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

时间:2024-04-14 作者:琴心月

通过研读范本,我们可以加深对写作规范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7.范文范本的阅读需要耐心和细心,我们可以思考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一

一、教学目的。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二、教学重点。

1、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

2、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背诵是难点,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任务。

四、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对李白的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三、解题,进入本诗。

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梦游,梦中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李白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

四、背景简介。

李白是在天宝元年(742年)来到长安的。此时的大唐虽然经济依然繁荣,文化依然鼎盛,军事依然强大,但政治已不再清明。权谋机诈管控着臣僚,龌龊卑鄙侵蚀着官场,腐败业已产生,黑暗开始降临,危险正潜滋暗长。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高歌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来到了长安。才华横溢、品行高洁、行为狂放、志向远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这样的政治环境、官场风气是格格不入的。此时我们为他的狂放不羁而惊叹,但也可以深深感知他遭遇的挫折磨难,内心的愁闷彷徨。所以度过了近两年纵酒高歌、闲适无聊的生活后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年)选择了离开,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也重新开始了自由洒脱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李白将由东鲁南游吴越,行前写了这首诗歌与友人作别,我们可以看作这是他新的理想信念、新的人生抱负的展现。

五、诵读并分析课文。

(一)诵读并分析1段。

1、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天姥山有什么特点?

明确:神秘、高峻、伟丽寄予的情:景仰向往。

3、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4、小结:第一段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二)诵读并分析2段。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月下清丽之景--1至3句(飞:夸张,形容心情急切。送:拟人)。

梦游天姥日升明快之景--4、5句(引人入胜之景)。

山中奇幻之景--6至10句(殷:作动词用。栗、惊:使动用法)。

天空盛大之景--11至13句烟霞如仙人。

梦醒--14、15句。

(1)梦到剡溪:清幽寂静。

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

(2)著屐登山:壮美奇绝。

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陶醉的乐而忘返的李白。

第二课时。

一、诵读并分析2段。

1、夜间景象:离奇险怪。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迷惘震惊苦闷抑郁的李白。

2、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美妙无比。

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

飘飘欲仙的李白。

3、梦境消失(过渡句,写面对现实的无限痛苦):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更加失落惆怅郁闷的李白。

4、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5、总说:这里的象征意味是多重的。

梦游天姥的历程与作者寻梦长安的经历何其相似。

一个梦境即如是美好,那么真的名山大川呢?真的.神仙洞府呢?

二、诵读并分析3段。

人世间行欢作乐也象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你们离去了什么时候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哪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能够开心开颜。

所以梦醒后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对权贵的憎恶和蔑视,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后的舒畅心情。

1、段意惊梦长叹--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明确:“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3、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第三课时。

一、本课重点字词小结。

1、重点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失向来之烟霞:代上文神异的景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头。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过。

2、古今异义字。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3、多义字。

訇然中开(打开,动词)。

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

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3)使动用法。

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

二、讲解课后作业、布置作业。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以梦境描写为主的一首赠别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变化莫测,历来为人所称颂,尤其是梦中仙境的描写,脍炙人口,堪称绝响。

一直以来,教材教参以及相关资料,甚至极具权威的《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都认为这是李白所憧憬的理想世界,是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反讽。因为诗人笔下的这个神仙洞府金碧辉煌,色彩缤纷,仙人们穿着彩虹做的衣服,以仙风为马,让鸾凤拉车,在猛虎的鼓乐声中优雅而来……好一个祥和光耀、笙歌阵阵、其乐融融的盛会!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理解缺乏文本依据,也不符合诗中整个梦境的情感基调。

从文本依据角度来审视。诗人梦醒之时的描述及梦醒之后的感慨并没有“但愿长醉不用醒”的留恋之情。“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这就是诗人的梦醒,“悸”的含义是“因害怕而心惊肉跳”,“惊起”意即受到刺激而醒。这个“梦醒”的描述相当明确地说明了诗人的这个“梦”是凶多吉少,梦醒之后的“长嗟”就更能说明问题。“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个“亦如此”中的“此”指代什么?很显然是梦中洞府仙境的生活,诗人渗透在这句诗里的.情感是意外和失望;“古来万事东流水”应该是诗人联系到梦里梦外的生活而发出的一种无奈的感慨:尘世的人和天上的神仙都一样醉生梦死地及时行乐,看来一切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由此可知,诗人梦醒之后对梦中的那种神仙生活既不赞同更不向往。

从整个梦境的情感基调角度来审视。首先,诗歌开篇以虚衬实,交待了天姥山的神秘和梦幻,诗人因神往而梦游,但是,诗人的出发是孤独而寂寞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句给人强烈的形单影只之感;猿啼凄厉,孤独无限,“渌水荡漾清猿啼”句营造了一种凄清幽静的氛围。这两处明写诗人的寂寞孤独,还有两处用典暗写。“谢公宿处今尚在”是一处,“身登青云梯”句化用了谢灵运的诗句“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又是一处。两处用典,却只涉及一人,由此可见两位杰出的诗人至少在“惜无同怀客”这一点上,心灵是相通的。

其次,诗人登临天姥山的感觉是恐怖的。照理说,这么心往神驰的山水胜地,诗人登临,该极力渲染这里的诗情画意和秀丽风光,但是,这首诗中写天姥山称得上壮丽明媚的诗句仅仅“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和“迷花倚石”半句。诗人笔下大写特写的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情景:天昏地暗,乌云密布,雾气水气扑朔迷离,熊的咆哮声龙的吟啸声在山石、泉水、深林、峰峦的颤栗中久久回荡……继而又电闪雷鸣,山峦崩裂,乱石飞天!真是好一个恐怖的登山之旅,好一个阴森的荒诞之梦!

第三,诗人梦醒之后的“长嗟”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个梦不是什么美梦。

综上所述,诗人笔下这个梦的感情基调是灰色的,诗人因神往而产生的梦中之游不但没有使诗人心旷神怡地领略到天姥山神秘缥缈的无限风光,反而使诗人备受孤独寂寞和恐怖的煎熬。总之这是一个离奇古怪的可怖之梦!而在这样一个梦中,将洞府仙境理解成诗人所神往的自由世界是多么的不合逻辑,又多么的悖情悖理!

那么,诗人到底以什么态度来写这个洞天仙境呢?相关描写确实是在浓墨重彩地铺排莺歌燕舞、极尽声色的仙人生活,但是,这仅仅是表面现象,皇帝佬儿奢靡的生活岂不就是人间仙境般的享乐?!诗人意欲借此展示一种穷奢极欲、朱门酒肉臭的糜烂生活,在展示的字里行间,诗人的愤怒和痛心自不待言!所以,仅仅根据这种似乎极致的美的描述来判断诗人的情感倾向,不免失之简单。况且,写这首诗的前一年,李白还是深受皇帝宠幸的文学弄臣,与皇室人员一起享受着宫廷生活的奢靡豪华,而且,只要他愿意,这种生活它可以永远享受下去。而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知识分子,他想做的只是匡计天下,治国安邦,对宫廷的那种荣华富贵却不屑一顾,即便是被“赐金还乡”,逐出京城,也在所不惜。由此,我们不难知道,诗人对这个洞天仙境彻底否定的态度。

总之,在诗人笔下,洞天仙境与宫廷生活如出一辙,腐朽堕落,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诗人之所以仰天长嗟,感时伤世,正是对天上人间这种灯红酒绿彻底的绝望;诗人之所以放言要无限期地寄情山水,正是决不与庸俗权贵同流合污的决裂宣言。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三

三、初读感知。

吟诵一首诗歌往往要经历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相识,就是准确的读准字音,读得流畅,结合课下注释弄清诗的大致字面意思。

检查预习:

1、列缺霹雳中“霹雳”、“丘峦崩摧”是什么意思?

霹雳,迅猛的雷声(生活中听到让人震惊的事情的词是“晴天霹雳”)丘峦崩摧,山峦倒塌。

这里的霹雳是什么词?霹雳指雷鸣,列缺指闪电,雷鸣声应该是名词。译文电闪雷鸣,山峰霎那间就崩塌了。

2、信难求--信,实在。或可睹--或,或许,也许。

3、飞度--度,渡过。

4、欲雨--雨,四声,下雨。水澹澹--澹澹,动荡不定。

5、青冥浩荡--浩荡,广大,广阔。

6、鼓瑟--鼓,演奏。

如果大家对这首诗没有其他的问题的话,那么初读到这结束。相识之后,可以吟诵一下诗歌。

指名朗读。

四、体悟分析。

读好一首诗,一定是要与之相知之后的。文字是生命的酒。诗歌的文字尤其如此,要静下心来,静静的揣摩,细细的体会。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的有两大支撑,瑰丽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这两点非常充分的体现在李白的诗作中。在这篇诗作中,哪些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你最感兴趣?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最生动?借助李白的诗作做一下自己的想象,你觉得这样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待会儿做交流。

(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把你听到的收获转化为你自己的智慧,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欣赏要点:

第一段: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横的意思是遮断,所以天姥山似乎横断苍穹。运用大胆的夸张。写出天姥山雄奇的气势。五岳是很雄伟的山了,天姥山比五岳还高。(哪个词看出比五岳还高了:拔)天台山都要拜倒在天姥山的东南面,可以看出把天姥山的高大雄伟的景象,展现出来.

写天台本身就用了夸张,天台有多高呢?一万八千丈,有的版本说有四万八千丈,天台山虽高,也拜倒在天姥山下,可见山的高大。(把这几句读一读,横、拔。读出那种很高很高的感觉。)。

师点拨:

瀛洲是传说中东海的三座仙山所在地,蓬莱山,瀛洲的存在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第一节交代了入梦之由。

(李白写得太好了,还接着做做交流。)。

第二节:

1、一夜飞度镜湖月。送我至剡溪。

师点拨:飞度,写出月光下飞行的飘逸,也写出作者心情的迫切。送字将月光拟人化,显得很有感情。李白一生喜月,把月亮看成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2、谢灵运。

师点拨:谢灵运是李白崇拜的偶像。李白在好多首始终把提到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山水诗写得很好,性情也豪放洒脱。曾有一次喝酒后兴之所至,把官服脱了,手舞足蹈,李白和他有性情上、精神上的契合点。

3、列缺霹雳,丘峦崩崔,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师点拨:这是四字句。前两句是六字句。六字句相对于四字句,节奏显得舒缓。前面的六字句李白写到要下雨了,浓浓的云,动荡的水波,氤氲的雨气,似乎是很舒缓的。在这样的舒缓之后,是电闪雷鸣,是天崩地裂,然后是洞天石扉轰的一下打开,这就是起伏,李白不仅写出内容上的起伏,他在用字上也很讲究啊。他用六字转换到四字,通过句式的变化写出了情景的.变化。

云青青兮两句的“兮”的用法在诗歌中见过没有?是楚辞,楚辞是浪漫之源啊,

(接着和李白进行神奇的天姥之游。哪个同学再说一下?)。

3、青冥浩荡到列如麻。

每一句话都写到仙人仙气,这些都是瑰丽的想象,这里的仙人都是比较飘逸的,比如说云中的仙人都是穿着云彩乘着风,显得特别飘逸。列如麻说仙人多,仙人都喜欢天姥山的景象。。

师点拨: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虎鼓瑟兮鸾回车”,威武的老虎抚琴,妩媚的鸾鸟在拉车。威武勇猛的老虎变成了温文尔雅的音乐工作者,在愉快的弹琴;鸾鸟是神鸟,《山海经》中说鸾鸟出现则天下太平。李白的想象真是妙趣横生。

梦,某种程度是现实的折射。梦,也是一把开解现实困窘的万能钥匙。作为现实的一种补偿方式,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可以在梦中实现;被现实压抑的情感,可以在梦中尽情宣泄。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

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当精彩的世界帷幕在李白的面前拉开时,李白一下子从梦中惊醒,写了一次自己无法参加的神仙聚会。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到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五、总结:

李白在失望中希望,他在失落之中追求,他在困厄中超越,既然现实是灰暗的,他就创造一个奇妙的梦境,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翱翔,这就是李白的傲岸品格。正是“安能”这两句诗,它照亮了全诗的内容,正是因为这两句诗的存在,全文的离奇幻想也就熠熠闪光。

解读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了李白“梦游天姥”与“留别”的关系了。他是要借对天。

姥山的向往来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寄情山水的情怀,来告诉留在东鲁的朋友。

最后让我们在吟诵中去感受李白这颗伟大的心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四

一说起古代诗歌,我们很自然想起建安风骨、大唐气象。在大唐的诸多诗人当中,李白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要给大家提起李白,我想要提三件事:一是诗,二是酒,三是剑。李白是诗仙,杜甫说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是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这样说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李白还是一个剑客,他“十五好剑术,”曾经“仗剑出国,辞亲远游”:写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临江王节士歌》)的诗句。对于李白的诗、李白的酒、李白的剑,诗人余光中曾经做过非常生动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在这样的评价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到,衣袂翩翩的诗仙李白,那样的洒脱,那样的超拔不群,今天我们就有机会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释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五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倾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满热情地、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所以,对本课的设计,我重点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让学生去搜集信息、自由讨论、踊跃发言、概括归纳;老师则宏观调控、穿针引线、补充完善。

本诗是李白诗歌成就的代表作。对本诗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学生的“读、写、论”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3)正确理解诗人呐喊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

(1)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2)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3)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品味心灵的自由,感受生命的坚持。

(二)教学重点。

1、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人呐喊的历史意义;

3、想象力、审美力、语言表现力、自主阅读能力的锻炼。

(三)教学难点。

1、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人呐喊的历史意义;

3、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语言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情景描绘法、研讨法、比较法、诵读法。

(五)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创作背景,通过诵读,初步感知作品,欣赏诗人笔下天姥山的美景。

(一)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任务。

要求在正式上课前,读熟作品,形成自己对作品的认识;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搜集诗词中关于“留别”和李白的诗篇名句。

2、导入。

李白43岁时写了《行路难》一诗,诗中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什么事竟惹得诗人一片“茫然”?第二年,李白又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了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作者;教师朗读全诗)。

3、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

由学生自己说出李白的生平思想以及本诗的创作背景,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明确: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诬,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诞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李白豪放不羁,从小接受的就不是严格正统的儒家教育,又有习剑任侠、学道求仙的经历,所以他的思想极其驳杂矛盾:“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龚自珍《最录李白集》)这在历代诗人中,也是极为突出的。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4、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虚,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志向是真。本诗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5、研习课文。

全班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各组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要求学生做到提问言之有物,回答言之成理。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却大谈“瀛洲”等仙岛众山?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开篇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作者使用起兴、夸张、烘托等手法来表现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板书:入梦缘由)。

(2)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各组可选择其中一景,调动自己的想象,作一段情景描写。(评出描写出色的作品,现场朗读点评)。

明确:(板书:梦游历程)。

月夜——剡溪清幽。

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碧波荡漾,偶尔传来几声猿猴凄清的啼声。(可以自由添加各种意象,只要符合“清幽“的特点即可)。

白昼——山中壮美。

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传来的天鸡响亮的鸣啼。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却总是柳暗花明。山上的奇花异草真是迷人啦,(我)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这是,就听见熊在怒吼,龙在长吟,雷鸣般的声音在岩石和泉水中间震响,使深林为之战栗,峰峦为之震惊。(重点品味飞、送、殷、栗、惊等:“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从听觉上表现天姥山景致的壮美)。

(板书:仙境出现)。

傍晚——洞外恐怖。

黑云沉沉,狂风怒起,暴雨将至,水波摇动,烟雾升腾,电内雷鸣,山峦崩塌。(一定要表现出大自然令人惊心动魄的伟力)。

夜晚——洞中极乐。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深不见底,日月光华夺目,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楼阁。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猛虎鼓瑟鸾鸟驾车,排列的仙人纷纷嚷嚷,难以计数。(重点表现仙境的“神奇”)。

(板书:梦醒时分)。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却发现不过是美梦一场,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第二课时。

探究本诗的主旨;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一)教学过程。

1、导入。

2、研习课文。

(1)从情感这一角度,说一说本诗和其他一些留别诗的不同。

明确: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很多留别诗,虽然表现手法各异,但在情感上,往往是忧愁的。诗人送别友人,黯然魂销,心中满是离愁别绪,所以离别之语往往也是低沉忧郁的。但李白的这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一扫离人心头之愁云惨雾,愤然长啸,唱出了千百年来压抑在读书人心头,想说有不敢说的激越与风骨。

(2)谈一谈本诗的主旨。

明确:本诗的主旨,前人的结论概括起来大体有四种:第一种是“世事虚幻”说,如明唐汝询“托言寄梦,以见世事皆虚幻也”;第二种是“光明象征”说,认为梦中仙境是光明的象征,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说法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地多;第三种是“神仙世界”说:“诗中表现对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与追求”;第四种是“回首宫殿”说:“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借天姥以寄意”。

“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个“此”字,就应当体会为上面所表现的梦境美丽空虚。人生也是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象流水一样空空荡荡流逝。与其空度流年,何如及时行乐!那青崖间的白鹿是我最忠实的伴侣,何不骑上它去寻访名山大川!此生宁愿与山水为伴,清白一生,快乐一生,也不能折腰侍奉污浊的权贵!

(一说)这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对人生社会的态度是虚无主义的,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放情山水之情。

(二说)这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诗人觉得人生就应该去追求这样自由自在的极乐之境,何必在俗世的名利争斗中沉沉浮浮。有了这样的觉悟,于是就鄙弃俗世,在青山绿水间品味生命的至真至善至美。

根据李白的思想性格以及李白的生平,我们倾向于将本诗的主旨理解为第二说,也就是(板书:本诗的主旨)诗人借梦游天姥的奇特际遇来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权贵的永不妥协和自己对自由生活的肯定与生命至真至善至美境界的追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

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3)总结本诗的艺术特色。(板书)。

a、想象丰富瑰丽。

诗人从实处落笔,虚处展开,通过梦境,描绘理想,他写景不事雕琢,想落天外。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变得熠熠生辉;我们想象不到的景象,诗人则以生花之笔信手绘出,其超人的语言表现力与天才的想象力,令人击节赞叹。

b、构思新奇。

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

c、表现手法多样。

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辞》及一些神话故事中的内容与艺术特点,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耐人寻思。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写天姥的高而且大"连天向天横"、"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连用五岳、赤城、天台,又一起用来衬托了天姥的高大衬托。

作者为表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让句型多变化,以七言为主,兼用四言、五言、六言、九言,节拍有缓有急,显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

3、总结。

(1)全班朗读课文;

(2)由学生对本课所学进行归纳,教师补充。(重点是对本诗的理解认识和鉴赏评价)。

4、引申扩展。

(1)李白诗歌名句摘录(由学生回答):

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西楼月下吟》)。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酒肆留别》)。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阳清泠泉》)。

(2)李白诗歌的风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清新明快的特点,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我们可以用“清新飘逸”来概括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板书:清新飘逸)。

5、结束语。

李白的诗歌是我国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他的诗是盛唐气象的折射,是个性光辉的闪光,是横溢才华的外化,是崇高追求的心声。希望大家课下选读李白的其他诗作,用心感受这课伟大心灵的跳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六

这首诗是李白浪漫主义诗作的代表,它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伤感惜别的老套,而是借留别表达不事权贵的傲然风骨,并且在构思上,围绕一场梦景来展开,梦醒之后才点明不事权贵的主旨,与此,相适应的是作者运用非凡的夸张和想像表现他梦想的世界,用梦中世界的完美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不足与丑恶,表达了作为一个“士”不愿与现实权力同流合污的性情,这就是封建时代文人的品格,这就是李白,所以,梦境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也是我们理解把握本诗的关键所在。

高二级(8)班是我校(农村普通中学)文科重点班,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为扎实,具备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但缺乏归纳演绎能力,且联想和想像能力较低,但诗歌欣赏在想像和联想方面要求的较高,同时对表达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这就成为他们的弱项了。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授课过程中,力求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与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能力。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它有两个特点:它是一篇文言文,教授时我们必须立足于落实字、词、句,把它当成文言文来讲解;它是一首古代名诗,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写作技巧,教授时我们得把重点放在诗歌鉴赏上。事实上,这两点都是必要的。因此,我教这篇课文时,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节课时疏通课文,第二节课时鉴赏诗歌。这里提供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翻译文章;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体现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过程与方法:以诵读为主,学生讨论分析为辅,教师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梦游仙境,以此认识浪漫主义并充分理解梦境背后的深意。

梦境深意的理解。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学生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诗歌。

二、具体研习诗歌。

1、研习第一段。

(2)学生思考:诗人写天姥山的高大神奇,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2、具体研习第2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2段。

(2)提问:本段集中描写了“梦游”中的哪些景?

(4)谢公何许人也,作者提及他有何用意?

(5)仙境出现前后色彩的对比的意图?

(6)仙人们的盛会,盛会的欢乐,“李仙人”似否也有一分呢?

3、研习第三段。

明确:对!人往往因为有了现实的缺撼而产生相应的幻想、李白因压抑的苦闷于是就有了美好而自由的梦游、陶潜因尘世的污浊就有了《桃花源记》,海伦·凯勒因双目失明就有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明确:说其消极避世吧,却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说其讥讽现实吧,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在他的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用事,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的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

三、诗歌小结。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明确: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

3、艺术特色。

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

四、课堂小结:

在大家齐读时,我突然又想到一个话题,李白异常的性情、仙境的追求、丰富的想像,让我想到了在他之前另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两人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思维的火焰总是难以熄灭,还是让我们在一番离奇的遐思和古朴的旋律中,与古人相知,与古人相别。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熟练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以学生朗读为线,以问题串联各个知识环节,使教学线索清晰,重点突出,并把问题激疑与朗读品味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思考,在朗读的过程中欣赏,又自然地把它们引到对诗歌主题和诗人情感的更高层次的理解上。可以说,在内容的安排上,既紧扣教材,充分挖掘了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又不拘于教材,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如此巧妙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认为这是本节课令我满意之处。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七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越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粟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爲衣兮風爲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皆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简体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八

(一)、导入。

一说起古代诗歌,我们很自然想起建安风骨、大唐气象。在大唐的诸多诗人当中,李白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要给大家提起李白,我想要提三件事:一是诗,二是酒,三是剑。李白是诗仙,杜甫说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是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这样说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李白还是一个剑客,他“十五好剑术,”曾经“仗剑出国,辞亲远游”:写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临江王节士歌》)的诗句。对于李白的诗、李白的酒、李白的剑,诗人余光中曾经做过非常生动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在这样的评价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到,衣袂翩翩的诗仙李白,那样的洒脱,那样的超拔不群,今天我们就有机会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课文探究。

1、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2、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

“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3、主题探讨。

怨恨说--济苍生,安社稷,本是诗人的凌云之志,即使落得出翰林的悲凉结局,也没有彻底放弃初衷。面对黑暗的现实,诗人一腔愤怒,满腹离愁,汇成诗末激越的呼声,象喷泉,象烈火冲天而起,矛头直指最高封建统治。于是,便形成了全诗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归隐说--政治失败,理想破灭,心灰意冷,只好放荡不羁,高喊“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理想说--面对黑暗的现实,他只得重新编织自己的理想花环,以表明具有更高更远的追求。诗的主体--梦游天姥山的幻境,惝恍莫测、缤纷多采,正是这颗美好心灵的自我写照。

人格伟大说--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情。意味着作者基于他的积极的世界观,揭发和控诉了唐明皇宫中充满着忌才害贤的小人,使他来不及有所作为,就被排挤出来。他回忆在宫廷中的生活,简直像个恶梦,至今心有余悸。于是“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一句就应当了解为指宫廷中的快乐生活,也像恶梦一样,只会使人心悸。作者有了这样的觉悟,于是就鄙弃一切,对“古来万事”都有空虚之感。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为了维护自己的心灵,宁可从此骑鹿游山,决不再低眉折腰去讨好权贵们了。

人生经历对照说--题以留别为名,离别就有离别之情呀,留赠则有留赠的感叹呀。写梦实为写人生经历,离别的怨恨情仇而又不可直言,只好比兴而言之:“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言乘风而至君门,“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以下,言金銮召见,置身云霄。“忽魂悸以魄动”以下,言一旦被放,君门万里,人生如梦,做官也是梦,故云“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临别以人生感悟作为赠言:“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二入长安这一段“攀龙附凤”的经历以及此期的思想感情,是探索此诗内容的必由之路,而李白诗歌富于比兴的特点。从梦境中高与天齐的山势、山重水复的胜色、风云变幻的奇景、光华灿烂的仙境,从梦游之中向往、急切、愉悦、恐慌、惊栗、幻灭、超脱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读出诗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理想的豪情、长安供奉的苦闷、政治失意的幽愤、长安经历之后的觉醒彻悟。梦境,是这一段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的折射,是理想幻灭后幽愤心理的特殊反映。这样的理解,符合天宝五、六年间李白的思想实际,也符合李白诗以游仙抒情的特点。况且诗中明白地将梦境与“世间行乐”“古来万事”一体观之。

(三)重点难点。

1、梦游是梦幻还是写实?

绝大多数人认为李白写的天姥山是虚景是幻景,那么“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难信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这里将不可求的“瀛洲”与“天姥”相对而言,就是说天姥是可睹的了?那么李白此前有没有到过天姥山,就是断定是写梦还是写实景的最佳依据。

李诗虽然题为“梦游”,却是他当年实地遨游的曲折反映。依据绍兴市新昌“唐诗之路”的记录,开元十五年(727),李白登上向往已久的天姥山和天台山。因此,当天宝初年,他被赐金还山、政治理想破灭时,除了入道修仙,就是游山览胜,李白第二次到越中游了天姥山,“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由剡溪而漫游天姥、天台。

2、诗的开头将“信难求的瀛洲”与“云霓明灭的天姥山”相对而提,作用是什么?

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为下文梦境设伏,引人入胜。

3、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思路)。

有人认为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之后就进入梦境,也有人认为“脚着谢公屐”才进入梦境,直到“忽魂悸以魄动”之前全是梦境。其它的是写实景。

入梦缘由-梦境路线-仙境-梦醒-留别寄语。

4、梦中仙境写了哪些图景?

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

并不亮丽,却满含阴郁。他离开山东欲南下吴越游历时,临行前向东鲁朋友告别时所写,真正使他要告别东鲁诸公,去吴越游历的诱因是李白遭受排挤,心中郁结愤懑。因此这里的“烟”、“水”、“青云”等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感情协成一体。

7、诗人又梦转醒的心情如何?

(一说)梦醒之后流露出诗人无限的留恋和惋惜。李白是多么希望但愿长梦不愿醒啊!从“失”字可见一斑。

(二说)梦中可怕,梦醒惊愧。由“恍”和“长嗟”可见梦无好梦,人生还要早醒早悟。

8、“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个“此”字,就应当体会为上面所表现的梦境空虚。人生也是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象流水一样空空荡荡流逝。

(一说)这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对人生的态度是虚无主义的,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放情山水之情。

(二说)意味着作者基于他的积极的世界观,揭发和控诉了唐明皇宫中充满着忌才害贤的小人,简直像个恶梦,至今心有余悸。于是“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一句就应当了解为指宫廷中的快乐生活,也像恶梦一样,只会使人心悸。作者有了这样的觉悟,于是就鄙弃一切,对“古来万事”都有空虚之感。

(三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追求和向往神仙世界是为了保持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人格。无论是显荣还是失意,都是清高脱俗,豪放旷达。

9、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神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何在呢?)。

(一说)梦中仙境象征着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说)梦境就是其长安生活的印证。梦醒时分才感到“古来万事东流水”。从“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到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梦醒即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

10、全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夸张和想象:想象丰富。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辞》及一些神话故事中的内容与艺术特点,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耐人寻思。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写天姥的高而且大“连天向天横”、“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连用五岳、赤城、天台,又一起用来衬托了天姥的高大衬托。

11、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

构思新奇: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的情感意志。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

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意象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导语: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和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共同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他用自己的一生述说着传奇,在他身上体现了盛唐时期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他是一个具有道家风骨的道士,也是一个具有儒家风范的儒士,又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更是一个连喝酒都能喝出气势、喝出个性的酒仙,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梦呢?让我们共同品读这首诗。

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明确文章思路。

二、师生配合诵读全诗。

1、学生齐读第一段。

2、教师诵读梦境。

三、置身诗境,鉴赏梦境。

1、介绍鉴赏方法。

2、分层次鉴赏梦境。

3、分析“我欲因之梦吴越……送我至剡溪”

(1)提问:“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

明确:急切兴奋之情。

(2)提问:“照”、“送”写出什么?

明确: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4、分析“半壁见海日……水澹澹兮生烟”

(1)提问:“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高峻。

(2)提问:“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

明确: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

5、分析“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

(1)提问: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

明确: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2)提问: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明确: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3)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四、分析梦醒时分感受。

1、分析“忽魂悸以魄动……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确:梦幻破灭后的失意。

(2)提问:洞天之游的神奇对这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梦幻破灭后的失望,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五、梦后感慨。

1、提问: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明确: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2、提问:“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师:诗人追求人格独立性自主性,我的地盘我做主,反对封建专制社会对人性的一种羁绊和束缚,不依附于任何权贵门第权威的基础上,来自己决定自己的思想、行为、个性。这也是以李白为代表盛唐知识分子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遗产。

六、讨论:李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那么,浪漫主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1)大胆的夸张。

(2)奇特的想象。

七、结束全文。

板书:

一、梦之由现实天姥神奇雄峻景仰向往对比夸张。

二、梦之境梦到剡溪清幽寂静兴奋、轻松愉快。

登山奇景壮美奇绝陶醉、乐而忘返。

夜间景象离奇险怪迷惘、惊悚。

神仙洞府绚烂辉煌极度兴奋、愉快。

梦境消失无限哀痛、留恋。

三、梦之感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教学总结:

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自主赏析文章。诗文较长,生难字词较多。早自习预习时,首先让学生通读了全文,接下来对生难字词进行了正音辨识,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时的情感变化,指导学生朗读。通过一个早自习的预习,全班学生基本能够熟练朗读全文,达到了预期的预习目的。

本课要讲的内容很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取舍内容,抓住一些关键点来讲。在授课中基本实现了预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此简单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

(1)在授课途中我没有按照传统的导入——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这个模式,而是在介绍完作者以后直接解题,把背景介绍放在了最后一个问题——有关“诗眼”的讨论之前,便于学生真正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主题,这一点我感觉遵循了内容为主题服务这一点。

(2)作为诗歌教学,朗读是很必须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自由朗读——学生单个朗读——集体朗读——单个朗读——集体朗读的环节,做到了朗读形式的多样性。

(3)在赏析诗歌之前我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理清思路,让学生明白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做到心中有底。

(4)在赏析时主要以几个问题贯穿,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两次比较大型的分组讨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合作探究原则,在此期间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领队的作用,活动主体是学生,做到了还课堂给学生这一点。

总之,这一节课,我自己觉得还是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当然作为一名执教一年半的青年教师,在这次课上也体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特反思如下,以指导以后的教学。

(1)粉笔字不是很好,位置摆放不是很恰当。

(2)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点评语言比较枯燥单一。

(3)刚开始的紧张,导致少部分语言表达不精练。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十

教学目的:。

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

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出示幻灯一: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几乎人人从小时候起就一直在背诗,对李白一定耳熟能详了,他的诗也一定能背出很多来,下面我们就来给听课的的老师展示一下我们的积累。这样吧,咱们以一竖排为一组,看哪一组同学的积累最丰厚。背一首可以,背不下来一整首背名句也行。现在开始。

背了这么多李白的诗,那么,喜欢李白吗?请说出理由。(两三个人即可)。

四、作者简介:

1、(出示幻灯二: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这是文学史中对他的概括)。

2、较通俗的说法是:李白长得比较帅,且武艺高强,有傲骨,从不屈从,很有男人味!(这是李白的超级粉丝我给他的评价)。

3、关于他的诗风的评价:请大家打开书32页找到相关链接,找名同学读杜甫的评价。

4、(出示幻灯三:其他有关李白的评价)。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句诗被一个考生引用在高考作文中,成就了一篇满分作文。

总结:李白是个奇男子,他的生花妙笔,留下无数奇文。今天,我们就要通过李白的这篇奇文,进入李白的奇梦。

五、解题:(出示幻灯四)。

引言:大家一定会发现我的这个题目和书上给的不一样,其实我是想通过它告诉大家这个题目应该这样断句。为什么呢?因为本诗也题做“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意思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么说来,这个“吟”这就没有实际意义了。那么,这个“吟”字有什么作用呢?它是个标志,与“琵琶行”中的“行”,“长恨歌”中的“歌”一样,标明本诗为古诗的一种体裁。因此,为了正确理解和诵读,标题应写为这样。

吟: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内容上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

出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出示幻灯六)。

六、写作背景:

(出示幻灯七--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当他得知自己被玄宗召幸时,曾写诗道:“仰天大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同时,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七、诵读:

引言:我知道你们已经背完了这首诗了,我先来背一遍这首诗的第一段,请大家品评。(平淡地快速背一遍)。

总结:作为赏析的第一步,诵读决不是背这么简单。诵读要注意什么呢?语速,语调,断句。

好了,明确了诵读要注意的方面,下面谁来为大家诵读一下。

八、划分结构,概括内容,体味作者感情变化。

板书:

梦之由雄峻巍峨景仰向往夸张、衬托、拟人。

月下飞驰清幽寂静兴奋急切。

登山赏景壮美奇绝陶醉忘返。

梦之境夜间景象离奇险怪迷离恐慌绘声绘形绘色。

神仙洞府绚烂盛大震惊迷惘。

梦境消失失落惆怅。

梦之感蔑视权贵直抒胸意。

九、合作探究:分组设题,鉴赏品读。

引言:这本选修的书名为“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考题中有一道6--8分的古代诗歌鉴赏,联系起来看,我想咱们高中选这个文本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大家的古典诗文修养,另一方面也应该是想借助它来提高大家的诗歌鉴赏水平吧。那么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就想借助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大家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方法。

以前做诗歌鉴赏题都是别人出题我们答,而现在我想请大家以这篇课文为蓝本,自己出题自己答。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完成全篇,那样任务太重。我们要分工合作,分组设题,每个组完成课文的一部分。我们就按座位分,四个人为一组,每组研究两句诗。

(一)那么,怎么做呢?请大家回忆我们平时做的诗歌鉴赏题的一般都从什么角度设题。那么,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角度设题:

1、形象: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3、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情与景,动与静,实与虚,远与近,扬与抑,抒情方式,色彩变化,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象征、衬托、比兴、联想与想象,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典故等。

(二)幻灯八--分组讨论设题:

(三)幻灯九--合作探究鉴赏:

十、全文知识点总结:

(一)第一节:

1、诗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总结:以虚衬实,引出写作重点。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修辞手法有夸张、衬托、拟人。作者情感是景仰和向往。

板书:

(二)第二节:

1、重点探究:在这里,各路神仙都到齐了,乐队演奏迎宾曲,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相当热闹辉煌,李白到底有没有参与这场异彩缤纷的盛会?理由?怎样看待这个梦?说一说你的想法。

答:没参与。

理由:诗中有云: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当飘飖而下的仙人排列在他面前的时候,李白竟吓得魂飞魄散,其原因何在?我想就是神仙不想让李白参加他们的派对,也就是说,你是我们不欢迎的来客。你还是回去吧!所以,李白一下子醒了。

如何看待: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是一段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的折射,根据注解,李白当时心情不爽,被人赶出朝廷,比较郁闷。这个梦是符合天宝二三年间李白的思想实际。他想进入上流社会,但那个社会不接纳他,导致他理想的幻灭。用朱自清的话来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李白的这个梦到底是个美梦还是一个恶梦?

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写的“梦”,向来有“美梦”“恶梦”之说。今人流行的看法认为梦中仙境是光明的象征,是黑暗现实的对立物,是诗人理想所系,诗人以仙境的美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中学教学参考资料即采用这一说法。

清代陈沆《诗比兴笺》中却云:“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施蛰存在《唐诗百话》中也认同此说,并断言天姥之梦是“可怕之梦”。90年代以来,这种阐释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此说主要有三个依据:全篇梦境的弥漫清冷氛围、想象之物不都让人迷恋、受惊而起。

我以为这两种说法都只看到了一面。李白入宫之前,对宫廷生活的向往是一场美梦;入宫之后,现实的宫廷生活却是一场恶梦。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虽多有出入,但大都认为它和李白进入长安前前后后有关,那么说它反应了李白入宫前后的思想情感变化,也不为牵强。

诗作开篇提到的“瀛洲”,我以为是李白用来象征他所追求的真正仙境的;而“天姥”象征人间仙境,也就是李白理想中的皇宫。五岳、赤城山、天台山衬托天姥山的雄奇,实可理解为写皇家气派非凡。真正的仙境是“烟涛微茫信难求”,“天姥”则“云霓明灭或可睹。”于是退而求其次,来登“天姥”。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心绪与“轻舟已过万重山”何等相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心里更坚信“我辈岂是蓬蒿人”,中间也夹杂有王者高高在上的感觉。“千容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虽说李白比刘姥姥有见识多了,但由一介平民直入皇宫,想必也会有刘姥姥那失态与惊奇。“熊咆龙吟”两句为非同凡响的皇宫的到来渲染声势。“云青青”以下六句,则可为履登朝堂那一刻渲染声势。“青冥浩荡不见底……仙之人兮列如麻”,比况皇帝上朝,金碧辉煌,人中之杰如同人中之仙,云集一堂。

就在这美梦之巅,梦境令人不可思议的就结束了。而反对“美梦”说的就指出,既然是美梦,何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其实我们读诗还应该于无字句处去读。诗人在“仙之人兮列如麻”之后应有省略:皇宫是不是我想象?这些峨冠博带的大人是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中之仙?这省略才是写梦境的最终目的。而诗人在他的《梁甫吟》中写得就明确一些:“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怀着朝圣之心来到灵山,然而那些白受他们顶礼膜拜的真佛,却也个个俗不可耐,拜金势利。好在他们只为取经,经文到手,什么怨气也不在心上。倘或他们要在灵山生活、工作,那恐怕免不了孙悟空又要大闹灵山。不过有魔高一丈的如来,孙悟空也闹不到哪里去。但这美梦醒来是恶梦的遭遇,恐怕和李白进宫前后的遭遇是一样。诗人为何省略呢?或许是往事不堪回首,或许是不屑于写那些龌龊者的行径,也或许他知道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只露出一部分,留下你想象的空间。

3、意象和重点词:

(1)飞:一入梦,便有不食人间烟火味。夸张,形容心情急切,让人想象李白在月光下那种飞翔飘逸之态,表现诗人梦游的急切心情。人在梦中,极容易就飞起来了。

(3)送:主语为“月”,便有了拟人的味道。

总结这三个字:在月光下飞翔,有月相伴相送,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4)谢公屐:干什么用的?有没有现在流行的阿迪、耐克、美津奴好?是由我们的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发明的登山专用鞋--上山时去掉前齿,易于登山;下山时去掉后齿,如履平地。讲究啊,以后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登山还是选国产的谢公屐好!”

(5)青云梯:青云为梯,可见山高,极言山势陡峻。相关成语--平步青云、青云直上。

(6)半壁见海日:一般看日,均选山顶,比如泰山山顶有个日观峰,就是观日出极佳之选,此处说在半山腰就见到了日出,是暗指天姥山极高。

(7)天鸡:注意,不是田鸡,而是神仙养的鸡,传说此鸡一叫,天下的鸡全叫,“天鸡一唱天下白”。

总结:诗歌至此,湖月,天鸡,青云,海日,境界开阔,有声有色,好一派奇景。此时的诗仙,沐一生月光,看一溪清波,听一耳鸡鸣,观一轮红日。此情此景,怎一个“乐”字了得!

(8)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黑云翻滚,烟雾升腾,给人的感觉是紧张、害怕。在电视剧中这往往是怪物出现的征兆,可是文中要出场的却是什么呢?神仙洞府中的仙人!所以这两层的画面就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让人仿佛一下子从地狱进入了天堂。

(9)栗、惊:使动用法,是深林颤栗,使层巅震惊;也都是拟人手法,移情于物。

(10)虎鼓瑟,鸾回车:虎为百兽之王,鸾是什么鸟?《山海经》说“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可见是吉祥之鸟,而鸾鸟居然当起了车夫,老虎在弹奏琵琶,也许在唱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用鸾鸟当车夫,用老虎弹奏琵琶,那坐车之人的身份只能是神仙了,所以神仙出场了。

(三)第三节:

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乐”指什么?

寻欢作乐固然是乐,求名于潮,求利于市也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求得自己的快乐,但这都属于世俗之乐。

答:一:消极,梦境空虚,人生也更是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像流水一样空空荡荡流逝了。而且李白想要寻仙访道,过隐居生活,万事不关心。所以说是消极的。

答:二:积极,不消极,“且放”只是暂时放一下,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的,因为李白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物,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答:三:诗中说“东流水”,我们可以看作是写其建功立业思想的紧迫感。“东流水”是有人生几多失意的消极的深沉慨叹,但也有“君子自强不息”的儒家的积极入世的精神。思想家孔子发出面对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就是为懈怠人生的人敲响的警钟。所以是积极的。

总结:我倾向消极。因为李白思想中有浓厚的道家思想。但他在官场中无路可走之时,他一定会选择超然物外,取法山水而自适。这几句诗潇洒中透着无奈,所以我认为消极成分占多一些。

3、“安”句提出的意义何在?

生(集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就是他掷地有声的回答。“摧眉折腰”,即低头弯腰。这把那阿谀奉迎,吹牛拍马,送礼行贿,丧失人格尊严的奴颜婢膝的丑态形象化。李白能这样作么?他在皇帝面前尚且傲骨峋嶙,更何况对那些权臣贵戚呢!也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诗作贯通的气韵。这里的幻灭--慨叹--绝决,是诗人梦醒后的心路历程,是一以贯之的幽愤情绪和傲岸精神的集中表现。这两句诗,是对全诗内容的高度概括。透过这高亢的呼喊,诗人郁积在胸中的苦闷和忧愤,如火山爆发,毫不含糊地向当时的黑暗现实提出了挑战,这是诗人对权贵的傲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捍卫,表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四)艺术特点:

1、丰富的想象。

2、大胆的夸张。

3、多种的修辞。

十一、总结全诗:

诗人通过自己梦游的经历,把自己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诗人此时已过“不惑”之年,人世光阴花上露,而宏图未展,其焦虑之情和只争朝夕的紧迫之感都寓其中。尽管前方冰封大河、雪满太行,尽管心里矛盾重重,难割难舍。但这个愿意当剑侠,当酒仙,却不愿当奴才的李白最终还是舍下了官位、舍下了玄宗、舍下了自己的理想,“直挂云帆济沧海”去了。让我们再次朗读,来结束这一次梦游吧!

十二、课堂训练:卷纸上的四道小题。

十三、布置作业:

1、把课件中需要积累下来的内容抄下来。

2、讨论:李白的这个梦到底是个美梦还是一个恶梦?以自己的理解写成一篇小论文。

1.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云霞明灭或可睹()。

c、势拔五岳掩赤城()。

2.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1)虎鼓瑟兮鸾回车()。

(2)云青青兮欲雨()。

(3)列缺霹雳()。

(4)对此欲倒东南倾()。

(5)訇然中开()。

(6)古来万事东流水()。

(7)栗森林兮惊层巅()。

3.《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古代诗歌中的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特点是:多数通篇是___________句或___________;平仄___________,用韵比较自由,可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

4.表现全诗主旨和诗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天姥山高大挺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梦境转到现实,仙境倏忽消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信:古义指的确、实在,副词;今义指书信,名词。b灭:古义指暗,形容词;今义指消灭,动词。c拔:古义指超出,动词;今义指抽出,动词。

2.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名词“霹雳”作动词,意思是电闪雷鸣;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向东南;“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向东;栗,使……战栗;惊,使……惊。

3.古体诗古诗古风五言七言一韵到底中途换韵。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十一

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诵读法、讨论法。

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解决字、词、句障碍。

2、放朗诵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把握节奏及停顿。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理清思路、理解主题、体会艺术特色。

1、概括三段大意。

第一段写梦游缘由。第二段写梦游过程。第三段写梦游后的慨叹。

2、第一段中诗人是怎样形容天姥山的?

用“信难求”的瀛洲反衬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接着,诗人借越人之口,着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气势。“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高峻挺拔、卓尔不群的外形特点,还赋予它极强的动感。

3、按梦中景色的不同,本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层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描写梦至剡溪的情景。第二层到“空中闻天鸡”,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情景。第三层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写诗人在天姥山之巅偶见仙人的神妙情景。第四层到“失向来之烟霞”,写诗人梦醒长嗟的情状。

4、描述一下你最喜爱的画面,注意表现出时空的交替、色彩的变换、场面的宏大。

例如,“在幽深的天空尽头,是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这里日月双悬,金宫银宇。神仙们披着霓裳衣,御风而行。清风荡漾,衣袂飘飘。神仙们纷至沓来;虎为他们弹琴鼓瑟,鸾鸟为他们驾车前行。仙乐声声,盛况空前!如此自由美好的神仙世界,怎能不令诗人为之倾倒呢?”

5、为第三段划分层次,进一步理解本诗的主题。

这七句话实际表明了三层意思。“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写世事之不可把握,就像那转瞬即使的梦境一样。这里面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情绪,但就全诗而言并非主要的。“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诗人想远离这黑暗污秽的现实世界的直语表白。我们不能把这种想法看成是消极和遁世,而应悟出诗人明察世事的智慧和鄙弃世俗的豪情。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话则最为直接最为彻底的`表明了诗人不事权贵的清高与傲气。

6、学完全诗,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心理状态。现实冷酷,如在梦中。与其沉迷于不可把握的现实,还不如骑鹿求仙,远离浊世。诗人展开如梦似幻的浪漫主义手法,梦游仙境,把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表现了出来。

虽然作者也表现了“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消极出世思想,但更为突出的是文中流露出的明察世事、不事权贵的机敏与傲气,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磊落与轩昂。

7、读完第二段,你对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有那些认识?

1、丰富的想象(举例略)。

2、大胆的夸张(举例略)。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十二

一教学目的:。

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

第 一 课 时。

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课文分析:。

海        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            信  难  求;(2)。

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三山: 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仙山。

越人(3) 语  天姥,    云霞明  灭(4) 或  可  睹。

越地人  谈到天姥山,  云霞忽明忽暗  有时能够目睹。

天姥见注(1)。

分析: 一难求,一可见,梦游有现实基础。

天姥  连天    向天横(5), 势  拔  五岳  掩    赤城。(6)。

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天空,  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

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 (山 西)、南岳衡山(河南)。

&nbs。

[4]。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十三

一、教学目的:。

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课文分析:。

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仙山。

越人(3)语天姥,云霞明灭(4)或可睹。

越地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时能够目睹。

分析:一难求,一可见,梦游有现实基础。

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

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南岳衡山(河南)。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设计与分享(优质14篇)篇十四

李白为什么“梦游”?为什么“留别”?运用诵读、点拨、讨论等方法弄清这两个问题,体会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操守,认识封建社会埋没正直之士、压制贤能之才的落后本质。

2、诗人如何“梦游”?3.如何理解“留别”?

提问:步入中年的作者为什么写“梦游”呢?他是如何“梦游天姥”的?天下名山那么多,他为什么钟情于“天姥”?(范读“我欲因之梦吴越,……仙之人兮列如麻”)。

明确:作者是如何“梦游”的?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栗的层巅,从山景幻入仙境。

提问:“梦游天姥”使人目眩神迷,抛于梦境,“天姥”在诗人眼里是什么样子呢?“天姥”真的很高很大吗?(范读“海客谈瀛州,……对此欲倒东南倾”)。

提问:李白写“眼中”的“天姥”及“梦中”的“天姥”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提问:以上我们简析了“梦游天姥”,那么“吟留别”是什么意思呢?(范读“忽魂悸以魄动,……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确:这首诗写于公元745年,往前追三年,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但不到两年,即被“赐金放还”,又开始了漫游生活。本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对开明、自由的渴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留别”一词既有“留赠”之意,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地作别”之意。这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三。

(跟着录音齐读全诗)。

讨论归纳:作者为什么钟情于“天姥”?

(1)借古喻今(“谢公宿处……清猿啼”);

(2)以“天姥”自喻(“天姥连天……东南倾”);

(3)借“梦游”抒情(“我欲因之……开心颜”)。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辅导班的社会实践报告大全(20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文件。写社会实践报告时,需要我们借鉴一些范文,下面是一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希望对

    医院工作总结与数据分析(热门17篇)

    医院工作总结是对我在医院工作期间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和职责等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证明材料。在这个部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医院工作总结的经典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发朋友圈祝姐姐生日快乐的祝福句子(优质17篇)

    生日是一个人的新年,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也是一个人的开始。范文中的生日总结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感受,它们或许能给你一些写作的启示。1.零点零分零秒时间刚刚好,愿我的

    家长指导小学生读书心得写作大全(18篇)

    读书心得是对读书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进行总结和记录的文字表达,它有助于巩固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记忆,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和进步。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仅能够汲取到

    教育工作者的检验合同(专业17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委托单位(甲方):检测单

    青年代表的最优发言(专业15篇)

    3.范文范本不仅可以展示出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还能激发我们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请大家参考以下范文范本,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

    树木的伤感美文(热门17篇)

    范文范本的作用是指示和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和规范。范文范本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文体和题材,适用于不同的写作任务和需求。范文范本可以启发我们的思

    秋季校长讲话: 激励学生的关键(专业18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小编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新的学期,新的希望。一个好的开始,意味着

    幼儿园线上活动总结(专业19篇)

    活动总结可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下是一些写得不错的活动总结范文,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把握写作的要点和技巧。在这同心抗疫的特殊时

    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心得体会(热门19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总结和展示,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