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

时间:2023-12-16 作者:雁落霞

教学计划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那么请看看以下的教学计划收藏。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一

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本课活动较多,教学的重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活动都分小组进行的`话,一节课的教学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因此,可以根据的实际水平来取舍。

本课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既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提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也可以采用先指导再独立研究的方法。在设计时,本文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在第一次研究时,重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突出如何控制变量和如何设计方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这种由“扶”到“放”的教学,有利于农村学校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变量控制的讨论(相同条件下)。

2、难点:实验时的变量控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演示用:肥皂、搅拌棒、杯子、自来水、记录表、抹布、。

2、小组实验用:肥皂、搅拌棒、杯子、自来水、记录表、热水、自来水、小刀、粮块、秒表、抹布。

【教学过程】。

1、复习讨论,引入新课。

要说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我们有哪些理由?

生活中,妈妈常常用肥皂来洗衣服等东西。肥皂在水里能溶解吗?

妈妈是怎样让肥皂在水里溶解得快上点的?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让肥皂溶解得快一些?(简要板书学生说的所有办法)。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怎样加快溶解?

2、探究哪块肥皂溶解得快。

刚才说的这些方法行不行,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同学们说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验证,先来验证搅拌是不是可以加快溶解。

引导学生得出:杯子一样大,同一种水而且一样多,肥皂一样大小(多大才合适?)。

指导学生做对比实验:一个杯子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用搅拌棒搅拌。

引导学生描述实验情况,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小结做加快溶解对比实验的方法:猜测——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描述证明。

让学生小组讨论选择一个问题,讨论设计对比实验。

交流修正设计方案。

按设计方案实验,收集证据,描述证明。

反思实验过程中不足的地方(或失败的原因)。

讨论:肥皂在什么情况下溶解得快?(注意引导利用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3、记录糖块溶解的时间。

研究了肥皂加快溶解,让我们猜测一下糖块怎样溶解得快?(板书方法)。

刚才我们研究时只有用两个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现在我们让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对比实验,还要用上记录时间的办法进行实验。

要让糖块在嘴里溶解,用上不同的方法,记录溶解的时间,我们可以怎样做?

讨论一下怎么分工(六个人一组,谁看时间?谁记录时间,其他四个同学分别采用某一种方法使糖块在嘴里溶解?)。

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溶解糖块的方法。

溶解所用的时间。

分析数据,描述得出结论:糖块怎样溶解得最快?

4、课外延伸:研究加快食盐的溶解。

做了加快肥皂的溶解和加快糖块的溶解,我们能否独立做加快食盐的溶解的研究?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课外研究,记录实验情况,描述得出结论,下一次上课交流。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二

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2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瓶洗发液,1根筷子,1个小匙,1小瓶醋,1小瓶酒精,1小瓶食用油,3个装水的试管,1个试管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洗发液能溶解在水中吗。

猜测:洗发液能溶解在水中吗。

取一小匙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玻璃杯中,观察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

它们在水中是飘浮还是下沉的?

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

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

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

3.醋、酒精和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

问:其他液体能溶解在水中吗?

预测: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

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醋和酒精如何扩散,充分描述醋和酒精在水中的关键过程。)。

交流:我们这样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

4.拓展活动:加少量的洗涤剂。

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充分震荡,观察现象。(混合物变成了乳状的液体,已无法区分油和水。)。

说明:一些不溶于水的液体,由于加入了某种物质也会发现类似溶解的现象。

联系生活说说如何洗涤的经验。

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液体也能溶解在水中,哪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中。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三

教材分析:

本课是“溶解”单元的重点。

1、本课在该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对第一课“溶解”的概念有一个复习和巩固,又对第二课涉及到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有一个延伸和拓展。同时为下一节课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材料准备。

2、本课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本课书本上的实验设计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可行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的。

2、科学技能:在实验研究计划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指导学生做实验得出一条科学概念: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2、理解由实验得出的这条科学概念。

1、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

2、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

教学准备:

7个烧杯、7根搅拌棒、7把小匙、一小桶冷水、一架托盘天平秤、500克食盐、写好实验提示的一块小黑板,另外称好20克食盐为一份,共包8份,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坐好。

教师出示一杯盛有30毫升的冷水烧杯,再倒入一小匙食盐,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待食盐溶解于水,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食盐溶解于水的现象。(教师一边用语言描述动作,一边做实验。)。

教师再加入一小匙食盐,用搅拌棒轻轻搅拌,提问:“食盐还会溶解于水吗?”

学生:会。

教师:老师一勺一勺往烧杯里不断地加食盐,同时用搅拌棒搅拌,盐会不断的溶解吗?

学生:不会。

教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板书: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我为同学们准备了盛有30毫升的冷水,一架托盘天平称等物品和工具,请同学们来认识一下它们。

1、下面各小组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讨论应该怎样操作?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辅导之一,用讨论形式完成,真正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优势。)。

(1)学生讨论。(教师注意把握在短时间内完成,巡视指导个别小组。)。

(2)汇报。(引导学生注意加盐时应等前面一部分食盐完全溶解在加,直到不能溶解为止,操作必须规范。)。

2、教师出示一块写好实验提示的卡片(教师慢速读出)。

实验提示:

(1)各小组明确分工,注意合作。(搅拌者、加盐者、记录者……)。

(2)严格按照刚才设计的进行实验。

(3)别忘记及时记录。

(4)实验结束,整理好材料,准备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不要把水、盐弄了到处都是,尤其是加盐时注意速度以免做实验消耗更多的时间。)。

4、汇报。先汇报结果,再汇报操作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填写于实验记录中。板书:

一杯30毫升水能溶解()克食盐。

一杯()毫升水能溶解()克食盐。

5、导入科学概念: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科学这门学科上课时间少,只能当堂课就消化,所以设计了此环节。]。

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质也能溶解于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把溶解于水的物质无论有多少都放在一定量的水里,会溶解吗?

生:不会。

教师:谁能模仿这条科学概念也来说一说。(如果学生说不来,教师可以先举例,例如: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高锰酸钾。)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2、出示一杯有沉淀物的浓盐水,问:怎样把剩下的沉淀物继续溶解?(加水)。

指名学生回答。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四

1、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的'乐趣。

2、言能仔细观察并发现溶解现象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进行表达。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能仔细观察并发现溶解现象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温水,一次性杯子若干,小石头块若干,白砂糖和红糖若干,小勺若干,蛋糕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题:教师提出“溶解”现象。

1、出示白砂糖,大胆猜测。

幼:自由回答。

师:白砂糖放到水里到底会发生什么的变化呢,下面就请小朋友动手操作。请小朋友们把白糖放在水里轻轻地搅拌,看一看有什么变化?白糖可以从水里取出来吗?它去了哪里?(可以尝一尝,感知变化)注:在操作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桌面和地面的卫生,搅拌的时候要一只手扶着杯子一手拿着小勺,不要把水弄洒了。

2、请幼儿品尝糖水。

师:请小朋友尝一尝水有什么变化呢?(轻轻地抿一小口)。

二、幼儿自己探索“溶解”现象。

2、幼儿大胆猜测。

3、验证猜测,感知实验结果。

师:在请小朋友把红糖放在水里用力搅拌,看一看水有什么变化?红糖能不能取出来?

三、分享实验结果。

幼:自由回答。

四、教师小结。

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入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白砂糖放进水中会不见了,并且水可以变甜;石头放进水中,会沉在水底;红糖放进水中会改变水的颜色。白砂糖和红糖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之后,能用工具取出来吗?这种现象叫:溶解。小朋友们回家以后看一看家里还有那些东西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

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酱油、味精、醋去试试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为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五

1、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的'乐趣。

2、言能仔细观察并发现溶解现象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进行表达。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能仔细观察并发现溶解现象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温水,一次性杯子若干,小石头块若干,白砂糖和红糖若干,小勺若干,蛋糕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题:教师提出“溶解”现象。

1、出示白砂糖,大胆猜测。

幼:自由回答。

师:白砂糖放到水里到底会发生什么的变化呢,下面就请小朋友动手操作。请小朋友们把白糖放在水里轻轻地搅拌,看一看有什么变化?白糖可以从水里取出来吗?它去了哪里?(可以尝一尝,感知变化)注:在操作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桌面和地面的卫生,搅拌的时候要一只手扶着杯子一手拿着小勺,不要把水弄洒了。

2、请幼儿品尝糖水。

师:请小朋友尝一尝水有什么变化呢?(轻轻地抿一小口)。

二、幼儿自己探索“溶解”现象。

2、幼儿大胆猜测。

3、验证猜测,感知实验结果。

师:在请小朋友把红糖放在水里用力搅拌,看一看水有什么变化?红糖能不能取出来?

三、分享实验结果。

幼:自由回答。

四、教师小结。

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入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白砂糖放进水中会不见了,并且水可以变甜;石头放进水中,会沉在水底;红糖放进水中会改变水的颜色。白砂糖和红糖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之后,能用工具取出来吗?这种现象叫:溶解。小朋友们回家以后看一看家里还有那些东西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

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酱油、味精、醋去试试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为什么?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六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课是继前面固体在水中研究基础上,对溶解现象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按照教科书设计第一部分是做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第二部分是醋、酒精、食用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第一部分胶水和洗发水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要提醒学生按照表格提示分三步观察,不能急于搅拌而错过一开始放下去时的现象,从侧面观察能更好地观察到现象。在自己实验时胶水和洗发液都是下沉的',胶水花的时间较久,也不是很清楚,而洗发液是有颜色的,观察起来较容易。

第二部分,醋、酒精、食用油在水中是否溶解的实验,其他问题都没有,除了酒精观察时,一开始酒精滴下去时是先在上面一层扩散,振荡完全后就能均匀分布,对于一开始滴入的现象,学生往往与上浮混在一起,另外,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到酒精实验,我在准备实验材料时选择了有色酒精,使学生更容易观察。整节课学生清晰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七

1、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观察研究一些液体与液体、气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知识与技能:

初步感知、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溶解在液体里的.气体。

1课时。

器材准备。

烧杯、滴管、酒精、食用油、清水、牛奶、醋、雪碧、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食盐、砂糖、肥皂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于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大家先来回忆一下什么是溶解?

我们已经能够判断固体物质是否能溶解在水中,那么再看看大家是不是也能判断其它的液体是否能溶于水中。

(1)出示酒精,问:用滴管吸几滴酒精滴在水中,大家观察一下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学生先猜测再实验操作)。

学生汇报结果,为什么说酒精在水中溶解了?

再滴几滴水到酒精中,大家观察水在酒精中溶解了吗?为什么?

(学生先猜测再实验操作)。

大家猜测的很好,事实证明我们对了。通过实验我们说酒精和水能够互相溶解。

(2)出示食用油,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油和水能不能互相溶解?

滴几滴油到水中,油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学生先猜测再实验操作)说说为什么?

我们在来看看水能不能溶解到油中,(在油中滴几滴水)。

(学生先猜测再实验操作)说说为什么?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油和水是不能够互相溶解的。接下来我们再来观察更多的液体能不能溶解于水中。

(3)出示醋、牛奶等液体看它们是否能溶解在水中?

(学生先猜测再实验操作)说说为什么?

(4)同学们回家可以继续寻找一些液体做实验,看它们能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溶解在液体里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里的二氧化碳。

问: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出示雪碧,打开雪碧瓶盖,观察雪碧液体里析出的气泡。这些气泡是从哪里来的?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出示一试管清水,你们说这水里有没有空气?

说有的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证明这水里确实有空气。

在酒精灯上给试管稍稍加热,观察试管里发生的现象。

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谁还能举出一些水中有溶解的空气的例子?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八

科学探究:经历简单的推测、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和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等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知识:认识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物质的大小、水的温度及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初步感悟到科学探究中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探究控制变量做对比实验的方案设计、根据方案进行溶解快慢的实验。

探究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方案设计。

实物投影台、研究记录表、小烧杯3个/组、方糖若干、搅拌棒、酒精灯、三脚架、石棉垫分别1个/组。

一、活动导入,揭示主题

1、出示方糖,将方糖投入烧杯液体中。

2、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板书:溶解

3、老师想要快点喝到这杯糖水,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吗?

根据回答板书:搅拌、加热、压碎……

4、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题

补充板书:怎样加快溶解

【设计思路】溶解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这里用方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来复习巩固。为进一步研究本课的问题做好知识铺垫,也自然的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1、这些办法是不是可以加快溶解呢?光靠我们的猜测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2、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对这个猜想,同学们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请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3、学生领取自己所需的实验材料,回到组里自己做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师生共同质疑,发现问题。

【设计思路】对比实验是证明各种猜测的的探究方法。但在四年级上学期,我们刚刚接触这样的的探究方法,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我遵循了“活动——质疑——探究——形成科学概念”这样认知规律,在这里的活动中不作任何的指导,任由学生做实验。这样的活动看似杂乱无序,其实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从而引发孩子们的反思。

三、形成概念,再次探究

1、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老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做这个实验的正确方法。

2、用刚形成的科学实验方法重新验证搅拌能加快溶解这个假设。

3、再次交流实验结果。

4、小结,表扬。

【设计思路】自己发现了科学探究中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是我在这节课中想着力体现的“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老师是探究的主导”的科学课堂教学理念。所以,我和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比实验的正确做法,引导学生讨论,指出在这样的实验中应该注意那些因素。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试图去探讨什么是“控制变量”这样的科学概念。

四、独立探究,深化概念

1、对于另两个猜测,同学们想自己去验证吗?就请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猜测,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你们自己的实验方案。

2、实验方案展示交流,师生共同修改方案。

3、各组领取实验材料,独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实验结果。相同研究项目小组可以补充发言。

5、小结活动,表扬操作好的小组。

【设计思路】巩固刚刚形成的科学概念,需要通过对比实验来强化。这里的科学探究体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那就是每组同学合力完成一个新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并将自己的实验设计提供给其他人讨论,在讨论中不断地完善实验设计。最终各组能够自主、充分的完成对比实验。

五、继续提问,拓展探究

知道了这些方法能加快方糖的溶解,你们想继续研究些什么?(怎样让方糖溶解的更快?)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九

教学过程:

[思考]。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实例,说明气体在水中溶解性受哪些外界条件的影响,这些条件对气体的溶解性产生怎样的影响。

[板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布置思考题]理解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关键词:一定温度(指条件);100g溶剂;饱和溶液;克(单位)。

[布置讨论题]“20℃时食盐溶解度是36g”的含义是什么?

[板书]2.溶解度曲线。

[讲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板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展示教学挂图]。

[布置学生讨论]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师生共同归纳]。

1.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到有关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等等。

2.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铵、硝酸钾等;有些与温度的变化关系不大,如氯化钠。利用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可以对某些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讲解]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也有些固体物质,其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就是这样一种物质。

[展示教学挂图]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

[板书]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1体积水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展示表格]。

气体。

氧气。

氯气。

二氧化硫。

氯化氢。

氨气。

溶解度。

1:0.03。

1:2。

1:40。

1:500。

1:700。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

[学生分组实验]。

[板书]1.蒸发食盐水:

(在蒸发皿中注入少量饱和食盐水加热蒸发,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适用于该物质的溶解度岁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可以得到该物质的晶体。)。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

本节课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饱和溶液涵义”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中的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

本节课按40分钟的教学活动时间设计,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课堂环节,才能顺利完成。课外探究内容对激活思维、进一步培养求异思维、提升学生质疑能力有积极作用,学生积极性比较高,完成较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一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怎样加快溶解》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3、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的科学素养。

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帮助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锤、冰糖、表、汤匙、肥皂、高锰酸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首先我来给同学们做一个小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空烧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同时分别投入两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比另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

生:一个烧杯里的水颜色更重,另一个烧杯的水颜色轻。

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猜测原因。

师:怎样使溶解较慢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起来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怎样加快溶解》。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师:你认为影响高锰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一猜。

生猜测。

师:科学只靠猜测还是不够的。还需要。

生:实验。

师:出示玻璃棒、烧杯、热水和冷水、小锤、冰糖、表、汤匙、肥皂等。

三、制定方案。

好,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你打算怎样利用这些实验材料来做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分组讨论)。

师:商量好了吗?来,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锦囊妙计告诉大家?

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

请小组汇报实验方案。集体评议修改方案。

(重点要突出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的问题)。

方案修改好后,谁先来说一下,怎样根据这个方案做实验。学生说实验的过程。

(强调:先倒水,再同时放糖)。

四、实施探究。

师:真是个好办法。那在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注意不要打碎烧杯,防止伤手。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生:倒水时,水不要溅在药品里面。

师:棒极了,谢谢你的提醒。

生:实验时的废水要倒进废水桶里。

师:对,你想的真周到。

生:实验时要注意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师:对,从小就要养成学科学的好习惯。

生:……。

师:同学们说出这么多要注意的事项,老师觉得呀,同学们都是一群可爱、细心的孩子。老师这儿还有一点温馨提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1、要注意安全,用玻璃棒搅拌时尽量不要碰着杯壁,防止烧杯破碎。

2、实验时注意哪些是相同条件,哪些是不同条件,认真观察现象,并作好记录。

4、注意小组合作,实验后要保留实验成果。

师:谁来读?

生:读。

师:知道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了,接下来就可以按照我们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了。各小组注意要做好记录。开始吧!

(生做实验,师巡视指导)。

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实验,(三种实验方法任选一种。)。

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教师设问:三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二

备课时间:()周星期()。

教出时间:()周星期()。

2004年期总第()课时。

计划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物质的溶解性。

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讨论]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讲述]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分析]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举例]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练习]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时是36克。

(2)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3)20。c时,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c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8克。

(4)10。c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10。c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

2.6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24克,填表:

溶质。

溶剂。

溶液状态。

温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3.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20。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2)20。c时,食盐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讲述]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什么关系呢?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与溶剂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所能溶解的不同质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他们溶解性的区别。

[填表]20。c时。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练习]1.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种类c.溶液的多少d.温度的高低。

2.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a.浓溶液b.稀溶液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

3.20。c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0克a,40。c时,200克水中最多溶解20克b,则a、b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a.a=bb.a。

bd.无法比较。

4.6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这说明在时,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形成硝酸钾溶液。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课程标准如此阐述,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以及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2.教材地位。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是上节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盐”相关知识做铺垫。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为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打基础。同时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并能通过表格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绘制曲线图,进一步了解数与形的相互应用,并在操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5.教学难点。

(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明确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取得的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为将来学习打下厚实基础。整节课的技能训练尤其溶解度曲线的数据分析,主要目的就是引导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为适应未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三、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与认知特点。

初三学生思维活跃,观察和总结能力较强,对事物与实际生活感兴趣。

(2)学生知识储备。

(1)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比较食盐和硝酸钾溶解在水中的能力大小的方案是否可行?”,从而提出假设“如果要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从而引出溶解度的定义以及四要素。设置另外一个情景“未打开的可乐用手压,打开后,喝下去后生理反应”一气呵成突破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活动探究法: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再根据学生亲自画出的溶解度曲线,详细而且全面的从“点”、“线”、“面”三个方面阐述溶解度曲线的信息、意义。

(2)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探究环节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学生通过溶解度曲线描绘以及对溶解度曲线的合作探究,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画法以及能够很好的把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意义。

讨论法:学生通过对如何比较蔗糖和食盐溶解能力讨论,对溶解度曲线点、线、面意义以及应用的讨论,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新知过程的体验,从而有学习新知的体验。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四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让学生体会到溶解快慢与搅拌、温度颗粒大小有关。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分组实验:筷子。

1、玻璃杯。

2、热水和冷水、糖块、红糖、水槽1。

师:老师这里有一杯水,请同学帮我尝尝是什么味道的。(请一位同学喝并问问是什么味道的)。

生:没有味道。

师:噢刚才老师忘了在里面加糖了(在里面加一块糖),现在老师在里面夹了一块糖,再请这位同学来尝一下是什么味道的。

生:还是没有味道。

师:奇怪了,老师明明在水里加了一块糖为什么还是没味道呢?

生:因为糖还没有溶解。

师:那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帮老师快速的喝到糖水呢?

生:搅拌、加热、切碎?

师:同学们说到了很多种方法,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溶解的快与慢(板书:溶解的快与慢)。

生:实验。

师:看来同学们都具备了成为小科学家的潜质,咱们要验证我们的猜想必须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刚才同学们列出了三个可能加速溶解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一一验证一下。我们先来看看如何验证搅拌可以加快溶解,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实验用品有红糖,烧杯,搅拌棒,谁能说说用这些东西该怎么来验证搅拌能加快溶解。

生:烧杯加入水,然后放入红糖,用搅拌棒搅拌。

师:看来刚才同学设计的实验还不太完善,谁能帮助一下他?

生:再拿一个杯子,里面放入红糖,然后不搅拌,两个杯子放在一起,看看谁溶解的快。

生:有影响,所以两个杯子的红糖和水要一样多,水的温度也要一样。

师:现在老师把刚才同学们说的实验完整的总结一遍,拿两个一样的杯子,装入一样多的水,放入一样多的红糖,一个杯子搅拌,一个杯子不搅拌,观察哪一个杯子的糖先溶解完,然后停止实验。咱们搅拌的实验过程已经有了,谁能根据第一个实验的过程设计出温度和颗粒大小的实验呢?小组讨论两分钟。

师:讨论结束,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生:

1.两个杯子放入等量的水,一杯热水,一杯凉水。

2.加入等量的红糖。

生:不可以。

师:那怎么设计实验才可以使加入搅拌但又不影响实验结果呢?

生:两个杯子同时搅拌。

师:大家都非常聪明,在温度的试验中,我们把搅拌当做不变量,就可以不影响实验结果了。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将我们刚完善的温度的实验完整的叙述一遍。

师:两个实验的实验步骤我们已经有了,但在实验之前呢老师还有几点温馨提示:

1.搅拌过程中注意不要让水溅出来,轻轻搅拌。

2.倒热水的时候注意不要被热水烫到。

3.实验过程中保持轻声。

4.实验完成后将实验用品放在桌角。

5.小组分工合作,并填写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师:请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生:搅拌和加热可以加速溶解。

生:会。

师:既然大家都觉得会,谁能用咱们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

生:冲咖啡、冲药?

师:看来切碎确实可以加速溶解,其实咱们身边处处是科学,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

(二)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师:咱们已经掌握了三种加速溶解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进行一个谁溶解的快得比赛。我先说比赛要求,每个组都有一块方糖,用最短的时间将糖全部溶解并且将实验仪器摆放整齐坐端正的组获胜,咱们看看那个组最先完成。比赛开始。(学生实验)。

师:第一组最快完成,你们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我们把三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用所以溶解的快。

师:看来同学们师非常聪明的,将三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时溶解更快了。其实在咱们身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加速溶解的方法,你们知道吗?说说看。

生:冲咖啡,洗衣粉?

师:咱们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科学,只要你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用心观察的小科学家。

文档为doc格式。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五

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

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

课题:2课时。

情景导入: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溶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讲授新课:。

[活动与探究一]。

操作。

往20ml水中。

加入5gnacl。

再加入5gnacl。

再加入5ml水。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二]。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提问: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结: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引导分析: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小结: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

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媒体播放:海水晒盐的过程。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二课时:。

设问: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小结:我们把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

讨论: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如何理解?

分析: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阅读:p36页: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p37页:资料。

讨论: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

讲解: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读表:p36页表9—1。

指导绘图:根据表9—1,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投影〉:。

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过渡: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是。

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讨论:1.p38页讨论。

2.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讨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小结: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

课堂练习:课后习题。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六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因此,初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实质。以前是老师讲授,然后生硬地给出溶解度的概念,不符合新课标理念,今年我改变了教学思路,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请举例说明:

1、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例如,碘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2、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高锰酸钾在汽油和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3、什么是饱和溶液?

学生讨论提出了一些方案:

方案1:取大小相同的两玻璃杯,放入等量同温度的水,再放入相同的白糖和食盐,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比较两杯中剩余固体的多少,剩余多的溶解能力差,剩余少的溶解能力强。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种方案的可行性。有的同学提出质疑,假设你加入的两种固体都全部溶于水了,没有剩余固体出现,怎么判断呢?经过讨论,同学们想到,所加的固体,一定要保证其中一个至少达到饱和,于是有的同学提出另一种方法:

方案2:先称取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多称点),在温度相同,水的质量相同的两个杯中,分别把两种物质加入,边加边搅拌,直到不溶解为止,都配成饱和溶液,再称剩下的固体,看哪一个溶解的质量多一些,溶解多的溶解能力就强。

到这时应该说已水到渠成,老师把握时机讲解,这个溶解能力实际上就是通过水中溶解的溶质的多少来体现的,如果在上述条件下把杯中的.水都换成100克,则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的多少就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这种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这时由学生讨论总结出溶解度的概念。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自己得出了溶解度概念,体现了获取知识生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七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碾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影响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课前准备。

1、烧杯、搅拌棒、塑料匙、小锤、冷水、热水、方糖、水果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知识导入,揭示课题。

1、调制一杯盐水(水中放一勺盐,静置)。

2、质疑:能用什么办法使盐快点溶解?

二、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

1、活动前提示:要做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应用几个杯子?为什么?

2、师示范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4、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三、热水与冷水的对比实验。

1、提示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快溶解?

(1)现在同学们要做的是什么和什么的对比实验?(热水与冷水的对比实验。)。

(2)提问:实验的不同条件有哪些?(一个用热水、一个用冷水)(3)提问:实验的相同条件有哪些?(水量相同、盐量相同、同时倒盐)。

2、提示学生注意:如果要搅拌,两个杯子要同时搅拌;如果不搅拌,两个杯子都不搅拌。

3、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四、科学实验比赛。

1、师:接下来,老师想组织大家进行一场科学实验比赛,等比赛完了,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2、(出示冰糖)揭示比赛内容:看哪个小组能想办法使冰糖最快溶解完?

比赛同容:怎样使冰糖溶解得最快?

比赛要求:(1)各小组内的成员要分工合作,完成比赛。

(2)可以选用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工具、材料。(3)冰糖全部溶解完,才算实验完成。(4)最先完成的三个组为获胜组。

道了如果把这三种方法都用上会使溶解更快,而只用一种或两种方法的就比较慢。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看,就是吃糖这样的生活细节中也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看来,知识无处不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今后生活中我们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热水—可以加快溶解碾碎/。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八

科学概念: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学难点: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8个烧杯、盛有水的水槽、食盐。

20克、面粉20克、沙30克,玻璃棒1根,3张滤纸,过滤装置。

教具准备:过滤装置。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化了),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1)、出示食盐和沙,学生观察,说一说食盐和沙子的特征,并记录。

实验(出示实验要求)取一匙食盐和一匙沙(已备好)。

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烧杯中,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记录)。过一会儿再轻轻搅拌,观察比较它们的变化(记录)。

提示:用玻璃棒搅拌时用力不要过大,不要碰撞烧杯内壁和底部,小心玻璃易碎。

(2)、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沙子在水里呢?

2、面粉的探究。

(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4)、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出示实验要求:取一小匙面粉(已备好),加入一个盛水的烧杯中,静静地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记录)。提示:要轻轻搅拌,小心玻璃仪器易碎。

(5)、学生汇报交流:面粉在水里是怎样变化?

(6)、讨论: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更接近于沙子还是食盐呢?

(有的学生会说面粉溶解了,因为水变白了;有的学生说面粉没有溶解,因为里面还有面粉颗粒)。

(7)、师: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统一,我们把这三杯混合物静置一会儿再观察。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再来做个过滤的实验。老师这里有一张纸,叫做滤纸。我们将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们从中分离出来。以面粉和水的混合物为例,教师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并强调注意事项: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结果:滤纸上留下了面粉颗粒,水到了烧杯里,面粉从水里分离出来了。

(8)、演示实验:过滤食盐溶解与沙和水的混合物,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9)、重新观察静置的三杯混合物,你发现了什么?

三、归纳整理,总结提高。

1、师生共同整理解获得的信息。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能说说溶解是怎么一回事吗?

四、拓展,课外延伸。

请你回家泡一杯奶粉或调一杯糖水仔细观察奶粉和糖在水中溶解了吗?

板书: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看不见均匀分散溶解了不能分离。

沙看得见沉在底没溶解能分离。

面粉看得见沉在底没溶解能分离。

相关范文推荐

    那一次流泪了那一次流泪了(优质19篇)

    通过阅读优秀作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的不同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在阅读范文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挖掘其中的隐含信息和思想内涵。人生就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模板15篇)

    演讲稿的长度应该根据演讲时间的限制和主题的复杂程度来确定,以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情况。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品味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售后培训承诺书(热门19篇)

    范本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我们始终坚持“科技

    好写人写人应该(实用18篇)

    优秀作文的特点之一是语言流畅、表达清晰,给人以良好的阅读体验。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提起写作,也真的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人说

    大学社团换届竞选演讲稿(优秀17篇)

    竞选是一场激烈的竞争,每个候选人都希望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最合适的人选。候选人的竞选承诺如下,请大家仔细阅读并考虑是否支持。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励志的书的读后感(热门19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是一些经典读后感的摘录,与大家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思考。翻开了名人传第一页,就看到了这样

    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方案范文(17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工作成果、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一种评估和总结。【岗位职责】一月份工作总结--完美发挥所长,担当有余!国家减灾委确定今年5月12日为我国第七个

    健康水教案(汇总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进行系统安排和组织的重要文件。在教学工作计划中加入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大学生村官个人工作学习思想总结(模板22篇)

    个人总结是对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进步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个人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从x月来到__村正式成为

    美术教师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培训心得体会有助于梳理培训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框架。在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