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紫薇儿

教案模板是教师编写教学计划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案模板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理念。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响应式页面—导航的制作》,授课对象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教材分析】。

《网页制作》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本课程采用的教材《html+css网页设计与布局从入门到精通》,教材的部分内容已经过时,web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为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新技术,与web发展同步,引入了教材外的一些新知识点,以案例教学的方式讲授给学生听,本次说课的内容“响应式页面”是其中之一。

由于本案例的知识点、内容较多,所以分为8课时讲授,分别为导航、内容布局、底部、手机模拟器等,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响应式页面—导航的制作”(2课时)。

【学情分析】。

1、学生对英语单词特别反感,很少同学能主动去记。(每个单词都翻译给学生,并让学生做好笔记)。

2、学生对网页的代码有进一步的认识,但不熟悉。(利用编辑器的智能提示功能)。

3、很多学生对网页都很感兴趣,毕竟和计算机专业相关,但欠缺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实际的网页制作经验。(通过案例教学法,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以及所教学生的特点,制作如下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案例的实践效果。

掌握横向导航的制作。

掌握横向导航的响应式变化的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健康、良好的审美观。

在共同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探索精神。

2、重难点。

重点:横向导航、横向导航的响应式变化。

难点:横向导航的响应式变化。

【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情景法:通过设计情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演示法:通过广播软件,让学生掌握响应式页面导航的制作过程。

巡回指导法:通过巡回指导,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进、解答,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分层教学法:让学习好的学生主动辅导学生一般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法。

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获得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分析归纳学习、主动探究学习、交流合作学习等方法掌握操作技能,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以下五步: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课题(5分钟)。

问题的提出:目前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达到5亿,网页的制作不能只是台式电脑下的显示效果,同时也要兼顾手机。那一份页面是否也要做成台式版和手机版呢?不是,响应式页面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一个页面兼顾各个场合。

然后利用广播教学方式,根据制作“响应式页面”的小情景(视频),向学生展示响应式页面的效果(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学习响应式页面制作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课内容“响应式页面—导航的制作”。

第二步:演示操作、学生做笔记(10分钟)。

仍然利用广播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横向导航,包括导航的布局、css样式(培养学生横向导航的制作知识和技能)。在每个新单词、新知识点停顿片刻,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并观察学生学习的动态。

第三步: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0分钟)。

结束广播教学方式,提供视频、图片、文字等素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上机练习横向导航的制作。

教师巡视课堂,对课程内容有疑问的学生给与解答,并主动修正学生敲打代码的不良习惯,提醒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积累问题较多的部分,以便下次演示时反馈问题。

第四步:反馈问题、演示操作、学生做笔记(10分钟)。

开始广播教学,首先对第一次巡视时积累的问题进行反馈,让学生注意,避免错误。然后再演示操作如何制作横向导航的响应式变化(培养学生横向导航的响应式变化的制作知识和技能),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并观察学生学习的动态。

第五步: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0分钟)。

结束广播教学,让代码有错误的学生改正代码,并上机练习横向导航的响应式变化的制作。教师巡视课堂,继续对课程内容有疑问的学生给与解答,提醒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积累问题较多的部分,以便课堂小结时演示时反馈问题。

第六步:共同探究、合作学习(10分钟)。

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一小部分学习能力好的能提前完成任务,在课堂的最后十几分钟,让这些学生主动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七步: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小结、归纳所需知识与操作技能;分析个别学生完成不好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使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教学反思】。

1、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案例。

2、部分以学生合作、探索的方式完成;教师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代码感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二

《我们去旅游》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这一话题是围绕本组课文祖国多么伟大的专题而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中要求学生:“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进入二年级的各次口语交际训练,要努力达到“阶段目标”要求。本次训练,要注重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说,乐意说;同时学会倾听,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依据教材以及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如下:

1、积极参与交际,轮流当导游,给大家清楚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

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提问,感受乐趣。

3、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参与交际,感受交际的乐趣。

1、多媒体课件:各地的风景名胜图片。

2、同学们搜集的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资料。说教法:

1、通过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点名称,激起了学生谈话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旅游见闻,为下面的小组交际活动做铺垫。

2、学生带着目的去看动画片,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观察他所要扮演的角色。

3、通过观看教师表演,学生对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觉得更具体,从而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乐于交际。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旅游,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多媒体出示祖国名胜的图片(配上音乐)。

2、这节课,我们就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点。

1、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孩子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带着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人是——板书:导游!那跟着导游去参观的人就是——板书:游客!

2、马上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的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师:动画片里的游客是怎样做的?生:要仔细听导游的介绍生:游客可以问问题。

师:对,游客可以提问。你还记得刚才的.小游客问了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指板书)向导游提问,如果没有疑问就要(指着板书:认真倾听)。

师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了当导游、当游客要怎样做了吗?

三、师生演练。

1、现在,老师特别想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我知道的景点——府谷河滨公园,(师戴上帽子,拿着旗子当导游,请几个学生当游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府谷河滨公园,这里的景色可美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这里有一个莲花湖,湖水很清,湖里养了许多美丽的鱼。公园里还有亭子,我们可以爬上去看风景。公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们可以自由参观。

2、学生自由分组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和游客,练一练,评一评。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我们去旅游’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口语交际也是语言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的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这是一个挑战,也是语文教学的升华。

今天上的口语交际课是《我们去旅游》,我课前准备了一些资料,本以为上起来会如行云流水,但是学生似乎兴趣不高,很多同学懒懒地坐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自我感觉是唱独角戏,带着疑问下课后我去问学生,似乎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很多同学说不敢说,怕说错了没面子。

所以我感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是学生在口语交际课时要敢于说,这使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一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学的内容是《秋天》。这堂课不能说很成功,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是很流畅,重复话、罗嗦话也多,即便是同学老师指出答题学生的毛病也似乎不会影响他的情绪,学生们仍旧乐于参与,发言的积极性也高。

你这两节课前后不到多长时间,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仔细分析究其因,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秋天是孩子们最感兴趣也最熟悉的话题,这个美丽的季节刚刚的来到,学生喜欢有话可说。第二,学生感受到了,也看到了秋天,所以对那里的景色比较熟悉记忆深刻,说起来就不费劲。认真反思一下,真的要在多方面下下功夫。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三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赶海》一课是苏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这篇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我着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帮助学生领会思想感情,训练学生的语感。

(二)、课时安排:

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导学第2—6自然段,体会赶海的乐趣。

(三)、目标:

根据本课内容和三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考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四)重、难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出了赶海的人们的活动,又通过细节描写,写了“我”和一个小伙伴的个体活动,把抓螃蟹、捏大虾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因此感受童年赶海的乐趣成为本课的重点。但“赶海”这一生活情景离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可能较难有真切的体验,因此,这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图片、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的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文是语言生动有趣,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情境教学法。

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样往往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学中,我以语言描绘、图画展现、表演体验等不同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深入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对话,才能深刻领悟课文内容。因此,本节课我通过学生用读读、圈圈、议议的方法,以读悟语,以读促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学生在课堂上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第二课时,我主要分成三个板块进行教学,分别是:借助歌曲,图片激发乐趣;品读感悟,体验乐趣;拓展延伸,升华乐趣.

(一)、借助歌曲,图片激发乐趣。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引导学生带着迫切的心情去海边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品读感悟,体验乐趣;

1、仔细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描写浪花的句子去品读“追浪花“的场景,感受追浪花带来的趣味。

2、默读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哪个场景最有趣?从那些地方看出这个场景的有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自渎感悟能力。

3、导读重点场景,体验乐趣:

(1)摸海星部分先让学生试读,通句子比较。从“摸呀摸呀,嘿...!”中体会到抓小蟹给我带来的乐趣。

(2)抓住两个“原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动感画面。通过第一个“原来”使学生体会到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的专注神情与“螃蟹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的鲜明对照,通过第二个“原来”使学生体会到螃蟹作最后挣扎令人忍俊不禁的情形。

(3)导读“捏大虾”时,抓住写大虾样子的句子,通过图片感受大虾和武将之间的相同点,体会大虾的神气、威武,引导学生品味比喻句的精当,通过朗读想象大虾大摇大摆神气十足的样子,抓住“一捏”这个动词,体会抓住这只大虾的轻而易举,在逐句指导后,再向学生提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带上表情读,让学生边读边体会我“只一捏“便俘虏了‘武将’”的那种得胜时的喜悦心情。

4、指导读好“嘿、哩、咦、哦”等语气,充分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5、多媒体出示赶海画面,学生想象赶海还有那些趣事,引出文中“有的......有的......“句式。

(三)、再品“趣”,整体回归。

通过教师朗读,配上夕阳西下,沙鸥点点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我”提着“战利品”,迎着柔和的海风,沐浴着夕阳的余挥,踩着软绵绵的沙滩走在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极了,不由得哼起了最爱唱的歌。

(四)、围绕趣,课外延伸。

文中用了“嘿、哩、咦、哦”等语气,“束手就擒、东逃西窜”等成语。这些词语的恰当运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尽管全文场景描写没出现一个“趣“字。但我们读后却充分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让我们学习这种写法,写一写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一件事。

五、说板书:略。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四

《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我设计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4.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教学理念:

让学生有独特的学习感受,就应该让学生潜心涵泳、诵读体味。特别是第一课时,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以诵读体味为主要教学形式,注重诵读中涵泳、意会、体悟。并在读中了解课文大意、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能与文本、作者充分的进行对话,为下一节课学习做好准备。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分三个层次的读课文:一读课文,正音,读通课文。二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三读课文,品析文章主要人物。一读课文,正音,读通课文,对一些难理解、难写的字词,重点指导读写,扫除学习课文中的障碍,发挥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作用,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文本。二读课文,让学生能更流利的读文,更好与文本对话,归纳出文章的大意,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在这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提炼出主要人物——老汉。第三次读文,有感情的读课文重点部分,就是有让学生抓住主要人物老汉的言行,感悟老汉的伟大。(这部分主要在第二课时完成。)让学生在了解文章之前扫除阅读障碍,使学生能更好的感悟文本。在学习课文时潜心涵泳、诵读体味,读中感悟、启思中说写、促使学生在言和意的体会中进行感悟、内化、转换。在教授课文时,我采用由整体到部分的方法,让学生在了解文章的大意后,体会老汉的不简单;再细读文中,感悟老汉的伟大。使老汉的形象一步一步浮现出来,越来越清晰。从而使老党支部书记的高大形象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情感生发,激起了对老汉的敬佩之情。达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都见过桥。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桥?(板书:桥)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桥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我们的汉字常是一词多义,这个“桥”除了指我们常见的这些便于通行的建筑物外,还有什么意思呢?(形状如桥梁的)。

对,我们曾学过的《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中的“桥”就是指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桥》这篇课文,看看那这里的“桥”又是指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正音,读通课文。

1.学好一篇课文必须会读。读课文就像上台阶一样,第一级台阶就是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级就要能流利地读课文,第三级台阶就要求我们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们学习课文就要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们来爬第一级台阶,在读课文之前大家要先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认识或者拿不准的字,请查字典弄清楚。请大家放开声音,大声读课文吧!

2.学生读课文。

3.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说明我们都很会读书。老师想请一位平时在全班读书方面锻炼较少的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的1—6自然段。大家说谁来?(生读)大家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相机正音、学习词语)(再请3位同学读书)。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指名说主要内容)。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四)三读课文,品析文章主要人物。

2.我们来默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很深,用笔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受很深。(生读课文)。

3.来!说说再一次读了一遍课文之后,课文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

(生读印象深刻的句段,师相机指导朗读)。

4.通过刚才的读,你们觉得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5.学习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文章的内涵;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老汉的言行。让咱们再一次带着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和村民一起去感受这场灾难,和老汉一起去挽救村民。请大家发放声读7——22自然段。

(五)小结。

我们以知道老汉是个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人,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汉的这些高尚的品质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教后反思:

在本轮的教学后,我反思全教学过程,认为我基本完成第一课时的任务,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老汉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主要是我做好了以下三点:

1、在课堂中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其实在本轮教学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正音、结合语句理解字、词的意思,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很快进入文本、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的.层次清楚,学生任务明确。在教学中,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每次读的任务明确,效果好,大多数学生在三次读后都能基本回答课后的问题,对人物的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3、给足读的时间。课堂时间很宝贵,我还是让学生多次的读长,时间的读,让他们潜心涵泳、诵读体味,所以自然而然的进入文本,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在教学中,我认为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读的落实固然重要。如果上课的时候,先给学生讲讲抗洪抢险的故事,播放几组真实的镜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自然而然地释放自己情感,然后再开始学习课文。这样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音乐、图片、多媒体和同类的文章等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氛围,这样学生就能更快的进入文本,了解人物的特点,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思考。

《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五

一、引出“趣”,切入重点.

回忆:赶海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件怎样的事?引导学生带着迫切的心情去海边赶海。通过描写浪花的句子去品读“追浪花”的场景,快读全文,找出具体写赶海趣事的自然段。

二、紧扣“趣”,辐射全篇。

1、仔细读第三,找出赶海的有趣场景,分别加上小标题,理清脉络。

2、自由读第三,思考,哪个场景最有趣?从那些地方看出这个场景的有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自渎感悟能力。

3、导读重点场景,捉螃蟹部分先让学生试读,通句子比较。从“摸呀摸呀”,“嘿…!中体会到抓小蟹给我带来的乐趣。抓住两个“原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幼感画面。通过第一个“原来”使学生体会到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的专注神情与“螃蟹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的鲜明对照,通过第二个“原来”使学生体会到螃蟹作最后挣扎令人忽俊不禁的情形导读“捏大虾”时学生品味比喻句的精当,通过朗读想象大虾大摇大摆神气十足的样子,让学生边读边体会我“只一捏”便俘虏了“武将”的那种得胜时的喜悦心情。

4、自读感悟这两个场景的“趣”。

5、多媒体出示赶海画面,学生想象赶海还有那些趣事,引出文中“有的……有的……”句式。

6、学生自由读4、5节。结合前文,插图,理解“满载而归”和“战利品”的.意思。

三、再品“趣”,整体回归。

师述。把学生带入情境:“我”提着“战利品”,迎着柔和的海风,沐浴着夕阳的余挥,踩着软绵绵的沙滩走在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极了,不由得哼起了最爱唱的歌。

四、围绕“趣”,课外延伸。

文中用了“嘿、哩、咦、哦”等语气:“战利品、武将”借代词,“束手就情、东逃西窜、满载而归”成语。这些词语的恰当运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尽管全文场景描写没出现一个“趣”字。但我们读后却充分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让我们学习这种写法,写一写自己玩得最开心的一次活动。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六

1、积极参与交际,轮流当导游,给大家清楚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

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提问,感受乐趣。

3、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参与交际,感受交际的乐趣。

1、能够围绕“旅游”大方、地流利进行交际、表达。

2、能够做到认真倾听。

3、当“导游”时做到耐心解答,当“游客”时做到礼貌提问。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各地的风景名胜图片。

2、同学们搜集的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资料。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旅游,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多媒体出示祖国名胜的图片(配上音乐)

2、这节课,我们就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点

1、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孩子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带着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人是——板书:导游!那跟着导游去参观的人就是——板书:游客!

2、马上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的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师:动画片里的游客是怎样做的?生:要仔细听导游的介绍生:游客可以问问题

师:对,游客可以提问。你还记得刚才的小游客问了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指板书)向导游提问,如果没有疑问就要(指着板书:认真倾听)

师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了当导游、当游客要怎样做了吗?

三、师生演练

1、现在,老师特别想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我知道的景点——府谷河滨公园,(师戴上帽子,拿着旗子当导游,请几个学生当游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府谷河滨公园,这里的景色可美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这里有一个莲花湖,湖水很清,湖里养了许多美丽的鱼。公园里还有亭子,我们可以爬上去看风景。公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们可以自由参观。

2、学生自由分组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和游客,练一练,评一评。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我们去旅游》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这一话题是围绕本组课文祖国多么伟大的专题而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中要求学生:“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进入二年级的各次口语交际训练,要努力达到“阶段目标”要求。本次训练,要注重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说,乐意说;同时学会倾听,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依据教材以及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如下:

1、积极参与交际,轮流当导游,给大家清楚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

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提问,感受乐趣。

3、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参与交际,感受交际的乐趣。

1、多媒体课件:各地的风景名胜图片。

2、同学们搜集的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资料。说教法:

1、通过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点名称,激起了学生谈话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旅游见闻,为下面的小组交际活动做铺垫。

2、学生带着目的去看动画片,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观察他所要扮演的角色。

3、通过观看教师表演,学生对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觉得更具体,从而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乐于交际。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旅游,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多媒体出示祖国名胜的图片(配上音乐)

2、这节课,我们就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点

1、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孩子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带着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人是——板书:导游!那跟着导游去参观的人就是——板书:游客!

2、马上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的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师:动画片里的游客是怎样做的?生:要仔细听导游的介绍生:游客可以问问题

师:对,游客可以提问。你还记得刚才的小游客问了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指板书)向导游提问,如果没有疑问就要(指着板书:认真倾听)

师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了当导游、当游客要怎样做了吗?

三、师生演练

1、现在,老师特别想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我知道的景点——府谷河滨公园,(师戴上帽子,拿着旗子当导游,请几个学生当游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府谷河滨公园,这里的景色可美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这里有一个莲花湖,湖水很清,湖里养了许多美丽的鱼。公园里还有亭子,我们可以爬上去看风景。公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们可以自由参观。

2、学生自由分组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和游客,练一练,评一评。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口语交际也是语言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的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这是一个挑战,也是语文教学的升华。

今天上的口语交际课是《我们去旅游》,我课前准备了一些资料,本以为上起来会如行云流水,但是学生似乎兴趣不高,很多同学懒懒地坐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自我感觉是唱独角戏,带着疑问下课后我去问学生,似乎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很多同学说不敢说,怕说错了没面子。

所以我感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是学生在口语交际课时要敢于说,这使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一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学的内容是《秋天》。这堂课不能说很成功,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是很流畅,重复话、罗嗦话也多,即便是同学老师指出答题学生的毛病也似乎不会影响他的情绪,学生们仍旧乐于参与,发言的积极性也高。

你这两节课前后不到多长时间,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仔细分析究其因,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秋天是孩子们最感兴趣也最熟悉的话题,这个美丽的季节刚刚的来到,学生喜欢有话可说。第二,学生感受到了,也看到了秋天,所以对那里的景色比较熟悉记忆深刻,说起来就不费劲。认真反思一下,真的要在多方面下下功夫。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七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10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本课时在教学中,利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各种年代、用途、造型、材质的杯子,穿插对局部设计意图的观察,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是要与使用相联系的。同时,启发学生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用设计的思想进行杯子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这个时期的儿童天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一件小事能引起他们海阔天空的遐想,创作生命力强。

低年级的学生对不同的材料和美术工具的使用,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事物的形与色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对美的事物很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动手能力较弱。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内容,我依据教材特点及学情分析,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有个性、实用又美观的杯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了解设计要素,渗透设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提问法、讲述法、展示法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课件、杯子若干等相关资料。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一)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展示一只一次性纸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常用物品,感受各不相同的外貌,领略一下杯子的风采。由此,便引出我今天的课题:《杯子的设计》。

(二)直观感知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古代的杯子与现代的杯子图片,并思考:“喜欢哪一个,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在学生对杯子有一个初步感知时,继续追问:“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子?”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的兴趣。

美术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借古代的杯子图片,让学生看到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感受杯子的悠久历史。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忆并观察生活中各种材料制作的杯子,初步感受杯子在材质、外观上的区别,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分析探究

而后,我将以一只较为典型的杯子作为分析对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杯子的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出杯子奠定基础。展示一个常见的杯子并提出问题:“刚才见到的这些杯子,虽然材料和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较为相似。请你分析一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最后,我来总结杯子的结构——是由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讲述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杯身——放置液体;杯口——方便喝水;杯底——使杯子平稳放置;杯柄——便于手握住杯子;杯盖——保持杯中液体的温度、卫生、便于携带。美术学习中,借助素材呈现,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对新颖独特的杯子图片加以分门别类地展示,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展示多种功能的杯子图片,更是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设计中体现出作品新颖独特的一面。

(四)示范讲解

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以及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制作杯子设计图,内容包括: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物品名和设计者等,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通过该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掌握设计方法,设计出新颖作品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实践展评

最后,我将举办“新颖的杯子”设计作品展。

1、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功能奖、最佳外形奖和综合奖。

2、评价要求:是否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和研究;是否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用又美观的设计理念;能否绘制出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设计图。借“新品发布”这一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引导更多的学生在自主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到了美术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六)课堂总结,拓展提高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用可塑性材料将自己的设计制作出来。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八

1、本课题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特点,认识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能力目标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培养学生色彩的鉴赏能力,并运用已有知识和本节所得体会与感悟尝试进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的简单设计;通过色彩搭配的视觉传达作用,让五彩缤纷的色彩感染学生,使之认识多彩的世界,更加热爱多彩的生活。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视觉传达中的色彩对人们情感的作用,难点是运用恰当的色彩搭配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本节在美术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视觉形象可以表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现代视觉艺术中其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3、对教材的处理:本课教材通过简洁的文字和大量精彩、新颖的图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引导,为了充分处理好教材,本节采用收集的大量图片,反复进行展示、比较,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直接对学生进行视觉刺激(视觉传达)。多启发学生分析好的作品最终达到落实教材的目的。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色彩知识,如:色块、色调、色相、明度、纯度、三原色、冷色、暖色等基本知识而且学生已能够用三原色调出一些所需要的基本颜色等,部份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和色彩搭配的基本能力,所以要学习此课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基础。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赏析、思考,从视觉刺激到情感影响,进而引导分析理解,使学生产生一种尝试动手设计的冲动而表现自己,实现教学目的,给学生具体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培养学生的技能。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技法训练。

由学生感兴趣的vcd、cd、dvd封面引入课题,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选用的颜色及色彩搭配产生的视觉效果,教师总结视觉传达的重要环节。再通过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比较最为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比较过程中,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出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视觉传达中起到不同的情感作用,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加深,通过人们熟知的生活中的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设计,出示一组图片,如车站、马路旁、在橱窗里、在公共汽车上、在地铁、快餐厅、在报刊杂志上、包装、装潢等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普通而又不同寻常的设计,让学生赏析,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对比,总结出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的特点。多媒体展示的丰富图片本身也是一种视觉传达,不断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萌动自己动手尝试的欲望。

为了引导学生动手创作,进一步介绍冷色、暖色、无彩色表达的情感,赏析一组经典的色彩搭配。让学生体会色彩情感,产生一种自己尝试设计的冲动。

1、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用自己所学、所悟、尝试设计一张cd或vcd、dvd封面,学生设计的形式多样灵活,可用剪纸、拼贴、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与情感。教师巡视加以指导,再把学生中较好作品加以展示,让学生感悟,原来自己只要热爱生活、体验生活,也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 尽可能地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并且在讲评过程中以鼓励为主。这样学生会感到自己被重视,就有成就感,从而在上课与作业中能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评论。在评论他人的作品的同时,自己的认识会进一步提高,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九

图案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空间观念基础上,对有关图形知识的一个巩固过程。它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基本图形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

首先课本给出了四幅精美的设计图案为背景,告诉学生这些有个性的美丽图案都是用直尺、圆规、三角尺画出来的。由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以实物照片的形式给出了“六花瓣”图案的设计过程,在思考与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用圆规将圆三等分和六等分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并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完成所给出图案的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创设的丰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并在实践中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由于在图案设计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等分圆,因此怎样用圆规将圆几等分应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另外,在画图前,怎样观察并分析出图案的基本构成是图案设计的关键,也是本节的重点所在。课程目标:

1、通过图案设计活动,巩固有关图形知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将圆六等分,三等分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创作、欣赏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参与的精神。重点: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三等分圆与六等分圆的基本方法。

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图案基本构成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教学结构和教学基本思路以动手操作为主,以经历探索,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为重,在创设的生动,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以精美图案的设计为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对“六花瓣”图案操作过程的演示,向学生介绍六等分圆与三等分圆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最后一环,通过学生对图案构成的分析与操作来历经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最终作出图案的一个过程。

2、重难点突破法书中以实物照片形式演示的情景过程中,怎样将一个圆用圆规分成六等分和三等分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时首先要介绍圆规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提醒学生画圆时必须要确定圆心和半径。其次,在等分圆的方法讲解之前应先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和组织语言表达的这样一个过程,然后再演示作法,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这种基本作图的方法,突出了重点。

3、图案设计之前对其构成的分析是能作出图形的关键,也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充分展开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再加以适当的引导。特别是每次画圆时,必须让学生说出圆心在哪里,在分析出了图案的基本构成,明确了这些基本构成的画法之后,那么按一定的顺序和步骤,就能设计出一幅图案来,从而便于难点分散,最终突破难点!

本节课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等分圆的基本作法。另外,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还要体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上主要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案模型来体现本节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热情。小黑板上的图案便于观察、讨论与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的进行。

p145随堂练习2、作出图示的图案(目的在于巩固等分圆的基本作法)3、利用直尺,圆规,三角尺自己设计一个美丽图案。(可在全班进行评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1、通过图案设计的活动,巩固有关图形的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进一步建立空间的观念。

2、通过图案设计,进一步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将圆六等分,三等分的方法。

3、认识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欣赏现实中的美丽图案。

1、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创作、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1、重点: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三等分圆与六等分圆的基本方法。

2、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图案的基本构成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模型,小黑板,三角尺,圆规

一、引入:

情景设计1:先出示一把三角尺,然后提问:“三角尺可以用来画什么?”,再出示一把圆规,再提问:“圆规可以用来画什么?你会画吗?”,再提问:“那么,利用三角尺和圆规只能画出简单的一条直线或一个圆吗?”(目的):以几个简单的提问引入图案设计所需的基本工具,并且在此提醒学生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确定圆心和半径、为难点分散作铺垫。

情景设计2:给学生观看自作图案模型。“同学们看,这两幅图漂不漂亮?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其实,它们都是用直尺和圆规画出来的,你相信吗?”(目的):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图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由此过渡到本节内容的重点。

二、画法探索:

1、让学生自己看书本p144页的实物照片,让他们相互交流、讨论,按步骤画出图案。同学们自己画画看,看谁画的又快又好”(目的):用鼓励性的话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初步探索用圆规作一幅稍复杂图案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让一个同学回答,是怎么画出来的?必要时教师可适当引导或帮学生组织语言表达。同时,教师根据同学讲的画法一步步在黑板上演示出作图的顺序与操作过程。

三、操作实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图案设计。一些看似很复杂,很精美的图案大都是用直线和圆弧构成的。等分圆是我们设计图案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其关键在于我们画的时候要会找圆心和半径画弧,找到弧与圆周的交点也就找到了等分点。相信大家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画法以后,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一定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图案。五、作业布置:课本随堂练习2~3。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十

我所执教的《养花》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综合复习”中的一篇课文,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写了养花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总结了自己在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程度适度的文章,领会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此,我“依纲扣本”,以本课教材所处的特殊位置(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理解“奇花异草”、“大雨倾盆”等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初步学会据词定义、据句定词义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中心句,能通过文中的具体事例说出并体会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

3、在朗读中感受作者语言的亲切、自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中心句,能通过文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养花中的乐趣。

教学难点:体会老舍热爱、自然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学情分析。

我班共31人,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而对于需要思考动脑筋的阅读题目,学生不愿独立思考,表现出望而生畏,无能为力的态度。

四、说教法。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特点,在教学中。

1、以教师讲读和学生自学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2、读写结合,学完文章后,作业中让学生口语交际练习。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4变序教学法。抓中心再深入课文内容。

五、说学法。

(1)合作、讨论法: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并使用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说过程。

本课我总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认识作者,导入课题:由作家老舍的相关资料,引出他的散文《养花》。本环节用3到5分钟,,这样由作家引出阅读的文章便于六年级学生整体的复习。

二、检查预习,直奔中心:本环节用10分钟左右,六年级学生经过六年小学生活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了,这个环节检查了学习的预习效果并让学生自己找到了课文的中心,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题。这一环节完成了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三、围绕中心,研读课文:

本环节基本在15分钟左右,请同学们分组读课文的3—6小节完成填表。体现了学生合作的力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合作中就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也体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阅读作品,感受人物。

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读老舍先生的《猫》《草原》《趵突泉》《林海》等其他文章,感受到老舍是个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这一环节基本用10分钟时间,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目标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课件出示作业。

总之,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以阅读老舍的《养花》等老舍的作品感受作家语言的亲切和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此课例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活动一《标志设计》这节课,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三单元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对标志并不陌生,而且通过小学阶段的手工制作学习,已能进行简单的设计来装饰和美化身边的环境,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并已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农村学生的缺点是不能很好的把标志与周围的生活环境紧密的结合起来,对标志设计的理论知识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

2.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加深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知识目标: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标志的功能和艺术美感。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欣赏评议能力和实践能力;体验标志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3.重点难点:

重点标志的定义及功能。难点标志的设计要素及流程。

“启发——引导法”。课堂上,以实例为线索,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我在多个环节让学生欣赏图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理论性的知识点尽量简说,再通过作业和评议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运用投影、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提高用形来传递信息、表达概念与情感的能力。

标志的构成形式:图形组合方式、文字、图文、数字、抽象组方等等出示作业:为班级设计一枚标志并按设计标志的方法步骤进行:

1、选题——明确。

2、构思——新颖。

3、构图——定稿。

4、定稿——加工。

5、着色——单纯(板书)。

展示小结。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十二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线索分明,语言朴素优美,意蕴深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今天把它作为一节复习课来上是希望让学生能对文言知识进行再积累、再巩固的同时学会一些复习文言文的方法,这对今后的文言文学习都大有裨益。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重要实虚词的含义,归纳文言现象。

(3)体会世外桃源虚实相生,寄托的社会理想。

3.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4.教学难点。

本文的难点就是目标的(3)。

第二、分析教法。

(1)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引法、讨论法、归纳法。对于已经学过的文言文,学生对于文中的字、词、句子以及课文的内容,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放开手让学生去识记字词句子的解释和翻译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并互相补充、完善。老师略起指导性作用。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于课文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和把握,我采取问题导引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阅读中思考,努力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另外组织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扩大容量,是达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第三、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了解内容、归纳整理、探讨主题、拓展延伸。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对内容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本课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一本百科知识全书,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本节课具体的教法有:。

一、激发兴趣法。

文言文的复习课相对比较枯燥,所以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于是我在复习课文之初先回顾课文的线索和主要内容,以便帮助学习尽快进入课文。紧接着面向全体学生检查课文背诵,以唤起学生的整体感知,同时采取男女生背诵接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平等交流法。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比如对文言现象的`整理过程,学生讨论归纳交流心得,老师就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并对学生展示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性评价。师生共同营造平等交流的气氛。就极大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分组讨论归纳文言现象并上讲台整理这一环节的设置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合作交流中学到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做一回小老师,去感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问题引导法。

是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重难点。本文中对于主旨的理解与把握是难点。因此我采用问题引导法。先展示桃源美景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其优美、祥和的特点,再展示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将二者结合起来让学生思考陶渊明描述世外桃源的真正用意,从而理解作者寄托于此的社会理想。这样引导可以避免学生生硬机械的背诵主旨,而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把握。在此环节中,让学生看图描述画面内容,而后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原话,其目的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为了让学生对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也是为了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其写作能力,从而设置了“写出你心中理想的家乡”一个环节,希望通过这一环节拉近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积极上进的人,进而完成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第四、板书:(力争新、实、精)。

桃花源记:。

线索:渔人进出桃花源。

情节发展: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再寻桃源。

寄托的理想: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十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掌声》,首先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表现了“以生为本,自主生长”的教学头脑,凭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表现语文东西性与人文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情绪体验,以造就学生的语文实践本领与创新精力为重点,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基础。

下面我将重新课标要求、教育学、生理学等因向来谈《掌声》的计划构想,从主观愿望、客观结果来谈教学目的的告竣。详细从说课本、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步伐、说板书计划五个方面谈教学计划,末了谈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掌声》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非常重要引领作用。我想:在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小英”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爱”的情感世界里,经历情感的洗礼,精神得到唤醒,沉淀为人格了,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生命奠基”!面对着今天被爱重重包围的学生,我想:感受爱,只是起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爱?才是本课的终极生命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对文本的认识,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段“能质疑,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像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启发点拨法:巧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视频资料,使课件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直观、形象、视觉效果好。

3、创境想象法:创设假如小英就在我们的身边等环境,让学生以想象谈话的形式理解文本。

4、评价激励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活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感受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批注记录法:带着疑问读课文时画出相关答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记录读书体会。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一)导语渲染启动情感。

一堂课的开课,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乐曲的音调,开课时我用激情的语言为本课定了情感基调,这样就让我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入学习情景之中。

(二)整体感知积蓄情感。

》指出:“中年级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为了消除朗读中的障碍。我首先把文本中易错、难读的字音利用课件演示进行预习检查、强化。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关键词语的理解,探究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边读边悟,随悟随记下自己的感受,也是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潜心品读升华情感。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感悟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词语和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但我更侧重于在自主阅读中为学生搭建开放阅读的平台,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入情入境的`朗读足以让关爱之情,感激之心渗入到学生的心里。不仅让他们学会了阅读,更重要的我是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教会孩子们学会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在学完课文后,为了弹响属于学生自己的那根情感之弦,我让孩子看《掌声响起来》视频课件,为下一步的朗读和仿写放飞思维,积累素材,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五)课堂总结内化感受。

当不同内涵的视频响起的同时学生为身边人鼓掌,这样呈现出立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目的在于依据课文内容,突出重、难点,清晰、美观、简洁,让学生一目了然。

回顾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认识:

1、从教学目的简直定到教学的每个关键,紧扣语文课程尺度中划定的“重情绪、态度、代价观”的准确导向,选择教学计谋,充实表现新课程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理念,并向课外拓展学习内容,开辟学生视野。

2、在互助探究学习中,老师授之以渔,点拨要领,建立了调和的学习气氛,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到场,点燃了学生头脑碰撞的火花,使差别条理的学生都得到生长。

虽然,我以为这节课个体关键的精致化处置处罚另有待增强。我为了照顾全体学生,使背面教学时间告急。有待于增强团体计划的科学性。

我以为讲堂永久没有“完善”二字,但也正是这遗憾成为我探究讲堂教学的不断动力。也是我以后高兴的偏向。教海探幽无止境,我要用我的教育伶俐只管即便淘汰教学遗憾,让我的讲堂每一节都精美!(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十四

我所执教的《养花》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综合复习”中的一篇课文,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写了养花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总结了自己在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程度适度的文章,领会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此,我“依纲扣本”,以本课教材所处的特殊位置(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理解“奇花异草”、“大雨倾盆”等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初步学会据词定义、据句定词义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中心句,能通过文中的具体事例说出并体会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

3、在朗读中感受作者语言的亲切、自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中心句,能通过文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养花中的乐趣。

教学难点:体会老舍热爱、自然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学情分析。

我班共31人,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而对于需要思考动脑筋的阅读题目,学生不愿独立思考,表现出望而生畏,无能为力的态度。

四、说教法。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特点,在教学中。

1、以教师讲读和学生自学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2、读写结合,学完文章后,作业中让学生口语交际练习。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4变序教学法。抓中心再深入课文内容。

五、说学法。

(1)合作、讨论法: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并使用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说过程。

本课我总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认识作者,导入课题:由作家老舍的相关资料,引出他的散文《养花》。本环节用3到5分钟,,这样由作家引出阅读的文章便于六年级学生整体的复习。

二、检查预习,直奔中心:本环节用10分钟左右,六年级学生经过六年小学生活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了,这个环节检查了学习的预习效果并让学生自己找到了课文的中心,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题。这一环节完成了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三、围绕中心,研读课文:

本环节基本在15分钟左右,请同学们分组读课文的3—6小节完成填表。体现了学生合作的力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合作中就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也体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阅读作品,感受人物。

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读老舍先生的《猫》《草原》《趵突泉》《林海》等其他文章,感受到老舍是个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这一环节基本用10分钟时间,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目标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课件出示作业。

总之,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以阅读老舍的《养花》等老舍的作品感受作家语言的亲切和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此课例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十五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版第九册的课文《花边饺子》。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小时候妈妈给“我”包花边饺子和“我”长大后给妈妈包花边饺子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时代在变,但深沉的亲情永远不会变。文章以朴素的文笔,倾诉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难忘”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让学生体会人间亲情的美好,懂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和回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读音,正确书写12个生字。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具体,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深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十六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这对于以后学生学习笔算加法非常重要。对竖式的写法,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3.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教学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新课。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第一步,让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条件提数学问题。

第三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

【这一环节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

2.探讨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

(2)分4人小组交流算法,要求组长统计算法。在全班评选想出算法最多的小组。

(3)全班学生交流算法。

算法一:数小棒,先摆28根,再摆4根,然后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加到28根上,一边加,一边数,数出最后的结果。

算法二:先算28+2=30。

再算30+2=32。

算法三:先算8+4=12。

再算20+12=32。

算法四:列竖式。

学生已经学会了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有的学生已经有了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所以当学生提出可以列竖式计算时,教师就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

(4)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分组进行交流,并说明自己选这种算法的原因。

三、练习“试一试”。

1.“你想买哪两本书,需要多少钱?”

先请学生独立做题,然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2.“有30元钱,可以买哪些书?”

学生独立思考、做题;分4人小组交流,组长统计计算方法,评选出每个小组中想出方法最多的“智多星”;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四、自由练习。

师:你今年多少岁?算一算再过你多少岁?

你妈妈今年多少岁?再过8年多少岁?

你爸爸今年多少岁?再过7年多少岁?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分4人小组交流计算结果。

【以学生及其父母的年龄为材料进行练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地参与练习与讨论。】。

五、小结。

六、学生自评。

要学生说一说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以后打算怎么做?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十七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徽设计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我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美术第八课《校徽设计》一课。本册教材有四课设计课,校徽、年历、邮票、汽车设计,本课是第一节设计课。校徽作为一种标志开始进入到学生的设计练习中,并且和学生已有的对生活的接触与理解相关联,作为小学生初次接触标志在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入环节设计成轻松的猜谜语游戏,“我说你答—它的基本形是圆形,由金色和黄色组成。”学生抢答:“国徽!”这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由国徽引导至标志设计。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标志的影响,又搜集了各行各业的标志,比如:肯德基,禁止吸烟,人行横道等标志,让孩子们更深切的体会到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从而激发学生对标志设计产生兴趣。有了以上简单的对标志的理解后,进而引申到校徽也是一种标志,以此导入课题《校徽设计》。

在探究新知环节中,出示一组小学校徽,设计了对号入座等教学环节,通过游戏、观察、比较,步步启发学生,总结出校徽设计的两个要素:文字、图形。接着向学生讲解校徽上的每个图形都有深刻的寓意,并分小组去欣赏、评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政法大学、同济大学的`校徽设计。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分析出校徽所传达的寓意,例如“政法大学的校徽图形是一个天平,它意味着法律的公平、公正。”“同济大学的校徽设计成一艘船,三人齐划浆,意味着同舟共济,同济大学!”。通过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校徽比较,让学生明白校徽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字比如北大和中国人民大学,或是图形为主比如同济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校徽的设计一定要简洁大方,并有深刻的寓意。最后,通过比较大学校徽与小学校徽除了文字和图形之外,还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总结出校徽设计的最后一个要素——色彩。

最后再次出示汪疃小学的校徽设计征稿启示,学生清楚了设计的要求后,开始动手设计了。在设计环节,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反馈。

作品展示时,找几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评,互评,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从无形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老师的点评也已鼓励为主,但同时对出现的错误又要给予明确指正。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十八

我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美术第八课《校徽设计》一课。本册教材有四课设计课,校徽、年历、邮票、汽车设计,本课是第一节设计课。校徽作为一种标志开始进入到学生的设计练习中,并且和学生已有的对生活的接触与理解相关联,作为小学生初次接触标志在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入环节设计成轻松的'猜谜语游戏,“我说你答—它的基本形是圆形,由金色和黄色组成。”学生抢答:“国徽!”。这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由国徽引导至标志设计。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标志的影响,又搜集了各行各业的标志,比如:肯德基,禁止吸烟,人行横道等标志,让孩子们更深切的体会到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从而激发学生对标志设计产生兴趣。有了以上简单的对标志的理解后,进而引申到校徽也是一种标志,以此导入课题《校徽设计》。

在探究新知环节中,出示一组小学校徽,设计了对号入座等教学环节,通过游戏、观察、比较,步步启发学生,总结出校徽设计的两个要素:文字、图形。接着向学生讲解校徽上的每个图形都有深刻的寓意,并分小组去欣赏、评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政法大学、同济大学的校徽设计。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分析出校徽所传达的寓意,例如“政法大学的校徽图形是一个天平,它意味着法律的公平、公正。”“同济大学的校徽设计成一艘船,三人齐划浆,意味着同舟共济,同济大学!”。通过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校徽比较,让学生明白校徽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字比如北大和中国人民大学,或是图形为主比如同济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校徽的设计一定要简洁大方,并有深刻的寓意。最后,通过比较大学校徽与小学校徽除了文字和图形之外,还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总结出校徽设计的最后一个要素——色彩。

最后再次出示汪疃小学的校徽设计征稿启示,学生清楚了设计的要求后,开始动手设计了。在设计环节,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反馈。

作品展示时,找几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评,互评,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从无形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老师的点评也已鼓励为主,但同时对出现的错误又要给予明确指正。

设计说课稿(汇总19篇)篇十九

《赶海》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贴近儿童、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全文分为3段。第一段,以歌词开头,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巧妙地引出下文。第2段,按“追赶浪花——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过程。第3段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其中第二段是重点。

学情分析。

“赶海”是指人们在海水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贝壳、海藻之类的东西。对于住在海边的人来说,“赶海”是很平常的事,但对于生活在内陆的孩子来说,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似”。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这一课,我设计了两课时,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首先出示大海波涛澎湃的背景图、播放《大海啊,故乡》的乐曲,把学生带人情景。(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背景图和乐曲所营造的氛围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

2、在自然地揭示课题后,紧接着我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思考、讨论:什么叫赶海?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此时,我出示了一组图片,学生看着生动直观的图片,听着老师的讲解,很容易就理解了赶海就是大海退潮后,人们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之类的东西。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我是先播放一段《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借助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然后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这句话,体会赶海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多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感染学生。再指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浪人相互依恋的情趣。从“闹着”、“兴奋极了”体会作者想去赶海的急切心情。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我采取的是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分享别的同学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交流中去相互比较、相互评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我先让学生围绕“趣”字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语句,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活动中哪些地方是有趣的。然后,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议议自读的感受,互读对方感到有趣的内容,并相互评议。最后,老师组织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像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从“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虏……”等词句中体会大虾看似威武,实则无力抗争,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

在把握这些句子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抓住文中的“武将”、“俘虏”等重点词语的理解,来帮助学生体会赶海的乐趣。在理解“武将”一词时,我出示了一张穆桂英的武将图,让学生通过直观图片把武将头上插着的两根翎毛与大虾摇摆的两条长须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十分相像,更突出了大虾的威武神气。同时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这里,我顺势向学生提出要向作者学习,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

3、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抓住了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人们赶海时还会做什么,怎样的有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如果说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更多的表现赶海的热闹有趣、充满动感,那么,课文第四自然段则重在突出大海的平和,优美,展示赶海有趣的另一面。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又向学生展示了夕阳西下、海鸥飞翔的情景,让学生借助图景朗读课文,想象此时海滩的宁静,感受人们三三两两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为了凸显文章结构的圆合之美,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再次播放音乐与画面,引导学生读文,感受作者对大海深深的爱,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中心小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大全(17篇)

    德育工作总结是对学生德育发展进行梳理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为了更好地总结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整理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可行的方法。

    十年后我们家乡的河小学(实用16篇)

    优秀作文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独特的视角,能够让读者对文学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经验。

    保卫室工作年度计划(精选20篇)

    年度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个人的进步和发展设定更明确的目标。想要写一篇精彩的年度总结?不妨借鉴一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相信会给你带

    初中数学教学的小论文(专业23篇)

    通过查阅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技巧。范文六:关于社会问题的范文,让我们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一)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目前,在

    三年级状物蜻蜓(优秀17篇)

    优秀作文是在各个学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它能够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这些优秀作文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

    学生军训感言(模板21篇)

    优秀作文是精心构思、用心书写、语言流畅、内容丰富的一篇篇佳作,它可以展现作者的才华和文思灵感,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乐趣,我想我们都希望写一篇优秀作文吧。随后,小编为

    公司年度办公室工作总结(热门16篇)

    通过办公室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自己的目标和进展。在写办公室工作总结时,不妨参考一下以下范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总结的要点和技巧。我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一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小指挥家含反思(专业14篇)

    幼儿园中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借助以下幼儿园中班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实践。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游戏,能随音乐用各种动作表现

    未来的多功能书包(优质23篇)

    优秀作文的特点包括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20xx年,古灵精怪

    读背影读后感(汇总23篇)

    读后感是对所读书籍的评价和评价的一种表达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一本书的价值和质量。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上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