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碧墨

教学计划的定期评估和调整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步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一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4、指导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及已积累古文知识,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品味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几首边塞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边塞诗的主要特征,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路,大致了解“边塞诗”

1、出示《从军行》、《塞下曲》,师感情朗读。

2、这两首属于什么诗?简单介绍“边塞诗”的特点。

二、熟读古诗,疏通古诗意思。

1、师配乐朗读;生试读。

2、交流读诗方法:你有什么方法或途径把诗读懂?

3、按以上大家交流的读诗方法自主交流古诗的意思。

4、班内检查交流情况。

三、品读古诗,体会古诗意味。

(一)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

1、在这句诗,你看到了什么景物?(明月、边关)。

2、“明月”和“边关”从秦汉时期到如今都怎样?

3、作者想借助这两种没有改变的景物来说明边关的一种什么现象?(边关的战事也一直在持续,跟秦汉时一样)。

4、是啊!几百年了,边关的战事一直都没有平息,国家始终受到侵扰,此时作者的内心充满了对国家的什么之情?(担忧)。

5、点学生品读出“担忧”。

6、长年的战事,作者有没办法改变?所以作者内心又是如此的……?(无奈)。

7、点学生品读“无奈”。

8、每到寂静的.夜晚,将士们面对皎洁如水的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将士们思念着什么?(家乡)还思念着家乡的……?(亲人)这又是多么凄凉的夜晚啊!

9、点学生读出“凄凉”。

家乡的人儿也想着将士您啊!因为您“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出示“万里长征人未还”

1、为什么“人未还”?

2、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战场上一种怎样的惨景?

3、将士们死的死,伤的伤,他们何曾不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的身边?可是“万里长征”,路途是如此遥远,来回谈何容易?作者内心对将士们如此遭遇充满了……?(同情)同时为他们发出哀叹。

4、点学生品读“同情”与“哀叹”。

(三)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简介“李广”

2、从“但使”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可惜这位名将不在了,作者内心充满了对这位英雄的什么之情?(怀念)。

点学生品读出“怀念”

提示:要是这位名将在该多好啊!要是朝廷能发现这样的人才该多好啊!这是作者美好的愿望。

品读出“愿望”

3、以此看出作者希望朝廷能怎样做?(任用良将)。

四、课内外整合,挖掘古诗意蕴。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边塞诗。

2、投影其中三首让学生朗读。

3、挖掘边塞诗的共同点。

(写的都是边关的景色。写的都是将士的生活。表达的都是作者同情、哀叹或赞扬将士的情怀。)。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三

1、唐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看看这几句古诗,试着填一填,把这几句补充完整。

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

林暗草惊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2、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

3、解释边塞诗的含义。

我们把这种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要仔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生字读得字正腔圆。

2、学习本课生字词。

三、解诗题,知作者。

【塞】:边关要塞。【出塞】:到边疆戍守边关。

2、【知作者】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四、明诗意、悟诗境。

1、【明诗意】请同学边读边思考,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帮助理解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补充知识点:龙城飞将李广是稀罕的名将,匈奴畏惧,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曾评价他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学习提示:在概括诗意的时候,可以将注释带入诗中思考,书中注释如下: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阴山】位于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例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意】只要还有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英勇善战的将领,就不会允许外地越过阴山。

2、读一读这句诗,说一说:这两句诗仅仅是在表达诗人和士兵在思念飞将军李广?

(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

(希望名将在,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3、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想一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什么?

【还】回家。

【长征】长途出征。

【关】边关。

【诗意】这里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长期在外出征、御守边关的将士至今未回家。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保家卫国。在边关的孤独寂寞。)。

五、回顾全诗,拓展延伸。

1、联系诗人写诗的地方,想象一下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将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

2、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结合诗文,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希望名将在,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战争结束,回到家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在边关吗的孤独寂寞,思念家乡。)。

3、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出塞》,并划分出节奏。

4、按照划分的节奏,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四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深入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查找有关诗人、时代背景、其他描写战争诗的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诗文。

3、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战争有关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复习方法,交流资料。

1、复习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有一个把古诗学好学透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是什么内容?(生叙述)。

2、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

(2)明确背景。

(三)讨论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诗,整体感悟。

2、运用学法,小组探究。

3、分句汇报,品味诗句。

a、汇报前两句。

(1)说清诗意,体会诗情。

思考:为什么要提到秦汉时的明月和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带给你什么感觉?

(2)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升华诗情。

(3)拿出摘录笔记,记录诗句,养成积累的习惯。

(4)联系课外,链接知识。

b、汇报后两句。

(1)汇报方法同上:读、背、摘录、板书。

(2)看教材“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了解诗中引用的典故“龙城飞将”。

二、(一)凭借情境,升华诗情。(出示课件)。

让我们再看全诗,大声诵读一边,再来体会作者之情。

(二)回味诵读,深入品味。(再出示课件)。

学生诵读,练背。

三、(一)解决书后练习题,对比本课两首描写战争的古诗各自的感情基调。

(二)再看“我的视角”,解决冬冬的问题,理解多数古人选择战争题材写诗的原因。

四、日积月累,课外延伸。

收集王昌龄其他描写战争的古诗,还可以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战争的古诗。

《出塞》作为一篇古诗,是从战争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英勇善战的名将镇守边关,以消除边患的感情。今天这堂课,总的来说是按照预设上完了,总的感觉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从预设角度上来看。我一直思考,语文课要教给学生什么?是字词,句子,学习方法?还是一首诗,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从教以来,我认为,语文应该是深度的思考和广度的吸纳,语文的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的流动图书馆。于是,我想通过一堂课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元素。

《出塞》是七绝诗的压卷之作,是唐边塞诗中的一朵奇葩,因此,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应该将其融在边塞诗中去体会。因此,教学的破题,我选择“塞”字为突破口,打开边塞之门,直观地感知边塞环境之恶劣、生活之艰苦、战事之频繁、生死之惨烈。为学习诗歌,培育好一个深沉凝重的基调。学生的直观感知,是通过古诗词典型句子和边塞图片直观去体会,以诗解诗,对于我们班学生的整体水平来说或许稍难,但我预设之初是非常想做这样一个尝试的。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把诗读熟,初步体会诗歌大意,从戍边而引出“万里长征”,进而在体会万里长征时,从时间长去感知征人生活的艰难、惨烈、悲壮,在深究征人“人未还”的根由时,体会征人不能回的事实,同情征人的生活。最后再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中,一层层地体会征人出征的豪迈;诗人对和平的憧憬和对朝庭的不作为的无奈。通过分析,去体会。然后再通过朗读去体悟。

课堂安排很紧凑,环环相扣,课堂语言的设计也很精美细致,但正是由于预设的东西太多,整堂课似乎都变成了教师的舞台,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削弱了。这堂课课堂容量很大,大到似乎已经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以致于课文后面接连几次教师的激情引读都没能引读出学生最有感情的朗读。

我想说的是对于课堂预设和生成的问题。本课教学我的失误在于注重了课堂预设,却忽略了课堂生成。而课堂生成才是一堂课中最闪亮之处呀!课堂上,预设虽然重要,但是生成更不可缺少,只是我很多时候,往往不敢去抓住生成的东西,或者说是没有能力去在瞬间捕捉生成的契机。《出塞》这堂课,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提高自我文学修养是我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3、引导学生读悟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古诗大意,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

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提示课题。

1、师导语: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学习了不少古诗,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边塞诗吗?(《碛中作(唐·岑参)》、《凉州词(唐·王翰)》)来我们一起背诵一下吧。

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大家有兴趣吗?

4、板书课题。(指导“塞”的读音,理解其意)齐读课题。(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常有的题目)。

5、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出示自学提示。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联系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诗文,老师准备了自学提示,谁愿意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检查初读情况:

2)诗是有节奏的,所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指名读,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

3)听古诗录音。咱们再来听听这首诗的录音吧。读得怎么样?咱们也像这样试着读读。齐读。

3)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三、细读古诗,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行(课件出示)。

1)请大家自由读这二行,边读边理解这两行诗的意思。

2)出示画面。谁来说说这画面描绘了什么?(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四周是荒凉的原野,远处有一座雄关,)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边塞)。

3)“秦时”和“汉时”分别指什么?

4)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只是这延续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以至万里长征人未还。

5)从“万里”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这里的“人”指的是谁?“人未还”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不回家?(板书:人未还)(他们还在戍守边关,还在打战,不能回家;他们已经战死沙场,回不去。边关的战事接连不断,不能回家。)师:他们想回家吗?(想)。

6)补充资料。这些将士们多么想回家啊,可是他们真的能平安地回家吗。我们来看资料。(课件出示)。

读了这份资料,我们看一个“未”字包含着多少辛酸与失望啊!读到这里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悲凉、凄凉)。

7)指名读。读出你的感受。

8)齐读。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啊!让我们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一起齐读……(一二行)。

8)此时,假如你是那些将士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

9)是啊,当那些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将士们,渴望回家的时候,在同一轮明月下,远在故乡的亲人同样也会思念他们。“人未还却心相系”,让我们感觉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这该死的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的心情仅仅是悲哀吗?从这里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板书:痛恨、同情)。

12)带着这种感受再来齐读这句。

(二)品读第三、四行(课件出示)。

1)请大家自由读,结合注释理解这两行诗的意思。

2)出示李广将军的简介。

3)理解“但”

4)了解了这些,再来读读这句诗,谁来说说这两行诗写了什么?(板书:飞将在)。

5)是啊,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胡人……(不敢度阴山)阴山也就安定了,那么边关也就会……(安宁了),边关安宁了,将士们也就不用万里征战了,他们……(就能回家乡),和家人团聚,那么国家……(也会更太平)。

6)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良好的愿望呢?(期盼有良将,期盼和平)(板书:期盼)。

7)期盼有良将,难道朝廷真的没有像李广将军这样的良将吗?(有)为什么他们不到前线杀敌呢?(有的不愿当将领,有的则是不被朝廷重用)。

8)唐朝前期曾经有过辉煌与繁荣的时期,人们也过着安定的生活。可是到了唐玄宗时期,皇帝昏庸无能,朝廷无能,将领们醉生梦死。诗人高适在《燕歌行》中就写出这样的诗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课件出示)诗人写这两行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对朝廷用人的不当,将帅无能的不满。(板书:不满)。

9)指名读。谁能来读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评读,再指名读。听录音。再读。

这不止是诗人的希望,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将士们的希望,他们希望……。

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将士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

(三)小结,并尝试练笔。

1)通过刚才的学习(师点板书),我们明白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既有对戍守边关战士的同情,对战争的痛恨,也有对和平生活的期盼以及对朝廷用人不当的不满。

2)假如你是士兵、是父母、是妻子、是儿女……你想说些什么,请写出来。(课件出示)。

四、赏读古诗,背诵古诗。

1)是啊,你们说的这些都表达了将士们的亲人渴望早日结束战争,渴望亲人早日团聚,然而战争结束了吗?(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有着浓浓爱国情怀的诗人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愿望,再读读这首诗,试着背下来。

2)学生试背。

3)指名背、齐背(配乐)。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出示介绍李广的诗。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飞将军,唐代的诗人卢纶也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颂飞将军的,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

2)我们今天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却反映了中国人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美好愿望,让我们远离硝烟,远离战争,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也希望我们的国家兵强将广!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六

1、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通过诵读诗句、品悟字词,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当时朝廷、将领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

查阅诗人和本诗背景资料。

结合注释,自学诗意。

课前互动创诗境:看图猜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板书诗题和诗人)。

二、解诗题,知诗人。(检查预习)。

1、解诗题。

齐读诗题,读准“塞”的音,说说“塞”和“出塞”的意思。师随机补充“边塞”的重要性。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三、诵诗句,明诗意。

诵诗句(ppt出示全诗)。

(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生结合字音、流畅度评价。(注意“教”读第一声。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

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2)读出节奏有韵味。

指名读出节奏,评价。(告知七言绝句的节奏通常为前四后三,也可按词读。)自由练读。师生合作读。

(3)展示读。

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

指2-3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

(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结合注释,明白诗句大意。

师:放声朗读便于记诵,低声吟咏利于思悟。请同学们轻声读诗句,参照文下注释,说说意思,不懂之处同桌一起探讨。

(1)学生自学诗句,同桌探讨,师巡视了解疑问之处。

(2)出示全诗,指名说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不求统一,大致符合意思即可),还有哪些疑问。学生不能解决之处,师再引导解疑。

“秦时明月汉时关”――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简要拓展“互文”修辞手法。)。

“万里长征人未还。”――离家万里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仍没有回还。(师:诗中的“人”指的是――出征的战士。唐朝管出征边塞的士兵就叫“征人”。板书:征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要是英勇善战的李广将军还健在,绝不让匈奴的兵马越过阴山。(提示:“但使”“飞将”“不教”“胡马”四词要翻译过来;师可视情况简要介绍阴山。)。

四、品词句,悟诗情。

(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ppt出示)。

1、同学们,请轻声吟诵,看看诗句在你脑海中留下怎样的画面?

引导品悟句一:

(预设)生1:一轮明月照着边关。

师:这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凄凉)读出你的感受来。

质疑:可这“明月、边关”是边塞再普通不过的景物,句一又绝妙在哪儿呢?(ppt出示朝代,感知时间久远。)这一“秦”一“汉”两字,将时间延展到近千年!千百年来,明月变了吗?(生:没有)边关变了吗?(生:没有)变的是一批又一批守边的征人们呐!所以,诗人第一句的七个字是想告诉我们--(出示“千百年来,战争一直没有停息。”齐读)让我们读出句一的“历史久远”来。(生齐读)。

小结:诗人巧妙地用普通景物向我们传递出了这么多“言外之意”,这充分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凝练之美。

1、品悟句二。

师:诗人王昌龄不留恋京城的繁华,把目光投向荒凉的大漠和征人。他关注的边关及征人是怎样的呢?(ppt出示图片,师讲解)。

(出示句二)回想画面读一读,你又读出了哪些“言外之意”,悟出了那种诗情?

(预设)生2:万里长征----离家万里,路途遥远。(师补充:那时,从家乡到边关,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别说步行,即便是乘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至少也得半年之久。)。

生3:人未还----战争很残酷。(师追问:为何没回?――也许是还活着仗没有打完不能回,也许是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一个“人未还”,饱含了多少凄凉与残酷啊!)。

3、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受齐读一二句。

师:人未还,心相系呀!同学们,每到明月高挂的夜晚,那些背井离乡、历经生死考验而幸存下来的征人们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板书:思乡思亲)。

师描述画面,引导读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儿(夫、父)未还”。

师:天伦之乐不能享,为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现在你的心中还仅仅是思念的哀伤吗?还有什么?(悲愤)。

师:对什么的悲愤?(战争)。

师(板书:恨战争):是对无休止战争的悲愤。来,将你们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齐读一、二两句。(生齐读)。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不仅品出了征人和亲人之间的思念,还悟出了他们对战争的愤恨。看来,采用想象画面、品悟重点字词来体味诗情的方法很好用!推荐给大家!

(二)品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面对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王昌龄多么希望时光倒流,回到汉朝相对安稳的日子啊,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1、谁说说这两句诗什么意思?相机检查注释“但使、胡马”的理解。

2、了解李广。

(1)ppt出示唐、卢纶的《塞下曲》,指名说从诗中认识了怎样的李将军。

(2)ppt补充李广资料,感知其英勇善战,读出敬佩(思念)之情。

3、师:诗人这里思念几百年前的李将军的文字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思考或言外之意呢?(生反馈)学贵有疑。相信下面的诗句和资料能帮到你。

(1)(ppt出示相关边塞诗句,师生合作读。)。

师:此时,你想对无休止的战争说--(战争真残酷、征人伤亡很大……)。

(2)(ppt出示《资治通鉴、唐纪》资料)师引读。

师:此时你相对朝廷说----(你们怎能不管征人死活?你们要派良将才能打胜仗啊……)读着读着,我们终于明白了,诗人哪是在盼李将军啊,他分明是在――(板书:忧国忧民盼和平)读出诗人满怀的期盼--(生读)。

4、师:可怜的千百万征人们啊,思念之苦咱忍了,战场伤亡咱认了,可朝廷不管咱死活、当时将领的无能实在太令人寒心呀!征人们,这仗咱不打了,回家吧!----行不行?(不行!“没有国哪有家”!)请同学们牢记:无论何时何地,“有国才有家”!

师:来,同学们,让我们读出保家卫国的豪情----(齐读三四句)面对前来进犯的敌人,读出我们必胜的决心----―(再读三四句)。

四、背诗文,颂经典。

1、颂诗人(ppt出示课文插图)。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诗人王昌龄。因他深知征人之苦,所以无限哀叹----(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因他心系家国,所以呼喊----(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这寥寥28个字,就是诗人一片赤诚之心的见证!难怪明代诗评家李攀龙评价他的《出塞》是――(ppt出示,生读“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2、颂征人。

师:看着看着,这远去的背影又幻化成千百万征人的代表。他们虽九死一生、思乡思亲,仍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他们虽痛恨朝廷、将领和战争,但又希望杀敌报国使家国太平!这就是征人的赤子豪情!

3、颂经典。

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用诵读向征人、诗人和他的作品致敬!(生起立,齐诵全诗。)。

五、课外拓展,延读经典。

师:请坐。悲凉中流露壮美,愤恨中满是赤子热忱。这就是边塞诗的共性。

1、学法迁移(如果时间不足,把拓展学习引向课外。)。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想象画面,体会诗境;品悟字词,体味诗情”的方法学会了《出塞》。请看,我把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二)也带来了。(ppt出示: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学生自学,反馈。师评价(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熟能生巧--建议把学法继续运用到自己搜集的边塞诗里。)。

2、结束语:一句句诗行,描绘一幅幅画卷;一首首诗歌,讲述一段段历史过往。课下,希望同学们与诗词经典作伴,拥有属于自己的诗意和远方。(谢谢!)。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七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能深入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1.师生共同查找有关诗人、时代背景、其他描写战争诗的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诗文。

3.准备课件。

一、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战争有关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复习方法,交流资料

1.复习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有一个把古诗学好学透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是什么内容?(生叙述)。

2.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

(2)明确背景。

(三)讨论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诗,整体感悟。

2.运用学法,小组探究。

3.分句汇报,品味诗句。

a、汇报前两句

(1)说清诗意,体会诗情。

思考:为什么要提到秦汉时的明月和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带给你什么感觉?

(2)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升华诗情。

(3)拿出摘录笔记,记录诗句,养成积累的习惯。

(4)联系课外,链接知识。

b、汇报后两句

(1)汇报方法同上:读、背、摘录、板书。

(2)看教材“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了解诗中引用的典故“龙城飞将”。

二、

(一)凭借情境,升华诗情。(出示课件)

让我们再看全诗,大声诵读一边,再来体会作者之情。

(二)回味诵读,深入品味。(再出示课件)

学生诵读,练背。

三、

(一)解决书后练习题,对比本课两首描写战争的古诗各自的感情基调。

(二)再看“我的视角”,解决冬冬的问题,理解多数古人选择战争题材写诗的原因。

四、日积月累,课外延伸。

收集王昌龄其他描写战争的古诗,还可以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战争的古诗。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八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1、提问:“唐朝”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能用简明的词语进行概括吗?(繁荣昌盛、富足、强大……)。

2、同学们知道吗,在这繁华昌盛的背后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背井离乡,别妻离子,常年戍守在大漠边关,抵御外族的入侵。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人中,也有这样一些诗人,他们不留念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而把目光投向了荒凉的大漠和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这些诗人以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边塞诗。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轻读《出塞》《凉洲曲》这两首诗歌,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确,并想想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诗人都姓王。

(2)都是边塞诗。

1、过渡:两首诗歌虽然类型相同,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让我们先来看看《出塞》这首诗。

2、同学们自己细致地读读诗文,联系注释,想想这首诗歌的大意。想好了,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议一议,说一说。

3、指名说说诗文的大意,疏通诗意后追问:

(1)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进行描写。但老师却有一丝疑惑,诗人为什么要在“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前加上时间限定词“秦”和“汉”呢?我斗胆改一改,改成“一道明月照边关”,行吗?(不行,“秦”和“汉”两个时间限定词,说明边关的战事已延续多年,使诗歌显得雄浑苍茫,韵味悠长。)。

(2)是呀,从秦至唐近千年的时光,边塞地区战乱不断,驻守的将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明月还是那轮恒古不变的明月,边关还是那苍凉寂寥的边关,想到这,作者此时心中多少感慨啊。你能用读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感慨吗?(指名读后再齐读)。

(3)岁月更替,可驻守边关的将士们的命运却大多相同,诗中哪一句告诉我们了?(万里长征人未还)。

(4)你知道将士们不能还家的原因有哪些吗?又有哪些人在盼着他们早日归家呢?

(6)面对这千年来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多想时光能倒流啊,让时光能回到汉朝,回到那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过渡:李广,西汉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令敌军是闻风丧胆,好几年不敢入侵中原,唐代诗人卢纶曾有一首诗歌《塞上曲》就描写了李广将军的英勇威猛。

2、教师范读并口述大意:傍晚,光线昏暗的丛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拉开了弓箭射向猎物。等到天明去寻找箭头,却发现箭已深深地插入了石头的棱角中。

3、学生齐读《塞上曲》。

4、对李广这位汉代名将怀念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另一层深意,你能揣摩出吗?(唐朝无良将,企盼有良将能平息战乱。)。

5、你能用企盼的心情再读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吗?

1、过渡:诗人期盼良将,沙场上的将士们又何尝不是呢?让我们来到疆场,看看将士们的生活吧。

2、学生自读《凉洲曲》,联系注释,想想诗歌大意。

3、指名读并疏通大意。

4、全班齐读。

5、品悟诗情:

(1)、即将赶赴战场,却还举杯畅饮,将士们真的是饮酒作乐,贪杯好酒而醉吗?(不是,他们是借酒消愁。)。

(2)将士们愁的是什么呢?

(3)酒入愁肠愁更愁,将士们心里知道“古来征战……”。谁来用读说出它们的心声。

1、是呀,“古来征战几人回”,正是因为“几人回”,才致使“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们再来读读《出塞》和《凉洲曲》,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歌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愿望。(爱国忧民,盼望和平,厌恶战争,企盼良将)。

2、这些美好的愿望不仅仅是唐代诗人们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著名歌手蔡琴就用她的歌声表达出了同样的心愿,听歌曲《出塞曲》。

出塞凉洲曲。

秦时明月汉时关,葡萄美酒夜光杯,

万里长征人未还。人未还——几人回欲引琵琶马上催。

但使龙城飞将在,醉卧沙场君莫笑,

不教胡马度阴山。盼望和平古来征战几人回。

厌恶战争。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3、引导学生读悟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提示课题。

1、师导语: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学习了不少古诗,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边塞诗吗?(《碛中作(唐·岑参)》、《凉州词(唐·王翰)》)来我们一起背诵一下吧。

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大家有兴趣吗?

4、板书课题。(指导“塞”的读音,理解其意)齐读课题。(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常有的题目)。

5、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联系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诗文,老师准备了自学提示,谁愿意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检查初读情况:

3)听古诗录音。咱们再来听听这首诗的录音吧。读得怎么样?咱们也像这样试着读读。齐读。

3)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三、细读古诗,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行(课件出示)。

1)请大家自由读这二行,边读边理解这两行诗的意思。

2)出示画面。谁来说说这画面描绘了什么?(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四周是荒凉的原野,远处有一座雄关,)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边塞)。

3)“秦时”和“汉时”分别指什么?

4)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只是这延续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以至万里长征人未还。

5)从“万里”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这里的“人”指的是谁?“人未还”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不回家?(板书:人未还)(他们还在戍守边关,还在打战,不能回家;他们已经战死沙场,回不去。边关的战事接连不断,不能回家。)。

师:他们想回家吗?(想)。

6)补充资料。这些将士们多么想回家啊,可是他们真的能平安地回家吗。我们来看资料。(课件出示)。

读了这份资料,我们看一个“未”字包含着多少辛酸与失望啊!读到这里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悲凉、凄凉)。

7)指名读。读出你的感受。

8)齐读。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啊!让我们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一起齐读——(一二行)。

8)此时,假如你是那些将士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

9)是啊,当那些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将士们,渴望回家的时候,在同一轮明月下,远在故乡的亲人同样也会思念他们。“人未还却心相系”,让我们感觉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这该死的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的心情仅仅是悲哀吗?从这里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板书:痛恨、同情)。

12)带着这种感受再来齐读这句。

(二)品读第三、四行(课件出示)。

1)请大家自由读,结合注释理解这两行诗的意思。

2)出示李广将军的简介。

3)理解“但”

4)了解了这些,再来读读这句诗,谁来说说这两行诗写了什么?(板书:飞将在)。

5)是啊,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胡人——(不敢度阴山)阴山也就安定了,那么边关也就会——(安宁了),边关安宁了,将士们也就不用万里征战了,他们——(就能回家乡),和家人团聚,那么国家——(也会更太平)。

6)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良好的愿望呢?(期盼有良将,期盼和平)(板书:期盼)。

7)期盼有良将,难道朝廷真的没有像李广将军这样的良将吗?(有)为什么他们不到前线杀敌呢?(有的不愿当将领,有的则是不被朝廷重用)。

8)唐朝前期曾经有过辉煌与繁荣的时期,人们也过着安定的生活。可是到了唐玄宗时期,皇帝昏庸无能,朝廷腐败,将领们醉生梦死。诗人高适在《燕歌行》中就写出这样的诗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课件出示)诗人写这两行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对朝廷用人的不当,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板书:不满)。

9)指名读。谁能来读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评读,再指名读。听录音。再读。

这不止是诗人的希望,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将士们的希望,他们希望——。

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将士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

(三)小结,并尝试练笔。

1)通过刚才的学习(师点板书),我们明白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既有对戍守边关战士的同情,对战争的痛恨,也有对和平生活的期盼以及对朝廷用人不当的不满。

2)假如你是士兵、是父母、是妻子、是儿女……你想说些什么,请写出来。(课件出示)。

四、赏读古诗,背诵古诗。

1)是啊,你们说的这些都表达了将士们的亲人渴望早日结束战争,渴望亲人早日团聚,然而战争结束了吗?(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有着浓浓爱国情怀的诗人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愿望,再读读这首诗,试着背下来。

2)学生试背。

3)指名背、齐背(配乐)。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出示介绍李广的诗。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飞将军,唐代的诗人卢纶也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颂飞将军的,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

2)我们今天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却反映了中国人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美好愿望,让我们远离硝烟,远离战争,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也希望我们的国家兵强将广!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

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2.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学生背诵。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谈话激趣:

1、提问:“唐朝”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能用简明的词语进行概括吗?(繁荣昌盛、富足、强大……)。

2、同学们知道吗,在这繁华昌盛的背后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背井离乡,别妻离子,常年戍守在大漠边关,抵御外族的入侵。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人中,也有这样一些诗人,他们不留念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而把目光投向了荒凉的大漠和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这些诗人以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边塞诗。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轻读《出塞》《凉洲曲》这两首诗歌,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确,并想想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诗人都姓王。

(2)都是边塞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过渡:两首诗歌虽然类型相同,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让我们先来看看《出塞》这首诗。

2、同学们自己细致地读读诗文,联系注释,想想这首诗歌的大意。想好了,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议一议,说一说。

3、指名说说诗文的大意,疏通诗意后追问:

(1)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进行描写。但老师却有一丝疑惑,诗人为什么要在“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前加上时间限定词“秦”和“汉”呢?我斗胆改一改,改成“一道明月照边关”,行吗?(不行,“秦”和“汉”两个时间限定词,说明边关的战事已延续多年,使诗歌显得雄浑苍茫,韵味悠长。)。

(2)是呀,从秦至唐近千年的时光,边塞地区战乱不断,驻守的将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明月还是那轮恒古不变的明月,边关还是那苍凉寂寥的边关,想到这,作者此时心中多少感慨啊。你能用读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感慨吗?(指名读后再齐读)。

(3)岁月更替,可驻守边关的将士们的命运却大多相同,诗中哪一句告诉我们了?(万里长征人未还)。

(4)你知道将士们不能还家的原因有哪些吗?又有哪些人在盼着他们早日归家呢?

(6)面对这千年来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多想时光能倒流啊,让时光能回到汉朝,回到那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参读《塞上曲》,了解李广。

1、过渡:李广,西汉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令敌军是闻风丧胆,好几年不敢入侵中原,唐代诗人卢纶曾有一首诗歌《塞上曲》就描写了李广将军的英勇威猛。

2、教师范读并口述大意:傍晚,光线昏暗的丛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拉开了弓箭射向猎物。等到天明去寻找箭头,却发现箭已深深地插入了石头的棱角中。

3、学生齐读《塞上曲》。

4、对李广这位汉代名将怀念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另一层深意,你能揣摩出吗?(唐朝无良将,企盼有良将能平息战乱。)。

5、你能用企盼的心情再读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吗?

(三)学习《凉洲曲》。

1、过渡:诗人期盼良将,沙场上的将士们又何尝不是呢?让我们来到疆场,看看将士们的生活吧。

2、学生自读《凉洲曲》,联系注释,想想诗歌大意。

3、指名读并疏通大意。

4、全班齐读。

5、品悟诗情:

(1)即将赶赴战场,却还举杯畅饮,将士们真的是饮酒作乐,贪杯好酒而醉吗?(不是,他们是借酒消愁。)。

(2)将士们愁的是什么呢?

(3)酒入愁肠愁更愁,将士们心里知道“古来征战……”。谁来用读说出它们的心声。

四、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是呀,“古来征战几人回”,正是因为“几人回”,才致使“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们再来读读《出塞》和《凉洲曲》,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歌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愿望。(爱国忧民,盼望和平,厌恶战争,企盼良将)。

2、这些美好的愿望不仅仅是唐代诗人们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著名歌手蔡琴就用她的歌声表达出了同样的心愿,听歌曲《出塞曲》。

五、拓展文本外延,展示课外积累的边塞诗作。

板书设计:

出塞凉洲曲。

秦时明月汉时关,葡萄美酒夜光杯,

万里长征人未还。人未还——几人回欲引琵琶马上催。

但使龙城飞将在,醉卧沙场君莫笑,

不教胡马度阴山。盼望和平古来征战几人回。

厌恶战争。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二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能深入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1.师生共同查找有关诗人、时代背景、其他描写战争诗的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诗文。

3.准备课件。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战争有关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复习方法,交流资料。

1.复习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有一个把古诗学好学透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是什么内容?(生叙述)。

2.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

(2)明确背景。

(三)讨论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诗,整体感悟。

2.运用学法,小组探究。

3.分句汇报,品味诗句。

a、汇报前两句。

(1)说清诗意,体会诗情。

思考:为什么要提到秦汉时的明月和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带给你什么感觉?

(2)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升华诗情。

(3)拿出摘录笔记,记录诗句,养成积累的习惯。

(4)联系课外,链接知识。

b、汇报后两句。

(1)汇报方法同上:读、背、摘录、板书。

(2)看教材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了解诗中引用的典故龙城飞将。

(一)凭借情境,升华诗情。(出示课件)。

让我们再看全诗,大声诵读一边,再来体会作者之情。

(二)回味诵读,深入品味。(再出示课件)。

学生诵读,练背。

(一)解决书后练习题,对比本课两首描写战争的古诗各自的感情基调。

(二)再看我的视角,解决冬冬的问题,理解多数古人选择战争题材写诗的原因。

收集王昌龄其他描写战争的古诗,还可以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战争的古诗。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谈话激趣:

1、提问:“唐朝”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能用简明的词语进行概括吗?(繁荣昌盛、富足、强大……)。

2、同学们知道吗,在这繁华昌盛的背后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背井离乡,别妻离子,常年戍守在大漠边关,抵御外族的入侵。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人中,也有这样一些诗人,他们不留念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而把目光投向了荒凉的大漠和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这些诗人以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边塞诗。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轻读《出塞》《凉洲曲》这两首诗歌,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确,并想想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诗人都姓王。

(2)都是边塞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过渡:两首诗歌虽然类型相同,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让我们先来看看《出塞》这首诗。

2、同学们自己细致地读读诗文,联系注释,想想这首诗歌的大意。想好了,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议一议,说一说。

3、指名说说诗文的大意,疏通诗意后追问:

(1)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进行描写。但老师却有一丝疑惑,诗人为什么要在“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前加上时间限定词“秦”和“汉”呢?我斗胆改一改,改成“一道明月照边关”,行吗?(不行,“秦”和“汉”两个时间限定词,说明边关的战事已延续多年,使诗歌显得雄浑苍茫,韵味悠长。)。

(2)是呀,从秦至唐近千年的时光,边塞地区战乱不断,驻守的将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明月还是那轮恒古不变的明月,边关还是那苍凉寂寥的边关,想到这,作者此时心中多少感慨啊。你能用读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感慨吗?(指名读后再齐读)。

(3)岁月更替,可驻守边关的将士们的命运却大多相同,诗中哪一句告诉我们了?(万里长征人未还)。

(4)你知道将士们不能还家的原因有哪些吗?又有哪些人在盼着他们早日归家呢?

(6)面对这千年来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多想时光能倒流啊,让时光能回到汉朝,回到那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参读《塞上曲》,了解李广。

1、过渡:李广,西汉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令敌军是闻风丧胆,好几年不敢入侵中原,唐代诗人卢纶曾有一首诗歌《塞上曲》就描写了李广将军的英勇威猛。

2、教师范读并口述大意:傍晚,光线昏暗的丛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拉开了弓箭射向猎物。等到天明去寻找箭头,却发现箭已深深地插入了石头的棱角中。

3、学生齐读《塞上曲》。

4、对李广这位汉代名将怀念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另一层深意,你能揣摩出吗?(唐朝无良将,企盼有良将能平息战乱。)。

5、你能用企盼的心情再读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吗?

(三)、学习《凉洲曲》。

1、过渡:诗人期盼良将,沙场上的将士们又何尝不是呢?让我们来到疆场,看看将士们的生活吧。

2、学生自读《凉洲曲》,联系注释,想想诗歌大意。

3、指名读并疏通大意。

4、全班齐读。

5、品悟诗情:

(1)、即将赶赴战场,却还举杯畅饮,将士们真的是饮酒作乐,贪杯好酒而醉吗?(不是,他们是借酒消愁。)。

(2)将士们愁的是什么呢?

(3)酒入愁肠愁更愁,将士们心里知道“古来征战……”。谁来用读说出它们的心声。

四、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是呀,“古来征战几人回”,正是因为“几人回”,才致使“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们再来读读《出塞》和《凉洲曲》,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歌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愿望。(爱国忧民,盼望和平,厌恶战争,企盼良将)。

2、这些美好的愿望不仅仅是唐代诗人们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著名歌手蔡琴就用她的歌声表达出了同样的心愿,听歌曲《出塞曲》。

五、拓展文本外延,展示课外积累的边塞诗作。

出塞      凉洲曲。

秦时明月汉时关,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万里长征人未还。        人未还——几人回       欲引琵琶马上催。

但使龙城飞将在,     醉卧沙场君莫笑,

不教胡马度阴山。盼望和平    古来征战几人回。

厌恶战争。

企盼良将。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四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及已积累古文知识,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品味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几首边塞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边塞诗的主要特征,体会诗人的情怀。

1、出示《从军行》、《塞下曲》,师感情朗读。

2、这两首属于什么诗?简单介绍“边塞诗”的特点。

3、引入《出塞》。

1、师配乐朗读;生试读。

2、交流读诗方法:你有什么方法或途径把诗读懂?

3、按以上大家交流的读诗方法自主交流古诗的意思。

4、班内检查交流情况。

(一)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

1、在这句诗,你看到了什么景物?(明月、边关)。

2、“明月”和“边关”从秦汉时期到如今都怎样?

3、作者想借助这两种没有改变的景物来说明边关的一种什么现象?(边关的战事也一直在持续,跟秦汉时一样)。

4、是啊!几百年了,边关的战事一直都没有平息,国家始终受到侵扰,此时作者的内心充满了对国家的什么之情?(担忧)。

5、点学生品读出“担忧”。

6、长年的战事,作者有没办法改变?所以作者内心又是如此的……?(无奈)。

7、点学生品读“无奈”。

8、每到寂静的夜晚,将士们面对皎洁如水的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将士们思念着什么?(家乡)还思念着家乡的……?(亲人)这又是多么凄凉的夜晚啊!

9、点学生读出“凄凉”。

家乡的人儿也想着将士您啊!因为您“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出示“万里长征人未还”

1、为什么“人未还”?

2、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战场上一种怎样的惨景?

3、将士们死的死,伤的伤,他们何曾不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的身边?可是“万里长征”,路途是如此遥远,来回谈何容易?作者内心对将士们如此遭遇充满了……?(同情)同时为他们发出哀叹。

4、点学生品读“同情”与“哀叹”。

(三)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简介“李广”

2、从“但使”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可惜这位名将不在了,作者内心充满了对这位英雄的什么之情?(怀念)。

点学生品读出“怀念”

提示:要是这位名将在该多好啊!要是朝廷能发现这样的人才该多好啊!这是作者美好的愿望。

品读出“愿望”

3、以此看出作者希望朝廷能怎样做?(任用良将)。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边塞诗。

2、投影其中三首让学生朗读。

3、挖掘边塞诗的共同点。

(写的都是边关的景色。写的都是将士的生活。表达的都是作者同情、哀叹或赞扬将士的情怀。)。

4、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配乐朗诵。

背诵古诗。

出塞。

景哀叹(远离亲人)。

人(将士)。

忧国忧民。

但使……。

情愿望(任用良将)。

不教……。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五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1、提问:“唐朝”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能用简明的词语进行概括吗?(繁荣昌盛、富足、强大……)。

2、同学们知道吗,在这繁华昌盛的背后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背井离乡,别妻离子,常年戍守在大漠边关,抵御外族的入侵。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人中,也有这样一些诗人,他们不留念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而把目光投向了荒凉的大漠和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这些诗人以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边塞诗。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轻读《出塞》《凉洲曲》这两首诗歌,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确,并想想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诗人都姓王。

(2)都是边塞诗。

1、过渡:两首诗歌虽然类型相同,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让我们先来看看《出塞》这首诗。

2、同学们自己细致地读读诗文,联系注释,想想这首诗歌的大意。想好了,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议一议,说一说。

3、指名说说诗文的大意,疏通诗意后追问:

(1)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进行描写。但老师却有一丝疑惑,诗人为什么要在“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前加上时间限定词“秦”和“汉”呢?我斗胆改一改,改成“一道明月照边关”,行吗?(不行,“秦”和“汉”两个时间限定词,说明边关的战事已延续多年,使诗歌显得雄浑苍茫,韵味悠长。)。

(2)是呀,从秦至唐近千年的时光,边塞地区战乱不断,驻守的将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明月还是那轮恒古不变的明月,边关还是那苍凉寂寥的边关,想到这,作者此时心中多少感慨啊。你能用读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感慨吗?(指名读后再齐读)。

(3)岁月更替,可驻守边关的将士们的命运却大多相同,诗中哪一句告诉我们了?(万里长征人未还)。

(4)你知道将士们不能还家的原因有哪些吗?又有哪些人在盼着他们早日归家呢?

(6)面对这千年来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多想时光能倒流啊,让时光能回到汉朝,回到那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过渡:李广,西汉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令敌军是闻风丧胆,好几年不敢入侵中原,唐代诗人卢纶曾有一首诗歌《塞上曲》就描写了李广将军的英勇威猛。

2、教师范读并口述大意:傍晚,光线昏暗的丛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拉开了弓箭射向猎物。等到天明去寻找箭头,却发现箭已深深地插入了石头的棱角中。

3、学生齐读《塞上曲》。

4、对李广这位汉代名将怀念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另一层深意,你能揣摩出吗?(唐朝无良将,企盼有良将能平息战乱。)。

5、你能用企盼的心情再读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吗?

1、过渡:诗人期盼良将,沙场上的将士们又何尝不是呢?让我们来到疆场,看看将士们的生活吧。

2、学生自读《凉洲曲》,联系注释,想想诗歌大意。

3、指名读并疏通大意。

4、全班齐读。

5、品悟诗情:

(1)、即将赶赴战场,却还举杯畅饮,将士们真的是饮酒作乐,贪杯好酒而醉吗?(不是,他们是借酒消愁。)。

(2)将士们愁的是什么呢?

(3)酒入愁肠愁更愁,将士们心里知道“古来征战……”。谁来用读说出它们的心声。

1、是呀,“古来征战几人回”,正是因为“几人回”,才致使“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们再来读读《出塞》和《凉洲曲》,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歌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愿望。(爱国忧民,盼望和平,厌恶战争,企盼良将)。

2、这些美好的愿望不仅仅是唐代诗人们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著名歌手蔡琴就用她的歌声表达出了同样的心愿,听歌曲《出塞曲》。

秦时明月汉时关,葡萄美酒夜光杯,

万里长征人未还。人未还——几人回欲引琵琶马上催。

但使龙城飞将在,醉卧沙场君莫笑,

不教胡马度阴山。盼望和平古来征战几人回。

厌恶战争。

出塞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六

1、学会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理解、感悟古诗的方法,加强对古诗理解、感悟的能力。

教学准备古诗教学的幻灯片。

一、由题导入。

那么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善于写边塞诗的唐朝诗人王昌龄。

二、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诗,说一说读后的感受。

3、根据书下的注释,谈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如果英勇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建在,绝不会让匈奴的兵度过阴山的。

4、理解感悟诗意,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古诗的朗读当中。

5、自由朗读古诗。

6、指名读古诗。

7、完成课后练习一。

三、谈方法,讲感悟。

说一说自己理解、感悟古诗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学习积累古诗《塞下曲》。

五、背诵古诗。

六、作业。

1、查找其他的边塞诗。

2、背诵古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相关范文推荐

    气味瓶教案(精选18篇)

    通过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下面是几份教学工作计划,其中包含了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观察三个透明的瓶子,说一说瓶子里

    2023年高中班会活动策划(热门19篇)

    活动策划还需要考虑风险管理,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在以下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活动策划思路和创意,对我们的活动策划有所启发。面对刚刚结束紧张的中考

    最新仙人球的启示四年级大全(17篇)

    优秀作文的创作要求作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修养,同时还需要注重积累和练习。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不同写作者的风格和思维方式,希望对大

    2023年中学生团结合作讲话稿(优秀12篇)

    优秀学生对自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轨迹和成功之道,相信这些故事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正能量。

    2023年工会法制宣传活动方案(优质18篇)

    活动方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目标、时间、资源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学习这些活动方案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为了切实开展好2016年"12.4"法制宣传

    最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酒店(热门13篇)

    社会实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自己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社会实践报告示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为了体会在社会中的

    最新仓管文员应聘简历(热门18篇)

    一份优秀的个人简历不仅要准确地呈现个人信息,还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增加自己在求职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值得学习的个人简历样板,希望能够为

    2023年工程施工地劳务合同书(热门15篇)

    施工合同具有明确性、约束力和稳定性等特点,它对于施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施工合同的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工程施工有所启发

    2023年生产部的年度总结生产部年度总结结语(专业21篇)

    年度总结是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对自己进行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年度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写作技巧和经验。2020年生产部在公司

    2023年小学生文明班会教案(热门21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小学教案范文,提高自己的教案编写能力。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问候语。2.愿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