来超额收益,这也是无形资产的使用价值(注:于长春:《无形资产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2月,第77页。)。然而无形资产交易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往往相互背离。从理论上讲,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量的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言“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上),1975年版,人民出版社,第49页。)。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同一商品的相互一致的交换关系,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但无形资产交易中往往表现一定量的价值离散,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无形资产价格与价值相背离。无形资产交易中,价格往往被动地反映价值,而且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在决定价格时不象实物商品那样总价值等于总价格,而是总价值高于总价格(注:于长春:《无形资产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12月,第77页。),形成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而价格实际上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也是使用价值的交易表现,因此无形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相背离。如在债务重组时取得的无形资产,如果从其价值上看应表现为该无形资产在原单位的账面价值或重估价值,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以债权人的债权为准。如果涉及到补价,则以债权的账面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补价来确定(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国财经出版社,11月,第5页。)。这里所指的债权实际上是交换价值,本身与无形资产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应的违背了等价交换这一客观规律,形成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离散。

2.无形资产价值的不对称性。一般来讲,无形资产的价值应以形成无形资产的劳动消耗来构成,包括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两个方面,但无形资产价值形成不尽一致。往往形成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系列费用均被抛开,如自创无形资产的开发、研制费用,由于开发研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为了谨慎起见,将开发研究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只将专利申请中的注册费、审计费、律师费等计入无形资产成本,造成价值的不对称;又如为提高企业品牌效应,增加商标知名度而支付的广告宣传费,实际上是促成品牌成为著名商标的一项重要劳动消耗,从理论上讲应成为商标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出于谨慎原因,广告宣传费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国际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价值确认与计量上,认为研究与开发应予区分,研究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开发费用则应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注:薜云奎,王志台:《r&d的重要性及其信息披露方式的改进》,《会计研究》第3期。)。如果将无形资产开发研究的不同情况进行区分,笔者认为可以避免不对称性,具体处理方法是对可以申请专利的、研究开发成功的无形资产或可以作为非专利技术的无形资产应予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对于研究失败的,开发不成功的.无形资产则应作为当期损失处理,从而避免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不对称性。

3.无形资产零价值与负价值的离散性。无形资产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未来经济利益的获取与形成。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无形资产总是逐步被新技术、新经验所代替,原有的无形资产可能形成零使用价值,如果原有账面价值仍然存在,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不相符,造成价值的离散现象。同时也由于无形资产本身具有独占权和专有权,而这些特权又十分脆弱,通常很容易被其他企业购买、效仿、推广甚至诋毁,形成零价值或负价值,这样无形资产价值的离散性就十分突出。

负商誉是无形资产负价值的最好体现。负商誉足企业在兼并中产生的购买成本低于被兼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这就说明购买企业在兼并中要承担被兼并企业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和负面损失。虽然负商誉能便利企业采用购买法进行兼并所进行的会计处理,但负商誉的存在会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负价值的存在,而负价值的观点对企业资产(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而言是不相称的,从理论上讲也是不存在的,所以,负价值将离散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形成价值的背离。无形资产的零价值从理论上讲是存在的,一项无形资产产生零价值原因有几点:第一,由于科技进步,新科技代替旧技术,造成某项无形资产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而被社会淘汰。这种情况下企业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意味着在无形资产使用过程中对科技进步的预测不够,对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和摊销价值研究不够而形成的,因此,零价值的存在是企业损失的体现,企业应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零价值之间的差额作损失处理。第二,企业由于破产、清算、被兼并或其他原因而不复存在造成的无形资产零价值。在这种情形下,无形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不能产生未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的零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将不复存在,应作为清算价值或损失价值处理。当然,如果是被兼并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折算应作为考虑因素。如果无形资产对兼并企业没有任何价值或兼并中未作为并购因素考虑,那么,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第三,企业由于某些不可预见的原因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消失,从而产生零价值。例如,某企业开发一新型化妆品,并申请专利和商标,由于质量和使用效果较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十分畅销,意想不到的是少数顾客使用后产生过敏或负作用,企业被告上卫检部门,经过新闻媒体炒作,该化妆品上市不到两个月就消失,也就是说该无形资产形成零价值。

二、无形资产价值构建模型分析。

由于存在无形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离散现象,所以正确整合无形资产价值成为无形资产计价的关键。而且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相似,可以采用折现现金流量的评价模式进行分析。具体可以将无形资产的寿命期分为三个阶段:无形资产形成时、无形资产的经营使用期和无形资产终结时。其价值构成则应由该项无形资产三个时期可预计的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来折算。由于无形资产未来收益的形成只有经营使用期和所有权转让时,所以无形资产的折现价值可以表述为:

公式中:p为无形资产价值;at为第t期该无形资产的收益值;r为预期报酬率;t为无形资产某收益年份;n为无形资产预计收益年限;pn为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价值净额;c为该项无形资产确认时的付现成本。

影响无形资产价值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期报酬率。计算无形资产的折现价值应以综合资金成本或预期报酬率作为折现率计算无形资产的价值。折现率的大小也表明该项无形资产与风险量或投资者期望报酬有直接关系(注:于长春:《无形资产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年12月,第207页。)。因为,预期报酬率就包含着企业风险报酬的补偿率。(2)未来期间无形资产的收益值。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未来期间无形资产可实现的收益额折现而成的,包括有效寿命期间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让值、无形资产年收益评估值等,所以该公式将无形资产价值与企业未来资产报酬率、盈利能力以及风险因素相结合,从而合理地预计无形资产价值。(3)预计资产收益期。从价值本身而言,无形资产价值与该无形资产产生收益的年份密切相关。收益年限长短必然会影响会计收益值,同时每年创造价值额如果呈上升趋势,无形资产价值呈上升态势比较明显;而如果每年价值额呈下降趋势,缩短无形资产使用期则可以减少价值影响值,包括风险因素的影响。(4)无形资产付现成本。无形资产取得或形成时的付现价值是无形资产价值的负影响值,直接影响无形资产价值额,无论无形资产寿命期多长,在价值平衡点上表明净现值为零时的保本点,即未来收益价值的总现值与付现成本的现值相等。(5)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价值。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价值是无形资产折现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取得到期转让收益应成为无形资产价值折现的重要依据。(6)确认时的付现成本。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着未来收益报酬价值的折现值,而无形资产取得时的付现成本应为该项无形资价值的减项,只有在未来报酬总现值大于付现成本值时该项无形资产投资才合算,项目才具有可行性。(7)无形资产投资风险。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分析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因此,无沦是投资报酬期望值或是风险报酬率都直接影响折现价值,风险报酬的补偿率具体又可以包括违约风险补偿率、期限风险补偿率及变现风险补偿率三个方面。

就无形资产而言,价值的评估分析有很多方法,而现金流量折现分析则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准确分析无形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离合关系,有利于评价无形资产影响因素,同时,对于整合无形资产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无形资产的价值整合分析。

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其他所有商品的价值一样都具有二重性,即价值与使用价值。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而这二重性又是由无形资产形成中的劳动二重性表现出来的。因此无形资产的价值研究应分析无形资产形成时的价值整合。

1.价值整合的一般分析。

取得无形资产时如何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应分析无形资产价值构成。同其他一般资产一样,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是由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形成的。从无形资产构成来看,任何一项无形资产首先消耗一定量的物化劳动,如开发某项专利,在专利研究、实验、开发、申请过程中,企业所消费的财力、物力都表现在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中。其次,无形资产更多的是消耗大量的活劳动,即人力资源成本。如一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虽然消耗一定数量的有形资产,但更多的是开发软件人的劳动消耗,从无形资产价值构成来看,无形资产价值绝大部分由活劳动价值组成,因此,无形资产价值与其他实物资产的价值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整合无形资产价值时应着重考虑这一方面。

2.价值整合的条件分析。

无形资产价值的整合确认,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该项无形资产创造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项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国财经出版社,205月,第29页。)。从以上两个条件来看,无形资产的价值整合应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该项无形资产在未来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经济利益的多少,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是多少。如一项专利在未来可预计的使用年份内能否产生经济利益,这是形成该项专利的价值要求。西方会计常用的价值计量中的现值法就是基于这种思想产生的,就是以预计该项无形资产在未来使用期内所获取的经济利益折合为现值的多少作为无形资产价值的形成,因此对未来经济效益的预测是价值整合与确认的重点。其次是无形资产成本的计量方法问题,某项无形资产能否可靠计量是无形资产价值整合的关键。无形资产的构成价值能否可靠计量取决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成因素。在采用现时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时,构成无形资产的部分消耗不能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如自创专利或自行开发品牌,开发研制费及广告宣传费等,由于无法预计这些消耗将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开发是成功或是失败,所以,这些费用就不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这属于价值离散分析的内容。

3.价值整合的特殊形态。

整合无形资产价值如果只考虑外购无形资产、接受捐赠无形资产、投入无形资产及自创无形资产,那么价值确认倒比较容易,而涉及到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兼并等原因取得的无形资产,那么,价值整合就比较困难,这些特殊形态下形成的价值整合所涉及的因素就不是简单整合能解决的,而是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债务重组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整合,通常并不取决于债务人用以偿还债务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国财经出版社,1911月,第33页。)。债务重组时,债权人企业获得无形资产的成本,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如果发生相关税费,应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这样,取得的无形资产价值不是由债务企业无形资产形成时的消耗价值所确定的,而是债务人用以抵销的债务(即债权人的债务)与相关税费整合形成的。这样价值的整合基于双方协议价值的多少,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也可以说失去了无形资产价值整合的实际作用。特别是在债务重组交易涉及补价时,收到补价与支付补价的价值处理也各不相同。债权的账面价值与补价这两部分成为价值整合的重要组成,并直接影响整合价值的构成,从而偏离了价值形成观念。

第二,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无形资产自身价值,而主要取决于换入单位的换出资产价值,区别不同的情况(即涉及补价与否)而分别确认(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9月,第23页。)。这种情况往往是价值离散分析的主要内容,其中交易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现时成本的离散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企业兼并形成的无形资产,除兼并时直接接受的无形资产外,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实际上是商誉。直接接受的无形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其价值的整合比较直接,而且整合价值的方法多采用历史成本法、现时成本法等,相对比较直观、容易,而商誉则不一样。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其价值整合本身具有难以计量的特点,因此一般认为企业自创的商誉不能加以确认。所以商誉的价值整合并非由明显的消耗价值来体现,而是表现为企业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心理学研究论文格式(实用12篇)篇十一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孟德斯鸠至近代的罗尔斯都提出了自己对法的价值的追求与探索。

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阶级、私有制、国家产生的必然结果。

不论是雅典的城邦、古埃及、罗马,还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无一例外的都有自己自成体系的法律。

从法的发展历史来看,毫无疑问,法是有价值的,但究竟什么是法的价值,法又有哪些价值呢?这困扰着我们无数的法学研究者。

法的价值是法产生的动因,人类对法律不懈的探索究竟在追求什么?古往今来,人来一直在追求正义,希望受到正义的对待,社会公平,人人平等。

正义为什么一直受到人类的追捧,法的价值是否也在于实现正义。

“任何值得被称为法律制度的制度,必须关注某些超越特定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相对性的基本价值”法的价值体现法的精神,法的精神决定法的价值,进而影响立法,影响着整个法律体系的运行。

但凡民主文明讲究平等和谐的国家法律发达,对法的价值问题研究深入,成果丰硕。

而统治者根据自身好恶无视社会承受能力,肆意订立法律的国家,命运无不是被人民推翻或遭外敌入侵而覆灭。

法的价值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概念,也是法学研究不能回避的难题。

一、法的.价值含义。

价值是一个哲学范畴,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众多领域,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广泛使用价值。

国内法学界对价值定义时多从主客体的关系出发,既强调价值客体的属性,又认为不能忽视主体的需要,认为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关系。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也许我们应该从更为朴实的角度来探讨“价值”,从而揭示价值的本质。

可以这样认为,“价值”是一种特定的关系背景下的事物的存在、属性、作用等。

法的价值依据价值的概念是指,与主体的需要、诉求具有相洽互适性的,从而受到主体的珍视、重视的事物的存在、属性或作用。

根据使用的情况不同,法的价值可以有以下三种含义。

第一,目的价值,指称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和助长那些值得希冀、追求或美好的东西。

“法律的重要价值就是保护人权”,“程序法具有确保司法公正的价值”,等等。

在此种情形下,法的价值更多的体现为对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的保护作用,是法对社会的作用,存在于法的自身之外。

第二,形式价值,指称法律自身所应当具有的值得追求的品质和属性。

如,法应该逻辑严谨,应当简明扼要,而不是自相矛盾、含混繁琐。

此种意义的法的价值更强调法的自身,形式上的法应该具有的被人们追求和珍惜的东西。

第三,评价标准,指称法律所包含的价值评价标准。

这更多的受到西方影响,是以法的价值平价标准去评价社会上与法有关的现象,如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二、法的首要价值。

(一)法的三种基本价值形态。

1.正义。

“正义有着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在社会生活中,正义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正义;“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是一种正义;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自由、平等、博爱”也被视为一种正义。

决定法的价值中的正义,是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

社会基本结构指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生产的利益划分方式。

“一个社会体系的正义,本质上依赖于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义务,依赖于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这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具有根本性。

作为社会主要制度,社会基本结构影响着人们的基本前景即他们可能希望达到的状态和成就。

对法律的正义价值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可以说,法的正义价值在于保障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让人们享有正义的权利承担正义的义务,正义地分配社会财富、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

2.秩序。

学界不乏关于法律秩序的诊释。

“制度论”和“结果说”是西方学人对法律秩序的两种重要界说。

“制度论”把法律秩序等同于法、法制或法的体系。

“结果说”则视法律秩序为法作用于社会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结果。

法律秩序是一种社会状态,一种由实体性的制度和观念化的意志所合成的社会状态。

实体性的制度是说法律秩序是以法的形式存在的社会规则,为实现这些规则还存在着一定的物质设施如法庭、监狱、警察等等。

法律秩序价值也是法的其他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环节。

法的价值诚然远不止确认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

但所有法的其他价值都离不开秩序价值。

任何法都会体现一定的社会秩序、利益、正义,但一定的利益、正义的确立和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社会秩序的确立和实现。

3.自由。

个体可以是自由的、独立的,但仍然是全人类整体的一分子;不但每个人的自由能依据普遍的自由规范而与他人的自由相协调,而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个人自由主要表现在人格独立、人格尊严、抉择自由、自我实现等方面。

人是社会中的人,自由的实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律保障人的自由,便成为法的重要价值形态之一。

(二)正义乃为法的首要价值。

心理学研究论文格式(实用12篇)篇十二

身为当代大学生,无论你是在所谓的名校上学,还是在一般的高校就读;无论你的家境多么富有,还是多么困难;无论你学业多么优秀,还是被挂过多少门课;无论你多么的漂亮帅气,还是长相如何的平凡;无论你是多么的一帆风顺,还是多么的坎坷波折;无论你是爱情的幸运鸟,还是经受过多大的爱情考验等,只要你生活在大学校园(其实,即使在校园之外也一样),就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情绪困扰。

如何让自己开心地生活,愉快地学习,恐怕是每一位大学生都追求的境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共同探讨这个核心的话题——情绪管理。

在心理学上,情绪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的状态,情绪的构成包括以下三种层面:

(1)、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

(2)、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人在情绪反应时,常会伴随一定的生理唤醒,如激动时血压升高,愤怒是浑身发抖,害羞时满脸通红,紧张时心跳加快。

(3)、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如,悲伤时痛哭流涕,激动时手舞足蹈。伴随情绪出现的这些相应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就是情绪的外部行为。情绪的外部行为,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观察别人的情绪的主要途径就是从表情得到的。

综上所述,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而情绪管理是将这些感受、反应、评估和特定行为挖掘并驾驭的一种手段。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简单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正面情绪是指以开心、乐观、满足、热情等为特征的情绪;负面情绪是指以难过、委屈、伤心、害怕等为特征的情绪。种种的负面工作情绪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组织而言,危害都是很大的。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除了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绩效水平。

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期,表现出特定群体的情绪特点,首先是多样性,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需要的强度不断增加,具有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自卑、自负等。其次是冲动性,表现在对某一种情绪的体验特别强烈、富有激情。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的容易感情用事。再次是矛盾性,大学生睛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的含蓄、内隐。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情绪激动,有时平静如水,有时积极情绪高昂,有时消极情绪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最后是易于心境化,即尽管情绪状态有所缓和,但拉长了这种情绪状态,其余波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由于大学生的这些情绪特点,容易产生一些常见的情绪困扰。情绪困扰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受到外界事物、事件等客观环境的影响或个体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而无法及时有效解决而产生的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表现为:

(1)、焦虑,即对将发生的某种情景或事件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考试焦虑、适应焦虑、健康焦虑、选择焦虑等,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容易导致坐立不安、忧虑、担心、恐惧或过度警觉等不良反应。

(2)、自卑,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识、能力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

(3)、抑郁,是大学生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委靡不振,自暴自弃,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乐趣,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人际交往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紧张、不自然,讲话缺乏逻辑性,有时甚至不知所措,缺乏自信心,或是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等。

(5)、易怒,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便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

大学生情绪困扰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行为和社会适应不良,进而导致心理疾病。研究表明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免疫细胞的活性下降,人们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减弱,这样会引发有机体本身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躯体疾病。消极情绪会干扰人的理性判断,还具有感染性和弥散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会情绪管理,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果同学们能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对自身心理状态加以有效调节,培养驾驭自己的情绪能力,保持良好、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将有助于提高自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呢?有如下几种方法: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外出散步,看电影,听听笑话,看看幽默小说,打球,下棋,找朋友聊天,换换环境等,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为了减少内心失望,找一个借口或理由,以缓解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护自己,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可以摆脱烦恼,缓解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进行适度的宣泄,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因此要成为情绪的主人,必先觉察自我的情绪,进而才能管理自我情绪,尤其是要常保鲜活的心情面对人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应职等一系重大的人生课题。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帮助大学生进行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

    就业学生自我评价(专业13篇)

    自我评价是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随后是一些自我评价的模板,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指导。本人在校期间表现良好,遵守校纪校规,从不无故旷课早退

    教育局办公室工作计划(模板17篇)

    办公室工作计划是对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的一种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方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办公室工作计划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

    领导退休欢送会上的发言(模板23篇)

    在撰写发言稿时,需要充分考虑听众的需求和背景,用恰当的语言和论证方式来吸引和引导听众的注意力。需要写一篇发言稿,但是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不妨看看下面这些发言稿范

    社区志愿社会实践报告大全(17篇)

    在社会实践报告中,我们可以提出对所实践活动的改进建议,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学习,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医院求职简历范文(16篇)

    个人简历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推销工具,通过简洁、清晰的文字能够准确地传达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小编为你准备了一些精心挑选的个人简历样本,希望能为你的个人简历增添一些亮点

    我学会了带妹妹范文(22篇)

    优秀作文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拓展他们的思维边界。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大家可以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妹妹今年六岁,在宝宝乐幼儿园上学。她长得

    司机管理制度(通用19篇)

    规章制度是为了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在阅读这些规章制度范文时,大家可以思考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一)为了标准操作,完善公司车队

    财务主管的工作计划与目标(实用15篇)

    20xx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财务工作适应新形势、促进新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根据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和板块的整体部署,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出了20xx年工

    保护河道倡议书(实用13篇)

    范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表达方式,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精彩和有趣。范文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型写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它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写作格式和用词表达,范本是

    教师论语心得体会(热门23篇)

    通过总结心得,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