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屈原散文诗 端午回忆屈原的散文(实用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文锋最新屈原散文诗 端午回忆屈原的散文(实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屈原散文诗篇一

一身耿介從流,含忠履潔,纵忧国忧民之情愫;唯家国于已任,主修明法度,任贤是用,改革弊政,联齐抗秦,以至天下“大一统”。

持《橘颂》,“行此伯夷,置以为像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何奈腐柱将倾,顷襄王昏,听信谗佞“令尹子兰,靳尚等…”平原废逐湘南。

公历278年秦破楚,五月初五日,游于江潭,艾草萋萋,忧忧《怀沙》之志,低吟江畔;表《哀郢》泣,抱石以投汩罗,愤愤殉;《渔父》为证。

“凤兮”,“孺子沧浪”之楚语,文辞瑰丽清新,情怀缠绵真挚,泱泱洒洒,歌声声。

携“现实”与“浪漫”,发“牢骚”怆怆,立“楚辞”之体,其格日月同辉!

风雷云月,虬龙鸾凤,兰椒蕙芷…;四极八荒…;驰骋,神游天地

“路幽昧以险隘”之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百七十余《天问》,以自然、神话、历史人物构,旷古奇罕之思,道却博大精深;达探索、追求、坚持真理之崇高精神;以示呈对,时事的无比忧愤情愫。

把以虚实《九歌》祭,以天神、地祇、人鬼,鄙俚亵慢;塑造形象鲜明,体现人民的爱憎、向往与美好的操行。

“路曼曼其修长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露餐英”芳洁自持,恐“美人迟暮”……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以达社会“化成”。

“受命天”拓宇,汉“赋”孕育成。

“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凜;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厲。

故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时变化,难可详悉。”

……

鹤唳九天,呜呼!

五月天,依仰您胸怀,千山万里遥,感念念

今夜,远方的汩罗江畔,也应是灯火辉煌。

红、橙、黄、绿、青、蓝、紫…

____时代的“脉搏”跳动

小镇大街小店,“美好家园”粽子堆放的火热

艾叶香草已挂满了门楹

五月初五,龙舟奋进,点鼓喧天。

清瘦人于:.5.30夜

注:

1.屈原:(公元前340?__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出生王族,做过左徒:(职位仅次于楚国最高官职“令尹”。)三闾大夫:(掌管昭、屈、景三王族的官。)遭谗废放逐湘南,秦破楚,忧愤以投汩罗殉国。其格寿日月同辉!“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勰.《文心雕龙.辩骚》;立《离骚》,本《楚辞》之体;“受命于天”,拓宇,汉“赋”孕育成。

2.耿介從流:意指刚直,从善如流。

3.含忠履潔:指意思想忠贞,喻操行清正。

4.歎(叹)美遯(dun遁)德:取自《正義》,指赞叹美的东西,逃避隐遁浊乱,不污其节;其含周易之卦爻。附:《易经.遯卦》引申“时義”本指能够合乎时宜的一种性质或作用,后人往往当作“意义”或“作用”讲。

5.化成:見《易经.賁bl卦》,指教化人民使有成就。

6.“增(层)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层)冰之凜(冷);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厲(甚)。故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随)时变化,难可详悉”:取自南北朝梁.萧统(死謚昭明太子)《文选》序;意指引申凡事凡物均有其规律,变化中随着改变了其本来的样子而变化;文章也一样,随着时代发展变化,难以全部都搞得很清楚。

屈原散文诗篇二

商丘是一座文化古镇,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曾经在文化领域创造过辉煌。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老子的文字词约义丰,简练过了头,就让人恍兮惚兮一时摸不着头脑;孔子的文字要比前者生动一些,有的形象性足以令读者倾倒;孟子学说虽说是孔学的发展,但在描述上走向更精美细腻的刻画;至于韩非子的文字,善以寓言出手,挥洒轻松里,笑后颇寻思。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读他的《逍遥游》,首句突兀而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啧啧,真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代是“百家争鸣”、思想之花竞相绽放的时代。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

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

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远离了龌龊,亲近了美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

庄子和屈原是那个时节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而今人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因为,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见《逍遥游》和《离骚》,不由自主地,心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

(摘自《庄子文化》)

18.文章第一段中的“空巢”具有怎样的象征含义?并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4分)

19.文章前部分内容意在写庄子,可文章第三节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3分)

20.请分别概括庄子和屈原的创作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各自形成的原因。(5分)

21.把握全文,分析文章末段划线句子,分条陈述其中蕴含的深沉的感慨和热切的期盼。(6分)

18.“空巢”象征着商丘这一文化古镇,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曾经在文化领域创造过辉煌。但今天在这里,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徒留下一个文化名城的空名。结构上引起下文,由“空巢”引飞翔,由飞翔引出了对庄子和屈原的议论,进而引出全文内容。

19.用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同庄子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衬托出《庄子》语言和内容的诙谐幽默洒脱自然的独特魅力。充实了文章内容,开拓了思路,增强了文化色彩。

20.庄子的创作体现出崇尚自然,淡泊功名,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这是由于他生活极少牵绊,并且那个时代是“百家争鸣”、思想之花竟相绽放的时代。

屈原出爱国忧民,洁身自好,有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这是由于他辅佐的君主昏聩,他被流放,但他对昏君仍充满痴迷和幻想,并且将昏君、国家、人民联在一起,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爱国,可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心中充满痛苦。

21.庄子和屈原那种激情与想象,已经被现代人追名逐利的世俗大潮所冲淡,逐渐散失了。现代人的生活也因此越来越缺少浪漫色彩,没有了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没有了英雄主义的色彩。要想让我们的生活重新获得激情,只有重新端正处世态度,继承古代仁人志士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的传统,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屈原散文诗篇三

端午这一天

艾草,已挂在门前

佩带香包的孩子,满街奔跑

站在岁月的岸边

大人们将雄黄酒缓缓倒下

剥开粽子

剥开那延绵千年的历史

五月的天空,风轻云淡

楚国的往事,随风铺展

一个生命

渗入了一条长江

深情的牧笛

汨罗的滩歌

在生命的长河里久久荡漾

心系离骚长悠悠

怎能平你胸中的愤恨

情寄天涯冷凄凄

怎能知你茫茫天愁寄何处

歌不完长江流水意

诉不尽涛涛岁月情

托起沉甸甸的敬意

我见证了诗魂的永生

屈原散文诗篇四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沉重是自找的。

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二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散文》第3期)

1.分别指出猎物宠物在文中的含义。(2分)

2.庄子的翅膀含义是什么?作者对它有何评价?(4分)

3.文章倒数第三段写到庄子的散文,用意是什么?(2分)

4.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表现出一种绝望而消极的情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阅读【答案】

1.猎物是指在君王的统治之下,被君王任意宰杀,毫无生命尊严的百姓。(1分)

宠物是指在君王统治之下,接受君王豢养,供君王取乐同时充当其爪牙的臣子。(1分)

2.庄子的翅膀指庄子摆脱名利等束缚的彻底(或自由)的思想。(2分)

评价:(1)它是在君王的诱惑和暗藏杀机的逼迫之下产生的,(2)它使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自信。(3)因为它,庄子珍爱生命;坚守人格尊严、精神吞吐宇宙。(4)因为它,庄子保全了自己,让世人吃惊仰望。(2分)(共4点,每答出1点给1分,只要能答出2点即得满分)

3.进一步说明庄子思想的伟大和历史影响的深远;(1分)与我为欲望所绑缚而无法自拔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1分)

4.最后一段从表层意义上看,确实表现出一种绝望消极的情绪,但是综观全文,它实际上是愤激之词,(1分)表现了作者因陷人生活困境而不能自拔的深切无奈,(1分)更深刻的表达了对庄子思想的崇敬,对理想人生状态的强烈渴望。(1分)

试题分析:

1.猎物一词在文中多处出现,其意义在文章的第一段说得比较清晰,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可知猎物是比喻的说法,指老百姓。一是地位卑微,二是想杀就杀,任人宰杀,没有尊严。宠物出现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与猎物相对,宠物则是那些臣子,指在君王统治之下,接受君王豢养,供君王取乐同时充当其爪牙。

2.文章的标题就是庄子的翅膀,文章中也多次出现,这是比喻的说法。可抓住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可见,翅膀就是指思想。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这种思想,就是自由思想。作者的评价,可从文中作者的议论找出。

3.文章的结尾部分提到庄子的散文。在这一段中,作者指出庄子的散文有思想,所以庄子成为伟大的散文家,其散文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文章提到庄子的散文,就是来说明庄子的思想的伟大及深远的历史影响。

4.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文章结尾部分的这一番话,表面上看是一种较为消极的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反讽。因此可看出作者对庄子思想的敬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理解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d级。

屈原散文诗篇五

看到此题目,您可能要哑然失笑啦:“嘿,写字的家伙,屈原可不就姓屈名原吗?”呵呵,这位朋友您未免太过自信了,屈原还真的就不姓屈名原呢。

我们先看屈原的姓。小时候,笔者在《少年文艺》读过一篇小说很有意思。讲的是范老师新到一个班级讲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老师讲完后,有熊姓学生举手提问范老师和范仲淹啥关系。遇上问题学生了,范老师颇有大家风范,讲了姓氏传承,反将了熊同学一军,说他是屈原的后代。熊同学后来问范老师,屈原姓屈,跟我们熊家有啥关联呢。范老师说,熊乃楚之国姓,屈、景、昭等姓氏都是从熊姓派生出来的,所以熊同学可能是屈原的后代。

这套理论听起来蛮有道理。不过,它也有两个缺陷。先秦姓、氏是分开的,姓大于氏,一般不会改变,而氏可能随着封邑、官职的更改而更改。屈氏是熊姓的分支,楚武王熊通封公子瑕于屈地,其后代就以先祖封邑为氏。我们可以说屈姓人祖先是姓熊,而不能说熊姓人祖先姓屈。还有一个,严格说来,熊并非楚之国姓,真正的楚国姓乃芈,就是电视剧《芈月传》里芈月的姓。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楚之先祖叫芈鬻熊,乃周文王的老师,其子孙以其名为氏。后来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为楚君。这样看来,楚王是芈姓熊氏,而屈原则是芈姓屈氏。

屈原的`名也不是原,而是平,他的字才是原。屈原的名声显然盖过了屈平,这种称呼某人字而不称其名,在古代有个专有名词叫“以字行”。这类名人有很多,像我们熟知的项羽、伍子胥、陶渊明、孟浩然、唐伯虎等人,都是这样的。

屈原其实还有另一套名字呢。我们读《离骚》会读到这么两句:“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看来,屈原又名正则,又字灵均。为什么屈原有两套名和字呢?史学界尚未有定论。也许是屈诗翁觉得寂寞,给自己额外加了套名字,逗大家伙儿玩吧,呵呵。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