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象共舞王崧舟课堂评价 与象共舞的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影墨与象共舞王崧舟课堂评价 与象共舞的教学反思(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与象共舞王崧舟课堂评价篇一

我在初读《与象共舞》这篇文章时,被泰国人与大象之间的种种友好行为深深打动,人与动物如此和谐共处,太美了!所以,在处理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朗读贯穿教学始终

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最大的特点。

二、注意教给学生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三、注重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

这节课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精彩语言重点训练,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部分允许学生有个性表达,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难度,也给了启发。不到十分钟,学生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既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有大胆奇特的想象。

与象共舞王崧舟课堂评价篇二

《与象共舞》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中,本文抓住了大象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性格,聪明,善于表演等方面的特点.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

这篇课文我们全体五年级老师将它选作了集体备课课例展示的内容,前后共进行了好几次的修改,在课上完后,通过高段老师的集体教研,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上又有了一些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亟待改进的问题。

回顾本课教学,教学设计层次清晰,能从整体入手,通过语言和生动有趣的视频创设情境,以课题为突破口,首先让学生质疑:谁与象共舞?怎样与象共舞?接着从谈人与象共舞的感受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表现人与象和谐共处的有关句子体会,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畅谈学习感受。最后再抓课题质疑: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人和象的密切关系,为什么文章要以“与象共舞”为题呢?在学生的自读自悟和老师的点拨引导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与象共舞是泰国人象和谐相处的极致表现,人与象不仅共舞,甚至共生共乐,从而提升课题,总结写法后的“我是小导游”环节让学生试着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介绍一下泰国的人与象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本课教学中,齐齐乐互动软件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按点的设计有所创新。但在实际课堂中,感觉自己对学生的预设还不够到位,致使对学生的反馈不够及时甚至有所忽略,特别是在学生在段落中抓关键词体会人与象的亲密与和谐时,引导与体会还不够深入,造成学生朗读没有显著提高。在课堂上,我也尝试授以学生方法:透过课文中很突出的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以及全文大量关键词语、句子等表达出作者对大象的喜爱,展现人象共处的和谐景象。但这些方法的渗透总显得呆板、生硬。以至整节略读课上仅有写法的牵引,而没有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运用过程。“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应是略读课上教师为培养学生读书能力所追寻的途径。而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联系与渗透在课文教学中没有完全贯彻始终,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与象共舞王崧舟课堂评价篇三

整节课给我的感觉是:大教无痕,润物无声,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正像主持人所说的:人即是课,课即是人,人是课的最高境界。

第二节课,他反序而教,从最后一段教起,反推前面四个自然段。教法完全不一样。因为他的目的是在写作本位上,所以对重点语段挖掘更多的是遣词造句,是怎么写,是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是理解它的表达方式,抠字眼,对比品评。在反复含咏,在比较品评当中感受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秘妙所在。

首先,还是从词入手,他出示一个词语“熟视无睹”,让学生从“视”“睹”的意思来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又让学生列举出与“睹”有关的成语,如:有目共睹、先睹为快、耳闻目睹等。接着出示4个句子填空,这4个句子正好用上前面的4个成语,而且这4个句子连起来正好串起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实在太巧妙了。

第二,在指导学生阅读大象跳舞的精彩句子时,他抓住了“节奏”“拥”“凑”这些看似很平常的词语,进行对比品评,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感受人与大象的亲密无间。大师的语文功底令人叹服。

第三,这节课揭示的涵义是一语双关。“与xx共舞”已经成了一个特殊的词语结构,如:与狼共舞、与蝶共舞、与海共舞、与书共舞、与老师共舞、与上帝共舞、与心灵共舞……写的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到生活!

为了写,王老师的这节课从词语到句子,从构段方式,到构词方式及涵义,真的挖掘到了极致,那是他深厚的语文素养文化底蕴闪耀的光辉,我只有感叹:自己学识短浅,对大师的课只能欣赏,不能企及;只能学习,却不能模仿!

与象共舞王崧舟课堂评价篇四

教学略读课文要与精读课文区别开来,不可像精读课文一般字斟句酌,也不可如浮影掠光般一带而过。略读课文的学习是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与象共舞》一课可以抓课题为突破口,首先让学生质疑:谁与象共舞?与象共舞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将目标直接锁定在第五自然段,通过师生反反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渲染再现那热烈、难忘的场景。在学生将这一“天地间美妙的奇观”深深地留在脑海后,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快速理清其他自然段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朗读体验等方式感受人和象的关系。最后再抓课题质疑: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人和象的密切关系,为什么要以“与象共舞”为题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畅谈学习感受。在学生的自读自悟和老师的点拨引导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与象共舞是泰国人象和谐相处的极致表现,人与象不仅共舞,甚至共生共乐,从而提升课题。联系上一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通过比较学习,从而既了解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更大发挥。

不足之处:学生对于泰国比较陌生,没有进行相关的背景介绍,学生对于泰国人为什么喜欢大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与象共舞王崧舟课堂评价篇五

这段时间一直很忙,在刚参加完县骨干教师评选后,经过匆忙的准备,参加了学校全员赛课活动,执教了《与象共舞》一课。教了之后,有这样的两点深刻感触(也可以说是收获吧):一是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学法,培养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书,就如在《与象共舞》教学中,让学生多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重点句。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形成了自学本领,以后就不觉得学语文难了。当然这一点还需要我们老师在阅读中下一番工夫。二是要针对课文教学的要求,落实好训练重点,让其掌握方法。。例如,在《与象共舞》中从人象相处的三个场景中确定三个重点句进行教学,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里,集中精力,对准重点目标进行重锤猛攻,我想,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