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笔尘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对课程进行科学有组织的安排。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一

口算下面各题。

15×380×6060×3025×44×3017×8。

400×59×1312×726×311×10045×3。

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

出示下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会发现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学生们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便填表。

每排几个(长)6。

有几排(宽)2。

个数12。

面积12。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通过让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收获和应该记住的公式。

3、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算一下。

1、口算下列各题。

13×55×112×2316×831×38×10。

410×37×1242×24×12130×220×4。

1、把表格补充完整。

名称长宽周长面积。

长方形8厘米7厘米。

9米24米。

正方形边长5分米。

边长100厘米。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二

1课时(40分钟)。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本节课也通过学生拼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观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进而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学生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也比较容易。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掌握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长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2)每人15个边长1厘米的卡片、每2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卡片。(3)每4人一张表格。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三

1、启发学生认识到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2、让学生通过参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关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15片。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想对他说什么?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照片?

生: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马老师很喜欢这张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点,老板向我建议:可以。

去塑封,就是在表面贴上一层薄膜。要知道这张薄膜有多大?

2、我们要求它的什么?

生:求面积。

3、师:对,我们必须知道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师: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要求:

(1)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选几个拼成长方形,看哪小组的摆法最多。

(2)请把结果填入表格。

(3)聪明的你会发现什么?

(4)(小组操作、交流并汇报)整理如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宽所含的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616。

5315。

5210。

339。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的厘米数乘以宽的厘米数。

师:还有谁发现了?你来说说看!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通过实验大家证实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师:刚才我们得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如果用字母来怎样表示呢?

师: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那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生:s=a×b(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老师,刚才那个表格上的第四个摆的不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师:是吗?同学们发现了吗?刚才那个同学摆的好象有点特殊。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可是长方形啊,怎么会出现正方形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这样算吗?(讨论)。

生2:我是这样想的:刚才我在排的时候横过来排3个,竖下来也排3个,这样就成为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了。(教师指着原来的表格)它的面积有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3就是9平方厘米,也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

生3: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师:你说说看)我们以前学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可以等于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那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1、练习。

师:你能运用这个面积公式求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吗?

师;在算这个照片的面积时,我们要先做什么?

生:测量。有两个小朋友帮测量,一个测的结果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

生汇报:15×10=150平方厘米。

师:可是老板为什么给我180平方厘米的透明薄膜呢?他是不是想多要我的钱呢?

1、例1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业步行街长300米,宽36米。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解:s=ab=300×36=10800(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有10800平方米。

2、计算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动手试一试。

3、填表: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图形。

面积。

长方形。

9分米。

4分米。

20米。

10厘米。

正方形。

边长8米。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

a、12厘米b、12平方厘米c、16厘米。

(2)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求这块玻璃面积的算式是()。

a、8×4b、8×8c、8+8。

5、判断。

(1)、课桌桌面的面积是20平方米。()。

(2)、“长×宽”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米、分米、厘米。()。

6、小明家刚刚买了新房子请你帮忙计算一下房屋的总面积。(单位:米)。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四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2页例3。

1、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创设情景:小明的家,显示家里的电视机。小明的妈妈说:“小明,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把它用来遮电视机。”小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

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

(1)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是多少?

(2)方巾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学生1:计算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可以直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56×42=2352(cm2)。

教师引导:想一想,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3:可以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看成长方形的长和宽,由此,方巾的面积通过9×9=81(dm2)来计算得到。

教师:根据刚才的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完成第4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完成第43~44页练习七第1,3,4题。

(3)让有能力的同学做第44页的思考题。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五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方格的比较方法,感受这一方法对于面积计量的意义。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认识面积的含义。

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数学王国的一位新朋友。(板书:面积)什么是面积呢?让我们从生活中开始研究。

二、摸一摸、比一比,初步认识面积含义。

1、教学例1。

(1)摸一摸,感知面。

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将利用这些物体认识面积。(补充板书:认识面积)。

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课桌面的面,课本封面的面,文具盒盖的面,认识面。133。

(2)比一比,感知面的大小。

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

(3)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2、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围成的封闭图形更深入地了解面积。

ppt展示大小不一的封闭图形。

二、涂一涂、比一比,丰富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出示教材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提出要求:把其中的正方形涂成红色,长方形涂成蓝色。

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课件展示。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六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3、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1、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2、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3、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4、出示例题3。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2、生独立完成p79页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学具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第四课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例3,第80、81页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新课。

1、出示例3。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三、综合练习。

1、课本81页(10)。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四、小结。

五、作业。

课本第80页(6、7、8、9)。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八

本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4、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出示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物体的课件)。

2、2、估一估:你们都有哪些办法能够估计出它们的面积?

3、引入新课:你能从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发现面积计算的方法吗?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下。(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图形,合作探究出图形的面积。

3、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方法。

4、总结提炼方法:

5、做一做:

先估计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多少,再计算封面的面积。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能过小组交流总结出方法,再进行实际的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估一估、摆一摆等环节,发展学生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拼摆,让不同个性、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并比较一下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2、交流总结: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

3、师: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4、生汇报:因为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充分应用课本主题图,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黑板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出示课本70页主题图:

1、黑板的长是4米,宽是1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教室前面的墙壁,长是6米,宽是3米,面积是多少?

3、你还能在图中找出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请你估计一下它们的面积,再计算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同时,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九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理解面积的意义。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出示1条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短。

(出示很多条线)。

师: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一)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看一看、摸一摸(拿出一本书)师:这是一本书,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封面?(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认真观察。(拿出一个球)。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皮球。谁能上来也摸一摸它的面?(同时拿出盒子和球)师:这两个物体的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平面、曲面)。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身边任意找出一件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

2、比一比。

师:现在再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左手摸一摸书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3、说一说。

(二)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涂一涂。

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涂色比赛。先听清楚比赛的要求。

师: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有图形的纸。请你们给它们涂上颜色。时间为一分钟,看谁涂的快。如果你有什么疑问,不要急,等比赛结束后再举手提出。开始。

2、比一比(图形有大有小)师:时间到,请涂好颜色的同学把你的作品举起来。

师:为什么他们涂的快,而你们却还没有涂完呢?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图形有大小。

3、辨一辨(图形有开口和封闭的)。

师: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展示2张作品)师:这几个图形和其他图形有区别吗?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师:封闭图形可以确定大小,不是封闭图形,很难确定它的面的大小。那你们有办法帮帮这几个图形吗,让它们也能确定大小?(板书:封闭图形)。

(三)小结面积概念。

师: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1)观察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图形)那你们看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师:我们通过观察能很客易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法。

(2)重叠法(拿出两个图形)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叠在一起比一比。(测量法、重叠法)。

(3)用图形做标准间接比较。

电脑出示两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师:老师倒是有个办法,你们看行不行?用一些较小的图形摆一摆,看哪个摆的多。

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图形,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摆一摆,然后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学生合作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

师:你觉得用哪一种形状的图形来摆最合适?为什么?

(4)比一比。

师:这几种图形通过摆一摆、数一数都可以比较出图形面积大小,不过用正方形的方法操作更简单方便,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叫做数方格的方法,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来比较一下这几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5)猜一猜。

师: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请你们看屏影,这3个信封里藏着一个图形。格子我己经帮大家数好了,请你估计一下,哪个信封里的图形面积最大。(学生回答)。

师:说明单数格子多少还不能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那怎么办呢?师:说得好!要准确知道面积的大小,就要统一方格的大小。其实在国际上己经有规定一定标准的正方形大小做为面积单位了,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又是怎么规定的,这些知识将在下节课学习。

师:这节课大家都学得很主动、很认真、太棒了!现在我想考考大家,请看题。

1、判断图形是否有面积。

2、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到了一些什么知识?师:其实有关面积的知识还有很多,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谢谢大家!

认识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直观感知面的大小。利用身边的材料引领学生理解不同的面各有大小的基础上,顺势指出物体“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并注意让学生边动手摸面的大小,边用语言准确表达,建立正确的面积概念,。接着通过学生的举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时,我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比较面积的方法,在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时,考虑到后面学习的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小纸片量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用相同的单位去度量,既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又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整个教学中我着重关注了以下两方面: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果说生活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让生活和数学有机融合。本节课,我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如课本封面、课桌面、文具盒盖面等,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提炼、升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了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悟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先通过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索,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形成了多样化的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策略多样化的理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十

一、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下册中的学习内容,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首先预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会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法学生先猜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再分小组活动:用学具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发现,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猜想、操作、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掌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考、讨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

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5、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

扣重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并体现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均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课件出示面积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小结方法)。

3.提问: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要想游泳池、菜地、森林、操场、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悟出: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十一

3.“导”中带估,以“估”带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竞赛方法的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尝试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估测,“导”中带估,以“估”带练,在练习中体育估算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具体说,在这揭开中安排了研究面积前的“卡片”面积的估算、面积计算公式得出后的数学书面、铅笔盒面等面积的估测与估测丰富的讨论,以及课后延伸的游戏“水的眼力好”等,试图通过这些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估测面积的意识,并在估测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估测的方法和策略。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十二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2)能想象出。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20厘米就能摆20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

(5)为什么宽是4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

6.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书算式。)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三)归纳公式。

(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十三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0页例题及“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七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

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

一、步步深入,比较异同。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动手进行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计情况。(教师进行指导怎样才能减少误差。)。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那么,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用1米来测量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各是多少?用1平方米来测量黑板的面积是多少?教室地面的面积是多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并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

4、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5、教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板书课题)。

二、巩固反馈,深化认识。

1、教科书第120页第2题。

2、教科书第120页第1题。

3、练习二十七第4题。

5、练习二十七第7题。

长方形长:5厘米宽:1厘米。

6、练习二十七第6题。要求学生围出3个图形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

正方形边长:3厘米。

板书设计 :

学生板演算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124页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一张长5厘米、3厘米;长3厘米、宽4厘米;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

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

学生估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面积大约是多大?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最好是做成多。

媒体课件显示给学生看。)。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看它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本第124页上面“做一做”: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2、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5、练习二十八的第5题。学生先自己做,然后交流。教师小结:半场的面积是操场总面积的一半。

板书设计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页正方形的计算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面积是1平方米的硬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先测量,再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1)       (2)         (3)        (4)。

学生做完后进行交流。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点拨。

如果有的学生选了(2)、(3),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首先学生说明自己的算法,再让学生讲明这样做的道理。教师引导: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长变短与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也可以这样想,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其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选(2)、(3),教师直接引入:图(2)、(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明想法,教师再引导。

练习:课本第125页第7题。 2厘米  9分米。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厘米 9分米。

2、学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教师板书公式,并说明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3、学生把课本例题填完整。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动手测量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遇到有小数的情况,计算结果可以用整分米来表示。)。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提问:“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是什么意思?”(要配的玻璃面积与桌面的面积一样大,也是边长8分米。)。

2、练习二十八的第6题。口算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13×14、84÷4、

630÷30是怎样口算的。

3、练习二十八的第9题。让学生拿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实际做一做。

4、练习二十八的第10题。学生先独立做,然后说明为什么这样列式。

5、练习二十八的第1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

5分米。

3、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7页的例题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九的第1、3、5、6题。

教学目的。

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分清长度和面积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小手帕。

教学过程 。

一、情境体验,对比不同。

1、多媒体演示(或幻灯片):一块长方形的白菜地,周围围上篱笆。学生根据这个情境提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继续演示:菜地的长是5米、宽是2米。

然后选取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的主要问题: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多少?让学生进行解答。

3厘米              6厘米。

12厘米                 6厘米。

3、学生估计教科书封面的面积大致是多少?

4、学生讨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指什么?

周长和面积各是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总结出示下表:

含义 四条边的长度和 四条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 (长+宽)×2。

长×宽。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十四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掌握计算公式。

2、让学生亲历观察、拼摆、验证、交流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规律。

板书课题。

1、明确要求,跃跃欲试。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备好的正方形纸卡和统计表,看清学习要求,然后合作学习。老师想看看谁的表现最棒!谁的发现最多!

2、动手实践,小组探讨。

生: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努力探讨新知,准备和其他小组评比。

师:我看每个同学,胸有成竹,跃跃欲试。现在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3、分组汇报,交流成果。

生:我们小组拼的长方形长5宽3面积是15平方分米(都是长方形)。

生:我们小组拼的是正方形面积是3x3=9平方分米。(有长方形有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们小组拼的两个长方形形状不同,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能在具体些吗?

生:长6宽2长4宽3,面积都是12平方分米。

师:你的回答很了不起。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我们小组拼的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但是它们的面积却相等。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你们小组的发现更有价值,继续努力!

生:我们小组拼的图形有七八种,其中有3个图形面积相等!长8宽2、长16宽1、边长是4的正方形。(面积相等的2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手一定会发现更多的。

奥妙!还有不同发现吗......

4、分析比较,小结规律。

5、激励评价,媒体验证。

生;想!

师;怎么样?看了之后有何感受?

生:好看!证明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1、形成性练习(填空)。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十五

教材分析: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自学反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教师点拨,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课件出示:例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新课标第一网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2、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3、完成课本第79页1、2、3、4题。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8页。完成做一做,练习十九3、4、5、6题。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常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第七十八页例三。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得出结论。

3、学生试做,汇报答案。学生汇报时师板书。

三、展示提升、教师讲解。

长方形的餐桌配上的玻璃实际上是什么形状?(对,长方形。)餐桌的长是玻璃的长,餐桌的宽就是玻璃的宽。知道餐桌的长和宽我们就可以算出玻璃的面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就可以求出玻璃的面积。所以玻璃的面积:14×9=126(平方分米)。

四、训练反馈,内化提高。

1、做78页下面的”做一做”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完成课本练习十九3、4题。独立完成,小组内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练习十九5、6题。独立完成,小组内汇报交流。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例314×9=126(平方分米)。

答:这块玻璃的面积是126平方分米。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第七至十一题。

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源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

教具准备:准备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口算。

4×900600×3300×9。

24×46×50022×13。

60×3285×1077×10。

二、自主练习、交流订正。

1、学生独立完成第7、8、9题。

2、小组内订正,交流。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求正方形的面积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三、完成练习十九第10题。

通过画图填表格引导学生发现:

1、有三种情况(只要想那两个数相乘是16就可以了。)。

2、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长和宽相等。

成为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教师说明:这一结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将会得到更充分的证明。

四、合作完成第十一题。

1、讨论三幅图的面积和周长的变化。

2、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再计算剩下部分的面积和周长。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进行了基础知识的练习,探究知识的练习和对比知识的练习。通过练习我们可以看到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非常关键的,在今后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掌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考、讨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

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5、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

扣重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并体现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均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课件出示面积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小结方法)。

3.提问: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要想游泳池、菜地、森林、操场、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悟出: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解决问题。

(一)、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生操作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主持活动,活动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个数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记录。

2、活动反馈。

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板书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三)、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三、巩固应用。

1、计算78页“做一做”

3、告诉茶几面积,猜长和宽(出示课件)。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对折一次后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备用)。

四、课堂小结:收获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掌握计算公式。

2、让学生亲历观察、拼摆、验证、交流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情趣。

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规律。

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讨新知。

1、明确要求,跃跃欲试。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备好的正方形纸卡和统计表,看清学习要求,然后合作学习。老师想看看谁的表现最棒!谁的发现最多!

2、动手实践,小组探讨。

生: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努力探讨新知,准备和其他小组评比。

师:我看每个同学,胸有成竹,跃跃欲试。现在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3、分组汇报,交流成果。

生:我们小组拼的长方形长5宽3面积是15平方分米(都是长方形)。

生:我们小组拼的是正方形面积是3x3=9平方分米。(有长方形有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们小组拼的两个长方形形状不同,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能在具体些吗?

生:长6宽2长4宽3,面积都是12平方分米。

师:你的回答很了不起。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我们小组拼的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但是它们的面积却相等。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你们小组的发现更有价值,继续努力!

生:我们小组拼的图形有七八种,其中有3个图形面积相等!长8宽2、长16宽1、边长是4的正方形。(面积相等的2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手一定会发现更多的。

奥妙!还有不同发现吗......

4、分析比较,小结规律。

5、激励评价,媒体验证。

生;想!

师;怎么样?看了之后有何感受?

生:好看!证明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三、分层优化,升华重点。

1、形成性练习(填空)。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十九

长方形的面积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出发,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经历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及知识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学生:测量面积。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思维碰撞: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习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2)能想象出。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20厘米就能摆20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

(5)为什么宽是4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书算式。)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三)归纳公式。

(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四、课后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模板22篇)篇二十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时。

2、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从特殊图形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一、游戏激趣,复习旧知。

1、教师出示信封,里面藏着一个“四边形”,你猜可能是什么图形?

师:同意他们的观点吗?都有可能,不能确定。

2、老师提供信息“这个四边形有四个直角”,谁来猜一猜?

预设:

生1:我猜信封里的图形是长方形;

生2:我猜信封里的图形是正方形;

生3:我猜信封里的图形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3、师追问:判断的理由。

生:如果对边相等就是长方形,如果四条边都相等就是正方形。

(师课件出示)。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思维敏捷,条理清楚,说的是有理有据。

4、教师信封中到底是什么图形?师出示,请同学们大声说出它的名称并说出它的特征。

预设:

……。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愿意到前面来指出它们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看清起点,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猜测、感悟的过程,唤醒学生的思维,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本质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

二、问题引领,导入课题。

课件: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预设。

生1:长方形的周长长;

生2:正方形的周长长;

生3: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师: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你有什么办法吗?想办法把周长算出来再比一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引领,从学生的认识出发,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自然将学生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

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数据。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动手测量。

2、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3、根据图中长方形的长和宽,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4、展示交流。(结合图形,说一说你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预设:

生1:6+4+6+4或4+6+4+6(运用我们学的周长的概念)。

生2:6+6+4+4(把数据分类,长、宽各一类)。

生3:6×2+4×2(他在数据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高一级的加工,先求出两条长的长度,再求两条宽的长度,最后合起来)。

生4:(6+4)×2(谁懂他,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他不仅学会分类,还运用了长方形的特征,采用分组法。)。

5、比较优化,得出结论。

(1)师: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方法的算式不同,却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算式都是计算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

(2)全班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

预设: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种方法的要两步,其他的要3步。

6、归纳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思考与分析,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1、出示自学提示,自主探究。

通过长方形周长的探究,你能否很快算出正方形的周长?请你自己试试看。

2、结合图形说一说,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比一比,找出最简便的方法?

预设:

生1:5+5+5+5=20(厘米)。

生2:5×4=20(厘米)。

3、归纳总结: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板书)。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4、说一说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四、练习巩固。

(一)基础应用。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块边长20分米的正方形桌布,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二)问题解决。

(三)思维拓展。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八边形)。

2、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3、一个长方形,相邻两条边之和是20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知识掌握不但牢固,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具有超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梳理总结,巩固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因病辞职信(通用20篇)

    作为一种正式的离职方式,辞职信对职业形象和个人品牌建设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成功离职员工的辞职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尊敬的单位领导:您好!本人因为个人健

    世界地贫日活动总结(优秀18篇)

    活动总结是对于活动的记录和保存,通过总结可以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留存下来,供后续活动参考。请大家阅读以下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相信会对大家的未来活动有所帮助。

    创业实训心得(通用21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况,提高个人能力。在以下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心得体会来梳理自己的思路,并对自己的成长做出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房产买卖委托书(优质18篇)

    买卖不仅仅是经济行为,还是一种价值观和文化的体现,我们应当秉持诚信和公平的原则进行买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买卖经验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的买卖活动有所帮助和启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通用22篇)

    教学计划是学校制定的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安排,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和组织。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编写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规避一些常见的问题。

    因病退学申请书(优秀18篇)

    申请书常被用于求职、入学、项目申请等场合,因此它的内容和格式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做适当的调整和编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更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银行高层领导竞聘演讲稿(热门17篇)

    银行的服务范围广泛,包括储蓄、汇款、外汇兑换、贷款等多种功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银行总结范文,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尊敬的各位、各位评委:大家

    雨中的遐想(热门21篇)

    优秀作文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思考和交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示。清晨。一朵朵白云堆积在山顶,给山戴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书(优质13篇)

    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如果你正在思考如何写一篇出色的社会实践报告,以下是一些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示。

    教师休假报告(通用17篇)

    撰写报告范文是提升自己学术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欢迎大家一起阅读并讨论这些精选的报告范文,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根据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