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5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XY字客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阿长与山海经 》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文中描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劳动妇女。她粗鲁、迷信、没文化,爱切切嚓嚓,并不善于照顾孩子,然而她质朴,善良,热心,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淳朴向往和对“我”的真诚关爱。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充满了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不知姓名、身份低微的保姆的深切怀念。她的善良,她对我的关爱,特别是她对“我”的精神需求的尽力满足,让成年后的我充满感激,久久难忘。

1. 认识阿长。

2. 品读细节描写,发现人物的语言,阿长的表现背后的隐藏的.秘密。

3. 梳理“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读懂并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深怀念之情。

(一)走进阿长 认识阿长

1.阿长是谁 这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称呼她长妈妈,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名字是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阿长在这里无名无姓,可见身份是多么的低微,是不被人尊重的。

为了交代阿长的名字,鲁迅用了两段文章,这样是不是太繁琐了?那么,这两段,如果删去了,有没有损失呢?肯定是有的。

本来名字对于人来说,应该是慎重其事的。一般人的名字,大都寄托着美好的期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叫法,表现的是不同的情感和关系。鲁迅强调说,她叫阿长。然而,长并不是她的姓。也不是她的绰号。因为,绰号往往是和形体的特点有关系的,而阿长身体并不高,相反,长得“黄矮而胖”。原来她的名字是别人的名字,她的前任的名字。问题出来了:

1、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把他人的名字随意安在自己的头上吗?什么样的人,名字才会被人家随便安排呢?一个有头有脸的人,人家敢于这样对待她吗?这样的人,肯定是社会地位卑微的,不被尊重的。这是很可悲的。鲁迅不惜为此而写了这两段文章,说明了他对一切小人物的同情,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这叫“哀其不幸”。

2、名字如果随便被安排,在一般人那里难道不会引起反抗吗?然而,阿长没有,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很正常似的。这说明了什么呢?她没有自尊,人家不尊重她,她麻木。鲁迅在这里表现出他对于小人物态度的另一方面:“怒其不争。

3.写了阿长什么

她喜欢“切切察察”,“说话时,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自己的鼻子和对方的鼻尖。”这是我最讨厌的。喜欢“告状”。睡觉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这让我极度不满。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 。这是我所不耐烦。讲长毛的故事,这倒让我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这敬意逐渐淡薄起来,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完全消失了。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到渴求已久《山海经》,这让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可以说,这是一个毛病多多的人,她没文化,行为粗俗而又迷信。作为保姆,她并不善于照顾孩子。除了为我买来了《山海经》一事,其他的都是让我“不佩服”,“最讨厌”和“无法可想”的。哪怕产生的敬意也会逐渐消失。

(二)《山海经》

1. “我”和《山海经》

就书的模样来说,阿长买给“我”的《山海经》实在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然而作者两次强调:“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这书“宝”在什么地方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可以让我们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当三味书屋的先生在课堂上诵书至陶醉入迷时,于“我们”却是“最相宜”的,因为此时学童可以偷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喜欢做的是“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画画儿玩。而《山海经》正是一本带有很多插图的书: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山海经》一书中的故事以及插图的奇特、魔幻,对于想象力正炽的儿童,自然是极富诱惑力的,因此,对《山海经》的热爱自然就会让“我”对帮助自己得到这本书的长妈妈心怀感激和敬意。而“我”对那个富有叛逆精神的刑天的酷爱,正是作者自己战士人格的最初萌芽。因此可以说,对于少年鲁迅来讲,《山海经》是真正的启蒙教材之一。

“并非学者”的阿长实在比“书多”但疏懒的远房叔祖更能给予孩子真诚的爱护和帮助,阿长可以算上是最让“哥儿”动情难忘的启蒙老师了:她把善良真诚、乐于助人、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这些优良的品格,以朴实的行动输送到了少年鲁迅的血液之中。

2.阿长和《山海经》

从文章内容看,阿长与《山海经》的关系有两个方面:首先,阿长“并非学者”,也并不曾对“三哼经”有过最粗浅的了解,因此说阿长和《山海经》本无联系也无不可。第二,由于“我”的缘故,二者发生了联系。是“我”的念念不忘引起了阿长对《山海经》的注意,而“我”原本以为“说了也无益”(即根本没抱希望),因为这是一件“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但最终的结果是――她知道了“我”的渴望后,很快便将自己用微薄的工资买来的“有画儿的‘三哼经’”交到了“我”的手里。

从这个意义上讲,阿长已经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粗俗的下人,而应当是一个心思细腻、热情真诚的“长妈妈”了。

文章围绕“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采用层层“剥茧”的方式,细致地描绘了“我”对长妈妈由“不大佩服”到“空前的敬意”到“特别的敬意”到“新的敬意”的认识过程,而长妈妈纯洁朴实的灵魂也在这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认识过程中得到了展现。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中“我”用很不屑的口气介绍了阿长:“不知道她姓什么”、“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我”所不耐烦的“许多规矩”在“我”的“讨厌”与“不大佩服”中,一个没有社会地位、朴直平凡、愚昧落后的劳动妇女形象便呼之欲出了。而“空前的敬意”与“特别的敬意”则发生在她讲“长毛”的故事时,她竟然相信脱掉裤子的妇女可以使大炮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在这里,作者以一种苦笑的口吻批判了长妈妈的愚昧:“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反语讽刺,在平静的叙述中突然插上大有深意的妙语,庄谐结合,增添了文章的幽默感。

最后,文章以婉转的笔调,集中描写了“我”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她为“我”做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长妈妈对儿童求知天性的尊重和爱护,对作者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的艺术手法,先抑长妈妈身上封建思想的尘垢,后扬她固有的质朴善良、热情助人的品质,将深切的同情与真诚的赞美融合为一,结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便是这种深情的真实流露。

《阿长与〈山海经〉》的人物塑造细腻而饶有风趣,伴随着作者深情的缅怀与思念,它犹如一枚耐咀经嚼的橄榄,令人回味与思索。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录音机、配乐磁带、小黑板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导入 )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了这篇《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阅读课文去探个究竟。(板书文题、作者)

二、回顾复习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有关知识(参阅《三点一测》)

强调:主要作品集及初一学过的课文、出处

学生自读《三点一测》,了解《山海经》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可就词语含义、段落大意、内容质疑、分析评价等内容圈点批注。(参考《三点一测》)

教师抽查字词学习情况。(参见《三点一测》)

1.注音:(出示小黑板)

惊骇 诘问 惧惮 憎恶 疮疤

恶: 憎恶 恶心 恶毒

模: 模样 模范

2.听写并释词:

面如土色 深不可测 惧惮 诘问 惊骇 渴慕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词句师生共同探究疑难词句,小组无法解决的,提交全班讨论、交流。教师参阅教参46页“文句解说”,酌情讲解。

2.速读课文,参阅《三点一测》66页,初步理解课文。

3.思考研讨: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在全班交流。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参阅课后练习一答案)

四、课堂小结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渎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五、作业 设计

口头作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谁讲得真实、生动、传神。

六、检测题设计

抄写并记会本课的生字词,按小组检查验收。

第二课时

精读全文,进一步研析阿长这个艺术形象,重点研读买《山海经》一节。

一、朗读课文1~17语段,重温长妈妈这个艺术形象

1.播放伴读音乐,学生分组朗读1~17语段

回顾思考:文中这些关于长妈妈的故事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板书提纲,明确。

喜欢切切察察 低声絮说 饶舌多事

管“我”很严 喜欢“告状” 不拘小节

睡觉时摆成“大”字

元旦早晨塞福橘 淳朴善良

烦琐的规矩 关心孩子

“长毛”的故事

2.研讨课后练习第二题,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双重感情。

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交流,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二、研读买《山海经》一节,即18~28语段

1.分组朗读课文18~28段

学生听读,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各组长组织讨论,并作好本组讨论的笔记。

(1)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2)“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2.学生分组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明确问题的关键。

第(1)问:“我”渴慕着绘图《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第(2)问: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3.齐读最后两段。思考: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正是深切怀念的真实写照。

板书:为“我”买回《山海经》——真诚热情 乐于助人

深 切 怀 念

4.请学生说说长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学生归结,教师明确(参阅课后练习一答案)

5.学生批注文中描写阿长的语句,并分析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

教师提示有关描写的知识,让学生找出文中出色的描写,师生共同揣摩。(参阅教参47页第3)

三、课堂小结

本文按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这些都是令作者心灵震憾的原因,文中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其词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力口深体会。

四、布置作业 (选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四)的短文写作练习,在班上交流。

3.当有一天阿长为“我”买到绘图的《山海经》时,如果“我”想对她说句话,会是什么话?请写几句话描述它。

4.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五、检测题设计:

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

(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着什么事。

(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母亲去了。

(4)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5)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1学习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a紧抓能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生活细节;

b先抑后扬的写作技巧;

c详略得当

2功利阅读(为解决眼前的问题而读)潜意识的激发与培养

3调动生活体验,关注身边的人给予你的真爱

一.导入。

大家知道鲁迅这一代文豪“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是什么吗?(适时板书《山海经》)。这本书的由来又和谁密不可分呢?(板书“阿长与”)

二.功利阅读。

带着下列问题细读课文,或圈点勾画,或涂涂写写,节约时间,思考答案。

1、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从中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发言,形成共识:

事情:切切察察;“大”字睡相;元旦仪式;繁琐道理;长毛故事;谋害隐鼠;买《山海经》。

重点:买《山海经》

阿长: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节,迷信善良,无知淳朴…

【写作提示】紧扣特点,关注细节,详略得当。

三.质疑探究。

问题:有人说,文中所列举的生活小事虽多但缺乏联系,特别是阿长替“我”买《山海经》一事纯属她的一时冲动,甚至让读者感到阿长的前后举动有矛盾。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样看的?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表。

(师生总结:事情多,但详略有致,联系紧密。阿长粗犷中有细心,愚鲁中有率真。她对我的关爱是始终如一的。有些事情可能令人费解,但不管怎样,她的出发点是好的,善良的`。阿长替我买《山海经》一事更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她对我的关爱情感的高潮,所以不矛盾。)

【写作提示】行文中,情感线索很重要;先抑后扬:铺垫——烘托

四.真情流露。

童年或现在,我们可能都生活在爱的包围之中,只是有些时候有些人有些事被我们遗忘罢了。甚至,有的人还被我们无端的误解。静下心来,梳理梳理,敞开心扉,好好聊聊。

五.作业布置。

结合生活体验,写一篇本文读后感,字数300——500字左右。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以爱为主题,诉说了对普通人的爱,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要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是本单元重点。新课标非常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人的体验,结合这些特点,本课的设计就围绕着爱这个主题进行。

【教学目标】

1、鲁迅先生笔下的阿长虽是一个粗人,然而她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挚怀念。在本文前半部分充满贬义色彩的文字后面,许多地方含有同情与怀念,有双重色彩,前一种色彩形诸文字,后一种色彩则隐藏在叙事当中,本课要在学生对阿长已有的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

2、阿长并不完美,甚至有许多毛病,在作者真切生动的细节描写中,我们都能感受得到。但作者并没有对她失去敬重和怀念。因为作者在她身上看到了人类那种可贵的纯朴和真率,善良和真挚。本课应让学生领会了作者的这种情感以后,能用爱的情感去发现爱、体验爱,感悟爱,特别是对普通人、弱者的爱这种博大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

3、本课写人非常精彩,运用了各种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阿长的形象。通过让学生用心写爱,让学生学习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来表现对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同情与怀念之情。

2、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发现爱,体验爱。

3、写作拓展:用心写爱。

【教学难点】

体验爱,大胆写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阅读交流

学生应能理解课文的前半部分虽为抑笔,但说的是儿时的心理,其实阿长对孩子的关爱是有表现的,不单是买了《山海经》才算是做了一件好事。例如对阿长的令我不大佩服的言行中所流露出来的率性任情,阿长的麻烦的规矩中所寄托的真诚的愿望等等,学生可能需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读懂。本题旨在让学生在文字的背后认识阿长,体会写作时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三、情感引申:发现爱,体验爱

阿长并不完美,甚至有许多毛病,在作者真切生动的细节描写中,我们都能感受得到。但作者并没有对她失去敬重和怀念。因为作者在她身上看到了人类那种可贵的纯朴和真率,善良和真挚。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普通人,包括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在你与他们的交往中,你能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吗?分小组谈谈自己的体会,再与全班同学分享一下。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爱的眼光去关注身边的人。也许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并不能确切地理解阿长与身边的人有什么联系,要适当地举例加以引导。例如本班有位同学在纪律上总不大自觉,每每被女班长批评,心里对她挺有意见。但在写作文《我的好朋友》时,细想之下,还是写了这位班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明白了班长这样做的目的,感觉到她是一位诤友。所以爱的情感可以是一种理解、一种关怀、一种宽容、一种关爱。这时学生应能领会老师的意图,再要求学生讨论:在生活当中,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有的人或许开始不被你理解,但你渐渐体会到了爱;有的人或许并不完美,但同样能引起你爱的情感。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生可能只会特别关注某一类人,老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关注不同类型的人,如工人、保姆、残疾人,对这些普通人、弱者也应倾注爱的情感。

四、写作拓展:用心写爱

根据刚才体验到的爱写一段话,写一写你对这些人的印象、情感,你是怎么看待他们的。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写作时在情感的把握上也许没问题。但对写作的方法也许要适当引导。结合本文作者写阿长的方法,要提示学生一要选好恰当的事例,二要能运用生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三要这件事要能表达出你对这个人的情感。可参考以下的句式:

他(她)是

(谁),我因

(事),对他(她)

(情感)。

五、小结

爱就在我身边。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鲁迅先生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留给世界一个斗士的背影。然而,鲁迅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扇打开鲁迅童年的窗子,那里有另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尤其是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令他终生难忘。所以,鲁迅也有温情的一面,像战士在未散尽的硝烟中遥想和平。《阿长与山海经》就是鲁迅作品中少见的充满温情和同情、充满感激和怀念,甚至有些内疚和愧怍的文章。

(教师声情并茂,学生听讲专心。)

(二)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师)展示“天下第一奇书”——《山海经》。

(学生看大屏幕上和老师手中的《山海经》。)

(师)《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以神话为主的书,内容包罗万象,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当时的生活日用百科全书,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童年时代的鲁迅做梦都想得到一部《山海经》,但谁也不肯真心真意地帮助他,他念念不忘的是《山海经》。那么,最终是谁满足了鲁迅的这个愿望?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并将不理解的生字词做好标记。教师巡视默读情况)

(三)深入研读,深情品味。

(师)谁能回答上面问题,同学们?

(生)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

(师)回答很正确。刚才通读全文时,你发现长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大家对长妈妈的情况做简要介绍,要从人物外貌、家庭状况和生活时代等不同方面去说。

(生)阿长是一个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所知的劳动妇女,她生活在旧时代,大约在清朝末年。长得又矮又胖,面皮发黄,长得一点也不好看。

(生)她不认识字,没文化,是鲁迅家的保姆,还是一个寡妇。

(师)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家也很阔气,你的父母也要给你安排一个保姆,那你愿意雇佣长妈妈吗?为什么?我们开一个小小的辩论会,如何?同意请长妈妈的为正方,不同意的为反方,请同学们开始准备。

(学生们热情讨论起来。教师参与讨论。不多久,有部分同学举手。)

(正方1)长妈妈青年守寡,家里没有什么牵挂,会安心地照顾我。

(正方2)她还会讲美女蛇、长毛等有趣的故事,我愿意让她做保姆。

(反方1)她喜欢“切切察察”,唠唠叨叨,我顽皮时她会告状,我不喜欢她。

(反方2)她睡相不好,睡觉时会挤着我,我可受不了。

(反方3)她规矩太多,太麻烦!

(反方4)她讲的“长毛”的故事虽然有趣,但也恰恰说明了她的愚味无知。

(学生们越辩越激动,热烈的掌声不时响起。)

(四)合作讨论,理解意图。

(师,满意地小结)辩论会先暂告一个段落。看来反方占了上风啊。是啊,鲁迅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来写长妈妈的“缺点”和“错误”:饶舌、多事、睡相不好、有许多的繁文缛节、愚昧无知。说到这儿,咱们大多数同学都不愿意让她做保姆。可鲁迅又在文中赞扬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同学们怎样理解这一点?请大家分小组讨论。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生)因为长妈妈满足了童年鲁迅的一个最大愿望——买来一套《山海经》。

(生)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长妈妈知道“我”的心,谁也没有长妈妈那么热心。别人也不会像长妈妈那样真心关心孩子,尽可能地帮助孩子。所以,鲁迅先生怀着感激的心情说长妈妈“确有伟大的神力”。

(学生情绪激动。)

(师,意味深长地说)是啊,因为曾经感动,所以不能忘记。书虽然印刷得不够精美,甚至很粗糙,但渗透着长妈妈对“我”的爱啊!

(师)同学们,再看写长妈妈买《山海经》,长妈妈身上写的不多,而且故意不写她是怎样买到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故意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长妈妈买《山海经》的经过补叙出来,好吗?四人一小组,一人讲,其他同学补充。

(男女生各推选一名同学到前面补叙长妈妈买书的经过。两名同学都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长妈妈买《山海经》的经过,教室里不时传来笑声。)

(师)通过补叙买书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得出,长妈妈是真心真意关爱着我的人。尽管“我”以前有些憎恨和讨厌她,但这并不影响总体上对她的喜爱。特别是当“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买到以后,这种喜爱和敬佩的心情就更强烈了。

作者虽然写了长妈妈的一些缺点,但她身上热情、淳朴、善良、宽厚、仁慈的美德,更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作者运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之情,还有很深的同情和内疚之情。

(五)情感体验,呼唤真情。

(师)鲁迅作品的叙事,用词的分寸感、层次感同他的语言风格是有机融合的,真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一语天然万古新”。通过反复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鲁迅语言风格的情感、韵味及其背后的精神魅力。《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朗读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读出作者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最后一段文字,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娓娓道来,学生激情吟诵。)

(生)反复吟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能体味出作者仰天长叹所体现的巨大情感冲击力,体味出作者的内疚与惭愧,体味出作者的感激和怀念。

(师,继续引导)假设长妈妈还活在人世。她听说了这篇文章后,她会对鲁迅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展开想象,赋予长妈妈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与鲁迅对话。

(学生们情绪高涨,叽叽喳喳,议论不停。)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气氛活跃。)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谈对本节课的感受。

2、教师深情总结:有一种回忆叫温馨,有一种滋味叫浓郁,有一种情感叫内疚。鲁迅先生的作品代表了20世纪中国语文的最高成就,读他的文章能感受到一种精神之美、人格之美、思想之美和语言之美。人伦亲情忆故乡,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鲁迅,对故乡风物人情的眷恋已融入他的血液之中,并深深植根于他的心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坎坷、历尽艰辛之时,鲁迅怀着满腔真情,写下了《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祈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无名无姓的长妈妈,就这样走进了中国的文学画廊,“长妈妈”这个亲切的称呼将和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一样永远不朽!

(播放歌曲《祈祷》,音乐起:“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

(随着教师深情的话语和音乐声起,教室里开始肃穆起来,空气也仿佛凝重了许多,学生们久久沉浸在感人的氛围之中。下课铃响起。)

(作业见小黑板:在你的童年生活中,又没有像长妈妈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