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雨中梧

范本是我们学习的重要资料,通过研读范本,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参考。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一

一、从教学设计的总体上评价:

优点:对学习者的分析详细准确;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也全面详尽;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媒体的选择较合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并在课后的作业中得到拓展。

缺点:“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诵读的方式很多,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时教师的师范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惜,我的普通话不是太好,没能给学生作出表率;“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字、词、句以及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还要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这方面,我好像做得多了些,有些替学生包办了的味道。

二、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评价:

优点:整个过程比较合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导入到结束,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现代教学思想渗透其中,有教育法、心理学的应用,给学生宽松的思维空间,采取了应变得当的措施,问题的设计突出重点,降低难点,难易适中,能让85%以上的同学都能自己解决问题,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清晰完整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缺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的探究、合作学习比较多,没能尽情的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特别是对于差生、没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对特们今后的成长很不利。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二

1、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音律美。

2、学习和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疏通文意。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同目标1、2。

同目标3。

一、导入。

生:黄鹤楼上有崔灏留下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师:而岳阳楼,我们就会想起那传唱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请同学们读一读关于范仲淹的一段资料,可能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有所帮助。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常自诵曰: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思考:

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

范仲淹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二、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

师巡视,找出学生读错的字:偕,

并让学生说说在读时觉得哪些字音读得没把握,哪些句子读起来拗口?

2、分组分节检查读课文,师指出错误处。

3、听朗读录音,小声跟读,感受课文语言特点,体味该如何去读。

4、学生齐读:

思考: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指名回答:

叙的是重修楼之事。

写的是洞庭美之景。

抒的是情。

议论的是先忧后乐。

学生对抒的什么情,答不上来。

5、请找出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来美读。

指名读,范读,学生参与评议。

三、疏通词句体味内涵。

1、学生对照注释,逐句疏通一、二节文意,有疑难处做好标记,同桌交流集体质疑,答疑。

2、检查字词解释情况:出示:记之(事)。

衔吞(景)。

得无异乎?(情)。相机解答以上的思考题,即叙的什么事,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及三重否定对意思的表达。

3、检查句子解释情况,师出示: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指名学困生翻译,有困难的请同学帮助解答。

4、思考:藤子京被贬为什么仍能政通人和,百废待兴?范仲淹为什么乐意为他作记?

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寥寥几笔带过,为什么?用书上原文回答。

第二节中有些句子为下文埋下伏笔,起承上启下作用,请找出来加以说明。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一、二小节。

2、想象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时情形,并加以描绘。

1、课堂的导入注意了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2、整堂课,以诵读为主,以读促悟,而且读分读准,读通,读美,三个层次,五个环节。即自由读,分组读,听录音跟读,齐读,美读这样五个环节。收到了预期效果。这也符合古文的教学特点。

3、带点字的选择也费了些心思:记之(事)。

衔吞(景)。

得无异乎?这几个字的解释也正好可以解决上面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句子的翻译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

5、存在的问题:虽然注意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学法的指导,比如读书时对于停顿、重音、语气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导。再比如,翻译时没教给学生对于省略的句子成份,古今词意的变化,词序的调整上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三

古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向来被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是最枯燥的学习内容上本课,要讲的内容较多,所以我变过去一味的老师传授为学生自主品味、合作探讨、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自主品味、合作探讨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古文的习惯,提高他们阅读古文的兴趣我今天在上完《岳阳楼记》之后,觉得效果还可以,为此,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写出来,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好的:我运用了“组合”学习法,注重各种形式的组合:

2、方法的组合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注重新课的导入。

不足:因为本文太著名,我参考的资料太多,对岳阳楼、范仲淹的历史知道的越多,想传达的东西也就越多,于是教学目标要求也会多,远远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平时备课,要从学生的低限起步,那么,无论你面对的是怎样一批学生,都可以激起他们的共鸣,否则,曲高和寡,只有一部分响应,课堂氛围自是不佳,也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我总是容易犯这样的错,吸取教训吧。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四

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教学安排,利用早读时间认真督促学生预习,方式是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具体做法如下: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难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带着问题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带问题或学习成果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互相探讨,力求得出结论;解决不了的问题以纸条的形式提交给老师,留待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师所给的时间足够,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优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结果,很多问题都是大家能够解决的,只有少数问题,比如《岳阳楼记》中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和几个过渡句的翻译向老师提了问。这样的方式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头脑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在这样的氛围中,所有的学生都努力参与其中主动学习,效果自然不错。

古文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语句的理解,为突破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实施三个“加”。所谓三“加”就是加大对课文朗读的力度,加强对重点字词的落实,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整堂课,以诵读为主,以读促悟,而且读分读准,读通,读美,三个层次,五个环节即自由读,分组读,跟读,齐读,美读这样五个环节,收到了预期效果。这也符合古文的教学特点。

重点字词的选择也费了些心思:记之(事),衔吞(景),得无异乎?这几个字的解释正好可以点拨文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借助多种形式进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句子的翻译则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课堂上,我抓了几个重点句进行赏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检测了预习效果又品味文章的意境。

简介作者时,作者苦难的童年和年轻时的刻苦学习精神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材。在品味语言,理解文章主旨时,他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旷达胸怀与崇高的忧乐观,更是探讨的重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完文章之后,我还要求学生在日记上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以便进一步巩固德育效果。

学完这篇名篇,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虽然注意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学法的指导,比如:读书时对于停顿、重音、语气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导。再比如:翻译时没教给学生对于省略的句子成份,词序的调整上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如果说加大读诵的力度和德育还算是素质教育的话,那么,文言词语的落实与句子的翻译,无疑还是应试教育的味道太浓,有悖《新课标》的要求。在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却又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文言文到底该怎样教?我小心翼翼的走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中间,究竟该何去何从,我犹豫难决,彷徨不定。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五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当我讲完课文后,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基本上这节课我完成了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我的设计本着语文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的朗读感悟,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我仍然觉得有一些遗憾在其中我对这节课反思如下:

对于文章三四自然段的处理纠结中的不断变换,最初的计划是让学生在赏析了巴陵胜状,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学生体会到了这段景物的特点“壮美“。继而自读领略三四自然段的美景,有一个词语概括其特点?(凄美,优美)再让学生赏析从哪个语句中品味到的,进行景物的赏析、但是后期发现学生赏析不到位,效果不佳。变改为了读文绘图,正所谓:美景配美词,美词绘美图,让学生展现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引导学生去体会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本打算要重点指导“登斯楼也……”的情感处理,更加突出后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但在课堂实施中却发现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做这样的处理,自己觉得悟情的力量略显单薄。

对于拓展延伸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走近作者内心世界我设计了“面对范仲淹如此的感叹和期盼,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学生的感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

自幼苦读立志天下。

青年入仕直言强谏。

政治革新屡遭贬责。

几起几落百折不挠。

军中一范西贼破胆。

捐资购田兴学育才。

一生济人无银丧葬。

先忧后乐心系天下。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范仲淹一生的总结,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范仲淹,进而更好的理解他的胸襟与抱负,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会更加用心的去挖掘教材,让我的课堂更加有效。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六

对于文章三四自然段的处理纠结中的不断变换,最初的计划是让学生在赏析了巴陵胜状,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学生体会到了这段景物的特点“壮美“。继而自读领略三四自然段的美景,有一个词语概括其特点?(凄美,优美)再让学生赏析从哪个语句中品味到的,进行景物的赏析、但是后期发现学生赏析不到位,效果不佳。变改为了读文绘图,正所谓:美景配美词,美词绘美图,让学生展现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引导学生去体会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本打算要重点指导“登斯楼也……”的情感处理,更加突出后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但在课堂实施中却发现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做这样的处理,自己觉得悟情的力量略显单薄。

对于拓展延伸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走近作者内心世界我设计了“面对范仲淹如此的感叹和期盼,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学生的感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

自幼苦读立志天下。

青年入仕直言强谏。

政治革新屡遭贬责。

几起几落百折不挠。

军中一范西贼破胆。

捐资购田兴学育才。

一生济人无银丧葬。

先忧后乐心系天下。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范仲淹一生的总结,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范仲淹,进而更好的理解他的胸襟与抱负,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会更加用心的去挖掘教材,让我的课堂更加有效。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七

这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前松后紧。由于朗读次数多,自主学习时间长,再加上开始电脑病毒导致课件播放不出声音,中途往返于中控台、黑板等,后面当堂检测时间就比较仓促。这说明自己对课堂会出现的问题估计的还不是很足。另外,如果能应用电子教鞭,就会从容操控课件,节约时间。

二是默写的环节设计不够合理。在学生朗读背诵之后就进行默写训练,有点仓促,也比较突然。如果能在全诗学完后进行默写,就会随理成章,很自然。

三是在学生探究主旨时,虽然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了,但是太过于轻轻点水,不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是学生能讲出诗歌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感情,但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运用“以诗论诗”的方法,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相关的诗句对应起来。必然使学生理解不够深入。

五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准确,赏析还停留于表层,有待进一步引导训练。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先学,就要紧紧扣住重难点和考点,认真设计学生自学的题目。就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后教,就要积极引导,引在知识的关键,导在学生的难处。要善于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当堂训练,就是要应用课堂所学,解决高考中的实际问题,练在点子上。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八

学校领导统一要听九年级老师的课,从周一开始每天听两个老师的课,今日周三,轮到了听我的课,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中午第二节,三班的语文课。

多年课堂教学的磨炼,心理素质强了好多,对领导入班听课已能泰然处之,但具体如何上一节有领导在场的课,心里上还是和平常不一样的。

要讲《岳阳楼记》,今天早起从梦中猛然醒来,是因为睡梦中得到一个好的题目《另辟蹊径,成就经典》。为此兴奋起床,头脑里便一直在思考如何顺着这一想法而下笔成文。起的还是不够早,没写几句儿就到了早餐时间。

对于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几篇文章,可谓篇篇经典,每一篇都是一座山峰,峰峰厚重俊美。虽每年都在品读,可是越读越觉高不可攀。每读一回,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启示。对于《岳阳楼记》这篇一问世就名振天下的美文,历经千年而吟诵不衰,必有后人取不尽的法宝。我对此深有体会。

今天这节课,要学文章的第五段内容。

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五段,识记段落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作者的真实感情,理解作者的胸襟和远大报负。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也是经历了一场头脑革命才能做到脱繁就简,简单明了。以往制定目标都是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前人的经验,制定所谓的“三维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渐渐懂得,在一节课中如果能达成一个目标,实现“一课一得”也是了不起的作为。面对一问三不知的学生,定的目标越多,越会驾空课堂,自己抬高自己,无疑于面临难以下台的尴尬局面。

因此从这学期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允许自己只规定一个,最多两个。事实上,一个目标足矣。

在这节课上,重点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住文段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一是为了应对考试,现实面前必须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在农村中学,语文课上仅仅给学生讲思想,讲情怀,真的很难。

还想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不是一件飘缈的事情,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学习古文,理解文章词语的含义,是走向作者情感世界的必经之路。以往的课堂教学,忽视了这个最基础的环节,跳过字词直接讲“高大上”的东西,现在想来真是有点“形而上”了。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很想从地面做起,重视文章中最基础的元素,带着学生在语文的寻美之路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对于第二个目标的设定,是想让学生通过理解作者的真实感情进而理解作者的胸襟和报负,以实现本文主旨的一个升华。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已经明白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写风景”而是为“写情怀”。因为对岳阳楼下的洞庭湖胜景,“前人之述备矣”。作者自然不愿重复前人之语,他要说的是赏景之人的“览物之情”。通过三、四两段的阴晴变化所产生的心情变化,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细细品读已明白了这一点。而在这节课中,我想让学生通过品读第五段内容明白作者的真实感情是和“迁客骚人”们的思想感情不一样的。通过细读本段文字以理解作者苦苦探求“古仁人之心”进而理解作者的胸襟和抱负。最后理解文章真正的写作目的,既是应邀而作,也是表明心志,还要与朋友共勉,而布局谋篇又不落俗套,这样的构思真是一举多得。堪称岳阳楼之绝唱。

心里想着,达成教学目标之后,还要进行一个小拓展,给学生回顾有关“唐贤”们写的一些关于岳阳楼的诗词及有名的对联,作为补充扩大学生的视野。

心里这样想着,美美的就去上课了。

以上是为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想象和现实总是有些出入,自己做好的充分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还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学生的接受水平想高了。

心想着这篇文章,已经带着学生读了两节课了,对最后一段的内容,学生应该提前学习,或是因为好奇心而早就熟知了吧?事实是,课堂上你带着他们学到哪里,就到哪里,九年级的孩子学习时间真的很紧张,根本没有课余时间来预习的。结果,在课堂上,仅是第五段的重点词语部分,就占用了很多的时间。而到进入“理解作者情感”这个目标的学习时,课堂上已经没有时间了。只稍稍点了一下,就下课了。

课后,细下心来,想想时间都“花”在哪里了?这节课上得也太薄了吧?

学习第五段重点词。其实好多词语课下注解都有,只要细心一看就可以搞定的。可是还是有几个不好理解的词语,比如“之”的用法;比如“然则”;比如“进”和“退”。中间如果哪个词语解释有误,就需要耐心的做一个更正。在中间还加了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句子的翻译和用法的解释。等等等等之类的词语。真没想到,这么一小段,仅词语解释这一项竟然引出这么多的问题,这是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还没有检测句子的翻译呢!如果再提问,恐怕一节课时间都不够呢?可怜的孩子,就怕老师的追问,说实现,现在上课基本上在演“独角戏”,学生最怕老师提问,一提问,准搁车。

以孩子现在的学习状态,不敢再追问了。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分的过去了。后来,没办法,直接自问自答好了!

因此,本节课制定的两个目标,依然只实现了一个,而对于理解作者情感这一目标,还是到下节课吧。

以上是为对上课过程的粗略再现。

课后,很认真的听取了两位领导的意见。对这一节课的课后反馈,站在教学进度方面考虑,他们还是觉得教学环节按排不是很合理。我笑问他们,要给这节课定个什么位?是优质课,还是常态课?心里很清楚,如果是讲公开课或是优质课,这样的课堂效果很明显不会很出采。但领导明确表示,这是常态课!我想,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恐怕就是这个样子吧!

走过了花红柳绿的青青世界,现在只盼望欣赏秋日的静美。不想再在课堂上搞花架子,很想实实在在的教好语文课。不在乎一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想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了多少知识;不在乎一堂课赶了多少进度,而是想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了多少收获。很想在课堂教学突破自己,很想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九

1、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音律美。

2、学习和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疏通文意。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同目标1、2。

同目标3。

一、导入。

生:黄鹤楼上有崔灏留下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师:而岳阳楼,我们就会想起那传唱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请同学们读一读关于范仲淹的一段资料,可能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有所帮助。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常自诵曰: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思考:

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

范仲淹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二、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

师巡视,找出学生读错的字:偕,

并让学生说说在读时觉得哪些字音读得没把握,哪些句子读起来拗口?

2、分组分节检查读课文,师指出错误处。

3、听朗读录音,小声跟读,感受课文语言特点,体味该如何去读。

4、学生齐读:

思考: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指名回答:

叙的是重修楼之事。

写的是洞庭美之景。

抒的是情。

议论的是先忧后乐。

学生对抒的什么情,答不上来。

5、请找出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来美读。

指名读,范读,学生参与评议。

三、疏通词句体味内涵。

1、学生对照注释,逐句疏通一、二节文意,有疑难处做好标记,同桌交流集体质疑,答疑。

2、检查字词解释情况:出示:记之(事)。

衔吞(景)。

得无异乎?(情)。相机解答以上的思考题,即叙的什么事,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及三重否定对意思的表达。

3、检查句子解释情况,师出示: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指名学困生翻译,有困难的请同学帮助解答。

4、思考:藤子京被贬为什么仍能政通人和,百废待兴?范仲淹为什么乐意为他作记?

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寥寥几笔带过,为什么?用书上原文回答。

第二节中有些句子为下文埋下伏笔,起承上启下作用,请找出来加以说明。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一、二小节。

2、想象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时情形,并加以描绘。

1、课堂的导入注意了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2、整堂课,以诵读为主,以读促悟,而且读分读准,读通,读美,三个层次,五个环节。即自由读,分组读,听录音跟读,齐读,美读这样五个环节。收到了预期效果。这也符合古文的教学特点。

3、带点字的选择也费了些心思:记之(事)。

衔吞(景)。

得无异乎?这几个字的解释也正好可以解决上面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句子的翻译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

5、存在的问题:虽然注意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学法的指导,比如读书时对于停顿、重音、语气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导。再比如,翻译时没教给学生对于省略的句子成份,古今词意的变化,词序的调整上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十

一、从炼字、内容、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这首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试着,并且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理解。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另一些同学还缺乏表达见解的勇气。

二、在探究环节,让学生思考讨论,博采众长。讨论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诗句内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检查探究成果时,不少学生回答的很不错。

三、选取高考答题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本课堂的教学重在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式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经典回顾”,让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考试形式有所了解,并采取以意逆志,探求作者人生阅历,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不足之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因此,今后我会在语言表达这一领域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十一

拓宽诗文的:从陈与义的诗歌中的意象”夕阳“到其他古典诗词中的夕阳,例如:“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由秋天的悲凉景象到其他诗歌的悲秋,从陈与义的登楼的忧国忧民到杜甫登高登楼诗歌的忧国忧民,不停地拓宽,适时地迁移,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掌握一类诗的解读,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当然这堂课有些许的不足,课堂总是缺憾的艺术,比如对于诗歌的朗读的设计总是有些忘却,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这点做得还不是很足,自己已经充分进入了角色,可学生却迟缓了许多。

我对第六步还有些疑虑,我把这首诗分析得这么深,不知学生能否理解,从今天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还是能理解的。当我把“沉郁顿挫”艺术风格的特点讲清楚后,有一部分能够明白它在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而且能联系具体诗句来分析。还有一点就是,跟中学生讲这么深的问题合不合适。如果从高考的角度来说,可能没有必要,但从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来说,我却觉得很有必要。最起码让他们在学了杜甫的诗歌之后,能他的艺术风格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当然最好能够在同仁的指点下找到更好的授课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但愿你们不吝赐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十二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上周我们学校进行了语文组公开教学,我讲的是《岳阳楼记》。它是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思想性很强的名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经过具体的课堂教学之后,我思考了很多内容,接下来我就谈一谈讲这一课的感受:

一、自主预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利用早读时间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让孩子们先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难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带着问题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然后带着问题或学习成果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互相探讨,力求得出结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所以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字词句加以提示,学生就能基本把握文章内容。

二、朗读与品味意境相结合。

古文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语句的理解,为突破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诵读,以读促悟,同时借助多种形式进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句子的翻译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课堂上,我抓了几个重点句进行赏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检测了学习效果,又品味了文章的意境。

三、理解内容与体会感悟相结合。

简介作者时,作者的被贬遭遇与其崇高远大的政治抱负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文章主旨,他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旷达胸怀与崇高的忧乐观,更是探讨的重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完文章之后,我还要求学生在日记上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以便进一步巩固德育效果。

学完这篇名篇,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课上我虽然注意了努力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具体学法的指导,如:翻译时,对于句子中省略的成份、词序的调整等,没给学生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注重强调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学习、领会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对于语言品味,尤其是三四两段的景色描写这一块有所忽略,《岳阳楼记》不仅思想性很强,也是一篇写景美文,而我忽略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会,减弱了这一名篇的欣赏价值。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十三

一、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引进课外内容;教材内容中以单纯性理解为主,适当插入思辩性内容。

二、划线字的选择也费了些心思:划线字的解释也正好可以解决上面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句子的翻译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四、存在的问题:虽然注意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学法的指导,比如读书时对于停顿、重音、语气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导。再比如,翻译时没教给学生对于省略的句子成份,古今词意的变化,词序的调整上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十四

《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欧阳修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大自然画卷,抒发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醉翁亭记》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本课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先读懂课文,解决文言知识的问题,再理解鉴赏文章内容,两者彼此关照,相辅相成,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醉”字为切入点,理解“乐”的情怀。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并采取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帮助学生体会“乐”的情感,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以诵读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大意。师生共同总结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式。第二课时以读贯穿,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较为复杂的思想情感。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十五

《岳阳楼记》是中考篇目,也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比较重要的篇目。

上这课时,我比较讲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主要注意了如下方面的“组合”:

一,内容的组合。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引进课外内容;教材内容中以单纯性理解为主,适当插入思辨性内容。

二,方法的组合。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新课的导入别具一格,实际上是运用了铺垫式的先入为主法。

三,程序的组合。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推进为主――导入、读讲、辨义归纳、解析等步骤环环相扣,同时注意适当重复和迂回――“归纳”的内容就是“读讲”内容的深化和条理化。

四,节奏的组合。主旋律是学生的诵读、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变化方式,中间插入其他各类教学活动,从而形成疏密相间、跌宕有致的和谐共振。

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是语文教师策划水平的体现。恰当地组合不仅使教师完美的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日常教学的只讲不读、教师单边活动、教学程序杂乱、教学无法深入等现象,都与组合不当有关。教师中真正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的“布局谋篇”的似乎还为数不多。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应提醒自己:请注意课堂教学的组合美!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十六

古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向来被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是最枯燥的学习内容上本课,要讲的内容较多,所以我变过去一味的老师传授为学生自主品味、合作探讨、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自主品味、合作探讨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古文的习惯,提高他们阅读古文的兴趣我今天在上完《岳阳楼记》之后,觉得效果还可以,为此,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写出来,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好的:我运用了“组合”学习法,注重各种形式的组合:

2、方法的组合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注重新课的导入。

不足:因为本文太著名,我参考的资料太多,对岳阳楼、范仲淹的历史知道的越多,想传达的东西也就越多,于是教学目标要求也会多,远远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平时备课,要从学生的低限起步,那么,无论你面对的是怎样一批学生,都可以激起他们的共鸣,否则,曲高和寡,只有一部分响应,课堂氛围自是不佳,也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我总是容易犯这样的错,吸取教训吧。

《岳阳楼记》是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杰作,是一篇优秀的寓情于景的散文典范。在进入语文新课程教育以后,我对自己的古文教学方式和手段做了很大改革,变过去一味的老师传授为交给学生自主品味、合作探讨、归纳总结。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古文的习惯,提高了他们阅读古文的兴趣,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我今天在上完初中阶段篇幅较长、内容最丰富、思想性很强的名篇《岳阳楼记》之后,我对自己的改革措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成就感。为此,把自己的教学后记书写出来,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

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自己的安排,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在每个人自己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再把不明白的问题向小组长或者组内同学提出,大家商量解决。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文学常识提示以后,就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字、词打上记号,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然后再参与到小组中去,进行上面的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就每个组派人到黑板上板书出来,向老师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师所给的时间要足够,不要慌着去收拢他们,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优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结果,很多问题都是大家能够解决的,只有少数问题,比如《岳阳楼记》中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和几个过渡句的翻译向老师提了问。这样的方式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头脑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在自主学习和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前,得正确划分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要兼顾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合作。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合作对象,对自己组内的成员有信心和信任感。能够在组内找到自己学习的帮手。特别是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古文学习中,组员的帮助效果很好,他们自己主动了解和学懂一遍的东西,比老师讲三遍还管用。因此,我把全班分成了五、六个组,每组6~7个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的作用。阅读古文的时候,主动找到读得好的同学,先听自己读一遍,再听别人读一遍,相互补充和矫正。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自己合作的对象,还有具体可行的交流方式。每当我看见他们在真正用心讨论和思考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我感到很轻松,也很满意;当他们把自己的问题总结起来交给我的时候,我又觉得他们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时候了。我以前很羡慕像魏书生之类的教育家们那么愉快、轻松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开始尝试,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懒书”。

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开放教学空间和时间,放松学生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和搞活活动的方式。但是难免有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对其他同学的依赖性。因此,老师在上课时要对合作讨论有明确的要求和合作探讨的具体任务。不是盲目的一阵热闹和喧哗,更不是人云亦云的敷衍,特别对少数不动脑筋,依赖性很强的学生,老师要单独提问和督促。像我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朗读和翻译时,就特意让那些不爱发言的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或者写给大家看,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作用,体会到自己在组内的存在价值。许多学生从过去不敢读、不敢写,到主动上台,而且表现很不错。甚至加强了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一个人读得不好,其他同学也很着急,大胆地上台为他纠正,形成了一种很良性的竞争意识。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十七

古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向来被学生认为是最枯燥的学习内容。但是,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后,我对自己的古文教学方式和手段做了一些改革,变过去一味的老师传授为自主预习、合作探讨、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在上完名篇《岳阳楼记》之后,我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教学安排,利用早读时间认真督促学生预习,方式是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具体做法如下: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难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带着问题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带问题或学习成果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互相探讨,力求得出结论;解决不了的问题以纸条的形式提交给老师,留待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师所给的时间足够,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优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结果,很多问题都是大家能够解决的,只有少数问题,比如《岳阳楼记》中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和几个过渡句的翻译向老师提了问。这样的方式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头脑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在这样的氛围中,所有的学生都努力参与其中主动学习,效果自然不错。

古文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语句的理解,为突破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实施三个“加”。所谓三“加”就是加大对课文朗读的力度,加强对重点字词的落实,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整堂课,以诵读为主,以读促悟,而且读分读准,读通,读美,三个层次,五个环节即自由读,分组读,跟读,齐读,美读这样五个环节,收到了预期效果。这也符合古文的教学特点。

重点字词的选择也费了些心思:记之(事),衔吞(景),得无异乎?这几个字的解释正好可以点拨文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借助多种形式进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句子的翻译则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课堂上,我抓了几个重点句进行赏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检测了预习效果又品味文章的意境。

简介作者时,作者苦难的童年和年轻时的刻苦学习精神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材。在品味语言,理解文章主旨时,他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旷达胸怀与崇高的忧乐观,更是探讨的重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完文章之后,我还要求学生在日记上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以便进一步巩固德育效果。

学完这篇名篇,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虽然注意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学法的指导,比如:读书时对于停顿、重音、语气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导。再比如:翻译时没教给学生对于省略的句子成份,词序的调整上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如果说加大读诵的力度和德育还算是素质教育的话,那么,文言词语的落实与句子的翻译,无疑还是应试教育的味道太浓,有悖《新课标》的要求。在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却又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文言文到底该怎样教?我小心翼翼的走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中间,究竟该何去何从,我犹豫难决,彷徨不定。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优质18篇)篇十八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一篇文言文。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根据学生的现状,我在对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多媒体课件把知识直接展示给学生,还通过我们生活中最浅显的事例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对他们来说深奥的道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扫清生字词的障碍并疏通全文,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和老师共同探讨了课文的一二段。第二课时让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让学生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第三课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文章记叙、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背诵全文。今天我上的是第二课时。

本次教学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互动,掌握了文中的名言警句。从学生今天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能够紧跟老师的引导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风气异常浓厚。本节课使我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与教师教学的合理运用,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的帮助。但本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能结合我们今天的时代,谈了他们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的理解。学生的交流和发言出乎我的意料,很有自己的想法,特别谈到了:他们也许不能对国家有多大的贡献,但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家庭、对关心过自己的朋友,对关心过他们的社会中的'爱心人士尽以及比他们更需要关心的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把这种爱心,这种责任更好的传递下去,这正好也体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传递爱与责任”。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我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更加完美地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教学过程还缺乏淡定,有一定的口误。如果有下次,我会让教学少点遗憾。

以上是我在教学《岳阳楼记》后的几点反思,有不对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同行批评指正。

相关范文推荐

    爱护国旗国旗下讲话稿(精选19篇)

    国旗下讲话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平台,可以向大家传达国家的政策和重要信息。在下面的范文中,小编整理了一些感人的国旗下讲话稿,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大家早上好,我

    初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总结(热门22篇)

    教学工作总结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可以增强我们的教学信心和自我肯定。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小学生下雪范文(18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纷呈的优秀作文,它们或让我们思考人生,或让我们感受到自

    童年个人读后感(优秀21篇)

    读后感是表达我们对一本书的感受和观点的一种方式,也是对我们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的总结。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小班教案小手小脚(实用19篇)

    在小班教案中,教师会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在这里,有一些优秀的小班教案范文,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活动目标:1、尝试用小

    地质勘查单位内部控制分析论文(热门18篇)

    单位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员工行为和组织效能起到重要影响。了解不同单位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可以帮助个人判断自己是否与之符合。摘要:地质勘查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先行性、战

    的分解和组成说课稿(汇总18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种规范化教学工具。这份教案模板中的教学活动非常丰富多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

    暗香的初中(通用14篇)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独特的题材和创新的观点,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和思维跳跃。通过阅读优秀的作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才思的培养方法,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作

    留住记忆的光彩(专业14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展示个人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途径,通过文字的安排和组织能让读者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小编整理了一些备受赞誉的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傍晚,土地庙前搭

    培养良好的习惯(专业18篇)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合理的结构和紧凑的篇幅,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这些优秀作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希望能够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和借鉴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