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翰墨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

报告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的总结,它有助于我们分析问题、查找不足、改进工作方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报告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一

1.管理人员体育文化观念淡化。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的管理者无法认识到体育文化对促进文化的重要作用性,一直追求升学率,以提高学校的生源影响能力,追求相关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就忽视、弱化了体育文化的作用。再者,这些管理者即使给予体育关注也是停留在表象层面上,缺乏真正的体育精神理解和构建,因而出现有令不行的现象。

2.学生的体育文化观念被固封。在我国,以社会环境为体育大背景的情况下,许多学生难以提高体育文化具有一定作用的这方面的认识。导致大多数校园的学生谈到体育就是倦怠的躲避,没有正确、科学的体育理念作为指导,也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见转变学生观念、提升学生体能应该从基本做起。

3.校园没有体育文化的目标策划。体育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规范、有计划地进行。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文化制度还没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体系,在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中并没有体育文化目标的体现和确立。由于学校没有确切地将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中,因而导致一批体育素质高的学生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4.传统体育思想依然统治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儒家思想对我国有深刻的影响,科举移风仍在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许多人认为不读书无以学,而“体育育人”的.理念被忽视,校园体育文化缺失。

1.体育文化发展资金障碍。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在体育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然而由于学校众多,学生扩招,加之原有体育设施老化陈旧急需更新,这些资金仍显不够。可以说,体育文化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资金投入不足。

2.体育文化发展的师资配备障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人们对体育文化的日渐重视,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也有所加强,加之学校招生数量的增加,原有师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素养上都无法满足教学现状、完成繁重的体育教学任务。

3.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设施障碍。发展体育文化需要完备的体育基础设施。只有体育设施齐备、功能多、种类全,才能满足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的需求。据调查,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设备种类单一、非常陈旧,无法满足目前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需要,也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的渴求。可以说,体育设施是制约体育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障碍。

1.要树立与时俱进的“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从根本上摆脱传统体育的束缚,扩充体育知识和体育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打造一些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体育文化活动。

2.学校应该给予阳光体育文化的发起者以一定的支持。学校是阳光体育文化节的受益者,所以,处于自身利益和合作利益的角度来看,协同体育团体或其他举办方共同开展好体育文化活动。协同配合就是给学生提供社交能力、锻炼自我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的空间。

3.学校应该积极筹措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环境、设施、条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借鉴和学习好的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促进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

四、总结。

总之,体育文化的载体就是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高质的体育活动环境,构建体育平台,提供丰富的体育活动,依据科学方法开展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重视。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二

摘要近年来,国家在精准扶贫工作上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金融领域的扶贫工作和扶贫机制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与创新,收到了十分优秀的效果,明显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发展。但总体来说,这些行之有效的减贫政策,在一些细节与方式上,依然存在着影响政策有效发挥的“瓶颈”。本文客观分析了当前金融扶贫工作的现状和背景以及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面临的“瓶颈”提出一些做好财政扶贫工作,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的措施。

关键字:

金融扶贫,信贷机制,金融创新。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急需处理的复杂难题,同时也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顽固阻碍。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每一届党的领导人都十分致力于贫困问题的解决,并为此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逐步,即团结一切力量消灭存在的贫困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21世纪后,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速度迅速加快,并对扶贫工作的方式和模式进行了许多的革新,正式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扶贫战略思想,以适应于新的精准扶贫战略的时代需要,争取扶贫工作的早日完成。精准扶贫的精度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先是强调区域精准,此后又延伸到贫困县精准,最后是贫困村的精准,中国精准扶贫的内涵经历了由浅到深的逐步性的改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了于2020年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的任务,每一个贫困县都需要摘掉贫困的帽子,全面解决每一层精度的贫困问题。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坚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所布置的任务,逐步的改进和加强精准扶贫的方式和模式,并加强落实精准扶贫体系和精准扶贫的工作措施,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支撑与整合下,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移民搬迁作为实行精准扶贫的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

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34.24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9.86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10万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17.80%,较年初增长8.2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11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全国农业保险为1.1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约2.57万亿元,为1500.52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03.09亿元。金融脱贫攻坚精准发力。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834.15亿元,余额2287.57亿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960.14万户次,余额户数566.62万户。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4274.04亿元。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17365.89亿元,较年初增长1274.27亿元,增速7.92%。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5万人脱贫发展。

我们应当为此感到自豪,但绝不能因此而自满,尤其是对当今精准扶贫任务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应当有清楚的认识,一些顽固的问题,尤其是深层次贫困地区所面临的矛盾和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依旧十分突出。

1概述1.1我国金融领域的扶贫背景金融扶贫,从表面来说,以财政为目标的减贫既是金融扶贫又是精准扶贫。在金融扶贫的环境下,主体是参与减贫脱贫政策的金融机构,而客体是我国现有的贫困人口。金融扶贫的实质是使用金融领域的政策和方法,使穷人或区域,在发展生产,帮助你提高收入水平和要求金融支持和服务以达到一定的精准水平,帮助贫困人口和地区更好和更快的减贫。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把经济建设作为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逐步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中长期扶贫规划,有效促进了农村扶贫开发。

我国在金融领域对贫困地区进行精准扶贫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是在体制改革的框架下,以经济增长为主导,以经济增长为动力的减贫模式。第二阶段(1986-2000年)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将发展作为政策的导向,进行脱贫攻坚同时有效实行扶贫政策的模式;第三阶段(从2001年起)是在全面建设和开发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扶贫开发,即综合消除贫穷阶段,同时执行面向发展的消除贫穷和多种消除贫穷政策。

在国家扶贫工作的实施和扶贫模式的创新中,我国金融领域的扶贫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自1994年公布《国家八七扶贫规划(1994-2000)》以来,一些新的政策得以实施,如“运用信贷资金等各类资金、增加扶贫资金如工作救济资金和减少贫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提出“进一步组织和加大脱贫攻坚力度”,“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和“实行统一的脱贫优惠利率”。在中国脱贫与发展(2011-2020年)的背景下,“提高国家脱贫和贴息水平,促进贫困地区在金融领域方面的政策实行和模式创新,如“高效贯彻落实农村保险”。如此一来,就使我国的农村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更为全面,从单一的信贷优惠到综合金融服务可分为从救济中扶贫时期(1949-1985年)、从发展中扶贫时期(1986-2010年)和全面大格局扶贫时期(2011年至今)。

1.2.1国家层面的金融扶贫政策自从18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最高层次上消除和发展贫困的建议,不断完善经济扶贫体制机制,建立了基本的脱贫体系制度,加强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通过促进和指导金融体系和政策的发挥,面向发展、合作和其他金融机构,努力减少金融贫困,增加对减贫和发展的金融支持,并向各类金融机构发放专项贷款,支持贫困地区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中央在《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年脱贫攻坚措施的领导意见》中指出:“加强扶贫贷款使用管理,优化价格机制使用,加强脱贫攻坚,创新信贷产品和模式,建立互联互通机制,支持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从而完善国家在金融领域的脱贫攻坚体系。

1.2.2地方层面的金融扶贫政策-以山东省为例(1)进一步完善财政扶贫制度制定《农村复兴金融服务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2018年农村复兴金融服务工作方案》,把减少金融贫困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切实采取行动,在深度贫困地区投资,复制和推广缓解工业贫困的信贷模式,并积极配合了山东证监局、山东保监局,重点从七个方面着手,一是初步规划具体的减贫措施,二是整合现有的金融服务环境,三是增加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四是强化各方面的金融关系,五是进一步改善信贷环境,六是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减贫政策,七是多方合作努力共同消除贫困。

(2)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增加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对2019年新增的53个贫困地区存款,由当地贷款考核达标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和55个县级“三农”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使用,已通过省级考核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两项优惠措施将增加金融机构可动用资金84.76亿元。截至4月底,全省扶贫信贷资金68.78亿元,重点地区农业信贷资金165.8亿元。

(3)创新设立“中央银行金融扶贫贷款”,支持产业发展和开展扶贫工作在本表中,借款人和贫困户签订贷款文件,如与贫困户约定的扶贫项目、贫困户个人银行账户申请材料等。地方的合法金融机构将会在审慎经营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市场化的信贷审查,并将再融资作为符合我行金融支持条件的贷款申请资金来源,原则上,贫困户自编档案、自编地图,按照扶持原则,发放手续简单的有息贷款不超过20万元,2018年5月25日以来,各地法人向全省金融机构发放“中央银行业扶贫贷款”4.05亿元,帮助4381名贫困人口。

(4)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继续改善和改善黄河滩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实现济南市搬迁村所有实体网点或24小时自助银行全覆盖。东营市优化“迁建+扶贫”主办行制度,为滩区迁建村休闲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特色养殖业提供定制支付服务。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联络点实现了主要行政村全覆盖,畅通了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咨询和投诉渠道。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黄河沿岸地区农村支付服务,为休闲旅游提供“扶贫行动”式的专项支付服务;发展相关农产品和沿海地区农村人口较少的村庄现有的养殖业。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服务点,较好优化了主要行政区域和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咨询投诉渠道。

2精准扶贫的现状2.1政府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多种政策执行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关于全面落实贯彻扶贫攻坚的决定》两份指示性文件的基础上,政府当局不仅增加了对具体扶贫手段的财政投入,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也更加强调政策协调与合作,以促进包容性融资和有针对性的减贫,同时加强指导方针和对金融机构的支持,这些政策包括支持发展措施的财政政策、农村金融优惠政策和农业保险费补贴政策。

2.1.1财政奖励补贴政策2008年以来,为鼓励县级金融机构增加涉农贷款,财政部实施了逐步奖励县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和农村金融机构直接收费补助政策。2015年,为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在管理和促进普惠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财政部将将上述两项政策与三种具体的转移方式结合起来,辅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创业项目贷款贴息,按照当前的政治部署,坚持促进民生、确保基本、重点、可持续、引导地方的方针。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通过综合业务拨款、成本补贴、贷款谈判和奖励补偿等方式支持普惠性金融发展。2019年,财政部向各地区财政拨款发展专项资金162.74亿元。

2.1.2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采取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三农”和高成本问题的资金投入,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至2019年12月31日,若农户在有关金融机构中取得10万元及以下贷款时,则其贷款利息将不再征收增值税,并且将按照收入总额的90%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对种植业、加工业进行保险活动取得的保险费收入,按照收入总额的90%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采用农业、中小企业简易计税方法计算。

2.1.3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在农民和地方政府自愿参与的基础上,给予投保人一定的保费补贴,鼓励和支持投保人参加农业保险。自从农业保险费补贴政策从2007年开始实施后,其补贴的种类和范围都在逐渐扩大,最初补贴的种类仅有种植业1大类所包含的3小类,后来逐渐扩大到种植业、养殖业、林业3大类。共包含15小类,在所包含的范围方面,最初只有6个省区,后也扩大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并且援助比例逐步提高。

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各自领域作出部署,围绕脱贫攻坚和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2016年3月,中国央行在不断完善和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的基础上,启动了脱贫再融资。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是消除832个贫困县、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发展扶贫信贷优惠利率优于农业信贷优惠利率,消除贫困地区贫困,为促进移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中国人民银行还发行了专项金融债券,在银行间市场筹集搬迁资金。

2.2.2商业银行2008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启动了财政部“三农”改革,试点七年后,将向全国各部门推广。到2015年4月,按照高于全行平均水平的原则,中国农业银行倾向于划定“三农”,金融部将继续强化“三农”面临的主营业务形势。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起对县营业部进行了评估,并对知名县营业部实施了优先准备金率。县商务部门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和监管费。2016年4月,中国银监会设立扶贫部门,开展脱贫攻坚,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减贫战略,建设完善减贫专业化的设施,同年9月,中国财政部邮政储蓄银行推出“农业”计划,“三农”重点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筑建设等领域的脱贫攻坚。

2.2.3监管部门为支持引导金融领域扶贫政策的执行,监管部门将尽可能的促进贫困地区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合理使用资本市场分级融资,建立具有良好金融环境的通道,并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项目报告、项目审查、评审”等方式实施脱贫政策在贫困地区注册的公司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中经营时,有数亿人被联系起来,并进行了专项调查,实行“报告即评、审计效果即发布”政策,减少处罚记录。

3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国家明确确立了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并且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收入分配,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的奋斗目标和减贫目标。如果将2300作为新时期的脱贫标准的话,那么我国仍有1.28亿的贫困人口,他们对生活资金有着较大的需求,同时,受贫困影响的地区大多位于边境地区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地区,难以进一步促进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落实。2010年后,出于新时期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将贫困线进行了大幅度的上调。在国家发改委的定义中,中国仍有“老少边穷”贫困县1019个,占全国县总数的37%,而在这些县中,80%的贫困人口为农村人口,这与农村地区金融环境相对较差、信用机制不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也有农村缺少发展观念,发展动力等问题,下面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深入剖析具体存在的问题。

3.1宏观问题3.1.1基础环境建设不牢固近年来,我国在加强信贷建设、改善金融环境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就其产生的效果来说,对应的扶贫政策往往是虚的,少是实的,贫困地区、贫困民户以及金融机构之间难以有一个顺畅有效的沟通桥梁和纽带,部分地区社会信用环境仍然较差,人民信用意识薄弱,金融机构的权利难以保障,而且还不时出现逃税和免除银行债务的现象利率难以保障,这削弱了金融机构的信贷积极性。一些贫困地区信用中介体系建立不完善,信用保护机制不完善,出现了资金短缺和担保能力有限的现象,在许多贫困地区,缺乏一些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措施不落实,因此很难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

3.1.2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农村金融环境的不断发展是解决金融贫困的一个关键,而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包括社会信用环境和信用意识、抵押担保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农业保险和农村资金体系等在内的综合体系。在从前的金融扶贫工作中,一些具体的措施之所以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果,主要问题是缺少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贫困农民也缺少必要的信贷信用机制。此外,减贫信贷的效益低,违约率高。一些金融部门对贫困家庭的“软贷款”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自主进行致富活动。因此我国现阶段对这些地区的帮助是纯粹的经济输送,即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而在与贫困农民自主性的“造血”模式方面减少结合的不好,导致贫困的实际预算虽然在一些地区有众多的扶贫项目,但并没有从贫困中解放出来,而是通过扶贫项目来暂时致富。

3.2微观问题3.2.1贴现信贷资金投入总量不足,模式单一,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国扶贫的模式很多,但在实践中,财政扶贫的重点是贴息贷款,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税收大多是较少的“粮食财政”,各市资金不再到位,用于脱贫攻坚的利率资金投资,特别取决于能否在利率控制的前提下,向中央政府申请专项资金补助,获得补助贷款的农民人数。2018年,我国592个重点脱贫县发放的贷款中,只有1.8%是国家扶贫专项贷款,48.48%的是民间借贷资金,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在扶贫资金使用方面,往往是二次投资,难以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提供稳定的支持,可持续性差,也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机制,财政支持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扶贫信贷向非贫困户和产业转移的现象也很普遍,由于我国没有小额信贷机构的支持机制,为贫困农户服务的金融扶贫组织举步维艰,缓解金融贫困的方式仅限于贴息信贷,而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小额信贷等金融贫困的治理方式在我国也很不平衡。

3.2.2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可持续性差目前,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经济收入较低,多数只能满足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地方财政资源十分缺乏,有的甚至依赖上级较高的转移支付,以维持政府的正常运作能力,而在扶贫资金方面,特别要找“从部门到省”的资金专项支持,资金投入的形式,往往是一次性的,目的性和充分性都很差。很难为贫困地区的项目和贫困家庭的需要提供稳定的支持。可持续性差。

3.2.3资金管理“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效益低下当前状况下,我国的扶贫财政规模已扩大到基本民生、金融、农业、水利建设、农作物生产等各个领域,但各个方面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运行模式,政府存在的各类问题较多,在旅游、水利、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条件等方面大力开展“输血”政策,以“撒芝麻盐”模式作为投资手段。分指标、确定规模、从村到户到人。无法实现具有规模的经济活动,因此使得资金利用率较差,且缺乏带动能力。

地参与到重大项目、大型工程以及城市化建设项目中来,而在低薪的农林牧业和加工业项目,则不愿发放较多的贷款,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降低成本,越来越不积极地向小农发放贷款,贫困农民慢慢失去了一些稳定的融资渠道,又面临着资金短缺。

4金融扶贫领域的对策研究4.1在金融领域创新和发展新模式随着我国工业化、计算机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应对金融贫困的新模式,可以用于研究、总结和推广。

4.1.1新扶贫机制“低碳扶贫”“低碳融资”的概念来自1997年在日本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它通常是指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进行的所有金融活动,包括碳排放交易和直接投资,以及与碳排放限制有关的资金,基于农业综合企业的碳融资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具有一定的减贫潜力。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增效”、“沼气回收”、“再造林和再造林”等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同时,要在我国建立自愿减排机制,推进自愿贸易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低碳减贫”,更多地鼓励银行加入赤道银行行列,在强化社会责任的同时,积极为“减贫”融资。一方面,“减贫”模式可以为减贫贡献一定的手段和技术,使当地的贫困农民能够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获得额外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地方产业的雏形,进而发展为地方优势产业,这种国际合作机制也为发达国家支持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性。“碳融资活动”也为贫困地区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机会。

4.1.2利用金融手段开发贫困地区固有的旅游资源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处在具有较多旅游资源的自然景区和20世纪的革命老区,正是基于这一点,使得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其固有的旅游资源,汇集和开发社会各方面力量,能够通过认真研究、客、科学规划等方式减轻贫困,在保障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发贫困地区的潜在旅游资源,同时通过产业联动实现扶贫和群众致富的目标。

区的担保基金和农业保险制度,逐步引入低风险贷款的风险权重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并不断提供援助,逐步建立“贴息信贷政策”,这是缓解经济贫困的可持续体系和机制。

为了提高脱贫效果,建立市场化的脱贫机制,扶贫贷款能否真正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资金支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项目的选择消除贫困,采取与科技扶贫和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的产业扶贫项目形式,地方政府可以有效降低贫困农民的创业风险。改变保险实施方式,设立担保基金或者通过财政抑制基金控制农业保险支付;完善贫困地区的担保资金和农业保险制度,逐步引入低风险信贷的风险权重和激励机制,同时给贫困人口灌输奋斗致富的观念,提高他们的金融积极性,结合金融机构的减贫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扶贫环境。

4.3发挥各金融扶贫参与单位的协同作用想要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同时充分尊重金融、银行、保险等部门的协同作用,建立健全抵押担保机制,完善信用体系结构,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企业之间的互信与合作,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农业保险机构。推进、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引入适当的再保险机制,进一步研究完善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新机制,联合小额贷款组织和基金会与贫困作斗争。

4.4引导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的资金进入扶贫工作领域要适度下调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引进村镇银行以及城市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积极促进互助基金和其他组织的健康发展,积极促进贫困地区农村融资的私人资本的进入。一方面,在贫困地区大型金融机构和小额信贷机构之间建立对接机制,推动贫困地区大型金融机构向贫困地区微型金融机构提供委托贷款和大额贷款。另一方面是贫困地区脱贫互助基金的建立,脱贫互助基金是一种新的金融脱贫方式,要更新机制,加强监管,帮助贫困户发展壮大产业,把增加收入、消除贫困作为扶贫互助基金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使贫困户能够选择合适的项目、掌握技术、提高管理能力和自觉性,促进贫困户的发展,农村银行和农村互助基金,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法人金融机构将近期新增贷款的70%以上用于地方使用。

置城市仍有546个,部分位于贫困地区,第三,进一步在农民支付环境等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做出改善,使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措施,对于贫困农民来说,很明显的一点是,基本金融服务的作用除了满足资金的需求也能够获得和提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效率的机会,金融机构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贫困地区获得高质量和有效的基本金融服务。

结论为了实现有针对性的脱贫事业,消除金融贫困不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近年来反金融贫困斗争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还不健全,很难改变贫困家庭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削弱可持续发展在消除金融贫困方面的效率和效力。所以需要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缓解金融贫困,进而提高有针对性的减贫和脱贫的效果,从而实现此后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步骤,是同艰苦奋斗作斗争,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还很艰巨,在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可能性下,要把资金直接集中到扶贫开发上,在广泛的帮助下,形成“金融+扶贫”的模式。成为未来金融一体化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形式,2019年中央经济活动会议指出:这是进一步化解和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的有效创新战略,总之,要立足发展普惠金融的初衷,审视新问题,支持金融脱贫进程中的新趋势和新挑战,确保金融能为扶贫开发保驾护航。

致谢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也为我的大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回首过往的岁月,感慨良多,要感谢的人也有很多。首先我最要感谢的人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侯满丽老师,以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许多指导帮助的马媛媛老师。从2019年12月提交开题报告一直到论文完成时,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论文的选取到最终完成,马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马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其次感谢山东交通学院每位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交流中给予我的帮助。感谢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位老师在学术方面给予我的指点与教导,让我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还要感谢我亲爱的的同学,给予我在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陪伴。正是他们的陪伴,才让我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乐趣。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是他们一直在背后默默付出所有,不断支持我的学业,在我的整个大学生涯中,是他们的信任、无私与理解才使我拥有了今天的所有成就!再次感谢在生活和学习中对我提供帮助的所有人,谢谢你们!

ethics[a]//theproblemofarationalofethicsinthescientificage,karl-ottoapel:selectedeaaays[c].volumeone,humanitiespressnewjersey,1994.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三

作者对为其科研工作和论文写作做过实质性贡献,但尚不足在文章上署名者,一般在文尾以公开致谢的形式来肯定给予的帮助和贡献。这虽无明文规定,但已约定俗成。它既是搞科研做学问的职业道德,又是编辑出版管理的需要,理应遵循和严肃对待。

总的说来,这个问题上论文作者处理是好的。但也常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对确实给过实质性帮助的人,不公开致谢。论文的致谢,实质上是作者署名的补充,涉及被致谢者诸如荣誉等权益问题,不公开致谢是一种侵权行为。二是致谢中写上未曾参与甚至未曾阅读过论文的名教授、专家、领导的大名。论文作者和被致谢者不同程度地对论文都承担着责任,那些莫名其妙在致谢中写上别人名字的作者,实质上是推卸责任、强加于人的做法,是对读者,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

“致谢”中出现的不良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独占成果和荣誉;二是欲借名人的名气,使其论文在审查时过关;三是送人情,搞关系学。这些做法,损害健康的学风,违反了科学道德规范,影响搞科研、做学问的正常秩序,也造成编辑工作的被动。

要克服这种现象,需要作者、编辑乃至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有几点做法可供参考:。

1.搞好宣传教育。使作者及有关人员都懂得上述做法的危害性,对于那些已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者,除批评教育外,还应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等。

2.编辑人员要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录用稿件要以质量为标淮,不把名人推荐和参与作为用稿的依据。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广博的学识,能辨别稿件质量的优劣,择优用稿。要与一大批作者和专家保持联系和沟通,随时了解他们的科研、学术情况,使自己信息灵通,还应有职业的敏感性,能识别无中生有的“致谢”。

3.严格审稿制度。审稿是保证论文和期刊质量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一些学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科技期刊,更应把好审稿关。实践证明,稿件实行三级审稿制度是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应当提倡。

4.进一步健全编辑出版管理制度。科技论文的致谢,其原则虽已约定俗成,但毕克无明文规定,执行起来难免有随意性,无约束力。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的规定,以便有章可循。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制文时可考虑采用。如文中涉及“致谢”的,应附被致谢者的亲笔影印件;编辑部在最后确定用稿前,对作者和被致谢者均要进行核实。核实的方法,可采取发用稿通知回执,作者、被致谢者均应亲笔填写后寄回编辑部,如冒填回执,就是伪造证明文件的行为,应当受到追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四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与体育活动成为人们主要的健康休闲方式,体育旅游正是两者结合的产物。目前,已开发出多种特色体育旅游资源,为了促进对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加大对体育旅游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育旅游现状特点策略。

一、体育旅游研究概况。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它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也不同于单一的体育健身活动,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也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既有产业特征,也有拉动关联产业发展潜力的作用,又有集体育竞技与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性。在业界,旅行社重视海外大型体育赛事观战市场的开拓;户外运动(旅游)俱乐部则注重本土区域性市场的开拓;近年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等团体,也组织了一些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都先后推广体育旅游,致力将体育活动由精英运动向大众活动的方向转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致力于推广国内外体育旅游成功的案例研究,同时,不少民众将目光投向了奥运旅游。

二、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从旅游发达的国家看,体育旅游的兴盛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体育部门始终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竞技体育方面,而忽视了大众体育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我国体育产业明显呈快速扩展之势。1992年至1997年全国居民的文化体育消费指数年平均增长率达5.1%;1997年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位于13项常用基本生活消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6位,居于子女教育、电器、住房、书报、高档服装之后;仅以桂林市为例,目前,全市年均体育消费额已达4.7亿元人民币。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良性增长推动了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了多种体育旅游产品,有较著名的青藏高原登山、黄河漂流、东北滑雪、湖北赛龙舟、郑州少林武术、内蒙古看那达慕大会等。国家旅游局将2001年定位“中国体育健身游”年,共推出6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和11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线路,让国内外游客在其中充分感受中国体育旅游产品的魅力。

1.我国体育旅游的特点。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游活动方案》囊括了我国目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体育旅游产品,可以看作我国体育旅游的一个缩影。根据上述《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游活动方案》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地域分布特点如下:就专项旅游路线而言,西部地区显然占有绝对优势,以43项占了总计82条路线中的50%强;东、中部以25.6%和22%远远落后西部。在体育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方面,东部地区则显然走在前面,在2001年共计有30项大型节庆祝活动入围,占全部64项活动的46.9%;西部地区为31.3%;中部地区以21.9%位居第三。就这两类的整体数量而言,我国西部体育旅游产品分布最广泛,以63项产品,占全国总数43.2%的比例位居第一;其次为东部地区,51项产品,占全国总数的34.9%;中部地区只有32项产品入围,仅占全国总数的21.9%。总之,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在地域分布上已形成了分布广泛,东、中、西部地区都有分布;东部地区以节庆体育旅游产品为主,西部地区以专项线路体育旅游产品为主的格局。

2.体育旅游的特征。

(1)参与性。

旅游者可以参加一些有普遍意义的、集娱乐性和易学性于一身的体育活动项目,如登山、徒步旅游等,可以使旅游者在健身强体的同时,个人的需求欲望得到满足。

(2)观光性。

观看奥运会、世界杯、nba等大型赛事旅游以及欣赏各类体育表演,可使旅游者感到力与美的结合,感受到运动的激情,运动的快乐,从而陶冶情操。

(3)民族性。

某些体育旅游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中华民族的武术、传统养生保健术,还有少数民族的表演节目,这些可以使旅游者享受到地方性十足的体育旅游活动。

(4)技能性。

1.体育旅游经营管理方式不健全。

体育旅游经营管理的粗放性,使体育旅游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思路和长远的规划,由于体育旅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形成了以户外俱乐部经营为主、以自组织为辅的特点。这些组织均为自发的民间组织,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其负责,旅行社很少或不参与体育旅游的组织及相关的活动,这种粗放的经营管理使组织者对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缺乏明确的认识与思考,没有形成长远的发展规划。在有关部门调查的省份中,体育旅游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归属。体育局和旅游局都没有专门的针对体育旅游市场的管理措施。事实上,体育旅游的专业性要求政府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监督体育旅游的经营,否则,体育旅游的安全性、目的性、专业性等都将得不到保证。

2.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营管理者水平不高,专门人才匮乏。

中国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大力开发体育旅游目标的要求,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开发的发展。缺少旅游专门人才,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缺乏专门灵活有效的人才机制,在吸引、聘用、培养人才等方面仍保持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缺少宽松的环境氛围、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人才,而是采取硬性的制度来管理、约束人才,人才缺乏合理的流动;其次,高教规模普遍偏小,既不能满足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再次,环境差和待遇低下,导致大量旅游人才外流。由于历史和地理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体育旅游产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的因素。

3.思想观念落后,对体育旅游资源缺乏认识。

针对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具体状况,旅游。

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旅行社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业务行为的信息监督管理职能。如对旅行社的各种销售、宣传材料进行监管,保证其游程安排、接待标准、报价等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严格查处虚假旅游广告及其他违法旅游推销活动。这样能够阻止虚假错误信息的流动,防止旅游者接受不真实信息。此外,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应建立质量认证和质量公告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从实力、信誉、质量等方面制订标准划分等级,负责各旅行社的质量等级的评定工作,并定期发布各旅行社质量信息公告,使旅游者可以对旅行社的服务质量进行直观而简单的识别,减少其评判的困难性。

四、加快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

1.加强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

体育旅游业在整个国内都还是个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人们对体育旅游的本质、特征和意义认识非常浅薄,在国内的旅游类学术着作中很少谈及体育旅游类别,对体育旅游的专论非常少,对体育旅游的研究缺乏深入和系统性。同样,各部门和地区对本区域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潜力、政策措施、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定位,旅游企业对体育旅游业务缺乏重视;另一方面,人们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迟缓,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景区中忽视体育类项目的规划与布局。

2.积极推动社区体育旅游的发展。

积极推动社区参与本地的体育旅游发展,用本地居民对体育旅游发展和体育旅游者的积极态度来减少体育旅游过程中体育旅游者心理的不确定性,体育旅游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体育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体育旅游者通过与居民交往获得的愉悦也是体育旅游者愉悦的重要内容。

3.加快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

体育旅游人才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目前体育旅游人才的现状却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前景一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专业人才短缺,二是体育旅游营销人才、市场开发人才短缺。致使我国当前专业的体育旅行社非常少,综合性旅行社内负责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的部门也不多,已从业人员体育旅游知识欠缺,导致体育旅游产品难以被大众所熟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必须加快解决体育旅游人才短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里:旅游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o)。

[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4]张自明孙民治: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

[5]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6]王振:试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五

档案管理是一项集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工作,它主要是对各部门形成的历史文件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档案管理都发挥着为当时经济、政治、文化服务的作用。比如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进行编撰研究,为社会实践提供信息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等。由此可见档案管理是社会信息系统的基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远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对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但通过笔者对一些单位的.调研,却发现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

一些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存在认识错误,认为档案管理人员就是抄抄写写、整理资料的工作,所以,不注重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对档案管理的工作并不了解,对档案的重要性更是无从谈起。在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方面存在应付现象,对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能很好的把握。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还兼任其他岗位的工作,从而对档案工作不能尽心尽力的完成,使档案管理的水平不能提高。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资金投入不到位。

档案在后期保存过程中,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后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档案存放时不丢失、霉变、虫蛀。比如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室以及放置档案材料的柜子,档案室内缺乏必要的采暖、除湿、通风等装置,甚至有的档案室还存在着年久失修漏雨的现象,导致档案材料保存困难。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使用科技手段运用信息管理档案已经发展成为现在管理档案的新模式,这样的话,就需要购置电脑、网线、软硬件等,对资金的投入要求就更大。

(三)对档案信息管理和编撰工作不够重视。

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单位还存在使用手工检索的现象,这样不但浪费人力,工作效率还不高。另外档案档号不规范、组卷混乱、案卷缺少卷内目录等现象比较严重。甚至有的档案部门在编研工作上不是对于一些有价值的资料进行编研,而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随便的编撰一些没有任何价值的资料。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充分重视,配置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领导应改变传统观念,要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在档案管理人员的配置上,一要切实做到档案工作专职专人负责,通过专业化的档案管理,切实使档案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二要积极引入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人员,并且从生活、工作等方面对他们多进行关心照顾,以便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对现任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定期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让他们通过自学和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采取把他们送到高等院校进行进修深造的方法,以此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人员业务知识及素质的提高。

(二)在工作中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中比较枯燥,工作方式也比较落后,因此档案工作人员长期以往难免会产生一些惰性。所以在工作中应引入相应的竞争和激励措施,比如运用聘任制的方法做到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增加档案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从而更大程度的激励他们,挖掘个人潜能,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对档案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重视对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单位每年都要建立一定的预算,作为档案室桌椅门窗的修缮,档案柜的购置资金。同时,应该适应信息档案的发展趋势,配备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

应根据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的实际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应以方便实用,可操作性强为原则。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作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同志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三、结语。

总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它在社会、政治、经济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应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力度,及时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以便使档案这一重要的信息载体,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多。市场经济下的信用档案及其管理和利用[d]。安徽大学,(03)。

[2]乐利珍。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4)。

(作者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六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与体育活动成为人们主要的健康休闲方式,体育旅游正是两者结合的产物。目前,已开发出多种特色体育旅游资源,为了促进对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加大对体育旅游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育旅游现状特点策略。

一、体育旅游研究概况。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它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也不同于单一的体育健身活动,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也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既有产业特征,也有拉动关联产业发展潜力的作用,又有集体育竞技与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性。在业界,旅行社重视海外大型体育赛事观战市场的开拓;户外运动(旅游)俱乐部则注重本土区域性市场的开拓;近年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等团体,也组织了一些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都先后推广体育旅游,致力将体育活动由精英运动向大众活动的方向转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致力于推广国内外体育旅游成功的案例研究,同时,不少民众将目光投向了奥运旅游。

二、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从旅游发达的国家看,体育旅游的兴盛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体育部门始终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竞技体育方面,而忽视了大众体育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我国体育产业明显呈快速扩展之势。1992年至19全国居民的文化体育消费指数年平均增长率达5.1%;年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位于13项常用基本生活消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6位,居于子女教育、电器、住房、书报、高档服装之后;仅以桂林市为例,目前,全市年均体育消费额已达4.7亿元人民币。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良性增长推动了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了多种体育旅游产品,有较著名的青藏高原登山、黄河漂流、东北滑雪、湖北赛龙舟、郑州少林武术、内蒙古看那达慕大会等。国家旅游局将定位“中国体育健身游”年,共推出6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和11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线路,让国内外游客在其中充分感受中国体育旅游产品的魅力。

1.我国体育旅游的特点。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中国体育健身游活动方案》囊括了我国目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体育旅游产品,可以看作我国体育旅游的一个缩影。根据上述《年中国体育健身游活动方案》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地域分布特点如下:就专项旅游路线而言,西部地区显然占有绝对优势,以43项占了总计82条路线中的50%强;东、中部以25.6%和22%远远落后西部。在体育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方面,东部地区则显然走在前面,在2001年共计有30项大型节庆祝活动入围,占全部64项活动的46.9%;西部地区为31.3%;中部地区以21.9%位居第三。就这两类的整体数量而言,我国西部体育旅游产品分布最广泛,以63项产品,占全国总数43.2%的比例位居第一;其次为东部地区,51项产品,占全国总数的34.9%;中部地区只有32项产品入围,仅占全国总数的21.9%。总之,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在地域分布上已形成了分布广泛,东、中、西部地区都有分布;东部地区以节庆体育旅游产品为主,西部地区以专项线路体育旅游产品为主的格局。

2.体育旅游的特征。

(1)参与性。

旅游者可以参加一些有普遍意义的、集娱乐性和易学性于一身的体育活动项目,如登山、徒步旅游等,可以使旅游者在健身强体的同时,个人的需求欲望得到满足。

(2)观光性。

观看奥运会、世界杯、nba等大型赛事旅游以及欣赏各类体育表演,可使旅游者感到力与美的结合,感受到运动的激情,运动的快乐,从而陶冶情操。

(3)民族性。

某些体育旅游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中华民族的武术、传统养生保健术,还有少数民族的表演节目,这些可以使旅游者享受到地方性十足的体育旅游活动。

(4)技能性。

1.体育旅游经营管理方式不健全。

体育旅游经营管理的粗放性,使体育旅游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思路和长远的规划,由于体育旅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形成了以户外俱乐部经营为主、以自组织为辅的特点。这些组织均为自发的民间组织,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其负责,旅行社很少或不参与体育旅游的组织及相关的活动,这种粗放的经营管理使组织者对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缺乏明确的认识与思考,没有形成长远的发展规划。在有关部门调查的省份中,体育旅游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归属。体育局和旅游局都没有专门的针对体育旅游市场的管理措施。事实上,体育旅游的专业性要求政府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监督体育旅游的经营,否则,体育旅游的安全性、目的性、专业性等都将得不到保证。

2.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营管理者水平不高,专门人才匮乏。

中国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大力开发体育旅游目标的要求,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开发的发展。缺少旅游专门人才,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缺乏专门灵活有效的人才机制,在吸引、聘用、培养人才等方面仍保持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缺少宽松的环境氛围、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人才,而是采取硬性的制度来管理、约束人才,人才缺乏合理的流动;其次,高教规模普遍偏小,既不能满足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再次,环境差和待遇低下,导致大量旅游人才外流。由于历史和地理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体育旅游产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的因素。

3.思想观念落后,对体育旅游资源缺乏认识。

针对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具体状况,旅游。

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旅行社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业务行为的信息监督管理职能。如对旅行社的各种销售、宣传材料进行监管,保证其游程安排、接待标准、报价等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严格查处虚假旅游广告及其他违法旅游推销活动。这样能够阻止虚假错误信息的流动,防止旅游者接受不真实信息。此外,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应建立质量认证和质量公告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从实力、信誉、质量等方面制订标准划分等级,负责各旅行社的质量等级的评定工作,并定期发布各旅行社质量信息公告,使旅游者可以对旅行社的服务质量进行直观而简单的识别,减少其评判的困难性。

四、加快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

1.加强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

体育旅游业在整个国内都还是个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人们对体育旅游的本质、特征和意义认识非常浅薄,在国内的旅游类学术着作中很少谈及体育旅游类别,对体育旅游的专论非常少,对体育旅游的研究缺乏深入和系统性。同样,各部门和地区对本区域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潜力、政策措施、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定位,旅游企业对体育旅游业务缺乏重视;另一方面,人们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迟缓,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景区中忽视体育类项目的规划与布局。

2.积极推动社区体育旅游的发展。

积极推动社区参与本地的体育旅游发展,用本地居民对体育旅游发展和体育旅游者的积极态度来减少体育旅游过程中体育旅游者心理的不确定性,体育旅游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体育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体育旅游者通过与居民交往获得的愉悦也是体育旅游者愉悦的重要内容。

3.加快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

体育旅游人才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目前体育旅游人才的现状却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前景一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专业人才短缺,二是体育旅游营销人才、市场开发人才短缺。致使我国当前专业的体育旅行社非常少,综合性旅行社内负责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的部门也不多,已从业人员体育旅游知识欠缺,导致体育旅游产品难以被大众所熟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必须加快解决体育旅游人才短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里:旅游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o)。

[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4]张自明孙民治: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5]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6]王振:试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七

科学研究工作常常需要多方面的指导卯帮助才能完成,因此,当科一研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时,有时需要对他人劳动给予充分地肯定,并郑重地以书面形式表示感谢。

致谢并非是科技论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只在很必要时使用。它可以单独成一段落,置于结论和参考文献之间。

3、致谢的对象和范围。

1)给予论文的选题、构思或撰写以指导或建议的人;。

2)对在实验或考察过程中作出过某种贡献的人;。

3)给予经费资助的单位、团体或个人(如学会、国家科学基金会;合同单位等);。

4)提供过实验材料、仪器,及给予其他方便的人,:.

5)被论文采用的数据、图表、照片的焊供者。

6)提供禅某种重要信息,但并非论文共同作者的人;。

7)仔细修改过论文并提出重要修改意见的人。

4、致谢的要求。

对于致谢的对象,可直书其名,也可写尊称,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等。其顺序最好依贡献的大小来排列,而不要侬年龄、地位排列名次。致谢的言辞应该恳切,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而不应浮夸或单纯的客套。致姗的语句要尽量简短,一两句话足矣。

一般对例行的劳务(如校对等),可以不专门致谢。已经采取其他形式感谢过提供帮助者(如支付过化验费、绘图费、审稿费等劳务报酬),可以不再采用书面形式感谢。另外,切忌不要仰慕虚名,把与论文毫无关系的人列入感谢名单。有的作者把名人牵强附会为致谢对象,借以提高论文身价,或者把一些外国人的外交辞令和客套话视为至高褒奖并深表感谢,这种作法是很不足取的。但是,也要注意另外一种倾向,就是有的作者对确实给予过实爷奋质性帮助的单位和个人,甚至连研究方法也是从人家那里学来的,却反而只字不提,这就难免有剽窃窃掠美之嫌。

致谢的对象与论文的作者和参考文献的引_用对象之间有着严洛的区别,两者不可混淆。前者直接与作者发生关系,后者间接地以文献为中介发生关系,这点一也应该予以注意。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八

学生的学习基础对于教育教学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而影响着教育水平差异化的原因是教育环境、教学经济、教学设施方面的差异性,我国少数民族地域教育水平与汉族学校教育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小学教育是教育体制中的重点阶段,教育水平较差导致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尤其在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的学习上,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处于弱势位置。基于这样的学习基础,为民族地区小学生教学带来阻碍[1]。

1.2教学资料应用缺乏精细化,多媒体优势难以被挖掘。

伴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的应用,为实现现代化教育带来诸多的益处。民族地区由于教育教学条件上的差异性,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不到位,存在着教学资料应用缺乏精细化处理,多媒体优势难以被挖掘的问题。多媒体自身有很多优势,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去主动挖掘其优势,与实际较相互结合,才能够达到比较好效果。很多小学教室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多媒体教学培训。在进行教学课件制作中也是照本宣科,更有甚者,为了方便,在网上直接下载教学课件复制到实际课件中,这样的方式使得多媒体下的课件制作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1.3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

民族地区在实际教学上存在着较为突出的民族特色,现代化的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不但要与时俱进,还需要保留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优势。以生为本,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目前,民族地区小学教育难以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导致这样的问题原因就是教育教学行政化。教育教学行政化严重的阻碍了学校教学管理的人本教育发展。学生活动方面的事只由行政部门来主管,而教学科研人员不能插足管理[2]。

2.1注重基础教学,提升学生基础。

由于少数民族地处我国偏远地区,在教学水平上比较落后,使得学生在接受英语、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中比较吃力,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民族地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关注到学生学习基础差的问题。在进行教学改革环节中,需要以夯实基础教学为主,辅助以创新的拓展教学。

在民族地区小学教学中进行基础教学,首先需要加强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精细化处理课堂教学,不能以进度定义教学成果,狠抓学生的学习基础。由于民族地区小学教学设备的匮乏,导致相关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因此,改革民族地区小学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学中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实际的教学实验模拟真实场景。在实际教学中增加的情境教学模式,以特殊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其次,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照顾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观学习的机会,实现学生在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3]。

2.2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学理念。

多媒体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方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似,都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微课是科技信息下最为典型的教学方式之一,在信息技术下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借助微课,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概念,以小视频的方式推送给学生。在学生课后、睡前不同时间,都能够针对不同的知识进行复习,既有针对性,又实现高效的数学知识学习。最主要的就是微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同时学生可以针对学习中的疑惑点向教师提问,教师在线上为学生进行指导,解决了教学时效性问题。当然,在微课的视频制作中,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视频的制作既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也要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2.3小学教学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着很多优势,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才华横溢。那么在对民族地区小学教学改革中,可以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来,以生活性的体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基于文化背景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xx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中开展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等活动,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活动,通过校园活动,发挥出少数民族学生在歌唱、舞蹈方面的优势,让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到集体中。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的心态,而这些心态对于学生以后成长都有着极大的帮助[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的民族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民族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促进民族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对策。少数民族地域的教育因受到环境、位置以及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教育水平与汉族学校教育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学资料粗糙,多媒体优势难以被挖掘,同时在实际教学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难以重视到学生的优势。注重基础教学,提升学生基础、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学理念,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九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一线人才的需求。相对于其他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相对于其他专业,经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又具有其特殊性。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必须适应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助于夯实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在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坚持五个原则,即实用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学术性原则、全过程评价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凸显出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遵循实用性原则。坚持实用性原则,一是要求学生提高毕业实习的效果。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前的最后一次实习,要求结合实习企业尽可能搜集与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相关的资料,为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在选题上多联系社会和行业实际。结合实习企业来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鼓励学生撰写实习企业调研报告,解决实习企业的实际问题。对于拥有意向就业单位的学生,应结合意向就业单位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文(设计)选题联系实际的好处是,一方面学生容易驾驭,完成的论文(设计)对于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提前熟悉企业,有利于学生就业。三是要求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参与到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中,以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结果是否为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采纳应用,是否适应企业需要,帮助企业解决了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评价标准,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评价。

(二)专业性原则。

相对于其他专业,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一是经管类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对象兼具研究“人性”和研究“科学性”两个方面;二是研究所依据的第一手资料不可能通过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来获得,而是需要通过开展大量的社会调查活动来获得。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是做好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关键。上述专业性特征决定了经管类专业应构建适应自身特点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而不应使用适应所有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

(三)学术性原则。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培养、锻炼和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学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是获取这种初步的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学术性原则要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四)全过程评价原则。

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要经过前期准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和后期评审等诸多环节,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每个环节的过程质量也将影响到论文的最终质量。因此,应该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这些环节开展全过程评价,进行动态的管理,而不应静态地评价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全过程评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质量。坚持全过程评价原则,一是要求将前期准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和后期评审等各个环节纳入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二是要求对每一环节的评价进行细化,保证对每一环节的评价和监控落到实处;三是要求根据重要性程度不同,对每一环节进行适当的分值分配。

(五)多主体评价原则。

论文评定是一种定性分析,评定者的个人判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构建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由于不同评价主体对于评价标准的理解、掌握不同,实际应用中仍然会存在较大差距。为防止评价主体的主观判断给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带来的误差,目前普遍采取由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和审阅教师同时评定同一毕业论文(设计)的方法,即“双重评分法”。本文认为,为尽量降低评价主体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应坚持多主体评价原则。坚持多主体评价原则,一是要求评价主体尽量多样化,不仅将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审阅教师和答辩组纳入评价主体,还应将学生的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纳入评价主体;二是要求在指导教师、审阅教师和答辩组之间进行适当的分数分配,充分发挥答辩组的集体决策作用,赋予较大的分值;三是要求企业评价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考虑到企业评价的随机性,这部分分值占比不宜太大。

按照实用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学术性原则、全过程评价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可以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三个层次,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一)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开题答辩、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分、审阅教师评分和答辩五个部分。开题答辩重点考察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准备情况和选题情况。中期检查重点考察学生对论文(设计)的期间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防范抄袭现象的发生。指导教师评分和审阅教师评分考察内容相同,主要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水平,实用性和创新性,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答辩综合考察学生对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的熟悉程度,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论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下设立二级指标,其中,开题答辩设立毕业实习效果和选题两个二级指标;中期检查设立完成态度和完成进度两个二级指标;指导教师评分和审阅教师评分下设立毕业论文(设计)学术水平、毕业论文(设计)实用性和创新性、企业评价三个二级指标;答辩下设立自述和回答答辩组提问两个二级指标。毕业实习效果和选题两个二级指标反映了实用性原则。毕业实习效果好,能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积累论据或基本材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根本保障。选题好,要求联系实际,密切关注本专业学术前沿动态以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选题应该大小和深浅适宜,涉及内容不宜太庞杂。中期完成态度和完成进度两个二级指标反映了全过程评价原则,中期完成态度是指论文写作过程中学风是否严谨,对待科学的态度是否端正。只有具备了严谨端正的态度,才能从主观上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完成进度是为保证学生最终能够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而设定的指标。毕业论文(设计)学术水平、实用性和创新性、企业评价三个二级指标分别反映了学术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自述和回答答辩组提问两个二级指标反映了实用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全过程评价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

(三)三级指标。

二级指标下设立三级指标,给出衡量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具体标准。其中,毕业实习效果主要考察实习出勤及态度、资料收集方法及效果;选题好坏主要考察题目背景及意义,选题是否符合企业需求;中期检查下的完成态度主要考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出勤情况和写作态度,完成进度主要考察是否符合进度要求以及已完成的论文的质量;论文(设计)学术水平主要考察论文(设计)的规范性和理论价值;论文(设计)实用性和创新性主要考察论文(设计)的实用价值,以及选题、研究方法、观点是否有创新;企业评价主要考察企业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结论是否有采纳证明或出具的其他意见;自述主要考察学生是否熟悉企业,以及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自述成绩取各评委的平均值;回答答辩组提问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论文内容的熟悉程度,能否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论据充分,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完整,是否具备应变能力,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答辩成绩取各评委的平均值。(四)各级指标权重的设定按照构建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将100分在这些指标间进行分配。一级指标下,开题答辩10分,中期检查10分,指导教师评分25分,审阅教师评分25分,答辩30分。毕业论文的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论文综合成绩由五个一级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出,分数在90分(含90分)以上的为优秀,在80~90分(含80分)之间的为良好,在70~80分(含70分)之间的为中等,在60~70分(含60分)之间的为及格,60分以下的为不及格。

三、结论与建议。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十

摘要:毕业论文是当前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生衡量四年专业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指标。实践过程中,本科毕业生论文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产生有着诸多原因,解决的对策主要在于现有的教学模式的更新与改革、学生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的培养。

现今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快速发展时代所需的人才,而本科毕业论文则是高等院校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时代一举进入了大众化时代。随着大幅度的扩招,师资短缺,教学资源不足以及青年教师在大幅增加,本科论文质量明显下滑,内容充实,观点新颖、格式规范高水平毕业论文越来越少。在不少高校,毕业论文成了做样子、走过场。因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了更新与改革教学模式的方法和措施。

1.论文选题大而空泛,缺乏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及创新意义。

从选题的空间范围来看,很多学生喜欢拿中国和世界性问题来研究,而不注重选择与自己未来专业工作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小”问题的研究。四年大学,一些学生没有自己的专业兴趣,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对课题选择比较盲目,好高骛远,在一些大的领域选题,只看到存在的问题,却很难认识哪些问题是在其知识结构范围内、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力所不及的,导致选题过大,内容空泛。在选题环节,导师发布的课题与实际或科研不能结合,题目大而空洞,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和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在选题上比较盲目。另外,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一般集中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实验、写作。这样,学生在选题上的考虑时间就不足,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没有好的开始,就会造成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

2.研究方法单一,无法把专业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到论文中。

多用描述性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很多学生习惯去陈述一个事实或现象,而不是用数据去说话。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研究方法比较单一,过于依赖网络资料,对资料的分析处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论述教材化,面面俱到,缺乏深度。

论文的格式多套用教材体。通过答辩发现,带“对策”一词的毕业论文,论文中对策惊人地相似。这说明本科学生还没有勇于实践和刻苦钻研的治学方法和能力,存在明显的“拼凑痕迹”或“套袭模式”。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初次参加科研活动的初级阶段的成果,由于科研基础知识和科研操作技术的储备不足,加上缺乏足够的科研时间和实践的机会,相当数量的毕业论文,是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的理论研究,带有明显的东抄西编的“拼凑痕迹”;以观察和实验法为主的应用研究,则带有明显的人为的、随意组合的“套袭模式”,从而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出现很多与科研成果的惊人的相似,这就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4.文献阅读量少,文献综述质量低。

论文研究的价值在于其创新,创新的过程对前人的工作要了之于心,才能避免重复工作,吸取经验教训,开拓新领域,解决未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献研究是一篇好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学生对文献综述缺乏统一的认同,他们对什么是文献综述、如何进行文献综述缺乏理解,文献综述的质量差强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数量不足。有些本科专业学生的参考文献仅10篇左右,与广东省教育厅要求规定的参考文献在15篇以上的数量有一定的的差距;有些专业的文献综述包含在开题报告或论文正文中,篇幅偏小。第二,有些学生的文献综述所列的参考文献的数量基本达到了要求,但与论文的相关性不高;个别综述与论文内容雷同,还存在着所列文献与综述内容不相关、不配套的情形,内容与所列文献参考出入较大。另外,还有文献综述欠规范、格式混乱等问题。学生们还未懂得:要想使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所发展,进而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必须重视研究文献的回顾。

5.缺乏实地调查,缺乏数据支撑,陷入定性分析,容易全盘抄袭。

学生多选偏理论性题目,不愿意去做调查性的课题。根据笔者统计的到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选题情况:基础研究类篇数占34.5%;基础应用研究类篇数占63.2%;应用研究类篇数占2.3%。课题来源方面结合生产实际的课题数只占10.5%。大多数学生都偏向于理论性研究,不愿做实际调查,导致论文的学术价值很低。而且,由于缺乏数据支撑,没有定量分析,没有体现用数据来说话的科学精神,所以往往只有定性分析。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理论功底不足,无法正确理解理论要点,更不用说创新了。长此以往,学生就很容易陷入全盘照抄各种文献资料、胡乱拼凑了。

6.缺乏相关理论依据,论述肤浅。

多数学生只会去描述性事实或现象,不熟悉运用专业理论去推导和证明。或者,不会用所学的理论找到切入点,不会使用所学的方法分析、加工资料,最终就是资料的堆砌。而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类型,主要以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采用定量分析研究的仍局限于一般的统计学处理范畴,能独立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较高层次的定性定量化处理的为数很少,而真正让事实说话的数据就少之又少了,这样就会造成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消极影响。

1.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

毕业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为支撑,而这种能力则是学生毕业后应对各种岗位工作挑战所必备的资本。如果某个岗位不要求文字能力,不需要逻辑思维,甚至于不用动脑子,那也就用不上大学生了。退一步讲,假设有那种既需要上岗者有本科学历、又不要求这个本科生会写论文、搞研究的岗位,那么,这种岗位究竟存不存在、会有多少、都分布在哪些领域呢?哪个学校能担保自己培养的不会做论文的学生会找到没有具体要求的岗位?况且,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本科生毕业后选择了考研,继续深造。如果连本科毕业论文都不会做,还能指望他们能读好硕士、博士?事实上,现在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已很成问题。其中,有研究生阶段教育自身的问题,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本科阶段的教育质量不高,特别是研究能力不强,从而累及其后续阶段的教育。

2.学生掌握定量手段少,定量分析应用训练不足。

西蒙说过:“管理就是控制”。控制的手段是数量管理。定量化是人类精确理解社会想象的有力工具和追求,在目前情况下,社会科学的很多因素尚无法做到定量化。研究方法的选择总是与研究目标相关的,同时也受到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的制约。因此,任何研究课题,都要适应于解决其研究任务的方法与手段。正确的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效率,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而本科生在学习阶段,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正规的科研训练。学生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少,定量分析应用训练不足。

3.在校期间,主要阅读对象是教材,尤其是中国式教材。

中国式教材多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倾向灌输知识和结论,忽视启发和研究。在相应教材页码表现上,中国大陆教材一般为400~500页左右的32开本,仅适合于应试教学和考试。而引进的国际教材多为500~800页的16开大本,其内容不仅涵盖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而且有各种案例、故事和习题,便于学生自学,在课时安排上则便于教师讲解和讨论。英文原版教材缺点是背景及其案例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范畴。但从另一方面讲,中文教材也少有原创性研究和案例,基本上沿用西方的理论和案例。有的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只知上课“埋头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竟基本没有翻阅过相关专业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专著,上课之余,对中文教材之外的其它教材基本“绝缘”,从而导致知识狭窄、片面,写出的论文起点低、缺乏深度和新意,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能力较差。

4.对文献重视不够。

文献研究是论文研究最为艰苦的一个环节。耗时费力,材料收集难度大。目前国内已有的知识数据库和一些引进的国际数据库,能部分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文献的研读和提炼则需要时间和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而刚刚进行实际论文写作的本科生,则普遍缺乏这一能力。

1.改进教学方法。

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授模式,着重推广以讨论、调查、实验为主的学习模式。要推行素质教育,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调查能力。首先,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抛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动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各高校可在各学期穿插举办学术讲座、科研报告,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更好地过渡到毕业设计研究阶段。另外,也可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实验设计”等相关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培养学生自学和研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跳出本科毕业论文自身的圈子,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任务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首先,不要再提什么“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应代之以“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并进一步明确:本科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学生的研究、实践和创新等三项能力;其次,课程设置要做适当调整。要多开设有助于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础性、工具性课程,如文献检索、调查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社会分析方法,等等。并且,在不违反修读顺序的前提下,应尽早开课;最后,各类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三项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通过各类课程教学的“合力”,来确保本科教育质量。

3.学习发达国家国际性教学方法和理念。

短期改变应试教育,将涉及整个大环境和体制。可以引进国际教材,做到短平快,并与国际接轨;在师资上、教材、教法上,系统性引进先进的教育模式;在师资上,以引进和走出去为辅;教材上着重引进原版教材,推行双语甚至纯英文教学;强调专业教育和个性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人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为创新培养人格基础;要提倡国际化,因为单纯依赖于非人员交流的间接交流,很难短时间内改变已有的观念和思维模式;通过较大力度地引进外籍教师,让中外师生经常地、普遍地接触,通过耳濡目染的频繁交流,利用鲶鱼效应,开发环境改变的动力源泉,逐步形成创新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s1).

[3]刘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02).

[4]刘正远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03).

[5]丁艳芳,齐涛.谈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01).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十一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日益关注,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也必然地成为众矢之的,引起广泛的.讨论.要求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呼声,多年前就有,而今尤甚.笔者以为,毕业论文的去留,是事关大学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价值取向等极为根本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有些结论.在此,笔者愿意介绍一点国外情况,与大家分享.

作者:潘艺林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高教所刊名:软件工程师英文刊名:softwareengineer年,卷(期):2007“”(7)分类号:关键词: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十二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实际,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以及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等方式,改善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贴近生活实际,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够从枯燥的课本中解放出来,灵活学习物理,感受物理的丰富魅力。有效的教学指导能够使老师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教师可以基于实际生活中的元素进行教学指导,为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同学们,为什么老师拿着一根粉笔,当放下粉笔的时候,它会自由落体呢?”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发言。教师还可以通过“同学们,生活中哪些现象还具有相同的特点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基于生活明确万有引力定律的特点,并且通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探究其中的奥秘”等话语引导学生进入到物理学习过程中。

2.2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物理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实验,在深入探究物理奥秘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比如,指导学生学习《摩擦力》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则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将2名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学生之间需要分工明确,在试验中探究摩擦力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自主设计摩擦力实验”的任务,学生需要基于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对摩擦力的理解情况,设计有关的物理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指导方式能够展现出学生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彰显出学生独特的思维模式与创新思维,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2.3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

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模型展示出来,甚至可以利用动态的视频以及模拟软件等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获取物理知识。在指导学生学习“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幻灯片等现代信息技术软件,指导学生一同观看平抛物体动画过程。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平抛运动的轨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客观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粉笔模拟平抛的轨迹,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理解能力,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

3结语。

高中物理教育需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加以创新,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实际,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以及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等方式,为高中学生创设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习的平台,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与物理学习的价值,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春凤,郭玉英.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本质教育的现状与建议———基于对一线教师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03(12):45-49.

[2]杨世玲,章勇,杨通锦.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策思考———基于黔东南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1,03(23):35-37.

[3]王珍发,郭继成.给学生一个多维的物理世界———知识立体化与高中物理教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0(21):148-150.

[4]申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才智,2013,32(12):124.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十三

摘要:高职文秘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存在学生普遍不重视汉语学习,教师不重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积极措施有:打破现代汉语原有的教学体系,调整原来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开展适当的专题讨论课。

1.开设专业分析。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其他中文或者语言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以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为依据,系统的讲授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各方面知识,是阅读、写作、理论学习的基础和工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以促使学生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中文相关类专业都选择性地开设了语言类、文学类和文艺理论类三大类型的课程。一般而言,《现代汉语》所属的语言类课程对学生来说吸引力不是很大,文学类课程却大受学生欢迎。

2.课时及学生重视程度分析。

就我校文秘专业教学实践表明,同《现代汉语》相比,同样是语言课,《大学英语》更受重视些。现在四六级英语考试正在改革,由应试型英语向实用型转变,英语的教学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英语成绩要与文凭学位挂钩的,关系到个人的前程和事业,所以学习热情普遍高涨不下。

作为理论知识传播课程,《现代汉语》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尤其是语法部分,对各种语言单位的分解组合,显得更是抽象乏味;现行的几种影响较大的教材,大都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在教学理念上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强调系统性和科学性;《现代汉语》课不重视对口语的研究,脱离现实语言生活,只是从静态的、形式的角度去研究语言,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趣度很低;大学《现代汉语》课中的许多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就接触过,到了大学不过是将其系统化条理化,并增加一些深度而已,很多人认为在汉语母语国家考试《现代汉语》,不学也能够混个及格吧,这样的心理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

3.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便于系统地教授学科知识,但是这种类似新闻联播式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上和心理上产生疲惫感。师生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重要,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值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理论、方法、技能、操行等诸多方面。以上这些,教师在教学中都有深刻的共识。不少教师希望通过提问来争取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主要原因是提问也有局限性,提问过滥,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等,同样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甚至出现“问”而无“答”的尴尬局面。更多的时候,不少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情绪低落、消极漠然,教师的热情反而被学生给冷却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冲着学分来学《现代汉语》的,这种心境下,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都很难进行,更不要说理想的教学效果了。

二、解决《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教学对策。

1.打破现代汉语原有的教学体系,调整原来的教学内容。

根据学科特点,废除落后陈旧的知识体系,取消原来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五大板块各自独立的格局,吸纳语义学、语用学、句法学等方面的科研新成果,建构一个各部分密切相关的科学的动态的汉语教学新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加强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重视语言和社会、语言与人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把最新的科研成果适时的介绍到课堂中去。教师要多做科研,以科研促教学,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充实、更新教学方案,调整和整合教学内容。

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课堂设计有关语言方面的趣味问题,或者选择一个语言热点,或者引入一些精彩范例,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寓教于乐,乐中有得。如在讲授语音时,不妨举些这样的例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中的孩子是真正的孩子吗?首先提问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而不解的情况下,结合方言知识把答案讲出来,原来“孩子”是南方方言“鞋子”的谐音,南方一带,声母“x”也有发“h”的习惯,“鞋”一般读成“hai”,所以这里的“孩子”应是“鞋子”,因为做父母的不可能狠心到把孩子扔出去套一个狼回来的地步。讲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时,举例说明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名词不能重叠,但有一个例外,儿童语言中常把名词重叠起来。

其次,课堂上经常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灯谜、歇后语、笑话、幽默小品等,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好的帮助。还可以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体验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如比较下面两句话“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两句话中胜利的是哪一方?学生们会迷惑起来,因为可以体会出两句话意思完全一样,但是表面用字却是相反的。这时,教师再适度引导答疑则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教师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突破教法上的单一性、一贯性,适当引进现代教学技术,把有关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地进行演示,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现代汉语》课的内容包括知识、理论和技能,但是教师往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却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一学就会、一用理论分析问题就不知所措的现象。在《现代汉语》课上使用问题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和意义,就是督促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现代汉语各部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将自己的观点自如地运用普通话来表达,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现代汉语》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指引性作用,但是学生对于自己一知半解、没有多大趣味的教材内容,感到味同嚼蜡之余往往是浮光掠影的浏览一遍,学而不思则罔,慢慢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多问学生一个为什幺,施行启发性教学,体现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老师要因势利导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是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工具性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发现《现代汉语》不仅仅是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而且是可以用来解释说明奇妙的生活语言现象的工具,这样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让这门课程在学生的心目中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发挥到它应有的作用。

4.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开展适当的专题讨论课。

在教学中,除了讲授书本知识外,要较多的引用并分析现实语言生活中的相关用意,引入相关学术性的信息。例如,对歌曲《牵手》中的“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这句话中的快乐和悲伤二词的用法解释,前一个“快乐”“悲伤”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后一个“快乐”“悲伤”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再有分析歌曲《大中国》中的“看那一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这句歌词里长城的量词用“条”可以不可以……通过分析这样的例子,学生就懂得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开展适当的讨论课,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提高课堂的生机和活力。

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范文(14篇)篇十四

1、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清楚目前存在个别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或照搬重点院校的办学思路、或延续普通本科院校教育理念,教学偏重于研究性和理论性教学模式。学校对金融及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认识不足,导致对金融专业学生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不够,造成了培养的金融人才缺少有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样就偏离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标准和目的。

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适应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于偏重金融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没能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来设置课程,忽视了教育与产业的联系,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联系,使课程内容无法面向实际应用,甚至存在部分课程间内容重复现象。另外,目前高校的教材建设发展滞后于金融专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对金融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金融行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行业,有些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是“讲授+板书”的方式,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存在着纸上谈兵、课堂上卖保险、黑板上讲股票和期货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金融实训条件不足很多教师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的,缺少在金融企业实践的环节,欠缺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甚至还存在个别非金融专业教师讲授金融专业课程。虽然从金融及相关行业聘请了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来授课,但个别聘请人员的个人能力、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系统地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学校对金融专业配设的实训条件也较为有限,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却流于形式,尤其是在银行业,学生很难进入银行进行系统的实习,根本了解不到企业的真实信息。

1、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采取“3+1”模式,即在校内学习三年,在校外实习一年,具体安排是在学校学习两年半,出去顶岗见习半年,再回学校学习半年,然后毕业实习半年,后两个半年也可以根据企业和学生的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金融基础和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金融及其相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应微观化,要尽可能适应金融业的发展,使课程教育更接近于现实并服务于社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适应性和就业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避免向学生灌输更多知识,精简理论内容,用更多时间来训练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了适应金融形势的变化,教师可以根据授课讲义自编教材,以使学生能动态地学习并掌握金融行业的变化,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的发展,90后的大学生更喜欢新奇和刺激,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金融专业课。以30―40人为一个班级,进行小班授课,教师根据每一节课程的内容选用讲授、案例分组讨论、项目教学、角色扮演、视频资料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授课,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4、密切与金融企业的关系,推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的高层应积极发挥个人和学校的力量建立与金融及其相关行业的合作,将教师和学生深入到企业中,实际体验业务的具体运作。教师也可以和企业人员共同承接项目开发任务和专业教学工作,辅导学生边做边学。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仅为学校提供了实训基地,教师真正具有了“双师”素质,而且也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真正地做到了“校企生”三赢。

相关范文推荐

    开工第一课实施方案(优质14篇)

    实施方案是指在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时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施方案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以下是小编整理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总结报告(实用19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我们展示自己实践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肯定和提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经历了这次三下乡,使我认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热门16篇)

    教学计划是指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文档。寻找灵感时,请阅读以下教学计划范本,或许能给您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乡下人家》是

    月度工作计划内容范文(14篇)

    工作计划范文是对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归纳梳理和安排,是工作的纲领和指导。下面是一些工作计划的实例,希望可以为大家制定工作计划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4、每天坚持打40

    菊花初中托物言志(优质15篇)

    优秀作文是在大量实践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写出来的,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与独特的思维视角。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示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大队辅导员开学寄语范文(18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和分析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写作的规范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的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时

    中药学专科毕业生自我鉴定(优秀14篇)

    毕业生是大学的结晶,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做好过渡和适应工作的准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毕业生总结范文,希望对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光阴流转,转眼之间,便已临近毕业

    协会联谊策划书(专业19篇)

    策划书的编写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目标、预算、资源和时间等。策划的周期和进度需要合理安排,避免过度紧张或拖延,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新学期来临,××大学××学院迎来

    幼儿园蔬菜供货合同(模板17篇)

    供货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货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甲方:乙方:甲方为2012年上海世博会制定安全

    电子厂的自我鉴定(精选18篇)

    范文范本的阅读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本,它们包含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希望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