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大全5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笔舞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篇一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写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这篇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着力刻画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鲜明。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直接描写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进行自读体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充分得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进而感悟人物伟大而平凡的品格,和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突破文本难点。

学习课文之始,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小女孩和爱因斯坦见了几次面,学生答“两次”。见面之后,他们之间就没有故事了吗?不是的。孩子找到了孩子到爱因斯坦家做客的情形。由此让学生迅速把握课文的主要环节,第一次和第二次小女孩都发现爱因斯坦衣衫不整,第三次的地点是爱因斯坦的家里,由此小女孩看到了爱因斯坦的不擅长整理房间的一面。也正因为几次的见面所看到的,小女孩和爱因斯坦之间结下了友谊联盟——爱因斯坦教小女孩数学题,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房间。

认识一个人需要多种不同的角度吗?在生活中,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本课学习中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大板块:“小女孩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读者眼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这一人物。从小女孩父亲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从读者的眼中,我们读出了更多: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热情友好、童心未泯……透过文本,透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透过一双双充满童真的眼睛,我们走近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他的平凡中的伟大。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篇二

说出你心中的伟大——我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苏教版第十一册)

教材简析: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讲述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全文共8个小节,以“相撞、相遇、相邀、相处”为顺序展开故事,一个是伟大的科学家,一个是平凡的小女孩,但并没有因为彼此身份的悬殊而使得他们形同陌路。细读此文,既可以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大科学家的普通之处,又可以真切体味到爱因斯坦为了潜心研究科学事业而不拘小节的伟大一面.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重在"悟"字.在读书中悟,在对话中悟,在讨论交流时悟,在悉心思考时悟.既要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又要感悟实实在在的文本,既要感悟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又要文本的价值追求.因此在教学本课中,试图通过学生对"伟大"一词的"悟",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设计过程:

一、读读议议————父亲心中的“伟大”

1、读读

(1)自读课文,找出最能表明爱因斯坦身份的一句话。

出示:“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2)指名多人读,读出父亲的兴奋。

(3)全班齐读。

2、议议

(1)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如此兴奋?

(2)小女孩父亲心中的“伟大”是什么?

师引导: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在社会上有名望地位的。

二、想想问问————小女孩心中的“伟大”

出示句子:“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1、想想

(1)想想小女孩会对她父亲或者其他人说些什么。

(2)想想小女孩的认为有道理吗?

2、问问

(1)一个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他会是最伟大的人吗?

(2)在小女孩心目中,“伟大”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师引导:讲究穿着,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很有绅士的味道。

三、评评悟悟————爱因斯坦心中的“伟大”

自读课文第二部分(第4、5小节)

1、评评

(1)爱因斯坦成天在干些什么?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爱因斯坦有一颗童心吗?

出示1:“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做了个鬼脸。”

出示2:“但愿你肯教我”,“能记住吗”?“也许能”。

(3)阅读补充资料:(感受爱因斯坦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

《仅仅是一把糖果》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金。”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难道你不能少为苏菲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地说道。“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想不明白。这一天,助手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里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爱因斯坦告诉助手:“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2、悟悟

(1)爱因斯坦觉得自己伟大吗?

出示:“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2)在爱因斯坦以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

师引导: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

四、说说写写————我心中的“伟大”

1、说说

(1)你读到过哪些伟大的人或者伟大的事?

(2)你是怎么理解伟大的?

2、写写

(1)用一句话表达出你对“伟大”的理解。

(2)试着描写一个片段,要突出“伟大”这一主题。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删去:同学们知道那么多科学家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的科学家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提笔即是练字时,我们只要写字就要认认真真地写,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端正。好,齐读课题。

二、预习展示

1、你对爱因斯坦有哪些了解呢,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爱因斯坦是世界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激情补充:出示课件,爱因斯坦的头像。他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毕生潜心科学研究,他的相对论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

2、他这样一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和一个12岁的小女孩之间会发生哪些故事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4名同学。大家注意倾听,读后说一说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学生自由说,生补充,师引导说完整。(一天,小女孩不小心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天,小女孩又遇上了爱因斯坦教他怎样穿戴;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小女孩,邀请小女孩到他的工作室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从此,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三、精读感悟

1、过渡: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第二自然段,看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把这些语句标画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你的感受。

(2)交流: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先读一读你标画的语句,再谈谈你从这里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同一个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感受,一个同学说完后你可以直接站起来说你的感受。(此环节,如何使学生能从语言文字中读出爱因斯坦的品质和把他的高尚品质通过感情朗读读出来是目的,不要把重点放在体会人的品格的感悟上。)

a、 “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生说平易近人或温和,教师相机板书:平易近人或温和。——是啊,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这位老人,可老人却抬起头,友好的冲小女孩一笑说,请你再读这句话。(指导读出平易近人,强调“不小心”)。(结果,课堂上学生直接强调了“是我不小心”。明明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这位老人。是小姑娘不小心,可老人却抬起头友好的冲小女孩一笑说,是我不小心。从你的读书中我听出了爱因斯坦的宽容大度。随机板书宽容大度)——从这里我们除了能感受到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之外,你还感受到他怎么样?(若没有举手)我们说不出来不要紧,读出来也行。(强调 是我不小心)。

过渡:从这一段哪里你还感受到这位老人怎么样?

b2、 “蓬乱”体会到不讲究。你这是从他的外貌看出他不讲究。从这一段的哪里还能够看出他不讲究呢?指导学生读好“只见他穿着……拖鞋。”这是从他的穿着看出他不讲究。从第六自然段哪里还看出了他不讲究,生读“……一塌糊涂。”他对这些生活小节都不讲究,这叫不拘生活小节。板书不拘生活小节。

他不拘生活小节,他的精力都用在了哪里呢?(出示课件:第二段文字)读书是要注意前后联系的,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写他动作的这一句话“他一边……思考着什么。冷不丁……”(变成红字)再联系一下他的外貌和穿着,你又读出了什么?(老人就是由于专心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所以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板书:专心思考)——是啊,他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太专心、太投入,到了入迷的程度,才被小女孩撞上,才忽视了生活小节。

b3、(若学生不谈,可直接读)读书是要注意前后联系的,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写他动作的这一句话“他一边……思考着什么。冷不丁……”再联系一下他的外貌和穿着,你又读出了什么?(老人就是由于专心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所以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是啊,他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太专心、太投入,到了入迷的程度,才被小女孩撞上,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板书:专心思考 不拘生活小节)

(3)让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老人那专注于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谁来读?(也可以这样做:我们再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出,老人专注思考,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的呢?我们来完成这个填空:出示课件:把表现他特点的句子空出来,学生说完一个,出示一个答案。)

(4)总结写法: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穿着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专心思考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我们在写一个人的时候就要抓住人物的这些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从他们的第二次的相遇中,又能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一个人呢?

——自由表演读。

——找一生展示读。老师相机指导读好他们的对话部分,如“小女孩多么天真直率,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谁再来读。”多找学生读,读好为止。(一定要指导好)

——老师读旁白,两生分别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大家边听边体会。

——从这一部分,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抓住有关的语句谈一谈。

b、我也觉着他很谦虚,“我说也是吗……”“……教我”他作为一个大科学家甘愿拜一个12岁的小姑娘为师,真够谦虚的。

c、如学生说不出,教师引导:爱因斯坦这位61岁的老科学家还怎么样呢?

生:像小孩子一样。

师:对,他尽管是一位61岁的老科学家,但她还拥有一颗童心,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板书:有童心)

生:他很喜欢小女孩。

师:是啊,他是一位的大科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关爱孩子的老人(板书:关爱孩子),不愧为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过渡:从第三次相遇中,我们又感受到爱因斯坦怎么样呢?

(1)自己先读一读,用心来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我们不谈了,直接读,读出你的感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通过你的朗读,我听出了爱因斯坦这位大科学家,很喜欢和孩子在一起。

(4)此后(3分)

师:引读,所以,“从此……好奇地问——”

生1:读。

(如果读不好,老师引导):注意提示语,她好奇地问,我听着还不够好奇。一个大科学家与一个天真幼稚的12岁的小女孩能有多少共同的话题呢?他们能谈些什么呢?所以小女孩的母亲好奇地问——谁来读。

师:爱因斯坦回答道——

生2:读

生3:读

师:让我们都来读一下这里,让我们记住这位科学家的故事,记住这位科学家,记住这一段佳话! “她教我——”

生:齐读

四、提升认识

1、同学们,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而爱因斯坦他本人确认为自己并不伟大,小女孩一开始也认为爱因斯坦谈不上伟大,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他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说,随着学生的交流,老师相机板书:伟大

————师总结:是啊,我们看一个人是不是伟大,要看他是不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没有高尚的品质,不能只看他的外表。

生1:爱因斯坦你真伟大!

师:想一想,她还可能说,你的哪一点最值得我学习?

生2:做事要专注地去做,不拘生活小节。

师:对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的事情,就要专注地去做,可以不拘生活小节。

生3:无论自己多么伟大永远保留一颗爱心;

师:我们都要有一颗爱心。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生4:年龄多大都要保留一颗童心;

师:拥有一颗童心,就会永远年轻。

生5: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师:宽容是一种美德。

生6:要虚心;

师:是啊,虚心使人进步,大科学家都这么虚心,我们常人更要虚心。因为我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

生7:要多帮助人

师:是啊,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让学生能把老师说的说出来)

五、课外延伸

(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课下读读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或者是其他励志的故事书,如《改变青少年命运的100个励志故事》。)

同学们读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个故事,就有这么大的收获,请同学们课下读读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你的收获会更大。或者是其他励志的故事书,如《改变青少年命运的100个励志故事》。

(出示课件2,教师讲述:这本书的书皮。这本书中所选的100个励志故事都备受成功人士的推崇,曾经影响和改变了很多成功者的命运:拿破仑从其中一则小故事中找到了矮个子的自信,终于成就了创世伟业;帕瓦罗蒂通过一则椅子的故事走出迷茫,成为世人瞩目的男高音歌唱家;一根树枝的故事,启动了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辉煌事业……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方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为你指引前进的道路。)

同学们读书吧,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平易近人

宽容大度

伟大 专注思考 不拘生活小节

谦虚

有童心

关爱孩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篇四

非常感谢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教研课。

下面我就对蒋老师执教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节课发表一点我的看法。蒋老师这堂课有很多亮点:

首先我认为蒋老师能很好的把握教材,并根据教材特点设计教学。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和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本节课的教学,蒋老师确定了一根主线,那就是“伟大”一词。文本的切入口就是探究人物的细节描。教学时,也以此为切入点,并注意两个基本步骤:一是抓住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二是透过表面现象看人物本质。

课堂中蒋老师注重引领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表情和对话的具体内容,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验,从而感受并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体会他的所作所为所透射出来的对科学事业的痴迷,进而来理解爱因斯坦的“平凡中的伟大”。

这堂课紧紧抓住了语文本质的东西,虽然学生参与面不广,但上出了语文味。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读书,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不仅是在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在对话,他们也在与小姑娘、与爱因斯坦对话。这种心灵的感受使书读出了味儿,引导学生剥离出一个活生生的充满个性的科学家形象。

教学的后半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后,围绕“爱因斯坦是否是伟人”让学生自由争辩,小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都是积极的,进步的。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新理念,尊重了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的理解。

另外,蒋老师注重把“写”的训练挤进课堂。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值得推广的做法。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篇五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写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的相识、相处,到最后成为了朋友的这一过程,从而展现了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潜心科学研究、富有童心并且乐于与孩子交往的这样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人。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小黑板 图片

2课时

认识生字,通过初读课文,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简介爱因斯坦。

2、就是这样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却与一个12岁的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1、自学生字词。

2、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

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

裹:形声字,“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

3、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第一次:第1—3段;第二次:第4、5段;第三次:第6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不注重个人仪表,不拘生活小节)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外貌了解人物品格。

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1、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可是无巧不成书,第二天,她又见到了爱因斯坦。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

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3)、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逊,诚恳,有一颗爱心、童心。小姑娘天真、直率)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2、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乱

3、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4、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互教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

用“只好”说句话

1、自读课文,质疑

2、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的人 天真、率直

请教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