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

时间:2023-11-08 作者:文轩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

读后感是对读过的书籍或文章进行感受和思考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启发。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一

开始读《雪国》,发觉它与普通小说极为不同,似乎很难全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中去。我的印象里,雪景是淡淡的,故事淡淡的,眼泪也淡淡的,甚至觉得这苍凉的唯美没什么必要,只在心底晕开一种仿佛什么都没说,却又道尽了一切的沧桑感。这么不明不白地一页页往后翻去,直到结尾的那场大火,那“生与死仿佛都停歇了”的瞬间,叶子直挺挺的摔下蚕房,那火光在我心里倏地烧开了,一切猛地渲染上巨大的悲哀。“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在死亡的时刻,偶尔闪现却好像无处不在的叶子,终于交叠上她被困住的主人,叶子是驹子灵魂上的“渴望”的化身,二者共通的刹那,直觉得头皮发麻,大受震撼。

有人说,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追求无意义的意义。在驹子的炽热勇敢同岛村的空虚交织起来的时候,那一刻,是平静的决战,如同雪花落下时的静默……然而驹子输了,因为叶子死了,她没办法再守护自己对美好的向往了。那一刻,她“仿佛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一样”。

驹子多美啊,默默承担着照顾师父儿子的义务选择成为艺妓,一直坚持着写日记,嗅到岛村身上的东京气息,心中充溢起疯长的向往。“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喝醉酒的她“指尖都泛起好看的颜色”,她的笑容想必比鲜橘还要清甜。她渴望着所爱之人的尊重,边流泪边在爱里挣扎,叶子替她请求了两次——“请你好好待她”,岛村却说“我什么也不能为她效劳啊”。

在岛村的眼里,驹子为生存所做的努力,对自己的一往情深,是美的,然而,更是徒劳的。一个游戏人间的公子哥,他太清楚自己来到雪国和离开,无论期间发生什么故事,他的生活都不会因此改变,永远如此。不会改变,是不能,是不想,更可能是不习惯,深入潜意识的不习惯。他的灵魂不麻木,却虚空,以致在如此浓烈的绵绵爱意中,竟还能生出“而人的这种依依之情,却没有绉纱寿命长”这样的想法。

然而,这却是我第一次看到“空虚”的力量,空虚本身并没有力量,或许那力量是驹子太炽烈的爱一次又一次在那种空虚中无力地跌落,化为岛村口中“徒劳”的美、“徒劳”的爱、“徒劳”的生命,那时才展现出来的。这些无谓的挣扎、无力的力量、无意义的意义,岛村总占了前者的“无”,而驹子却深陷于后者之“有”。就像在漫天冰封的雪国里燃起一堆灿灿的篝火,也许温暖一时融化了身边的雪,岛村曾被驹子的真诚所打动吧;也许冲天的火光一时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是生活锻造出的倔强坚强,驹子弹三弦琴时的力量感也曾震慑岛村呢。可这样的消耗总归会燃尽自己的。大概一片虚空是用再大再多“实在”的事物也填补不了的。而后雪花又重新落下来,会盖满所有的故事,似岛村永远给不了的许诺,是只留下灰烬的悲哀。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二

读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想今年去一趟京都,疫情影响下计划也就泡汤了。读的时候也有一种读村上春树的感觉,只不过主角是少年少女的区别。回想起来这本书讲的内容倒是很简单,一对弃儿双胞胎,一个是被当地的丝绸商收养家境较好的大小姐千重子,一个是在京都周边从事体力劳动的姑娘苗子。某次意外相见后发生的故事,其中还牵扯到一些少年之间的感情纠葛。

故事很短,文章结束的特别快,有一种剧情还没开始的感觉,但还是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也许京都这座城市也是给人相同的感受吧。文章中从京都春季一直写到冬天,关于京都的三大祭和植物也都有描写,更多的是通过人的心里活动来侧面烘托这些物的美丽。印象比较深的是千重子对父亲说,这不就是京都吗,所有的东西都像是盆景一般。我很喜欢苏州的园子,倒是从没有觉得苏州的园子有盆景的感觉,还是有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感觉吧。对千重子的父亲也比较感慨,比较厌世的一个人,没有生活的压力的人,会因为一枝花而选择买不买一所宅子的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尽可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追寻自己认为的美吧。接受没有意义的事实,尽可能多些体验,平静的活着吧。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三

断断续续读了川端康成的《古都》,喜欢得立刻又读一遍。

正如李渔谈到女人之美在“态”,这本书也写出了“态”,无论是女主角千重子,还是家人,乃至整个京都的风貌。试想和服职人的千金,行走在樱花杉树,阵雨细雪之间,是何等的画面。然而书中既没有描摹衣香鬓影,也没有诗词歌赋的咏叹。不仅是以自然为美,更是以美为自然。就像书中人苗子所说的:“千重子小姐很擅于梳头,所以她的头发一直这么好看。”没错,就是这样,旁人认为出众的事物,在这里一直这么美丽,成为一种习惯。此外,吸收了西洋元素的新衣带和稍嫌朴素的和服,看似不够美,缺乏古都味道,却正是通身之美的点缀,就像调味料。美人既非浓妆艳抹,也不粗服乱头。就这样自然地美着。

川端很赞赏三岛由纪夫的《春雪》,誉为“现代的《源氏物语》”。但那书就像一捧晶莹欲融的春雪,美得有些刻意。主角对感情的态度也让人遗憾。《古都》则是美中有平和。千重子的亲切,苗子的谦逊,父母的慈祥,三位追求者深情又有礼,让人感觉他们无论怎样组合,都能幸福地生活下去。

用本居宣长的话说,这些人都“知物哀”。开头的紫花地丁体现千重子对身世和亲情的思索,中间杉树林体现苗子清幽纯朴的心境,都是很优美的。最后苗子在晨雪中飘然而去,尤为迷离。姐妹相知能否相见?两位少女花落谁家?都没有最终答案,()让书中人和读者都很牵挂。但这种微妙的惆怅也是很有滋味的,正如紫花地丁和杉树的寂寥是很美的。

以沧桑男子之笔,写娇柔少女,写得这样好;以娇柔少女之事,写沧桑古都,写得这样好。川端康成真是大手笔。此外,就像贾政说的,并不堆砌光彩晶莹等字眼,以清淡悠远的手法写出,才是古都风味。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四

合上薄薄的这一本书,我深深地吸了气。闭上眼,书中的文字仍历历在目,书中的人物、风景也在心中鲜活起来。这本令人回味无穷的书就是《古都》。

“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这是这本书的作者获诺奖的颁奖辞。对于川端康成的作品来说,这样形容再恰当不过了。而他的这本代表作,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种纯粹而细腻的美。

小说主要讲述一对失散的姐妹——千重子和苗子失散多年后再次重逢的故事。千重子作为绸布店老板唯一的养女,倍受呵护,但她不娇气,也没有小姐架子,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也没有伤心、不满;相反地,她是一个温柔、善良、善解人意的姑娘,她孝顺养父母,善待朋友,对苗子更是真心呵护。千重子好像是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那属于她的温暖与幸福。而苗子,这个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姑娘,她勤奋、能干,有着一双千重子都羡慕与佩服的灵巧的手。她看似卑微谨慎,其实在她心里,那个孪生姐姐虽然失散多年,但仍是她最亲、最爱的人。

书中的这一对姐妹,虽然外表相似,但性格迥异,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有着一颗善良、温柔的心,无论是御旅所相遇时的惊喜与惊讶,还是北山杉林遇雨时苗子为千重子挡雨,姐妹俩之间总存在着一种令人感到温暖默契。千重子和苗子,两个不同的人生,却有着一个相同的灵魂。

若千重子是一株纤柔娇好的樱花,那苗子就是一场纷飞晶莹的雪,她们的相遇是偶然,分离是必然,命运在冥冥之中安排了一切——就如小说的结局,苗子为了不让姐姐因身世被别人嘲笑,毅然选择消失在千重子的世界。单纯而又善良的苗子,她不正如她们离别时所下的那一场温暖的雪吗?我曾想,为什么作者不能给她们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我很快明白,这样的结局,未尝不是一种美好。这个结局,像眼泪,苦涩而又晶莹,悲伤中带有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

整本书无论从语言还是情节以至人物都简单、质朴。它不象别的小说一样有强烈的感情冲突,无论从头到尾都是淡淡的,娓妮道来般,如邻家阿婆缓缓的呢喃,如清晨古寺的阳光,又如春日的一场雨,冬末的一场雪。无论是千重子与真一关于幸福的看法,还是她与苗子关于灵魂的探讨,都发人深思,而又确实触及你的内心。书中关于灵魂,关于宿命的观点,总是在你看到的那一秒,直击你的内心。对于《古都》,我有一点很喜爱,那就是这本书中人物的塑造,小说中的每一个人,从千重子和苗子到其他角色,他们性格分明,但没有所谓的坏人,有的角色或许谈不上品格高尚,但所有的这些人,心中都有一颗善良的灵魂,例如丝绸布店夫妇,虽然将千重子从亲生父母身边偷走,但对千重子如亲生女儿般,给予她常人所没有的关怀。在这个仙境般的古都里,一切都是美的、好的。拥有纸窗格子的店铺、繁华的寺庙旧神社、如晚霞般绚烂的树林,以及一个个善良的人:绸布店夫妇、真一、秀男……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却又美的令人神往。或许这样一个古都在现实中永远不会存在,只是川端康成心中理想的乌托邦。它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是一个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美好。但那又何妨,即使只是梦中的仙境,它的美好仍能温暖人心,治愈内心的伤痛。

千重子和苗子,相遇在樱花最灿烂的季节,而我与《古都》相逢于花落时节,我沉浸在这与世隔绝的美好中,探寻人生的哲理,亦在温暖的话语中,发现人性的美好。

很想引用千重子一句充满了淡淡的忧伤的独白:“也许幸运是短暂的,而孤单却是长久的。”在孤独和彷徨时,不妨捧起这样一本书,去领略一场绝美的“八重樱吹雪”的盛宴,然后在孤独与彷徨的黑房子里,发现那一线光亮,继续寻找幸福和光明的方向。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五

对朱天心最初的印象,是小时候读她姐姐朱天文的书里对她的描写:“每一天小妹出门,都很不好意思似的,说,出去赌博了”姐妹俩都是作家,朱天心在书里写为了不让母亲应对外人询问她职业的烦恼,她每次都早出晚归,在咖啡厅写作。这是在《威尼斯之死》里写到的。

朱天文的书对于十岁的我来说过于晦涩难懂,一点也不有趣,但那种难以理解的未知却对我产生莫名的吸引力和好感,即使早已忘记书的内容,我仍然对朱天文抱有奇怪的柔情。我给我的朋友讲“这是台湾作家朱天文的书,她还有个妹妹,她妹妹也是作家。”一家都是作家,对小时候的我来讲是很浪漫的。

朋友反问我:“诶?那她妹妹叫什么?朱地理吗”我:“……朱天心。”拿起朱天心的书像是终于可以结识一个早有耳闻的人。对她和她的文字并未有所期待,更像是一种怀旧。

年纪渐增,再读台湾文学仍觉晦涩,尤其是同名短篇《古都》,我也逐渐明白,这是因为作为大陆人,我对台湾的历史和人文了解的太少太少了,这种文化隔阂造成的艰涩对于从小读了很多书来讲的我是罕见的,我不禁想,读大洋彼岸的外国文学都没有这么艰涩,我们义务教育教国际史,我们生活中有好莱坞,英国历史剧等等,却对台湾知之甚少,即使我们有着一样的语言和文化土壤,这让我感到遗憾。

除此之外的其他短篇则好读的多,叙述的故事是更加广泛意义上容易共情的,例如气味,即《匈牙利之水》篇。

这篇非常打动我,对酒精敏感的我几乎闻不得大部分香水,文中对于气味与记忆,气味所代表的幻觉的描写摄人心魂,因为气味,记忆真实的宛如幻觉。因为气味,人和事鲜活如斯。现在回忆起来心都砰砰直跳,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写的很好,以至于我怎么遣词造句写评价都无法好好的描绘我的心情,总之是读到的人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像气味浓烈却不刺鼻,身姿挺拔让人无法忽视的人,也许不喜欢,但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六

“当千重子发现紫地丁花时,在院子里低低飞舞的成群小白蝴蝶,从枫树干飞到紫花地丁附近。枫树正抽出微红的小嫩芽,蝶群在那上面翩翩飘舞,白色点点,衬得实在美极了…”《古都》一书的总体基调是安静的,唯美而不失清新,读完之后一股挥之不去的依恋感油然而生。文中隐隐地透露出过“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让每一位读者深刻地体会到:幸福是短暂的,而孤独却是永恒的。

《古都》里的一切都在静谧中进行的,无论是千重子与真一在人山人海的平安神宫赏樱花,还是千重子与妹妹苗子在北山杉场里的偶遇,所有的场景仿佛只有两个人的世界,一切就此停止,婉转地却掷地有声地道出各自的台词,这种与年龄不符合寂静心态,文中比比皆是。年轻的千重子喜欢清雅的图案,喜欢在闲暇时参观古老的寺庙和神宫,感受自然的魅力和神秘。这些思想都是川端康成所推崇的',清澈无华,质朴纯真。

当千重子同时面对真一的爱慕和秀男的称赞时,她虽依恋真一,但却对秀男的称赞与关心无法拒绝,她无法马上抉择这两份情感,这种少女的羞涩和犹豫,浅浅的哀思和忧愁,逼真而形象,生动且丝丝入扣。而自从千重子知道自己是弃儿之后,她与父母之间关系也产生了相应微妙变化,常常千重子会因为父母的'一两句无关紧要的话黯然流泪,特别是得知其孪生妹妹苗子的下落后,这种情感波动更表现得愈加明显:一方面千重子真心地希望和失散多年的妹妹住在一起,渴望去了解自己唯一的亲人,但另一方面千重子也舍弃不了自己的养父养母,辜负不了那份真挚的爱,承受不住那份难得的感动。

作者川端康成借助生活中宁静祥和的生活片段片断,去抚触古都的自然美、传统美,同时成功地塑造了千重子和苗子这两个人物形象,但其主旨并不是纯粹叙述男女间的爱情波折,所以没有让他们的爱情发展成喜剧性的结合,也没有将他们爱情推向悲剧性的分离,而是将人物的纯洁感情和微妙心理,交织在京都的唯美的风物之中,将爱与感动隐喻在樱花的漫烂世界里,这正是《古都》魅力之所在。

我爱文中对于花的描写和隐喻,它让我想起中学课本中《花未眠》里面发关于美的体会与感叹。古都,美女,樱花,爱情,构成了如梦如幻的组合,浓墨重彩之下表现出惨淡和凄凉的宿命,这正是川端康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樱花的凄美与短暂的生命象征了无常的人生,入世太深往往急功近利追逐名利之尾,入世太浅往往遁入佛门四大皆空,或许只有樱花的境界才是最为理想的人生,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古都文化是那样的美仑美奂,同时它与现代文化又是那样的不合时宜,就像千重子纠结微妙的美丽心灵,犹如绚丽飘渺的玻璃景观,美则美矣,虚则虚矣,但只要轻轻一碰,它便碎了一地。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七

回首昨天,我们不难发现,在通古搏今的大世界里,其实仍有许许多多我们认为已经很完美的东西,仍旧还需要那么一些极小甚至细微的东西进行一下精心的点缀,包括我们认为无法更改的记忆亦同样如此,《雪国》一书的出现就为我的记忆增添了一道绚丽的亮点,《雪国》一书已记不起是哪个假期读的了,大概距今已有许多时日了吧!然而书中精彩之处至今仍记忆尤新。

《雪国》的作者名为川端康成,日本作家,初期的川端康成可以说成是属于现代主义系统的作家,然而,实际上在《意大利之歌》等许多川端康成的著名小说作品中充分的体现出,后期的川端康成的资质都已显现出来,曾经的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员,文章十分的新颖,内容也具有一定的近代性,也可以说成是十分异质的。而《雪国》则是从现代主义向日本古典主义美意识转换时期的代表作品,是川端康成这一时期最初的优秀小说,其中是以《雪国》为契机,川端康成脱离了现实主义的封锁,自此充分的发挥了长篇作家的个性。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八

漫步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之上,周围唯有一片黑暗,感受着雪花落在手心的冰凉触觉,看着雪花在手心慢慢的消逝,化作水汽飘向天空。小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读完《雪国》后才知道那是属于雪的悲哀,雪的徒劳。虚无主义是作者的全部,是对于灵的追求,对大自然的向往。对于作者来说,终极的空虚才是美的所在。所以,他创造了岛村这一人物形象。

岛村是个虚无主义者,他没有正当的职业,靠祖辈留下的财产过着悠闲慵懒的日子,精神极度空虚,没什么追求和人生目标。他研究西洋舞蹈,却从来不看西洋人跳的舞蹈。他欣赏的不是肉体跳出来的舞蹈,而是通过文字构建起来的虚幻世界。在岛村看来,生命的存在原本就是一种美丽的徒劳,一种虚无。

他的人生理念体现在作者构建的女主人公---驹子身上。驹子本是一位舞女,但因为师傅的儿子病危,需要钱来治疗,于是迫不得已卖身当了艺妓,在山庄结识岛村,在岛村问她要不要发生关系时,她的尊严使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写读书笔记,在来客稀少的山庄练习琴技,卖身当艺妓,明明被灌得醉醺醺但仍然认为客人需要她而去送客,渐渐爱上了不可能有结果的岛村。这些在岛村眼中都是徒劳的,他对驹子是抱有怜悯、同情的。表达了作者抱有对男女之情悲观的心态。但在世人眼中驹子是一位有尊严,热爱生活,敢于打破精神束缚的新时代女子。驹子的结局无疑是悲惨的,行男去世,自己喜欢的岛村因为喜欢叶子离她远去,自己的处境没有一丝好转。每当想到这里,我都会不禁感慨世态炎凉,为驹子美丽的徒劳感到悲哀。

第二位女主人公是叶子,作者在写《雪国》时说到驹子是以真实人物改编的,而叶子是想象出来的人物。叶子的身上承载着作者对虚无之美的追求,岛村第一次看到叶子时是在火车上。叶子正照顾她的病人,岛村透过车窗看见了叶子的眼睛这一段描写很是深入人心。岛村对叶子的追求实则是对于虚无之美的追求。小说中叶子从悉心关照病人的形象到愿随波逐流成为山庄艺妓后岛村的态度微变,体现了作者对于叶子的欲压过灵的深深的失望,为叶子结局救小孩不幸身亡做铺垫。从叶子死前的挣扎和星河倾倒寄予了作者对于叶子超脱于世间的赞美和对虚无之美的追求。岛村对于叶子的逝去并不感到悲哀,相反却从叶子的升天般的死亡之中得到精神的升华和心灵的彻悟。但驹子却冲上前抱起叶子仿佛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恶一样。两者截然不同的做法表达虚无主义的追求是灵魂的升华,是超脱于现世,对虚无之美的倾心、仰慕,对于肉体的欲的追求是徒劳的。

在现代,虚无主义被视作消极主义。因为这对于文明来说是不利的,但从虚无主义对于超脱世界上的自然之美的向往来看是没错的。本来世界上并无对错,只是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已。从创作背景来看,作者创作《雪国》时,日本军国主义正进行疯狂的侵略战争,作者没有正面反映这场战争,而是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就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赞成驹子的生活态度。因为岛村的思想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我要高考,工作,结婚生子,逝世。对于我来说,在繁忙的生活中有太多繁琐却不可舍弃的事物。有时在夜间回到乡下,坐在潮湿的草地上,望着满天星空,体会虚无之美,便足够了。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九

《古都》是川端康成晚年的作品,描绘了战后京都一户人家中,女儿千重子寻觅到失散多年姐妹苗子的故事。

对日本稍有了解的人便知,日本人民族性中有一种孤傲的个性,与单纯的西欧式傲慢与中国式高傲有所不同。武士道的忠勇——尤其是勇猛——在二次大战中消耗殆尽,但他们行为与思维方式中近乎偏执的自命清高却逐步演化成了现代日本人个性中的一部分。我们看《古都》时,不免感受到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悲愁。这些悲愁,源于孤傲。

千重子是被领养的孤儿——而不是如其父母所称的抢来的孩子。这是千重子灵魂晦暗的底色的由来。因为领养的前提是抛弃,是被遗忘、被放弃。这对于自尊心强烈却从不表现的岛国女孩来说,是一种无法愈合的创伤。因为孤傲,所以力求自身的完美。而力求完美,一方面是追求自身的无罪高尚,即不带给他人忧愁与负担;而另一方面,则是争取与其他出身良好的友人站在同一条人生起跑线上,是要赢得全部应有的尊重……是故,她在心中堵塞了一块顽石的情况下仍需全心全意爱她的父母,投入当下的生活。

一开始,就像书中说的“她并没有改变对太吉郎和阿繁的亲和爱,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当她遇见苗子之后,许多潜在的问题浮现了:亲生父母的归宿、养父母对自己真实的评价乃至应该面对还是回避生活——生活,有时就是“不幸”。尽管文中并未明言。所幸千重子所遇到的问题最终没有带来什么苦难与祸患,因为她的亲人与追求者也都是善良与宽容和博爱的。

命运弄人,千重子生活在虽然没落但依旧殷实的商人世家,有慈爱的养父母。这一切不能使她感受到孤儿应有的痛苦与悲切。她所感受到的只是邈远的呼唤,与近乎闲愁的哀感。但就是这一层淡淡的愁绪已使她离开了那人潮汹涌的京都一小步。她仍在家庭中,但心中的疑惑与悲哀使她与世界隔了一道透明的墙。

若说苗心与千重子有什么隔阂,那是苗子的思想的国界。苗子自幼在农家长大,比千重子更成熟,阶级意识在她心中早就扎根。她一方面充分爱护与接收千重子,但却无时无刻不铭记着他们身份的巨大差异。她无法也从未设法融入千重子现今的家庭。孪生姐妹,因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注定了她们一生中在某些方面的对立。阶级的产生,有时不是什么征服与压迫,而是同一志趣背景的人向一处聚集后产生的团体。共产主义者只认为上层阶级倾轧下层,故阶级是不应存在的。孰不知,社会要有分工,个体差异要正视,个性要有发展的空间,阶级是迄今为止最自必然的结果。苗子,当她静观资产阶级的千重子向她伸开臂膀,只可以去拥抱一次又走回原处。日本人的高傲不容她作分外之念。

太吉郎是千重子的养父,他也是寂寞的。作为店主,他不愿意管理、竞争;他隐居在嵯峨山中,用他并不天才的思绪去创造光怪陆离的服装。他一心结合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流行文化,但他的同行们也许是在用西方现代化经营方式推销日本货物。二战之后,日本人第二次对自身历史产生了质疑。没有五四、时的疯狂毁灭,却是在五十、六十、七十年代慢慢淘洗净了古日本的美丽花纹。这与不同,这是良性的改革。但谁说良性改革就没有损失呢?太吉郎眼中的京都,在改变,变得比他更快。没有进取心的人在大潮中落后,但又孤傲得不愿认输,终于孑然一身。

中国人的高傲是自豪和乐观,西欧人的傲慢是自信和刚毅,而东洋人的孤傲却是清高与顽强。《古都》讲述了平凡、可爱又可敬的几个京都人颇不宁静的人生的一刻。有时,我们孑然一身“走过地铁和人海”(孙燕姿《遇见》),此时,大可以去品味一下十六七岁的千重子在老枫树下观赏两朵紫花地丁的寂寥。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十

川端康成的《古都》,我读了很久,读着读着会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想当年读王小波的小说,讲一个红拂夜奔的故事,捧着书,就像拿着共有一百二十四把的钥匙串,望着眼前六十四个钥匙孔,不知用哪把钥匙打开哪扇门又会衍生出怎样的剧情。(友情提醒:密集恐惧症患者此处请不要联想)。

王小波的书读的很慢,因为读着读着发现不知走到哪个路口了,还要停下来想一想,川端康成的《古都》却是读着读着,发现自己怎么还在原地没动呢,于是停下来又想了想。

这本书很清淡,淡到讲了一个还没开始就结束的故事,描写了一对从出生起就被分开的孪生姐妹,长大后重聚、相认相识的故事,姐妹俩就像北杉山上的两棵北杉树,掩埋在土地下的树根紧紧相连,地表上却仅仅是相逢一笑的交集,各自听凭命运的安排,生活在设定好的故事情节里。

评论说,川端康成喜于并擅于写“日本美”,何谓日本美呢?畅游在古都中,我所见的都是黑白灰暗,佐田太吉郎的厌世情绪感染了整幅画面,即使是文中描写的华丽、鲜艳、热闹,想起来却只是清淡寡味,脑海中跃出一只红艳的江鸥,无比寂寥的,在阴郁灰暗的天色中扑棱着飞向远方。

古都更像是一首日本传统民歌,用近世邦乐演奏出别有韵味的旋律,书中提到的时代节,描绘的各种节日习俗,主人公们的盛装打扮,包括太吉郎的厌世清高,水木龙助因爱入赘等等,都像是黑白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古都中的人们,生活是悠闲的、缓慢的,在还没跨入工业时代的古都,男子操作着高机,织出一条条腰带赠予心仪的女子。

读罢,好似川端康成只是叙述着别人的故事,却不参杂一丝自己的感情。他融入情境,揣测着千重子对真一的爱慕,却平淡的叙述着最终嫁给佐助的归宿,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这过程中,千重子根本没有想过反抗自己的命运(吗?),她只是隐忍着,接受命运安排的一切。

这是发生在古都的故事,随着古都历史的沉淀,继而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份贡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想必不会再有哪个小姑娘,会为树根下的两株紫丁地花哀伤了。

就让命运安静的发生,安静的结束。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十一

《古都》一书中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背景京都民风民俗的描写。川端通过抚触古都的自然美、传统美去追求残照因战败而荒芜了的日本美。他在书中提到了日本著名的寺庙,例如平安神宫,清水寺,著名的节日例如:袛园会,葵节。以毫不夸张的伤感,动人心弦的手法,将神社佛阁、工匠荟萃的古老街衢、庭园、植物园等种种风物,敏锐而精细地表现出来。京都是日本文化的荟萃地,在战后遭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京都又是川端的故乡,所以川端对于描写日本的民风民俗充满了热情。

而最吸引我的则是川端康成的心理描写,在那些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满是让人怦然心动的情愫。“妙龄的千重子不免想道:上面和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以上这句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心里描写,它富有想象力并且透着些许的伤感。

而贯穿全文的则是千重子与其孪生姐妹苗子的悲欢离合故事,有人说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女性的同情,无论是《雪国》中的驹子还是《古都》中的千重子,都将她们的悲哀与朴实相融合。

然而最令我心醉的则是《古都》的结尾,让人有些意犹未尽却从心底涌出一股悲伤的情绪,那种悲伤与郭敬明的悲惨小说不一样,那种淡淡的忧伤气息弥漫在空气中的每一个缝隙里,一直渗透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结尾是这样的:

“千重子抓住红格子门,目送苗子远去。苗子始终没有回头。细小的雪花有些飘落在千重子的前发上,很快就消融了。大街还在沉睡中。”

读罢川端康成的文字,我只觉得心中一片宁静,原本非常浮躁的内心现在已经如一潭止水般平静,也许这就是川端康成文字的最大魅力吧!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十二

初读《古都》,便是深深地被川端康成那朴素淡雅的语言所吸引。浅浅一读,并未深刻了解文章内容。后来细细一品,倒是知道苗子和千重子这孪生姐妹之间的悲欢离合,以及年轻一辈之间爱情与婚姻的缠绵。

《古都》讲述了孪生姐妹千重子和苗子的故事。幼年时家里贫寒,不得已将千重子弃于红门格子下的街道。千重子有幸被一批发商收养,当做他们的独生女,悉心培养。后来遇到了苗子。纺织户长子秀男误将对千金千重子的爱慕转移到了苗子身上,把她当做千重子的幻影,对其求婚。“对美的幻影,总没有厌倦的时候吧。”苗子说出此话,内心的无奈,又有谁知道。还有就是千重子,她的青梅竹马真一,她所遇见的秀男,她的爱情。最终她也不过是选择了家庭的产业,选择了真一的哥哥,龙助。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这悲情姐妹的故事。原本她们是一家人,第一次团聚的欢乐,渐渐地被现实所打破。苗子,她只是出卖体力的下层劳动者,又如何去和大家千金的千重子对等?更如何融入到她的家?“苗子摇摇头。千重子抓住红格子门,目送苗子远去。苗子始终没有回头。在千重子的前发上飘落了少许细雪,很快就消融了。整个市街也还在沉睡着。”宁静,苗子的离去就好像细雪消融一样,无声无息。一切都会继续。淡淡的忧愁,隐隐的无奈,带着意犹未尽的感觉,结束全文。

此外,川端康成对京都这日本文化集中的地方的描写,各种节日,寺院,植物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本日本文化百科全书。像时代祭、葵祭、鞍马寺的伐竹会、祇园祭、“大字”篝火仪式等,这些京都民风民俗,带着浓郁的日本文化色彩,出现在文章当中。并且在细腻的'文风下,散发着无尽的日本文化美。文章对当地的环境描写,更是将文章的哀愁烘托得淋漓尽致。“春天,西山柔和的暮色,几乎把京都的半边天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霞光。”春愁,傍晚,霞染天。在那里,千重子静静地述说着她那弃儿的故事。

《古都》从一开始就渲染着淡淡的感伤,枫树上的紫花地丁是一开场出现的景物。“上边和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虽然这是千重子的美好愿望,事实却不尽如此,这正如文章以后的故事,人生别易聚还难,太多无奈,太多叹息,这就是人生。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十三

“夏季昼长,尚未到夕阳晚照的时分。还不是一抹寂寞的天色。上空燃烧着一着璀璨的云霞。”

这段话出于川端康成的《古都》,是川端康成出于对传统的切实的追求,写了《古都》。《古都》的故事由紫花地丁娓娓道来:讲述了佐田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相离,相遇,相知,相认,最终又相离的凄楚动人的故事。

古都是指日本东京,也许我们看待日本时会带有贬义的眼光,但在作者笔下,古都是那般繁华,那般充满着日本独特风情味的一座城市。在这样一个充满韵味的古都,那茂密的树林,特有的古风长桥,千重子和苗子也相遇在那樱花之下。

在我看来,千重子和苗子,两个不同的人生,一个相同的灵魂。若千重子是一树飘飞的樱花树,而苗子则是那个冬晨里微化的细雪。在那一个暖意的下午,我品着一杯暖茶,走进一个梦境,看到一个绝美的“八重樱吹雪”之宴。于我,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在漫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珍惜所拥有的幸福,接纳命运的坎坷,以一颗易感动,易感恩的心慢慢成长。

望见,古都,那股繁华。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十四

在纷纷扬扬的落叶飘落的时节,我有幸能读到川端康成的《古都》。这个故事由紫花地丁娓娓道来。古都里的一切都在静谧中进行的,就算是在一开始千重子与真一在人山人海的平安神宫赏樱花,场景里却仿佛只有千重子和真一两个人,婉婉地却掷地有声地道出各自的台词,纹丝不乱,这种与年龄不符合的沉寂的心,在这儿却比比皆是。年轻俊美的千重子喜欢那些清素的图案,喜欢在闲暇时参观一座座参观古老的寺庙、神宫,一次次赏析古都里的自然风光。而这些想必都是川端康成所推崇的,因为整篇的笔法也都如此,清透无华,澄静质朴。

《古都》的结尾是令人心醉的。苗子的离去就好像细雪消融一样,无声无息。一切都会继续。淡淡的忧愁,隐隐的无奈,带着意犹未尽的感觉,结束全文。

从《古都》中,可以读到千重子父亲太吉郎江郎才尽的哀怨、母亲阿繁想放手女儿去追寻自身却又依恋不舍的矛盾的哀怨、千重子得知自己是弃儿的哀怨、苗子找到自己亲姐姐却不能与她亲近的哀怨,真一因为门第而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哀怨……所以《古都》上空的天气是清新的却总有挥之不去的阴霾感,看不见惊喜的太阳。所以他才会在文中隐隐地透露出过“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不觉得道出“幸福是短暂的,而孤独却是永久的”的念头。

因此,《古都》从一开始就渲染着淡淡的感伤,枫树上的紫花地丁是一开场出现的景物。“上边和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虽然这是千重子的美好愿望,事实却不尽如此,这正如文章以后的'故事,人生别易聚还难,太多无奈,太多叹息。

该作是川端康成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川端康成用他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写了这一对孪生姐妹的心酸身世和纯洁爱情,写他们的美好期望。这本书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深处不一样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古都”去看看吧。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十五

近两天看的川端康成的《古都》,古都是指日本京都,作者川端康成笔下人物不多,情节也很简单,写景的多,对京都的一些文化节日用笔很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节日,节日的热闹和节日文化的繁荣也是一个民族昌盛发达的象征,文学作品能起到记录和再现这种文化的功能,这也是作家的责任之所在。《古都》向人们再现了古都人的居住特点:精致的.格子门;彩车游行;古庙和尼姑庵这些具都古都特色的景观;也有乡村的杉树林的山野风光。如大佛次郎《京都之恋》:“北山的杉林层层叠叠,漫空笼翠,宛如云层一般。山上还有一行行赤杉,它的树干纤细,线条清晰,整座山林像一个乐章,送来了悠扬的林声……”艺妓生活的描写片断在他的文章总是时而出现。

作为千重子这个主人公,善良、善感,幸福而又忧伤,有幸福的家庭,但自己的身世一直是个迷,一个弃儿的身份让她心里不安,胆小柔弱。漂亮有教养,天生丽质,气质高雅,温柔敦厚善良,她有不幸的命运,从小被父母因生计问题被遗弃,成为一个弃儿,但她的养父母对她非常疼爱。与她孪生的姐妹不知是姐还是妹的苗子,农村长大的孩子,善良,盼望能找到自已的同胞姐妹,为了姐姐的幸福,忍着对世上唯一亲人的思念,不公开与姐姐的关系,这种大义或许就是小说闪光的地方。佐田太吉郎:千重子的父亲,性情孤僻,感情细腻,自负,不得志,爱清闲享受,不爱经商事务缠身,是一个处于日本战后经济箫条时期颓废的代表。阿繁:慈母,细心,却也有坚强的一面,在原则大的问题如千重子婚姻方面表现出来的坚定。“‘我不怎么喜欢那位有田先生。’阿繁把声音压低,但语气却非常坚决。”

小说的故事情节舒缓,总是给人一种淡淡忧伤的感觉,一个最大的特点大篇幅人物对话的描写,从对话中去反映人物的性格。读古都的感觉让人不是很激动,对结果不是很迫切地想知道,写作风格是让人慢慢品味,大量的人物对话来展现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

这是川端康成走向诺贝尔奖台的一篇名作,具有东西方文学风格融合的特点,需要品味,看能否得妙处,还有就是个人对文字对文学的感悟能力了。我对文学作品的领悟力不高,好多是心明言不明。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十六

《古都》是川端康成一九六八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它描写了一对孪生姐妹悲欢离合的际遇。

姐姐千重子出生后,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抚养,即遭遗弃,幸而为一家绸缎批发商所收养,成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姐。而妹妹苗子,虽未见弃于父母,却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儿,孑立伶仃,长大后自食其力,到山里种植北山杉。

《古都》的故事由紫花地丁娓娓道来。古都里的一切都在静谧中进行的,就算是在一开始千重子与真一在人山人海的平安神宫赏樱花,场景里却仿佛只有千重子和真一两个人,婉婉地却掷地有声地道出各自的台词,纹丝不乱,这种与年龄不符合的沉寂的心,在这儿却比比皆是。年轻俊美的千重子喜欢那些清素的图案,喜欢在闲暇时参观一座座参观古老的寺庙、神宫,一次次赏析古都里的自然风光。而这些想必都是川端康成所推崇的,因为整篇的笔法也都如此,清透无华,澄静质朴。

而《古都》的结尾却是最令人心醉的。苗子的离去就好像细雪消融一样,无声无息。一切都会继续。淡淡的忧愁,隐隐的无奈,带着意犹未尽的感觉,结束全文。

从《古都》中,可以读到千重子父亲太吉郎江郎才尽的哀怨、母亲阿繁想放手女儿去追寻自身却又依恋不舍的矛盾的哀怨、千重子得知自己是弃儿的哀怨、苗子找到自己亲姐姐却不能与她亲近的哀怨,真一因为门第而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哀怨……所以《古都》上空的天气是清新的却总有挥之不去的阴霾感,看不见惊喜的太阳。所以他才会在文中隐隐地透露出过“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不觉得道出“幸福是短暂的,而孤独却是永久的”的念头。

古都读后感(通用17篇)篇十七

因为《雪国》的唯美,因为《千只鹤》的无奈,我毫不迟疑地接着读完《古都》。

不想,《古都》成了这三部作品里我的最爱。我以为川端康成是位心灵作家,《雪国》如此,《古都》更是。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弃儿,先被遗弃,然后再来被拯救……”

懂得寂寞的人才能懂得千重子,懂得寂寞的千重子才是那个美丽的千重子。可是没有人懂得千重子,父亲似乎懂得,母亲似乎懂得。但总有些隔膜(因为不是亲生吧);真一似乎也懂得,但真一太过懦弱,不能去抚慰她的寂寞;秀男是她心灵之外的人,是只会埋头织腰带抬头憧憬他的美丽心上人的人,是不能懂得她的。也许与生俱来的寂寞是无人能懂也是无可抚慰的吧,能懂得自己的只有自己,千重子那个孪生的姐妹,幻影一样的姐妹不就是千重子自己的影子吗?那么贴心的一个人却只能若隐若现,只能是一个影子,是人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绘就的一个幻影而已。

寂寞真的是如影子一样,与生命同息同在呀。

只是,寂寞着,又有什么不好呢?

你看千重子的素净的美丽,那是寂寞的美丽;你看那暮霭里的净水寺的美丽,是寂寞的美丽,还有那最美的北山杉林,更是寂寞长出的一片蓊郁。

只有寂寞着的人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不苛求,不想往,只在眼前的一花一叶里寻觅生命的本真。不再寻求谁人来安慰寂寞。你看千重子,能安慰她寂寞的,除了内心的幻影,就只有那一片美丽的让灵魂安静的北山杉了。

幻影终会离去。千重子还有那片北山杉,于我而言,我的北山杉又在哪里呢?

相关范文推荐

    诊所申请书格式(精选20篇)

    申请书的撰写目的是向评审者传达清晰的信息,突出个人在特定领域的独特性和优势。在参考这些申请书范文时,注意保持自己的原创性和个性,避免照搬和抄袭。xx卫生局:本人

    小学生三年级(热门21篇)

    优秀作文是在文学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3.这些优秀作文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纪律工作总结(模板18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衡量自己工作成果的标尺,是我们提升自己的机会之一。不知道如何着手写月工作总结吗?不要担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给你一些写作

    社区护士工作计划细则(热门22篇)

    社区工作计划的评估是对计划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系统性的监测和分析。社区工作计划是指为了改善和促进社区发展,在一定时间内制定的一系列工作目标和计划,它可以促使我们思

    柿子三年级(通用13篇)

    优秀作文是指在内容和结构上都能够准确表达作者的观点,并且具备清晰的逻辑关系和精彩的文采的一种写作杰作,它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深度思考和丰富

    保密教育活动心得体会(汇总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迷茫和无从下手,那么这些范文可以给你一些启示和指导。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银行工作鉴定材料(模板21篇)

    工作鉴定是一个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的机会,通过总结和反思,员工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在下面,我为大家选择了一些经典的工作鉴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

    医院检验科工作总结报告(专业14篇)

    在医院工作中,总结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工作的特点和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医院工作总结范文,探索如何写一份优秀的总结。各位领导、各位代表:20

    清明节放假通知书学校大全(13篇)

    学校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培养学生的智力、品德、体质等方面的素养。如何评估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教育质量?以下是一些评估指标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各院(部)、校

    外出游玩心得体会(模板20篇)

    通过总结经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接下来是一些关于生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