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的重要性的名句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大全5篇)

时间:2023-10-02 作者:文锋家长教育的重要性的名句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的名句篇一

人们在未受外界自然、刑事犯罪分子侵害,没有面临生与死的威胁时,似乎感受不到生命与保护生命的重要性;但当一个人真正遇到危险,意识到需要自我保护的时候,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自我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在一个十分繁华的商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三个十四五岁的学生放学后到商场里闲逛,遇到了几个不三不四的成年人,其中有一个人上来对走在后面的一个学生进行勒索,并用刀子相威胁。

走在前面的学生回头看见了就返回来,周围也围了几个人。勒索者见人多了就说:“算了,算了,走吧。”学生也把拿刀子的人放了。

勒索者见学生们还不紧不慢地往前走,就又返了回来。两个学生跟他理论,暂时稳住他,另一个学生跑去报了警,警察及时赶到,才未酿成大祸。

事后,有人称赞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到底如何呢?

记者问:“歹徒威胁你们时,你们是被动的,是受欺负的,你们为什么不呼救?”

学生们答:“没想起来。”

记者:“歹徒第二次返回来再次威胁你们,你们为什么还不呼救?”

学生们答:“周围有那么多人在看着我们都不管,喊也没用。”

其实,这是错误的。只要喊一声“救命”,问题的性质就不一样了。

不喊,人们还以为是两帮流氓在斗殴,人们在看热闹。

喊了,人们就会明白,流氓在欺负赤手空拳的孩子,就会引起巡逻警察的注意,毕竟是繁华的地方,歹徒也胆怯,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

有的学校有一节自我保护课,就是专门练习遇到危险时呼喊“救命”的,开始90%的人喊不出来。为什么?怕别人笑话,在虚拟的环境中尚可以这么解释。

那么上述三个学生都遇到生命危险了,为什么也喊不出来呢?第一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起来,第二他们没有受过这种训练。

有一位老师问学生们:“陌生人敲门开不开?”学生们都说:“决不开门!”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孩子又是怎样的呢?第二天老师派人随访了几个学生,结果是敲一家,开一家。

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危险。研究人员有项调查发现,60%的事故是发生在家里,或者在家的周围,家是人过日子放松的地方,往往更容易出问题。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们觉得自己大了,不再需要父母带着外出了,能独立到商场、活动场所了。

别看他们的身体发育已接近成年人,但父母还应教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的名句篇二

素质教育决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家长的素质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当前,许多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最重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孩子入学前,父母以他能否按要求算对一道题或者能背诵一首诗,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是否有用。孩子入学后,考试成绩就成了父母和老师判定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准。

一些家长反对孩子当班干部,怕影响学习,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能考得上大学就行了。实际上,这是对人才理解的偏颇。考试分数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水平,尤其是一个人的能力从分数中是很难看出来的。这种盲目追求分数的教育,必然造就一批“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人,这种人并非当今社会所需。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表情的微妙变化等,都会牵动着孩子的思维神经。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伶俐、独立、自理能力强,有坚强意志的孩子。那么,作为父母,不要把素质教育当成一句口号,而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并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素质教育决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需要每位家长都能当好孩子们的老师。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儿童在他们的生命之初,就种下在整个成长阶段必备素质的种子,并且呵护它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这些种子能够开出绚丽的人生之花。

1、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不堪为伍的;一个言而无信的民族,是自甘堕落的。

2、耐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别人)

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文明习惯之一,也是吸纳一切智慧的必要。因此,从小学会用心倾听各种声音,而不去粗鲁地打断别人或随意插嘴,是现代儿童应有的良好素质。

3、按规则行动(规范行为)

按规则办事是地球公民学会共处的基本准则,如果每个人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遵守公共规则,不考虑他人的意愿,这世界必定永无宁日,也必定危及每个人的利益。中国加入wto的现实,尤为紧迫地提出了这一强烈需求。对于儿童来说,养成做事之前先了解规则的习惯,并自学遵守有关规则,是儿童社会化的范式。譬如,从小养成习惯于公共场所的排除队,而拒绝投机取巧。

4、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

是否具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主要之一,也是衡量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日益增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职,都可能导致整个事业的崩溃。一代代人的责任心状况,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节约每一分钱(学会生存)

每个人的节俭不仅仅显示了个人的道德观与生活能力,也与整个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节约每一分钱的实质是节约资源,,并从中体验人类的高尚情感与博大智慧。

6、天天锻炼身体(健康第一)

健康第一是教育永恒的方针,也是人幸福的基本保障。一个重要的发现值得人类铭记;一个人如果在童年养不成运动习惯,长大了养成运动习惯,而一个没有习惯的人,生命的质量必定下降。因此,小学生每天应保证睡眠10小时,学习不超过6小时,而运动1小时以上。

7、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物归原处)

善始善终对于儿童是困难的,却又是十分必要的,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思维的有序性,也有益于其责任心的形成,对于父母与教师来说,用百次机会可养成儿童某种文明习惯,若错过最佳教育时期,千次万次了是徒费心机。

8、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勇于表达)

对于一切来自他人的帮助都应心存感激,对于一切妨碍他人的行为都应心存愧疚。这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如能养成及时表达内心感受的习惯,既可以与他人心灵沟通,又可以避免遗憾的产生,从而使自己处于健康并积极、主动的生活状态。

9、做事有计划(成功心备)

成功的事业离不开周密的设计与不懈的奋斗,我们都鼓励孩子走向成功,却又矿太宽容孩子的心血来潮和胡思乱想,尽管这的确是儿童期的自然反应。

假如当孩子提出某项请求时,我们总是轻轻地地问一句:你的计划呢?当儿童逐步习惯了行动之前做计划,一个伟大的变化就开始了。

如果,我们耐心地与孩子讲座他的计划,并使计划趋于可行,那么,孩子也就悄悄地成熟起来了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譬如每天临睡之前,将第二天穿戴的衣服或使用的东西摆放整齐,就是儿童做事有计划的必要训练之一。

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喜欢清洁)

儿童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其形象与状态容易影响心态,因此,如何迎接新的一天,是儿童平凡生活中的大事,而从清洁做起,是培养孩子神圣感的良好措施。不必穿名牌,更不必奇装异服,只要求干干净净,譬如,剪去长指甲、经常换洗衣服、经常洗澡、不使自己发出异味、书本不乱涂乱画,等等,儿童能做到这一些,就足以表明他充满希望。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的名句篇三

20xx.11.21 晴 亲子日记第二篇

接孩子放学,坐上车就说妈妈今天作业超级多!给她买了点多味小花卷!让她吃着,好节约时间回家赶紧写作业! 到家换鞋洗手就准备去写,这时孩子爷爷发话了:让她玩会,歇一会!我说:“爸今天作业有点多,也许10,11点才能完成!”

孩子爷爷嘟嘟囔囔的……老人对孩子的溺爱我想各位都知道!这也是我坚持自己带孩子的原因,也庆幸自己做对了!有时我都在感慨一晃都那么大了,而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你们错过了用金钱也买不到的东西……呼吁一下希望你们陪在孩子身边! 九点听见孩子收拾书本的声音,问她说:妈妈作业我写完了!出乎我意料,看今天的作业量,按照她平时拖拉的习惯怎么也得11点完成!表扬了她 !亲她一下!让她去洗漱睡觉! 应该是我这段时间控制脾气不发火鼓励多于批评的效果!成绩也有所提高!想改变孩子看来首先改变的应该是我们。

@二.五班 樊朝希妈妈 拖拉的毛病是大毛病,只有我们沉下心来陪伴才能慢慢改变她。对孩子来说,最靠谱的是他的父母,如果父母对他都不靠谱,靠谁都不大靠谱。留守的孩子性格很孤僻,孩子有这样的妈妈是人生的幸福。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的名句篇四

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如何教育才是最合理的呢。有些家庭倡导爸爸妈妈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来对待孩子。

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如何教育才是最合理的呢。有些家庭倡导爸爸妈妈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来对待孩子。认为这样是最正确的。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这回让孩子有双重性格,时间长了,他便知道对待爸爸怎么办,对待妈妈怎么办。

有些家庭,因为父母不和,或是他们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同。所以有时爸爸说这么做,而妈妈就让那么做,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例如有的爸爸希望孩子学钢琴,而妈妈希望他能学画画,孩子最终可能什么都学了,但是这两样也许都学不精。所以父母在如何对待孩子前一定要沟通达成一致。

父母在宝宝面前意见不一致会使父母在宝宝的心中威信力下降,无法树立价值的权威。在孩子们心中,父母的话都是对的。如果父母意见不同,尤其在孩子面前吵架争执,会让孩子失望情绪。同时,这还会减弱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所谓自我控制就是指一个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这需要从小培养。父母对孩子一致,他会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不对。停止或者继续自己得行为,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如果父母建议不统一,模糊不清,孩子就更不知道自己改怎么做了,自控能力会不断下降。

孩子的是非观念都是从小养成的。父母的模糊态度会让孩子的是非观念变得不确定,时间长了,甚至会让孩子颠倒是非,不懂道理。因此,父母教育孩子时的态度一致非常重要。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的名句篇五

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长的协助、引导和监督之下,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一旦孩子养成习惯,就将决定孩子的性格,进而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要义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希望大家能记住:无论你的情感生活,你的事业,你对孩子的教育,都不是一天形成的。

1.好坏习惯对人生的差别影响是决定性的。成功者每到关键时刻,遇到挑战,就想冲上去,想把事情做到底;失败者每到关键时刻就撤下来。孩子也是一样,当他在生活、学习上有良性的习惯,那么一生的成功都有保障。

2.确立好习惯的标准。作为家长,你一定知道你要给孩子养成什么好习惯。这需要思考来确定标准。

3.让孩子从小养成成功者的习惯。自信、勇敢、坚持到底、做事认真、积极思考,这些都是成功者的优良品质。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的这些特质。

4.为孩子确立生活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确立好原则:“这件事由你来负责,我监督你来完成。我们多长时间内把好习惯养成。”

5.鼓励孩子反复行为形成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是经过不断反复的,这里需要家长有绝对的信心、耐心,允许孩子失败,允许重犯错误。孩子需要经过反复的行为、反复的鼓励,最后形成好习惯。

6.巩固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好习惯。一个好习惯形成,家长必须马上跟进确认,把好习惯巩固。强化、强化再强化,直到他巩固住。

7.家长的榜样作用。如果孩子发现家长有坏习惯没有改掉,他的坏习惯就不会改掉。孩子发现你有坏习惯和行为,你却不允许他这样做,你的话在他的心中就大打折扣了。

孩子无法养成良好习惯的原因

1.没有榜样。孩子没有带着不良习惯来到这个世界,他的所有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在孩子的生活里,为他找到可以模仿的榜样。

2.认为好习惯等于痛苦。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习惯能给他带来快乐,什么习惯能给他带来痛苦,他经历的感性经验太少,所以他无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如果成年人向他传达了错误的信息,会贻害他终生。

3.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又不知道改变。作为家长必须明白,我们只有做对了动作,孩子才能改掉身上的缺点和毛病。

4.不良习惯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他会自动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童年生活里有反面的榜样,那他学坏就几乎是不可避免了。

5.不正确的思考方法。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好习惯是自然而然养成的。其实人的好习惯都是精心培养出来的。而坏习惯,由于没有标准,不需要努力练习就会做,所以我们家长必须有绝对的耐心,反复指导孩子,才能使孩子养成好习惯。

6.家长的行为没有一贯性。要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家长就必须反复沿着相同的方向做相同的动作才可以。

7.没有改变习惯的动力。家长要想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就必须先强化孩子身上的优点,让他觉得自己很好,自己可以变得更好,这样他才能产生自我完善的欲望,由此产生改掉旧习惯的动力。

8.家长的反强化作用。当孩子身上有了不良习惯的时候,很多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马上就反应在嘴上。先是不厌其烦地批评。发现批评不管用,就开始升级为打骂。这恰恰起到了反强化的作用。家长越是批评,孩子就越是改不掉旧习惯,等于在强化孩子的'旧习惯。

在教育发展史上,人们早就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就有“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等故事和《颜氏家训》、《太公家教》等家教文献;近现代,中外许多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洛克、卢梭、斐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杜威、鲁迅、陶行知、陈鹤琴等,在他们的著作中,不无强调家庭教育的成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合力,即三者相互联系、配合、促进。作为家长应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只有尽职尽责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的成果得以巩固,并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才能使对孩子的教育更上一层楼,并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在当今时代,教育对学校的要求比以前大大地增长了,以至于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了。国内外的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现代的学校,如果没有家长们积极地参与其工作,就不可能存在。教师需要一些真正的助手――家长。所以学校在尽可能多地联系家长的同时,作为学生的家长也应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发挥家长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那么如何与学校进行沟通呢?其实家长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与学校沟通的:

一、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

家长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咨询,校长接待日和家长会等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学校的联系。其中家长会能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和孩子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并且它一般由班主任主持,所以也有利于家长同班主任间的交流。

二、主动同教师建立联系。

现在许多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及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是由于学生比较多,并且有时候老师找不出时间进行家访,或者不能经常性地家访,了解每时每刻学生的情况变化。所以家长这时就应主动地同老师取得联系。一方面,家长可以积极向老师通报孩子在家的情况和家庭的情况,以便老师了解孩子现时状况的心理背景;还可以向老师说明家长教育孩子的思路、方法等情况,同时也赢得老师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互相探讨。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比如: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兴趣爱好、人际关系、行为表现、思想品质等等,既可以了解孩子不良方面的表现和孩子优良方面的表现。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多请老师到家里做客,这样既能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同时,家长对老师的尊重、热情,也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尊重、信任。

三、家长应对学校的活动表现热心。

在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大都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等,家长面对这些活动时,应表示热心,积极鼓励孩子去参加这些有益的活动。对学校举办的各项有益于孩子的活动给予关心和支持,并向学校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和孩子一起来参与。

四、科学谨慎地处理孩子对学校、老师的不满。

这种情况是时有发生的,因为有人群的地方就存在着矛盾。一旦家长发现这种情况,就应科学谨慎地处理,既不能一概责备孩子,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盲目地纵容孩子同老师闹矛盾。这样势必使矛盾愈演愈烈,最后到了难以解决的结果。所以家长应该全面了解情况,及时疏导,如果老师没有过错,应提高孩子的认识,增进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信赖,如果老师确有过错,应教育孩子谅解老师,说明人无完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指导孩子多发现老师的优点,尽快使孩子走出对老师不满的情感误区。当然,如果老师过错较严重,作为家的也不应置之不理,也切忌冲动蛮干,应该通过学校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得到纠正。在这一切过程中,家长也应该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妥善解决事情,正是明智之举。

正所谓“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是实施成功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在沟通中,家长可以明确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因为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诸如:学习生活,文明礼貌,品行要求,体育达标,遵守纪律,劳动卫生,言行仪表等等,家长都应有大致的了解,而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思想是要克服的。另外,家长还可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各方面要求中的具体情况,从而才有可能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总之家长要主动地、经常地和学校保持联系,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了解孩子的思想品质表现和在校学习情况,积极主动地关心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加为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和协调,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尤其是信息社会的今天,家长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工具、邮件等形式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同时向学校提出自己的管理建议。从而促进家、校、社会全过程育人环境。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育学要求教师具备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此外,还应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在西方,小孩从小就会受到各种“爱心”教育,如敬爱父母、尊重他人、热爱祖国、善待自然、保护弱小、等等,并且落实在非常具体的细节上,比如观看演出时不能吃东西,不可喧哗,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等等。毋庸置疑,这些包含着爱心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人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有利于养成良好社会行为习惯,同他人和善相处。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爱”的内涵更是融入儒道而外化为多种表现形式。如像孔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尚同”,乃至后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数千年来,“爱”的思想,“爱”的教育连绵不绝。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爱心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有很多教师从教多年,从来没有享受到教书育人之乐趣,也没有体会到爱心教育的价值。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对教育缺乏激情,对学生缺少爱心。这样的教师永远不可能取得教育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

一、要关心学生

这是爱生的前提。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关心学生。关心学生,不仅是学习上的关心,还要在生活、思想等诸方面予以关心。

二、要尊重、理解学生

维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大抵有两层含义:消极含义是不侵犯学生的人格,既不打骂体罚学生。不歧视学生,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不成问题,积极意义在于维护学生自尊,尊重学生合理意愿,能够做到并非易事。是要维护学生面子学生在家长和老师面前,面子观念稍要淡漠一些,但在同学面前,哪怕有一星半点有损面子的事,都会在他们心目中产生极大的震撼。所以在帮助,批评。教育学生时。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巧妙的给予学生以面子。

三、要有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到底怎样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较为恰当呢?依据以往一般情况,同学生平等相处说来轻巧,但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教师居高临下,指指点点,比较顺手,只要不侵犯学生人格,学生也能接受,何乐而不为?然而我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敏感觉察到,学生在教师权威面前,常常感到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压力,他们虽不可能产生与教师平等相处的奢望,但内心深处倒是渴望能有与教师交往的机会,学生们特别喜欢与他们打成一片的老师,而对那些盛气凌人的老师近而远之,或不近而远之。这就说明,我们教师不能处于高处不胜寒的位置。要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努力做到:教师与学生进行“转换角色地位”的尝试;教师要努力寻求与学生自由交往的渠道。

而融洽师生关系对于提高心理辅导活动的效果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无条件完整地接纳学生的一切,即使学生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也给予他鼓励和进步的机会;移情性理解,即暂时放弃自己的参照标准,善于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体会他的内心感受,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将这种理解准确地传递给学生;适度自我开放,自我开放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适时适度度地自我开放不仅提供了榜样,使学生认同效仿,而且还有利于安全、自由氛围的营造。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学生发现真知、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思想品德学科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