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

时间:2023-11-13 作者:雨中梧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使文章观点清晰、层次分明。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份优秀作文的精选合集,欢迎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一

我的家乡特产丰富,最有名的要数宁波汤圆了。

一到春节,每人每家都要吃汤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寓意团圆,所以每个人家都要吃。

据传说,宋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做汤圆了,就是用糯米粉裹住芝麻馅,最后再把汤圆搓成一个球形,就做成了一个珍珠般的汤圆,可爱极了。汤圆也有别的名字,比如“浮沉子”,因为汤圆会在水中浮沉不定,所以我们就会称为“浮沉子”,但是后来,就不这么叫了,就叫元宵了。

其实汤圆用水煮起来是最美味的,先装入碗中,再放凉一会儿,用勺子轻轻舀起一个白色的“胖娃娃”,把汤圆吹凉,就用牙齿轻轻咬破一个小口子后,那美味的芝麻糊就像流水一样从破口里流了出来,吃上去美味极了。单吃些芝麻,就变为一股暖流,传到整个身体。

我们宁波的汤圆,只要你吃上一碗,就一定能让你流连忘返,如果你来宁波,千万不要忘了吃一碗宁波汤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二

是谁来了?城市被装饰得五彩缤纷;是谁来了?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是谁来了?街道变得热闹非凡。啊!是我最喜爱的春节。

不久,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都要祭灶王,家里人会做一大桌子菜。奶奶告诉我:“今天送灶王上天,拍拍灶王的马屁,灶王就为咱家给玉帝说说好话,不让他给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煞是有趣呢!

过了二十三,除夕眨眼就到了,大人、孩子都在买新衣,为迎接新的一年做准备。

大人们等着,孩子们盼着,除夕终于到了。此刻,我的心情是激动的、兴奋的。回老家的路上,我和妹妹一直念叨着买鞭炮,毫不夸张地说,把爸爸妈妈的耳朵都念出茧子来了。

回到老家,经过一天的久久等待,终于开始吃年夜饭了。桌上摆着的各种美食,光是看看,就令人垂涎欲滴,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碗饭。一闻到饭菜的香味,在屋子里玩耍的弟弟妹妹们,立刻兔子似的地从屋子里跑出来,争先恐后地说:“这盘是我的,谁也别抢!”“哇,看起来好好吃啊!”‘’哈哈,今天我要吃两碗饭。‘’说完,又望向桌上的美食,口水咽了又咽。吃饭时,孩子们这个抓卤翅膀,那个抢红烧肉,一片欢声笑语。爸爸端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一边说着贺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大吉大利,万事如意!”一边举杯畅饮,屋子里一片祥和,团圆的景象。

吃过年夜饭,大人们开始观看春晚,孩子们才不管其他的,一直嚷嚷着放鞭炮,甚至在饭前就分配好了‘’这个是你的,这个是我的‘’。就在这个漆黑的小院里,燃起了火龙一样五彩缤纷的鞭炮,一炮接一炮,点燃了夜的激情。天空中,仿佛有一条条五颜六色的流星,划破夜幕,把新年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天空之上。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是旧一年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始,是一年里最热闹、最美好、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王安石的《元日》把新年迎新春时的热闹体现了出来,写得可真是好啊!现在就来我的家乡看看吧。

按照我们家乡的规矩,春节在正月初一开始。首先,一大早起来后,要先洗澡,洗完澡要换上新衣服,预示新的一年到来。然后,随意吃个午饭,重头戏还在后面呢!接着,下午要开始忙碌起来了,先把春联贴上,然后开始采购食材,为晚上的年夜饭做准备。年夜饭的食材可大有讲究: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莲藕(寓聪明),腐竹(寓富足)组成的。活脱脱一个吉利晚餐,吃的全是由含有特殊含义的菜做的。

不仅如此,春节这天还没完呢,吃完年夜饭,我们还可以放鞭炮,鞭炮是在下午买菜时买的,一群小伙伴聚在一堆,拿出自己的鞭放在地上,和其他鞭放在一起,接着,挑选自己喜欢的鞭,一起到田野把鞭点燃,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当然除了放鞭炮,我们还得守岁,无非就是看看春晚,吃吃零食,大人们搓麻将,如果实在是忍不住的话,也可以小憩一会儿。

最好玩的还是初二拜年了,像我们家有很多兄弟的,一般都是按顺序来,先从大妈家开始拜。一般吃完饭后,就是拿红包的时候了,关于红包的俗名是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的人家是父母在晚辈子女里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压岁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正月初三一般都是继续串门,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五,我们的春节才算过完。

家乡的风俗,在家乡时我觉得它就像随处可买的水一样稀松平常,可离开家乡,我才发现它就像博物馆里的文物一样珍贵。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四

年前的二十三号,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件事——祭灶神。

我们家的祭灶神可是一流,这蜡烛不一般,要粗要红要大,小时候也叫它“红大管”,在它的面前要放三个红苹果,三个橙子和一些祭灶果。这祭灶果,我们家前三天就买好了,到了那天在灶神面前放一大堆祭灶果,祭灶果名不虚传,有油果、有紫米做的块、有白米做的块,而我最爱吃油果,因为它甜而且脆,好吃的快要飞起来。吃不到它,我的内心就像油煎一样难受。可我想吃,我只好吃米块了,没想到这块很好吃,又甜又硬。在吃之前要先拜一拜灶神,这样可以有好运。

在后面几天还要斋饭。要放几个红盆但比一般的盆子大的多,而我就成了奶奶的得力干将。她放完食物我用剪刀剪红色的圆圈,要一元大小的,放在食物上。放完便放几个钟头,就能换成菜了。比如鱼、芹菜炒豆干、红膏炝蟹……我在摆菜,奶奶在侧面放筷子。以前我什么都不懂,乱动椅子,还在屋子里乱跑,而现在我一点也不敢乱动,生怕惹家人们生气。

吃汤圆可是老多做法了,比如煮、炸、烤。烤可是汤圆的顶峰了,蛋挞的皮包着汤圆,而且烤出来的味道很香,外酥里嫩,一口下去全是芝麻。

过年习俗各式各样,可是在家乡宁波过年那叫一个“五彩斑斓”。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五

在我的老家,有一种奇特的风俗活动,每年春节,我们家都会举办,这个活动就是请火姑娘。

请火姑娘可讲究了,只有在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间才能请到,在别的时间段,是请不来火姑娘的。

请火姑娘的第一步,制作火姑娘。

首先,得先准备七根柳条、七根桃树枝、七根茅草、一个小稻草人,还有一个竹提篮。接着,把柳条、桃树枝、茅草插在稻草人背后,再把稻草人固定在竹篮里。紧接着,来到最重要的一步为火姑娘画上一个漂亮的脸蛋。把脸蛋画好后,再把它粘在稻草人头上。准备工作便做好啦。

夜幕降临,大家在院子里围着火堆,火堆前方,两个姑娘提着竹篮,周围摆满了贡品和火纸。接着,外婆便熟练地喃喃自语(四川话):

“杀大猪,宰大羊,不请爹,不请娘,就请天上的火姑娘,火姑娘你要来,早点来,莫在路上紧到挨,紧到挨,打湿你的绣花鞋。”

接着,外婆就问:“火姑娘,来了没有,来了就点一个头。”神奇的事发生了在没有人偷偷摇竹篮,没有风的情况下,火姑娘竟自己点了一下头(使劲向前摇了一下),这表示火姑娘已经来临。

然后,我们就可以向火姑娘提各种问题了。并且,火姑娘真的超级灵验!

那一年,小姨妈正巧怀二胎,十月怀胎只差了十几天,但小姨妈依旧没有生产。我们恰好赶上请火姑娘,于是,我的三姨妈便问:“火姑娘,我的妹妹最近会生产吗?会的话就点一个头,不会的话就点两个头。”我们全神贯注的看着火姑娘,而火姑娘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于是我们赶紧给小姨妈打了视频电话,给她通报了这个消息。结果,不知道是否出于心理原因,次日凌晨,小姨妈竟然真的生了!

迄今为止,火姑娘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解释。她也因此成为了我心中那一道最神秘的光彩。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六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春节盼来了。

除夕那天,妈妈拎着我上街,陪她买菜,街上人山人海。物品各式各样,什么都有。我走在大街上四处张望,桥街边一个卖鞭炮的老人正在大喊: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鞭炮大减价。一群人闻声赶来把那边买。卖鞭炮的小摊被堵得水泄不通。

看右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和一位店主砍价,这位老奶奶平时说话磕磕巴巴,没想到在砍价时说得滔滔不绝。此时的店主崩溃了,算了,大过年的,按她出的价格卖给她吧。老奶奶拿着东西满载而归。

妈妈买来蔬菜水果肉等就拉着我回家了。

到了晚上,妈妈、奶奶、婶婶一齐拥在厨房包饺子,爸爸、爷爷、叔叔在家高谈阔论,我弟弟表妹躲在一个地方玩儿游戏。我们玩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于是趴在窗户上看夜景。月亮已经挂在了天空中,散发着金黄色的光芒。下面是我住的小区,已经红通通的一大片,我又来到了厨房,看着妈妈她们包饺子,她们先用手托着皮,用另一只手拿起勺子,舀了一块肉,放在皮的中间,再将皮的两端合起来,折成百褶裙的花边,好美呀!

妈妈看我如此出神,便招呼我一起包。我坐在桌子旁边,也学着她们的样子包了起来,没一会儿,一个饺子包成。我托着饺子。满是得意,可是下一秒,馅儿就破皮儿而出,扑在了我的手上。我连忙在拿了一张皮,在外面包了一层,没想到,又漏了,我气急败坏,一口气包了三层,这个饺子在其他饺子中算是个大王。

饺子煮好了,我们一家人围在桌子旁,吃着说着笑着,好不热闹。窗外的鞭炮声响成一片,人们的欢笑声也响成一片,在预示着新的一年来临。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七

火花在黑夜中绽放,整个寂静的夜空为此刻成为了背景,大人们点燃烟花,邻居们也开始互相问候,现场变成了大型烟花交流现场。

一天中的夜间是最安静的,可在除夕夜,谁不希望热闹点呢?就算是夜里。于是烟花、鞭炮,搞得整条巷子响亮亮的。一群人跟着声音走出来,也拿出自家的烟花,开始响起来,两人、四个人、五个人……渐渐的,大家习惯了除夕夜的热闹,总是先把饺子包好,在春节联欢开始前,先出来热闹一下。

“妈妈,妈妈,什么时候出去啊?”我拿着小烟花着急道:“乖,一会就出去。”我一听,又是这句话,急得我跺着脚,坐在了旁边的凳子上。这种情况,是个孩子都会着急的,毕竟这次可跟以往不一样,过年了,聚得齐,可以看见平常见不到的人,或认识没见过的伙伴,可现在也只能等着。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八

“蓝蓝的大海,大海最美;晴朗的天空,白云最美……”这首歌歌颂了我最最亲爱的故乡——威海。威海是一个沿海小城市,但是它有着许多不同的风俗,多彩多样,我也尤爱它的不同风格,时而神秘,时而静美,而我,喜欢船和海。

在威海最有生命力的就属船了。渔民们把它看成自己的好伙伴,是赖以生存的依靠。因此,为新船点睛则成了最有意思的事。我来到港口,只见有条船在岸上,正在奇怪之时,又注意到了船头上似眼不是眼的凸起,那个凸起有一个黑圈,黑圈里面净是白色。

我靠近了一点儿,发现一旁的平房里走出来了一队人,领头的最风光,大概是船主。他的手里有一支沾了不少墨的大紫毫,后面是一队极整齐的锣鼓队,一群人把新船围了起来。大红的鞭炮登场,噼里啪啦,好不热闹!有人上前一步:“某船长择今黄道吉日,将……下面请船主为新船点睛!”又是一串大红的鞭炮,噼里啪啦。只见船主上前一步,毫不掩饰他的开心。众人一起鼓掌,我也跟着鼓。船长手持大紫毫,一步步极认真、极严肃地走到船头前,躬下身来,右手持笔,给那两个凸起在正中点了两笔。

鞭炮再次登场,噼里啪啦。这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新生灵诞生了。众人喊着“大吉大利”的号子,一齐给新船披红挂绿,直到满满当当,再也挂不上什么了为止。有人喊了一声:“来!大家一齐把新船推下海去!”众人你肩抵我肩,我肩抵他肩,一步一步地把没有浸过一点水的新船推下海去。船在水里,似乎真的是一条灵动的大鱼,摇着鱼尾,在说你好,仿佛在这世间又有了一个崭新的生命,一个鲜活的灵魂。

这样的风俗,是独特而别有意义的。我也好像一条鱼,默默游在大海中……。

“威海,我爱你!”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九

除夕,这个并不陌生的名字,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寓意不小呢。

听爸爸讲,传说,有一个怪兽,人们管这怪兽叫作“夕”,夕每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就会出没,去偷吃人们的食物,还会把人弄伤,所以人们都很害怕它。但是,这个怪兽有两个缺点,一是怕红色的东西,二是怕巨大的响声,这让一个村民想出了办法:贴春联,放鞭炮。在门口两边贴上红红的春联,门前还摆了几根硕大的红鞭炮,等到除夕的夜晚,家家户户都把鞭炮燃放,然后来到屋子里吃团圆饭,这样夕就会害怕,也不敢擅自去伤害别人了。而这天就叫除夕,把夕除掉嘛,去迎接新的一年。

现在也是一样,一到除夕,家家都会挂起红灯笼,贴上春联和放爆竹,只是因为空气污染的原因,不能再去燃放了。但也少不了过春节的气氛:吃年夜饭。大清早,人们就来到集市上购买新鲜的食物,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的,再顺便给孩子买些杂拌儿就赶紧回家了。眨眼的功夫就会到晚上,得赶快预备好才行啊。

一擦黑儿,大家就都团聚在家里吃年夜饭,不亦乐乎,别提有多开心了。门口亮着红灯笼,贴着春联,多么有年味儿。

吃过丰盛的年夜饭,有的人会去串串门,玩一玩,小孩子有的会睡觉,但大孩子们可睡不着,要守岁。

除夕,就是把旧的一年,包括烦恼、伤心、忧虑、焦急通通都丢掉,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收获!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十

我的家乡在乌拉特中旗,距离蒙古国边境有130公里。冬天非常寒冷,快过年的时候,我们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

我们这里的春节从腊月十五的时候就开始了。街上到处都是摆摊的,有卖对联的,卖灯笼的,卖干果瓜籽的,卖水果蔬菜的,还有卖衣服和鞋的。人们匆匆忙忙的都在买东西,门市里的人也是满满的。

我们全家人都卖了新衣服和新鞋,还买了许多水果和糖块。小孩子们都买了自己喜欢的炮,我买了飞机炮,火箭炮,还有烟雾蛋。人们都是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拿。

二十九的下午,家家户户都贴上红红的对联,挂起高高的灯笼。最热闹的是除夕夜,接神的时候夜空像一个巨大的花棚,五颜六色的烟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跳舞,美丽极了。

初一的早上,人们早早的吃过团圆饺子,就去给长辈拜年。我还收到很多压岁钱呢。

热闹的春节,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吃过了香甜的元宵,人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就都去忙了。我喜欢家乡的春节,我盼着下一个春节。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十一

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我们淳安县虽然不赛龙舟,但还总是包粽子吃呢!

对我们淳安来说,粽子不仅在端午节包,在其他时候也包。不过,在端午那天会包多一点,有时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粽子是种吃食,主要由糯米、粽叶、五花肉、枣、栗来做。有时包腊肉香肠,少时还会放红豆排骨。粽子是从古代屈原跳江之后有的食物。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楚国百姓怕鱼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粽子投进江中,希望鱼吃粽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粽子就传到至今。

我喜欢粽子。不仅仅是因为粽子的美味,粽子的多样。还因为这表达了楚国百姓对屈原的敬爱与赞美。屈原不在了,但粽子却从两千多年前,一直传到今天。

我们家经常包粽子。首先是准备好原料。把肉切块放盐和老抽腌渍一个晚上。把绿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准备好了。将两张粽叶卷成一个斗状。往其中加糯米,尽可能填满,放上小块的腌肉。盖上,抓紧,手不能松。如果折口太小,还能再加一张粽叶。拿根绳子,要足够长,首尾相连。把绳子尾巴的那两股扭在一起,然后开始绕。绕到最后在另外两个角上打个八字形。最后抽绳首,拉紧就好了。

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品尝粽子。粽子虽然有点难做,但吃起来却很美味。单看那样子,闻闻那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里品尝着人间美味呢!

我相信,家乡包粽子的风俗,会一茬茬往下传,直到永永远远!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十二

俗话说得好,“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繁忙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我们会做一大堆好吃的,做年夜饭,包饺子……在过年时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在过年时吃年糕,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当然有很多种说法,各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

年夜饭,是春节必要的,家家户户都会做年夜饭,现在生活好了,鸡鸭鱼肉等等变着花样制作各种菜肴,五花八门的,什么做法都有。年夜饭,虽然忙着,都乐呵着,到处都是香味,到处都是欢乐声,大家都在门上贴好了对联、福字,红红火火,干干净净,看上去喜庆极了。

第二顿饭也就是吃饺子了,大家一般都是在半夜12点吃,我们家是12点整吃,一般都是提前包好了饺子,等到半夜时候再下。单看她那白白的样子好像并不好吃,但是闻一闻它那香气扑鼻的味道,就足够咽下好几口唾沫了,再沾上醋或者是蒜泥,那就色香味俱全,好吃极了!加上家人们的互相祝愿的话语,看着春晚,一家人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吃完饭后,我们就要守岁了,等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也就是初一,也是我最喜欢的日子,长辈大人们都会赠送给小辈们红包,送去祝福的话语,我和弟弟收了许多的压岁钱。

说到压岁钱,有个传说,古时候,有个小妖脸白手黑,名字叫“祟”,每到半夜就会去有孩子的人家,常常用手抚摸小孩子的头,等到第二天早上被摸到的小孩子,就会变成一个傻子。有一户人家为了防止这样事情的发生,在初一的这天晚上,不让他们家的孩子睡觉,和孩子玩八枚铜钱,把八枚铜钱放进红包里面再拿出来,就这样一直玩。玩到了半夜,孩子实在困得不行了,睡着了,晚上狂风大作,“崇”来了,父母害怕极了,紧紧的抱住孩子,当“祟”靠近孩子的时候,一道金光闪出,吓跑了“祟”,父母发现是,发现是那八枚铜钱发出的金光,之后便告知了天下。

春节一眨眼间就过去了,过年真是好啊!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十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想必大家都知道,是描写清明节的。那我今天就要说说我家乡清明节的风俗了。

清明节的第一件大事肯定就是扫墓了,一大家子收拾好后,一齐赶往南山祭拜老祖宗。首先祭拜的是太姥爷,祭拜时态度要虔诚,首先在地上铺几张报纸,由长辈先跪,跪拜三下后再起来。最小的我当然是最后祭拜。全程中,忌欢声笑语大喊大叫,这样是对老人家的不尊敬。祭拜完后,再由老人家生前最亲的人对着墓碑说几句亲和、吉祥话,表示祝福。

祭拜完后,按照家乡的风俗,一大家子人都要去饭店吃饭,也是以此祭奠已故的亲人。

来到饭店后,全家人一齐坐下,小孩子们都要坐在一起,而同龄的长辈要坐在一起,显得有规有矩,在老人家面前当然不能没了礼貌。

等菜上了桌后,最大的长辈先动筷子,随后其他人才可以开吃。饭桌上不可以做一些小动作,那也是对长辈的不尊敬。待到长辈们想喝酒时,我们这群小孩才有发言的机会。给长辈们倒酒是隆重的,同时也是愉快的。先给最大的长辈倒酒,要说上一句:“祝您万福金安,健康长寿。”然后依次从右往左倒,千万不能倒洒了,要不然就预示着不吉祥。孩子们倒酒也是有规矩的,哥哥姐姐先倒,接着是弟弟妹妹倒。整个吃饭时的气氛尽显家庭和睦。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十四

风俗,是一个地方的节日习惯,也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而我家乡的风俗也许很常见,但却是我们家人温情的体现,体现这是一个温暖的家。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温馨的节日里,和家人吃上一桌团圆饭,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而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可不只有吃这么简单。包饺子,贴春联,挂灯笼……这几个活动中,要数包饺子为头牌!

“包饺子喽,包饺子喽!”在这大年三十,我最爱听的就是这话。我们家的饺子都是自家和面,自家调馅,自家包好。这些工序可为饺子增添了不少的风趣。这不,拿出一个盆儿,面粉往里儿倒,加水,和面。将手洗净,触碰那柔软的面团,用手搅和。静置一段时间后,将面揉搓成长长的一段,再用刀分切为小段,搓圆。再用擀面杖擀面,擀成圆形。这边母亲在忙活,我就去父亲那瞅瞅吧!父亲熟练地操着刀,切着菜板子上方正的肉块,搭配着事先切好的芹菜,搅和在一起。添上些许调味料,继续用筷子搅和,美味的馅料就完工了!看完爸这波工程,我回到了我自己的岗位,包饺子。

我的家乡虽没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但却拥有着人情味儿,很浓,很浓。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精选15篇)篇十五

我的家乡在常德,那是个美丽的地方。风儿一吹过,花儿便绽开了笑容。鸟儿在枝头一唱,万物复苏了。今天我就来说一说我们常德的春节风俗吧。

我最盼望的节日便是春节,在春节里,要装上灯笼,贴上对联。那一个个的大灯笼,仿佛在为新年的到来欢迎,还有那对红红的对联,还有贴上倒过来的“福”。全家都是喜气洋洋,红红火火。当然,过年哪少的了压岁钱,对着长辈们大声说祝福:“新年快乐!”你便会得到许多红包。孩子们也会在外面玩得快乐,穿上过年的新衣,举着灯笼。不过,小孩们也会玩各种各样的鞭炮。

我们常德有在腊月除尘之俗,一旦是腊月初八,十八,二八,家家户户可要忙着打扫卫生。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以旧换新。这可是传统的卫生节。

除夕时,家家都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当然,我会买一些小小的鞭炮来放。在十二点的时候,烟花响了起来,我们站在那里观看着,美丽极了。嗨哟啊等着财神爷的'到来,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把门打开。对于我来说,除夕最热闹。

后面的几天,小孩都要去买小鞭炮和零食,以免过年饿肚子。

大年三十,是吃团圆饭,全家围在一起,便有了年的味道,菜也是丰富多彩,大鱼大肉,有鸡、鸭、鱼、青菜、海带、肉丸、香肠等。味道好极了,特别是在喝上一杯葡萄酒,那就更美味了。全家其乐融融。

这就是常德春节的风俗!

相关范文推荐

    维护秩序课件(精选14篇)

    范文范本是在众多作品中经过筛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写作上的灵感和启发。范文范本是为了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样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安全教育专项培训总结(实用20篇)

    教学工作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几天的培训已经接近尾声了,回顾几天来的学习收获,我

    观看冬奥心得体会(精选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及时调整错误。在写作心得体会时,范文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冬季奥林匹克运动

    红十字会心得(汇总17篇)

    心得体会是实践经验与思考的结合,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红十字会作为国际人道主义组织,致

    教师道德讲堂主持词(精选18篇)

    在充满喜悦和期待的时刻,我要向您致以最真诚的问候和最热烈的欢迎。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一个出色的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尊敬各位老师:大家下午

    防溺心得体会水(热门21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反思和总结,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和经验,并对自己的成长有所裨益。这些范文或许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心得体会的价值和意义。

    保卫蓝天倡议书(汇总21篇)

    在写作中,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灵感和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在下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蓝鲸读后感(实用18篇)

    读后感可以是对书中的情感和感受进行自由发挥和表达,从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接下来是一些经典读后感的分享,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或许可以和自己的感受有所共鸣。

    村干部培训心得(汇总22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如果你对培训心得的写作不够熟悉,不妨了解一下下面这些优秀的范文,相信能

    身为党员的感悟大全(17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文学瑰宝,它蕴含了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源。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范文范本,享受优美的文字,汲取写作的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