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琴心月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一

我有幸参加了镇中心校举办的课改学习促进会。本次促进会上,中心校领导请到了县实验四中的专家刘老师和张老师。聆听了两位专家的报告后感觉受益颇多。从刘老师的报告中,我更加了解了什么是课改,如何进行课改。张秋霞老师的报告更让人如沐春风,张老师博览群书,出口成章,让人佩服不已,下面我就说一下本次学习心得体会。

一、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本次促进会上两位专家都提到要用爱心对待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二、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三、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二

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更是一种新的挑战、新的开始。因此我在认真学习,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遥遥十年课改,路途颠簸艰辛。展露每一学期中课改的成败得失,宛如课改的轻舟于我成长的时光洪流,不断地向更加专业化的获取方向推送,刻画出永恒的价值轨迹。轻省回望,带着反思、感悟、收获的思想炼锤凿出课改的印记,对我具有深不可及的本质意义。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9月,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进郊区、走进荫营联校、走进南窑庄小学。我满怀激情积极地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的几年里,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逐渐从最初的疑虑走向赞同、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索、从学习新知走自主创新,我的数学课堂已不再是让学生默默聆听和接受的40分钟,也不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抒发真知灼见的用武之地,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一种对话、一种交往,师生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你收、我说你写,师生双方在课堂上以平等的心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我积极学习引进“洋思”经验,勇于探讨实践镇联校推出的“凝练目标—学法指导—强化练习和总结反馈”课模,我的数学课堂教学绽放出令人欣喜令人心醉的光彩,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宽松、自主、合作、交流的平台,我不再是居高临下的主席,而是走进学生,拉近距离,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在学校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我的新思路、新模式不仅焕发了数学课堂活力,而且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认可和赞同。此外我还撰写了不少教学论文。实践证明: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受益非浅。

二、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了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设计课堂分层练习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如《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

2、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我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一开始就显示血色很难过熟悉的国旗和手帕图案,图形色彩鲜明,花纹美丽。当问及学生现状时,学生说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随即隐去着两个图形的色彩和花纹,从而引入对图形的研究。同样在认识长方形时,先显示火柴盒的模拟图形,并与实物对照。认识立体图上每个免得形状,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谈后用不同色彩显示三条虚线,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直观图。再用分别着色的方法来显示长方体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后面。这样通过分层演示,为空间观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桥梁。

3、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例如教学《利息》时,不是让学生单纯第在课上进行利息的计算,而是先让学生在课前到银行进行实地调查活动,了解利息方面的知识,课上进行交流汇报,这样开放了教材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真切感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学生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到期利息的计算比较简单,教师防守让学生独立计算,对延后支取和提前支取这两种复杂的情况,则组织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的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理解了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融教科研为一体,不断实践总结,成果累累。

我谦虚谨慎,和同行经常研究教学,切磋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探讨最优的教学策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如:学校开展系列公开课、展示课、示范课研讨活动,以及开展的相应的说评课研讨活动、教学反思总结活动等,我讲的六年级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科学合理教学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设计、恰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为学生营造了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氛围。在教学方法上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想办法让学生能够手、口、眼、耳同时并用??,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们的赞誉。我所参与的联校电教展示课《圆面积的计算》,赢得了镇教学能手的光荣称号?。所有的这些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新鲜的活力和生机。课堂教学效率迅速提升,我连续多年的教学成绩在镇联校组织的同年级同学科期末测试中,始终处于上游水平。

四、富有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给课改增添色彩。

为了适应课改的需求,给学生营造充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空间,我根据新课标要求,在以往语文学科实验教材补充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到在数学学科教材补充的实验工作,以此来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潜能。由《采果集》——《教材补充》——《情感放飞》三部曲的实验、创新、拓展,实现了由量的变化到质的飞跃。

《采果集》顾名思义采集硕果,即:采集学生自己认为精妙的佳作,它包括好词佳句、中小学生作文,名家名篇,优秀诗文,歌词,甚至是自己喜欢的歌词,句段等。将这些内容搜集整理后,进行编辑,以版报的形式,配以形象的画面,分条分块进行展示,图文并茂,颇具学生风味和创新意识;《教材补充》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与扩展,它包括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指的是在未学习课文之前,学生针对课文所收集和整理的朝代、作者、人物介绍、历史背景、以及根据课文内容查询的地理风貌、地域风俗等。而作为广义的补充指的是学习课文内容之后的学生创作,他可以是续写、也可以是体会、感想。《情感放飞》——教材探秘是依据教材单元主题,进行扩充内容,学生自主创设,自主编排,自主撰写,撰写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总之,《采果集》《教材补充》以及《情感放飞》三部曲有利于学生扬起采编的风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科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知识,用语文,砥砺知识,发展能力。

我所代的连续两届六年级学生撰写的作文、小论文等先后四十余人次在不同的国家级别中获奖,如王锦霞同学的《高尚不需要理由》、王梦露同学的《别挤啦》在湖南省小学生作文竞赛二等奖,王丽婷同学的〈鞋〉刊登于小学生报上等等,举不胜举。我撰写的《采果集》、《教材补充》、《情感放飞》三部曲凸显三维目标》专项研究论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实践证明,没有课改就没有《采果集》、《教材补充》、《情感放飞》的实验。教材补充的实践探索为课改添光彩,三部曲是课改中展露的一颗亮丽的明珠。

五、反思新课改、再攀新高峰。

聆听大自然,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聆听课改的真谛,可以给你智慧的灵光和启迪。在实施课改以来,我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处处可见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孩子们和我一道制定学习计划,积极踊跃的发表看法、讨论、交流时思维碰撞的火花,课堂上充满了自主学习的气氛。同行们都说,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要这样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使自己得到较大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新课改环境中,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着。

今后我将继续深入课改实验研究,在学习中改变、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在提升中飞跃??。回首所走过的艰辛和快乐,我深感欣慰。让我与课改继续碰撞、持续交流、相互融洽;通过思考、实践,让我的思想飞扬,最大限度地展现生命的独特魁力,感怀课改,深化自我。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三

20xx年10月31日,我校组织第三批老师赴上饶县三中参加课改培训听课,很荣幸我也参加了这次的教师培训,听了三中两位思想品德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一个下午的面对面交流,更让我感受很深。

三中老师们的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那谦虚谨慎、友善宽容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三中课改的力度和深度,以及他们那种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毅力更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首先,我们对这种课改模式进行整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引领明确方向。

以往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像耕地时牵牛的人一样,牢牢地拉紧缰绳,生怕牛儿跑了,使自己的教学偏离轨道。

今天的课堂彻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在导入新课伊始,都能引导学生利用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或者课件出示目标,确定本课学习的重点。

学生们明确了目标后,有抓手,有方向,学习起来目的明确,目标清楚。

导学案尤如一盏前照灯,引导学生自己看清前方的路。

二、自主学习培养习惯。

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对子互学,组内群学,每个学生忙的不亦乐乎。

能在自学提示的帮助下进行圈点勾画式的学习,能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知识与方法,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得以落实,还培养了良好的助人习惯和不耻下问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展示挖掘潜能。

“展示”部分给我们的触动很深。

改变了过去教师的“单口相声”教学法,转变成师生“三句半”的教学法,由教师主体转化成以学生为主体。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

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四

201_年10月20日,我参加了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培训,通过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与评价的要求,进一步理解了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看到了新课改的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后,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深的思考。要求我们跳出传统英语学习的旧框框,接受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变了,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一、以人为本,提倡素质教育,注重评价激励。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还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活到老,学到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三、改进教学方法、渗入情感教育。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任务,首先,教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展多调动学生,教学生怎么做,指导他们,服务他们并管理他们。

四、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五

我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也进入了执教生涯的第六年,可以说在我从事教育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历经新旧课程是一半对一半,下面我粗浅总结一下自己经历新课改后的几点体会。

一、真正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新课改给人最直观、最强烈的冲击就是教材的全面一新。高中的政治教材从过去的五本必修,转变为四本必修和六本选修,表面上看必修的教材数量上减少了,但是内容上却增加了一个过去所没有的文化生活的模块,而且增加的选修内容也都是全新的领域。

1、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改变以往以学科教材为本的倾向,强调教材既是教师的教本,也是学生的学本。

2、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改变以往围绕“应试”要求组织教学内容的倾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体现“以行动引导为导向”。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落实双基”的倾向。突出强调知、情、行的统一,并把重点放在“行为指导”上。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感的陶冶、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落实到行为实践上。

4、体现“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改变以往忽视实践活动的倾向,突出实践性,把“实践活动”设计作为新编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教材呈现形式的改革。

过去用旧教材的时候,在教师备课阶段我们也在反复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由于受教材内容的制约,我们只能是在教教材。现在进行新课改,首先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变少了,深度增加了;学生能够自读了,深入理解却困难了;形式更新了,内容更是与时俱进。因此,这也就让我们政治教师需要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先要转变对教材的认识,把它真正的看作一种帮助学生学习,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

二、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上课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活动,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盲目地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认为只有“讨论”才叫课改,只有“合作”才叫转变观念,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比如,有的问题讨论难度较大,学生无话可说;有的又太简单,学生不屑一顾;有的讨论时间不够,学生刚进入主题就被拖回来……虽然讨论热热闹闹,但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使课堂难以驾驭,教学任务难完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其实,采用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实效性。若是哗众取宠,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难以形成。

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教学,不是“新”就好用,关键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能够结合现有的条件。长期的“灌输式”到突然的“探究式”学生往往很难一下接受,所以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改中应用学案导学的方法进行授课主要有如下几点好处:

1、“学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学案用一系列利用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知识教学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学案教学不仅较好地把学习目标交给学生,并在自己学习中得到有效落实。而且注重了知识点的能力价值。每个知识点的内涵,每个知识点的分析整合过程,都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案的设计中强化了问题设计,思路引导。在学案的实施过程中,交给学生足够思维量,强化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案实施中的自研互研,注重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总之,学案教学在落实知识的同时,侧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

3、学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能力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辩证统一。在学案教学中,教师依案引导,学生有序而学,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变学会为会学,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独立地接触知识,独立地学习知识,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自主探索,并根据学案的要求,有效地训练和掌握自主探究的方式。尤其是通过课堂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把成功化做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的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意识,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生持久的意识,最终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

5、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另外也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由于预习时间有限,学生总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有了问题,听课自然有了重点,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了,注意力会更加集中,避免了合作学习中的“跑题”,避免了自主学习的随意性。

6、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7、“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8、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三、重新认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教学评价标准也相应当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要求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误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愈少愈好,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则是一种新的挑战。它对教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正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深刻挖掘教材内涵,掌握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更深层次地为学生释疑解惑。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贯彻“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即讲规律、讲重难点、讲易混易错点,三不讲是指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只要是本着这个原则,就能在课堂上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需要不断“充电”以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单从教材这一基础环节来看,教师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过去一本教材教十年的事情不会再有了,新课改后,国家的方针是政治教材要“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真正体现政治教材的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要多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各种会议的召开以及学术界对于时政热点问题的不同分析,只有把握住了这些内容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

其次,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其中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改革的洪流、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学生们成长。新课改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此必然会引发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我们理应以满腔地热情投身进去,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的新理念,新思想,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找适合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新课改这一新事物的发展与完善。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六

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总结体会。下面简单地谈一下英语新课标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在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情态就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要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三、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七

我参加了《汝州市课改品牌学校共建项目暨课改通识性培训》。通过这些天的培训,在新世纪研究院刘爱军、林春英和韩高波等多位专家教授精彩细致的讲解下,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今后的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让我学到的技巧是:

学生已经懂的,用“检查与设疑”去对待;学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用“点拨与概括”去处理;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懂的,用“讨论与交流”去助力;必须要老师讲的,用“讲授与阐明”去讲透;老师讲了也不懂,但通过实践才能懂的,用“活动设计与实践探索”去让学生体验。这就是新世纪研究院专家讲的“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独学,对学,群学。各位专家在讲解中曾不止一次地点化我们,“别老是拿着旧的船票去登教育新的课堂”。

二.我市部分中小学的课改还处于盲动状态。

比照洋思中学的课改模式和课堂应用实践,发现我市学校的课改还处于盲动状态。怎么入手?如何培训老师?如何培训学生?都还很迷茫,课改是不是一定得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是不是一定得用纸质的书面检测?是不是一定得用一生一份的导学案?是不是一定得让学生课前预习?是不是一定得有小组学习评价?是不是一定得给学习小组冠名?还心存疑惑。

我认为,不管是洋思模式,还是杜郎口模式,亦或是我市正在学习的新世纪研究院“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亦或其他模式,课改中渗透的理念大致相同:要淡化的是老师在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改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老师交还的是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权、思考权、发言权和活动权,要老师致力解决的瓶颈是合理组织问题、语言、器材等发挥教和学的“被动的能动性”。正如日本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所述“‘被动的能动性’正是我所追求的教和学的形态。”把课改看得太难会妄自菲薄,看得过易又会妄自尊大。我市的课改还处在起步阶段,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照葫芦画瓢”,技术上应依靠“五步三查”高校课堂模式,再谈“自主研发”。就像练字一样,练好临贴、描红,写得像贴了,再自成一体,关于导学案的使用,林春英教授也曾反复强调尽量用详版的,切记先不要用简版的导学案,意义也在于此。

三.推进学校课改进程的督导工作是此次学校课改成败的关键。

1.加强学校课改制度的督导。

指导学校制定相对合理、科学的课改管理制度,奖优罚劣,调动教师课改积极性。

2.加强学校行政参与课改的督导。

查行政听课记录、参与课改活动的记录、导学案和教师会记录,访学生、访老师等。

3.加强课堂教学的督导。

重点观注七年级课改课和导学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课和导学案,使之成为学校课改的中坚力量,还要与任课教师真诚交流,共同进步。

4.加强校内课改或教研活动的督导。

查老师听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关注活动形式、研讨内容、参与人数、参加人员,让课改重点实施年级影响其他年级,让实施课改的老师影响不想课改的老师。

总之,新世纪课程研究院的专家就是我们今天学校课改的伯乐。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敢于担当,勇做课改的千里马和孙行者,不做课改的绊脚石。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八

课改的性质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课改个人精选。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以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

“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的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语文,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语文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语文,获得必要的语文,在语文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学校践行语文的教学模式,已经三年有余了。在这三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体会。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

谜语。

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

成语。

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这次学校组织的新课改学习当中,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我学到很多知识。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精辟地阐述了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及个性差异。彻底改变“精英教育”,“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在课堂上要尽力创设一种友好的、积极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耐心倾听并理解学生的不连贯、甚至不达意的英文句子,就像母亲倾听婴儿牙牙学语一样;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这样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培养。有美国学者在谈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说,要:

1.创设一种气氛,使每个学生感觉到他们被尊重。

2.使学生个个感到自尊,并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勇气和自信心。

4.使每个学生有利用和体验其他能力和环境的自由。

5.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并学会选择。

6.避免使学生感到害怕、有压力,因为害怕会禁锢学生的智力发挥。

下面几点是我学完新课改后的几点反思。

1.教师情感投入等的差异,会产生高低有别的课改效果,新课程改革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一定文化积淀的研究型教师,所以广大教师要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2.评价相对滞后,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3.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待加强。

4.适应新课程的校园文化有待建立。

下面是我学习英语课改的几点感想。

教师要树立以下新的理念:

2.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我们认识到要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者,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的,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都有进步的愿望,都可以获得成功。

4.新教师观念。

通过新课改的探索,全体教师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

5.新评价观念。

通过新课改,我们逐渐认识到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选拔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我们在学生的评价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检测试卷做到两杜绝、五体现,即杜绝偏题、怪题,杜绝内容简单、罗列;试题形式体现多样化、试题内容体现生活化,试题难易度体现层次化,试题答案体现多元化,试题结构体现综合化。

下面简单地谈一下英语新课标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总结体会》()。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三、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

自我评价。

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新课程改革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总之,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下面把我的几点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勉:。

一、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

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我逐渐受了新的教学思想,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改革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三、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

课件。

演示教材p64主题图,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数9+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到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九

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入我的视野。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价值。越是崇高的境界,越是纯净的层次,越是深藏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比如登山,一个个台阶,是拖起你生命之峰的基石,一道道绝壁,是刺激你生命活力的养份,极顶的风光,只有在征服了过程的艰险之后,才会具有勾人心魂的魅力。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的交流会。使全体教师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也实现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语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最后可模仿借鉴所学课文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但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十

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语文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十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一、教师进行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十二

课改,强势推进,没有拒绝的可能,我接受。

可以说,我的课改,只是从这学期开始才真正付诸行动,开学时间不长,我的想法是,对本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我认为适合物理学科、适合我们学校学情的课改。课改到现在,我认为我最大的变化就是人在上课的时候变得坦然了,以前只要有领导去听课我都很紧张,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办,现在倒是无所谓了,我的课改我做主,这一段我认为是必须要自己讲的,我会自己讲,不会因为其他状况而有半点影响,而需要学生讲的地方,我也不会多一句嘴。这样的课改,我觉得才不会那么累。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知识点很琐碎,很抽象,但应用却很广泛。比如说初二物理的第一章,声音,里面包含了声音的产生条件、传播条件、三个特性、乐音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划分乐音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划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等等,一个声音,就包含了这么多细微的知识点,可见物理知识点的琐碎;有些知识像比如说什么是力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根本闻所未闻,从名称上看也看不出他的含义,只能从课本概念上去认识他,而更多时候课本上面的东西是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应付不了现实中的中考的。比如说初三物理第一章里面的功,课本讲解只是一个定义,一个公式,看完课本做最简单的习题都束手无策,本周练了两节课的习题课,再去做一份功的作业,人均分只有可怜的七十几分,面对物理的特点,面对目前的形势,怎么办?我的想法是,大刀阔斧,从初二开始.

初二物理,刚开始接触,基本概念比较多,所以我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预习,手把手地教他们用物理的语言去解释问题,上课时在黑板上展示每个组对这一节新课知识点的把握,由于时间关系,每个小组只能在黑板上列出知识提纲,,可以借鉴活动单,也可以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然后利用众人的智慧挑选出既不繁琐、知识点也全面的一个小组的提纲作为我们课堂知识点讲解的流程图。虽然提纲里面没什么实质性的概念,但我认为这反倒是好事,这样可以给其他同学留下展示的机会,根据自己的预习结果,将提纲里面的内容充实好,也达到了梳理知识点的目的.每个组都是一个物理备课组,哪个组备课最充分,哪个组就有资格出一名同学作为本节内容的”导师”,导师的作用是穿针引线,组织好同学补充知识点的流程。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学生在梳理时有什么疏漏的,我会从旁迅速补充。这样的新课展示,我在初二试了几次,效果还是可以的,我认为可行。但是问题自然也不少,学生梳理知识点难免动作比较慢,时间就比较长,我用一节课可以讲完的知识点,现在学生至少要用到一节半的时间,再加上习题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每周一节新内容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也是我现在所苦恼的。

同样的方法我也在初三的班级里面用,但是发现效果不如初二,我想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初三的物理内容难度上难度的加大,能力要求也随之加大,而且可能是年龄的关系,学生也变得低调了,课堂的参与度不够,所以新课展示的时候初三效果明显不如初二,但是初三学生在习题课展示的时候就能看出长处了,毕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物理,一些语言的应用还是比较准确的,思维能力加强,题目的处理能力自然也比初二好一些,但是很明显参与面没有初二那么宽了。

现今教学流行词:探究、启发。以前感觉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很像,认为是同一种教学方法,其实他们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首先,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一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提高。启发式教学是相对注入式教学提出来的,探究式教学是对启发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探究式教学从形式到内容比启发式教学更开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他们也是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是对注入式教学的变革,整个教学活动呈现出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以教师的主导为辅线的动态构成,强调教师的启发与点拨作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但从本质上属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的教学模式。以后我的课改行动就是变启发式为探究式,最终达到学生彻底掌握课堂的目标。

课改道路很漫长,我在学习,更多的是自己的摸索,我有信心,一定会探究出适合我们物理学科的课改道路。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十三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入我的视野。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异常是精神的价值。越是崇高的境界,越是纯净的层次,越是深藏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比如登山,一个个台阶,是拖起你生命之峰的基石,一道道绝壁,是刺激你生命活力的养份,极顶的风光,仅有在征服了过程的艰险之后,才会具有勾人心魂的魅力。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主角怎样转变”的交流会。使全体教师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也实现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此刻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语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结合自我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资料,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带着自我碰到的问题),最终可模仿借鉴所学课文资料修改自我的习作。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当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当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当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当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活力,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主角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主角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本事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进取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进取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进取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团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本事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但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活力、期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齐,让我们与新课程一齐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欢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十四

本学期课改在我校大力的开展起来,许多观念让我耳目一新,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享受课改带来成功体验的同时,我对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清晰,深入。

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心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观察要画的,充分的欣赏课本中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自己动手绘画和手工制作的乐趣,万不可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那种担心自主学习占用过多时间,会影响教学进步,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总结是错误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提高自我对学习画画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画画或者设计制作,对美术课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要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的进行,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同时,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速度,具有进行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有困难的任务课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想互配合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容易使学习任务更好的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比较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美术课中需要学生们进行合作探究的一般是设计和手工制作,绘画我个人觉得学生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动手画一幅自己的作品。

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开展合作学习,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

2)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凭借个人能力无法解决。

3)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外向深入。

4)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

5)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需要共同探究的时候。

6)学习任务较大凭借个人的能力无法完成。

以上只是自己在实践课改上的一些浮浅认识,在课改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我会经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但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目标在前方,我会不断努力!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十五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数9+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到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十六

新课程实施以来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欣喜地发现,正是借着课改这场春风,我们语文教师抖掉了身上的僵硬外壳,开始以更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教学。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在语文课堂上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敞开了心扉,对所学内容侃侃而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也因此而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但是,我们在尽情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亦尝到了不该有的苦涩。学生的分析、概括、作文能力也有减损苗头,此等现象不得不使我们从语文课改的狂喜中清醒起来,去反思教学中的这些失误。语文课改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学生书不会读,字不会写,文不通,字不顺,那可真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悲哀。语文就是语文,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语文教学理应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得基本的语文技能,懂得语言运用规律。我们关注语文教学的精彩,但有时精彩的外衣却掩盖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的本质,所以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以辩证的眼光,重新审视语文课改中的基础知识训练。

经过几天的暑期教师培训,我对新课标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其主要任务是要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2、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3、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因此,教师分析课文要突破由“从头到尾抚摩一遍”的教学习惯。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通过指导学生首先寻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其写作手法,并强调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4、批改作文要针对具体文章提出指导性修改意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那种“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言通顺”颠来倒去的“总批”一去不复返了。伴之而来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师指出学生的具体文章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儿,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5、教师将自觉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放式教学和探究式和讨论式学习,结束了教师凭借一本教科书和一本参考“打天下”的历史,要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解答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寻找辅导材料的线索。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和实践终身学习思想,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通过这次学习,我想对于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有相当大的帮助。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十七

在探索中,我个人认为,新课改应是在围绕着体育课未进行的,我们应在课前,课中,课后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新面貌,新思路。

要上好一节体育课,备课是必不可少的,课改前应备课,课改时也应备课,但备课的重点却不一样,我认为,课改中的备课,应备教材、备教法,但更应备学生,应充分考虑学生是否对教材有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针对学生的爱好兴趣来调整教法以及训练手段。

上好一节课,首先应看到是否完成课的任务,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单单为了完成任务而完面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应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服从指挥到自觉行动。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习,对生活,对身体的好处,使他们学会如何自觉,自主地锻炼身体,从而能让他们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都能很好地参加体育锻炼,而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上。

在课堂中,教师应改变指挥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活动,指导学生活动,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一起探索,使学生体会到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锻炼。应该说,体育课不仅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更有着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课后反思是体育课的一个必要环节,没有反思,就不会提高,没有反思就不会看到长处及短处。反思有多种形式,一堂体育课应反思的问题是很好的。但我认为,一堂体育课更应该反思的是这堂体育课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吗?这堂体育课中,学生有没有积极参与,教师有没有积极参与;学生的身心有没有都得到锻炼。而不应该只是反思。你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学会了动作技术。

课程改革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探索是任重而道远,特别是中学体育的改革,更是一路坎坷,体育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更有着沉重的任务和特别的意义,作为体育老师,更应该积极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进步。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十八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青少年时期正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思考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我们为教师提供的支持之间的关系,同时从专业、资源、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审视教师遭遇的冲击,并且为其提供相应的引领和支持,使这些方面的变化能够达到同步。在专业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具体、及时的专业指导,使其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在资源方面,要有合理而充足的资源配置,并为教师提供与改革理念相匹配的课程材料;在制度方面,学校和行政部门要调整现有的组织结构和规章程序,为推动教师改变提供制度保障;在文化方面,改革的倡导者和促进者要更新那些与变革理念不相匹配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念,为教师改变提供宽松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概言之,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都在于为教师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改革情境中的自我改变创设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引导和鼓励其专业实践朝向符合我们预期的、有利于课程实施的方向发展。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十九

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课改个人心得体会(精选20篇)篇二十

教师在教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已经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古话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引领者。且在孩子面前教师是一面镜子,孩子从教师身上得到知识的启蒙的同时,也折射出自我的行为的优劣。教师言行举止就是学生模仿的样板,不管是课堂中还是生活里,教师都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模子。因此,言行的随意只有坏处,并无多大的可取之处。许多专家都提到了课堂的和谐和自由,但如何把握自由度的发挥,却非一件易事。如果将言行随意等同于知识的引领,那有可能出现杂乱无章的场面或势得其反的学习效果。

一位老师教授二年级数学课《可能性》时,如此自由度的发挥便太过于扬洒了。课堂教学中针对“可能性”出现了“到图书馆借书”的问题,学生产生疑惑后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询问旁听的女校长。“导”到此可谓是妙不可言,女校长也微笑陈辞。但此时教师却还沾沾自喜于这一举措,言语“洒脱”,手舞足蹈,学生由“询问”转变成了“质问”。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停留于自身阶段的感知“自已认为是对的,那就不会错”。现在这一情景已经无助于课堂教授的内容了,却无意中使学生以为“质问”是对的。“借书”的“可能性”是解决了,可是“尊重他人”这个“一定性”却丢了。所以,“杂乱”应有序,并非随心所欲。“乱”是在“序”的基础上产生的,表面“乱”实质是“有序”。师傅领进门后,并不是让其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而是让其明白门在哪?路在哪?;鱼在哪?渔在哪?。

事物或现象总有它利与弊的两性,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也相继出现了许多与课改相“匹配”的形式化的教学,搜集资料是常见的一种。搜集资料对于汇集知识点,归纳与学习有关的理论来说,是很快捷的方式。现代的信息化社会,网络使用的方便更令许多教师对“搜集资料”这种方式倍加青睐。但是,如只是单纯“搜集”,学生回家电脑“嗒嗒……”一打、打印机“刷刷……”一印、课堂上“吧吧……”一读,就在教师的一片赞扬声中结束了。可想而知学生过后一定将“资料”毁之一炬,那不是太可悲了吗?“资料”变成了获取赞扬的工具。

课堂是动态的,偶然性与突发性是必然的,特别是在和谐的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兴趣时,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会不断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班级相对社会来说它是个小集体,学生在班级中的成长,就好似在一个小社会中锻炼。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生活与学习是融为一体的,学即是玩,玩即是学,玩中学更能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经验。合作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这个小家庭中能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单一的小组集合,只有表面的功夫,没有实际的操作意义。

听课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教师所创设的小组讨论学习。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相互交流,只不过做做表面文章而已:前桌的同学转到后桌将课文读一遍给对方听,对方回敬一遍,就草草了事。更认真些就是反复“表演”几遍,教师平时并没认真研究如何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只是拿来当成一种“花俏的戏说”。这不是合作交流,而是课改所衍生出来的又一种形式化。

如果把课改比作夜空,各种促进课改的教学手段就是眨眼的星星,而偶尔划过的流星就是教学机智。要是满天繁星都是一样瞬间的美丽,那就没有滋味了。课改是及时的、必要的,但与课改相随的这些“美丽的错误”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相关范文推荐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王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实用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经验、感受和认识的总结和归纳。接下来,小编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

    小班幼儿园学期教师工作心得体会大全(14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工作中的细节决定了我们工作的结果,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幼儿园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

    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入党自传(优秀18篇)

    大学生入党是培养大学生党性、担当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大学生入党宣誓词和入党誓词,供大家背诵和学习。大学生是入党的主要群体,那么

    学习牛玉儒先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7篇)

    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策略,充分发挥自身优点,改进自身不足。"心得体会让我明白,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所以我决定在学习上更加用功,相信付出

    做四有教师的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优秀20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结果,也是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标志。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教师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情况鉴定书(汇总23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给予参考的文本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规范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经过三年的技校生涯

    大一学生个人鉴定书大全(19篇)

    范文范本的价值在于对内容和形式的双重把握,既要注重内涵,也要注重表达方式。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几天的训练下来,感觉自己

    青年小组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专业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为了增

    做家务个人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事例和感受,使其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5.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借鉴和参考的对象。在我们家里擦窗户是我专

    四分钟自我介绍大全(16篇)

    自我介绍是一种表达自己特点和特长的方法,可以让他人更加了解我们的优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自我介绍范文,或许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发。大家好!你们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