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温柔雨

教学计划应该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进,及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提供给大家参考。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篇一

三年级下册教材p66—67例4及相关练习。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画一画,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所以,在教学中借助直观的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画一画、动脑思考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的过程,体会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1、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获得从度量到计算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动手量一量、画一画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再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体会成功的快乐。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ppt课件,方格纸、直尺等。

1、什么叫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复习面积单位。

(1)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用手比划比划)。

(2)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为什么图形的的.形状不一样,面积却都是3平方厘米?

(因为这些图形中都含有3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们的面积都是3平方厘米。)。

1、猜想。

(1)课件出示7乘4的长方形,你知道这个它的面积吗?

猜一猜。

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一摆。

课件出示铺有小正方形的长方形,现在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一个一个的数;还可以数一行有7个,有这样的4行,就是4个7,用乘法计算,7乘4得28,也就是28平方厘米。)。

(2)课件出示5乘3的长方形。

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没有摆满,你知道它的面积吗?

小结板书:小正方形的总数=每行的个数×行数。

要算我们教室的面积或篮球场的面积,你还用小正方形去摆吗?为什么?(摆——算)。

生说课件演示:每行5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有这样的3行,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一共有15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

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发现每行摆几个小正方形,长就是几。摆几行,宽就是几。

生说师小结。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乘宽,就是5×3=15平方厘米。同学们可真厉害!

师:“长×宽”是不是适合所有的长方形呢?想不想验证一下?

3、验证。

(1)动手操作,在方格纸上动手画一画。

任意画一个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标出它的长和宽、小正方形的个数以及长方形的面积。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交流反馈,发现规律。

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生汇报师小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3)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里面铺成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相等,它的长是几厘米,每行就可以摆几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这样的几行,铺成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就是每行的个数×行数,所以,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已知信息?(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

4、小练笔: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

(1)长9厘米,宽4厘米。

(2)长5厘米,宽5厘米。

1、长5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实际上是什么图形?

(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吗?

生说师小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补充课题)。

要求正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出长方形的面积后,进行迁移类推,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回顾过程,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培养学习的能力。】。

1、动手量一量。

要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多少,要知道什么信息?(量出它的长和宽)。

动手量一量,为了计算方便,数学书的长和宽取整厘米计算。

3、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让学会结合平移知识,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计算面积。】。

4、每个小正方形代表1平方厘米。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面积相等的情况下,(。

)的周长最小。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正方形的总数=每行的个数×行数。

×

5×3=15(平方厘米)。

边长。

×

边长。

5×5=25(平方厘米)。

猜想——推理——验证——结论。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篇二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通过自主探索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经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第一组长方形(等宽不等长)。

这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谁的面积比较大?

2、出示第二组长方形(等长不等宽)。

这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谁的面积更大一些?

3、刚才我们观察了两组长方形,你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都有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教学例1。

(1)小组合作:请同学们拿出若干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再观察摆出的长方形,看一看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并数一数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然后填写下表。

(2)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交流并填表,教师巡视。

(3)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教师提问,学生交流:你所摆的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个数和摆的长方形面积各是多少?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关系?(有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2、教学例2。

(2)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提问:你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学生全班交流。

(3)出示例2右图提问:这幅画你打算怎样测量它的面积?

学生在书上各自测量长方形的面积,遇到困难同学间可以互相商量,合作学习。

教师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量面积的?学生汇报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可以沿着长摆一行,共用5个小正方形;沿着宽摆一列,共用4个小正方形,说明每行5个小正方形,共可摆4列,共需要20个小正方形,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

3、教学试一试。

右边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篇三

教学目标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推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准备1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

15×380×6060×3025×44×3017×8。

400×59×1312×726×311×10045×3。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

出示下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会发现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学生们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便填表。

每排几个(长)6。

有几排(宽)2。

个数12。

面积12。

教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通过让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收获和应该记住的公式。

3、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算一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下列各题。

13×55×112×2316×831×38×10。

410×37×1242×24×12130×220×4。

四、思维训练。

1、把表格补充完整。

名称长宽周长面积。

长方形8厘米7厘米。

9米24米。

正方形边长5分米。

边长100厘米。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篇四

二、解决问题。

(一)、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生操作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主持活动,活动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个数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记录。

(3)思考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活动反馈。

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板书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三)、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三、巩固应用。

1、计算78页“做一做”

3、告诉茶几面积,猜长和宽(出示课件)。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对折一次后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备用)。

四、课堂小结:思考收获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篇五

1、引导学生发现并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课件、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卡片、面积不等的长方形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活动,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两张纸板,你能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说一说它们的长和宽怎么样啊?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通过比较,谁能说一说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长方形的长、宽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老师相信你们只要在下面的学习中,大家认真操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一定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利用拼摆的方法解决问题

(1)、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你们用的都是1平方厘米的小卡片,一共用了15个,面积一共就是15平方厘米,所以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

(2)、展示交流“半铺”情况。

你们只摆了一行一列就算出它的面积。其实大家都是利用了每排的个数乘排数求出了面积单位的总数,也就是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板书,每排个数×排数)。

2、由用面积单位测量向计算过渡

在你们的盒里还有一张卡片,这回我们不摆了,你们就用一把尺子,看能不能想办法知道这上面一共能摆满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卡片呢?(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你们通过量长方形的长就能想出每排摆的正方形个数,通过量宽就想出能摆几排,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这个长方形卡片上一共能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课件演示、验证。)

3、总结面积计算方法

同学们通过测量、观察和想象知道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方形长的厘米数,排数相当于长方形宽的厘米数。每排个数乘排数就是面积单位的个数,而这个单位个数恰恰相当于长方形的面积,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乘宽。

4、验证公式

其它长方形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便填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长乘宽的积

面积/平方厘米

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吗?

5、总结正方形面积公式

大家看这个图形很特殊,长是6厘米,宽是6厘米,这是什么图形?(课件演示)我们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那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来计算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三、回顾思考、总结深化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回想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通过“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把新问题转化为学过的知识,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呢,这种转化的思考方法会经常用到,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2你知道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多少吗?

(1)估计封面的面积

(2)计算封面的面积。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篇六

1课时(40分钟)。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本节课也通过学生拼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观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进而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学生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也比较容易。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1、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掌握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长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1)教学课件。

(2)每人15个边长1厘米的卡片、每2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卡片。

(3)每4人一张表格。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篇七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习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2)能想象出。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20厘米就能摆20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

(5)为什么宽是4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书算式。)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三)归纳公式。

(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四、课后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篇八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0页例题及“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七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

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

一、步步深入,比较异同。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动手进行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计情况。(教师进行指导怎样才能减少误差。)。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那么,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用1米来测量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各是多少?用1平方米来测量黑板的面积是多少?教室地面的面积是多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并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

4、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5、教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板书课题)。

二、巩固反馈,深化认识。

1、教科书第120页第2题。

2、教科书第120页第1题。

3、练习二十七第4题。

5、练习二十七第7题。

长方形长:5厘米宽:1厘米。

6、练习二十七第6题。要求学生围出3个图形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

正方形边长:3厘米。

板书设计 :

学生板演算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124页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一张长5厘米、3厘米;长3厘米、宽4厘米;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

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

学生估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面积大约是多大?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最好是做成多。

媒体课件显示给学生看。)。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看它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本第124页上面“做一做”: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2、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5、练习二十八的第5题。学生先自己做,然后交流。教师小结:半场的面积是操场总面积的一半。

板书设计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页正方形的计算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面积是1平方米的硬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先测量,再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1)       (2)         (3)        (4)。

学生做完后进行交流。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点拨。

如果有的学生选了(2)、(3),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首先学生说明自己的算法,再让学生讲明这样做的道理。教师引导: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长变短与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也可以这样想,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其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选(2)、(3),教师直接引入:图(2)、(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明想法,教师再引导。

练习:课本第125页第7题。 2厘米  9分米。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厘米 9分米。

2、学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教师板书公式,并说明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3、学生把课本例题填完整。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动手测量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遇到有小数的情况,计算结果可以用整分米来表示。)。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提问:“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是什么意思?”(要配的玻璃面积与桌面的面积一样大,也是边长8分米。)。

2、练习二十八的第6题。口算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13×14、84÷4、

630÷30是怎样口算的。

3、练习二十八的第9题。让学生拿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实际做一做。

4、练习二十八的第10题。学生先独立做,然后说明为什么这样列式。

5、练习二十八的第1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

5分米。

3、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7页的例题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九的第1、3、5、6题。

教学目的。

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分清长度和面积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小手帕。

教学过程 。

一、情境体验,对比不同。

1、多媒体演示(或幻灯片):一块长方形的白菜地,周围围上篱笆。学生根据这个情境提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继续演示:菜地的长是5米、宽是2米。

然后选取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的主要问题: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多少?让学生进行解答。

3厘米              6厘米。

12厘米                 6厘米。

3、学生估计教科书封面的面积大致是多少?

4、学生讨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指什么?

周长和面积各是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总结出示下表:

含义 四条边的长度和 四条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 (长+宽)×2。

长×宽。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篇九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探求知识过程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利用信息媒体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信息输入和传递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这节课力求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在网络教室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会灵活计算与应用,解决数学问题。

1、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环境主体与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学习获取知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重点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理解,为了突出重点,老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课件,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师提出的研究提示语,学生进行拼摆长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长宽得出面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

2、运用多媒体学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节课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电脑课件的操作,学习新知识。通过数形结合,实际操作,突破知识重难点,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在电脑中进行动手操作,根据出示的'图形进行拼摆测量填写完整的表格,再根据表格中填写的数据研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利用面积单位拼摆或用尺子测量,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更好的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服务。在练习中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问题不仅可以求助于教师,还可以求助于同学帮助解决。这样的设计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在学习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使电脑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从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随时可以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学习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充分的自主与教师有效的指导相结合。

授课环境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课件分教师演示课件和学生学习课件。

教师课件,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正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通过数面积单位个数并求面积,为新知识做好准备。新授中教师机出现的研究提示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导航。学生课件,突出自主学习的特点。在新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在学生机上动手操作,根据出示的图形进行拼摆或测量,填写完整的表格,再根据表格中填写的数据进行归纳,研究长方形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练习部分,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电脑对学生计算的结果进行判断,实现人机对话。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

1、复习新知:

师引语,让学生说一说前面学习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有关知识。

(3)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作准备。

2、引入新知:

师:这节课你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教师引入:有的同学想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生1:我还想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生2:我想知道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生3:我知道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

生4:……。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入新知识。

3、探究新知:

师:请看图形,你能很快地说出面积是多少吗?

生1:数小方格方法数出面积。

生2:计算出来的。

生3:……。

通过学生数面积单位个数认识面积的大小为新知识作铺垫。

(2)、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上机操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活动要求:

学生每人一台电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帮助解决。学生上机操作摆图形的面积。

1给出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随机摆出3个长方形计算出面积。

2用尺子动手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两种方法自选)。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件将原来抽象的内容通过数形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师研究提示语:

(1)每排摆的面积单位数和长有什么关系?

(2)摆的排数和宽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小结:每排有几个面积单位,长就是几,摆了这样的几排,宽就是几,也就是长方形所含的面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和宽的数的乘积。电脑出示:长4厘米,宽2厘米,求面积长是5厘米,宽3厘米,求面积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摆的过程。

(1)学习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3)学生谈谈自己的本节课的收获。

(4)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反思小结,体会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篇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篇十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级上册第83~86页。

2.1知识与技能:

2.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生活种的数感。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3.1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2教学难点:

3.3考点分析:

4.1课程标准的要求:

(1)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作用。

4.2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角、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再一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及他们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同时又为后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做好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这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了知识经验。

4.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长度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因此学习这些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习难点。老师应关注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把动手操作和动态演示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印象,在此基础上探究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各种公式。

(1)选取生活中熟悉的素材来学习几何知识,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情境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提升——总结。

多媒体课件。

8.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看这张照片,老师想给他镶上边框,那样会更漂亮。到底需要多长的边框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该怎么办?(课件出示照片)。

生1:量出每一条边多长。

生2:两处四条边一共多长。

生3:可以用线围一圈。

量出这个长方形照片四条边一共有多长,也就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周长”。(板书: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出使物体,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周长)。

8.2新知探究。

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作这个。

长方形照片的边框,谁来指出他的.周长。怎么就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先量再算)。

师:同过测量得出了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如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

生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方法: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即6+4+6+4=20.

生2:我们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了两个宽。方法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6×2+4×2=20.

生3:我是先算了长加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一组邻边的长。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以2,即(6+4)×2=20(厘米)。

师追问:长+宽×2这样写行吗?为什么?(不行)。

师:比较一下着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你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算法优化)。

生汇报算法:

生1:我们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5+5+5+5=20(厘米)。

生2: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5+5)×2=20(厘米)。

生3: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5×4=20(厘米)。

师:在这几种方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8.3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练习题。

8.4总结本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6+4+6+4=20(厘米)5+5+5+5=20(厘米)。

6×2+4×2=20(厘米)(5+5)×2=20(厘米)。

(6+4)×2=20(厘米)5×4=20(厘米)。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篇十二

教材分析: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自学反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教师点拨,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课件出示:例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新课标第一网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2、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3、完成课本第79页1、2、3、4题。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大全(13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8页。完成做一做,练习十九3、4、5、6题。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常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第七十八页例三。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得出结论。

3、学生试做,汇报答案。学生汇报时师板书。

三、展示提升、教师讲解。

长方形的餐桌配上的玻璃实际上是什么形状?(对,长方形。)餐桌的长是玻璃的长,餐桌的宽就是玻璃的宽。知道餐桌的长和宽我们就可以算出玻璃的面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就可以求出玻璃的面积。所以玻璃的面积:14×9=126(平方分米)。

四、训练反馈,内化提高。

1、做78页下面的”做一做”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完成课本练习十九3、4题。独立完成,小组内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练习十九5、6题。独立完成,小组内汇报交流。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例314×9=126(平方分米)。

答:这块玻璃的面积是126平方分米。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第七至十一题。

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源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

教具准备:准备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口算。

4×900600×3300×9。

24×46×50022×13。

60×3285×1077×10。

二、自主练习、交流订正。

1、学生独立完成第7、8、9题。

2、小组内订正,交流。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求正方形的面积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三、完成练习十九第10题。

通过画图填表格引导学生发现:

1、有三种情况(只要想那两个数相乘是16就可以了。)。

2、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长和宽相等。

成为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教师说明:这一结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将会得到更充分的证明。

四、合作完成第十一题。

1、讨论三幅图的面积和周长的变化。

2、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再计算剩下部分的面积和周长。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进行了基础知识的练习,探究知识的练习和对比知识的练习。通过练习我们可以看到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非常关键的,在今后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因病辞职信(优质17篇)

    当我们决定离职时,辞职信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出自己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专业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辞职信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各位领导:您好!首先感谢xx

    世界地贫日活动总结(专业16篇)

    撰写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活动目标、过程和效果的认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范文,供参考。

    创业实训心得(优质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表现。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例,你可以从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房产买卖委托书大全(23篇)

    买卖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也涉及到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考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买卖实操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交易。委托人:_______,男,____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模板20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科标准,提前安排学习步骤和教学任务的一份计划。接下来将为大家推荐一些教学计划的参考书籍和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支持。

    因病退学申请书(通用16篇)

    更多申请书是求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是向雇主展示自己能力和经历的书面材料。阅读这些更多申请书范文时,请注意它们的结构、语言运用和思路展开,以及对目标机构

    银行高层领导竞聘演讲稿大全(16篇)

    银行与客户之间建立了长久的信任关系,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以下是银行报告的典型案例,通过学习可以提升报告撰写的水平。尊敬的领导、评委:市场部营销主管

    雨中的遐想(实用19篇)

    优秀作文的语言质量高,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以下是一篇热门话题的作文范文,通过这篇作文可以了解一种优秀的写作方式。今天是暑假结束后开学的第二天,太阳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书(热门19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拓宽视野和提高能力。6.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是我们进行写作的重要参考,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更

    教师休假报告(精选21篇)

    报告范文通常具有结构严谨、内容全面、语言简洁明了等特点,以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其主要观点和论据。请大家注意,这些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具体的写作风格和内容应根据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