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纸韵

心得体会是深入思考和总结后的珍贵财富,对于个人成长很有帮助。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一

我不这么认为。首先卖个关子,“矛盾论”里有句话: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发展运动。

本质上,他俩是“各怀鬼胎”的矛盾共同体。同一性就是他俩都想在各自的范围内把产品做到最好。

呵呵,非也。矛盾听起来不是好词,却是事物不断发展进步的核心。一致的赞同反而阻碍了产品的进步。产品经理提出的某个需求,在交互设计师眼中有时候是对用户的严重侵犯。交互设计师流畅易用的界面或许损失了产品的巨大广告效益。两者在不断的试验,讨论中融合,使得产品不断发展,弥合两者间的矛盾。1+1》1让产品即能满足企业的商业目的,又会赢得市场用户的好评,声名远播。

当然,这也需要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在互信,相互理解,有效沟通才能实现。所以,职场上,痛苦的产品经理人和交互设计师,不要一直纠结在为什么他不理解我的狭隘思绪里,恰巧是这种牵扯才让你不会执意片面的观点一根筋,他人的质疑往往是进步的更大动力,它让你不断思考如何改变,使产品变得更好。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二

今天看到了ucdcn上面空格提的“产品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区别”,我想到自己前段时间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是交互设计师还是产品设计师。所以,可以从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的区别去考虑两者关系,以下是自己的思考:

至少我现在觉得不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肯定,但是我想至少这是一个方向,所以不奇怪很多交互设计师为什么直接就去做产品经理了一样。交互设计师或许会分成两个职业发展方向,一个是专业的交互设计,快速理解产品,快速搭建原型,画出产品交互模型。另一个产品设计,考虑用户的需求,挖掘用户的根本需求,画出产品的概念图,思考和宣讲产品的方案。

我不知道现在是否需要这样细分出一个产品设计师,当我想这个应该是我们去考虑的一个方向,让交互设计师更广范围的去思考产品,思考交互能带给产品的价值。

产品设计师,不是我们创造出来一个新的名字,希望看看他背后的意义吧。给你们的产品能带来些什么呢?我只能说,很多产品经理都紧紧抓着市场看,而不关注用户(或许你还再疑惑用户不就是市场么?),就像职业经理人和创始人之间的区别。

本文来自:/blog/?p=185。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三

最近在读《启示录》,里边提到了一些人员分工的情况,结合我自已的经验,整理如下(当然每个公司会有不同),其中不妥或还可以优化的地方,请赐教:

补充一些点:

1.如何作到高效?

*所有人员无论是哪个部门的,都应该对产品的认识是一致的;

*产品的每一阶段的目标必须清楚;

*避免大多的文档,使用高保真的原型;

*一个人担当多个职位,可以减少没有必要的沟通(这不一定是好事,看情况);

*每个人的职责必须明确;

*敏捷开发;

2.如何保证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功能的加减?

*如果有新功能可以放在下一个版本中评估;

3.高保真原型的好处是什么?

*节省时间,文档几乎没有人会仔细去读,而且还会花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大量的时间;

*提前作用户测试,提前验证产品的靠谱性,降低产品上线后的风险;

4.产品计划要作到多细?

*每天列一项基本就差不多了,主要是能了解每日的进度;

*不用写的太细,重要的几个节点卡死,平时多和开发人员嘴上沟通就可以了;

5.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区别是什么?

*产品经理:核心工作是抓用户需求、设计产品;

*项目经理:确定产品能按计划开发出来;

6.开发人员知道产品背景有什么好处?

*目标清楚,不用闷头干活,不必纠结于没有必须纠结的地方;

*可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必须开发人员是最了解技术的;

*最好让开发人员、设计师、运维都分一部分产品的指标(当然这是题外话);

7.开发的时间如何评估?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四

说到交互设计是时下比较热门的词汇,无论b/s还是c/s架构的产品交互设计元素总是充斥着任何一个角落,久而久之用户也欣喜的接受这样的变化,这对产品的研发人员来说也是新的挑战。产品人员最初在构建产品原型图时可以借助axure工具,在此我就不在做赘述,可以参考我先前的文章(交互不求人—axure弹出动态面板使用方法)。界面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图设计时完全可以参照原型图的模型,这对于设计不是难题。在这里辛苦的就是前端架构师了,如此之多的交互元素如何一个模块不漏的去搭建起来,真的需要动动脑筋,毕竟设计稿是一个不带任何交互元素的一张平面图。

前端:“pd同学,我看你的原型图上的交互元素有很多和设计图不一样的嘛?”

pd:“没事啊,交互逻辑按照原型图来啊!”

前端:“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就好了,算了不找你了,我去找ui,

pd:“……”

n分钟以后……。

ui:“pd同学,前端找我的事情我不知道啊,我怎么知道你们产品设计的时候交互逻辑性是什么啊,还是你和他对接吧。”

pd:“崩溃!!!!!!”

(以上的情景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么看看这篇文章,说不定就解决了!)。

在这里先给大家看一张图,

这张图是设计师交给前端架构师的产品设计图,产品经理只需要将交互的逻辑关系和触发顺序标准在需求文档上,前端架构师可以按照这张图上的设计元素很方便快速的将整个交互环节架构出来,另外这样的设计方式也是设计师热衷的风格——页面饱满,结构元素清晰,便于掌握交互元素与整体页面的色彩结合点,另外以前需要设计n张设计图来体现交互形式现在只要一张就搞定;另外拿到领导那里审核时也更加的直观大磅礴:)。

该是三剑客爆发的时候了。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五

我真希望现就长大,当一名服装设计师!

除了参加国际比赛,我还要设计一件多功能的服装。这是由一顶帽子,一件外套组合而成的。

当寒冷的季节来到时,衣服里的夹层会释放出一种热量,使身体变得暖暖的,舒服极了!

不论是旅行还是在室外工作,我设计的衣服,一定是你的最佳拍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六

德鲁克所阐述的创新机遇之七大来源:

一、意料之外的事件;。

二、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

三、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四、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

五、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

六、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

七、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

要做的事情是:

1、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从分析机遇着手;

2、创新必须多看、多问、多听,既要关注数字,也要关注人;

3、创新必须简单有效,目标明确;

4、有效的创新始于细微之处;

5、成功创新的目标是取得领导地位,

避免的事情是:

1、不要太聪明;

2、不要过多花样,不要分心;

3、不要为未来进行创新。为现在进行创新!

创新的三个条件是:

1、创新是工作,要把创新当做工作那样去对待;

2、创新者必须立足自己的长项;

3、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德鲁克最后提出,企业家和创新者要做“保守的创新者”,“成功的创新者都相当保守,他们不是专注于冒险,而是专注于机遇。

原文链接:/?p=3208。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七

之前有谈过交互设计师与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一些工作内容的感想,或许很多公司来说还没有真正自己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很多中心型公司只有一个角色来做两份的工作,但是与产品经理(简称pd)的合作我想大部分公司的设计师们都有些心得,很多时候似乎感觉pd总是和我们对立。很多交互设计师都会和产品经理进行轮番的pk,有pk需求,也有pk资源等等。

其实交互设计师距离产品很近,很多时候交互设计师的工作很类似于产品经理。来列举一下产品经理的职责:

1.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客户的需求点,来分析目前此类产品的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的潜力。个人觉得其中的了解客户需求为重点,很多时候可以从中发现很多创新或改进现有产品的想法。在其中用户研究员(用户体验设计师)观察用户的一些行为习惯。产生市场分析报告。

2.产品设计:。

描述产品的定位等内容(包括:产品远景、目标市场、功能描述、产品用例等等),一般公司都会写成一个文档:产品需求文档(prd)。很多的需求和功能点都会在这个文档中反应出来。在prd形成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产出物也会出来,那就是demo。uidemo包括了产品的界面,交互包括体验方面的设计部分。

3.项目管理:。

其实主要是确认资源的投入,撰写项目计划,跟踪项目的进度等等。

4.产品宣传:。

很多人认为宣传是运营部门的事情,pd只需要把产品做出来后扔给运营部门去负责,这样对于产品的发展是恶性的。其实在产品调研中就应该去考虑后期的产品宣传问题,卖点,如何利用媒体等等的。而且要去考虑收集后期的产品数据,不断的改进产品。

5.产品生命周期:。

很多pd不会去考虑产品周期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产品出来了,就沦落到没人去负责它的发展,不知道该走向何方。或许pd只考虑到一点而没考虑到产品线的发展,所以很多产品的当初就是畸形的。

其实可以看出来以上的pd的职责,也是我们很多交互设计师去考虑了的东西,包括出产品需求设计的方案,分析用户行为。细节的demo设计等等,都是交互设计师在负责。所以交互设计师与产品的距离是很近的。在我们公司很多的产品项目都是交互设计师来担任,而且交互设计师很容易变成了产品经理。因为两者只是关注不一样,一个关注商业,一个关注用户。但是往往关注了用户,那么商业的价值才会获得更多。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八

“我们的设计很好,可开发的产品很差!”,这个问题想必困扰着不少公司或团队,在近期的工作中,逐渐体会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产品设计师跟踪测试自己设计的产品。设计师不要小看这测试的工作,跟踪测试起来颇有成就,你可以知道你的设计被实施了多少,看着实施符合设计,设计师会很有成就感。我也是被cto逼着走过了这个过程才逐渐体会到它的好处。

产品设计师不大可能与程序员一起写程序,但可以跟踪测试开发的产品,并把测试结果直接反馈给大家(程序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测试人员)。这应该算是一个管理问题,确切的说是协作流程问题。所以这种做法,必须得到cto等高层管理者的大力推行,否则编程者是不买帐的,毕竟谁都不愿意让人跟在屁股后面指责哪里做错了,高管把产品设计师的测试工作纳入流程,大家照章办事,工作起来会更顺利一些。

测试的时机:

产品开发基本成型,功能基本完备,研发者能提供可测试版本。

测试的相关协作:

发送测试文档给开发者,同时抄送给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测试等等相关人员;遇到争议主动找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相关领导协商。

测试依据的文档:

做过测试工程师的应该都知道,测试工程师是根据自己编写的测试用例(精简测试用例、详细测试用例)来测试,一般情况下,设计师根据精简测试用例文档来测试就好了,设计师只是要依据某个使用过程来试用并发现问题。当然如果设计师愿意写几个主要使用场景,然后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来测试更好,不过要注意自己的使用场景和设计文档保持一致。

让产品设计师跟踪测试的好处:

1、设计师比测试工程师更多关注可用性,可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毕竟设计师对评判产品好坏较强的审美能力。

2、遇到问题可以直接给出解决方案,效率高。

(本条第收获很大呀!)。

4、设计师可以很好的参与到开发中去。

分享一下自己做跟踪测试的经验和教训。

1、设计师在跟踪测试之前应做足的工作:确保设计文档写的更详细和易读,确保无主要逻辑缺失。最好做出原型并依据原型多体验几遍,或者邀请其他设计师一起来体验,争取在开发前发现更多的问题,确保文档质量。否则,一旦开发出现问题或者开发进度延迟,会把全部责任推到产品设计师身上。开发者会说:“文档没写”或“文档没写明白,看不懂。”遇到这样的情况,设计师百口难辨,设计师的确是有责任的(虽然不是全部)。

2、搞好关系,不要直接指责开发人员或开发中的问题。理智的做法应该是:”客观的表述操作,客观的提出正确的方案。”描述问题时不要有任何情绪,或者可能让合作者产生“逆反心理”的语气。比如:“竟然”“居然”“错误”等,当然适当的夸奖一下也是可以的。

3、在遇到争议时,通过正确的渠道解决问题,主动通过双方主管协商解决,开发人员不会听你的,不要试图说服他们,和他们争论的结果只会让他们记恨你,还有肯能找机会给你穿小鞋,设计师争取避免这个问题。遇到问题要先学会倾听,然后才有可能正确处理问题。否则容易产生误解,让别人误以为你不好合作或不好沟通(但实际上你是为产品质量而挣)。

4、和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保持紧密的沟通,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有需求变动或文档改动要迅速反应,并及时通知大家。否则,如果研发没有按照变动来修改,会怪罪你没有及时通知。

……,更多感受还需到工作中去体会。

小结:说了那么多,这样做还得公司高层大力支持并推行为前提;设计师要真正处理好各种关系还得自己实际去体会,毕竟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设计师可以获得很多,更清楚要向开发者“表达什么?如果表达?”。

ray。

say:-。

november16th,at11:12am。

我原来在某个公司时,因为他们对测试比较重视(boss是mit的技术型出身),对待将要成型的产品,一般将测试的bug分为功能性与易用性两种,作为pm去跟踪易用性和设计方面的bug,功能性的bug由测试人员跟踪,涉及到交互的问题由测试人员提交给pm来决定,当时我觉得这个流程效率不高,现在到了新公司回头来看,我还是认为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本文来自:/blog/?p=111。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九

探讨1:产品与业务的关系是什么?平常大家常说这2个词,使用的频率那是非常高的,有时候甚至会混用,认为产品就是业务,说到业务自然就指产品,从面向角度分析这些讲法都是正确的,业务是接口,产品是对象,因而:产品instanceof业务=true,业务=new产品。业务,通常指从事的事务(外部人员看,称为从事;内部人员看,称为开展;都一个意思),它的目的是定性;产品,通常指是一种资源,是对能力(也即业务)的实现,它的目的是定物。一种业务,可以有多种玩法,多类人群,那么就会产生多种产品,有时候,一个业务可以产生一条产品线,甚至产品平台。

探讨2:用事物本质来理解互联网产品。组织内一群人在讲产品,但大家讲的是一个东西吗?我看未必。从上图,定义了产品的三个阶段,概念阶段,本体阶段,运行体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产品的概念,但实际上不是一个东西,大家关注的视点,做的事情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阶段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确定要提供的服务;本体阶段以服务为核心,生产产品;运行体阶段,产品需要企业内的资源、参与者、知识组成的环境来输入能量,把产品实际运行起来。下面再引入参与者角色,进一步理解产品的事物本质:

在概念阶段,用户提出需求,这个需求怎么传递到企业?需求获取途径千百种,各显神通。最终这个需求要落在产品经理手里,执行产品设计过程,处理上图所列的5件事情,其中确定业务是定根本,确定风格是定原则;其它如交互、用户体验、规则等事情,都是在这2个根本的指引下进行,最终完成产品设计(我称之为定义产品概念)。在这个阶段,用户说的产品大多是需求,公司说的产品大多指业务能力,产品经理说的产品是“确定了的产品概念”,业务分析师、技术分析师、用户体验设计师所说的产品与产品经理是一直的,但不同的角色关注重点不同:(a)业务分析师,关注产品在企业内部的能力模型,从业务逻辑上清晰绘制产品的内部体系;(b)技术分析师,关注产品在技术上的可实现性和产品风格中的部分质量属性;(c)用户体验设计师,关注产品风格的实现,完全以客户的体验为中心进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是什么不是什么》)。

本体阶段,这个阶段是对概念阶段产品的生产,生产的最后阶段有一个产品验收,验收的基本指标也是“是否匹配业务,是否匹配风格”。

运行体阶段,对于不同的角色所执行的操作不同,其看产品的视点也不同,但大家在“业务,风格”的认同点是相同的。

传统软件产品卖的是产品的本体,按照个数计算价格,客户拿到后自己运行;互联网产品卖的是运行体提供的服务,按照流量计算价格,产品的核心价值点在网络公司这儿运行。

探讨3:产品风格与产品品质是啥关系?产品品质是指产品的质量属性,例如美观,易用,高贵,轻盈,高效,耐用,高技术,人文领域等;产品风格是指一组产品品质的组合和搭配,例如将易用、高效、耐用组合在一起,搭配出一款产品风格,再用高贵、轻盈搭配出一款产品风格,用2中风格设计手表,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同,面对的人群也不一样。品质很像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因而,不同的产品风格其面对的认同群体是不同的,我们常说的品牌就是能一直保持某中产品风格的东西。yahoo与google的搜索,其产品风格不同,所产生的品牌效果也不同。

探讨5:产品风格与用户需求。用户需求、用户群特征、业务特征是决定产品风格的充分条件。为什么加入业务特征哪?举个例子,信息类网站(论坛,门户等)、支付、saas、c2c交易类网站等,能共用一种产品风格吗?恐怕不行,业务复杂度不一样,业务过程不一样,业务诉求不一样,这设计出来的产品风格,也自然是不一样的。

探讨6:产品品质转换为产品需求。产品品质可以转换为具体的产品需求,例如,稳定性,就可以转换为一个关键产品需求;易用性,也可以分解为多个产品需求:操作简单,流程简单,实时交互等。在探讨4中,讲到品质动态波动的问题,这些东西可以转换为风险需求,波动的幅度可以作为风险优先级的评定原则之一,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这些风险属于固有风险,或称之为系统风险,它是无论如何管理,都无法避免的,只能想办法降低这种风险波动的幅度和尽可能减少诱因。

探讨6:业务分析师的价值。既然有了产品经理,为啥还需要业务分析师?传统的一些互联网软件都是比较简单的,什么论坛,社区,信息发布,视频,mp3等偏向信息类的应用,产品经理一个人全搞定。到了今天,商业逐步加大在互联网的占用地位,其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有所差别,商业自身是复杂的,商业对数据的要求是不同的,商业对企业内部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商业对协作的要求是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产品复杂性对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点,我认为与电信类业务有所相似,用户看到的一个简单产品,在企业内部需要一系列的内部能力体系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业务专家(未必是产品创新专家或产品经理)使用专业的分析方法进行业务分析,通过这个过程,降低产品系统风险、降低整个企业业务的结构性风险、减少业务模型变更引起的企业级风险、增加业务敏捷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鼓励资产重用、从业务层面开始soa,而不是技术层面。

探讨7:产品风格与架构风格。产品风格是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它是产品在概念、本体、运行体三个阶段共享的基本法。产品风格是架构风格的重要输入,架构风格是产品风格的实现。

探讨8:产品分类和产品标识。产品分类和产品标识的目的是为了产品管理、产品销售、产品营销、产品计费、产品分析、用户研究等提供标准化体系。产品分类的指标是业务域,产品切分的指标是产品风格。

探讨9:产品与产品模型。产品模型是指一套标准化的产品研发模型,它的核心业务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圈定产品风格,避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乱状横生。只有建立了产品模型,才能建立产品线,也才能建立产品平台【参考《开发者对平台-产品平台-产品线架构的探讨》一文】,也只有建立了产品模型,通用业务模型的建设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安全,客户服务,运营,客户引导,产品依赖,过程等,也只有建立了产品模型,多渠道策略才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

探讨10:产品与信息架构。待定。

探讨11:产品与商品。互联网公司最终卖的是解决方案,是服务,这与电信是一样的。那些固化的解决方案,我们封装为商品,标记一定的价格,销售给用户。解决方案是由一组产品或单个产品构成,由于包装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商品。

本文来自:/product_model/。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十

作为电子产品设计师的我,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电子产品设计的理解和心得体会。这些经验对我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对产品研发工作的影响以及我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展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作为电子产品设计师,理解用户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在设计一个电子产品之前,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场景。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和观察,我们可以洞察用户的真正需求,从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将用户需求融入到产品功能和用户界面的设计中。我记得有一次,在设计一个智能手表的项目中,我们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目标用户进行沟通和访谈,最终设计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和界面,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其次,创新和技术是电子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创新方向。只有对先进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我们才能够设计出具有竞争力和先进特点的产品。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始终保持对先进技术的关注,并且努力将其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例如,通过研究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团队设计出了一款智能音箱,能够根据用户语音指令智能回答问题和执行任务,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此外,合作和沟通是团队合作中的关键要素。在一个电子产品设计团队中,成员之间必须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实现项目目标。合理的分工和高效的沟通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我发现,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和项目讨论,我们可以共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我过去的项目中,我们团队通过紧密合作和良好的沟通,共同设计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智能家居产品,为用户提供了便捷和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此外,持续学习和技能提升对电子产品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电子产品设计领域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很快,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通过参加行业会议、研讨会和学术讲座等活动,我们可以了解最新的设计趋势和技术应用,积累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我自己也常常参加这些活动,并花费大量的时间自学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以此来提升自己在电子产品设计领域的能力。

最后,我对电子产品设计的未来充满了期待。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设计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相信未来的电子产品设计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同时将更多的科技融入到产品中,推动技术和设计的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电子产品设计师,我在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和体会。通过理解用户需求,关注创新和技术,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持续学习和技能提升,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我相信我能够在电子产品设计领域不断成长和进步,为用户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十一

a:我觉得做一个蓝色的不错,就做蓝色的吧!

b:喜庆一点的,红色没错的!

c:这个颜色太压抑了,亮一点怎么样。

d:这一块颜色好花啊!

作为设计师应该怎么去回答呢?

先简单分析一下abcd,4位所要表达的潜台词,

a:对该产品从个人主观或个人经验所做出的色彩上的推荐。

b:喜庆的!而不是真的要求用红色或者其他。

c:设计图的感觉偏移了产品初衷和产品气质,觉得这不是想要的。

d:主体不突出被干扰。

在最早设计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产品经理最终要求,产品表现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而不是讨论色彩排版细节,这样才能先找到根本,避免cd所出现的情况,早期对产品的理解,对后期设计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理解产品价值,然后通过正确的方法,就能准确定位产品色系,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色彩定位方法论,准确定位色彩方法有很多,如色彩心理选择法、图片映衬法、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法等多种形式,下面简单讨论一下常使用的几种方法:。

1.色彩心理选择法。

如红、橙、黄让人想到阳光、火焰和太阳给人温暖的感觉即暖色系,青、蓝、让人想到大海蓝天,给人清爽凉快的感觉即冷色系,在设计的时候最早考虑的是产品气质和宣传效果,需要给人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如果需要给人热情、活力的感觉就选择暖色系,如果需要给人冷静、高雅、庄严的话就选择冷色系,进行第一轮的筛选。

第一轮筛选后,比如选择的是冷色系,也就是色环右边的绿蓝紫区间,然后根据产品气质和色彩心理进行匹配缩小选择范围,调整小范围的色彩偏向,明度饱和度的微小差别,最后找到和接近最适合的色彩!

2.图片映衬法。

在拟物化场景图片中寻找适合色彩,进行设计,例子:阅读器概念设计过程,虽然图形概念最终没有采用,但是设计过程思考方式可以进行参考。

最早设计的时候寻找了一些读书馆场景图片资料,然后在场景图片中取用3种色值作为软件主体颜色进行设计。

从图片中取用3中色值,进行场景化模拟!

最后实现效果:。

3.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法。

即设计师提出多种色彩方案,以交互常用的调查问卷、用户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根据数据分析进行删选最适合的色彩,这种方式准确率高,缺点就是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消耗比较多!

upa讲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十二

在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流程中,产品经理(主要指偏向产品设计的产品人员)和交互设计师是这个流水线上最起点的环节,也是关系最暧昧的两个环节。说其暧昧,是因为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里面,这两个环节所做的事情是有重合的,这就意味着,他们或许也是整个流程中合作最紧密的两个环节。

相对比之下,产品经理更关注的是产品的内部逻辑、操作流程、策略等;而交互设计师更关注的是产品的易用性、流畅度和操作感受。总的来看,似乎可以认为,产品经理是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设计产品,而交互设计师,则是从更多的细节出发,去提升用户体验。这两种不同的视角决定了只有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密切配合,深入沟通,才能够最高效最合理的将产品策略转化为产品原型,从而为流水线的后面环节提供精确的参考资料。

下面以人人网广告平台的一些产品和交互细节为例,使用对话的形式来分享一下我个人在做交互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想法。入门级文章,高手请绕行。

在广告平台其中一个投放系统中,有一个产品需求,是要根据广告受众所在的地区做广告的定向投放。也就是说,可以控制广告只展示给固定地域的受众。这就意味着,需要设计一个「区域选择器」,供用户选择区域。产品经理的原始需求是这样的:

产品经理:“我们这次的投放系统需要设计一个区域选择器,就是让用户选择广告定向投放的区域的。可以精确到城市,可以多选。另外,”区域“作为一个投放广告的限制条件,如果用户没有选择任何选项,那就代表用户忽略该条件,则该广告会面向全国投放。”

交互设计师:“哦。”

产品经理:“嗯,我能够想到的这个东西的原型,可以提供两个下拉框,让用户分别选择省和城市。当用户在第一个下拉框里面选定了省以后,第二个下拉框中会显示该省下面的地级市。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框图,大家看一下。”

产品经理:“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每选定一个城市,点击后面的添加按钮,可以将该城市添加到下面的列表中。同时,如果点击已经添加的城市名称后面的「删除」链接,则会将该城市从已选列表抹去。”

交互设计师:“等一下,我有一个问题。按照产品的策略,如果用户一个城市都不选,那么就会默认投放全国。但是这个概念很难表达给用户,比如说,如果在「区域选择器」旁边放提示,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

产品经理:“一个都没选,就是等于忽略条件啊。因为这些都是限制条件。”

交互设计师:“问题是用户很难意识到是这样。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大家都是觉得,选上的,是我要的。但是大家没有「不选就等于全要」这种思维习惯。”

交互设计师:“我觉得可以这样。我们在现在的「区域选择器」上面放两个单选按钮。一个叫「全国」,另一个叫做「指定」。打开页面时,默认选中「全国」项,并隐藏「区域选择器」。只有用户选择「指定」项时,区域选择器才会出现。这样表达就很明确了,你不是「全国」就是「指定」。”

产品经理:“哦~听起来不错。试试。”

于是得到了下面这个版本的原型图:

交互设计师:“嗯,我想,现在这个版本已经基本上从界面的层面解决了全国投放的选项问题,我想,用户应该不会因为不知道怎么选而卡在这里了。”

交互设计师:“我看下一步,需要对一些关键的元素做一定的视觉设计,以便于引导用户操作。比如「添加」按钮,应该更明显些。我觉得可以请ui设计师出一个简单版本的ui了。”

产品经理:“稍等一下,我看咱们还是把细节再讨论清楚一些再去找ui吧。比如,字的颜色啊什么的都没定呢。而且,我觉得选中的区域中,每个城市名称后面都跟着一个删除链接,很奇怪。”

交互设计师:“嗯。的确。我的想法是这样,字的颜色,就用黑色吧,或者是深一些的灰色也行。虽然从视觉设计的角度来看,视觉设计师觉得稍浅一些的灰色比较养眼,可能黑色太”抢“。但是咱们的系统毕竟是给人用的,灰色的话,可能会让人误认为这些选项是不可操作的。你看如何?”

产品经理:“同意。”

交互设计师:“关于已经选中的区域列表。我看可以把「删除」链接换成×,事实上,用户对于×这种符号比汉字更敏感。你看,大家不论是用windows还是mac,关闭窗口的时候都是×,早就习惯了。另外,为了让所选定的城市名称看起来是一个整体,并且跟其他城市名称区分开。我看,可以给每一个城市加上背景色,每个城市一个色块,这样也一目了然。”

产品经理:“颜色呢?”

交互设计师:“蓝色吧,人人网都是蓝色的风格。”

产品经理:“ok”

于是,配合ui设计师,得到了下面的界面:

产品经理:“我看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基本上成型了,

咱们也已经讨论很很久了。该问问别人的意见。”

———-时间分割线———-。

产品经理:“hi~各位。我收集了一些内部测试的意见。有用户提出,搞不太清楚两个下拉菜单和「添加」按钮之间的关系。”

交互设计师:“什么意思?”

产品经理:“就是说,有人意识不到选完了省,选完了城市以后,还得点「添加」。他们觉得,选完了就完事了。”

交互设计师:“晕。”

交互设计师:“可能是已选列表框在空着的时候长得太秀气了,大家没意识到它是用来装东西的。”

交互设计师:“好吧,我有两个方案。1、把「添加」按钮上面加一个向下的箭头。指向已选列表框。2、在已选列表空着的时候,添加一条提示语,来提示用户他并没有完成区域选择操作。”

产品经理:“提示语那个,你的意思是说,当用户添加了城市以后,会自动消失是吧?”

交互设计师:“是的。”

产品经理:“我觉得加提示吧。感觉放箭头有点儿傻。”

交互设计师:“嗯,而且,可能放了箭头以后,用户依然不知所云。”

产品经理:“那提示语怎么说呢?您尚未添加任何区域,请选定城市后,点击上面的「添加」按钮,该城市会被添加到…”

交互设计师:“停!太长了,大部分人不会认真看完的。”

产品经理:“的确…”

交互设计师:“我看就一句话就可以。写”您尚未添加任何区域。“”

交互设计师:“你看。下拉列表后面的按钮叫「添加」。提示中又明确的传达出了尚未「添加」的状态。这样既说明了这个框框是用来放东西的,又可以告诉用户,这个东西是可以选多个的。因为「添加」的概念就是一个一个往里面放。如果只能放一个,那应该叫「选择」。”

产品经理:“顶。”

交互设计师:“而且,我觉得这个控件最初的原型你设计的不错。嗯,用户只要成功的进行一次操作,以后就可以非常高效的进行操作了。这个东西的学习成本和认知成本都比较低。”

产品经理:“oh,yeah~”

那么,现在的ui是这样的:

产品经理:“哎,对了。话说,我最开始的策略是,用户如果不选,相当于全选,要全国投放的。你说如果用户选了「指定」,但是并没有添加具体的城市,直接提交表单,怎么办?系统是应该直接把用户的广告设置成全国投放,还是报错,阻止用户继续?”

交互设计师:“我看啊,报错吧。因为现在「全国」和「指定」这两项,已经明确的把整体和局部给分开了。我觉得你那个策略没必要再应用了,因为现在这种已经达到了你最初的目的,而且还好理解。再有就是,咱们的平台是涉及到钱的,是要让用户花钱的,如果让用户不明不白花了冤枉钱,本来想投北京的投了全国,那我们会被用户骂死的。虽然感觉上报错会让用户有挫败感,但是在这种细节上,还是用户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用户体验,可以稍微往后放一放了。”

产品经理:“好吧。”

交互设计师:“呵呵,你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每件事情都听产品的。产品提的只是需求,但是如何实现需求,还是得从多个角度来讨论。”

产品经理:“好吧。那么,技术兄弟们,下面的工作就拜托你们了。”

个人观点:

1、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需要时刻密切配合,深入沟通。

2、有时候,产品策略和用户体验会发生冲突,这时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考虑和探讨最终解决方案,不应该有谁一定比谁重要的说法。

3、优秀的产品经理,相当于半个交互。同样,优秀的交互设计师,相当于半个产品。二者虽然职位不同,但是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对方的工作内容。

4、产品提出的只是策略和需求,并不是一定要按照产品人员所描述的细节去设计具体的产品细节。交互设计师以及团队中其他所有成员,有义务有权利对产品需求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更好的设计方案。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但是最终决定权,应该依然属于产品经理。

5、产品经理之所以叫经理,是因为,他们除了设计产品,还需要时刻把握整个流程。比如,当细节没讨论清楚的时候,不要去找ui做设计。

注:本文中对话部分并非真实情节,只是为了说明主题而已。

作者:小强。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十三

文章从“产品经理”一词的来源说起,之后转到互联网、软件行业巨头的“产品经理”招聘广告,从中发现了这个职位的内涵变化。那么,新兴行业的产品经理在概念上究竟有什么发展?为什么会有这些发展?结果导致产品经理的职责、技能要求有哪些不同?文章的后半部分,分析并提出了造成差异的5大因素:

第一,市场阶段不同,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

第二,产品形态不同,实物与虚拟物品。

第三,生命周期不同,几年与几个月。

第四,盈利模式不同,卖产品赚钱与多元盈利。

第五,用户心态不同,花钱买与免费用。

注:本文把互联网、软件的产品经理放在一起讲,是因为现在的互联网产品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像软件,而软件产品也越来越多的基于网页浏览器,越来越像互联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两个概念再也无需区分。

产品经理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宝洁公司于1927年提出(另有说1931年,差不多就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宝洁推出一种佳美牌(camay)香皂,但销售业绩较差。一名叫麦古利的年轻人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如果公司的销售经理把精力同时集中于camay香皂和lvory(宝洁的一种老牌香皂)的话,那么camay的潜力就永远得不到充分发掘。幸运的麦古利赢得了宝洁高层的支持,之后,每一个宝洁品牌都当做一个单独的事业在经营,有其专门的产品人员、销售人员支持,与其它品牌同时竞争。同时,他的成功表现使宝洁认识到产品管理的巨大作用,之后,宝洁便以“产品管理体系”重组公司体系。这种管理形式为宝洁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导致后来大部分消费性商品业者纷纷沿用和抄袭。

由此可见,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是规划产品的生命周期,负责产品的上市策略,定价策略、整合营销策略、销售与分销策略等等。

上述框架下的产品经理,我把其称之为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美国的琳达·哥乔斯的《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与《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提到了第一段中宝洁的例子,也有更详细的有关职责与技能要求的讲述。和很多题名中包含“产品经理”的书籍一样,总体感觉它们都偏重于讲述一个产品已经做好以后,应该怎么管理,怎么营销,偏重于市场、商业端,这类产品经理也可以叫“品牌经理”、“产品市场经理”。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在互联网、软件(注)公司中做产品经理的朋友要跳起来了,好像这类事情已经另有分工,由运营部门、市场部门的同事负责啊。为了进一步验证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确实和传统行业不同,我们先来看几则招聘广告。

这是阿里巴巴产品经理招聘的工作职责说明:

l负责公司某某产品规划;

l根据公司战略,负责产品发展的长期规划;保证业务指标;

l深入了解某某方面的业务,挖掘用户的多种需求,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l根据产品实施效果以及业务发展状况,不断改进产品;

这是百度:

l制定所负责产品线的发展蓝图和实施路线图;

l完成需求分析,发起产品研发项目,善利用设计工具完成产品uc设计和demo制作;

l负责或配合其他部门制定产品运营计划,持续改善产品。

这是腾讯:

l负责某某产品的策划、运营、管理;

l负责用户研究,把握用户需求,实现用户需求;

l负责公司产品推广、运营等情况跟踪,收集用户信息并根据市场情况提出产品开发和改进方面的建议,提出运营思路。

好了,不再举例,这三家基本代表了国内现在互联网、软件行业的方向,我们发现都大同小异,“产品经理”这个概念,确实已经和旧有的不一样了,它更多的偏向产品本身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而不是产品已经有了以后需要做的事情,那么就会更多的涉及“用户研究、需求分析、功能设计、项目管理、敏捷”等等内容。

第一,市场阶段不同,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

传统行业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摸爬滚打,市场已经成熟,产品基本定型,通常只有渐变式的创新,很难有重大突破。另一方面,用户也已经成熟,对产品相当熟悉,也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使用习惯,较难改变。所以对于这样的市场和用户,公司会偏重营销类创新(可以参考《公司进化论》),映射到产品经理的职责上也就自然而然。

对比而言,互联网、软件行业是新兴市场,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产品本身在不断取得突破,用户看什么都是新的,所以产品需要推陈出新,尽力先入为主,占领用户,主导用户习惯,这就导致了产品偏重研发类创新。

于是,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更重视产品本身的规划,需要“对市场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及良好的分析、研判能力”,不断改进产品,要“深入了解业务,挖掘用户的多种需求,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制定所负责产品线的发展蓝图和实施路线图”。

第二,产品形态不同,实物与虚拟物品。

传统行业的产品多为实物,所以有采购、仓储、物流等等的工作,产品研发出来以后,还有大量的制造成本,这也使得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有相当的工作是考虑如何把整个供应链打通,怎样销售、分销、促销,等等。而互联网、软件产品多为虚拟物品,公司相对而言显得较“轻”,不管是团队,还是成本花费,都更加集中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

一个常见的互联网产品,很可能只是由十几个、几十个人的团队所做,而用户达到上百万、千万,这在传统行业中不可想象。虚拟产品的复制成本极低,所以重点资源会投入在产品本身,较少的考虑上下游的事情。于是,对产品经理来说,需求分析的细节尤为重要,必须亲自把握,杠杆效应也十分明显,可能一个细节的改进就能增加上万的用户,在招聘的广告词里我们自然的看到了“善利用设计工具完成产品uc设计和demo制作”这样的要求。

第三,生命周期不同,几年与几个月。

传统行业产品典型的研发生命周期是几年甚至更长,所以需要比较复杂精细的流程来支撑,比如我了解到在汽车行业,做一款新车的整个过程中,有不下300个评审点。而互联网、软件产品典型的研发生命周期就只有几个月,所以研发管理过程会更精简,一个典型的产品研发过程,一般只有10个左右的评审点。

于是,我们推崇敏捷开发,传统行业的精雕细琢不适用了,我们要快,这也是为了顺应新兴市场的需要,而且有问题也能够快速的改,再发布一次升级就行,不像传统行业改起来那么麻烦,问题产品只能“召回”……所以互联网、软件的项目管理并没有传统行业那么复杂,于是产品经理可以兼顾的过来,能自己在项目完成度和产品质量之间做平衡,对产品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所以产品经理需要做项目管理,“组织资源实施产品,对其效益负责”。

第四,盈利模式不同,卖产品赚钱与多元盈利。

传统行业的盈利模式多为通过卖产品赚钱,或是直销或是通过渠道,总之是靠产品本身的价值来赚取利润,而互联网、软件产品有很多本身是免费的,一部分产品甚至几年内没有考虑赚钱的问题,可想而知,对做这种产品的产品经理,要求肯定不同。而另外一些能赚钱的产品,也有着更多元的盈利模式,比如免费给用户使用,但利用用户的注意力赚取第三方的广告费。

盈利模式的差异造成了产品为谁做的差异,传统行业多是为付钱的客户做,值得注意到是,很多情况下客户只是买产品的人并不是用产品的人,也许搞定几个大客户,就3年不愁吃穿,这就会造成产品经理做事方向上的差异。而互联网、软件产品大多是为了使用产品的终端用户所做,而且通常是海量的用户,用户数多了,自然就能盈利。所以,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会更重视用户研究、数据分析等等事情,要“负责用户研究,把握用户需求,实现用户需求”,而盈利的事情反倒不用直接去管,会有另外的团队负责。

第五,用户心态不同,花钱买与免费用。

传统行业产品的用户知道,东西是卖来的,花了钱的,所以有点不爽的地方也就凑合用吧,总不至于把产品扔了。而互联网、软件产品就不同,大多数都是免费的,每类产品雷同的还很多,所以只要这个产品用的稍稍有点不爽,用户马上就能很方便的找到另外一个试试。

于是,互联网、软件产品更重视用户体验,相应的,产生了很多事情,产品经理也都会涉及,比如交互设计、视觉设计、文案设计等等。举个例子,有时候为了确定两个按钮是上下布置好,还是左右布置好,我们都有可能做大量的用户实验。在互联网、软件行业中,产品经理能真正体会到“用户是上帝”的感觉,辛辛苦苦做一个产品,给用户免费用,还要尽量让用户免费用的比付费的都爽。

小结一下,以上五点互相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共同造成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的差异。比如为了给用户极致的体验,我们需要做很多数据分析,而数据分析的基础又是因为互联网、软件产品的虚拟特性,可以大量的记录用户的各种行为数据,这是传统行业很难做到的。

经过上述的讨论,我们发现同样是产品经理,但是职责和技能要求有很大不同,作为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产品经理们,希望上述分析能给大家一些自我定位上的思路。

本文来自:/0000/0010/。

互联网交互设计体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实用14篇)篇十四

作为一名电子产品设计师,我一直致力于创造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是一门融合技术与艺术的学科,而电子产品设计更是涉及到许多细节和考量因素。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未来的设计师有所启发。

首先,了解用户需求是电子产品设计的第一步。要保证设计出的产品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必须与用户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了解。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需求和痛点,可以通过用户调研、市场分析等方式来收集信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与用户进行反馈和交流,及时调整设计方向,确保产品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其次,注重产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也是设计师要关注的重点。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产品,都应该以用户为中心,追求简洁、直观、易于操作的设计。在界面设计中,要注意布局合理,按钮大小合适,字体颜色对比明显,以保证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操作产品。在交互设计中,要尽量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提供引导和提示,以减少用户出错的可能性。

此外,关注产品的创新性和差异化也是电子产品设计的重要方面。如今,市场上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如果只是跟随潮流,缺乏独特的特色,很难脱颖而出。因此,作为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创新思维,挖掘用户的痛点和需求,提供独特解决方案。创新不仅可以体现在外观和功能上,还可以体现在交互方式、材料选择、技术应用等方方面面。

另外,要强调电子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了设计界的共识。对于电子产品设计师来说,要注重研究和应用环保的材料和技术,降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产品设计中要考虑到产品的寿命和可更新性,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电子废弃物的产生。

最后,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电子产品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设计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技能。除了对电子技术的熟悉,还需要了解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同时,要关注时下的科技发展和潮流动向,紧跟科技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技能。

总之,电子产品设计是一门兼具技术和艺术的综合学科,要创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了解用户需求、注重产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追求创新和差异化、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性以及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设计师才能设计出更优秀的电子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相关范文推荐

    扳手腕小学一年级小学生掰手腕(通用24篇)

    优秀作文需要语言流畅,用词准确,形象生动,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魅力。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示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和

    淘宝双十一促销活动策划方案(汇总18篇)

    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应该具备详尽的内容,能够使参与者对活动的目标、要求和时间安排有明确的了解。这些策划方案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和行业,希望能够满足您不同的需求和要求。

    小学启示的(精选14篇)

    优秀作文是经过反复修改和打磨的,它能够在细节和用词上达到至臻完美的境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到了车站,妇女大

    花落仍未残学生(专业18篇)

    优秀作文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在写优秀作文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心寒了……。微微闭眼,心境平和,残阳破晓

    完美的转身(热门15篇)

    优秀作文能够打动人心,引发读者共鸣,并通过文字传递出作者的见解和情感。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时下已到了高校新

    洞庭湖的风景小学生(优质20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深刻的思考,还要有真诚的情感和独特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我的故乡在湖南,哪里

    成长是美丽(优质18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对生活、人物、事件等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精确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几篇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当你褪去一身骄傲

    中学生触犯校规检讨中学生触犯校规检讨书(通用20篇)

    检讨书是一种自我反思和反思他人的方式,对于过去的错误行为或不当言行进行检讨和反省。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检讨书示范,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和学习。我是戏剧影视文学系20xx

    阅读馆教案(热门14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主动适应教学环境和教育改革需求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示例,希望能给大家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提供一些灵感。1.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理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汇总18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案例,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总结是如何撰写的。最近几年,在许多大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