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笔舞

高中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的产物。接下来是一些精心编写的高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一

(一)知识目标。

2、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2、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呢?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进行新课。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宣称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知道多少?请大家谈谈了解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指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

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备案。

决定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依法决定国家和本行政区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任免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的权力。

(4)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2)作用:决定地方一切重大问题,并负责监督实施。

二、人民代表。

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的方式与任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人大代表的产生的方式与任期如何?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任期五年(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修改)。

3、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力。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明确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提案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权力。质询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回答的权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组成、职权等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进一步感受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

课后作业。

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的活动,体会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的。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二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7页图表,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三

政治老师要把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与高中生心理成长相结合,端正态度,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你会写高中政治教案?它能够不断提升你的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新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学情分析:

已经和这些学生在一起学习有三个学期了,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比较了解,绝对多政治生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的目的性很强,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集中,作业能够当堂完成。而且对于班级的荣誉特别的在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管理方面不需要费太多的精力。但是也有个别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师多用心帮扶,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材分析:

新编教材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功能,通过本次书,希望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认知和践行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等等。

教学手段:

课件、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交往,克服独生子女身上所带有的过分自我,学会同学之间,师生结伴而行,走过美好的.青春期,健康成长,顺利迈向初三的中考阶段。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增强处理事情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研读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当堂完成作业,及时检测,配合学校的目标教学活动,做好自己的所授课。

2、虚心学习,多听由经验教师的课程,多向同学科的老师学习。

3、认真写好教学计划和总结,按照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5、平时努力撰写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6、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平时注重在学习,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新的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当中去,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兴趣。

实施目标: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学习,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自己。

2、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互动交流中把学生中蕴藏的真知灼见给表达出来,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目标预设:

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树立共同的目标,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心目中班集体的描绘,让学生了解到加强集体观念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只有每个人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创建出优秀的班集体,才能在集体中不断成长成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创建新集体。

难点:如何创建新集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粉笔,学生课前准备好展示才艺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板书课题创建新集体。

(一)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板书)。

活动1。

想一想:你最喜欢的班级是怎样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师生交流)。

填一填:

我希望生活在班集体中,因为在这样的集体中,我们。因此,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集体中。

提示:(1)可用“健康、活泼、团结、和谐、民主、奋进”或“目标一致,团结互助,人尽其才,民主和谐”之中任意三个词来描绘最喜欢的班级。因为,它能激发我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有助于同学间融洽关系的形成和纯洁友谊的建立,能为我们提供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之所长,发挥自己的闪光点,能促进我们沟通协作、相互配合,在集体中不断成长。(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共同的期望,各想各的,各做各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不可能成为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讨论总结出最喜欢的班级的模样,这样我们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就可以让我们的集体向着我们理想的方向发展,而共同的目标自然也就给了我们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

活动2。

分组讨论:为创建优秀班集体提建议,并填表。

我们心目中班集体的特点。

创建优秀班集体可采取的措施。

(二)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板书)。

活动3。

看看你有哪些才智能为集体建设弹奏出美妙的“音符”。

如:我很热心,所以我可以做班级的收信员。

我很爱画画,所以我可以……。

师:我们知道彩虹的美丽在于它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集体建设作出贡献,谁都无法替代。

团结就是力量,创建优秀班集体,还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团结协作,互助前行(板书)。

活动4:

阅读p8材料,思考:

1、这个班级曾面临哪些困难?(中、差)。

2、这个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靠的是什么?(优)。

3、你可能也有过在优秀的班集体中生活的经历,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你有何感受?(中、优)。

答案:答:这个班级面临的困难有:学校的设施差,生活艰苦;同学们各自原来的生活环境不同;好多同学是战地孤儿,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等。

这个班级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靠的是老师和学生、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团结一致,相互帮助。

活动5:

让几个唱歌唱得好的同学唱歌演示。想一想他们唱得好或不好的原因。

(让学生。

体会。

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活动6:

介绍名言警句: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雷峰。

人多力多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

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荀子。

师: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班级中人与人之间团结协作,即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奏出最美妙的音符,人们听到的,也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噪音。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最优美的班级乐章,在集体中不断成长。

三、课堂总结。

踏入初中生活,一个新的班集体将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诞生!让我们行动起来,与老师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

一、指导思想。

方式,以培养。

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通过开学几天对学生的了解与熟悉,发现本届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思维比较活跃,上课课堂教学秩序良好。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一些基本的政治常识认识还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需要用心钻研。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五个单元十五课的内容,涉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三个板块,其中第一单元让青春充满活力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克服闭锁心理以及怎样与异性交往;第二单元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属于道德教育范畴,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怎样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第三单元关注经济生活属于法律常识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经济生活,如何维护自己的基本经济权利,做一个合理的消费者;第四单元做负责任的公民属于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责任,为什么要学会承担责任以及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五单元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中属于法律常识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懂得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怎样去获取法律保护以及加强自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要不少于10节,多听与思品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

总结。

按计划实施。

教学。

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科组、县的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思品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4、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本。

教育。

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有效的教学时间约20周共40课时,课堂教学时间需16周32课时,机余8课时,用于期中考试和期末复习考试。

第一学月:学习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二节;。

第二学月:学习第二单元第三节和第三单元,组织期中考试;。

第三学月:学习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第一节;。

第四学月:学习第五单元第二、三节,进行综合复习;。

第五学月:期末复习迎考。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素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处理:设问:贝多芬一生遭遇哪些挫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效果:通过榜样教学,感受贝多芬战胜重大挫折的坚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培养自己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宝贵品质。

2、讲授新课。

(1)、培养高尚的志趣。

素材:贝多芬一生遭遇的重大挫折。

处理:学生找出支撑贝多芬战胜挫折的原因。(师归纳:兴趣、志向)并引导学生讲出做自己喜欢、自己追求的事再苦也觉甜的经历。

效果:认识到培养高尚的志趣,从心理上给了我们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

(2)、正确认识挫折。

素材:周南中学身患癌症的高考学生颜艳录像(5分钟)。

处理:颜艳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病魔、贫困、高考的压力)。

活动设计:《实话实说》栏目现场采访。

道具:一个无线话筒,一台学生自制的'摄像机(。

材料。

:纸盒)。

处理:

设计。

平时在学习生活常遇到易产生挫折感的典型事例。请学生做小记者采访(采访6个同学),一个同学扛摄像机。最后教师灵活归纳。

效果:让学生深层次的领悟,正确认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同时正确认识挫折又需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

(3)、敢为天下先。

活动设计一:试一试:把鸡蛋竖起来。

处理:多媒体打出画面示意,让几个学生亲自试一试,想办法把鸡蛋竖起来。教师进行赏识教育。

效果:让学生体会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敢为天下先,敢有奇思妙想,这也是战胜挫折的重要手段。

活动设计二:议一议:把木梳卖给和尚有可能吗?

处理:打出直观的画面,以讨论的方式,为如何把木梳卖给和尚想出招数。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教师在此活动中赏识教育与层层启发式教育相结合。鼓励创新意识。(讨论3分钟)。

效果:让学生领略到合作、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走出困境、解决难题既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需要有创新精神。

三、结课。

人生中总会遭遇挫折,能不能战胜挫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找到正确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面对挫折能从容应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从而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轻率地否定自己。

知识。

:明确独特性是普遍存在的,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智慧,认识个人生命的独特性及其表现

教学重点。

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

教学难点。

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

一、小活动:《我说你猜》。

请一名学生背对屏幕,根据同学的提示,猜出屏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内容。

其他学生看到屏幕上的图片,用语言提示,帮助同学猜出屏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内容。看看谁能够快速地、准确地帮助同学猜出来。

提问:要想帮助同学快速而且准确地猜出图片,你在提示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想把握一个事物,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点。的确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独有的、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点,正如两句哲学味道很浓的名言所表达的意思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等你们将来学习哲学的时候会有更深入的研究。

正因为这许多不同的事物、各种各样的生命,世界才能多姿多彩,带给我们无限的欢愉。这一点,我们在前两节课已经有深刻的体会,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去体会的是,在这所有的生命中,有一种最为独特的生命,就是人。

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投影)。

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首先需要把视角放到世界之外,审视一下人类这个群体,看看人类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独特性。

提问:你觉得人类区别于其它生命的特点有哪些?

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类的智慧。

人类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其它生命,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飞翔在蓝天,也不能像鱼儿那样悠闲地在水中漫游,人不如猎豹跑得快,不如狗鼻子灵,不如蚂蚁能举重……,但人类有智慧,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但拥有了其他生命的一些功能,甚至于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其他生命。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活动分享人类的智慧。

小活动:说说人类的智慧(投影)。

提问:说说人类利用智慧弥补自身不足,为人类以及世界服务的事例。

通过刚才这个活动,的确让我们体会到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智慧,这也让我们深深感到能够做人是多么的幸运和自豪。

让我们再把视角放回到我们自身,因为在所有人的生命群体中,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最独特的,让我们一起审视我们各自生命的独特性。

小活动:画出自己的生命线(投影)。

在成长记录本上画出自己的生命线:(给三分钟)。

生命的起点:自己的生日。

生命中最独特的一点:有生以来对于自己最特别的一个日子,或者自己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是对于自己最特别的日子,说说为什么这个日子对于自己来说是特别的。

生命的终点:自己希望活到的年龄,说说为什么希望活到这个年龄,并说说希望在自己生命终点的时候处在怎样一个状态。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叙述,在生命的起点、生命过程中以及生命的终点的确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提问:说说有哪几个环节的独特性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

除了生命的`起点我们无法掌控外,其他的每一天我们都可以赋予它独特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自己的眼中,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投影)。

例句:我……,所以,我是独一无二的。

在别人的眼中,我们是“独一无二”的。

例句:他(她)……,所以,他(她)是独一无二的。

提问: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生命?

我们生命的独特性有些是外在的,有些是内在的。要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每一天,我们更多地该把这种独特性体现在内涵上,让我们独特美好的品德、才智为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世界增添色彩。而且,正因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释放自己的特性,活出自己的滋味。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四

1.知识目标。

(1)识记。

〇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〇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〇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

〇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解。

〇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〇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〇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〇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运用。

〇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讨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要看他对社会、为人民贡献了多少,而不是为自己捞取了多少。

〇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讨论分析为什么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〇剖析生活中价值冲突的实际事例,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传统与时尚等,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是最高的价值标准,从而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〇列举生活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253。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3)通过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理,要求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具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4)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人和物的价值之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只有创造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够实现自我,满足自我需求,劳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认同劳动的观念,承认奉献的价值,是学习这一课后应有的重大收获。劳动和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劳动和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人的一生不能只是索取,只是满足自己的小利,走不出自我的人生是狭隘的,走不出自我天地的人永远找不到人生幸福的真谛。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对社会对群众永远怀有感激之情,努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回报他人。

(3)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社会性,就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他人,抛开社会和他人的纯粹的个人的奋斗是不可能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因此,把自己放在社会中,放在集体中,放在和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

(4)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别总在黑暗中孤影自怜,唉声叹气,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对命运说不,勇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内容目标: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提示与建议: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以校训、班徽的制。

254。

定为例,可说明价值判断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中的作用。讨论:报刊媒体中关于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的内容。社会调查:了解不同的人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反应,用哲学观点探讨其原因。从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言论中,探究影响其价值判断的因素。例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传统与时尚等。讨论:选择解决某项公共问题的不同方案,应遵循的价值准则,可采取的策略与方法。讲评: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劳动者的生活轨迹。讲演:面对人生旅途中挫折与成功、曲折与前进、机遇与挑战的选择。人生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需要每个人去创造。撰写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小论文。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提纲。

框题一:价值与价值观。

(1)价值的基本含义。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3)对人的价值评价。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〇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〇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框题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

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已。

(2)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〇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〇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〇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255。

框题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体现自己的价值。

(2)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3)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〇人的生存条件由社会提供。

〇人的发展条件由社会提供。

〇人的享受条件由社会提供。

〇人的工作条件由社会提供。

〇人创造价值的条件由社会提供。

(2)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2)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二)结构分析及探究活动设计意图。

1.本课的逻辑结构。

根据课程标准,第十二课的内容设计为三个框。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这一框设计了两个目。

第一目,人的价值。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价值的基本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这一框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以及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的活动的重要作用,最终了解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在理解了价值与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后,本课将进一步分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框设计了两个目。

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实践基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256。

准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标准。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设计了三个目。

第一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价值——人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努力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

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才能,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价值观对于人具有导向作用。第二框分析论证什么是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三框论证了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这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这三框的逻辑清晰,内容紧密联系,从剖析不同的概念到实际运用,最后落实到人的具体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本课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这一框设计了两个目。

第一目,人的价值。这一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共有两问。

第一问要求学生思考,物的价值不同于人的价值,对一般的事物而言,其价值就在于它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人则不同。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也就是说,人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社会和他人,并且能够从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满足。第二问让学生思考人的价值是什么?人的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活动对自己所属的社会以及他人、自己的需要的满足。

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一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列举出了人们在经济、政治、道德、科学等不同的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认识。要求学生明确,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具体事物的看法就会不同。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认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第二个探究活动是关于某制药企业的营销理念的问题。该企业经理正是本着为患者、为人而生产药品,而不是为利润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才使该企业生产的药物受消费者欢迎。可以看出,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作用。正如朱熹所说:“正其义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专去计较厉害,定未必有利,未必有功。”现实生活中这方面例子还有很多,当然也有很多反面的事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

257。

第三个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积极的、进取的、崇高的价值观能够引领人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路途;而错误的、消极的、自私自利的、贪图享乐的价值观则容易让人滑向个人主义的泥潭。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时要受到自己价值观的支配和影响。如果你觉得人生在世就应该多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情,那么你就会选择正确的、积极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总觉得世界、社会或他人都对不住你,觉得人生在世,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么你可能就会选择悲观失望、贪图享受的、消极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一探究活动,教师应告诉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寻找到人生的真谛,才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框中设计了两个目。

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目中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引入元代大学者许衡的故事。第一问让学生思考“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句话的含义。第二问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每个人的行为选择都是受其特有价值观支配的,同样,饥渴难忍的许衡之所以不去摘梨的选择,也是在其价值观念的支配下作出的选择。

第二个探究活动旨在告诉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合规律、合目的的统一,而不是哪一个人的凭空设想。我党建党八十多年来所走的每一步,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都是源于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的深刻研究,都是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都是自觉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我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制定出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一框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要求学生思考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价值观就会不同。

第二个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对所列的几种行为选择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讨论,如果看见一个人落水,你会选择如何去做。在这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人们对事物认识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评价就会不同。要求学生自觉分辨哪一种选择是正确的,哪一种是错误的。

第三个探究活动旨在说明,人们的立场不同,价值观就会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几代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最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从而保证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一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理解,只有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标准,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第四个探究活动旨在告诉学生,当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都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当作自己行为选择的标准。

258。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设计了三个目。

第一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这一目中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学生思考,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劳动使人品尝幸福,奉献使人生获得快乐,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就应该是奉献着的人生,是以劳动为荣的人生。因此,把奋不顾身工作着的人生看成是真正的有意义的人生,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第二问可以让学生探讨一下,应该怎样看待人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度过自己的一生。

第二个探究活动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共有两问。第一问旨在告诉学生雷锋之所以把为人民服务看作是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就在于他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人民,愿意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他把自己的生活的目的看作是让他人生活得更好,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第二问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一个整天想着自己、斤斤计较蝇头功利的人,一个心里没有他人,没有大众,总是走不出自我狭隘天地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幸福可言的。

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这一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这一探究活动引了科学家马祖光的一段话,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第一问是让学生回答“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一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前提,人在创造价值时必定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个人所作的一切总是构成他人和社会成果的一部分,没有谁能够真正脱离社会,脱离他人,“个人奋斗”,“自我实现”。第二问是让学生从自己对马祖光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思考中,引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这就是:在马祖光的思想中,没有大家的努力,就没有他个人的成功,他把个人的成功看作是大家努力的结果,看作是党的给予的结果.马祖光的价值观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他就会毫无保留地为社会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价值观正确了,他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就是光明的,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这一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告诉学生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一个从未上过学的残疾女孩,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走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台,向这些健康的、学业优异的学子们讲述自己如何顽强地与病魔斗争的经历,她就是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省十大杰出青年,齐齐哈尔市福源心理咨询所所长司晶。

司晶是不幸的,出生仅九个月就得了小儿麻痹症。为了活下去,她接受了大大小小30多次手术,现在是靠着固定在体内脊柱上的三根钢棍支撑着身躯,可以说,每时每刻司晶都在忍受着肉体痛苦的煎熬。

因为身体的原因,司晶从来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17岁才开始从糊在墙上的旧报纸学习认字,当她第一次读懂墙上的一小段文字时,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为了提高自己,她强迫自己每天写日记,为了握住那支份量小小的笔,她用脸贴在手上,给写字的手一些力量,硬是练得双手都能握笔写字了。就是凭着这种砥砺自我的精神,司晶走出家门自谋生路,开办了一家心理咨询所。有人问她:“你那么不幸,那么痛苦,却躺在那里帮助那些实际上命运很好的人,你心理平衡吗?”司晶的回答是:“因为我的生命中遗憾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要用我的聪明才智使那些有条件享受生活的人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最终成为社会中的良性细胞,这是我目前所做的工作,也是我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259。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正是怀着一种极强的自我完善的意识和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渴望,才使司晶选择了这种方式度过自己生命的每一天。结合这个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中感悟一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砥砺自我的生命精神。

第二个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并说明提高个人素质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要求学生了解,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助于在生命旅途上创造奇迹,实现人生的辉煌。

第三个探究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光的赞歌》这首诗的思考,感悟彭湃的生命激情和崇高的生命情怀: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为社会、为他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只有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才会选择如歌的生命。让学生结合实际,畅想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让学生懂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通往成功与幸福的人生道路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心怀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下,懂得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才能展开自己有力的翅膀,遨游在人生广阔的天空中,才能在人生旅途中既能做一个对人类、对社会、对他人有用之人,又能够从中获得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与满足。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我们才能坦言无愧于自己的生命。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人和事物的价值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具有相当大的理论难度的问题,也是一个成长中的高中学生经常在思考的问题,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60。

果,都是体现和凝聚着人的主体性的人造物。且不说电脑、手机及短信、飞机、火车、食物……这些对人具有价值的物,是人们遵循客观规律创造出来的,就是空气、水、阳光等自然物,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也都打上了人类智慧、人类生产的烙印,也要通过生产劳动加工、净化,作为主体改造的对象,才能对人显示出积极的价值来。总之,价值是人创造的,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

人不仅改造自然物,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物的价值,人还在改造人与人的关系中不断创造人生价值。因为人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动物,人凭借着这种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不仅把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对象化,形成客体价值;而且在劳动中,自己把自己对象化,分出主体性自我(i)和客体性自我(me),产生人与自身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形成主体价值;同时,能动的交往又产生了人与他人的关系,即人把他人对象化,产生了人与他人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因而,在马克思的哲学中,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人,都是互为主客体的。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就是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社会的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是通常所认为的“社会价值”。同时,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社会对个人也是有价值的。能否满足每一个劳动者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和合理性的重要标志。社会的价值就是社会对每一个劳动者的尊重和满足,也叫做“自我价值”。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首先,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基础和前提。个人只有获得自我需要的必要的满足,他才能生存和发展,成为价值的创造者,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其次,社会价值决定自我价值。人的自我价值需要通过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和表现,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在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满足这两个方面中,决定的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要满足需要,首先需要生产出满足需要的产品,贡献是满足的前提。社会、集体高于个人,人的社会价值大于他的自我价值,是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同时,个人也只有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在展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因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评价、满足只能通过个人的贡献才能实现。人的劳动贡献越大,人生价值就越大,他也就越会受到他人或社会的尊重和满足。

因此,人生价值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人的实践过程及其结果来实现和完成的。因为作为价值客体,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必须通过劳动和实践来实现。人在社会实践中使自身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变成创造客体价值的现实力量,人也就成为现实的主体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所以,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它使人表现了自己的才干、能力、智慧,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也使自己成为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261。

神状态等。所以,青年学生要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全面提高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价值观就是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对人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认识、一种理解,这是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每个价值观念的内容都是对某个事物或某一类事物的价值理解,例如,道德观念理解的是人际关系中的伦理价值,民主观念理解的是政治生活中的平等价值。对事物的价值有了新的理解时,新的价值观念便产生了。最近我们所倡导的环保意识就是对自然价值的重新理解。

价值观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方向性。对于任何主体来说,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自己认同、肯定、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是自己奋斗的目标,实现的愿望。因而,人人都有价值观。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活决定的,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作为每一个个体的人,都生活在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中,都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生活、学习和工作在社会的某一个领域中,受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等。受教育程度不同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知识结构,现实利益的不同导致了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价值判断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因为存在的地点、条件发生了变化而产生价值观的变化。这说明,人们的价值观是与他们所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紧密相关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我们的社会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由单一到多样、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同时也引发了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有时这种冲突还是相当激烈的。因为社会转变根本上是价值观的转变,很多问题的争论实质也是价值观的争论。价值观的变化既充当了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引起了一定的?昆乱。这是客观的社会现象。面对这种现实,作为思想政治课必须发挥其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使其能够更好地投身于社会变革中,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在心理学中,认为价值观是一种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这种看法当然会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这就是价值观对人们行为选择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面对同样的客观事物,人们可能会作出比较一致的事实判断,但究竟这种客体对人具有什么样的作用,持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作出的价值判断可能有很大差异。如,同时代的人对工作和金钱的态度和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对“幸福生活’’的理解等。即使对一些很具体的问题,不同价值观的人都会有不同反映。如,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失业问题、分配不公问题,人们的看法便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次,价值观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再次,价值观对于个人的人生道路、人生选择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积极、健康地生活,错误的价值观只会使人误入歧途。

262。

4.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现实生活中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人们的价值观是多元的,即使正确的价值观也并不是单一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尽管如此,我们总要认同多种价值标准中占主导地位的最高价值标准。这种最高价值标准,应该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和基本要求相一致,只有这样的价值观,才能够为社会最大多数人所认同、所接受,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导向作用。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判断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同社会发展规律的需求相一致的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各种利益发生冲突时,人民利益是最高的取舍标准。

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人类历史上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总结;人类的每一次巨大变革、社会形态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人民群众斗争的结果。因此,人民群众是价值的创造者。人民利益是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它作为整体利益,反映并代表了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只有坚持集体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才有利于实现个人利益。我们的主导价值观就要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立足点,反映和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把人民当作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将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我们就应把献身于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相关疑难问题解答。

1.如何理解价值的含义?

作为哲学的范畴,价值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一个事物有没有价值,主要看它能不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如果某种事物能够满足主体一定的需要,具有对人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于主体的生存发展有积极的肯定的意义,这种事物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如果某种事物不能满足主体的需要,甚至妨碍主体实现某种需要,对于主体具有消极的否定的意义,就会被主体认为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即无价值的。因此,进行价值判断必然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满足;另一方面,是客体的属性和功能。

这是因为,一个事物的价值必须以客体具有主体所需要的那种属性和功能为基础。空气是因为能提供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而对人来说是有价值的,如果空气被污染,不能提供充足的氧气,甚至提供的是对人的身体有害的气体,那么这种空气就变得没有了价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大家都强调要注意保护空气质量,避免其遭受污染。同时,价值也离不开主体。没有主体的需要,就无所谓价值。例如,我们说垃圾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我们才总是希望尽快抛弃它。其根本的原因是它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甚至是损害我们的健康。可见,价值不是某种实体,它既离不开主体,也离不开客体;但它既不能归结为主体,也不能归结为客体。价值是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并存在的。因而,价值关系,实际上就是意义关系、作用关系。价值的大小,归根结底就是意义的大小、作用的大小,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

263。

2.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是什么?

作为价值关系,人的价值和一般物的价值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二者的价值构成不同。在人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中,构成价值的双方,一方是社会的人,另一方是客观事物;而在人的价值中,构成价值双方的都是人,涉及的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2)二者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式不同。物的价值是用自身因素或属性来直接满足主体的需要,如食物是用自身的可食性来直接满足主体的充饥需要,艺术品是用自身美的特性来直接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同时,在人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中,客观事物在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时,是无意识的、被动的。而在人的价值中,一个人在满足社会或他人的需要时,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是“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通过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创造出物的价值来满足主体的需要。

(3)二者的价值关系不同。在人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中,物的价值只是单一地构成的,因为物作为客体来满足人的需要时,它自己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需要,或需要的满足问题。物只能是一般的客体,它根本不能作为主体、也不因主体而存在,即客观事物只充当满足人的需要的角色;而在人的价值关系中,当人作为客体时,其主体地位并没有丧失,因为当他创造出价值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时,他自身的需要也同时被得到满足。反之,当人作为主体时,他的客体地位也没有丧失,因为当人的自身需要被满足时,他也同样是创造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的价值。即每一个体的人既以自己的劳动成果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自己本身也有一定的需要,须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满足。

(4)二者的价值地位不同。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人的价值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人的道德品质、人格尊严等,虽然对他人、对社会有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用物的东西来代替,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或交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3.怎样理解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自我价值”按其本来的意义,是指自我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关系,即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关系,它表现为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是肯定的方面,如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自己尊重自己,以及个人的自我完善等。恰当地认识自我价值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所谓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这种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劳动、创造和贡献,就是人的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一般地说,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作为客体的人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关系。在这里,主体就是社会和他人,客体就是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个人。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就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在多方面成为满足他人需要的客体,因此,个人的社会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价值,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价值,种族延续的生命价值等。在这种相对关系中,个人作为客体,是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手段。对于个人而言,谁的人生活动符合这种关系,谁的人生价值就有意义。

264。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所区别,但又是统一的。这是因为,个人与社会是不可分离的,任何“自我”都只能是在社会关系中存在,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着;而自我也都是有自我意识、具有自我需求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而不是无意识无需求的自然存在物。这样,自我的需求就不能只通过自我获得,而必须在自我之外的对象中、在客观事物的属性中得到。孤立的、绝对的“自我价值”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抽象地谈论自我,必须把“自我”看作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自我”。同、时,任何个人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个人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每一个人,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的人,就必须同时是一个自尊、自爱、自重的人;反之,真正的自尊、自爱、自重,必须体现在对社会和他人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出应该作出的贡献,从而受到他人的爱戴和尊重。也就是说,人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体现在社会价值中。作为个体的人必须将自己与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比如,个人对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都有一定的评价,也期望得到社会的评价,这是每一个追求进步、争取发展的人所具有的自我意识。事实上,如果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不落实到对社会和集体做贡献之中,既无法表现,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自我价值也就不可能实现。

四、教学方法建议。

(一)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3课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内容的具体展开情况调整。一般情况下,按照教材内容展开的顺序:

第l课时学习“价值与价值观”,其中,重点研究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及其作用;。

第3课时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重点学习劳动、创造、奉献对于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性,使学生确立在正确处理社会关系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

(二)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内容直接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思想教育性很强,要联系现实生活、强化实践环节进行教学,否则,其思想性就很难实现。因而,从教学方法看,可采取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情境导入。

从“价值观”的学习看,导人时可以用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来说明,也可以用学生。

265。

自己的各种生活选择来说明,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更能吸引学生。

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观点的学习看,理论知识较难,也可以创设一些活动,让学生做,做了之后再谈感受,从体验和感受中抽象形成理论。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说明,如学生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社会等,可以通过分析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道理。

2.对比教学。

关于价值含义的解释,可以联系经济学中学过的“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联系现实生活中具体事物的特有价值,对照哲学上的价值进行学习,使学生明确价值不是实体事物,而是关系中产生的意义。然后再对比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而说明人的价值的特殊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同样需要对比教学法。因为不了解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不同,就无法理解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能理解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教学中,可以列举诸多判断,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属于事实判断,哪些属于价值判断,以及各类不同的判断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关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性问题,也可以对比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发现其内在的一致性,达到理解和认同的目的。

3讨论交流。

本课内容会引起学生很多想法,可以提出一些能够引起争论的问题,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辩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再将这些观点和想法与生活联系起来,经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在对比中发现正确的观点,从而认同正确的观点。

4.启发思维。

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深度。教学中可以将有关问题设计的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哲学本身就需要思辨,人生哲学问题更能够引起思辨,所以,如何设计问题则是需要重点进行研究的。

(三)探究活动操作建议。

探究活动1(教材第96页):“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

本探究活动可以采用对比方法。如,让学生分组列出一些事物的价值,说明这些事物价值的具体表现,从而区别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不同之处;并进而分析说明人的价值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确立对人的价值的正确认识。

探究活动2(教材第97页):“想一想,人们在上述(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实践等)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认识是受什么观念支配的?”

266。

不同认识,并分析在这些认识背后起作用的观念,说明价值观在人们认识中的作用。

探究活动3(教材第98页):“这位总经理所秉承的信念对他的经营产生了什么影响?”

探究活动的材料中已明确提示,即某制药厂的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我们可以就此事例延伸开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中所了解到的其他产品或经营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先分析其取胜的多种原因,再分析其经营理念的作用。通过思考制药厂的成功与其所秉承的思想信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中领悟价值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的重要的导向作用。

探究活动4(教材第98页):“为什么正确的价值观往往同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错误的价值观则容易与平庸和苟且为伍?”

本探究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及现实生活中的模范人物来说明,同时也可以从一些误人歧途的人的事例来论证,以此说明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有助于青年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探究活动5(教材第99页):“谈谈你对‘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理解。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许衡为什么会作出上述选择?”

本探究活动承接上一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教学内容,着重说明价值观对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导向作用。可以对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具体行为进行分析,也可以结合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事例,如迟到、早退或乐于助人等不同的行为现象相互评析,主要分析其产生这些行为的观念原因。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要想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

探究活动6(教材第99页):“同样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

此探究活动可以结合学生在历史课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如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策主张、在建国初的政策主张、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政策等,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党的政策变化情况说明这个观点。目前,根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5%,财政收入达到占gdp的20%的情况下,又提出了“反哺农业”的政策措施,这都说明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正确的价值判断都是合规律、合目的的统一,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凭空设想。

探究活动7(教材第100页):“在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267。

的人的价值选择,从寻求其选择的多种因素中找到根本性因素,说明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最好选择不同的典型人物说明,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分析说明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是完全被动地受制于社会存在,人可以能动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道路,这样有助于青年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探究活动8(教材第100页):“谈谈你对上述不同选择的认识,分析他们各自选择的得失。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此探究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思考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中领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因而,必须学会分辨什么是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什么是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探究活动9(教材第101页):“为什么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此探究活动主要是在上一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那我们究竟以谁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标准呢?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几代共产党领导人的讲话,说明共产党人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可将这些话进行具体的分析,如,人民的利益是什么?人民的立场是什么?表现在什么地方?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是如何代表人民利益的?以此为例,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对事物的判断和选择持什么样的价值标准。这里需注意,不能空泛地理解价值标准,必须放到生活中理解。如,你对事物的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有基本的价值标准?如果有,是什么?如果仍然处于在不同的情况下价值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原因是什么?你是否有要自觉地确立一种价值标准?只有这样,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同社会生活中正确的价值观。最终让学生领悟到只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才能保证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探究活动10(教材第102页):“当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做?”

此探究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思考,人民是一个整体,人民内部的利益具有差异性,当人民内部不同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通过这种思考让学生明白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必须首先考虑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现实生活中,个人、集体、社会利益,局部和整体利益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必须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大前提。但是本探究活动研究的不是一致的情况,而是要研究当这些不同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进行价值选择。因为只有在冲突时才能体现出价值选择的重要性。从理论上看,学生都会作出正确判断,即一定会回答要顾全大局、人民利益优先等。因此,在进行探究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即在发生了具体情况时,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并探讨其原因。

探究活动11(教材第102页):“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为什么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的人生看作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

268。

此探究活动的意图是使学生明确劳动创造价值,也创造人生价值,因而劳动是幸福的。但就青年学生而言,由于生活阅历浅,生活内容单一,理解这段话有一定困难。因此,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必须列举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说明。可以引导学生先寻找自己在生活中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如制作班徽、出板报等,学习中的一些创造性活动等,在此基础上,谈谈进行这些创造性劳动的感受,是否有获得过成功的愉快,是否也使别的同学感到愉快,是否增强了自身的某种能力等。明确劳动在价值实现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确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探究活动12(教材第103页):“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是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会幸福吗?”

雷锋的事迹家喻户晓,也是学生熟知的,但是深入探讨雷锋的行为背后的理念却是以往少有的活动。因此,本探究活动不在于一般性地谈雷锋,而是要深入探究雷锋的生活理念以及这种理念是雷锋为社会所带来的效应。还可以联系自己的家人,如父母的生活体验等。从探究这些生活理念中获得对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理解,领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探究活动13(教材第104页):“‘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也做不成’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马祖光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也是很难以理解的。通过理解马祖光的这句话,并对马祖光的行为及理念进行探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身的事例和感受,让他们真正明确这一观点。如,在生活中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是社会提供的,都需要别人的服务,以此说明自己也应该为他人、为社会服务,领悟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探究活动14(教材第105页):“她的成功之路是怎样走出来的?人生价值的实现除了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外,还需要哪些主观条件?”

这个探究活动选材很微观,也很典型。通过对这个不幸的女孩子人生之路的研究,会使学生有深刻的感受,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再找一些这样的事例,以进一步说明在人生价值实现中主观条件的重要性。还可以找一些身体健康、精神心理都健康的正常人来说明人生价值实现中的主观因素,并对这些主观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如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结构素质以及各种能力素质等。这种情况离学生生活近一些,更有说服力。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得主刘翔,在他的宿舍挂着这样的铭言:“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胜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和自强的精神。

269。

探究活动15(教材第106页):“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

此探究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努力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为使其具有实效性,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说明,还可以结合班级日常工作展开活动。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几点,也可以在全班总结一些内容,特别要说明原因和在行动上如何做。如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值日;学会吃苦,不怕困难,尽可能地做好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在许多事情上能先考虑别人的感受,理解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等。以此说明提高自身素质必须从小事做起,必须从尊重他人做起。

探究活动16(教材第106页):“艾青的《光的赞歌》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对你有什么启发?”

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这诗中反映的诗人的心态不仅是积极的,重要的是这种积极心态表现在奉献精神上。无论自己的状况如何,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找一些类似的名人名言,结合这些人的事迹,说明积极的生活态度、为社会的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同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所受到的启发,这种启发表现哪些方面、哪些事情上等,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五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六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难点。

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自觉置身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2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中学生以热情的态度,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就要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学习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质,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从个人生活的内容来看,我们具备参与政治生活的条件。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规定了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国家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因此,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该成为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从社会公共管理来看,我国有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等基层自治组织及管理制度,有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服务。政府工作的改进,决策的完善,政风的廉洁,效率的提高,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因此,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应对着严峻的挑战。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三、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学习有关政治知识。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有助于紧扣时代脉搏,开阔眼界;有助于树立国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教师活动:同学们参加过什么政治活动?你还知道有哪些可以参与的政治活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方式,重要的是参与,在实践中才能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途径,这对我们今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等,证明了奋斗方向。

课余作业。

讨论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理解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以及租赁消费时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就日常生活的体验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文具、食堂吃饭、买零食、买衣服、电话费等日常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其中主要集中于学生可能并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相关讨论。

(二)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一:如何安排生活费?

学生活动:互相安排并讨论各自的消费活动或消费内容,发现其中的区别。

(1)收入。

教师活动:设问解疑。

同学们是否发现各自的消费有什么不同?而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在此主要是什么?

教师讲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当前收入直接影响消费,预期消费则影响消费信心,当预期消费乐观时,消费信心就强;预期消费较低时,消费信心就弱。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物价水平。

教师活动: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还有没有其他了呢?

学生活动:就材料进行相应的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消费活动还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

教师讲解: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物价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教师:虽然我们是用同学们的消费活动做的说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考察了总体消费状况的前提下,接着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消费案例:

探究活动二:小君的苦恼。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教师活动: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租赁消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贷款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学生活动:就相关情境进行讨论,做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相应的解释理由。

(2)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有形的商品,而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的服务。

万事大吉了!大家知道小君已经达到哪种消费层次了吗?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得出享受资料消费的结论。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探究活动三:考查自己家里的消费结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并讨论得出结论家庭消费的不同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消费水平。

(1)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等。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直观感受来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

要了解家庭消费水平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恩格尔系数。

教师活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恩格尔系数是消费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承认和重视。

国际上甚至用它作为区分国际间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最一般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我们称之为温饱型);在40%~49%为小康水平;在2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我国这几年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三)情景回归: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了解教学反馈。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八

1.知识目标。

(1)知道思想道德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道德的时代性和主体差异性。

(4)理解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中去。

(5)知道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意义,理解如何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去;自觉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教学重难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搜集有关身边道德模范的事例。

搜集中国历史上有关诚信的名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积极进行调查,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索取,切实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二)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mv)《好人就在身边》。

【设计意图】创境凝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标题)一、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

教师: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会有一些催人奋进的杰出人物。请你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道德模范。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催人奋进的杰出人物的列举,使学生明确道德的时代性和主体差异性。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杰出人物都正确的处理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了集体主义原则。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多媒体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教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居于什么地位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04页第一段的内容,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填写学案,培养学生及时整理、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生回答。

教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思想道德模范的时代性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就应该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板书(略)。

(多媒体展示标题)二、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教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还必须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做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

(多媒体展示)。

观点辨析。

没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大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

(提示学生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角度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在这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归纳:观点告诉我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在指导思想问题上都必须抓紧。

教师: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05页正文第二段的内容,并完成学案相应内容。

学生完成学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归纳整理的能力。并充分发挥导学案对学生学习的引领作用。

(多媒体展示图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教师:为了更好地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确立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更加符合大众化、通俗化的要求,便于阐发和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为实实在在的要求,便于人们遵循和践行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让老百姓很快能够耳熟能详,变成自己内在的信念,外化为外在的行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呢?请大家看下面的观点。

(多媒体展示)观点辨析。

所有的价值观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如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都不是抽象的,都是有具体的社会政治内容的,并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请结合教材第106页第一段的内容,说一说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实质上是文化创新,要进行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展,就必须立足实践,继承传统、吸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之处。

教师过渡:那么,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国家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呢?请大家看下面的思维活动。

(多媒体展示)。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邹平县青阳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青阳镇组织编写《青阳三字歌》一书,其内容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切合青阳的实际;镇机关开展了唱、背、诵“三字歌”活动;青阳初中还将其作为校本教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各村(居)建立了“三字歌”文化墙。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有生命力,在全镇上下营造了“树正气、崇美德、讲文明、思进取”的良好氛围。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距离,使政治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多媒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多媒体展示标题)。

三、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近年来博兴县把做好公民道德教育工作作为推动全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该县利用农村大集、春节等场所和节点,开展集中法律咨询和宣传;大力实施以“富可贷,穷可贷,不守信用不可贷”为特色的“文明信用联动工程”;开展了评选“助人为乐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等活动;全县各村(居)深入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诚信户”等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召身边的人。

思考:

1.为什么高度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工作?

2.国家应怎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并发言。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提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过度:我国自古以来就传诵这许多知荣明辱的道德格言。你能否列举一些。我也搜集了一些格言与大家共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宝贵的资源,加深学生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宣誓仪式):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广大青年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全面提高道德素质,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设计意图】使学生加形成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念,自觉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课外活动设计。

请大家搜集所在村(居)委会或社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料,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办一期主题展版。

【设计意图】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快乐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基本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收集材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教学重难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2.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有(略)。

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人下降到2003年的2900万人。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上升到71.4岁。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民主与专政。

(1)民主及其阶级性。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民主的含义,思考:应该怎样理解民主的含义及其阶级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制度相对立的。其次,民主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教师活动:同学们可以看课本p7页,思考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并运用这一道理评析观点一、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这一点上,一切民主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真正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课余作业。

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分析我国政权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异同。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十

陈老师这节课从设计到课堂的掌控、学生的参与等方面都把握的非常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有效性、层次性、参与性结合,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现就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亮点与不足提几点意见。

亮点:1、课堂导入——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陈老师以反映社会现实的一段视频导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并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生活会这么困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是画龙点睛之笔,为教学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2、环节设计——层次分明,突出主题。

陈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1个分粥的故事1个探究活动即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设置阶梯型问题(如),层层深入剖析相关知识点,从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探究、问题的突破,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体现量力性原则和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提高了本课教学的有效性。

3、学生参与——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老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是点燃智慧的打火机、催化剂。陈老师坚持以生为本,多次提问学生,关注学生参与,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事例、视频等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如问答法、讨论法,分组交流探究等,能较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主动感悟,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4、课堂互动——氛围宽松热烈,体现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

陈老师具有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教态亲切自然,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走入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愿意回答、想要回答,师生互动良好,原本枯燥的政治课变得生机盎然。

不足:本课的知识含量大,概念多,因此在时间把握上稍有不足,也无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测。

总之,本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都进行的很到位,将本应是很难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很自然的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构建,也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十一

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教学重难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人的价值。

1、哲学上的价值。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这些具体事物对人来说具有什么共性?(这些事物对人都有积极意义,这些事物都能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是哲学所要研究的价值范畴。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哲学上的价值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因此哲学上的价值与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西红柿原来是南美洲森林里的野生植物。后来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欧洲种植,进而发现它能食用,对人来说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西红柿是否天生就有价值?(西红柿如果生长在野外而不被人所发现,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是没有价值的。价值是一种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主体的需要与事物的属性和功能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2、人的价值。

既然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那么人的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物的价值的特点在于事物能够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来满足人的需要,但事物自身没有需要,物的价值具有单向性。一个农民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一个医生的价值在于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痛苦;一个老师的价值在于通过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造就人才。

工人、农民、医生和老师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的同时,自身有没有需要?什么需要?(最起码要求社会尊重他们的劳动,给于他们劳动以一定的报酬。)人的价值的特点在于创造价值,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人自身也有需要,人的价值是双向性的。因此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的自我价值(索取)。

为什么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方面的内容,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标准像”是美国著名画家斯图亚特早年画的,它几乎张挂于美国的千家万户。斯图亚特一生中画过许多华盛顿的肖像,其中他最满意的一幅在一块画布上只画了华盛顿的一个头的作品。有人挑剔地指出为什么不画全衣服,斯图亚特回答道:“人的价值不在衣着上。”华盛顿的价值不在衣着上,那在哪里呢?(华盛顿作为美国的国父,为美国的独立和建国作出了贡献,实现了社会价值。

华盛顿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华盛顿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人通过创造价值实现了社会价值。)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和世界水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因此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同志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国家授予杨利伟同志“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国家为什么要给于袁隆平和杨利伟以奖励?(袁隆平、杨利伟已经为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国家给于袁隆平和杨利伟以奖励是对他们的肯定和满足。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要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人通过享受价值实现了自我价值。)。

3、人的价值的评价。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我们究竟以哪方面去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为什么要把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当贡献为零——社会不可能存在;当贡献=索取——社会停止不前;当贡献〈索取——社会萎缩退化;当贡献〉索取——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同志不幸因公殉职。不久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全国妇女联发出通知,授予任长霞同志全国优秀公安干警、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有些人认为社会对他的人生价值的承认来得太迟了。荣誉和一个人宝贵的生命比较起来,显然后者更可贵。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观点?(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是活者还是死了。任长霞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保一方百姓平安,在贡献中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在她牺牲后社会对她的无私奉献给予承认,这恰恰是对任长霞同志人生价值的最充分的肯定。)。

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及其作用。

什么是价值观呢?(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婚姻问题的认识不同。在古代人们认为子女的婚姻应该由父母做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的这种认识受到什么观念的影响?(这是受封建社会三纲五常、愚孝观念的影响。)在现代人们认为男女婚姻自由,受国家法律保护,现在的这种认识受到什么观念的影响?(这是受新社会提倡的人人平等观念的影响。)人们的认识受什么支配?(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树木有多方面的价值——涵养水源的价值;产生氧气的价值;鸟类栖息地的价值;生产纸浆的价值;制造家具的价值。树木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生态价值。对于这些价值,人们会作出不同的选择。有人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其结果如何?(会使得森林覆盖率下降,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增长。)有人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兼顾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其结果如何?(资源得到了保护和再生,经济获得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导致不同选择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丛飞,一名普通的青年歌手。8年间,为助残、助学、赈灾义演达300多场,资助178个贫困孩子,捐献300多万元帮困扶弱。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家挤在58平方米的简陋小屋。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2005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卖官受贿被依法查处。该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最大卖官案。马德在其任职过程中,收受17人的贿赂共计600余万元。此人生活腐化,小姐给他捏一次脚就给20万元。丛飞和马德的人生价值观有何不同?(丛飞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马德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个人的安逸和享受。)丛飞和马德的人生道路有何不同?(丛飞选择了帮困扶弱,马德选择了贪污腐化。)丛飞和马德的不同价值观与他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之间有何关系?(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丛飞的人生价值观使丛飞选择了公义,马德的人生价值观使马德选择了私利。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作出的不同选择。)。

2、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

要发挥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用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有拜金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小团体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我们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即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三峡工程涉及上百万居民动迁,要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故土,对于许多居民来说恋恋不舍。但三峡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绝大多数居民着眼于大局,服从国家调配安排,做到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价值观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人认为三峡绝大多数居民顾全大局,坚持集体主义就应该放弃个人利益,否则就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个人的正当利益不等同与个人主义,个人的正当利益是指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而个人主义是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十二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教学重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因此,观点一错误,观点二正确。

(4)监督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教师活动:大家可以看课本p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

教学过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绝对的平均。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略)。

课后小结。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的政治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板书。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政治自由。

(4)监督权。

2、公民的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十三

1、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平等,因此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差异。(×)。

点拨: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平等,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将长期存在,各民族在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方面的差异是没有必要消除的。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点拨: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点拨: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4、国家和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

点拨:国家和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5、新中国成立后,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点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宗教的本质没有变化,宗教的本质仍然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6、在我国目前,宗教主要起积极作用。(×)。

点拨:在我国目前,宗教仍主要起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

7、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国家支持、提倡、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点拨:我国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不反对人们信仰宗教,但也不支持、不提倡、不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8、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

点拨:我国坚持宗教与政治、教育、司法相分离的原则,宗教不得干预国家的政治事务、学校教育和司法活动,“宗教不得干预政治”的说法正确。我国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的说法错误。但宗教人士依法享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十四

1、政府对人民负责,政府要依法执政。(×)。

点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点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法制的完善意味着减轻了政府的责任。(×)。

点拨:有权必有责,法制的完善不会减轻了政府的责任。

4、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

点拨: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国家监察委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各种监督方式和途径都对政府的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能说哪种方式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

5、政府是否依法行政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点拨: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权威,但其不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6、最大程度地放权就能提升政府的权威。(×)。

点拨:政府要坚持权责统一,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被人民认可和接受,可以提升政府的权威。

7、政府的权威就是使人民服从政府。(×)。

点拨: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影响力。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政府才有权威。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十五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企业的经营。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征税和纳税。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学好政治课的第一步,就是认真听讲。上课专心致志地听取教师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讲述、分析,注意力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听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做好课堂笔记,随时记录下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重点,边听边记,既可以加深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课后的复习做准备。倘若不注意听讲,又不做笔记,那么,这门课就等于白学,而浪费的时间、精力却是无法挽回的。因此,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是十分重要的。

2、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政治课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它的理论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联,息息相关。学习政治课,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只有经受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理论,我们的政治课理论是可以分析现实的,这是它生命力之所在,因此,要大力提倡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由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社会现象错综复杂,任何一个理论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充实、发展,通过应用,我们会发现理论的正确与不足,从而进一步学好政治课。

3、勤于动笔,善于总结。每一门政治课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学完一节课、一单元、一本书后,要学会自己动手总结所学的内容,自己总结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采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形式,使知识的脉络一目了然,这样,不仅每一课的知识十分清晰,而且本门课程的逻辑结构也明明白白。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

4、冷静思考,融会贯通。由于政治课的理论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决定了学好政治课不能仅仅靠死记硬背的办法,而要多思,勤思。政治课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学科,没有思想,人云亦云,是学不好政治课的。经过大脑冷静的思考,我们会寻找到基本原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5、适当练习,提高能力。练习就是要适当做一些作业,作业分为两大类:基本原理的练习和原理应用的练习。前者的目的主要是检验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否牢固;后者的目的主要是检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我认为,每一次作业,实际上就是一次开卷考试,在无人监考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真实水平进行一次考核。因此,练习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一定要自己亲手做一遍,决不能应付差事,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

一列提纲。

复习每个单元的时候,都要做一个提纲或者思维导图,把每个知识点浓缩汇总记在分支上。

二康奈尔笔记法。

这个笔记方法是我在大学中经常用的。

三动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人可能是记忆力不好,一遍两遍三遍就是背不住,这时候就要动词写一下啦。

四理解。

其实背书的重要基础是理解知识,只有理解了知识点,理清它们的逻辑关系,才能背下来。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十六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可以依法行使政府职能。(×)。

点拨:政府职能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其他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中国共产党虽然是中国的执政党,可以制定方针政策,但不能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

2、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

点拨: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

3、人民政协是国家机关,行使国家职能。(×)。

点拨: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但其不是我国的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点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各自独立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5、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

点拨: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除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民政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

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点拨: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参政不等于执政。

7、中共中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点拨:中共中央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点拨: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十七

1、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唯一成员。(×)。

点拨: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包括两大类型。第一类是主权国家,第二类是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是政权。(×)。

点拨: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

3、国家的主权是由国际社会赋予的。(×)。

点拨: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固有而非外界所赋予的,不从属于外来的意志,不受外来意志的干预。

4、我国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参与联合国的一切活动。(×)。

点拨:我国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5、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点拨: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6、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点拨: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7、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点拨: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8、任何国家进行对外活动都只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点拨: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进行对外活动的目的都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但一个国家在对外活动中不能只顾本国国家利益,更不能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9、国家之间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点拨: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家之间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两国有共同的利益,但两国的根本利益不一定一致,甚至可能是对立的。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十八

1、中国共产党、人大、人民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行使政府职能。(×)。

点拨:政府职能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们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当然也不能行使政府职能。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它们是我国的国家机关,可以行使国家职能,但不能行使政府职能。

2、政府公正司法,保障公民的民主决策权。(×)。

点拨:政府是行政机关,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另外,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决策权。

3、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或管得越多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点拨:政府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职能。政府在行使其职能的过程中,既不能“越位”“错位”,把不该管的事管起来,也不能“缺位”“虚位”,该管的事不管,因此,既不能认为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也不能认为管得越多的政府越是好政府。政府该管的事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事就应该放权。

4、我国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应该弱化政府管理职能。(×)。

点拨:我国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管理和服务都是政府的职能,不能弱化管理职能,也不能弱化服务职能。

5、社会一切事务都由政府决定。(×)。

点拨:我国政府是有限政府,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6、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因此,政府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而非所有者,公共权力的所有者是人民。

7、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就是要满足人民的一切要求。(×)。

点拨: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并不是满足人民的一切要求,应该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

8、在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就是政府为人民服务。(×)。

分析在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另一方面,人民也要相信我们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大全(19篇)篇十九

高中必修二的政治内容是政治生活范畴,通过学习政治知识,我们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2的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义、依据、地位

(4)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的含义、意义、地位)

(5)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坚持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原因、地位)

(6)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一、五个性质及其职能(职权)

(1)国家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其职权是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4)我国各级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5)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其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二、“六个决定”

(1)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志的执行者。

(3)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5)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决定了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

二、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相关范文推荐

    园本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优秀19篇)

    培训让我意识到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下面是一些值得阅读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版石油买卖合同(汇总24篇)

    买卖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人们对需求和供给进行调节和满足的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买卖法律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交易的法律意识。甲方:乙方:购货单位:

    难忘的一次做饭(精选22篇)

    充实的内容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是写好作文的保证,我们要通过广泛阅读来积累素材。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和认可的优秀作文范文,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平常,爸爸和妈妈都说我是家

    小学走向海洋读后感(模板14篇)

    9.通过写读后感,读者可以将自己和书中的角色进行对比和思考。如果你对写读后感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读后感范文,或许能够帮到你。蔚蓝的海洋中两只海豚在互相追逐

    小班夏天安全教育教案范文(18篇)

    小班教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此提供一些小班教案的范文,供教师了解和借鉴其中的教学设计思路。1.训练运动技能,如爬山和跑步。2.

    月亮与地球的对话(汇总22篇)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激发思维的火花,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欢迎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有一天,月亮对地球

    合作装修合作合同合作装修合同范文(18篇)

    装修合同是装修过程中权益保障的重要法律依据,有助于消除装修工程中的不确定性。如果您对装修合同不够了解,不妨参考一下以下范文,或许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大班社会课教案动物出租公司(通用16篇)

    大班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会根据动物的特性,为

    学校新学期学习部工作计划(模板20篇)

    通过学期工作计划,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每一天的时间,以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源和才能。学期工作计划中,要注重反思和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学期的计划做好准备。

    幼儿园中班教案蛙跳(专业18篇)

    幼儿园中班的教育环境应该是温馨、安全、愉快的,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经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经典幼儿园中班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通过探索模仿青蛙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