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笔舞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

教学计划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一种科学规范的教学计划编写方法是每位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技能之一。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一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流、倾听、分享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一张、课堂练习本

课前预习:

(把小朋友和小朋友说的话多读几遍,并认真完成下列内容,不懂的要反复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很棒的!)

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尝试完成90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相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怎么计算?

4.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和分数有关的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预习检查一:

1.(出示例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师:兰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饼,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饼,妈妈吃了1块饼,,也可以说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三块也就是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一块也就是张饼)

师: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两个问题吗?

出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师:怎样列式解答?

预习检查二: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涂一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圆里用红色表示爸爸的饼,用蓝色表示妈妈的饼。

2.说一说:请你根据所画的圆来说说怎么计算?请左边的同学说,右边同学说。

师:红色代表什么?(生:爸爸吃的饼)这1块表示(生:这张饼的)(生:有3个)

师:蓝色代表什么?(妈妈吃的饼)这1块表示(有1个)

师指涂色的圆,所以(生:3个加上1个是4个,也就是)

师:说说减法。

生:3个减去1个等于2个,也就是。

生:和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加起来,也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减。

3.规范书写

4.归纳法则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师:为什么分母不变?请联系你所画的圆想一想。

生:把1个圆平均分成8份,平均分的总份数不变,分母也就不变。

师:不看图就看这几个分数想一想为什么分母不变?

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相同说明是分数单位相同,分母不变分数单位也不变,分子相加减,就是把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齐读)

5.即时练习

师:请同学们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下面各题。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习检查三:

比较:这两行的分数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不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右,前后、上下,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方位的过程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前和后、上和下。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能用前后、上下、左右方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渗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王国里有很多游戏,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咱们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雪亮,看的最仔细。教师和一学生做游戏。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词都是反义词。

师:说的很好。上对应下,前对应后,左对应右。谁还发现什么了?

生: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时有两个小朋友,而做“左左右右”时就一个小朋友了。

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个小姑娘不知道左右,去问她的小伙伴了。看来我们要想把这个游戏玩的更好,必须会区分左右才行。

二、探索新知。

1、区分左右。

师:那么你知道哪是左,哪是右吗?

生:写字的那个手是右手,不写字的那个手是左手。

生:吃饭时,拿筷子的那个手是右手,扶碗的那个手是左手。

师:同学们说的很棒。通常,我们写字和拿筷子的那个手是右手,现在用右手给老师打个招呼。同桌检查一下。

师:现在听老师口令。用右手摸摸你的头发(同桌检查),用左手摸摸你的鼻子(同桌检查),用右手拍拍你的胸脯(同桌检查)。

师:好,非常棒。我们把右手边称作右,左手边称作左。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是以自己身体的“左右”去判断物体的“左右”。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一般情况下做事情时,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帮忙一起来做,比如:我们写字的时候一般右手拿着笔,左手按住本子,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漂亮。可见,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团结、合作,完成很多事情。我们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很多的事情。

2、找一找。

师:其实在我们身上还有很多像左手和右手这样的好朋友,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哪些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同桌互相说,师再指名说)。

生:都有左右之分。

师:对,左右是一对好朋友。

3、小游戏、进一步感知左右。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看谁的反应又快又准。

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

师示范,然后学生独立做一次。

4、体验左右相对性。

小结:当你们方向一致时,左右是一致的;

当你们面对面时,你们的方向是相对的,左右是相反的。

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上楼的小朋友和下楼的小朋友都是靠他们的右边走的吗?

你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在判断的时候以走路人为标准,所以就出现了图画中的情况,虽然他们都是靠右走可有的小朋友上楼梯,有的小朋友下楼梯。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靠右行?

不管上下楼梯,还是过马路,都要礼让右行,遵守交通规则,保证安全。

三、认识上下、前后。

师:刚才的游戏中,除了左右,还有哪些表示物体方位的词?

生:上下,前后。

师:现在同桌相互指一指你的上下,前后。(师巡视,一会儿指名说。)。

教师通过两个练习加以巩固。

四、上下、前后、左右的综合运用。

1、同桌相互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师再指名说。

2、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哪些表示物体位置的方向?

生:上下,前后,左右。(师板书,揭示课题:认识位置)。

3、同桌合作,利用桌上的物品摆一摆、说一说。

摆一摆:

在书桌上摆一本数学书,在数学书的左面摆一块橡皮,在数学书的右面摆一把尺子,再在数学书的上面摆一个文具盒(笔袋)。

说一说:

1、摆在最左面的是。

2、摆在最右面的是()。

3、数学书的位置在()下面,()上面,()左面,()右面。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表现很好的朋友,请举起你的右手,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精彩的表现。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的活动方案,累计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提高手机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3、在收集数据、设计方案、交流等活动中,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设计方案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数的计算、收集和处理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中,保证良好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象征性”长跑问题。

二、探究活动。

1、确定主题。

2、要设计长跑方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1)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

(2)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途径的主要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路程。

(3)确定每人每天跑的路程,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跑完全程,怎样设计方案?

(4)向大家征集活动主题,确定一个最受欢迎的。

三、知识的运用。

1、分组收集数据,根据数据设计象征性长跑的方案。

2、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设计了一个象征性长跑方案,同学们真了不起!

教学反思:

长跑,教学,日常生活,数学好玩,活动方案。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四

一、设计理念:

注意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以课件的形式呈现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再安排说一说、画一画,比划比划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在观察讨论的过程掌握正确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最后通过动手画一画,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适时引导启发提示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实际操作、想象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四、教学重点:

1、认识平移和旋转;

2、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五、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片。

七、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1)火车在轨道上直线运动。

(2)电梯在上下运动。

(3)小朋友玩电缆车。

2、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物体的运动吗?你能描述一下吗?

生:见过。

生:火车在向前开,电梯在上下移动,电缆车在向前开。

生:它们都是平着走的。

1、认识平移。

师:像刚才看到的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都是平移。

板书:平移。

2、认识旋转。

课件继续出示:

(1)风扇的转动。

(2)飞机螺旋桨的转动。

(3)钟摆的`摆动。

师:你能描述一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生:它们都在转。

师:对,说得很好,这几个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刚才那几个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学生讨论。

生:它们的运动不一样。

生:火车、电梯、电缆是平着走的,风扇、飞机的螺旋桨,它们都是旋转的。

师:像风扇的转动、收音机螺旋桨的转动和钟摆的摆动都是旋转。

板书:旋转。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物体的两种不同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3、练一练。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1)推拉窗的运动。

(2)国旗的升降。

(3)拧水龙头。

(4)拨算盘。

(5)旋转门的转动。

(6)拉开抽屉。

(7)转转盘。

(8)vcd光盘的进出仓。

(9)汽车方向盘的转动。

分别出示各个物体的运动,让学生独立判断,说判断结果,并描述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师:生活中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生在小组里说一说。指名说。

生:自行车轮是旋转。

师:应该说成是自行车轮的转动是旋转。

生:小朋友滑滑梯是平移。

生:跑步是平移。

师:在跑道上直线跑是平移,转着圈跑是旋转。

(3)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吗?

学生先独立比划,教师再比划让学生判断。平移可以是横着移、竖着移、斜着移,只要在直线上运动都是平移。

(三)学习方格纸上的平移。

1、投影出示例2。

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

金鱼图向()平移了()格。

火箭图向()平移了()格。

2、确定平移方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小房图是向右平移的,这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箭头可以看出是向右平移的。

3、确定平移距离。

师指着箭头说明:从箭头可以看出小房图是向右平移的。那平移了6格是怎样看出来的呢?小组内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参与到其中:两个小房图中间空着两个小格,怎么说是平移了6格呢?指名说讨论结果。

没有生举手: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说错了也没有关系。

生:(不说话)。

生:可以看小房顶的点平移了6格。

师:说得真棒!图形平移了几格,不是看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几个空格,而是看图形中每个点的平移距离。

然后师生共同找一找小房中的有代表性的点来看一看。

4、生试着判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平移,把答案填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点拨。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判断的。

师强调要根据图形中有代表性的点来判断。

(四)试一试。

投影出示试一试。让学生先说画法,教师再提出建议,如: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可分别把三个顶点平移后再连接起来。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其余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

再让学生说画法,在学生画的时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的情况,对于个别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五)练习。

1、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投影出示)。

2、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投影出示)。

让学生独立画。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集体订正。

(六)小结:

生:我知道了平移和旋转。

生:我知道电扇的转动是旋转。

生:我知道怎样平移图形,要平移图形中的点。

(七)作业:

仔细观察你身边的物体运动,看看还有哪些是平移或旋转,并把它记录下来,告诉你的同位。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五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2、使学生经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为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的工具。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数学书的情景图、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小数除以整数及商不变性质。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被除数小数位数不够除法。

小数除法的验算及巩固练习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六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空间与图形这方面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直观形象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概括出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规律。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的空间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并获取知识。

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空间的新视角。本节课内容是由主题情境图、说一说和练一练三部分组成,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等。

设计理念: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位置。

2、揭题。

怎样才能准确、简洁地表示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确定位置的问题。(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层层推进,探究新知。

1、认识“列”和“行”

这是小青班上同学的座位图,我们该怎样来描述小青的位置呢?

你知道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吗?(竖着的一排是列,横着的一排是行)。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那哪儿是第一列?第一行又在哪里了?

2、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

现在你能描述一下小青的位置吗?

对,现在我们就可以说小青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

3、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现在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跟我们刚才的方法相比,怎么样?

你能把“第3列第2行”换成一种更简洁的方法吗?

学生创造数对,想法展示、交流。

数学上先写一个3,表示――第3列,再写了一个2,表示――第2行,中间用逗号隔开,因为他们是共同来表示一个位置,还需要用一个括号括起来。数学上把这样的两个数叫做数对,今天我们要学习就内容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板书:用数对)。

现在我们来看屏幕,这两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你会吗?

看来数对中两个数字的顺序是有讲究的,能随便调换吗?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字呢?――表示第几行。

4、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刚才我们都是在用数对表示别人的位置,如果用数对表示你自己的位置,你会表示吗?

我们首先要确定第一列在哪儿。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最左边在这儿,因为你们和老师是相对,老师的最左边就是就是你们的最右边。

我们已经确定了第一列,第一行呢?

现在可以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请把你表示的数对写在你的作业纸上,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写得对不对。

都写对了吗?谁来说说看,你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多少?

三、走进生活,感受用途。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有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例子呢?

1、学校附近的地图,找出图上有哪些建筑物,用数对表示建筑物的位置。

2、游乐场平面图。

3、公园的平面图。

四、契领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七

1、在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这一单元后,让同学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认识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从而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通过动手操作和分析,认识水环境的污染,认识到节约用水要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养成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通过数学计算和分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出有效的节水措施。

学具:计算器、三角板、铅笔;课前同学收集有关水资源知识;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在关注着哪里?

(生齐答:伊拉克战争。)。

师:美、英等国为什么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要向伊拉克发动战争呢?

(生答:想占领伊拉克的石油。)。

师:关于战争,联合国的有关组织曾说了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播放声画)。

(生:美国人真可恶。

我们中国缺水吗?水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吗,为何还要打仗呢?)。

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观察)。

2、生分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引导得出:我们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深圳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我们大家都要节约用水。

生1:不论他,一滴一滴地滴也滴不了多少。

生2:修好他,或换一个。

同学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呢?(少数同学同意第一个说的。)你们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说服第一种说法的同学吗?先自由地讨论一下。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八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4----3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体会把很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以后用分数表示的含义。

2通过学习,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分饼。

1、讲故事引入。

2、用圆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3、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并讲解。

(1)每张饼每个人得四分之一,每个人分得四分之三张饼。

师画图进行讲解。

(2)把三张饼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一张饼的四分之三。

4、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

用9个圆代替饼,分一分。

a)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可以先分给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这样一张一张的.分,9个四分之一实际是四分之九。

b)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和起来是二又四分之一张。

c)介绍四分之九就是二又四分之一。

2、介绍真分数和假分数。

活动二:试一试。

分别写出几个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进行交流。

活动三:练一练。

1、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

2、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3、在直线上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

自己动手操作,与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自己动手,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自学概念,说说你的理解。

你是怎样理解带分数的?

自己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重点用假分数表示。

自己写,全班交流。

自己完成,说说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

课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九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更感困难些。而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个量恰恰是学习列方程不可或缺的一个基础。因此,为了保证基础,突破难点,教材对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内容作出了更贴近学生认知特点的安排。即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例1),然后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即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例2和例3),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例4),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逐步感悟、适应字母代数的特点。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代数式的训练,这是列方程的基础。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更感困难些。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代数式的训练,这是列方程的基础。而通过课前初步调查,学生对如“a+30”既表示老师的岁数总比学生大30的年龄关系,又表示老师的岁数,感觉很抽象,这是学生初学时的一个难点。甚至对“a+30”可以表示老师任何一年的年龄也出现困惑.因此,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首先,让他们理解老师和学生年龄之间的关系,把用语言叙述的这一关系理解透后,再改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如:书面作业形式、口头回答、小组互说等形式。这样为学生解决最主要的障碍点。从而突破难点。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理解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简洁性,提高学生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根据所学内容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

教学重点: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会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含义。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提问:大家说说,我们常用右手做哪些事?我们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物体间左右位置关系奠定础。]。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有的同学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后汇报。

握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联系教室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1题)。

让每个学生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b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儿说b在左边,一会儿说b在右边。

讲述:我们在描述某一物体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说完整,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右边。

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二、巩固深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摆一摆。(“想想做做”第2题)。

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请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几人交流。

[评析: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

2.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

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有说的机会,人人参与,人人表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践活动,增强应用意识。

1.想一想。

的学生说是右手,有的说不是右手,说法不一)。

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断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教师举起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看法。)说明: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起的右手就刚好相反。

2.动脑筋。

(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表演体验。)。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应该靠右边有秩序地走。

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玩得愉快吗?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后,到学校和家里再观察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左右位置关系说一说。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一

《简单问题和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小数乘法》第6时的内容,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把学生置身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并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简便运算。围绕“乘法的分配律”这一核心知识,通过“王老师要为幼儿园买香蕉、苹果各14千克,她带了150元钱,够吗?(香蕉5.6元/千克,苹果4.4元/千克)”的相关图片、信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应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表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学生分析。

学生在整数乘法中,已经掌握了乘法的三种运算定律,会进行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五年级再一次安排简单问题和混合运算,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简算方法的有效迁移,学会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混合运算实际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已有经验的正迁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归纳概括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案例描述。

自学自研,教室里静得出奇,孩子们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享受着独立思考的快乐;小组交流开始了,组长有序的组织,教室里热闹起来,你补充,我纠错,他质疑……合作的氛围热烈而真诚。当教室里慢慢静下来的时候,小组交流结束了,全班展示交流开始:

生:(二组组长杨宇宁)因为我们组的1、2、3、4、5号同学全没做出那种简单的方法,而6号同学做出来了,我们给他掌声鼓励!

师:真好!我们还学会了激励性评价!现在,我们目光聚焦前黑板,请对抗组来点评1组的展示。

(二组朱琪大方地走上讲台)。

生1:大家好!我代表二组点评,请大家看这里,5.6×14+4.4×14=(5.6+4.4)×14=10×14=140(元),140﹤150,我认为最后这步比较很重要,还应该加上单位“元”,二组同学做对了!我给他4.5分,因为他们的书写上山了,最后一步还没写单位。

(马上有好几个学生站起,“我补充!”“我纠错!”“我质疑!”)。

生3:(4组的陈思彤从座位上站起)我反驳,我认为最后一步单位不加也可以,因为题里已经明确给了单位,既然140﹤150写出来了,大家都明白单位是元。

师:我们大家来看一看,单位可以不加吗?(绝大多数学生点头认可)点评,我们给几分?

(学生有的在喊“3分”,有的伸出手指示意。)。

师:因为朱琪这一学期刚转到我们学校,但她很快融入了我们得集体,有勇气上台点评,所以老师给他加1分的勇气分,给她4分,大家同意吗?(生齐答同意)。

师:请大家目光继续聚焦我们的前黑板,请对抗组点评5组的展示。

……。

师:点评我们给她几分?说出你的理由!

生:4分,因为声音太小了!

生1:如果让我推荐,我会推荐5组的做法,因为5组方法更简便!

生2:(郭一萱迅速站起来)我有不同做法!5.6×14=78.4(元)4.4×14=61.6(元)78.4+61.6=140(元)140﹤150所以王老师带的钱够!

师:来,你说,老师帮你写到黑板上。(随学生回答,师板书在这种做法综合算式的旁边)。

生3:(郭一萱的话音刚落,1组的贾鑫卓站起来)老师,我也有不同做法,5.6+4.4=10(元),10×14=140(元),140﹤150所以王老师带的钱够!

师:我们先来看郭一萱的补充,再与一组的展示做一下比较,两种方法有本质的区别吗?我们看郭一萱是怎么做的?(分步,孩子们边分析边回答着)那1组展示的是什么算式?(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说“综合”)对,两者只是分步与综合的区别,所以同属于一种做法。贾鑫卓补充的也是。另外,两位同学的补充应该在两种方法点评完毕,下次注意!

师:如果让你推荐,你会推荐哪种?

生:(2组的杨宇宁站起)如果让我推荐,我会推荐郭一萱的做法,因为四年级老师说过,分步做更容易得分!

生:(4组的陈思彤又站起来)我同意杨宇宁的意见,因为这样做可以的高分!

生:(郭一萱又站起来)我反驳,因为这种做法计算容易出错,还不如列综合算式得分多!(听课老师笑了,讲课老师也笑了,多么真实的课堂!)。

师:刚才你们都是从分数角度来分析的,我们能从其他角度来想一想吗?

生:我还是觉得5组的方法更简单,因为5.6+4.4=10,得到的是整数,计算简便。

师:但这种方法适合所有的题吗?有什么条件吗?

生:我觉得只有数量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方法,而其他时候只能用一组的方法。

师:分析的很有道理,虽然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同样适用,但我们需要有选择的使用。同学们愿不愿接受更难的挑战?那就请你观察两个综合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

三、教学反思。

在自学自研部分,虽然老师只叫两组不同方法展示,但在全班交流环节,分步、综合两种方法全展示在黑板上:(1)5.6×14+4.4×14=(5.6+4.4)×14=10×14=140(元)140﹤150(2)5.6×14=78.4(元)4.4×14=61.6(元)78.4+61.6=140(元)140﹤150(3)5.6×14+4.4×14=(5.6+4.4)×14=10×14=140(元),140﹤150(4)5.6+4.4=10(元),10×14=140(元),140﹤150而且当老师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向你的组员推荐,你会推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孩子们的理由是多角度的:“如果让我推荐,我会推荐5组的做法,因为5组方法更简便!”“如果让我推荐,我会推荐郭一萱的做法(5.6×14=78.4(元)4.4×14=61.6(元)78.4+61.6=140(元)140﹤150),因为四年级老师说过,分步做更容易得分!”“我同意杨宇宁的意见,因为这样做可以的高分!”“我还是觉得5组的方法更简单,因为5.6+4.4=10,得到的是整数,计算简便。”……随着孩子们讨论的逐步深入,老师抛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但这种方法适合所有的题吗?有什么条件吗?”“我觉得只有数量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方法,而其他时候只能用一组的方法。”在孩子们思维的交锋中,每个人都重新建构了自己的计算方法,或(1),或(2)……虽然算法多样化为构建过程提供了开放的场景,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时空,但我们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课堂所呈现出来的鼓励学生从多样化的讨论中吸纳别人的经验,把他人的思想精华纳入到自己的认知领域,由低层次思维向高层次思维逐层优化,逐步达到算法的个体优化。

一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孩子们的精彩成就了精彩的课堂,让我们尽情享受数学课堂,让孩子们在知识的超市尽情畅游,体验生命的狂欢。走在课改的路上,我们边走边思考,思考让我们逐渐深刻!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二

教学目的:

1、在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这一单元后,让同学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认识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从而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通过动手操作和分析,认识水环境的污染,认识到节约用水要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养成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计算和分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出有效的节水措施。

教学准备:

学具:计算器、三角板、铅笔;课前同学收集有关水资源知识;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在关注着哪里?

(生齐答:伊拉克战争。)。

师:美、英等国为什么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要向伊拉克发动战争呢?

(生答:想占领伊拉克的石油。)。

师:关于战争,联合国的有关组织曾说了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播放声画)。

(生:美国人真可恶。

我们中国缺水吗?水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吗,为何还要打仗呢?)。

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观察)。

2、生分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引导得出:我们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深圳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我们大家都要节约用水。

生1:不论他,一滴一滴地滴也滴不了多少。

生2:修好他,或换一个。

同学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呢?(少数同学同意第一个说的。)你们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说服第一种说法的同学吗?先自由地讨论一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三

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许多地理现象的产生与地球运动密切相关,探究这些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规律使我们学习地球运动的目的。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是地球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和相关规律。

讲授新课:

一、用地球仪演示,并通过学生绘图,探究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读。

师:大家看这个地球仪,当这束光照在地球仪上时,地球上有多大面积被照亮?(1/2)此时地球仪上一半被照亮,另一半处在黑夜中,地球仪中出现了昼夜现象,再拨动地球仪,地球仪上的各点就出现了昼夜交替。

提问: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和昼夜交替现象呢?

回答:由于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当太阳从一侧照射到地球上时,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当地球自转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师:我把大家刚才看到的地球上的某一瞬间的昼夜现象定格下来,这边是昼半球,这边是夜半球,他们之间还有个分界线。现在,大家从地球仪的侧面看地球上的昼夜分布状况,然后将它给绘出来。

师:此时,我们看到a点出现在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上,它此时正看到日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a点会出现一次昼夜的交替。那么,在下一时刻,a?(白天)。那么b点呢?(和a一样)。ab所在的这条线上的各点在下一时刻都将进入白天,它叫晨线。地球上还存在一条昏线了。晨线和昏线共同构成一个经过地心的大圈,叫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二、晨昏线特点。

三、晨昏线的判读。

活动:自己动手画二分日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课堂小结:主要学习了昼夜交替的产生和晨昏线的判读,大家要学会画图。

教后反思:

1、导入不够清晰,要有突破点,可以让学生说说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都和哪些因素有关,如地球、太阳等。

2、条理不清,知识间的联系不紧密,每个因素和昼夜现象的关系不清晰。可以对每一因素进行逐次假设,如假设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再假设只公转不自转;最后只自转不公转。

3、演示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动起来。

4、重点不突出,在小节中要有体现。

5、内容可以少点,但要思路清晰。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欣赏乐曲创编舞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学生回答略)。

二、初步感受音乐:

1、初听歌曲,想想歌曲唱了什么?(生答略)。

三、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1、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2、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3、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4、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5、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6、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7、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表演歌曲。

1、按要求分组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叠加节奏、采用打击乐器、创编舞蹈等)。

2、分组展示、

3、评价。

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手拉手》。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你们听!下面这首歌曲也和找朋友有关,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演唱者的心情怎样?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试着哼唱。

三、表演歌曲。

1、以歌曲为背景音乐,讨论集体舞的形式。

2、请有舞蹈特长的同学示范舞步,全班跟跳。

3、在音乐声中,全班跳集体舞。

4、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四、创作活动: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并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哼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播放一小段有关山村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录象,让学生观看后说说感想。

2、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现在与老师之间的感人事情。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插座了这首歌曲,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3、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4、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5、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6、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7、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8、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9、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10、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11、老师随机指导。

12、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三、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5、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四、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一、复习〈〈可爱的苹果〉〉。

二、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1、导入:

2、初步聆听,思考:歌曲唱了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思想?

3、朗读歌词。

4、跟着音乐哼唱。

5、跟着音乐创编舞蹈。

6、小结:“让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58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并能用代入法进行检验。

3、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可见、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什么是方程?

2、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3、后面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42=98(x=57,x=135)。

(2)5.2-x=0.7(x=4.5,x=8.8)。

4、等式的性质是什么?(方程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5、导入:今天,我们就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的图。

(1)问:你们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皮球)问: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盒子里有x个皮球和外面3个皮球等于9个皮球)。

(2)请学生根据关系列出式子。

板书:x+3=9。

(3)问: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出示课件)。

(4)师:我们可以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解方程。

(5)看课件演示。

问:要使天平左边只剩下“x”而还能保持平衡,该怎么办呢?

(6)学生思考后回答。

(7)演示课件。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在黑板写出:x+3-3=9-3。

(8)师生小结:方程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3)。

(9)问:为什么要减3,减2可以吗?学生回答。

(10)天平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天平两边还平衡吗?

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平衡。

师板书: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11)那么天平左边剩下x右边剩下6个球,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来验算一下(师在黑板板演验算过程)。

2、小结:今天,我们利用了什么知识来解方程?(等式的性质)在解方程。

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要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注意:x=6表示一个数值,后面不能带单位,解方程要用代入法检验一下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3、质疑:看书58页,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练习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六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商大于1

: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 416÷32= 1380÷15=

二、导入新课: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课后反思:

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习后共提出四个问题:

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熊佳豪)

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 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郑扬)

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梅家顺)

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

特别是第4个问题很有深度, 有研究的价值。 在这四个问题的带动下, 学生们一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效果相当好。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七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举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no:1。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8页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9页的第3题。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相关范文推荐

    银行借款合同原件(热门24篇)

    借款合同是一个约定,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该遵守并履行其中的条款。请注意,范文仅供参考,具体的借款合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和表述。立合同单位:_______

    中班美术新年的礼物教案(通用16篇)

    中班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份中班语文教案,主题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

    商场客服每天工作计划表(通用21篇)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表,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每日、每周或每月的工作任务,避免遗漏和延误。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工作计划表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根据x年度工作情况,结

    铁路普通员工个人总结汇集表(优秀18篇)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为今后的努力和提升指明方向。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下的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20xx年xx月x

    运动会加油稿到(优秀21篇)

    运动会是学生发展多元才艺的机会,可以展示他们在体育项目以外的特长和能力。在下面的内容中,小编为大家梳理了运动会活动的精彩瞬间和感人故事,希望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回

    终止劳动合同协议范文(19篇)

    劳动合同是雇主与雇员之间达成的一项书面协议,规定了双方在工作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在这里,我们分享了一些常用的劳动合同实例,供大家参考学习。甲方:___公司(以下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范文(19篇)

    通过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下是一些经过整理和筛选的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观摩和学习。1、开展一系列庆祝建党9

    个人房屋转租合同协议书(热门12篇)

    合同协议是商务合作的基础,通过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保证双方的合作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高中英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热门20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一份珍贵的经验积累,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小编整理了一些实用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本学期我担任高一段三个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甜品店大全(22篇)

    创业计划不仅仅是一份文档,更是一个创业者对自己创业项目的全面思考和规划,是实现梦想的起点。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创业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